目前分類:生產相關文章 (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引述: http://www.mababy.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4326D17FA4ABE03B

媽咪寶貝 6月號 NO.144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臺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星佑

準備喜悅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怎麼選擇適合的生產醫院?究竟要以生產的方便性為主,或是醫院設備為主?專業婦產科醫師針對不同類型孕婦,解答選擇醫院的重點與需求,同時為您進行待產疑問的解答!

搞懂待產醫院+生產疑問!

懷孕30週的美美,原本在住家附近的婦產科診所產檢,但因為懷的是雙胞胎,考量設備因素,想轉診到大醫院……。
 
Part 1》待產醫院怎麼選?
高危險妊娠,常見轉診原因
對於懷孕時期常見的轉診原因,臺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星佑表示:「有些孕媽咪原本選擇就近的婦產科院所進行產檢,可是約3233週時發現血壓有升高的傾向,懷疑是妊娠毒血症或妊娠糖尿病,因而轉診至大醫院,此為最常見的轉診因素。」
 
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盤
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進一步說明,經常接受附近開業醫師、或從中小型醫院轉診的孕媽咪。有些是還處於早期懷孕,診所發現胎兒沒有心跳立即送大醫院再確認;也有情況是開業醫師懷疑孕婦有高危險妊娠情形,像妊娠高血壓或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盤、或產前出血等。
 
賴主任也表示,前陣子替一位懷孕26週早產安胎失敗合併前置胎盤的孕媽咪進行剖腹生產手術,還好情況沒有很嚴重,手術順利且沒有引起大出血,類似此種複雜情形因為手術時可能需要大量輸血,就不適合在一般診所進行。他也曾遇過前置胎盤嚴重的孕婦,由於胎盤血管長進膀胱,引發術中大出血,後來請泌尿科醫師切除1/4膀胱組織才止住大出血,他回憶:「當時前前後後的輸血高達5C.C.,病人術後住進加護病房處置觀察兩週才轉回普通病房,真是驚險。」
 
4大類型孕婦,慎選待產醫院
賴宗炫主任指出:「原則上,90%孕媽咪屬於正常懷孕;約1015%屬於高危險妊娠。高危險妊娠孕婦需要更多醫療照護,建議轉診到設備及人力相對充足的大醫院繼續照顧比較適合。」至於必須慎選待產醫院的孕媽咪,他提出以下重點做為參考:
 
Type 1內科性疾病
懷孕前即有心血管疾病、心臟疾病,像狹心症;內科慢性病,例如:慢性糖尿病、慢性高血壓、慢性氣喘,或有過敏氣喘的病史、甲狀腺機能亢進、慢性糖尿病等,賴宗炫主任指出:「不建議在一般診所產檢或生產。」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氣喘
賴主任表示,有先天性心血管性疾病、心臟病等,懷孕前應先接受婦產科、心臟科醫師評估心血管系統能否負荷懷孕。他解釋:「懷孕後,心臟血管系統會增加一個寶寶的負荷量,到了中、末期會增加50%體液、心臟負擔增加50%。」也許只是走路就覺得累;到了後期,嚴重時還可能引發母親心臟衰竭、造成生命危險。至於氣喘,若能妥善控制孕期則不會有太大問題,而氣喘用藥屬於FDA B類的安全用藥,可在懷孕期間使用,沒有明顯致畸胎的風險。
 
高血壓
再者,陳星佑醫師也特別以高血壓為例,由於擔心孕婦懷孕過程血壓升高,嚴重時導致血管破裂、造成中風,因此有時需配合內科醫師做診治。另外,孕婦有腎臟、肝臟問題,最好到醫院產檢與生產較妥當,診所多半只有婦產科,遇到相關合併症較無法處理。
 
腎臟病
以腎臟病為例,較常遇到的狀況是腎結石。懷孕前發現有結石,最好盡早處理;若懷孕後才發現,則須視情況,主要是結石易造成感染及血尿,有可能引發腎臟發炎、嚴重時易導致敗血症,因此應到大醫院進行診治。
 
除此,賴宗炫主任指出:「像一些進行血液透析的腎衰竭患者,倘若懷孕,其流產機率較高」,主要是孕婦必須固定進行血液透析,易將賀爾蒙或養分洗掉而發生早期流產情況。
 
B型肝炎
而肝臟病方面,最常見的是B型肝炎,如果情況穩定可在診所生產。可是,陳星佑醫師提醒:「母親為B 型肝炎帶原者,寶寶出生後要打免疫球蛋白。」
 
自體免疫問題
除此,有自體免疫問題的孕婦,例如:紅斑性狼瘡等,對她們而言懷孕即是風險,如果疾病發作,嚴重時可能導致媽媽死亡,因此必須隨時監測其免疫狀況,還要配合風溼免疫的專科醫師來會診。
 
賴宗炫主任指出甲狀腺機能異常也需以藥物妥善控制。另外,癌症疾病像子宮頸癌,如果是在懷孕前就得知,最好先處理,因為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很大,所以加速腫瘤的生長。
 
Type 2體重、年紀因素
過重→妊娠糖尿病;過輕→早產
對於體重過胖或過瘦、年紀超過34歲的高齡產婦,陳星佑醫師表示:「不見得在大醫院生產,如果產檢過程沒什麼問題,可在診所生產。」
 
不過陳醫師提醒,孕婦的體重過重或過輕,在懷孕過程都要小心。體重過重,擔心會出現妊娠糖尿病問題;體重過輕,胎兒早產的機會較大,或有可能孕婦本身營養不良,而使得胎兒體重過輕。如果寶寶出生體重過輕的話,在沒有小兒科醫師的診所會比較不好處理。但是在產檢過程中都會照超音波,監測媽媽和寶寶的體重,所以產檢過程都順利,倒不見得一定要到醫院。
 
如果體重真的超過太多、或年紀太大的產婦,賴宗炫主任建議到大醫院生產。萬一寶寶出生有任何狀況,小兒科可以立即支援,同時避免轉送的路程耽誤治療黃金時機。
 
Type 3曾做過手術
儘管沒有內科性疾病,卻有一些外科病史,賴宗炫主任解釋,例如:懷孕前曾開刀割除子宮肌瘤,由於子宮有傷口,生產時可能子宮收縮,造成子宮破裂、引發內出血,使得媽媽與胎兒有危險。他建議:「子宮曾動過手術的孕媽咪,建議到大醫院生產較安全。」
 
像曾切除子宮肌瘤,或是因子宮腺肌症進行子宮減積手術(切除腺肌症)的孕婦,陳星佑醫師說明:「懷孕及生產時的子宮破裂的機會比沒動過手術大,建議到大醫院。」
 
若曾進行切除巧克力囊腫、卵巢的手術,賴主任分析:「生產風險沒那麼大,只是擔心初期懷孕可能因黃體功能不足而引起早期流產,但一般診所應可處理。」
 
曾剖腹產或人工流產,小心胎盤植入
另外,陳星佑醫師表示,曾剖腹產或人工流產病史的孕婦,要留意胎盤植入問題,有時在產檢進行超音波檢查時會發現。無論剖腹生產或自然生產,胎盤植入在生產過程可能引發大出血情況,一般診所不太能處理這問題。
 
對於曾剖腹生產,賴主任進一步說明:「超過3次以上剖腹,此次為第4次懷孕,最好到大醫院生產。」由於剖腹次數太多,子宮的縫壁會變薄,有可能在懷孕末期會裂開,此時易造成子宮破裂。
 
Type 4多胞胎妊娠
另外,多胞胎妊娠像雙胞胎、三胞胎,陳星佑醫師分析:「如果在懷孕的過程都很健康,可在一般診所生產。不過要注意的是子宮就如同房子,單人房若住兩個人以上會變得較擁擠,可能增加早產機率。」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http://n.yam.com/cna/healthy/20120617/20120617550531.html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7日電)產科糾紛頻傳,醫師人力荒,陸續有醫院限制接生名額,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今天呼籲,政府儘快實施生育救濟制度,否則惡劣醫療環境嚇跑醫師,以後沒人敢接生。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謝卿宏、祕書長黃閔照說,總統馬英九2008年提出陽光婦女政策,具體主張編列生育風險處理預算,由社會共同承擔婦女生產風險,如今4年過去了,政策沒有向前走,婦產科醫師卻要走掉了。

「錢少事多離監近」,黃閔照指出,生產難免有風險,婦女承受傷害,引發醫療糾紛,產科醫師動輒被告,嚇得醫界新血不願投入,現在不僅婦產科住院醫師負成長,主治醫師也缺人,少數還願意接生的醫師會活活累死。

婦產科醫學會和衛生署合力推動生育救濟計畫,擬以政府預算,對於分娩過程不可預期的傷害,給予產婦或嬰兒適度的補償,以減少不必要的醫病緊張及醫療訴訟,衛生署多次發布預計實施期程,但是因故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據婦產科醫學會調查,新竹國泰醫院因接生人手不足,採取預約接生限制名額,引發向隅孕婦的不安;另,花蓮玉里醫院產科醫師不堪負荷而請假離職,造成方圓百里內沒有產科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女泌尿科醫師林姿吟指出,院內的婦產科住院醫師7成是女性,絕大多數以後只走婦科,避免接生,今年完成一般訓練的2個年輕醫師棄醫轉行,現在接生集中於某位男醫師,這位「產公」日夜看診接生,不知還能撐幾年。

婦產科醫學會今天在台北國賓飯店辦研討會的空檔,舉行記者會催促政府拿出作為,在場醫師幾乎人人頭髮半白。醫學會估計現役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約53歲,認為醫療環境再不改善,以後台灣人可能要找「菲醫」接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4&cid=6425

文/群英產後護理之家

當媽媽經過了十月懷胎、陣痛的煎熬、還有分娩的過程,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寶貝,想必激動的心情不言而喻。而近來提倡哺育母乳,其實哺育母乳的第一步,可以從產檯肌膚接觸開始。產檯肌膚接觸指的是,在寶寶出生的當下,將寶寶放置於媽媽的身體上,讓寶寶與媽媽進行第一次的肌膚接觸。

 

當寶寶出生後,經醫師評估媽媽與寶寶狀況皆健康,由醫護人員擦乾寶寶身體,將寶寶放置於媽媽胸前或腹部,身體外罩著被毯,讓寶寶的肌膚貼著媽媽的肌膚,沒有其他外力干擾,讓寶寶自由爬行摸索媽媽的身體與乳房。在寶寶出生後的一個小時內,是寶寶最清醒的時候,此時透過媽媽的肌膚體溫與撫摸,寶寶會試著慢慢蠕爬、睜開眼睛、用小手或是頭部尋找媽媽的乳房,撫摸並吸吮,其間也許需要護理人員在旁輕輕協助寶寶尋找乳房,開始了可貴的初乳哺育。

 

產檯肌膚接觸的好處,有:

1. 讓嬰兒生命徵象更穩定:

  新生兒體溫、呼吸、心跳及血糖較穩定,也較不容易哭鬧。

 

2.促進親子關係:

  這是建立母嬰關係的關鍵時刻,第一次透過肌膚與肌膚的接觸,感受媽媽的體溫、味道、心跳及聲音時,可以建立寶寶的安全感。

 

3.促進母親子宮收縮:

  寶寶吸吮乳房時,可以使媽媽釋放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的機率發生。 

 

4.促進母乳哺育:

  經過產檯肌膚接觸的寶寶,在吸乳的狀況通常較好,提早開始母乳哺育,更能

  延長哺乳的持久性。產檯肌膚接觸所哺育的初乳,也可以給寶寶好的抗體。

 

在台灣因為推行母嬰親善的關係,越來越多的醫院及產科診所,會幫助媽媽做產檯肌膚接觸,但當新生兒的健康狀況不佳,或是媽媽主動拒絕時,新生兒就會被送至觀察室或嬰兒室做接下來的健康觀察及檢測。肌膚的接觸與母乳哺育,都能促進寶寶與媽媽之間的良好互動與親密關係。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http://beta.babyhome.com.tw/info/women/pregnant/article/5149 

 

 

採訪/陳姵樺

 

諮詢/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張立孝

  

          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產房護理長 梁慧婷

  

 

已足月是否可以運動促產兆?已有落紅應該馬上去待產?待產過程可以吃東西嗎?即將生產的媽咪們心情既緊張又期待,而且有一大堆的問題想搞清楚,本篇提供最詳盡的解答。

 

Q1.已滿37周未有產兆,是否應多運動促進子宮收縮?

是否要多運動促進宮縮?這點對於初產婦(生第一胎)與經產婦(第二胎以上)的答案不同。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立孝指出,如果是初產婦會建議做一些緩和的運動,像是走路散步或是配合拉梅茲呼吸法的一些骨盆腔擴張運動,一天的運動時間在2小時內即可,因為此時期孕婦肚子較大,過度運動有些低血壓的媽咪會頭暈;而光田產房護理長梁慧婷也表示,孕婦可以做一些盤腿的瑜伽動作,但須注意的是,以往會建議孕婦做爬樓梯運動,但因為此時孕婦肚子大、重心不穩,爬樓梯有跌倒的危險,所以最好暫停此運動。

 

而經產婦則要看前一胎的生產狀況再決定是否多做運動。如果前一胎曾經發生早產就不建議做運動,但若前一胎是過了預產期催生後才生產,就可多做運動來促進子宮收縮。

 

Q2.無法確定是否為規則的宮縮,應去待產室檢查?

此問題的答案為Yes。因為每個產婦對宮縮的感受性不同,如果自己無法確定,醫院會幫產婦裝上胎兒監視器檢查,此儀器可測量出子宮收縮的頻率、強度以及胎兒的心跳,以此得知宮縮的實際狀況。

 

通常第一胎所謂規則的宮縮是大約每36分鐘陣痛一次,且陣痛的強度愈來愈強,疼痛持續的時間愈來愈長。而第二胎產婦的差異性很大,所以當無法確定是否為規則的宮縮,就應去待產室檢查。

 

Q3.已有落紅,是否就要去待產?

落紅是子宮頸內緣脫屑的現象,通常會以咖啡色的分泌物呈現,是產兆的其中一項,可能是子宮收縮密集或是子宮頸開啟所產生的現象,但並不代表馬上就要生產了。張立孝醫師表示,當出現落紅時還要觀察有無伴隨規律的宮縮,若沒有,就不需要立即去待產;但若伴隨每幾分鐘就規律宮縮一次,即可至醫院檢查,由醫師評估是否應準備待產。

 

Q4.破水或落紅,可以先洗澡再去醫院嗎?

