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孕期相關知識 (4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引用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8-11/26/content_10413382.htm

 

30過後才結婚,30好幾才生仔,這種現象越來越成為城市白領女性的一種趨勢。越是文化程度高、職務高、收入高的女性越是“晚婚晚育”。但在最近一期廣東省女性高齡初產與健康論壇上,婦科專家們強調,大于35歲懷孕分娩,對母親和胎兒的風險明顯上升,宮內窘迫、巨大兒、難產兒、早產兒的發生率較年輕媽媽高,生“傻仔”的幾率更是比年輕媽媽高六倍!

 

 

    關注1 高齡媽媽生缺陷兒幾率大增

    在一家外企擔任高級經理的麗娜說:“我34歲了,還沒打算懷孕。現代人營養足夠,35歲根本不算什麼高齡。沒什麼好擔心的,到時去做個排畸B超就好了。”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肖小敏教授說,臨床上發現,越是文化程度高、職務高、收入高的女性越是“晚婚晚育”,但是這部分人對高齡初產的問題卻認識不足。肖教授指出,醫學發達了,但不等于產前診斷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由于高齡懷孕,卵子受環境和污染的影響就會越多,卵細胞質量下降,容易發生卵子染色體異常,從而生育畸形兒、傻仔,比如24-29歲生育,生先天愚兒幾率為1/1500;而在35-39歲生育,生先天愚兒的幾率上升至1/250;40歲以上則為1/60,45歲時已高達1/40。這也是為什麼大于35歲懷孕稱為高齡妊娠的緣故。

    關注2 高齡孕婦自然流產率增加3倍

    保胎幾乎是所有高齡孕婦必做的“功課”。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古健說,高齡產婦常常伴有習慣性流產、多次刮宮、子宮手術史等,損傷了子宮內膜,引起子宮內膜炎或者萎縮性病變,即使成功懷孕,但由于“土壤”貧瘠,“種子”很容易因發育不良而導致流產。

    37歲的林小姐結婚6年沒有懷孕,好容易懷上了,但懷孕一個多月的時候有出血現象,全家人特別緊張,趕緊送她到醫院。為保險起見,她一直住在醫院保胎直到分娩。

    35歲以上第一次妊娠的產婦被稱為高齡產婦,與20至29歲的年輕孕婦相比,高齡產婦的妊娠成功率下降,易于流產,自然流產率增加3倍。此外,高齡產婦妊娠後期易並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徵,致使胎兒宮內生產遲緩,死胎、死產的發生率及圍產兒死亡率也隨之升高。

    關注3 高齡孕婦心理壓力更大

    年齡越大,生育能力越低。高齡初產婦由于骨盆韌帶的松弛性和彈性下降,盆底和會陰的肌肉彈性變小,自然分娩可能導致難產。因此,許多大于35歲的準媽媽都主動要求剖腹產,她們的剖腹產率達到了80%-90%。

    懷孕對于高齡初產女性來講,原本不易,寶寶更是顯得“金貴”,孕婦常常會過度擔心自己的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給胎兒造成影響,害怕發生不測,尤其是快要臨產時,心情尤為緊張。通常年齡越大的孕婦,焦慮、恐懼、抑鬱的比例和程度越高。而孕婦過大的心理壓力也會影響到胎兒的健康和降低新生兒健康的指數。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ymr.com.tw/KM/Doc_1734.htm

 

準媽咪在每階段的懷孕週期,須更注意是否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飲食,完整的營養除了可應付準媽咪在孕期的生理變化之外,更可提供胎兒成長過程所需的營養素,使每階段胎兒成長體重都能發展更順利,奠定寶寶健康的基礎。

 

胎兒每階段孕期之基本營養需求

懷孕期的營養和平常一樣,仍是要維持六大類食物的攝取(五榖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為了配合胎兒的成長與母體所需,在份量上的需求略有不同,以下將孕期分成三階段(每三個月為一個階段),提供準媽媽們孕期中的營養需求建議。


第一孕期(1~3個月)胎兒的五官、心臟及神經系統在此時開始形成。
懷孕前與懷孕初期應及早調整飲食的內容,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以提供母體懷孕及寶寶生長發育所需。因此,此時期的飲食內容應提供準媽媽更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的來源,而且,更要注意飲食的多樣性與均衡度。


第二孕期(4~6個月)器官持續發展,胎兒體重快速增加時期。
可多攝取鐵質預防貧血,補充維生素B群可以幫助母體及胎兒紅血球的形成,補充鈣質幫助胎兒骨骼發育,避免準媽咪們腿部抽筋(可多攝取牛奶、小魚乾、黃豆製品等)。每日的攝取量增加300大卡,蛋白質可增加6公克。


第三孕期(7個月~出生)胎兒體重迅速上升,胎動頻繁,是胎兒各部位(特別是腦部)發育的重要時期。
應特別注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每日熱量攝取增加300大卡,蛋白質增加約12克。可遵循醫師的指示適時補充鐵質,以彌補懷孕及分娩失血的損失(鐵質含量較高食物:蛋黃、肝類、紅色肉類及深色蔬菜等)。


孕期補充從中後期開始
在懷孕的初期(0~3個月)並不建議多做額外的補充,因為胚胎還小正在發育,所需的熱量與營養素並不大,維持一般正常的飲食習慣即可。建議準媽咪們可以從中期開始補充,4個月大時,可以補充含鐵的食物或是綜合維生素、媽媽奶粉等營養品;到了後期,胎兒成長快速,所需的營養往往也會增加許多。
體重過重的孕婦需注意
在懷孕期間不可以隨意減重,營養素攝取不足,會對胎兒造成傷害。但是對於原本就較肥胖的孕婦,在孕期則要注意不可增加過多的體重,否則容易併發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和妊娠毒血症等,應注意避免攝取脂肪多與高熱量的食物。
素食媽咪要如何吃
素食孕媽咪的飲食建議,可從以下的事項做起:
1.維生素B12:海藻類、味噌、酵母粉等為維生素B12的食物來源。
2.鈣質:豆腐、豆漿是素食者的最主要鈣質來源,配合照射陽光,體內產生維生素D,才能幫助鈣質的吸收。
3.鋅:可以幫助人類肌肉生長發育,果實核仁、豆類是很好的攝取來源。
4.維生素C和鐵:應選擇同時含有維生素C和鐵的蔬菜水果,維生素C可以協助鈣、鐵等物質的吸收,可食用足夠的水果與深綠、黃色蔬菜,來獲得維生素C。
5.食物宜多種類:一日內的食物種類宜超過30種以上。
選購時需注意的事項
1.中文說明:營養成分最好有中文說明,因為有些藥物屬於國外進口,有哪些孕婦用的禁忌與注意事項,都是準媽咪在選購時應該注意的。
2.製造日期:準媽咪要先預估服用完一瓶營養品的日期,如果已經超過製造日期,就不應該選購。
3.諮詢專業醫師:對於營養品的品牌不夠熟悉時,購買前,可先諮詢婦產科醫師的建議,千萬不要輕信他人使用後的建議。
4.劑量標明要清楚:孕婦的營養補充品中應清楚標示葉酸
、鐵劑、B群等成分的劑量,況且此三項是孕婦在懷孕期間最重要的營養成分。

~原文刊載於2006年《媽媽寶寶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health.big5.enorth.com.cn/system/2008/04/30/003222407.shtml

 

想要盡情享受孕期『性福』生活,就要弄清楚以下一些問題。

 

 

享受孕中期的性愛

  雖然專家明確指出,孕中期寶寶的狀況較穩定,性生活可以照常進行,不過很多準媽媽準爸爸還是擔心做愛會影響到寶寶。正處在孕中期的小原就說:『我和老公每次完事後都很緊張,老公總問寶寶沒事吧?寶寶動了嗎?我們的心理壓力太大了。』對此,專家建議,只要掌握一定的體位和注意事項,孕中期照樣可享受完美性愛。

做好個人衛生

  做愛前後雙方都要清洗下身,別忘記雙手同樣需要清洗乾淨,以免引發細菌感染。

不要過於激烈

  這個道理不說也能理解,性交時準爸爸動作幅度不要太大,過程中不要頻繁變換體位。在做愛過程中準媽媽如有不適的感覺,比如腹部腫脹或疼痛、眩暈等感覺,都可能是準爸爸動作不夠溫柔造成的,此時應暫時中斷休息一會兒。

選擇不壓迫腹部的體位

  孕中期也是夫婦二人探索和體驗不同性交體位的一個機會,此時可嘗試和體驗適宜孕期的體位,一般來說,下面這些姿勢適合準媽媽準爸爸采取,如:女上位、側臥位、後側位等。

做愛禁期怎麼辦

  在孕早期,孕激素的分泌還不充分,此時做愛容易引起流產,而且,這個階段准媽媽若有早孕反應,可能會性欲不強,所以,最好不要進行性生活;而在妊娠最後2個月,準媽媽腹部高高隆起,會產生沈重感和疲勞感,需要多休息,應終止性生活。那麼,在孕早期和孕晚期怎樣讓自己和他都能得到滿足呢?

  其實,對於夫妻來說,並非『非交不性』,夫妻之間還可以有各種形式的愛撫:擁抱、撫摩和親吻等都能給懷孕中的妻子帶來安慰和愉快,而對於丈夫來說,也可以通過一些其他方法獲得性高潮。比如妻子側躺,丈夫從後面插進妻子並攏的大腿之間,同時丈夫從後面環抱住妻子,撫摩妻子的乳房,親吻妻子的頸部,這樣雙方都能獲得滿足。讓準爸爸滿足還有其他方式,如妻子幫助丈夫用手或口釋放出來,或丈夫使用一些情趣用品,當然這要在雙方觀念均能接受的前提下才能進行。

準爸爸為何進不了狀態

  準媽媽咪咪說:『我總是擔心他在這個時候會出軌,所以一向被動的我都會主動對他溫柔一些,可是平時怎麼都好,就是在性生活過程中他好像很難進入狀態。為了消除他的顧慮,我告訴他孕中期是相對安全的,不頻繁的性生活沒有問題,可他就像沒聽見似的。』

  面對挺著大肚子的妻子,準爸爸的心理感受往往是很尷尬。雖然起初『性』致勃勃,可是當看見妻子變化了的身體時,他會擔心性生活會給她帶來不便,更會擔心對寶寶有什麼不良影響,於是刻意壓抑自己的欲望。咪咪的老公說:『有時候我們會小心翼翼地做愛,做了之後心理壓力太大,害怕後悔好幾天,所以索性決定修身養性。』

  其實,懷孕中期也可以成為準爸爸和準媽媽采取新姿勢和新嘗試,並享受到不一樣的性愛感受的好時機。

  在懷孕的前3個月,準媽媽們被早孕期的不適困擾,往往性欲會降低,甚至對性不感興趣,但在度過早孕期後,有更多的血液湧向陰門、陰道和乳房,大多數準媽媽的性欲會增強。如果這時候做愛,會得到更美妙的感受,性愛的質量也會得到提高。想想吧,她的胸部比以前更翹挺,她的身體比原來更豐滿,還有她圓圓的肚子,這一切變化,對準爸爸來說都是新奇刺激的事情,也能為性愛帶來不一樣的新鮮感。

確保孕期性愛安全的小貼士:

  1.男上位時,準爸爸必須用手臂橕住自己的力量,以免壓迫準媽媽。

  2.切記勿插入過深或動作太過猛烈,以免造成子宮頸受傷出血或引起子宮收縮。

  3.懷孕的前3個月和懷孕最後2個月為了寶寶安全,最好避免性生活。

  4.如果性愛後有腹痛或陰道出血等情況,有流產或早產可能,應及時就醫。

  5.有多次流產史或早產史的準媽媽應注意盡量減少性愛,以免再次發生流產或早產。

  6.有前置胎盤等癥狀的準媽媽應及早向醫生諮詢。

讓准媽媽更舒適的技巧:

  1.提醒準爸爸,性愛前多做些愛撫,尤其不要忘了對準媽媽腹部的愛撫。

  2.准備一些軟墊,在采取不同體位的時候,有了它們會更方便。

  3.選擇在充足的睡眠之後做愛,比如清晨,充足的體力和精力是高潮的最好保證。

  4.可以通過看一些性愛圖片和影碟提昇性欲。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971

 

泌尿道感染是女性常見的羞羞病,但是懷孕期間若因此輕忽症狀,沒有給予適當治療,或沒有注重衛生習慣,則可能導致孕媽咪罹患可致命的腎盂腎炎,甚至增加早產的危險!