接續上一題,有些產婦是落紅伴隨羊水破的狀況,當發生落紅可先觀察,但若是羊水破了,不管懷孕幾週,都要馬上到醫院檢查。梁慧婷護理長表示,有的產婦包覆羊水的地方破個小洞,羊水少量流出,產婦會有水慢慢滲出的感覺;有的則破洞很大,這時流出的羊水量多,內褲會明顯溼透。而羊水破了流出的物質會像水一樣稀,和一般分泌物的黏稠狀不同,很容易可辨別。

 

張立孝醫師表示,羊水是包覆著胎兒的內容物,羊水破了表示胎兒所在的環境與外界沒有阻隔,此時在母體陰道的細菌就容易進入讓胎兒受到感染,所以孕婦要馬上住院做檢查,若發生胎兒受感染,此時就要看懷孕週數,來評估是否要讓胎兒提早出來。

 

張立孝醫師建議,發生落紅或羊水破都不要先洗澡,一方面怕在洗澡時胎兒有被感染的風險,另一方面洗澡後再去醫院,醫師看不到破水或分泌物狀態較難做診斷;而梁慧婷護理長則表示,如果準媽媽待產前真的想先洗澡,只要不泡澡坐浴,不進行陰道內的灌洗,原則上可避免感染的問題,因此簡單淋浴應該還可以。

 

Q5.接近預產期了,要自行在家先剃陰毛嗎?

此問題的答案為NO。這個工作護理人員會依照產婦的狀況做處理。一般自然產的媽咪如果本身陰毛不多,生產時可以不剃或稍微修剪一下即可;但若陰毛濃密,護理人員會剃掉陰道口至肛門口部位的陰毛,主要是因生產完醫師要縫合裂開傷口時,陰毛太多會干擾縫合的工作。而剖腹產產婦則為了降低感染率以及消毒需求,陰毛必須全部剃掉。

 

Q6.待產室裡只能一位親人陪伴嗎?

每家醫院的規定不同,有的建議一位親人陪伴,有的則允許兩人,主要是怕產婦受到干擾。建議產婦的主要精神支持者,像是先生或媽媽等來陪伴較佳。

 

Q7.待產過程可以吃東西或喝水嗎?

自然產的媽咪是可以在待產過程中吃些易消化的食物或喝水,但建議不要吃喝過多,或是吃過油膩的食物,因為到最後生產時肚子會用力,若之前吃了過多過油膩的食物,這時容易發生嘔吐的狀況。所以梁慧婷護理長建議,可在產程後期吃些巧克力或糖果等高熱量的食物,讓準媽媽儲備多一些體力在生產時可用。

而剖腹產因為需要麻醉,必須在麻醉前禁食68小時,所以待產時是不能吃東西的;另外,原本要自然產但因產程過長,預期可能需要剖腹產者,也需禁食。

   

Q8.請問子宮頸口開幾公分可以進入待產室?

張立孝醫師指出,子宮頸要開34公分才算進入產程活躍期的起始點,進入這個起始點後,順利的話大約每小時會再開1公分,子宮頸全開是910公分(視各別胎兒頭部的寛度而定),所以進入產程活躍期的起始點後,至少還要6個小時左右才能進分娩室生產,且有些第一胎的產婦甚至會有長達20小時的待產時間。

 

Q9.想採用無痛分娩,是否應提前說?

最好是提前說!因為要做無痛分娩必須連絡麻醉師,麻醉師與婦產科醫師要一起評估孕婦是否適合做,評估後醫師還要跟家屬解釋無痛分娩的過程,再加上施打麻醉劑,這都需要一些時間。

 

通常子宮頸開到3公分以上才可以做無痛分娩,太早做會讓產程拉長;太晚做,例如初產婦子宮頸已開到6公分,或是經產婦子宮頸已開到4、5公分,這時已經進入中後段產程,產婦可能隨時都會生產,此時已經不適合再做無痛分娩了。

 

梁慧婷護理長表示,所謂的無痛分娩並不是完全不感到痛,只是減輕待產時的疼痛,但因每個人對痛的耐受力不同,有的人做了無痛分娩會覺得真的不怎麼痛了,但也有人覺得沒什麼效用;不過即使是施行無痛分娩,至分娩時刻仍必須關掉麻醉藥,如此有痛感才能用對力量,順利將寶寶生出。

 

所以,一般來說子宮頸要開34公分,醫師才會讓產婦待產,主要原因是太早進入待產室,產婦待產時間會過久;不過,超過41週無產兆需要催生的產婦,則不管子宮頸開幾公分都要進待產室。

 

至於待產至何時才能進產房呢?原則上初產婦要等到子宮頸全開才進產房,但經產婦約開到8公分時就可進入,而若是胎兒頭部下降的速度很快,也會視狀況提早讓產婦進產房。

 

 

 

Q10.待產過程如果突然想要大小號怎麼辦?

待產時胎兒的頭部會慢慢下降,因為子宮的前面是膀胱、後面是直腸,在這種壓迫下,產婦會常出現想上大小號狀況,如果產程在前半段,沒有使用催生藥物者,是可以下床去上廁所;但若產程進入中後段、有用催生藥物、裝著胎兒監視器,以及週數或胎兒預估體重較小者,則不建議下床上廁所,可在床上使用便盆比較安全。

 

Q11.待產過程如果很不舒服,可以用什麼方法緩解或轉移注意力?

拉梅茲呼吸法是轉移注意力的好方法,產婦可集中注意力在鼻子呼吸與嘴巴吐氣的過程中,不過這是需要懷孕7個月左右開始學習練習的呼吸法,熟練之後較能達到緩解不舒服的功效。如果產婦之前沒有學過拉梅茲呼吸法,現場也會有護理人員教導簡易的呼吸方式,以免產婦因疼痛換氣過度,產生頭暈、想吐或抽筋的狀況。通常愈到產程後期,產婦會痛得愈慌亂,呼吸方式有可能就亂了,此時陪伴者可提醒或帶領準媽媽做正確的呼吸方式。

 

另外,因胎兒壓迫的緣故,產婦的骨盆腔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可用左右兩邊交替側臥的方式緩解;如果腰痠,照顧者可幫產婦在背部輕輕按摩;若是宮縮痛,可配合呼吸法幫其按摩,即吸氣時手在肚子往上劃圈圈按摩,吐氣時往下劃圈圈按摩。

 

Q12.是否可用閃光燈拍照或用V8拍攝生產過程?

醫師與護理長都認為用V8拍攝是不妥的,一方面生產是血淋淋的限制級畫面,拍完日後也不會想再看,而且過去也曾發生先生看了生產過程後,對太太的生產部位產生恐懼的不良影響;其次一直攝影會影響醫護人員的作業,所以建議用拍照的方式較佳,但切記不可用閃光燈,因為閃光燈不但會干擾醫師工作,也會讓產婦不舒服,更會影響胎兒。

 

Q13.待產過程用來監視胎兒的儀器有哪些?

在產婦待產期間,醫護人員會使用胎兒監視器,來監視產婦子宮收縮的情況以及胎兒心跳的速率。監視器裝上後需持續半小時,才能得知宮縮與胎兒心跳是否正常;半小時後卸下監視器,過半小時後再裝上監測,直到產前。但若產婦有使用催生藥,則需持續裝著胎兒監視器,以便隨時測量來調整催生藥的劑量。

 

除了可用胎兒監視器監測外,張立孝醫師表示,準媽媽也可自己主觀的感受胎兒胎動的狀況,通常隨著宮縮愈來愈頻繁,胎兒的心跳會加快、胎動也會愈多,但如果產婦感到腹中胎兒的胎動變慢變少,這時就要檢查一下是胎兒在睡覺或是有其他像是胎兒缺氧、頭被壓迫、臍帶被壓迫、胎兒血流不足等狀況(以胎兒監視器呈現的子宮收縮-胎兒心跳圖形的相關性評估之),經過評估若有需要會讓胎兒提早出來。

 

Q14.子宮頸開口未達入院標準,應選擇回家還是在院等待?

這個問題要依當時情況而定。如果是初產婦、子宮頸只開2公分且住家離醫院不遠,就可以先回家;但若是經產婦子宮頸開了2公分可能就要先入院。主要還是要由醫師來評估子宮收縮的狀況,有時也會請產婦先在醫院散步走動促進子宮收縮後再檢查,看看是否子宮已開到入院標準。

 

Q15.準備去醫院待產時,需要準備哪些東西呢?

至醫院待產時需要準備夫妻雙方的證件、孕婦健康手冊、產墊、個人盥洗用具,剖腹產者可加帶束腹帶,於產後繫上束腹帶可讓剖腹產的傷口比較不痛。張立孝醫師表示,孕婦健康手冊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帶,尤其產前檢查與待產不在同一間診所(醫院),或是產檢醫師與生產時的接生醫師不是同一個人時,手冊中紀錄的血壓、尿糖、尿蛋白資料,是醫師評估生產及產後風險的重要資料。

 

另外,梁慧婷護理長表示,其實大部分醫院都會準備計價的產後護理包,裡面的東西包括紙褲、衛生紙、衛生棉、大塊的看護墊(產墊)、沖洗瓶(產後可沖洗會陰部),來不及準備待產包的準媽咪,也可到醫院後再購買相當方便。

 

Q16.產檢醫師會半夜來幫我生產嗎?

婦產科醫師是全天候的工作,所以當產婦進入待產室,不論是白天或半夜,院方都會立即通知產婦的產檢醫師,產科醫師便會趕來醫院幫產婦生產。但若醫師被通知當時的所在地離醫院較遠,而準媽媽的產程又進展太快,醫師來不及趕到醫院時,則會由值班醫師幫忙接生。

 

Q17.請問自然產待產流程?

流程1:出現產兆

當孕婦出現規律宮縮(或無法確定是否為規則的宮縮)、落紅、羊水破了等症狀時,可攜帶待產需準備的東西前往醫院並通知家人。

流程2:抵達醫院

掛號報到後,醫師會用儀器或是內診的方式檢查孕婦是否達入院標準,若已達入院標準,護理人員會先帶媽媽去待產室,此時先生去辦住院手續、填寫同意書以及選擇病房。

 

流程3:待產室常規檢查

 準媽媽進入待產室後,必須先更換醫院的待產服,然後灌腸、剃毛(看狀況可剃可不剃),然後做一些常規檢查包括:檢查小便、抽血、量血壓及體溫,之後裝上胎兒監視器來測量胎兒的心跳及宮縮情況,根據狀況再評估是否要加催生藥。

 

流程4:準備進產房

子宮頸接近全開時,醫護人員會幫準媽媽打點滴(點滴為葡萄糖),等子宮頸全開可配合用力時,就要準備推入產房生產了。

 

Q18.請問剖腹產待產流程?

流程1:約好開刀日期,手術前一天或當天報到

剖腹產大約在懷孕38至39週時開刀最佳,所以要先跟醫師約好開刀日期,入院前一天護理人員會再次通知入院時間、禁食時間及準備的用品。孕婦可在手術前一天或當天到醫院報到,並攜帶準備好的待產用品。入院後先生去辦住院手續、填寫同意書以及選擇病房。

 

流程2:生產前常規檢查

 準媽媽入院後先更換醫院的衣服,然後灌腸、剃毛,再做一些常規檢查包括:檢查小便、抽血、量血壓、體溫、打點滴等。

 

流程3:準備禁食8小時

開刀前8小時需禁食,包括水也要禁喝。

 

流程4:醫師手術前訪視

手術前醫師會先來評估準媽媽的情況,並為剖腹產做一些解釋及說明。

 

流程5:進手術房開刀

準媽媽進手術房前需戴上手術帽,進手術房後先半身麻醉、插尿管,剖腹完成後媽媽必須平躺8小時,隔天即可將尿管拆下。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5985

自然產產兆有三種現象:破水、落紅、陣痛。三種產兆沒有先後順序,大部分的產婦在3742週之間,會出現規律性陣痛、破水、落紅;這三種情況不一定都會出現,也沒有一定的出現順序。但有任何一種狀況發生時,都有可能隨時臨盆。

此外如何分辨假性陣痛與真正陣痛呢?假性陣痛於36週開始發生,並無規律性,疼痛感覺會隨著休息下來而漸漸緩和,陣痛部分通常在下腹部。而真正的陣痛現象,除了有規律的進展,會因為痛感劇烈而無法走動,整個子宮也會收縮而結成硬塊狀。
 
假性陣痛與真正陣痛最大的差別在於假性陣痛不會使子宮頸擴張,而真正陣痛時,子宮頸會開始擴張變薄,甚至合併出血的現象。
 
自然產過程可分成三階段:
第一階段:從子宮收縮開始,隨著子宮的收縮頻率與強度增加,子宮頸從漸漸擴張到完全擴張(大約10公分左右)為止的過程。
 
第二階段:開始於子宮頸完全擴張,結束於胎兒產出,也就是胎兒娩出期。
 
第三階段:開始於胎兒娩出,結束於胎盤完全排出。
 
在選擇自然產時,有可能遇到某些突發狀況:例如產婦的陣痛強度不足,醫師建議施打催生藥,或者是自然產產程過長,必須改採剖腹產,又或者是發生肩難產的現象。通常為避免肩難產,醫師都會事先於產檢時請媽媽們注意體重的增加幅度,據臨床研究,嬰兒體重若達到4001到4500公克,肩難產的發生率約5.4%,而若嬰兒體重到4500公克以上,肩難產的發生率甚至達到19%。
 
另外羊水胎便染色現象,也是值得注意的喔!通常為產婦羊水過少或者是過期妊娠容易發生。胎便本應該要出生後才排出,但若因為缺氧、胎兒太過成熟、臍帶受到擠壓的反射反應就會提早排出。解胎便現象若是嚴重,胎便在羊水中流動,使得羊水顏色改變,而胎兒吸入含有胎便的羊水,出生後可能造成胎便吸入症候群導致呼吸窘迫、發燒、活動力下降、膚色欠佳等現象,嚴重者甚至必須住院治療。
 
另外遇到自然產痛,有甚麼方式可以減輕疼痛呢?最常減輕產痛的方法為拉梅茲呼吸,在產前即可學習,透過調節呼吸來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好處在於家人也可以參與協助,加上醫護人員的從旁指導,還可以教產婦如何正確用力。
 
拉梅茲呼吸法是一種制式反射,聽到口令就會開始放鬆,需要反覆練習,效果較佳,在子宮收縮開始或結束時,使用拉梅茲呼吸法,用鼻子盡量吸氣,嘴巴慢慢吐氣,盡量用深而慢的呼吸,練習放鬆。但越近生產,越疼痛時,則用短促的呼吸法。
 
其他在待產時候可以轉移產婦對疼痛注意力的方法還有:播放產婦喜歡的影片或音樂,鼓勵產婦下床走動,多少都有幫助,甚至有媽媽在子宮疼痛時以唱聖歌來轉移注意力。另外在產婦疼痛時,不要以痛的字眼來形容產婦的感受,而應該多以正面的話語來鼓勵,例如「每痛一次就會多開一些喔」,還有正面的心理支持,更能激發產婦正向面對產程。
 
在寶寶的體重達2500公克或者是妊娠週數達36週時,醫師會開始建議產婦在體力容許範圍內,每天進行一小時的散步,漸漸的再加上爬樓梯半小時或者一小時,這些運動在生產時都能幫助產程更加順利。希望大家都能當個健康的產婦!


babybome (資料來源:群英產後護理之家 提供)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5900

這天,渥曼妮的姊姊告訴她一個令人興奮的喜訊──渥曼妮要當阿姨了!