 

   

 

 

採訪撰文/張采妮
諮詢/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唐守宏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徐弘治
 
 
泌尿道感染女性機率較高
人體的泌尿道系統,包括了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括約肌、尿道,主要負責製造尿液、蒐集尿液、排出尿液的功能。不過,女性因為生殖構造的關係,尿道口和陰道口、肛門的位置都很接近,所以較容易因清潔上的疏忽或是環境的影響而導致泌尿道感染,譬如像不當的衛生習慣或是性行為,都容易讓細菌跑進泌尿道而誘發感染。
 
造成孕期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然而,女性在不同時期(懷孕前、孕期、更年期),所引發的泌尿道感染的原因也不太一樣。造成孕期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很多且多為環環相扣,以下則為造成孕期泌尿道感染的幾種原因:
 
構成原因之一:尿液運送的路線受到阻礙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徐弘治表示,懷孕初期時,母體會分泌大量的黃體激素來穩固胚胎成長,但是黃體激素的另外一個作用也會讓輸尿管的平滑肌收縮力變差,造成腎盂(註一)、輸尿管擴張。然而,輸尿管是連接腎臟和膀胱的通道,變大的子宮將膀胱推擠到腹腔,使得輸尿管將尿液運送到膀胱的路線受到阻礙,尿液無法完全運送到膀胱,連帶也增加尿液滯留,甚至是逆流的風險。
 
【註一】什麼是「腎盂」?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唐守宏表示,腎臟就像是一個負責製造尿液的工廠,先由腎臟中的各個「腎元」製造尿液,然後再匯集到尿液集中系統,最後經由輸尿管將尿液送到膀胱。負責將尿液蒐集起來的地方,就稱為「腎盂」。
 
構成原因之二:膀胱肌肉因黃體激素而變得鬆弛
隨著懷孕週數增加,母體血液中的黃體激素濃度上升,也間接導致膀胱的肌肉變得鬆弛,無法將尿液完全排空,因此才會使孕媽咪感到有尿液解不乾淨的感覺。尿液無法完全排空的狀況下,假使又加上孕媽咪有憋尿的習慣,殘留在膀胱中的尿液便容易滋生細菌,引發無症狀菌尿症,再加上輸尿管變大,帶有細菌的尿液更容易隨著輸尿管逆流到腎盂,造成泌尿道感染,甚至引發腎盂腎炎(註二)
 
【註二】什麼是「腎盂腎炎」?
腎盂腎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導致腎盂腎炎的原因,主要有三種:
‧上行感染:主要是因為細菌沿著尿道往上跑到膀胱,引起膀胱炎,接著又沿著輸尿管跑到腎臟,造成腎盂發炎。因為女性的尿道口和肛門很接近,因此很容易將細菌帶到尿道附近,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
‧血行性感染:細菌透過血液跑到腎臟,引起感染。
‧淋巴感染:細菌透過淋巴系統跑道腎臟,引起感染。
 
構成原因之三:尿量、頻尿感增加
然而,母體為了要供給胎兒足夠的成長所需,母體全身的血液量會大量增加,血液量增加代表腎臟過濾的速率也得跟著加快,使得尿量及頻尿感也大幅增加。
 
準媽咪疑惑專區
Q:為什麼孕媽咪容易會有頻尿感?
A:在懷孕初期時,子宮隨著懷孕週數變大而壓迫膀胱,會導致膀胱容量變小,使孕媽咪產生頻尿感;到了懷孕中期,子宮的位置稍微上移,離開骨盆腔,頻尿感才會解除,直到懷孕後期,胎頭下降再次壓迫骨盆腔時,孕媽咪才又會產生頻尿感。
 
構成原因之四:孕期血糖升有利細菌滋生
徐弘治醫師表示,血糖是食物經消化道代謝分解後所產生的葡萄糖,並藉由血液運送到身體各部份,作為能量的來源。女性在懷孕期間,身體機制為了要讓胎兒順利發育,胎盤會分泌一種荷爾蒙,使血糖上升,以產生更多的能量提供給胎兒發育所需。但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對細菌來說,也是非常有利滋生的環境,所以相對地在這段(懷孕)期間,孕媽咪被細菌感染的機率也會比懷孕前增加許多。
 
準媽咪疑惑專區
Q:孕期泌尿道感染,會容易生出早產寶寶?
A:會。
徐弘治醫師表示,造成早產的原因很多,泌尿道感染只是其中之一。孕期的子宮變化及荷爾蒙影響,讓孕婦罹患泌尿道感染的機會增加,但是若沒有就醫或改善衛生習慣,甚至還是經常憋尿,那麼帶有細菌的尿液便有可能會隨著輸尿管又逆流回腎盂,造成腎盂腎炎,這時候嚴重者可能會讓孕媽咪有罹患敗血症或發燒,增加胎兒早產的機會。
 
孕期泌尿道感染的治療方式
一般來說,輕微的泌尿道感染像是無症狀菌尿症或是急性膀胱炎,治療方式會以口服抗生素為主,再配合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便可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但是假使孕媽咪已經進展到急性腎盂腎炎的話,就得住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
 
醫師小叮嚀
孕期引發的無症狀菌尿症也不可忽視
唐守宏醫師表示,因為懷孕雌激素和黃體激素的變化,容易引起細菌在尿液中滋生,所以在產檢的尿液檢查中,可能會檢查出孕媽咪有「無症狀菌尿症」的情形。無症狀菌尿症,指的是在排出的尿液中,每cc有超過105個菌落,但是患者卻沒有出現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一般來說,在孕期1216週之間,在產檢時會透過尿液篩檢來檢查菌落數。假使經檢查發現尿液中有細菌反應,千萬不可以忽略哦!因為若沒有即時治療或是改善日常衛生習慣,無症狀菌尿症有可能會演變成急性膀胱炎或急性腎盂腎炎,甚至還會增加胎兒早產、體重過輕、生長遲緩的機率哦!
 
孕媽咪疑惑專區
Q:懷孕後若再次發生泌尿道感染,孕媽咪可以服用之前的藥物嗎?
A:應讓婦產科醫師或泌尿科醫師重新診斷,並開立新處方。
一般來說,治療泌尿道感染的藥物,主要以抗生素治療為主,但是抗生素的種類很多,即便是懷孕之前可服用的藥物,在懷孕後也不見得可以繼續使用。因此,建議孕媽咪在懷孕期間,甚至是產後哺餵母乳時,若使用任何藥物,一定得經醫師診斷處方後才可安心使用。
 
生活中,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
飲食保健上的保養
每日水分要補充2000cc
炎炎夏日,待在冷氣房中雖然不會汗涔涔,但是卻容易令人忘記適時補充水分!徐弘治醫師提醒,盡量不要等到口渴才想到要喝水,一天最起碼要補充2000㏄的水分才足夠人體所需。不過,喝水也是有技巧的!假使孕媽咪擔心隔日會水腫或是半夜還得起床上廁所,睡前兩小時請盡量少喝水或飲料;白天上班或在家時,可以採取隨時小口喝水的習慣,因為小口小口慢慢喝水,才能讓水分充分被人體吸收,達到解渴的功效。
每日可飲用200㏄~250㏄蔓越莓果汁
蔓越莓,又稱為小紅莓,富含豐富的維他命C和單寧酸,可以防止細菌附著於尿道系統上,在歐美被作為預防或改善泌尿道感染的傳統療法。有別於抗生素治療,在歐美,蔓越莓汁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保健飲品。不過,市售的蔓越莓汁在加工過程中又會添加糖份,孕媽咪若攝取過多熱量和糖份,也可能會造成血醣上升的情況,尤其是本身就有糖尿病史者,更需注意。
 
那麼,孕媽咪該如何聰明攝取蔓越莓汁呢?孕媽咪一天約需要攝取兩份的水果,若搭配喝一杯250cc的蔓越莓汁,就要少吃一份水果。一份的量約是小飯碗的量,或是拳頭大小的量。
 
 
一份水果的量=> 1顆富士蘋果=1顆奇異果=1顆水梨=半顆釋迦=10顆櫻桃(小飯碗)10顆葡萄
晚上就寢前,少吃利尿的食物
假使不想半夜一直起床上廁所,或是又擔心因為想一覺到天亮而勉強憋尿,那麼睡前兩小時之前請少吃利尿的食物,或是喝太多水。
刺激性的食物要少吃
辛香料中像是辣椒、胡椒等,有加速血液循環、淋巴代謝的功效,但是相對地也會刺激黏膜產生發炎反應,若您已經有泌尿道感染的困擾,治療期間要少吃辛辣的食物,避免發炎感染的情況加劇。
 
生活習慣上的預防
★有尿意,誤憋尿
工作中或是睡覺時最容易發生長時間憋尿的情況。有些人甚至會憋到膀胱漲痛,才想起該去上廁所,但是到了廁所後又發現解出的尿液變少,並帶有灼熱感。唐守宏醫師表示,儲存在膀胱中的尿液若沒有即時排出,長時間累積於膀胱中會使細菌增生,加上孕期生理變化,又可能造成尿液回流,誘發泌尿道感染,因此只要有尿意,盡量不要憋到受不了才去上廁所。
★如廁後,衛生紙擦拭的方向也很重要
上大號之後,擦拭的方向應該由肛門往屁股的方向擦,而不是往陰道口的方向擦;解尿之後,應該用按壓的方式來擦拭尿道口。
護墊於每次如廁時請更換一次
懷孕期間的陰部分泌物也會變多,有些孕媽咪有使用護墊的習慣以保持乾爽,但是若沒有定期更換護墊,在悶熱又潮濕的環境下,反而會變成細菌滋生的大本營,也更容易讓細菌趁機跑到尿道、陰道口造成感染。因此,正確使用護墊的方式,應該是在每次上廁所時就要更換一次。
 
結語
因為懷孕變化而造成的泌尿問題(包括頻尿、尿道發炎),大約在產後六週左右,隨著子宮逐漸恢復成原來的大小,對膀胱的壓迫消除,才會逐漸獲得改善。除此之外,不憋尿、保持運動習慣,才能真正達到預防泌尿道感染的功效哦!
 