雖然姊姊也沉浸在懷孕的喜悅當中,但一想到工作的問題卻又忍不住煩惱起來。她的工作有時候需要加班,有時又會搬到重物,姊姊很擔心因此影響到胎兒。另外,公司這個月也才宣布因為業務量大,人力吃緊,所以要求大家不要請假,產假也只能夠請四星期而已,並且不會發給薪水。這樣一整個月,只剩下姊夫的薪水來支撐家計,實在有些吃緊。
預產期還在九個月後,容易緊張的姊姊,已經開始擔心到時候姊夫能不能請假陪在她身邊了呢!她可不希望進產房的時候沒有另一雙手可以讓她握住呀!
 
懷孕已經是很辛苦的事情,準媽媽可以要求轉調到比較輕鬆的工作,而且老闆不可以拒絕這樣的請求,也不可以因此而減少你的工資。另外,法令是規定產假有八週的唷!如果你已經在這間公司工作半年以上,在產假期間薪水是可以照常領取的,如果不滿半年,也還是可以有一半的薪資。
 
生孩子不是只有一個人的事情,這麼重要的時刻,另一半當然也有權利和義務陪在旁邊。法令規定配偶有三天的陪產假,而且是支領全薪的。老闆不可以拒絕員工請陪產假,也不能要求員工改為請事假。所以,不論是產假或是陪產假,都不能視為缺席,老闆不可以因此將你的全勤獎金或是考績打折扣的!
 
法律相關條文
懷孕期間得請求改調較輕易工作
勞動基準法第51條:女工(指女性受雇者)在妊娠期間,如有較為輕易之工作,得申請改調,雇主不得拒絕,並不得減少其工資。
 
分娩產假
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第1項前段、第2項:雇主於女性受雇者分娩前後,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八星期。產假期間薪資之計算,依相關法令之規定。
 
請假薪資之計算
勞動基準法第 50條第2 項:前項女工(指分娩之女性受雇者)受雇工作在六個月以上者,停止工作期間工資照給;未滿六個月者減半發給。
 
陪產假
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第45項:受雇者於其配偶分娩時,雇主應給予陪產假三日。陪產假期間工資照給。
 
促進措施雇主不得拒絕
性別工作平等法第21條:受雇者依前七條之規定(即第14條至第20條)為請求時,雇主不得拒絕。受雇者為前項之請求時,雇主不得視為缺勤而影響其全勤獎金、考績或為其他不利之處分。


轉載 babyhome 文/womany編輯 womany.net 新女人的讀逛生活網 提供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didimeme.com.tw/planet/view.article.php/12941/b#

號稱居住環境超越五星級飯店的高級月子中心,驚傳護理師燙傷新生兒的事件,醫師提醒媽媽選擇坐月子中心,務必選擇政府立案,醫療級的坐月子中心,才能讓媽媽月子坐得安心,寶寶也能健康回家。
 

坐月子中心號稱有專家調理坐月子餐,還有專人幫忙照顧寶寶,讓新手媽媽不必手忙腳亂,一邊坐月子還要一邊忙著安撫新生兒、急著餵奶,因此到坐月子中心坐月子已經成為風氣,連藝人小S、李詠嫻、和家馨、曾馨瑩等人都曾被坐月子中心當成活招牌,不過近來也傳出不少坐月子中心有嬰兒猝死、集體感染事件,讓人對坐月子中心的安全漸漸失去信心。
  
一家標榜政府立案的產後護理之家顧問師陳東洋表示,國內坐月子中心林立,只以月子餐出名的業者可以成立坐月子中心、只有幾名護士的小診所也成立坐月子中心…。坐月子中心的安全性堪慮,因為讓爸爸媽媽無法接受的嬰兒猝死症,往往發生在看似健康的嬰兒身上,寶寶常無預警在睡夢中死亡,如果沒有醫師固定巡診、護士輪班看護…等專業照顧,很難及時發現。
 
陳東洋提醒,嬰兒猝死症常好發於出生三至四個月大,雖然大部份找不出原因,但如果曾發生傳染性疾病、早產、不當餵食、睡姿不良、氣溫變化太大、二手菸、不良的生長環境等因素,寶寶從無良好照護及醫療照護的坐月子中心回家,不知已被傳染流感、傳染性結膜炎、玫瑰疹、腸病毒、弓漿蟲、鵝口瘡、肺結核、百日咳、德國麻疹、膿皰疹等病,也可能引發猝死意外。 
 
因此提醒,選擇坐月子中心除了要有舒服如渡假空間,讓媽媽住得舒適外,更要注意寶寶的睡床安放空間是否適當。陳東洋說,寶寶生病打個噴嚏,帶著病毒、細菌的飛沫和成人一樣,可以噴發一公尺以上,因此寶寶們睡床的擺放應該要有間隔,避免一個寶寶生病,傳給其他寶寶,也可能傳染給媽媽。 
 
陳東洋提醒媽媽們在挑坐月子中心時,一定要請月子中心提供「政府立案」的執照或執照號碼提供查詢,確定月子中心可以提供醫療級的產後護理服務,例如要確保進入產護中心的人員進出時皆須全身消毒、育嬰床距能達感染控制規格、寶寶要有醫療級生命徵象系統、剛報到的新生兒應有三至五天觀察期、環境及物品定時殺菌消毒…等等,更要確定護理人員和嬰兒比應在1比5以內,才能確保寶寶隨時都有專人照顧。 
 
而坐月子中心的專家品質也很重要,除了要有婦產科及新生兒科醫師監護,護理人員也要夠資深,才不會讓寶寶落入新手護士照顧疏失的危險。
 

欣傳媒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081437DD2E0F7B59

在電視影集或電影裡,孕媽咪總是突然感覺一陣腹痛,等到送至醫院不過短短的時間,小貝比立即就出生了。現實生活中有些媽咪亦是如此,從感覺陣痛到娩出寶寶,整個產程歷時不超過3小時,這就是所謂的「急產」。
孕媽咪在面對未知生產過程難免感到擔憂,若遇上急產的狀況就會更加手足無措,但如果真的發生了,究竟該怎麼應對呢?

Check!了解急產
根據統計,急產的發生機率約在2%左右,也就是說,大約100個產婦中就會遇上2個急產案例,總讓爸爸媽媽對於迎接急著降臨的新生命感到措手不及。
 
急產的定義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的王懿德主治醫師表示,廣義來說,只要孕媽咪來不及趕到醫院生產,就可稱為急產。一般而言,急產的定義是「從開始陣痛到貝比誕生,整個產程不超過3小時」,另有一種判斷方式是看子宮頸打開的速度,初產婦的的子宮頸每小時擴張5公分以上,經產婦的子宮頸每小時擴張10公分以上,都可以稱之為急產。

 

 
狹義定義
廣義定義
初產婦
子宮頸擴張速度大於5cm/1hr。
陣痛到寶寶誕生,整個產程不超過3小時。
經產婦
子宮頸擴張速度大於10cm/1hr。
陣痛到寶寶誕生,整個產程不超過3小時。

 

 
出現產兆,貝比快報到
「落紅」、「破水」、「陣痛」這三者為主要的生產徵兆。
一般我們以出現「落紅」、「破水」、「陣痛」這三者為主要的生產徵兆,但產兆的出現並不代表產程已經開始進行,這就好比是啟動產程的鑰匙,所以只要發現產兆孕媽咪可得格外留心,小寶寶可能將會在不久之後降臨喔!
 
(1)落紅:為了讓寶寶順利通過產道,子宮頸開始產生變化--子宮頸口逐漸擴張,在這過程中微血管會破裂出血並伴隨著子宮頸的黏液流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產兆「落紅」。
 
(2)破水:通常產程開始進行時才會破水,但也有些不明原因會讓孕媽咪提前破水,基本上只要破水就應儘速就醫待產,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會。
 
(3)陣痛:真正的陣痛會因為逐漸增強的收縮讓下腹部出現規律、越來越密集的疼痛。(假性陣痛則會因為姿勢的改變、時間的拉長而得到緩解,兩者略有不同。)
 
產兆也會因個人體質而出現不同的徵象,王懿德醫師表示,先前也曾遇過急產的孕媽咪只頻頻出現腰痠的症狀,這就是痠感替代了其他產兆的實例,這名孕媽咪等到痠到無法忍受才趕快前去醫院,所幸仍安然迎接寶貝的誕生。
 
破水了?趕快去醫院!
王懿德醫師提醒孕媽咪們,破水之後為了安全起見可要趕快到醫院準備生產,因為破水時間越長,越會讓媽咪跟寶寶曝露在得到併發症危機中:
(1)陰道的細菌跑到腹腔導致絨毛羊膜炎的發生。
(2)供應寶寶氧氣、養份的臍帶脫垂,臍帶受到壓迫導致供氧量、心跳下降,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
 
破水和陣痛都是產兆之一,但兩者間沒有絕對的先後順序,也有些孕媽咪先破水之後才開始感覺到陣痛,可能因此耽誤就醫時機,王醫師建議孕媽咪,產兆出現後最好都還是儘快到醫院接受檢查,讓醫師替妳和寶寶的健康安全把關!
 
正常產程會歷時多久?
從出現產兆到子宮頸擴張達3公分以前稱為「潛伏期」,當子宮頸擴張達3公分以上就進入「活動期」,媽咪跟寶寶一起努力的產程正式開始囉!
 
初產婦
有的新手媽咪在產兆一出現就緊張的提著包包到醫院待產,經醫師檢查無特殊異狀後會因為子宮頸還為擴張到3公分大小而先行回家休息,等到出現規律陣痛再到醫院待產喔!一般初產婦從活動期到子宮頸全開大約會歷時10小時之久,而後再花20到60分鐘的時間才能將寶寶娩出。
 
經產婦
經產婦(已生過一胎以上)因為先前的生產經驗已將周邊組織及產道撐大,所以再次生產就不需耗費那麼長的時間,一般會歷時約8小時後再花20分鐘娩出寶寶,比初產婦快上數個小時。
 

 

 
子宮頸擴張速度
產程歷時多久
初產婦
每小時子宮頸約擴張1.2公分。
產程歷時10小時,子宮頸全開後再花20至60分鐘娩出寶寶。
經產婦
每小時子宮頸約擴張1.5公分。
產程歷時8小時,子宮頸全開後再花約20分鐘娩出寶寶。

 

 
照過來!急產也有高危險群!
(1)     多產次媽咪:
我們都知道,經產婦的生產時間會比初產婦短上一些,這是由於先前的生產經驗撐大過產道,讓寶寶更能快速、順利的通過,因此,產次越多的媽咪無疑將是急產的高危險族群喔!
 
(2)     骨盆構造寬:
老一輩普遍存在著「屁股大比較會生」的迷思,事實上女性也有可能骨架小但周邊軟組織(脂肪)多,因此從外觀上難以真正確認。
 
(3)     周邊組織鬆弛:
原因同上,從外觀上難以真正確認。
 
(4)     寶寶過小:
有的寶寶雖然足月(滿37週)但先天體型較小,媽咪的生產過程自然比較順利一些,好比說兩個同樣足月的寶寶,一個2200公克但另一個重達3000公克,他們在通過媽咪產道時會受到的阻力自然不太相同!
 
(5)     寶寶早產:
早產是指寶寶未在媽咪腹中待滿37週就急著來報到,同樣容易因為體型較小而急產,也可能因為身體器官發育未臻成熟而帶來一些併發病症。
 
(6)    先前曾有急產經驗:
如果孕媽咪先前有急產的經驗,而這一胎寶寶的體重又跟上一胎很接近,那寶寶同樣有很高的機率會以急產的方式快速到來。
 
王醫師也提醒,有的媽咪第一胎雖然並非急產但產程明顯縮短許多(比方說一般初產婦產程歷時10小時以上,但這位初產婦僅歷時7、8小時),之後就有更高的機率發生急產,不過急產的發生也和個人體質相關,是我們難以預期又無法預防的突發狀況,建議孕媽咪如果俱備一項或多項上述的高危險群條件,就應加強警覺,提早做好迎接寶寶到來的預備。
 
相對於急產的「產程遲滯」
自然產的媽咪在生產過程中會歷經「潛伏期」、「活動期」兩大階段,其定義如下:

 

 
潛伏期
活動期
初產婦
產兆出現後20小時,子宮頸未擴張達3公分。
每小時子宮頸未達1.2公分的擴張。
經產婦
產兆出現後14小時,子宮頸未擴張達3公分。
每小時子宮頸未達1.5公分的擴張。

 

產婦不管在潛伏期抑或進入活動期的子宮頸擴張速度不如上表,就可稱為「產程遲滯」。
 
產程遲滯如果發生在古代,恐怕會因為醫療技術和設備不夠成熟而讓產婦和胎兒身陷生命危險中,但王懿德醫師向我們說明:「一般只要媽咪待產超過24小時未有明顯進展,醫師就會和媽咪討論現在的情形,看要繼續等待或是改採剖腹生產,醫護人員也會以儀器隨時觀察腹中寶寶的狀況,若有任何問題會緊急替媽咪做最恰當的處理。」
 
急產照護5大Tips
急產難以預防,當產兆出現後,孕媽咪就應該隨時留意身體狀況,如果媽咪感覺寶寶正在下降但尚未到達陰道口,可以反覆的深呼吸吐氣──像「吹蠟燭」的方式進行呼吸調節並釋放壓力,或許可以爭取多一點的時間到醫院生產,如果產檢的醫院較遠,建議還是先找離家近的醫院或產科診所接生,最好不要在家貿然自行生產。但如果寶寶的頭已經下降到陰道,媽咪究竟該怎麼應對這讓人措手不及的緊急狀況呢?
 
1 該採用什麼姿勢準備生產?
當媽咪感覺自己想要「解大便」,這時候往往寶寶已經下降到陰道口了,建議如果必須在家緊急生產,應該要準備好乾淨的大毛巾、消毒過的剪刀等用具,先找一個乾淨、平坦的地方,以「蹲坐」或「坐臥」的姿勢生產。
 
2 怎麼迎接寶寶,避免媽咪撕裂傷?
王懿德醫師表示,即便在有專業人員接生的情況下,生產過程當中仍需預防會陰部撕裂傷,因此建議先以手或乾淨的毛巾按壓住會陰部並緩緩施壓,一方面幫助會陰部適應張力,另一方面也避免寶寶太快衝出導致嚴重的撕裂傷。
此外,寶寶剛出生時身上會附著一些又滑又黏的胎脂,因此在迎接寶寶的同時也要在下方鋪好乾淨的毛巾和軟墊預防寶寶墜地的意外喔!
 

 

會陰裂傷程度怎麼分:
簡單來說,會陰部位的感染問題跟傷口大小、深淺、部位有絕對的關係,會陰裂傷依輕重等級分四個程度:
 
(1)第一度裂傷:只有一至兩公分左右淺層小傷口。
(2)第二度裂傷:較第一度裂傷嚴重,已傷到肌肉組織但並未損及括約肌。
(3)第三度裂傷:已經傷及括約肌。
(4)第四度裂傷:傷口撕裂至肛門和直腸,呈不規則狀較難癒合。

 

 
3 寶寶出生後,臍帶要怎麼處理?
寶寶出生後必須以乾淨的剪刀將臍帶剪斷,但預留多長的臍帶才適當呢?一般建議要留5公分以上的距離再將臍帶剪斷,王醫師建議急產媽咪直接以「一個拳頭」的距離計算──從寶寶腹部算起一個拳頭的距離用乾淨的縫衣線綁緊先打第一個結,之後從第一個節算起一個拳頭的距離也同樣用乾淨縫衣線綁緊打第二個結,再從兩個節中間剪斷臍帶就可以了,綁緊的用意在於防止寶寶的血液由臍帶的斷端持續流失,預留的長度則是當臍帶的結萬一滑脫較容易再重新綁緊,到醫院後醫護人員會再重新幫寶寶護理臍帶喔!
 
4 仍在體內的胎盤怎麼辦?
通常在媽咪辛苦產下寶寶後的數十分鐘內,仍存在於媽咪體內的胎盤也會伴隨著子宮的強力收縮被分娩出來,王醫師提醒產婦切勿用力將胎盤拉扯出體外,如果在救護車到達前胎盤已經娩出,媽咪要以手按壓腹部促進子宮收縮(按摩後腹部變硬即是子宮收縮的證明),或著親餵寶寶母乳也可以達到促進子宮收縮的目的,減輕產婦出血的情況。
 
5 新生寶寶怎麼照顧?
 
寶寶出生後首先要預防的就是失溫的問題。
 
寶寶出生後首先要預防的就是失溫的問題,所以第一步驟當然是先將寶寶身上的羊水、胎脂等液體擦乾,再用乾淨的毛巾或包巾包裹著寶寶,如果當時氣溫較低,也可以帶寶寶到烤燈或電暖器旁,給寶寶一個舒適又溫暖的環境。
 
王懿德醫師細心提醒,當孕媽咪接近預產期或者本來就是急產高危險群,就應時時提高警覺並將待產所需用品提前準備好,如果急產的徵狀真的出現了,第一步仍是打電話叫救護車並儘快到達醫院,但若寶寶等不及抵達醫院就急著要出世,媽咪也不要過度驚慌,按照上述的5大步驟一步一步進行,再儘快抵達醫院讓專業的醫護人員給媽咪和小貝比最佳的照護!
 
媽咪寶貝 7月號 NO.133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懿德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4287

當媽咪確定懷孕後,婦產科醫師緊接著便會推算出孕媽咪的預產期。但確定預產期,可不是要讓媽咪知道自己大概什麼時候生產,更重要的是要讓醫師隨時掌握胎兒生長狀況。

預產期,評估胎兒成長的重要依據

當孕媽咪通知親朋好友自己懷孕了,大家總會關心地詢問預產期,似乎預產期的功用只在確定何時生產。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洪泰和醫師表示,預估預產期必須及早,就像賽跑一樣,先決定好終點線,才知道選手(胎兒)是否跑得太快(生長過大)或跑得太慢(生長過小)。
 
懷孕過程也一樣,初期就要推算出預產期,預產期是孕期中很關鍵的一項依據和標準,對胎兒的生長評估相當重要,知道預產期,才能評估胎兒生長過快或過慢,依此判斷是否有健康方面的問題,以便做出正確的診斷和處置,通常第一次產檢就要估算出預產期,而且盡可能不做更改,如果有需要,更改次數最好以一次為限。
 
馬偕醫院婦產科陳宜雍醫師指出,推估預產期目的不在告訴孕婦哪一天會生產,那是比較不具意義的,因為即便算出預產期,也不能百分百確定一定在那一天生產。估算預產期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做為追蹤及判定胎兒大小的一個重要依據,讓醫師知道胎兒的成長是否正常。
 
預產期怎麼算?
1.依據日子推估
估算預產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日子推算,以孕媽咪最後一次月經來的日期第1天開始計算,月份部分加9或減3(加9若超過12,就改以減3計算),日期則一律加7。
 
例如最後一次月經日是在2月15日,月份以2加9,日期為15加7,算出的預產期是在同年的11月22日;假如最後一次月經是在9月1日,則以9月減3,1日加7,算出的預產期在隔年的6月8日。
 
洪泰和醫師特別強調,要以日子做推算,必須有前提,即月經週期在28天,而且要很規則。有些孕媽咪雖然不確定自己最後一次月經來的日期,但卻記得行房的日子,那麼以行房日一樣可以做推算,只是因為排卵日要比月經期晚,所以日期部分必須再加2週。
 
2.超音波檢查
如果月經週期不規則,例如週期為35天,對於預產期的計算方式應有所調整,可改以超音波檢查做判定。懷孕13週以前可以超音波量出胎兒頭臀徑;懷孕13週以後則測量頭圍、腹圍以及大腿骨長度,依據這些數據做推算,再預估出預產期。
 
第一次產檢時,婦產科醫師一定會問孕婦最後一次月經日以及行房日,兩個日子都不確定時,會再進一步詢問什麼時候驗尿發現自己懷孕。而無論孕婦記不記得這些重要日子,醫師往往會在懷孕初期時安排超音波檢查,推定出預產期。
 
第一次超音波檢查很重要
因此,媽咪一旦發現已經懷孕,一定要按時接受產檢。醫師們多半建議在懷孕第10週做第一次產檢,包括抽血檢查梅毒、德國麻疹、地中海型貧血篩檢等,以及藉由超音波檢查胎兒心跳、確定胎兒有發育。此外,對月經不規則或不確定最後一次月經日期的孕婦而言,第一次超音波檢查即可確認胎兒大小是否符合週數。
 
雖然越早做產檢,不代表預產期的推估就越準,不過洪泰和醫師表示,孕媽咪若太晚才做超音波檢查,確實會帶來許多困擾。一般建議在懷孕第13-14週前做一次超音波檢查,等20-24週再做一次,醫師可以從這兩個時間點,評估了解胎兒的成長狀況是否正常。如果發現胎兒生長明顯遲緩,要小心染色體或構造異常的可能性,必須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拿筆記錄重要日子
有些媽咪記性差,又沒有做記錄的習慣,醫師詢問時,什麼都記不得,建議女性們最好將每一次月經來的日期做記錄,並且要知道自己的月經週期,甚至行房日子,或什麼時候驗尿發現懷孕,如果有做基礎體溫紀錄表,也可以提供給醫師參考,越多且越正確的訊息,對醫師推估預產期有很大的幫助。
 
預產期算不準有影響嗎?
陳宜雍醫師表示,要精準算出預產期,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從受孕日開始計算,不過多半只有做試管嬰兒才能得知受孕日,除非月經週期非常規則,一定是28天。
 
有些孕媽咪會擔心預產期算不準會不會有問題?陳宜雍醫師指出,醫師在孕婦初期產檢時就會以最後月經日及月經周期配合超音波估算出預產期。這樣推估出來的預產期誤差其實很小,多在3~5天左右。懷孕中期開始胎兒生長有快有慢,如果這時候再做推估,誤差就會比較大。
 
實際上生產日期其實都與預產期相差不遠,單胞胎平均生產週數多在39週左右;而雙胞胎較早,平均生產週數約在36週。
 
洪泰和醫師表示,一般孕婦分娩時間多在預產期前3週或後2週,這期間都算是足月妊娠,如果在懷孕37週以前生產屬於早產,懷孕42週以後生產就是過期妊娠。
 
預產期算不準會有什麼影響?洪泰和醫師指出,推算預產期如果與事實差距很大,可能使醫師懷疑胎兒生長過快或過慢,因而造成一些困擾。例如月經不規則的媽咪,如果月經週期超過28天,單單以日子推算預產期,會比實際生產日期早,產檢時醫師可能誤以為胎兒太小,一旦認定胎兒過小,可能會誤判子宮內不適合胎兒生長,進一步施行不必要的檢查,同時也讓孕媽咪過度擔憂,承受許多壓力。
 
胎兒太大或太小的標準
當利用超音波檢查估算胎兒大小,結果如果胎兒相對於預產期週數大於2週,就是生長過大,小於應有週數2週,屬於生長過小;體重超過4000公克屬胎兒過大,若相對於同週數胎兒的百分比10%以下,就是過小。
 
陳宜雍醫師進一步說明,胎兒成長是否正常,必須持續追蹤,從生長曲線做判斷,例如第一次檢查,胎兒的生長落後2週,第二次落後3週,第三次落後1個月,就要特別注意;假如每次都是小於2週,生長曲線是正常的,則胎兒有問題的機會較小。
 
胎兒太大可能原因
假如預產期的預估沒有誤差,孕婦的肚子看起來比相對應週數大,可能的原因有:
1.媽咪本身身材比較高大或肥胖,則容易造成胎兒體重過重。
2.羊水太多,導致肚子看起來比一般孕婦來得大。
3.胎兒本身太大。如果進一步以超音波檢查看到胎兒確實太大,應懷疑有妊娠糖尿病的可能,孕婦在懷孕24~28週都必須接受妊娠糖尿病篩檢。
 
胎兒太小可能原因
胎兒相對應懷孕週數如果小於2週以上,代表胎兒過小,主要原因有:
1.媽咪體型較嬌小,尤其東方女性較西方女性常見,極少因營養不足而造成。
2.胎盤功能受到影響。孕婦如果有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或內科疾病(如腎臟病、免疫系統問題)等等,往往也會影響到胎盤功能,進而導致胎兒過小。
3.染色體異常也會導致生長遲緩,尤其到懷孕中、後期會更嚴重,且容易合併羊水量的異常。
 
陳宜雍醫師表示,一旦懷疑胎兒染色體異常,建議媽咪接受羊膜穿刺加以確認。胎兒太大或太小,都必須持續追蹤,但只要構造上沒有異常且胎兒生理評估正常,媽咪沒有合併其他問題,也不需要過度擔心。
 
剖腹產日以預產期做推算
洪泰和醫師表示,無論是醫療上的需求(如胎位不正、前置胎盤),或自行要求剖腹產,最好都能在懷孕38週以後再進行剖腹產,好讓胎兒長得更成熟些,所以預產期若估算錯誤,可能導致提早在38周前剖腹;而決定剖腹的日子如果太接近預產期,產兆提早出現的機會又會跟著提高,這點是比較會有影響的。
 
孕媽咪應盡量提供醫師正確訊息
了解預產期的主要用意,女性們必須提醒自己記錄每次「好朋友」來的日子,並知道自己的月經週期,以便在懷孕後接受產檢時,能提供給醫師正確的訊息,精算出預產期。
 
而萬一真的記不得,也不要過度緊張,醫師並不會單以日子做為預產期的推估依據,一定會配合超音波檢查,所以預產期的準確性其實都很高,誤差多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極少會因為預產期估算不準而影響胎兒的健康,這是所有孕媽咪可以放心的。
 
BabyHome網站會員媽媽心得分享
‧我懷孕時看了3個婦產科醫師,結果得到不同的預產期,前後大約差1個禮拜到10天,不過醫師說其實預產期只是預估,真正在預產期當天生的人很少,所以正負兩週生寶寶都是正常的。
 
‧我剛懷孕時,醫師給我推估的預產期是9月5日,可是照了高層次超音波之後,又變成9月15日。
 
醫生告訴我等懷孕8個月後,再來推斷生產時間,那時候也會比較準確些,因為預產期一般都是以最後一次月經來推算,可是有時候會因為受孕時間較晚而有誤差。
 
所以懷孕後期醫師依照寶寶大小來推算預產期,會比初期來的準確些(不過也只能當作參考)。像我寶寶一直小於本身的週數,之前差兩週,後來變成只差1周,但醫生都說這是正常的。
 
小孩在肚子裡有正常發育的話,等出生後再把他養的白白胖胖也不錯啊!
‧我懷老大時,本以為過了預產期就要趕快去醫院催生,不過醫師後來每次產檢時都有檢測我的胎盤功能,雖然我已超過預產期,但醫師評估我的胎盤功能還可以,應可以再等等看是否有產兆出現,後來一等就是10天,不過老大生出來還蠻健康的,所以預產期只是一個參考,醫師會隨時做正確的判斷,媽媽不用擔心!
 
‧我懷孕當時,醫師推估的預產期跟我自己算的日子有些許差距,不過反正進入最後1個月,媽媽就要有隨時會生的準備,提前或延後都是有可能的,只要滿37週後生產,就不是早產,寶寶也比較不會有問題。


《MamiHome媽咪窩》.
2011/1月號

採訪/林潔雨

諮詢/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洪泰和
             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宜雍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3478

湯瑪士.維尼&潘美拉.威瑟◎著 顏慧琪◎譯

決定好醫院後,建議妳在生產前和負責接生的醫生充分溝通,詢問生產的實際過程,並且將妳本身的希望確實表達出來,讓生產在安靜、舒適的氣氛中完成。

幸運地,現代醫療方式已經有很大的改善,有些醫院確實能重視孕婦的想法,使生產過程更加人性化。所以,勇敢地表達妳的意願,相信醫生會儘可能給予圓滿的回應。

以下幾點事項,可以事先和醫生商量:

 

.候產室安不安靜?是不是跟家裡一樣舒適?

.陣痛的時候可以走動嗎?

.生產時,先生和親友可不可以在旁陪伴?(如果家人在場的話,可以協助孕婦防止一些非意願的事情發生。)

.會陰部的切開或鉗子的使用,是否未經孕婦本身或家人同意的話,就不可以進行?

.陣痛或分娩時,可否播放懷孕期間所聽的胎教CD或錄音帶?

.嬰兒出生後,可不可以讓媽媽抱抱?

.嬰兒出生後,爸爸是不是可以摸摸孩子?