徐弘治
現任: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美國馬利蘭州大巴爾鐵摩醫學中心婦產科總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附產部兼任臨床副教授
 
唐守宏
現任:三軍總醫院外科部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美國底特律醫院進修
經歷: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嬰兒與母親
2008/7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1032

 

每種營養素在胎兒發展的過程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寶寶在發展各個器官的同時,也需要各種營養素提供幫忙與協助,因此,孕媽咪攝取正確且完整的營養素,就是為自己的寶貝奠定良好的基礎。

 

 

 

 

婦產科達人 陳保仁醫師的孕期關鍵營養素建議                             

 
 
維生素類
‧維生素A
功能:提供胎兒細胞分化之所需。為胎兒的眼睛、毛髮、皮膚、牙齒、黏膜發育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食物來源:深綠色蔬菜、甘藍菜、南瓜、番茄、內臟類、蛋黃、魚油與乳酪等。
 
‧維他命B1
功能:維他命B1對於安定腦部神經及情緒有不錯的效果,且有促進成長的作用,可幫助胎兒的發育
食物來源:主要包括內臟、糙米、豆類、芝麻等。
 
‧維他命B2
功能:有助於脂肪代謝,且可以促進成長與細胞再生。
食物來源:牛奶、內臟、花生、芝麻、蛋黃、全穀類等。
 
‧維他命B6
功能:許多準媽咪在懷孕初期會害喜,此時可補充維他命B6,改善不舒服的症狀;另外,維他命B6也有助於紅血球合成,有造血的功能。
食物來源:紅肉,如牛肉,及五穀雜糧、肝臟、蛋黃等。
 
‧維他命B12
功能:促進紅血球再生、維護神經系統健康、代謝脂肪酸,若攝取量不足,容易出現惡性貧血、倦怠、神經方面的病變(如步伐不穩)。
食物來源:牛奶、蛋、起司、海藻等。
 
‧維生素C
功能:負責胎兒結締組織與血管的形成。可以增強免疫力,幫助蛋白質發揮功效,也具有幫助母體鐵質吸收、血紅素形成、預防貧血與減輕靜脈曲張等功能。
食物來源:番石榴、番茄、奇異果、花椰菜、柑橘類食物與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D
功能:懷孕期間攝取維生素D能增加母體腸道對鈣的吸收,若母體維生素D不足,會導致新生兒低血鈣及牙齒琺瑯質發育不全,骨頭鈣化也將受影響。
食物來源:肝臟、肥魚、奶油、蛋黃或足夠的日曬,讓皮膚自己合成維生素D。
 
‧葉酸
功能:懷孕初期是胎兒大腦與神經管形成的重要時期,若在懷孕初期胎兒缺乏葉酸的適量補充,將會影響到胎兒腦部與脊柱的發育。
食物來源:深綠色蔬菜、牛奶、柳橙汁、肝臟、雞蛋、鮭魚、鮪魚、酵母、全穀麥類、蘆筍、菠菜、蠶豆和扁豆等。
 
‧維生素E
功能: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保護細胞膜上的脂肪酸不被空氣氧化破壞,同時可保持身體細胞的完整性。維生素C的存在會強化維生素E的抗氧化功能。
食物來源:植物油,如黃豆油、棉仔油、玉米油、葵花油、蔬菜油及穀物。
 
礦物質
‧鐵質
功能:可提供母體與胎兒的血紅素所需,預防貧血的發生,母體若在孕期有貧血的狀況,則容易造成胎兒含氧量不足的情形,會抑制胎兒的生長。
食物來源:深紅的瘦肉類(牛肉或羊肉)、蛋黃、貝類、乾果、深綠色蔬菜、動物內臟、葡萄乾與葡萄等。
 
‧鈣質
功能:可幫助胎兒骨骼與牙齒的發育。母體若鈣質攝取量不足,則會優先讓胎兒利用,因此,準媽媽每天至少應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以滿足胎兒骨骼與牙齒發育之所需。
食物來源:牛奶、豆漿、豆腐、蝦米、蘿蔔、花椰菜、鮭魚、牡蠣、蛋、小魚乾與甘藍。
 
‧鉻
功能:幫控制胰島素,是重要的血糖調節劑。研究指出孕婦補充鉻有助於預防妊娠糖尿病。
食物來源:新鮮水果、酵母、乳品、牡蠣、葵花子油及蛋等。
 
‧鋅
功能:可以幫助骨骼、腦部及生殖系統的發育。
食物來源:果實核仁、海鮮貝類都是很好的攝取來源。
 
一人吃兩人補   營養均衡SO EASY!
對許多忙碌工作的孕媽咪來說,每天要注意完整的營養補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營養的均衡除了可以從食物中攝取之外,如果經常外食的媽媽不妨諮詢婦產科醫師,額外補充孕婦綜合維他命,這樣就可以輕鬆地為自己與寶寶提供完整的營養。




*陳保仁醫師
敏盛醫院副院長暨婦產部主治醫師
台灣婦科醫學會理事
母嬰親善醫院評鑑委員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ombaby.com.tw/pregnancy.php?serialno=0701190004

 

腿部抽筋,是許多孕媽咪懷孕中後期的痛苦夢魘 ,其實只要在日常生活進行一些簡單的預防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腿部抽筋的發生率。

 

 

文/謝雅蕙 採訪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廖學俊
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廖學俊指出,孕媽咪常在懷孕中、後期的夜晚,發生小腿肚抽筋的症狀。所謂的抽筋(muscle cramp),指的就是肌肉痙攣所產生不自主的抽筋、僵直與疼痛的現象。
一般抽筋的6大成因
廖學俊醫師指出,造成抽筋的主要原因,以一般正常人來說大致有以下6種原因。
1.溫度的突然改變。
2.運動時造成的肌肉拉傷。
3.體內電解質不平衡。
4.情緒較為緊張且心理壓力較大。
5.礦物質(如:鈣、鎂等)的攝取量不足。
6.局部血液循環不良(此原因容易造成突然抽筋的現象)。
孕婦腿部抽筋的3大理由
廖學俊醫師指出,孕婦常見的抽筋大多好發於腓腸肌部位(也就是俗稱的小腿肚),發生肌肉疼痛的現象。通常在孕期的第5個月以後,孕媽咪會在半夜發生小腿抽痛的現象,至於孕婦為何會有小腿肚抽筋的症狀,主要以有以下3個理由。
理由1.增胖
隨著孕期週數增加伴隨的體重增加,以及孕媽咪本身若有常走長路以及站立時間久所造成的肌肉疲勞現象時,就會造成肌肉產生疼痛型收縮的抽筋現象。
理由2.血液循環欠佳
隨著子宮變大壓迫到小腿與下肢的部位,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的現象,抽筋症狀便隨之發生。
理由3.缺乏鈣質
母體懷孕之後,血鈣的濃度會隨之降低,神經傳導也會跟著失常,再加上胎兒發展的過程中,會吸取母體大量的鈣質,以利成為骨骼、牙齒成長的元素,母體本身的鈣質濃度不足,就會容易產生抽筋現象。
*小叮嚀 
孕期牙齒易鬆動,與鈣質攝取不足有關!
廖學俊醫師提醒妳,孕媽咪在懷孕期間牙齒容易鬆動的主要原因,就是母體雖然缺乏鈣質,但是體內仍需要游離出足夠的鈣質,以提供胎兒成長發育所需。鈣質若一直被胎兒吸收,母體卻不知要補充鈣質時,就會產生掉牙的狀況出現。由於胎兒在孕期第3個月開始,芽胚便已開始鈣化,這個時候就是母體開始補充鈣質的最佳時機。
日常7招.讓妳與抽筋bye bye!
既然抽筋讓這麼多孕媽咪苦惱不已,廖學俊醫師提供妳日常生活中就可簡單進行的7項招式,讓妳輕鬆擺脫腿部抽筋的陰霾。
招式1.飲食
廖學俊醫師建議,可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小魚乾、起司、豆類製品與大骨湯等。至於孕期的鈣質補充原則,基本上可遵循1200mg/天的方式,偶爾可外出曬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3的合成之外,也可幫助鈣質被人體充分吸收。廖學俊醫師在此特別叮嚀35歲以後的高齡產婦,由於35歲以後鈣質的流失速度相當快,要盡量避免咖啡、菸酒以及茶類飲品的攝取,以免骨本過度流失,加速抽筋的發生率。 招式2.保暖要做好
保持下肢的溫暖(可穿襪),以及讓自己覺得最舒服的睡姿來入睡,也可以有效降低抽筋的發生喔!廖學俊醫師叮嚀妳,只有在懷孕後期,盡量以左側睡為原則,主要是擔心隆起的腹部會壓迫到背部的動脈血管,孕期大部分的時間,仍是以孕媽咪覺得最舒服的姿勢進行入睡即可。
招式3.避免長時間的站立與步行
廖學俊醫師建議,盡量以工作或運動30分鐘,休息10分鐘的原則來進行,不要讓自己過度疲勞即可。
招式4.抬腿
工作或日常生活閒暇時,可先將腿抬高,然後再將腳尖往身體方向伸展,減輕肌肉腫脹的發生率。
招式5.浴後按摩
洗完澡後,或是先進行足部溫浴,然後再進行足部的簡易按摩,以促進血液以及淋巴的循環。除此之外,對於腿部疼痛的舒緩也有相當好的效果喔!
招式6.穿著彈性襪
孕媽咪本身若有靜脈曲張或是水腫的現象時,可在白天時穿著彈性襪,對於靜脈曲張以及水腫的症狀會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招法7.充足睡眠
廖學俊醫師認為,睡眠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主要以睡飽、舒適為原則。
2步驟.立即處理抽筋症狀!
廖學俊醫師認為,孕媽咪除了要暸解抽筋的成因與預防的方法之外,在面對抽筋狀況發生的當下,孕媽咪本身或身邊的親友,也因要暸解該如何處理,如此一來才能有效地協助孕媽咪改善抽筋的不適。
步驟1.腳掌貼平
【站立】孕媽咪可先將腳根著地,將腳掌貼平冰涼的地面。
【平躺】孕媽咪若是平躺時發生抽筋的症狀,也可先將腳掌貼平牆面,待較為舒緩之後,再進行下一個動作。

步驟2.腳尖上翹
將腳尖上翹時,會帶動小腿肚的肌肉,並將小腿筋拉直,肌肉一旦伸直,抽筋症狀即可獲得停止與改善。
醫療站
廖學俊醫師補充說明,小腿肌拉直時,會讓肌腱的張力增加,肌肉張力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衝動訊息會傳到大腦中,大腦會立即釋放讓腿部放鬆的指令,腿部的抽筋就會因此而解除。
*醫師叮嚀 
多補充鈣質以及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廖學俊醫師叮嚀妳,在整個孕期當中,抽筋雖然讓許多孕媽咪相當苦惱,適度的鈣質補充即可有效改善抽筋的狀況,在攝取鈣片前也可先與所屬的婦產科醫師討論,盡量遵循1200mg/天的攝取量。還有,特別提醒辛苦的職業婦女,還是要記得在工作的過程中,偶爾還是要讓自己能休息10分鐘,讓自己的身體能獲得充分的舒緩。
 
~原文刊載於2006年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ombaby.com.tw/pregnancy.php?serialno=0506300002

 

咦!急著要出門,可是剛剛才唸著要辦的事怎麼也想不起來,逛一趟街,手提袋忘在鞋店、雨傘忘在飯館、更可怕的是小孩忘在超市,這樣的經驗雖然平常有可能發生,可是不少大肚婆發生的頻率也非常高。

 