 

當然,上述各項請求不一定能夠完全如願。因為醫院設備的限制,或個別情況的不同,很可能要犧牲某些期望。但是,不要一開始就放棄妳的理想,不妨與醫生溝通看看。

世茂出版
《胎兒心理學家教妳做好胎教》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撰文:黃方君
諮詢︰亞東醫院小兒遺傳科醫師 高銓宏

許許多多的遺傳疾病嚴重程度均不相同,小則影響其部分的生活模式,大者影響其生命危險,雖然說某些遺傳疾病是可透過許多檢驗方式診斷出來的,但最主要的概念-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才是最主要的預防之道。

※早期篩檢+早期診斷 家長停看聽


●遺傳疾病有區分?
人類共有23對46條染色體,當生殖細胞行減數分裂時,如果發生某個染色體不分離的現象,便會導致精細胞或卵細胞染色體數目的異常,而如果染色體有一處或多處以上的缺損,便會發展成染色體構造上的缺陷,並會造成有缺陷的個體。若父母中各帶一個染色體基因異常,則有1/4的機率產生有缺陷的個體,則稱之為自體隱性遺傳;反之,若父母任一人的體染色體上的單一個基因異常所引起的疾病,在這種遺傳模式下,父、母親中必定有一個人是疾病的患者(因為是顯性的疾病),就稱為自體顯性遺傳。

台灣常見2大小兒遺傳疾病
亞東醫院小兒遺傳科醫師高銓宏表示,就以目前門診經驗來說,台灣目前常見的2大小兒遺傳疾病分別是蠶豆症與地中海型貧血(海洋性貧血),而此兩種疾病遺傳的方式也不相同。

-蠶豆症.產生溶血或黃疸現象
就以新生兒患蠶豆症來說,台灣大約有3%的發生率,在台灣是屬常見的遺傳疾病。蠶豆症主要是母親帶原而傳給孩子,由X染色體上的「葡萄糖六磷酸鹽去氫酶」(G6PD)產生病變所造成,導致G6PD酵素活性不足的現象。蠶豆症並不需要治療,也沒有方法可以根治,因為蠶豆症是屬於基因缺陷的疾病。家長須注意的昰,蠶豆症因為無法對氧化壓力,一旦身體接觸到氧化性物質時,則很可能造成紅血球溶血而引起貧血、黃疸、尿液呈現茶色等情形出現。應避免的物質為:蠶豆、樟腦丸、紫藥水、磺胺類抗生素。此外,高銓宏醫師表示,蠶豆症的孩子長大後與一般孩子無異,只要能盡量避免上述氧化物質,生活上也無立即威脅生命的影響。

(box)
新生兒篩檢 可診斷蠶豆症
高銓宏醫師表示,蠶豆症一旦發生溶血性貧血,需靠輸血維持血紅素。而蠶豆症也可透過新生兒篩檢中即可診斷出來。預防重於治療也不可少,除了避免接觸氧化物質之外,在飲食方面也應避免吃蠶豆或蠶豆製品。家長更需在帶孩子看診時,應先與醫師表明孩子本身有蠶豆症體質,請醫師開藥時小心避開不合適的藥物,如磺胺類抗生素。若發現有黃疸或貧血(臉色蒼白)、暈眩、不適等現象,需盡快就醫治療。

-地中海型貧血.輕度貧血或重度貧血
要避免重度地中海型貧血新生兒的產生,要看夫妻雙方昰否為地中海型貧血的帶原者,或者夫妻在經由婚前健康檢查時,發現彼此的紅血球體積過小,則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來確立,不然則有1/4的機率會產下重度地中海型貧血的孩子,在台灣地中海型貧血的帶原率約5%。正常的孩子來說,都會有兩組來自父母的正常基因,但若父母各提供了一個不正常的基因就會導致地中海型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可分為輕型地中海貧血與重度地中型海貧血,輕型地中海貧血本身為帶原者,在台灣大約有1/20的地中海型貧血帶原者。而重度的地中海型貧血需療治療,終其一生都需要依賴定期輸血治療。

(box)
夫妻都為帶原者 應做婚前健檢與產檢
高銓宏醫師建議,若夫妻雙方確定彼此都是地中海型貧血的帶原者,雖有1/4的機率產下重度的地中海型貧血寶寶,可以在懷孕16週時做羊膜穿刺來確定胎兒是否為重度地中海貧血。目前在台灣透過羊膜穿刺及相關衛教推廣下,重度地中海型貧血的寶寶已經逐年下降。

●其他小兒疾病不輕忽
有些小兒疾病(如:第一型糖尿病、紅斑性狼瘡)並不屬於大家所熟知的隱性或是顯性的遺傳性疾病,這些疾病的發生是體質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兒童第一型糖尿病
並非父母有第一型糖尿病,就一定會遺傳給下一代,只是比起正常人來說,子女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較高。高銓宏醫師表示,由於第一型糖尿病是屬於多基因的疾病,並非自體顯性或是自體顯性般的單純,而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除了本身基因的影響外,環境因子也有一個重要的角色。目前認為的發病模式為個體本身需帶有易感受基因,在環境因子的共同做用下才會發病。
內分泌疾與新陳代謝疾病
兒童內分泌疾病有些是遺傳性疾病,有些則是基因與環境的共同作用,端看疾病的致病機轉而定。另外在兒童新陳代謝疾病方面,例如有機酸血症、氨基酸代謝異常與脂肪酸代謝異常則大部分是屬於自體隱性疾病。

●早期篩檢+早期診斷
當您有任何遺傳疾病的問題可詢問各大醫學中心的小兒遺傳科或是婦產科的優生保健科,若孩子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也可以前往醫學中心的小兒遺傳科做相關諮詢。當然,準備孕育下一代的家長們更可與醫師進一步討論是否要繼續孕程,如果要繼續,需由婦產科評估追蹤。除了各大醫學中心的協助檢察之外,許多罕見的遺傳疾病也有設立基金會,這些相關的社會資源都可以幫助您更認識各種遺傳疾病。

●遺傳諮詢的重要性
經由婚前健康檢查、產前遺傳診斷可以避免先天異常胎兒的發生,而新生兒篩檢則可以早期發現某些代謝疾病而給予早期治療。因此遺傳諮詢對計畫懷孕的婦女及家庭可說是相當重要。

※新生兒篩檢為胎兒提前保障
台灣早在民國七零年代實施新生兒代謝疾病篩檢,篩檢先天甲狀腺功能低下症、苯酮尿症、高胱胺酸尿症、半乳糖血症、G6PD缺乏症及先天腎上腺增生症等6種遺傳疾病,而婦產科推廣的羊膜穿刺羊水檢查來減少染色體異常的唐氏症的發生。傳統的新生兒遺傳疾病篩檢是利用濾紙片採血法,透過扎寶寶的後腳跟,採集少量血液滴在濾紙上,並分析血中代謝產物的成分。而第二代的新生兒篩,透過串聯質譜儀的應用,也給了新生兒篩檢一個新的面貌,在臨床診斷以及治療上,更是幫助了許多罹患先天代謝異常的患者,如苯酮尿症、高血氨症、有機酸血症、黏多醣儲積症以及肝醣儲積症等。高銓宏醫師提及,新生兒篩檢在台灣已經推廣多年,的確是替新生兒帶來福音,除此之外,婚前健康檢查與家族遺傳諮詢更是替健康把關不可少的全方位重點。

本文摘錄自《媽咪寶貝》9月號,更多內容請見「懷孕、生產、育兒情報站」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雅亭;採訪諮詢/萬芳醫院營養師魏賓慧

有人說身為孕婦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想像小寶寶出生時的模樣,是否有著一對明亮的眼睛,小巧的鼻子、嘴巴,還有美麗的肌膚呢?有趣的是,眾人都深信,孩子的五官取決於父母的遺傳基因,但是膚色呢?卻有另一番看法。坊間我們經常聽見婆婆媽媽對著媳婦女兒們,傳授如此偏方:「懷孕時吃了沾上醬油的食物,嬰兒皮膚就會變黑;如果經常喝豆漿、牛奶,多吃珍珠粉、燕窩……,嬰兒的皮膚才會白嫩嫩。」
孕婦吃進的食物會影響寶寶的膚色嗎?其中有哪些營養學原理?還是這一切只不過是缺乏實證的傳說罷了?

●膚色天生就註定
「膚色從受孕那一刻就決定了,皮膚黝黑的父母,生出小麥色肌膚的寶寶機率較高;相對地,膚色白晰的父母容易生出白寶寶。」萬芳醫院營養師魏賓慧表示,胎兒的膚色主要取決於父母的遺傳基因,與孕期的飲食無關,千萬別過量補充偏方。反而容易導致準媽媽的飲食不均衡,影響健康;建議準媽媽們不妨養成均衡飲食的好習慣,體內維生素不虞匱乏,寶寶的皮膚自然也會比較健康。
以下就最常被討論的影響膚色的食物類型,一探究竟。

●飲食造就膚色的迷思

【迷思1】造就白寶寶的食物
*牛奶
絲裐般色澤的牛奶、豆漿以及杏仁奶茶,不禁讓人想到經常喝這些飲料的孕婦也比較容易生出白嫩嫩的小寶寶?魏賓慧營養師表示,孕婦牛奶、豆漿為豐富的蛋白質食物來源,有助於孕婦及胎兒的組織修補、建造,胎兒生長發育良好。牛奶除了提供豐富蛋白質外,每杯(240c.c‭.‬/杯)牛奶亦含有250-280‭ ‬毫克的鈣質,有助於胎兒的骨骼生長,並可降低媽媽懷孕中後期的抽筋現象,建議孕婦們每天要喝2杯牛奶。
*豆漿
而有「植物性牛奶」之稱的豆漿,則提供有乳糖不耐症的孕婦的另一種選擇,雖然豆漿的鈣含量遠低於牛奶,但鐵質含量卻是牛奶的4倍,是補充蛋白質食物的良好來源,為避免攝取過多的糖分加重身體的負擔,魏賓慧營養師建議孕婦可考慮選擇低糖或是無糖的豆漿,並增加其他含鈣食物的攝取〈例如小魚乾、豆類製品、綠色蔬菜〉,‭ ‬以補充足夠的鈣質。
*杏仁奶茶
那麼「杏仁奶茶」營養成分又如何呢?魏賓慧營養師表示,堅果類的杏仁含有豐富礦物質鎂,適當地補充可以安撫孕婦緊張、焦躁的情緒,對神經系統有穩定的作用,除了減少孕婦的情緒化的反應,亦可以調節肌肉收縮的現象,改善抽筋的問題。不過,市售的杏仁奶茶,要小心糖分問題。‭ ‬
*蘋果、梨子、芭樂
「想要胎兒白,孕婦就要多吃蘋果、梨子,還有芭樂。」針對這個觀點魏賓慧營養師表示,水果中的維他命C,除可以增加免疫力外,亦有助於膠原蛋白的合成,但是不足以影響胎兒的膚色。她強調不同水果,含有不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植物性化學物質,只要適當地均衡攝取,皆有助於寶寶的發育。

*珍珠粉及燕窩
有不少孕婦相信,懷孕時吃了有滋補養顏聖品之稱的珍珠粉或是燕窩,寶寶肌膚想必也會白晰亮麗。魏賓慧營養師特別提醒媽媽們,在補充這些補品時,必須留意產品的成分、來源及建議用量,以免造成一些微量物質殘留身體,危害健康。【迷思2】造就黑寶寶的食物
*醬油
醬油則是坊間最盛行的造就黑嬰兒的流言,魏賓慧營養師表示,此為無稽之談,只是孕婦的確必須減少攝取高鈉食物,舉凡由醬油、味素、辣豆瓣醬等醬料,或醃漬、罐裝食品均須少吃,以改善孕婦懷孕中後期所出現的水腫現象,特別是高血壓的孕婦;因此烹調用鹽要減少、選擇新鮮食物為主要的飲食重點。

【迷思3】造就黃寶寶的食物
每天大量地吃木瓜及芒果,你很可能出現皮膚泛黃的現象,這是β‭ -‬胡蘿蔔素攝食過量產生的副作用——胡蘿蔔素血症,於是有人好奇如果孕婦大量地吃著含有β‭-‬胡蘿蔔素的南瓜及芒果,寶寶會不會也成了黃寶寶?魏賓慧營養師表示,別擔心,β‭-‬胡蘿蔔素並沒有毒性,只要孕婦減少β‭ -‬胡蘿蔔素的食用量,維生素自然就會代謝掉了,泛黃的膚色自然有所善。

均衡飲食‭ ‬選擇顏色多變的蔬果
魏賓慧營養師指出,懷孕期間最重要的是適當地攝取均衡飲食,而選擇顏色多變的蔬果,自然能夠吸取多種維生素及抗氧化物質,無論是對準媽媽或是胎兒的肌膚都能產生最佳的保護作用。

~原文刊載於2010年0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閱覽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X太太懷孕34週,由於鄰居口耳相傳,若採取剖腹生產的方式,較不會有產痛、身材變形、大小便失禁等現象。同時,由於阿公對時辰的觀念相當重視,硬是要將孫子在不足35週就出生,因為以後都沒有好時辰了。

  定義上滿37週的懷孕才稱為足月,懷孕週數未滿37週就出生的嬰兒就稱為早產兒。而懷孕週數介於32至37週出生的新生兒稱為晚期早產兒。過去,這些嬰兒被稱為接近足月的新生兒,同時也認為他們的問題是「輕微的」,嚴重併發症並不常見。

  近來的研究則發現晚期的早產兒與足月兒比較,其新生兒時期與嬰兒期的死亡率較高,同時亦較易罹患呼吸窘迫症、餵食困難、低血糖、新生兒黃膽、體溫不穩定、呼吸暫停等病症,並且更常再度住院、接受點滴與呼吸器治療,更常因疑似敗血症而接受檢查。長期追蹤亦發現其發生過動兒、發展遲緩與須接受特殊教育及留級生比例也較高。此外,去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孕婦最好不要在懷孕三十九週之前在無醫學上的理由採取選擇性剖腹生產,以避免嬰兒出現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呼吸方面疾病。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團隊,觀察兩萬四千名母親懷胎三十七週後剖腹產下的足月嬰兒,發現他們出現呼吸問題的機率,幾乎是懷孕三十九週剖腹產下的嬰兒的2.5倍;在懷孕三十八週出生的嬰兒,出現問題的機率也比三十九週剖腹產的嬰兒高七成,就算只早於三十九週期滿前幾天,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提高約兩成。

  國內產婦的剖腹產率一直居高不下,約有三成以上的活產嬰兒是以此種方式出生,其中晚期早產兒更達到近50%。根據98年統計,剖腹產者約6萬5878人,其中不符合適應症、選擇剖腹產者約占6%。

結論是

◆晚期早產兒的死亡率與短期、長期的罹病率較足月新生兒高

孕婦最好不要在懷孕三十九週之前選擇性剖腹生產,以避免嬰兒出現嚴重併發症

◆台灣的剖腹生產率高,其中在晚期早產兒更高達五成

◆改善產婦的專業認知不足,有助於降低剖腹生產率

引述: 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4,31&id=10824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確認自己已經跨入准媽媽的行列中,在欣喜和慌亂之外,你應該盡快靜下心來了解、積極配合醫生做有關的檢查。這可是保證寶寶健康的第一步。

 

 

*常規檢查:測量血壓和體重www.vkmom.com/main.php,是每次產前檢查的保留項目;而首次檢查這兩項的結果,有助於醫生掌握准媽媽的健康狀況,如果以後某次檢查孕婦的血壓或體重上升得比較快,醫生就會有所警覺,並采取相應的方法解決。

第一次到醫院檢查,一定要空腹——醫生會從你的靜脈采一小管血。目的是查血型、血色素、Rh因子、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甲胎蛋白及梅毒血清,看看有無風疹病毒、血清巨細胞病毒等等。

在胎兒3個月左右,醫生會借助婦科窺器勘測一下你的陰道、宮頸,看看生殖器官發育是否正常;觀察陰道黏膜有沒有充血,陰道分泌物的顏色、量是否正常,是否有異味。如果早孕期間有出血現像,千萬別對醫生保密,這時你需要仔細檢查出血的原因,是與陰道、宮頸糜爛有關還是先兆流產,為治療提供依據。另外,白帶檢查有助於了解陰道內是否有滴蟲、霉菌存在,必要時還要進行衣原體、支原體、淋球菌檢查。以防這些感染影響胚胎發育,誘發流產。

懷孕12周左右,你可以借助儀器聽到寶寶有力的心跳,這就是查胎心,每個准媽媽都要做。

如果你是寵物愛好者,在懷孕3個月左右,一定得做一項名為TORCH(弓形蟲)的化驗,很多哺乳動物都可能傳染弓形蟲,貓狗是弓形蟲最危險的傳染源;即便你不飼養小貓小狗,為了保險最好也做這項化驗。因為,弓形蟲對胎兒有巨大的殺傷力,能引發流產、死胎、新生兒疾病,或出生後有眼、腦、肝髒的病變和畸形。假如不幸被感染,須做進一步的檢查,必要時應中止妊娠。

*特殊檢查:多數婦產科大夫都不主張18周以內的孕婦做B超,尤其是在懷孕12周以內。因為,過多的超音波檢查,可能是胚胎細胞分裂與人腦成形異常及胎兒骨骼發育不良、畸胎或死胎的“凶手”。但是,如果孕婦在早期出現令人揪心的情況,如陰道流血、突然腹痛,借助超音波檢查確定胚胎是否存活,能否繼續妊娠;有無異常妊娠像宮外孕或葡萄胎,則是最直接和可靠的手段,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是明智的做法。

 孕中期(4~6個月)對胎兒狀況心中有數,對多數准媽媽來說,孕中期是最舒服的階段。

身體上的反應基本上消退,食欲逐漸好起來、身上恢復了原有的力氣,也不用擔心遭遇流產了。不過,這個時候千萬不要以為身體檢查可有可無、隨意拉長兩次檢查的間隔,或干脆兩次並做一次。

*常規檢查:胎齡越大,超聲波對胎兒的影響越小。因此正常情況下,准媽媽在20周後做第一次超音波檢查。它能准確地診斷胎兒是否畸形、觀察髒器的活動狀態;對那些被高度懷疑的胎兒,像無腦兒、腦積水、神經管畸形中的腦脊膜膨出、臍帶異常、消化道異常、連體畸形、小頭畸形等,能很快給出“答案”。

懷孕中期,准媽媽對尿液的檢查應持之以恆,一個月至少一次。隨著子宮的一天天增大,膀胱、直腸、輸尿管受到壓迫,尿液排出不暢,發生瀦留,很容易有細菌生長、繁殖。這時的泌尿系統特別脆弱,容易感染疾病。經常檢查尿液,能依據尿中出現的蛋白、紅細胞、膿細胞等,診斷出體內有哪些不正常——如果有發熱、腰痛、尿痛、排尿次數增多的症狀,很可能是尿路感染。另外,要是有不適的感覺或尿液指標異常,對腎髒的檢查不能疏忽,理由是妊娠中毒性腎髒病在年輕初產婦和高齡初產婦中發病都比較普遍,這是對准媽媽危害很嚴重的一種疾病,應及時發現、及早治療。

骨盆的大小是准媽媽能否自然分娩的關鍵。在懷孕6個月左右,醫生會用骨盆儀測量骨盆的入口、出口和直徑的尺寸,獲得有關產道的信息。這項測量對初產婦尤其重要。不過,骨盆狹小並不等於一定要剖腹產,這要看嬰兒的大小、尤其是頭部的大小。

測量血壓是每次檢查的保留項目,檢查孕婦有無高血壓、低血壓。如血壓升高,有妊娠中毒症的危險,醫生會采取措施以及時防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特殊檢查:懷孕中期發生陰道流血現像,這可能是胎盤前置或胎盤早剝,應立即請醫生給個說法。如果准媽媽的腹部在一段時間內增大的幅度超出了正常的增長速度,最好借助B超或其他手段弄明白是羊水過多、多胎妊娠,還是胎兒畸形。

一些准媽媽在胎兒6個月左右,腿、腳有明顯的水腫現像,這是一個不太好的信號,尿檢必不可少。如果尿中出現蛋白,血壓開始升高,則表明准媽媽患有妊娠中毒症。必須臥床休息,嚴密監測水腫、蛋白尿發展情況以及腎功能,適當限制飲水量和食鹽。

如果准媽媽的頭疼、頭暈從懷孕初期延續到5個月以後,同時伴有眼花、耳鳴、心悸等症狀,應時常測量血壓,警惕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同時有效控制血壓,避免胎盤血管破裂和胎盤早剝。

懷孕中期,准媽媽對腹痛一定要特別警覺,因為這可能是不祥的征兆,如果腹痛逐漸加重,伴有頭暈、心慌、惡心、嘔吐、四肢冰冷等現像,胎動感減少甚至消失,或者與平時異樣,要馬上去醫院,絕對不能耽擱。

假如准媽媽的牙齒不太好,希望治療,最好選擇妊娠中期,原因是早期(1~3月)治療有可能引起流產;後期(7~9月)胎兒發育進入關鍵時期,許多藥物以及麻醉又不能使用。

孕晚期(7~9個月)將體檢進行到底,越到臨產,檢查越頻繁,大約一周一次。 這時准媽媽的心要細致再細致,密切觀察,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有什麼“風吹草動”。

*常規檢查:這個階段准媽媽一般要做兩次超音波檢查,分別被安排在懷孕第34周和第37~38周。目的是監測羊水量、胎盤位置、胎盤成熟度及胎兒有無畸形,了解胎兒發育與孕周是否相符,最後一次超音波檢查檢查將為確定生產的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據。

懷孕第37周開始,准媽媽每周要做一次胎心監護,借助儀器記錄下瞬間的胎兒心率的變化,這是了解胎動、宮縮時胎心反應的依據,同時可以推測出宮內胎兒有無缺氧。如果准媽媽有合並症或並發症,最好從懷孕第28~30 周開始做胎心監護。

在提供了靜脈血、指血之後,准媽媽還得貢獻出一點耳血,以檢測其體內激素水平是否在正常範圍內,從而間接地了解胎盤功能是否正常。

確認胎位是臨產前很重要的一項檢查,醫生會告訴你胎兒是頭位(頭先露)、臀位(臀先露),或屬於其他異常胎位。這是確定准媽媽自然分娩還是手術助產的重要依據。臨產前,准媽媽還要做一次全面的檢查,了解有關生產的知識,為寶寶的順利來到人間做好“鋪墊”。

*特殊檢查:在38周以前,陰道有流水現像、哪怕是一點點的水也不正常,這說明羊膜破裂羊水流出,就是俗稱的“早破水”。通常,“早破水”後胎兒在 12~24小時左右就會出生。如果陰道斷斷續續地有少量的水流出,持續幾天或更長時間,胎兒在失去了完整的羊膜保護的狀態下,受感染機會較多,臍帶也容易脫垂,死亡率較高。所以,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要平躺並立即上醫院。

媽媽對胎動異常要特別警覺。一般從懷孕第28周開始數胎動,直至分娩。正常狀態下,12小時胎動應在20次以上。假如少於這個數目,或晚上1小時的胎動數少於3次,表明胎兒可能會有“情況”;12小時胎動數少於10 次,或晚上1小時內無胎動,表明胎兒在子宮內有可能缺氧;在最初感覺缺氧時,小寶貝會在媽媽子宮裡拼命掙扎,胎動數劇烈上升,隨著缺氧的繼續,胎兒活動強度明顯變得越來越弱,數量越來越來少。這些都是危險的信號,無論出現哪種症狀,都應立即去醫院檢查。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3053

 

 

 

 

 

想知道生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請跟著以下的表格項目簡單試算一下吧!

 

 

目前健保提供有十次免費的產檢,所以,媽媽只需付超過十次產檢的費用以及一些自費檢查的費用,不過,因為各家醫療院所收費標準不一,所以,實際費用還是要看個人的情況而定。

 

此外,寶寶嬰童用品的準備,例如,嬰兒床、推車、衣服等,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建議媽媽在懷孕前後就先做好支出預算。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費用上會有所改變喔!

 

準媽媽的費用估算

項目

預估費用

說明

產檢掛號費共十次

1000~2500

十次內的產檢只收掛號費

自費產檢項目

母血唐氏症篩檢約1000~2400元

(二指標或四指標)

以下列舉較常見的自費項目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基因檢測約2000元

羊膜穿刺(部分自費)8000~11000元

妊娠糖尿病篩檢200~400元

乙型鏈球菌篩檢400~600元

3D、4D超音波2000~2500元

 

服裝等花費

孕婦裝/鞋子2000~15000元

治裝費視個人花費及需求而增減,差異性很大

孕婦內衣/內褲/托腹帶等2000~10000元

孕婦營養品/保養品1000~5000元

生產費用

無痛分娩6000~10000元

如改住雙人房或單人房需補病房差額

疼痛控制6000~8000元

生產所需之衛生用品2500~3500元

營養補充針劑900~1200元

 

坐月子花費

坐月子料理外送30天35000~60000元

 

這三種方式只需擇一

坐月子中心70000~200000元

請家人幫忙坐月子10000~50000元

以上價錢僅供參考。

 

新生寶寶的費用估算

項目

預估費用

說明

新生兒自費健康檢查

心臟超音波、聽力篩檢、腹部超音波等全套自費項目約2500~4500元不等

健保會提供免費11項代謝疾病篩檢及一般身體理學檢查

出生後的嬰童用品

嬰兒床/沐浴用品/衣服/哺乳用品/推車等約2萬~10萬

視個人購買的內容及項目,差異性大

奶粉/尿布

配方奶約500~800/罐×前一個月約喝3罐=1500~2400元

*母乳最省錢,只需一些儲存母奶的用品費

尿布約200~400/包×前一個月約用6包=1200~2400元

彌月蛋糕/油飯

100~400元/一盒

請視個人訂購的盒數來計算

單月份保母費

 

 

白天約12000~20000元

整天約16000~25000元

如果是交給自己父母照顧,有時經濟情況比較好的長輩可能只收一萬元左右。

以上價錢僅供參考。

 

小提醒

準爸媽省錢小撇步 

現在家庭孩子生得少,很多二手的孕婦裝或嬰童用品可能都還保存良好,如果有合適的不妨再加以利用,如此可以省下不少花費。此外,也建議媽媽最好哺餵母奶,既可以省錢又能增加孩子的抵抗力。

新手父母出版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mother.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D4B450620F8F1174

 

 

 

 

 

「自然產比較容易造成尿失禁、陰道鬆弛」!不少人言之鑿鑿,使得一些孕婦因而選擇剖腹產。但其實這是不智的選擇!因為,開刀剖腹所產生的後遺症及風險,可能比尿失禁和陰道鬆弛更為惱人!

 

 

自然生vs.剖腹生的聰明選擇 

六成孕婦曾發生過尿失禁! 

「醫師,自然產比較會造成尿失禁和陰道鬆弛嗎?」這是門診常遇到的一個問題。高雄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任余堅忍醫師表示,婦女對自身生活品質的重視,越來越進步,也越來越能切入問題核心,確實很多孕婦有這方面的疑問。臨床上發現,約60%的婦女在懷孕過程中曾經發生漏尿(尿失禁)。研究顯示,懷孕過程中曾經發生漏尿的婦女,其產後發生漏尿的機會較高;但也別太悲觀,大多數的婦女在生產後都會逐漸恢復正常。

 

為何孕期容易尿失禁?

懷孕期間的漏尿(尿失禁)常發生在第三個懷孕期(25週)之後,因為此時胎兒體積變大、骨盆腔空間受限、腹內壓力增加、膀胱受壓迫等因素,導致膀胱容量變小;而黃體素的影響使得尿道壓力降低,加上骨盆關節變鬆弛等因素,引發懷孕期的漏尿問題。

 

擔心尿失禁而剖腹產?小心問題更多!

因此,孕婦對產後的漏尿與骨盆底鬆弛的問題格外關切。幸而,懷孕期的漏尿現象,有70%會在產後12個月內解除,因此產婦不要過於擔心。余堅忍主任特別提醒婦女,若因擔心自然產會帶來日後的漏尿或骨盆底鬆弛等問題,而堅持剖腹產,是錯誤解讀醫療報告!更何況,婦女在選擇生產方式時,常忽略了剖腹產可能帶來的手術風險與術後傷害,例如腹腔內沾黏、傷口感染、疤痕的困擾等。

 

選擇剖腹產一樣有尿失禁的問題

余堅忍主任表示,尿失禁和陰道鬆弛與懷孕生產的確是有正相關,但並不表示,選擇剖腹產就不會發生尿失禁或陰道鬆弛,這觀念需要釐清。國外曾有個實驗,在雙胞胎姐妹當中,一位未婚,一位已婚且生產兩次以上,發現已婚生產兩次以上,其罹患尿失禁的機率比未婚未懷孕生產者,高出4倍。

另一研究指出,懷孕期間就有漏尿(尿失禁)者,比較其選擇自然產或剖腹產,產後漏尿的發生與生產方式關係薄弱。也就是說,懷孕期間就有漏尿者,自然生產的尿失禁發生率並不會高於剖腹生產。臨床研究顯示,若孕婦本身就是尿失禁的高危險群,選擇剖腹產依然還是容易有尿失禁的現象。

 

尿失禁的高危險因子

包括肥胖、抽菸、糖尿病、肺疾病(長期慢性咳嗽)等等。若有這些潛在因子,無論選擇何種生產方式,在生產過後,尿失禁的機會都比一般人高。所以孕婦要控制體重,不要讓胎兒過重,減少尿失禁的危險因子,降低尿失禁發生的機率。

 

害怕尿失禁、陰道鬆弛而剖腹?不智的抉擇!