文/公館幸福婦產科院長吳伯瑜;執行/邱明瑜  
你可能常聽到準媽媽抱怨,「懷孕後我好像變笨了!」說起來,懷孕要付出的代價真的不少,但是不是真的包括腦袋不靈光這一項呢?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懷孕會造成許多生理、心理的變化,大部分都是為了能讓胎兒順利成長,所以或多或少會對母體造成某些程度的影響。
天啊!孕期記憶力會退化
研究1.懷幾胎都一樣  
1993年英國學者Sharp等人,徵求了48位志願的孕婦參與研究,並且與19位未懷孕者做對照,81%的孕婦認為她們的記憶力變差。研究人員利用客觀的測試,發現她們有很高的比例無法回憶起剛剛看到的字,如果測試是臨時安排而非既定排程時,這種狀況會更加明顯。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也發現記憶力下降的情況不管是懷頭一胎或是多胎的孕婦都一樣,而且整個懷孕似乎都有相同的現象。不過孕婦的辨識理解能力沒有明顯變化,換句話說,孕婦可能對於新知的吸收力沒有問題,但是這些訊息可能在腦子裡停留沒多久就不見了。
研究2.在家中較易健忘  
1998年美國行為精神醫學專家Keenan等人,同樣發現懷孕後期的記憶力明顯下降,但是與沮喪、生氣、睡眠不足、身體好壞倒沒有明顯關聯。2003年3月,英國桑德蘭(Sunderland)大學精神部門學者Crawley提供了不同的看法,他探討15位孕婦及15位正常女性,在懷孕中期、懷孕後期、產後六週、產後一年,在語言記憶以及分割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的比較,發現了相當有趣的現象。如果用客觀的實驗室測試,這二組並沒有明顯差別,但是若以在家裡用自我評量表的方式評估,懷孕中期的孕婦在記憶、認知能力上的表現就比較差。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因為孕婦與正常人的差異沒有大到可以用機器測驗檢測出來,也就是說,孕婦本身因為情緒焦躁或是期望他人關心所表現出來的情況,並非真的腦部有問題。
※名詞解釋
分割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也就是注意力的廣度,它是指在同一時限內,能注意到的目標數量與範圍。
別怕!產後記憶力會恢復  
從種種的研究報告看來,懷孕期間記憶減退的情況似乎是肯定的,那麼生完之後呢?是不是會一直惡化下去?相信這點大家都很關心。 
1993年以色列的Shaare Zedek醫學中心研究了100名剛生產完的孕婦,利用Wechsler邏輯記憶測驗以及視覺重現測驗二種方法,並且與未懷孕的女性、懷孕後期高危險妊娠的孕婦、新生兒的父親等作比對,發現這些剛生下胎兒的媽媽,在生產完後一、二天,記憶能力明顯變差,研究人員希望這種現象能夠提供醫護人員或是家人照顧產婦時作為參考。 
2001年日本佐賀醫學院也利用視覺重現記憶測驗的方式研究54名孕婦,發現生完到產後三、四天,記憶力也有下降的現象,但是足月還未生產,或是產後一個月則沒有問題,雖然這些原因並不清楚,不過從報告看來,生完小孩後應該會恢復正常,否則以前的人小孩生那麼多,不個個都患有健忘症了。
行動!搶救記憶大作戰  
既然頭腦變差是孕婦常碰到的問題,孕婦們可得自力救濟才行,有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該注意的事項將有助於提高記憶力:
1. 充足的睡眠:
睡眠可以讓大腦把雜亂的訊息整理歸類,醒來時要找資料就容易得多,但是,因為荷爾蒙的影響及懷孕的煩惱,不少人不容易入睡或是容易醒。懷孕時因為不適合服用安眠藥,妳可以在睡前做一些鬆弛運動、洗溫水澡,聽聽輕柔的音樂等來改善。 有的人覺得既然晚上睡不著,那白天儘量少睡,期望晚上可以因此比較好睡,其實懷孕的身體狀況跟平時不一樣,這樣做可能沒有效果,反而更累。如果妳晚上實在是睡不著,白天不妨多睡一會。
2. 聽輕音樂:
輕柔音樂可促進腦部血液循環、舒解壓力,不但對胎教有幫助,也能改善記憶力。不過要記得,強烈節奏的音樂可能有反效果,所以在挑選音樂時要多注意。
3. 適度運動:
除非有早產的顧忌,否則應該安排適當的產前運動,運動不但有助於生產,也可提振精神,增加專注力。
4. 保持好心情:
減少生活、工作的壓力,慢性壓力會讓大腦位於海馬部位的記憶中心受損。做事情應該儘量慢慢來,如果工作壓力讓妳不能負荷,經濟狀況允許的話,不妨先休息一陣子。
5. 善用筆記或是個人數位助理:
如果還是常常記不住該做的事,不妨把它有條理的記下來,才不會一直擔心事情沒處理。
6. 遠離香菸、毒品:
懷孕時切忌不要抽菸甚至是使用毒品,這樣一來,不但自己的記憶力受損,連帶的小寶寶將來的學習、記憶力也會比較差。
男人 請體貼你的另一半
到底什麼因素造成孕婦記憶力減退呢?到目前為止原因還不清楚,2002年印度研究了50名孕婦,發現她們在懷孕期間,神經的傳導介質,如腎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都有明顯的下降,這些狀況會影響到神經系統的活動,可能與記憶力減退有關,不過需要更多的研究佐證以及探討背後的因素。 記憶力衰退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過因為懷孕而提早出現這種現象,不免讓人心慌,體貼的老公應該更關心您的另一半。下次當她再忘了這個、忘了那個時,要記得,這是有原因的,可不能再嘮嘮叨叨的囉!
~原文刊載於媽媽寶寶雜誌 2005年6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ombaby.com.tw/pregnancy.php?serialno=0601120002

孕婦發燒怎麼做?準媽媽的身體若有任何不適,難免擔心是否會影響胎兒健康,尤其有體溫升高、發燒的症狀時,更是讓準媽媽不知所措,猶豫是否該休息就好,還是即時就醫?怎麼做,才是對媽媽和寶寶最好的方式呢?

文/台中成美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麗琴 ;執行/施名玥
發燒是每個人一生中必有的經驗,它是人體在對抗外來感染原時,所產生的生理反應,本質上,對人體並無傷害,而且可藉由發燒提升身體免疫的作戰能力,而它所造成的身體不適感,也可以人一種健康異常的警訊。但是,孕婦與胎兒的生理特性,畢竟與一般人不同,因而在面對發燒時,總會有慌亂且無所適從的感覺;究竟孕婦發燒時該如何照顧,才可確保母體與胎兒的健康?
孕婦體溫高於常人
一般人若體溫高於攝氏37度,即可稱為發燒;可是一般人可能必須等到體溫高於攝氏38度後,才會明顯地感覺到體溫上升,並有身體不適感。不過,孕婦的體溫比一般人高,因為她新陳代謝速率較快,體溫就會略高於平日0.5度,因此,孕婦的體溫上升至攝氏37.5度以上,就必須考慮是否有發燒的可能了;若是體溫超過攝氏38.5度時,就必須特別注意,並且小心處理。
提高警覺照護孕婦
1.兼顧營養與休息:
由於媽媽在孕期的新陳代謝速率較平日快,發燒會造成她更大的生理負擔,因此需要適當的休息,並補充水分及營養,才可讓媽媽免於脫水而影響胎兒的健康。

2.退燒藥的使用:
常用來治療疾病或退燒的藥物,若在懷孕中使用,可能會傷害或危及胎兒的健康。
3.發燒病原要追蹤:
某些造成孕婦發燒的病原,可能會危害胎兒的發育和健康,必須於孕期間特別追蹤(如德國麻疹、水痘等病毒的感染)。
WHY媽媽發燒了?
就如一般人,孕婦發燒常見的原因,包括感染、中暑(環境溫度過高)、自體免疫疾病(如紅般性狼瘡)、腫瘤、藥物……,對孕婦而言,感染仍是最常見的發燒原因,其中又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最為常見。
發燒&胎兒健康
對準媽媽來說,發燒最憂心的是,會不會傷害胎兒的健康?若只是短暫性的輕度發燒,一般來說並不會對母體或胎兒造成傷害,不過也曾有些研究發現,在懷孕5~6週(受孕3~4週)期間,即神經管發育期,若孕婦的體溫高過攝氏38.9度,且持續超過24小時,就會增加胎兒發生神經管缺損(如:無腦兒)的機會,但必須強調的是,很少孕婦會讓自己的體溫上升這麼高,並且持續如此長的時間而不做處理;因此,發燒對胎兒或母體的傷害,並不會大於病因本身所造成的,如發燒是由德國麻疹感染所引起,那麼病毒對胎兒的傷害(例如畸形),會遠超過發燒本身所造成的熱傷害。至於一般的感冒病毒有可能增加少許的流產機會,但不會增加胎兒的異常比率。
孕婦發燒3 對策
發燒的處理方式因人而異,但要把握原則。
【原則1】
除了找出發燒病因之外,對孕婦來說,適度的退燒是有其必要性的,發燒常增加媽媽的新陳代謝速率,且會同時合併許多不適的症狀如:頭痛、食欲不振、全身倦怠、心悸、甚至脫水等,更增加孕婦心肺功能的負擔。

【原則2】
 一般而言,若孕婦的體溫未高過攝氏38.5度以上,且無明顯的不適症狀,就可以考慮以物理方法幫忙退燒如:冰枕、散熱貼片、溫水擦拭等。

【原則3】
至於何時才考慮使用藥物,也因人而異,但若體溫高於攝氏38.5度以,上且合併有不舒服的症狀時,則可以考慮使用藥物輔助,會有更好的退燒效果。
孕婦用藥要小心
孕婦若必須使用藥物,必須考慮藥物對胎兒健康的影響,因此必須與婦產科醫師充分討論後再使用,醫師依據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將藥物分類為五大等級(如表)。
醫師依據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將藥物分類為五大等級
等級 影  響
A 婦女對照研究未顯示對胎兒有害,故對胎兒傷害機會極低,孕婦可安全使用,如:維生素。
B 動物研究顯示對胎兒無害,但無孕婦對照研究證據;或動物研究對胎兒有危害,但無孕婦對照研究證據,如:抗生素盤林西林。
C 動物研究顯示對胎兒有害,但無孕婦對照研究證據;或缺乏相關動物或人體研究證據,危險性無法排除。
D 研究證明對人類胎兒有危險性,只在必要時使用.如: 精神科用藥。
X 禁止使用,危害明顯大於好處,如:皮膚科用藥翠提那因(A酸)。
 
而孕期中常發生的一些疾病如:
1.感冒、腸胃炎或尿路感染等,常使用的藥物多屬於B或C級藥物。
2.用來退燒的藥物、Panadol(普拿疼),其藥物分級屬於B級,對孕婦而言,是一個十分安全的退燒藥,不會增加胎兒流產或異常的機會,只要小心安全劑量即可(最大劑量4,000mg/每天)。
3.NSAID(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此一纇的退燒藥,多屬於B或C級如:Ibuprofen,但有研究發現,若於懷孕早期使用,仍可能增加流產的危險,但並不會增加胎兒異常的機會。
【禁忌】:必須要特別強調的是,NSAID若於懷孕晚期使用(超過32週),有可能會使得胎兒的動脈導管提早關閉,造成胎兒肺動脈高壓,或減少胎兒的羊水量,因此除非有特殊情況,NSAID(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一般不建議於懷孕晚期使用。
醫師提醒
總而言之,孕婦發燒的處理原則相當複雜,必須考慮媽媽懷孕週數及藥物對胎兒的影響,並非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得明白。希望可以藉此文,簡略說明孕婦發燒的種種特殊性,若是因疾病需要,在與婦產科醫師充分的溝通諮詢後,也不必將所有藥物皆視為毒藥,自己硬撐,一旦延誤病情,反而傷及母子。 必須特別重申的是,造成發燒的病原本身對母體及胎兒的傷害,要比發燒來的更重要,所以,孕婦發燒時,重要的是找出發燒的病因,對症下藥,要比單純退燒來的更重要。若是一般由感冒引起的發燒,不論對媽媽或胎兒而言,預後應該是很好的。
~原文刊載於2006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e-stork.com.tw/viewArticle.do?id=68

 

如果說男人的戰場是到前線打仗,那麼女人的戰場就是上產台生產,長久以來產痛一直是懷孕女人的最怕,卻又難以避免的過程。產痛是一種不愉快的經驗,據統計一位未經訓練之初產婦,生產時平均疼痛指數比癌末期病人之疼痛更甚,約為牙痛之二倍。老一代觀念總認為產痛是理所當然,只要忍一下就過了,但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人想法卻認為產痛不但不必忍受,更要積極予以克服,這才合乎人道精神並能加速身體康復。
如何才能只享受生產喜悅,而不須付出產痛呢?簡單說就是無痛分娩。

 

 

 
什麼是無痛分娩呢?無痛分娩方式有很多,最理想且安全可靠方式是硬膜外腔導管止痛法(Epidural analgesia),在硬膜外腔留置一特殊導管,再經此導管定時加入麻藥將痛覺神經麻痺,但不影響運動神經,使產婦仍然可以出力,來達到只要生產不要痛的目的。此種無痛分娩最大好處是此一特殊導管可以留置數天,故可反覆經此導管加藥,縱使產後子宮收縮痛也可一併解決,可謂一舉兩得。簡單說:無痛分娩就是自然生產少了疼痛的部份!
如果將導管接上一台微電腦輸液自動幫浦,則可達到更完美止痛效果。醫師只要將電腦程式設定好,當病人感覺疼痛時就可以在床邊自己按鈕,機器接獲指令後會依照醫師預設條件,控制藥物進入體內之總量及時間,並留下給藥記錄,進而達到安全可靠之止痛效果,此一無痛分娩方式稱為「病人自控式止痛法」(PCA)。
無痛分娩有那些優點?
  1. 止痛效果最好:約 97% 病人可將疼痛完全解除或局部解除。
  2. 安全性高:是所有麻醉方式裡最安全的一種。
  3. 不須禁食。
  4. 雖然無痛覺,但仍可經由手觸摸肚皮或經護理人員指導來用力及生產。
  5. 行動可自如,不受影響(雙腳稍有無力感)。
  6. 如因骨盆狹窄,胎頭過大或產程遲滯…等原因,須剖腹產時可不必另外上麻醉,直接由導管加藥即可,不會有白白痛十幾個小時,仍難逃開刀之憾。
  7. 產前、產中、產後子宮收縮痛及會陰痛皆可經由此導管直接加藥止痛,來達到全程無痛而愉快的生產經驗。
  8. 正確的操作下不會造成產婦或胎兒不適。
無痛分娩有那些缺點?
  1. 須較熟練之技巧及應變能力,以防全脊髓麻醉。
  2. 有少數孕婦止痛效果未完全發揮,仍會有些許疼痛。
  3. 有時會引起暫時性之尿滯留、皮膚癢、嘔心、嘔吐、頭暈或抽筋的現象。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引用自:http://www.e-stork.com.tw/viewArticle.do?id=66

 

「生老病死」乃人生四件大事,其中「生」尤其重要,沒有生就沒有下面三件大事,老一輩的人常把生產形容是人生一大關卡,所以有句諺語:拼得過雞酒香,拼不過四塊板。之所以會這樣形容除了代表「生產」本身是高風險的人生大事外,也意謂著當時產科學的不發達,當時對生產的要求是:只要大人平安就好了。
隨著醫學進步及政府大力推廣產檢及優生觀念,大家逐漸瞭解懷孕及生產雖帶有風險,但只要按時做產檢,許多疾病皆可提早發現並預作防範,因此懷孕及生產中母親及胎兒的危險性已降至空前之最低程度(母親死亡率約十萬分之七,週產期死亡率約百分之一),今日孕婦及其家人對生產的期望值已經提升為:母子均安。

 

 

《前言》
 
邁入 21 世紀現代人,因為生得少,所以要求生得好,於是優生觀念應運而生,現代人對生產的要求並不僅止於「母子均安」就好了,還希望生出一個「健康寶寶」,據衛生署統計資料,1991 年台灣地區先天性畸型的發生率約佔 1.4%,以台灣當年誕生之新生兒約 32 萬人來換算,相當於台灣每年有 4500 名先天性畸型兒誕生,平均每天就有 12 位先天性畸型兒來到這世界,而先天性畸型兒又是台灣地區嬰兒死亡率排名第一位者,因此產科醫師有必要加強產檢品質,儘量減少先天性畸型兒的誕生。
每位快樂的準媽媽對肚子的胎兒,總是希望百分百健康,然而每位產科醫師都知道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肚子裡的小寶貝就好比裝在深色容器內小生命,醫學檢查尚無法直接用肉眼來觀察他(她)們,產檢也只能保證 98% 左右健康新生兒的誕生,還是有 2% 漏網之魚,如此成績已相當不易,產婦應有此一體認。產科醫師該如何把關,讓先天性畸型兒出生率降至更低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如何做個精緻而透明化的產前檢查。
有系統產前檢查之發展可分三期
一、過去式:黑瓶子裝黑醬油時代
20 世紀初,產檢項目很簡單只限於量体重、血壓、驗尿、摸摸胎位、聽聽胎心音而已,這些傳統產檢的目的是針對孕婦高血壓,子癲前症而設計的,因為這是傳統上產婦死亡三大原因之一 (妊娠毒血症,感染及出血) ,而胎兒最需注意的就是胎位而已。然而這樣「陽春型產檢」並無法真正檢查到胎兒,只能消極預防產婦併發症,所以往往出現一些有趣或可悲場景,如嬰兒出生後才發現產婦肚子很大,原來裡面還有另一個雙胞胎未出來,或胎兒出生後才發現有嚴重畸型或連體嬰等悲劇,使得原本是一件喜事變成心中永遠的痛。
二.現在進行式:霧裡看花期
自從超音波問世,羊膜穿刺術,胎兒採血及利用母血來篩檢各種疾病(如唐氏症、地中海型貧血、胎兒性別…等)被廣泛應用,此時期產前檢查開始重視到胎兒及母親之健康情形,這可說是產科一大突破,從此產科醫師不必再猜測黑瓶子內究竟裝的是什麼?已經可以比較清楚掌握胎兒健康狀況,宛如霧裡看花,可以說「看得到,但不是很清楚」,偶而會有一些先天性畸型兒無法在產檢中被發現。總之,只要孕婦按時做完整產前檢查,大多可平安剷下一位健康寶寶。
三.未來式:醜媳婦提早見公婆期
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立体超音波、高層次超音波篩檢、基因篩選、胚胎鏡的應用,將可彌補目前產檢之不足。未來式產檢只要胎兒外觀有異常,可透過立體超音波篩檢出來,其影像彷彿一張真實相片,高層次超音波篩檢可篩檢出細微之異常,基因篩檢可排除更多遺傳疾病,改良式胚胎鏡可親眼觀察肚子內小生命,經肉眼直接目睹可看得更清處。展望 21 世紀的產檢將可使「醜媳婦更早見公婆」。
精緻產檢項目及時程表
21 世紀產檢將更重視品質及細微異常,使先天畸型及產科合併症之發生率降至最低程度,進而達到真正優生目的。談到產檢首先要選擇優良產科醫師,怎樣才是一位優良產科醫師呢?優良產科醫師除了需具備嶄新的產檢觀念外,還要有擔責的態度,也就是產檢及接生服務需一貫。當能力有所不逮時願意轉診及轉檢其他醫師或醫院來互相支援,達到團隊合作精神。有些孕婦喜歡找名醫或頭銜大醫師產檢,有名或頭銜大不見得就是好醫師,內行人會找有經驗且生產時能親自接生的醫師。
● 精緻產檢至少要包括以下項目:
  1. 15次例行產檢,例行產檢包括:聽胎心音,胎位,血壓,體重,尿糖,尿蛋白檢測。
  2. 血液常規檢查,血型,Rh 因子,二次梅毒血清反應,德國麻疹抗體,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抗原檢查,尿液常規檢查,AIDS篩檢。
  3. 三次超音波檢查:懷孕三期,每期一次。
  4. 胎兒監視器檢查。
  5. 海洋性貧血篩檢。
  6.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篩檢。
  7. 母血唐氏症篩檢或羊膜穿刺檢查。
  8. 妊娠糖尿病篩檢。
● 妊娠 6 至 8 週
當月經週期慢了,病人多會先驗尿,若確知懷孕了,應立刻找醫師為您安排產檢。此階段會覺得身體很累,很想睡,抵抗力也會變得較差,有時會有類似感冒症狀出現,陰道分泌物也會增加,甚至陰道有少量褐色分泌物流出,這些都是常見現象,不須太擔心。
● 妊娠 8 週
此時期胎兒心跳已出現(懷孕 45 天可經超音波觀查到胎心跳),除了例行性產檢外,最重要的是做一次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檢查目的有三:
  1. 經由超音波檢查可排除異常懷孕:如子宮外孕,葡萄胎,萎縮性胚,及多胞胎懷孕…等。若為多胞胎懷孕可順便觀察是否有連体嬰及預約減胎時間(10 週以後),大體而言,此時期胎兒只要有心跳就是正常,如不幸沒測到胎心跳也不宜太早下萎縮性囊胚之診斷,因為有部份病人排卵期較慢,胎心跳自然較晚出現,宜再追蹤。
  2. 對於少部份月經週期異常的孕婦其預產期不易推算,可經由超音波測量胎兒的頭臀徑(CRL)來推算實際預產期。
  3. 可檢查孕婦子宮及卵巢是否有異常,如子宮肌瘤,卵巢水瘤,雙子宮…等現象。
● 妊娠 12 週
此時孕婦小腹開始微凸,害喜症狀慢慢消失(少數人會持續至 16 週), 產檢已開始可從腹部聽到小寶寶微弱心跳聲,下腹部會有間歇性抽痛,這是子宮開始有一些不自主收縮及子宮兩旁韌帶拉扯痛,不需太在意,例行性產檢即可。
此期除了例行產檢外,34 歲以下孕婦建議安排母血唐氏症篩檢。
● 妊娠 16 至 18 週
經產婦此時開始感覺胎動,每天感覺胎動成了您的「家庭功課」,通常胎動在每天晚上 9 點至 12 點較明顯。有時會覺得很容易頭暈目眩,當改變姿勢時特別明顯,這是因為姿勢及荷爾蒙造成之低血壓,導至腦部暫時性缺氧所致。
此時除了例行產檢外,34 歲以上孕婦建議安排羊膜穿刺檢查,另有一部份孕婦曾經有過子宮頸閉鎖不全導致流產者,建議於14 至 16 週安排子宮頸縫合術預防流產。
● 妊娠 20 至 24 週
初產婦約 20 週左右開始可感覺到胎動,此時體重開始快速增加,增大的子宮常會壓迫骨盆腔內臟器,造成下腹部刺痛感,懷孕常見併發症如高血壓,妊娠毒血症等亦常在此期出現,宜特別留意。此時除了例行產檢外,可安排「高層次超音波檢查」,詳細觀察胎兒發育及生長情形,從頭部,臉部一直到腳趾逐一觀看,全部過程需花半小時,所以需事先與醫師預約時間。
此時期胎兒已足夠大且羊水量很多,最適合觀察小寶寶是否有先天性異常,當然有些孕婦最關心的胎兒性別,此時觀察最清楚了。
● 妊娠 24 至 28 週
除例行性產檢外,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產檢尿糖偏高可好安排糖尿篩檢,不須禁食喝下 50公克葡萄糖後一小時抽血檢查,可知是否有妊娠糖尿病。
● 妊娠 28 至 30 週
進入懷孕第三期須兩週產檢一次,會陸續出現腰酸,下背痛,下腹痛,下肢水腫,靜脈曲張,小腿抽筋,手指痠麻…等症狀,這些現象都是懷孕造成的不需太擔心,產後會復原,治療方式除了多休息及多補充鈣質外,使用托腹帶及彈性襪可獲得部份緩解。
此時期產檢很重要,除了抽血檢查 B 型肝炎,梅毒血清,AIDS…,還要注意胎位是否正,如果胎位不正需做膝胸臥式運動矯正,胎盤位置也很重要,如果此期胎盤仍在子宮下段就是所謂的前置胎盤,需避免性生活及粗重家事以防大量出血。
● 妊娠 30 至 32 週
胎動很明顯(小寶寶很會動),子宮常有不規律收縮(假性收縮),通常一小時會超過六次,離生產日子越來越近了。
● 妊娠 32 至 34週
肚子愈來愈大,子宮底常頂到橫膈及壓迫腸胃道,孕婦常覺得喘,上腹痛,吃太飽時有腹脹及嘔吐感,建議飲食習慣少量多餐,平躺若不舒服可左側躺。例行產檢即可。
● 妊娠 34 至 36 週
離預產期只剩一個多月,常擔心胎兒是否大小?是否能順產?此時除了例行性產檢外,建議再安排一次超音波檢查,評估胎兒体重,胎位,胎盤位置及成熟度,進而推算足月時胎兒体重,如果預估胎兒過重,建議控制飲食,少吃甜食及澱粉類食物,以免胎兒過大影響產程,甚至難產。
● 妊娠 37 至 40 週
懷孕最後一個月,每週做一次例行性產檢,此期需與醫師討論生產方式及何時待產?生產方式可細分四種:
  1. 自然產
  2. 剖腹產
  3. 無痛分娩
  4. 腹膜外剖腹產
每一種生產方式都有其優缺點,如無特殊情況建議自然產或無痛分娩優先。常有些孕婦因怕痛,或者想順便結紮,會要求醫師剖腹生產,其實這是不對的觀念,而且也划不來,因為自然生產只要痛十幾個小時就沒事了,產後傷口不痛又可立即進食及下床看小孩,而剖腹生產只是生產時不痛,產後卻要忍受 2 至 3 天的傷口痛,且要等排氣才可進食 (約 2~3天),有些聰明孕婦會擔心,萬一試自然生產痛了十幾個小時才發現生不下來,需要緊急剖腹產,那不是白白痛了十幾個小時嗎?這種情況不常發生,如果有這種顧慮,建議做無痛分娩。至於腹膜外剖腹產則是另一種選擇,其優點為手術後比較不痛,不需等排氣即可進食,不會骨盆腔粘連等。
● 至於何時該來醫院待產呢?
  1. 當您覺得肚子每隔 5 至 10 分鐘就有一次緊繃感及腰酸,持續一小時以上。(規則陣痛)
  2. 陰道粘液增加且帶有血絲(來紅)。
  3. 陰道有水流出來(破水)。
有以上三種情況中任何一種,就要到醫院檢查並辦理住院待產,有時有些孕婦沒有感覺痛就生了,這是因為她對痛覺比較不明顯,這種孕婦最好感覺肚子有緊繃感就住院待產,以免急產或生在車上。
結語
經過以上完整產檢,不一定能保証平安誕生一位健康寶寶,但至少有 98% 以上是健康的,還有百分之二異常之可能。您也許會問究竟為什麼?產檢不是都告訴我一切正常嗎?尤其當那百分之二發生時。理由很簡單,因為目前的產檢仍有些許死角,譬如所有檢查都是「間接」去評估胎兒,並沒有用肉眼「直接」觀察寶寶,每項篩檢都有其參考性,無法百分之百反應真實狀況,比方說唐氏症篩檢,只能篩檢出百分之八十唐氏症兒,還是有百分之二十漏網之魚。
或許您會再問那做產檢有何用?目前產檢方式能有這樣成績已屬難能可貴了,試想如果都不做產檢,那異常胎兒豈不更多?產檢主要目的是讓異常狀況降低,以目前醫療水平仍無法保証胎兒百分之百健康。醫學科技日新月異,展望未來產檢能更透明化,也期望藉由新科技的應用造福更多準媽媽。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e-stork.com.tw/viewArticle.do?id=794