產婦對於自然產或剖腹產的選擇,絕對不要僅僅考慮尿失禁而選擇剖腹產。剖腹產應由醫師就胎兒與母體的當下狀況,評估生產危險,做出醫療的建議。

余堅忍主任表示,產婦要謹慎考慮剖腹產帶來的風險,如傷口發炎感染、腸道沾黏、麻醉風險、大出血、膀胱傷害、日後月經不正常等等可能發生的剖腹產後遺症。

若僅是害怕尿失禁而選擇剖腹產,其實是不智的!因為,開刀產生的後遺症及風險,可能比尿失禁和陰道鬆弛的後遺症來的更為惱人!

 

避免尿失禁、陰道鬆弛有辦法!

余堅忍主任建議,應該加強預防尿失禁發生的原因,減少高危險因子的發生,才是減少尿失禁的具體辦法,例如不要抽菸、避免過胖、便秘、慢性咳嗽,也要預防胎兒過重,同時懷孕期間應該加強進行骨盆底收縮運動、如「凱格爾運動」、「產球運動」等等,可避免骨盆底的產後鬆弛,進而減少尿失禁的產生。

自然生產引發尿失禁和陰道鬆弛的機率,確實比剖腹產來的明顯,但並不表示剖腹產就無此現象。余堅忍主任表示,尿失禁的發生是屬於器官功能性的缺損,在經過休息和訓練後,器官自然會產生代償性的恢復,所以在生產過後,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對於尿失禁都有機會能漸漸地改善。一般來說,避免骨盆底傷害,將能減少尿失禁的發生,所以訓練骨盆底收縮運動,如「凱格爾運動」,是有效益又實際的好方法。

 

體位與氛圍,更能營造美好性生活!

余堅忍主任表示,根據臨床統計,每7位自然產的孕婦,就有1位會有產後尿失禁現象。孕婦為了避免這1/7的機率,而選擇剖腹產是不切實際、也不明智的抉擇!

此外,若產婦擔心自然產會造成陰道鬆弛,影響日後夫妻性生活的美滿,而選擇剖腹產,這個觀念更是不正確!性的滿足與否是極為主觀的認知,營造美好的性生活可以透過姿勢與氛圍營造來改善,不能完全歸咎於陰道鬆弛,更不建議因此而選擇剖腹產,畢竟開刀的風險和後遺症更應該被重視。

 

給忍受生產之痛的女性,體恤與關懷!

「生產」是女人的天命,也是人類延續生命的必要條件,若沒有「生產」,就沒有人類。懷孕、生產的確讓女性的母愛光輝受到歌頌,但不可避諱的,懷孕會帶來身體不適、生產過程會帶來肉體的痛苦以及可能發生的「後遺症」,例如:尿失禁、陰道鬆弛等。女性在延續生命所扮演的角色、所承擔的責任及身體與心理上所受到的傷害,都比男性大的多。

因此,余堅忍主任深切呼籲,男性應該體認女性在懷孕、生產時所產生的傷害與苦痛,進而體恤產後的後遺症,如尿失禁、陰道鬆弛等,以實際行動與誠摯的愛心,給予女性真切的關懷和支持!

 

 

余堅忍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現任

高雄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任 

陽明大學&國防醫學院部定副教授

中華民國婦女尿失禁暨骨盆鬆弛醫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

 嬰兒與母親 6月號 NO.404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mother.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535B759C814B8BA6

 

 

 

 

 

生產過的媽咪說:「生產真的非常痛!」這讓即將面臨生產的大肚媽咪緊張不已!到底生產有多痛?各種減痛法有用嗎?要打「無痛分娩」嗎?有人說「無痛分娩」有副作用?

 

 

無痛分娩  拉梅茲呼吸  生產球  按摩 

產痛有多痛?因人而異!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黃貴帥主醫師表示,有三種疼痛名列為「三大痛」,包括:灼傷的痛、切斷手指神經的痛、生產的痛!產痛居然能排到前三名,其疼痛可想而知!

尤其生第一胎的產婦,沒有經驗、也可能沒有經過訓練,子宮的收縮痛確實非常痛!不過產痛的痛因人而異,若將疼痛分成0〜10級(第10級最痛),有產婦真的覺得是10級的痛,但有的產婦覺得還好,有的只是覺得酸,因此變異性很大。

黃貴帥主任指出,目前產婦幾乎都在醫療院所生產,有醫護人員協助,而且產痛是漸漸發生的,醫護人員都會想辦法幫產婦減輕疼痛,不管是用自然的方法或醫學的方法,經過適當說明與運用,其實產痛並不可怕!

過度疼痛的6大壞處

現在醫學如此進步,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產婦減輕疼痛。萬一產痛過度劇烈且沒有好好的控制,會產生一些壞處:

1.會造成產婦及其家屬過度焦慮!黃貴帥主任表示,產科醫師有很多時候壓力是來自於產婦的家人,看到產婦過度疼痛,緊張兮兮的先生或婆婆媽媽,會讓產婦陷入更深的焦慮。

2.焦慮及壓力也會釋放大量腎上腺素,造成子宮收縮不良及延長產程。

3.產婦呼吸過度急速,造成「換氣過度症候群」,二氧化碳呼出太多,會出現手麻、腳麻等現象。

4.也可能產婦不知道如何深呼吸,吸氧量不夠,容易造成胎兒缺氧,也會讓子宮收縮不好,延長產程。

5.疼痛導致焦慮不安,會造成噁心嘔吐。

6.隨著疼痛加劇,造成產婦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增加心臟負擔。

 

以上都是疼痛嚴重且持續才會造成的現象,大多數產痛是間歇性的疼痛,並不會這麼嚴重,所以準媽咪不用太擔心,而且醫護人員多會好好處理產婦的產痛,不會到產生併發症的地步。反而比較困擾的是,待產婦因疼痛而扭來扭去或大叫,造成陪產者的焦慮!

 
減輕產痛的7大好處

現代醫學強調結合「人性」與「科技」,確實可以透過科學方法來減輕產痛,好處包括:

1.能增加胎盤血流,使產婦肌肉協調,便能增加胎兒的氧氣供應量。

2.能避免子宮收縮不良,有助順產。

3.能讓產婦好好配合用力,不會亂扭動而造成生產時胎兒受傷。

4.減少因為過痛而改採剖腹產的機會。

5.打「無痛分娩」可以較輕鬆地經歷、體驗產程,有些產婦甚至可以「笑笑」迎接生產,反而可以減少剖腹的機率。

6.產婦清醒且心情愉快,家人可共同參與,讓生產變得很溫馨且自然。

7.大大降低了焦慮,增加生下一胎的意願。

 

要自然,就不要「無痛」?

現代孕婦自我意識高,也多會看很多書籍,因此在面臨生產時,有不少孕婦會思考著:「我想要用最自然的方法生產,所以我不要打無痛分娩!」

針對此,黃貴帥主任表示,醫護人員不會讓產婦一來待產,就使用較具侵入性的無痛分娩,都會先嘗試其他減痛方法,例如:拉梅茲呼吸法、按摩、下床走動、聽音樂、使用生產球等等。

但如果上述方法對減輕產痛都無效時,無痛分娩就可以派上用場,止痛的效果還是最好!若是在醫學中心,有麻醉科醫生可以24小時隨時幫產婦施行無痛分娩,而且現在技術純熟,產婦其實大可不必忍受劇烈的產痛!

常用的生產減痛法

拉梅茲呼吸

黃貴帥主任表示,這是減輕產痛最常用的方法,已經有幾十年的使用經驗了,在產前就要學習,透過調節呼吸,可以轉移注意力,還是最多人使用,好處是家人也可以參與協助,加上醫護人員的教導,還可以教產婦如何正確用力。

三軍總醫院產房呂美芬副護理長說明,拉梅茲呼吸法是一種制約反射,聽到口令就會放鬆,需要反覆練習,有練習的效果佳。在子宮收縮開始或結束時,使用拉梅茲呼吸法,前後都使用「闊清式呼吸」,也就是用鼻子儘量吸氣、嘴巴慢慢吐氣,儘量用深而慢的呼吸法,練習放鬆。但越近生產、越疼痛時,則用短促的呼吸法

按摩

請先生幫太太做背部按摩,可以運用手部按壓法或使用一些按摩用具(例如網球,已證實可以有效減緩產痛)來按摩,也可以沖水,讓神經得到舒緩。以三總來說,每間待產房都有淋浴室可以沖背部及淋浴。

呂美芬副護理長指出,有些產婦是腰很酸,這時用網球來按摩效果很好,可減輕產痛及酸痛;而且隨著產程進展,疼痛部位會逐漸下降,按摩部位可跟著改變。也可用手掌掌根、雙手大拇指或拳頭式按壓。

根據臨床經驗,按摩合谷、氣海、三陰交、中樞,對於減輕產痛有幫助。

使用生產球

黃貴帥主任說,這是最有特色的減痛方式,可在產球上坐著、趴著、上下或左右搖晃,還能按摩疼痛的會陰,反正就是產婦自己感覺怎樣舒服就怎樣使用,尤其震盪加重力原理,會加速胎頭下降,協助產程進展。呂美芬副護理長則表示,使用產球時希望準爸爸也能參與,讓準媽咪倚靠著,可增加夫妻之間的親密感、生產之參與感,同時也可幫忙注意到安全。

轉移注意力、鼓勵正向思考

呂美芬副護理長表示,待產時鼓勵產婦下床走動,或者帶自己喜歡的影片或聽音樂,都可以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也可以夫妻站立擁抱並以慢舞姿勢左右搖晃,曾經也有產婦在宮縮時唱聖歌來轉移注意力,都是不錯的方法。

此外,盡量不要在產婦子宮收縮時,用「痛」的字眼來形容產婦的感受,應該以更多鼓勵的話語(例如:每痛一次就多開一些喔)及心理支持,更能激發產婦正向面對生產過程。

以上方法都可以一起使用,讓減痛效果加乘。

 

最有效的生產減痛法──無痛分娩

 

現在稱為「產痛治療」

三軍總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張芳霖指出,「無痛分娩」是一種「硬脊膜外麻醉」,為半身麻醉,目前有5〜7成的使用率,接受度高,普及率也越來越高,滿意度高達9成以上!

然而,現在不叫「無痛分娩」,因為「無痛」會造成產婦的錯誤概念。應該稱為「產痛治療」。其使用原理是,神經有兩種功能:感覺和運動,「產痛治療」是要把「痛的感覺」阻斷掉,而儘量不要影響神經的「運動功能」,讓腹部及骨盆腔可以儘量用力,把寶寶生出來。

假如完全無痛,運動神經勢必會受到影響,最後使用產箝或剖腹的機率就會增加,這是不樂見的!所以現在都將產痛降低8〜9成,保留一些可接受的痛的感覺,剛好不會太痛又能夠用力!


對無痛分娩的誤解

「無痛分娩」是一項可以讓產婦在舒適的環境下生產的醫療行為。張芳霖醫師說,當年他和婦產科黃貴帥醫師在偏遠的澎湖要推動無痛分娩時,確實碰到不少阻礙,因為當地的婆婆媽媽都會跟女兒或媳婦說:「我們以前都這樣生,哪需要什麼無痛分娩?不行啦!無痛的藥會影響胎兒,會傷龍骨……。」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無痛分娩有副作用嗎?

「無痛分娩」多少對運動功能有些影響,產婦打了之後,神經系統敏感者腳會麻麻的,但不常見,不過還是建議要有家屬陪伴,這樣比較安全!
此外,有些人對止痛藥物敏感,會有噁心嘔吐的感覺,但機率不高。

 

打無痛分娩會腰酸背痛?

黃貴帥主任表示,無痛分娩雖具有侵犯性,但只要有專業醫師執行,況且現在醫師的技術都很純熟,「無痛分娩」的併發症機率低於千分之1!除非孕婦過胖、脊椎受過傷才會增加使用的困難度,重覆穿刺多針才會痛,但對一般的醫師,不太可能發生。

張芳霖醫師則表示,新的研究認為,打無痛分娩不會造成長期背痛,但短時間因為背部痙攣、肌肉緊張,會有短時間2、3天的背痛,這是難免的。至於長期的背痛,是因懷孕長期肌肉緊張造成的,跟打無痛分娩是無關的。

打無痛分娩會頭痛?

打無痛分娩的止痛效益最快,但並不是每一個產婦都需要。目前使用達七、八成以上,效果好,屬短暫性,雖然確實可能造成頭痛,但臥床休息就可改善,幾天之後就會消失,所以也不用太過憂慮。

無痛分娩的好處

想想看,生產的疼痛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會影響血管收縮,給胎兒血流就會減少,胎兒會缺氧,血液會變酸性,甚至可能出現胎兒不呼吸等併發症。如果使用「無痛分娩」把「痛覺」給阻斷掉,胎兒從母體得到的血流量會變好、氧氣會增加,整個產程更愉快地進行,這樣不是更好嗎?


使用時機

張芳霖醫師表示,關於「無痛分娩」的使用時機,在2007年之前比較保守,建議子宮頸開3〜5公分、進入規則收縮後才進行無痛分娩,這樣才不會影響產程、不會增加剖腹產的機會。

然而2007年之後,一項大型的研究顯示,無痛分娩會延長產程29分鐘,但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及美國麻醉醫學會認為,「這29分鐘並沒有意義」,因為能讓產婦安穩愉快的度過產程,多這29分鐘並沒有關係!由於樣本數相當大,所以廣受大家接受;加上產婦不願受產痛的折磨,所以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重新公告,產痛治療的時機,唯一條件就是──產婦不願、無法承受產痛時,就可以開始進行「無痛分娩」。

不過醫師還是會評估,如果只剩1、2個小時就要生了,或許就不會打無痛分娩,而改採打小劑量的止痛藥到脊椎,維持90〜120分鐘的減痛效果,這樣就足夠了!