 

本篇文章是以非常專業的醫學角度來解釋孕婦地中海貧血發生與篩檢,非常值得一看。

 

 

台灣民眾中α-thal 1,α-thal 2和β-thal的帶因率約分別為4%,1%,和1.5%。夫妻兩人如皆為α-thal 1或β-thal的帶因者,則其子代有25%為重型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在α-thal 1帶因者之中,大約97%屬於東南亞型,另外的3%為菲律型。在原住民的調查中,可以發現不同種族其地中海型貧血的帶因與基因型差別很大。阿美族的甲型地中海型貧血帶因率高達8.2%,而4.1%有α-thal 1的基因缺陷,其中約有75%屬於菲律型。平地人中如發現有菲律型的地中海型貧血,不少人可追陰其祖先有原住民的血統。在α-thal 2的基因型中,主要還是單一α基因缺失,Quong Sze型或Constant Spring型等。在乙型地中海型貧血方面,在台灣總共有18種不同的類型被發現,最常發現的四種基因型IVS-II654,codon 41/42,-28,和codon 17突變型佔了92%。另外還有0.5%的帶因者其基因型不明。
產前孕婦地中海型貧血帶因狀況篩檢
為防止重型地中海型貧血胎兒的出生,1991年衛生署開始建立孕婦地中海型貧血的篩檢系統。孕婦於第一次產前檢查中即測定其CBC,如MCV或MCH明顯低於正常值,則應儘快檢查其先生。若夫妻兩人的MCV與MCH值皆偏低,則應親自或寄送血液至地中海型貧血認確單位(台大、台北榮總或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其檢查項目包括HbA2、HbF,含鐵蛋白(serum ferritin)和基因型的測定。根據近年來至台大醫院作確認診斷的1228對夫妻分析,647對(52%)皆為甲型(α-thal 1)的帶因者;119對(9%)皆為乙型帶因者;244對(19.9%)夫妻,一人為甲型,一人為乙型的帶因者;另外有226對(18.4%)夫妻,一人為甲型或乙型的帶因者,另一人則純粹因缺鐵而造成MCV戌MCH偏低。此外在診斷為甲型或乙型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中,大約有15%亦有某一程度的缺鐵狀況。顯示即使目前台灣民眾的飲食狀況雖然不錯,但孕婦缺鐵的狀況也非很少。適當的補充鐵質,相信對孕婦及台兒的健康會有所幫助。
地中海型貧血的產前診斷
夫妻兩人如為同型的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則其胎兒需要作產前診斷。如果為甲型而且孕婦求診時已超過 16 週,原則上可以利用超音波的細微變化,如胎盤增厚或胎兒心臟擴大懷疑是否為異常。對於可疑的個案可以直接抽取臍帶血,當場即可得到診斷。如果週數超過 16 週而仍沒有任何超音波圖上的變化,一般而言應不會患重型甲型地中海型貧血,可以用超音波每個月蹤,至6個月即可。如孕婦求診時不滿 16 週,則建議其接受絨毛採樣(最早不低於 10 週,即CRL>4㎝),然後利用 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 加以確認。
對於乙型地中海型貧血的夫妻,我們建議10週以後即以絨毛採樣、羊膜穿刺或抽取臍血得到胎兒DNA,然後利用 2 種方法診斷(通常為 ACRS 加上直接序列分析)以確保沒有讓診。台大醫院利用基因分析,已經產前診斷了 1005 例可能罹患甲型或乙型地中海型貧血的胎兒,得到相當不錯的結果。
本篇文章由柯滄銘醫師提供、特此致謝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e-stork.com.tw/viewArticle.do?id=2635

 

在整個孕期中,準爸爸及準媽媽最擔心肚子裡的寶寶是否健康,所以把所有的重責大任及期待都寄託在婦產科醫師上。自從超音波發明之後,使得產檢不再像是在黑箱中摸索,婦產科醫師隔著肚皮總算對於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情形略知一二;尤其近年來醫療科技日益發達,隨著電腦的進步日新月異,從之前平面二度空間的 2D 超音波,進展至現在的三度空間 3D 及 4D 超音波。在資訊媒體發達的社會中,很多人以為似乎數字越大的就表示越好,所以趨往擁有 3D 及 4D 超音波的醫療院所看診,各醫療院所也紛紛武器競賽般的添購新型的超音波機器以滿足病患的需求。然而,到底從平面 2D,進展到立體 3D 甚至動態 4D,用在產檢方面各有哪些優勢呢?什麼又是高層次超音波呢?

 

 

平面 2D 超音波利用物理原理將物體影像經由電腦處理而呈現,所以透過超音波我們可以看到腹內胎兒身體一部份的影像;再經由不同角度的掃描,將胎兒全身的影像呈現給醫師及孕婦。然而影像的清晰與否,會受限於胎兒的姿勢、羊水量的多寡、機器設備及操作人員的經驗等因素,這些都會影響到超音波影像的品質及判讀力。而且胎兒的異常變化差異相當大,有些異常要在懷孕某個時期才較易診斷,時機不對則不易辨別。

 

3D 立體超音波則是以電腦系統處理影像,將一系列的平面影像,重新組合後加上光影變化,將胎兒的身體表面呈現立體之影像。所以許多第一次準備當爸媽對於 3D 超音波都很新奇也非常期待。然而,3D 超音波的缺點是,因為是靜態的,電腦處理速度較慢,做出一張好的影像需要好幾分鐘,而且必須要有足夠的羊水作為影像傳導物質,才能清楚呈現胎兒影像;如果胎兒動的太厲害或是姿勢不對,也會影響清晰度。最重要的是 3D 超音波大多檢查外觀是否異常,身體內之構造如心臟、腦部等則仍需 2D 超音波來檢查。

 

4D 超音波是近幾年來醫療診斷科技的另一大進步,克服了3D 超音波的限制,利用每秒高達 8 至 16 張影像的掃描速率「動態」地呈現胎兒影像。因此寶寶舉手投足、吸吮拇指、打哈欠等表情都清楚表露無移,讓婦產科醫師及準爸媽一窺子宮內的奧妙,更精準地判斷胎兒在子宮內的成長與發育。

 

與傳統產科 2D 超音波相比,另外有一種「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第一線超音波檢查主要是評估胎兒體重、胎位之確定、胎盤位置、胎兒性別、羊水量及一般構造之異常與否。高層次超音波則強調以系統方式,藉由高解析度超音波檢查胎兒腦部結構、臉、心臟、腹腔、性器官、四肢等重要器官,最佳的時機是在孕期 20 至 24 週檢查胎兒細部構造。由於從頭看到尾耗時甚久,而且受限於胎兒姿勢是否恰當及操作人員訓練的素質,因此並非百分之百可以將胎兒所有構造檢視出來。所以通常建議孕婦,如果之前具有特殊病史(如前胎有異常胎兒),或是第一線超音波懷疑有異常胎兒,則需作高層次超音波檢查。

 

「天下父母心」,準爸媽都很關心也很擔心肚子裡胎兒是否健康,所以寄望婦產科醫師能以超音波完全看出所有異常來確保胎兒之健康。然而超音波是一台機器,並非是萬能的,不論是 2D、3D 或 4D 超音波影像,都仍然有無法看到的可能性;也不是所有孕婦皆需要執行 3D 或 4D 超音波,事實上 2D 超音波在醫學診斷上還是有它無法取代的價值和地位。選擇適當又有效率的超音波,應用在產前檢查上才是準爸媽應有的認知,不要落入過度倚賴機器以及信任機器的迷思。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e-stork.com.tw/viewArticle.do?id=326

 

現今科技的發達已能藉由母血及超音波來預測孕婦懷有唐氏兒的機率。在懷孕 10 至 14週之間,由孕婦血清中測量妊娠性血漿蛋白A質(PAPP-A)、游離性β絨毛刺激激素以及超音波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之厚度,再加上年齡、體重、胎兒頭臀徑之妊娠週數,採用英國Alpha產前唐氏症電腦軟體便可估算出孕婦可能懷有唐氏症的危險機率。此項檢測約有 5% 的孕婦屬於高危險群,可確認出 88% 以上的唐氏兒妊娠

 

 

 
★妊娠前期唐氏症篩檢之優點:
妊娠前期與中期唐氏症篩檢比較表
  比 較 項 目 妊 娠 前 期 妊 娠 中 期
方法特色
  1. 篩檢時間
  2. 偵測率
  3. 篩檢標誌物
  4. 超音波評估胎兒
  5. 結果計算
10~14週 高,88﹪以上 多,3種(free β-hCG,PAPP-A,NT) 有,超音波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 使用世界最具有公信力之電腦軟體計算--Alpha(α)計算 16~20週低,<60﹪ 少,2種(hCG,AFP) 無 不詳參差不齊
篩檢結果 高危險群 高危險群受檢者需做進一步確定診斷 同左
低危險群 低危險群受檢者懷唐氏而的機率較低,但並非為零 同左
優缺點
  1. 篩檢效能
  2. 確定報告時間
  3. 後續處理
高,可減低孕期間的焦慮及不確定感。在懷孕 14 至 15 週即可得知結果,可早期發現,故當胎兒確定異常需終止妊娠時,胎兒尚小,手術安全容易,孕婦心理壓力小。 低,約 4 成唐氏而無法測知 20 週後才得知結果,胎兒已大,流產手術較危險,孕婦心理壓大。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e-stork.com.tw/viewArticle.do?id=2592

 

 

精蟲是人體中最小的細胞,卵子則是最大細胞。
賴醫師:精蟲頭部長度約 5 至 6μm,寬度約 2.5 至 3.5μm,頸部的長度約頭長的 1.5 倍,尾巴的長度約 45μm,總長約 55 至 60μm;卵子直徑(含透明帶)約 150μm,卵子體積為精子的 180 倍。
男性的睪丸每秒製造一千多個精蟲。每次射精約射出五億個精蟲,卻只有兩百個會抵達輸卵管中的卵子,其中又只有一個可以使卵子受精。
賴醫師:這是古早的男人,現在男人可沒這麼優,平均只有數千萬至兩億隻。
孕婦最後一次經期的第一天就算開始懷孕,一般懷孕週期是 40 週。
賴醫師:從最後一次月經週期的第一天算起,懷孕期約 280 天或者相當於九個月,預產期就是最後一次月經週期之月份減三,日數加七,例如:經期為 2005/12/1 則預產期為 2006/9/8。
父母雙方貢獻的第 1 到 22 對染色體,總計約有來自雙方的 28 億七千萬基因資訊鹼基。
賴醫師:人類有 23 對(46 條)染色體,第 1 至 22 對為體染色體,第 23 對為性染色體,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父母雙方各貢獻 22 條體染色體及一條性染色體。
第 23 對染色體是性染色體,決定寶寶的性別。成功穿透卵子的精蟲就是決定性別的關鍵。
賴醫師:如果X精蟲穿透卵子就是女生(46XX),Y精蟲穿透卵子就是男生(46XY)。
卵子包含一個X染色體,但是精蟲可能帶有一個X或Y染色體。帶有Y染色體的精蟲就會發育成男寶寶-XY。帶有X染色體的精蟲則是女寶寶-XX。
賴醫師:正常女生染色體是46XX,男生是46XY。
十年前的專家認為,人類整組遺傳基因有 10 萬個基因。如今這個數字則降至 2 萬 2 千 3 百個基因,傳承人類生命竟然只需要這麼少數的基因。
賴醫師:這就是基因的奧秘,每個人的遺傳密碼都被寫在這兩萬多個基因裡。
促使胚胎的睪丸發育、自毀傾向的Y染色體,有 97% 的其他基因都與 3 億年前剛演化時無異。
賴醫師:基因的演化速度是非常緩慢的。
受精七天之後,胚胎在中腔部位附近就有一百多個細胞,即所謂的囊胚。
賴醫師:這一百多個細胞又稱為胚胎幹細胞(Stem cells),小寶寶就是從這開始發育的。
50% 以上的受精卵無法發育成熟,且在懷孕期的前三週就會自動流產。孕婦經常沒注意到這類自動流產,因為當時的胚胎還太小。她可能以為是經期遲來,或是經血突然變多。
賴醫師:這個現象臨床上稱為非常早期的流產(Very early abortion),經常發生卻很難診斷。
胚胎只有幾公厘長,彎曲的身體在懷孕期第三週呈柔軟、透明狀。此時大腦開始形成,全身神經管也開始發育。
賴醫師:神經管是胚胎最早發育的系統之一,據說懷孕前開始大量補充葉酸可降低神經管缺陷的發生率。
胚胎 22 天大的時候,罌粟籽大小的心臟就開始跳動。此時的胚胎還沒有臉孔,腦部也沒有受到保護、暴露在外。
賴醫師:22 天的胚胎是指懷孕五週,快速分化中的胚胎很容易受外界影響,遠離危險因子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10 週大(懷孕 8 週)的寶寶稱為胎兒,已經有所有新生兒該有的器官,只是都尚未發育成熟。
賴醫師:這時透過超音波測量胚胎大小約 3.5 公分長,小寶寶的輪廓隱約可見。
胎兒發育過程當中,頭部類似魚頭,而且有了類似魚鰓的「鰓」(branchia)。然而人類的「鰓」拱狀物會發育,卻不會形成魚鰓。
胎兒在子宮內不會呼吸,而是從胎盤自母體身上得到氧氣與養分。寶寶是在出生後才開始呼吸。
賴醫師:胎兒與母親間氧氣及養分交換是透過胎盤及臍帶完成,胎兒是不會呼吸的。
孕婦在懷孕期間,血流量增加 50%。血液增加高過紅血球數量,導致輕微貧血。
賴醫師:這種現象稱為假性貧血,這是為了生產時可能會失血而預作準備。
胎盤是胎兒的維生系統,從母體血液傳輸養分與氧氣到胎兒的血液,而廢物則從胎兒血液傳送到母體的血液。這種交換行為絕對不會有所混淆。
賴醫師:臍帶中有一條靜脈及兩條動脈扮演重要的角色,新生兒留臍帶血就是採集臍靜脈內的血液(大約 100 至 150 西西不等),內涵豐富的臍帶幹細胞,保存臍帶幹細胞就在這裡。
孕婦的脂肪量可能比懷孕前多三分之一,選擇哺乳的母親可以多消耗 600 到 800 卡路里。
賴醫師:餵母乳好處多多,既可快速瘦身又可增強胎兒抵抗力,千萬別錯過一輩子難得大好機會。
隨著胎兒成長,子宮也會擴張。到了 12 週時,已經大到如同男性的拳頭。再過一個月,就如哈蜜瓜大小。
賴醫師:12 週子宮底已經上昇至骨盆入口,凸出的小腹彷彿告訴大家我懷孕已經穩定了。
才 11 週大的胎兒已經有畫面證明,他們會將手指放入嘴中。
賴醫師:吸允手指頭是胎兒在子宮內最常做的動作之一,造物者的用意是訓練小寶寶的吸奶功,這也是小寶寶出生後最重要的謀生本領。
胎兒在 16 週大之後,心跳約在每分鐘 120 到 160 下之間,約莫是成人的兩倍快,而且在出生前都維持這個速度。
賴醫師:早期胎兒心跳速度比較快,通常在 160 上下,接近足月時心跳降至 120 附近,這與胎兒神經系統發育有關。
有生產經驗的孕婦約在胎兒 16、17 週大時便能感受到首次胎動。至於新手媽媽則要在幾週之後才能感受到。
賴醫師:懷孕初期就有胎動了,通常這時還感覺不出來,孕婦第一次感覺到胎動第一胎大約 18 至 20 週,第二胎會提早到 16 至 18 週,胎動是準媽媽自我產撿的重要功課之一,如果胎動不好需找醫師確認胎兒是否有問題。
最初的胎兒毛髮,即胎毛,在第七、八個月最明顯。胎毛在即將出生前就會脫落,變成較粗的頭髮,這些頭髮從剛形成的毛囊中長出。
賴醫師:哺乳動物的特色就是胎兒時期全身都佈滿胎毛,出生後只保留少數毛髮。
早於 34 週出生的寶寶通常需要醫療照護才能存活。
賴醫師:34 週的小寶寶有多重?大約 2200 至 2300 公克,通常體重有 2300 公克可以不必擺保溫箱。
胎兒至少有三個月都能聞到羊水的味道。六個月大發育出味蕾之後,胎兒就可以嚐到支撐他浮游的羊水的味道。賴醫師:只是告訴大家胎兒大約六個月開始有味覺。
所有胎兒在 28 週大之後,聽到聲音就會緊閉眼皮。
賴醫師:胎兒約七個月開始有聽覺,這時開始做胎教不錯喔!每天多跟胎兒講話、唱歌、聽胎教音樂,讓孩子熟悉這些聲音有助於出生後的互動。
快速動眼期與作夢有關,而 32 週大的嬰兒就有此活動。快速眼動期就是眼睛在眼皮後快速轉動的睡眠期,此行為可以刺激胎兒的腦部發育。
賴醫師:這暗示我們八個月大的胎兒可能就會作夢了,這麼小的胎兒到底夢見了什麼?
多數嬰兒在出生前幾週,就會變換成分娩位置,即頭部接近產道。但是有些寶寶的臀部與或雙腿接近產道,這就是所謂的臀位生產。
賴醫師:通常懷孕 7 至 8 個月胎位會轉成頭下腳上,也就是俗稱胎位有正的意思,只有極少數胎兒會胎位不正,需要矯正或因此剖腹產。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e-stork.com.tw/viewArticle.do?id=3394

 

B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腸內菌,約 10 至 35%,健康婦女的下腸道或陰道裡,可能發現B型鏈球菌,根據統計,在一百個孕婦中有產道B型鏈球菌潛在感染的就佔了 30 個,孕媽咪感染容易引起早產、死產或是流產的問題。對新生兒而言,B型鏈球菌是敗血症和腦膜炎及肺炎最常見的原因,而媽咪的產道可能讓新生兒暴露在感染源,但由於孕媽咪本身不一定會有症狀,因此產前的細菌培養篩檢就更形重要。新生兒發生感染的機率將近 1%,因而帶給新生兒極大的生命威脅。

 

 

篩檢時機
單胎孕媽咪在懷孕 35 至 37 週,雙胞胎孕嗎咪在 32 至 34 週進行篩檢,總之在可能生產前 2 至 3 週完成即可。
如何篩檢
篩檢過程簡易,類似內診,醫師使用無菌棉棒採集孕媽咪之陰道分泌物,送至檢驗科做 GBS(Group B Streptococci)培養。
作完採檢多久可得知報告結果
正式報告約三天左右,可於下次產檢時再一起看報告。
若不幸感染此菌,治療方法為何
陽性報告的孕媽咪可於生產前預防性抗生素治療,您的醫師會為您選擇適合的藥物。
目前產檢項目中有包括此項檢查嗎
目前台灣地區還沒有將B型鏈球菌的篩檢列入產檢給付項目,一律自費。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e-stork.com.tw/viewArticle.do?id=4380

 

近年來,「頸部透明帶」一詞,似乎是所有孕婦最關心的話題,那麼到底頸部透明帶是什麼?為什麼會被重視?

 

 

頸部透明帶(Nuchal translucency NT)是指在第一孕期利用超音波觀察於胎兒頸部後的皮下積水,透明帶到了第二孕期以後通常會消退,只有少部分個案會變成頸部水腫或頸部囊狀水瘤。

自 1866 年,Langdon Down 發現到第 21 對染色體多一條的胎兒,皮膚缺乏彈性及過厚後,此病症並以他命名,即唐氏症;到了 1990 年代,由於超音波技術不斷進步,我們已能夠藉由超音波觀察到唐氏症皮膚過厚(頸部透明帶增厚)這種特徵,至此頸部透明帶成為許多孕婦關心的,紛紛要求超音波掃瞄時一定要測量頸部透明帶。

我們將超音波掃瞄測量頸部 NT 值配合孕婦年齡,及孕婦血清中游離β-hCG、PAPP-A(妊娠性血漿蛋白)數據結合,成為有效的唐氏症篩檢方法,偵測率可達 85~90%。

研究發現,在大部分染色體異常的胎兒中(主要是第21對染色體多一條,即唐氏症),其 NT 會出現增厚現象。NT厚度會隨著胎兒頭臀徑(CRL)增加,因此測量時也應考量懷孕週數;測量胎兒 NT 厚度的最佳時機為懷孕 10 週至 13 週 6 天,CRL 須大於 45㎜ 及小於 84㎜,會限定此時間的原因是:

  1. 14 週前染色體異常的胎兒出現頸部異常積水的發生率較 14~18 週高。
  2. 測量NT有其測量標準步驟,在 10~13 週測量 NT 的成功率為 98~100%,至 14 週時,由於胎兒會直立姿態,因此會增加測量的難度。

 

利用超音波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因為簡單,且屬非侵入性,孕婦通常會願意作此種篩檢,但若發現頸部透明帶增厚,處理仍是需進行絨毛膜取樣術(CVS)或羊膜穿刺術(Amniocentesis)來確認胎兒染色體是否有異常。請按 Ctrl + 滾輪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e-stork.com.tw/viewArticle.do?id=784

 

準媽媽的期待是生下一個健康寶寶,可是懷孕期間如果缺乏營養素補充,胎兒很容易罹患一些嚴重疾病,國民健康局,今年針對產婦特別加強宣導補充葉酸的重要。
由於葉酸的補充要在懷孕之前的三個月,醫師建議,婦女結婚後如果沒有避孕,就可以開始加強葉酸補充。另外,懷孕期間婦女要多補充鐵質以及鈣質,如果會孕吐的婦女,可以多吃維他命B6。
維他命雖然對孕婦很有幫助,但吃太多,可能也會影響健康,最佳的補充方法,是多吃深色蔬菜水果,以及請教醫師,均衡的營養,才能讓出生的寶寶,頭好壯壯,健健康康。

 

 

胎兒神經管缺陷與葉酸的關聯性
科學家在 50 年代首度指出神經畸型與飲食之間的關係。這些狀況在弱勢社會團體中較易出現,因為這些團體中的女性普遍都營養不良。同時在冬天與早春受孕的嬰兒,也較易感染脊椎性畸型,這或許是因為懷孕最初幾週,母親飲食中缺少新鮮水果與蔬菜的關係。
1991 年英國發現 72% 曾經懷有神經畸型兒的女性,如果在懷孕之前與懷孕早期能夠由醫生開立葉酸劑量,獲得充分的補給,則下一次生出畸型兒的機率也會降低。
另一項研究則觀察攝取葉酸的匈牙利婦女。證據顯示從未生過神經畸型兒的母親,服用添加葉酸的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品的婦女,再次得到神經畸型兒的機會都比一般婦女為低。這些研究使美國衛生署於1992 年 9 月呼籲,所有生育年齡的女性,都能每天服用 0.4mg 的葉酸,來降低生懷孕期間造成脊椎性畸型或其他神經道畸型的風險。