 

嬰兒與母親 6月號 NO.404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藥物管理機構警告,孕婦吃抗憂鬱藥,孩子比較容易得肺高血壓。

英國藥物管理局說,抗憂鬱藥會影響胎兒。很多媽媽懷孕期間吃了抗憂鬱藥生下的孩子會有慢性肺高血壓的症狀。大約每一千個新生兒會有五個得到這種疾病。一般新生兒患肺高血壓的比例是千分之二,因此他們要求醫生不要給孕婦開抗憂鬱藥,尤其是含有「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的抗憂鬱藥。

藥物管理局將要求藥廠在使用說明和包裝上,註記孕婦忌服的警語。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州有一位孕婦為了培養孩子樂感,每天開大錄音機音量,對著肚皮放音樂。有時則乾脆將錄音機音箱直接貼在肚子上。寶寶出生3天後,聽力檢查有問題,家人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感覺到寶寶聽力不對勁。5個月大時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寶寶雙耳失聰。

生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是准爸媽們的最大心願,越來越多的父母也都做起了胎教,希望通過胎教為孩子謀劃一個美好的未來:聽胎教音樂的、對胎兒說話的、看漂亮寶寶圖片的、撫摩胎教的、觸壓拍打胎教的、光照胎教的以及做胎教操的等等,內容可謂五花八門。

那麼什麼是胎教呢?所謂胎教,就是通過調整孕婦身體的內外環境,消除不良刺激對胎兒的影響,並採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積極主動地對胎兒進行訓練和教育,以使胎兒的身心發育更加健康成熟,為其出生後的繼續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良好的胎教,對新生兒確實有許多好處,比如寶寶出生後不易哭鬧、能較早與人交往、較早學會發音、理解語言、學會說話、提升情緒智商指數等等。現代醫學也證實,胎兒確有接受教育的潛能,主要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與感覺器官來實現的。懷孕26周左右,胎兒的條件反射基本上已經形成。在此前後,科學地、適度地給予早期人為干預,可以使胎兒各感覺器官在眾多的良性信號刺激下,功能發育得更加完善,同時還能起到發掘胎兒心理潛能的積極作用,為出生後的早期教育奠定下良好基礎。

使用胎教音樂有利寶寶後天音樂細胞的培養已被認可,但是胎教音樂也得講求科學。比如,音樂對刺激胎兒的發育有一定好處,但胎兒期大腦、聽覺神經都非常嬌嫩,胎兒在母體內一直都是漂移浮動的,如果孕婦直接將音箱的揚聲器放在腹壁上,此時胎兒正好是耳道貼著母親腹壁,這種音樂通過母體的傳遞,被胎兒的聽覺神經感受到時已不再是原有意義上的和諧的旋律與節奏,而只是一個單純的物理聲波,是有害的雜訊,它造成胎兒的易干擾和易激惹性。這樣被迫接受音樂“雜訊”的胎兒,出生後引起聽力障礙甚至耳聾也就理所當然的了。

專家認為,無論是胎教音樂,甚至家電、電玩等噪音都有可能危害寶寶的聽覺,家長要警惕周圍的“隱性噪音源頭”才是上策。

 http://www.didimeme.com.tw/news+article.storyid+188.htm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mother.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4C4B09902DF41C5D

 

 

 

 

 

整個孕期,讓孕媽咪感到緊張的事情可能是營養素的攝取是否充足,抑或胎兒是否健康成長著,不過每位孕媽咪在面臨預產期逼近的倒數1個月,肯定會對即將到來的各種孕期不適、臨盆徵兆以及生產過程中所會遇到的種種狀況感到心慌。孕媽咪們別擔心,事前先做功課,了解產程的進行與可能的變化,其他的便交由專業婦產科醫師幫妳搞定吧!

 

 

面對恐懼‧學習放鬆‧正確呼吸‧認識麻醉 

 

心理準備篇 

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胎兒日漸成長,孕媽咪的身心壓力也跟著與日俱增。足月胎兒的胎頭會開始下降,進而使得膀胱受到壓迫,下肢血液不循環的徵狀也更為明顯,從外觀上來看,孕媽咪的腹部也會向下降。除了身體不適症狀日漸明顯,孕媽咪所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會相對更大,包括擔心胎兒出生後是否四肢健全、發育正常,該不該選擇無痛分娩、哪種生產方式比較好…種種的疑問都困擾著孕媽咪。

 

儘管內心有著許多問號,也不要試圖獨自消化,建議孕媽咪除了可以透過專業的婦幼書籍、雜誌等正確資訊管道,幫助自己減輕對於婦幼知識的欠缺所產生的心理壓力,也可以直接詢問妳的婦產科醫師,醫師們都會非常熱心地為妳解惑!

 

此外,孕媽咪也別將先生拒於門外,「溝通」也是釋放壓力的好方法!雖然胎兒在妳體內成長,但「父親」這個角色卻同樣也會造成先生的心理壓力,夫妻倆可以試著溝通彼此的想法,分擔對方的憂慮,也讓對方知道你們都很在乎胎兒的健康與到來,甚至可以從規劃未來的角度出發,讓雙方對於未來充滿了可期待的幸福感,而非深陷在緊張的情緒中卻走不出。

 

懷孕後期不適篇

懷孕初、中、後期,會因為孕媽咪與胎兒身體狀況的不同而出現狀況不一的不適症狀。而懷孕後期通常以頻尿、腰痛與下肢腫脹的情形最為明顯。

 

‧頻尿

原因

懷孕後期的最後4週,是孕媽咪頻尿情形最為顯著的時間點,尤其下腹部曾經開過刀的孕媽咪,此情形會更為嚴重。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陳志堯醫師表示,由於子宮是往前並且往下,即朝著陰道口的方向匯聚力量以進行收縮,因此子宮容易因而擠壓到膀胱並縮短了排尿的間隔時間。

 

頻尿除了會造成一直跑廁所的情形外,孕媽咪也須注意,由於女性的尿道較短,憋尿容易導致尿道口滋生細菌,進而引起細菌上行感染尿道,為免影響到胎兒健康,建議孕媽咪不要憋尿,且應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

 

醫師小叮嚀

孕媽咪如果因為尿道遭到細菌感染而出現頻尿現象,甚至造成子宮收縮且伴隨著疼痛感,陳志堯醫師建議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孕媽咪也不用擔心用藥會影響胎兒健康,因為頻尿的治療是以舒緩症狀為主,而且治療膀胱炎的抗生素很溫和,並不會傷害胎兒。反而若隨意服用成藥,才可能會對胎兒與孕媽咪造成嚴重的傷害。

 

‧腰部疼痛與大腿脹痛

原因

由於懷孕到了第九個月時,孕媽咪的子宮會變得更大,而有可能向後傾斜進而壓迫到腰大肌或肌腱等肌肉張力高的部位,再加上孕期人體的黃體素與動情激素接會有所改變,孕媽咪的周邊神經敏感度會下降,體內的組織也易出現水腫現象,因而導致腰痠背痛的情形。

 

陳志堯醫師更進一步說明,由於骨盆腔後壁存在著許多神經,因此隨著子宮脹大,血管、靜脈都將連帶受到影響而出現腫脹,因此當孕媽咪在維持同一個姿勢一段時間,例如久坐、久站時,受壓的腰、腿部位,便會開始出現疼痛,其中最常出現疼痛的部位包括坐骨神經、閉孔神經…等。

 

醫師小叮嚀

假如痠痛的情形並不嚴重,孕媽咪可以自行購賣酸痛貼布或是軟膏,嚴重情形則可以請醫師視孕媽咪狀況開立肌肉鬆弛劑,以舒緩痠痛感。由於懷孕進入尾聲,孕媽咪的身體狀況較為敏感,因此不建議藉由按摩的方式舒緩身體酸痛,以免在按壓身體的過程發生意外。

 

大標:舒壓放鬆篇

當預產期步步逼近,孕媽咪與先生都會對於即將來臨的未知感到相當緊張,學習如何放鬆心情,能夠幫助自己調適生產當下的緊繃心情。

 

陳志堯醫師建議孕媽咪,30週左右的時候可以和先生一起參加拉梅茲呼吸訓練課程,由於生產過程中產婦不僅身體會相當不適,心理壓力也極大,因此先生更應學好拉梅茲呼吸法,在重要時刻帶著產婦一起正確呼吸,幫助透過穩定規律的呼吸方式,舒緩緊張心情,也能減緩產程中的不適症狀。

 

而專業、完整的拉梅茲呼吸法,須有專業人員在旁協助指導,建議孕媽咪可注意由醫院所舉辦的媽媽教室,吸收正確孕期與育兒知識,也能經由現場老師的指導,學習正確的呼吸方式。

 

大標:產前徵兆篇

讓許多孕媽咪感到緊張的重要關頭終於到了!關於產兆的順序總是眾說紛紜,想要詢問身旁有過經驗的媽咪,卻可能聽到多種說法,反而讓妳更慌張。這次,就讓專業的婦產科醫師,為妳提供正確解答吧!

 

陳志堯醫師表示,每位孕媽咪都會有現血(Bloody Show)、陣痛與破水等產前徵兆,但出現的順序與急緩的表現卻各有不同,假如孕媽咪發現自己開始出現下列三項產兆,不論一種或三種都出現,建議妳應立即連絡家屬與醫院,並且直接前往醫院。

 

確認電話連絡簿

即便是剖腹生產,也難以確認正確的生產時間,與其產兆突如其來地發生而讓孕媽咪感到慌張,建議不妨先將生產住院時所會用到的物品事先準備妥當,包括一張詳列醫院、家人、緊急連絡人、計程車車行等連絡方式的清單,讓孕媽咪在自行就醫的過程中可以協助自己或請旁人撥打電話,與家人親友取得聯繫。

 

‧現血

症狀表現

產兆中的出血表現,可能會以褐色、鮮紅色的血絲或黏液形態出現,但實際的現血現象會因每位孕媽咪身體狀況的不同而有著不同表現。

 

醫師小叮嚀

孕媽咪開始現血,但卻沒有陣痛或破水現象,建議可以先在家中洗澡、使用衛生護墊,從容地準備住院用品後再到醫院報到。

 

如何分辨產兆中的現血與異常出血的不同?

不少孕媽咪都認為產兆的現血與異常出血難以分辨,對此,陳志堯醫師表示,產兆的現血是由於原本包覆在子宮頸表面及通道中的黏液保護組織脫落,再加上其表面的細小血管因子宮頸鬆動而導致破裂出血情形,且細小血管破裂後所流出的血液由子宮頸口流出,故使得血液在呈現上多了血絲與黏液的表現特質,這是產兆中的現血。

 

假如孕媽咪的出血情形是鮮血直流,而非上述表現,建議應立即就醫。因為懷孕後期若有不正常的出血情形,很有可能是前置胎盤或無痛性的胎盤剝離所導致,孕媽咪應儘速求助醫師,以釐清出血原因並進一步做出妥善治療。

 

‧陣痛

症狀表現

懷孕邁入第20週後,孕媽咪通常會開始出現生理性的子宮收縮,但正常情況下一次不會超過20~30秒。而真正產兆中的陣痛表現,應該是規律且有週期性的,通常通常為每10分鐘有2次以上的陣痛,並且每次維持20~40秒之間,當孕媽咪發現自己出現上述的規律陣痛,便應儘速就醫,因為陣痛的間隔時間會越來越短,疼痛感也會加劇。

 

醫師小叮嚀

陣痛的痛感表現,有些類似月經來潮時的嚴重下腹疼痛感,或者強烈的便意感,不過孕媽咪對於疼痛強弱的感受度皆不同,假如對自己的下腹疼痛有所疑慮,不妨直接詢問醫師。不過陳志堯醫師也提醒孕媽咪,假如孕媽咪出現較輕微的陣痛,可在家中準備住院用品後再行就醫。但假如發生的是持續性的腹痛或是強烈陣痛,則孕媽咪應儘速就醫。

 

‧破水

症狀表現

破水的表現彷彿小便持續地自陰道滲出,但是流量的多寡同樣也會因人而異,部份孕媽咪的破水表現如同漏尿,有些則像小便。假如孕媽咪在破水時並不感覺疼痛,可以先在家稍作準備後再就醫。

 

醫師小叮嚀

陳志堯醫師提醒孕媽咪,一旦有了破水情形,不論發生順序為何,都不宜盆浴,以免造成細菌感染,此外就醫前可以使用衛生護墊,以防止羊水滲漏。

 

進階知識篇

駕馭陣痛 先認識生產疼痛的原因

與一般人所想的相反,產生疼痛的並不是收縮的子宮,而是因為子宮頸、陰道、周圍組織在寶寶通過時拉扯所造成的。生產過程中,子宮是不會把寶寶擠出來的,宮縮的目的是把子宮頸的肌肉往上拉,讓出通道,好讓寶寶的頭可以被推出去(就好像穿套頭毛衣時,妳的頭套進去,毛衣漸漸被拉扯的情形)。骨盆的肌肉和韌帶布滿各種接收壓力和疼痛的神經末梢,所以拉扯產生的強大感官刺激可以被身體詮釋為疼痛,尤其是周圍肌肉緊張時更是如此。(節錄自《懷孕百科:準媽媽每個月應該關心的所有知識

 

生產過程中,子宮頸開口必須被推擠、拉扯與撐大,才能讓兩、三千克的胎兒透過子宮頸口來到這個世界。也因為在短時間內,子宮頸口的肌肉組織被強烈的拉扯,甚至有外力介入讓產程能夠更為順利,因此許多人都建議女性應多練習凱格爾運動,透過練習陰道的肌肉收縮,讓妳更能有效地運用生產時所會使用到的肌肉部位,進而達到減緩不適、幫助產後恢復的功用。

 

忽視恐懼感 讓對未來的期待陪伴妳渡過產程

子宮一開始收縮,組織就會拉扯,然後神經系統中微小的壓力神經末梢就會受到刺激,並且發出閃電般快速的衝動隨著神經達到脊髓,如果周圍的肌肉很緊張,疼痛神經末梢也會受到刺激。這些衝動在脊髓必須通過一道閘門,這道門可以決定把哪些神經衝動擋在門外,哪些可以通過並且繼續傳往大腦。到了大腦這些衝動就被當作是疼痛。因此,妳可以在三個地方影響疼痛的發生:疼痛產生的源頭、脊髓的閘門、感知疼痛的大腦。在找出妳自己駕馭疼痛的技巧時,妳應該選用可以同時在這三處控制疼痛的陣痛方法。(節錄自《懷孕百科:準媽媽每個月應該關心的所有知識

 

在進入手術室前,每位孕媽咪都應該了解自己對疼痛的感受度究竟如何,不要高估或低估自己。不僅事前便須做足充分功課,幫助自己建立信心,也將更有勇氣面對未知的生產過程。

 

接著,孕媽咪要做的,即試著忘記、忽視妳對生產的恐懼感,那些恐懼感來自奇他人的經驗,不是妳自己的。當妳將注意力放在寶寶出生之後的美好生活,生產過程則只會是一段小插曲,根本不足一提。懷孕百科書中曾提到,「恐懼和不安會使妳的身體產生過多的壓力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抵消掉妳身體所產生的另一種用來促進產程和減輕不適感的荷爾蒙。這樣一來,疼痛程度就會增加,產程也會拖得比較久。恐懼還會引起生理反應,減少對子宮的血流量以及氧氣供給。」

 

因此,先釐清自己最大的不安來源,並將不安元素消除,用正面的心情面對一切未知,便能幫助產程更順利。

媽咪寶貝 5月號 NO.119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119期媽咪寶貝雜誌*

 

採訪撰文/黃安柏
諮詢/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陳志堯
參考書籍/William Sears,M.D.,Martha Sears, R.N. with Linda Hughey Holt, M.D.F.A.C.O.G.《懷孕百科:準媽媽每個月應該關心的所有知識》(李堯總審訂,台北:新手父母出版,2000)
模特兒/漂亮媽咪 盈盈
攝影/檸檬巷館(02- 28942048)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