這種建議也與 FDA 的葉酸每日建議值,相互呼應。懷孕的女性,兒童,老人及成年男性為 400 毫克。對於懷孕的女性則躍升為 800 毫克。每日建議值就是食品標籤上營養表(Nutrition Facts)所指出的含量,顯示出「一份」食品中各種營養素所含的份量。依據美國農業部的估計,19 到 50 歲的女性中。許多人每天的葉酸攝取量都低於 400 毫克。

 

葉酸可降低寶寶白血病風險
澳洲學者一項初步的研究顯示,孕婦多補充葉酸和鐵劑,或許可以降低嬰兒罹患常見的兒童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風險。西澳癌症基金會、澳洲Newcastle大學、伯斯的Margaret公主醫院及雪梨的New South Wales癌症評議會等共同合作完成的這項研究,以 1984 到 1992 年間調查澳洲西部 14 歲以下孩童的資料為基礎,從中找到 83 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病童,並以 166 位健康小孩為對照。
研究人員訪問了這些孩童的母親,發現在懷孕期間補充了葉酸和鐵劑後生下的孩童,罹患 ALL 的機率低了約 60%。。研究顯示,不管孕婦何時開始服用,也不管服用多久,葉酸的這種保護作用都不受影響;如果只是單獨服用鐵劑,降低風險的作用比較薄弱。這項研究發表在 2001 年 12 月 8 日出版的刺胳針期刊(The Lancet)中。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一種侵略性的疾病,經常會致命,也是多數醫學先進國家最常見的兒童癌症。罹患這種病以後,病童的白血球細胞中會出現一種迄仍不明的危險因子。醫界對 ALL 的危險因子及預防措施所知仍相當有限。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發現可以幫助女性降低生出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嬰兒的風險。不過,研究人員認為在現階段還不適宜做任何建議。研究人員說,由於研究發現的這項關聯出乎他們的意料,因此,未來還需要更大型的研究,了解特定的基因環境互動細節。目前,醫界還不清楚葉酸和鐵劑如何對抗 ALL。研究人員認為,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由於葉酸對細胞的生長、新陳代謝及 DNA 的合成都有決定性影響,因此,葉酸缺乏可能會導致 DNA 索斷裂和染色體異常。

 

經常服用葉酸維它命的婦女可防新生兒心臟缺損
孕齡婦女多補充葉酸能夠預防先天性的神經管發育不全(Spina Bifida), 所以現在許多女性都補充葉酸, 而最近發表的美國流行病學期刊刊登一篇研究報告, 平常經常吃綜合維它命的女性, 生下先天性心臟缺損新生兒的機會較低。
研究進行針對亞特蘭大地區 958 位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和 3029 位健康的兒童, 由 1968 年出生調查到 1980 年生, 調查發現他們的母親若平常就有服用綜合維他命習慣, 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的機會就會下降約 24%。但是如果媽媽們不是平常就有養成吃維他命習慣, 而是懷孕初期才開始吃, 就見不到這種保護效果, 這情形和葉酸一樣, 也是平常就應該多補充, 而不是懷孕後才開始補充

到底是何原因導致如此情況, 研究人員不得而知, 但是他們表示, 仍不願對此下結論, 這只是一個初期的流行病學調查, 須要進一步的大型研究來支持。

 

如何攝取葉酸來預防畸型兒?
如果你計畫日後生孩子,現在應多留意葉酸了。 葉酸(folate)是一種維他命B,許多食物都含有葉酸,許多維他命與礦物質補品也都添加了葉酸質(folic acid)。懷孕之前以及懷孕初期的幾個星期都需要補充葉酸,這樣可降低一種嚴重且常見的畸型兒的機率,也就是神經畸型兒,主要受影響的部份是腦部與脊椎。
最微妙的是,神經畸型兒在女性知道自己懷孕之前就影響到胚胎了。因此所有生育年齡的婦女,由食物攝取葉酸就變得十分重要了;一旦懷孕,就可降低嬰兒出現腦部或脊椎畸型的機率。 「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每天都應攝取適量的葉酸。」 FDA 特殊營養辦公室主任,本身也是合格營養師的Elizabeth Yetley博士說。

由於葉酸具有降低神經畸型兒風險的潛力,所以 FDA 已經要求食品製造商在穀物中添加葉酸。讓女性們能獲得充分的葉酸的方法,就是多吃強化麵包與其他穀物產品,如強化的義大利麵,米,比利時餅與麥片糖。

 

達到目的的其他途徑

多吃水果,深色葉菜,乾豆以及其他含有天然葉酸的食物,多吃添加了葉酸的穀類產品以及早餐麥片。多吃含有葉酸的維他命補品,食物與口服補品上的營養資訊,協助婦女判斷是否攝取了足夠的葉酸:懷孕前每天 400 毫克,懷孕期間每天應攝取 800 毫克。

 

葉酸的來源
許多食物中都含有葉酸,例如肝臟,深色葉類蔬菜如橄欖菜,綠色蘿蔔以及羅馬尼亞生菜,花椰菜與蘆筍;橘類水果與果汁,全穀類產品;麥根,乾豆類的花豆,蠶豆,鷹嘴豆及黑眼豆。
FDA 添加物規定於 1998 年一月生效後,規定製造商在加料麵粉,各類麵包,穀粉,粗粒玉米,玉米餐點,米與麵條中,每磅產品就應添加 0.43m g到 1.4mg 的葉酸 。每一產品的「一份」份量,應提供葉酸每日建議量的一成。全穀類產品不需添加,因為其本身即含有天然葉酸。一些非穀類產品雖然也含有天然葉酸,但經常在加工過程中流失了。
你也可由口服補品中攝取葉酸,例如葉酸片,添加菸酸質的多種維他命以及強化早點麥片。
醫藥研究所最近的報告指出,有證據顯示,葉酸質,這種合成型式的葉酸,可能比食物中的天然葉酸更有利於人體吸收。報告也指出只要攝取得當,食物中的葉酸也能與葉酸質同樣有效。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joseph-lai.idv.tw/CONTENTS/main3-71.html

 

前總統千金陳幸妤疑似又懷了第四胎?相信多數人的第一個反應是「又有了?這麼會生」。這篇文章提供大家一些「適當懷孕間隔」的相關知識

 

 

作者:賴宗炫醫師

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遲緩、教育成本提高、生活消費高漲,國內育齡婦女普遍抱持晚婚及減少生育胎數甚至不生育的觀念,使得全國生育率持續向下探底。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出生嬰兒總數大約只有二十萬左右。在國內少子化風潮流行之際,據報載總統女兒陳幸妤又傳喜訊,在不到四年之內又懷了第三胎,引發外界廣泛討論。姑且不論生育間隔是否太密集?對母親及胎兒是否會有不良影響?在少子化風潮影響臺灣人口及國力之際,第一千金陳幸妤小姐以身作則「增產報國」的表現,筆者身為婦產科醫師之一員給予高度肯定。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生育間隔的拿捏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在有關生育健康及家庭計劃的文獻常會提到危險生育(risky births)有四多(four too's):太年輕生育(too young)、太老生育(too old)、生育太多(too many)、生育間隔太密集(too close together)。許多研究顯示生育間隔太密集會對母親及嬰兒的健康有不良的影響。此外對家庭生活負擔及未來教養問題衝擊很大,不可不仔細評估。生育間隔的控制可以說是整個生育健康及家庭計劃的核心。

 

(一)適當的生產間隔應該是多久?為什麼?
根據美國最佳生育間隔行動聯盟OBSI(Optimal Birth Spacing Initiative)多年前所做的研究顯示最佳生育間隔是兩年。然而決定最佳生育間隔需要考量的因素不只是孕婦及胎兒的身體健康而已,還涉及到整個國家社會人口政策走向,頗為複雜。每一個國家有每一個國家的人口問題,因此最佳生育間隔的擬定也就需要因地制宜了。像台灣過去二三十年前的家庭計畫口號是「三三二一」,指的是結婚三年生第一胎,再三年生第二胎,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不嫌少。面對當今少子化風潮使台灣人口負成長提早到來,已逐漸影響台灣經濟成長及國力之維持,政府家計單位的家庭計畫口號已不再強調「三三二一」,而是喊出「三個不嫌多」的口號來鼓勵生育。雖然如此,目前政府對於最佳生育間隔並無清楚之強調。
以產科觀點單純從生理層面考量,兩胎間隔以18至24個月為宜,不過,這並不是絕對的標準答案。還要考慮母親年齡,產後身心復原狀況,哺育母乳情形,以及家庭經濟狀況來做修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懷孕間隔過度密集,例如產後一年內又再度懷孕,骨盆肌肉及子宮頸的強度都未完全恢復,容易增加早產、低體重兒、骨盆鬆弛及骨質疏鬆等後遺症的風險。

 

(二)兩胎的生產時間太接近會有什麼問題?
懷孕及生產時的母體處於戰鬥狀態,懷孕時體重增加幅度超過百分之二十,荷爾蒙分泌也有顯變化,尤其骨盆腔的結構會被懷胎的子宮撐大,所以生產後一年內,骨盆肌肉都會相當鬆弛。如果懷孕間隔太過密集,婦女的骨盆容易發生永久性鬆弛,日後恐引發尿失禁、子宮下垂等疾病,體態也容易走樣。此外,懷孕時胎兒會吸收母體營養來成長,母體損失的營養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補回來,特別是鈣質的流失。俗語說:「生一個小孩、掉一顆牙」,就是指鈣離子的流失在懷孕期特別嚴重。如果懷孕間隔太過密集,身體的鈣質來不及補回來,容易引起日後母親骨質疏鬆的風險。此外, 懷孕間隔太過密集對胎兒也不好。國外研究指出,兩次懷孕若相隔不到半年,相較於一般胎兒,發生胎兒早產、低體重(少於2500公克)的機率增加四成;而兩次懷孕間隔在一年內,寶寶早產、低體重的風險也會增加一成左右。

 

(三)兩胎間隔的長短是否與生產年紀有關?
理論上來說,懷孕是一件耗費體力和能量的事,年紀輕比較能夠勝任懷孕,產後復原也會比較快。但是太年輕懷孕因母親的身心狀況不夠成熟,在懷孕過程、產後育嬰及自我照顧上都會有許多問題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生育間隔太密集反而更不好。根據國外一家生育研究機構CATALYST針對非洲、拉丁美洲、亞洲等十五個開發中國家最新研究指出:三十歲以下婦女最佳生育間隔為三至五年。這樣的生育間隔可以使胎兒死亡率、早產、低體重兒、新生兒死亡率、母親週產期死亡率及併發症的風險降到最低? (圖一及二)。
至於三十歲以上婦女,生育功能已有逐漸退化傾向,如果採用三至五年最佳生育間隔來做家庭計畫,卵巢排卵功能隨著年齡而老化,恐怕會有不孕的問題產生,遑論再生第二或第三胎。筆者認為三十歲以上婦女的生育間隔應該要縮短,如果將產後身體復原情形加以考慮,生育間隔訂在一年半至兩年比較合適。

 

(四)剖腹產後再懷孕應該間隔多久比較保險?為什麼?
剖腹產後子宮及腹部體壁會有傷口,傷口結疤復原期大約需要半年時間,加上身體復原也需要時間,因此剖腹產後想再次懷孕最好間隔一年以上比較適當。

 

(五)如果第一胎剖腹產,第二胎想自然產,建議要間隔多久再懷孕?為什麼?
前面說過,剖腹產後子宮及腹部體壁會有傷口,傷口結疤復原期大約需要半年時間。所以第一胎剖腹生產,第二胎如果情況許可想要採自然生產,起碼要間隔半年以上才可以開始懷孕,以免過早懷孕導致子宮破裂併發內出血及胎死腹中的危險。也就是說,第一胎剖腹生產而第二胎想自然產的婦女,生育間隔至少要一年半,筆者認為兩年以上比較適宜。

結語


陳幸妤意外懷第三胎引發大眾對她生育間隔過密的討論,筆者認為不該苛責第一千金。就我所知,陳幸妤前兩胎都哺餵母乳,醫界公認這是天然的避孕法,效果九成以上,但陳幸妤卻很快再度懷孕,可見這是意外懷孕而非刻意。這也顯示哺乳期間未必就不會受孕,只要有月經出現就表示卵巢可能已經開始排卵了,性生活就要採取避孕措施。至於最佳生育間隔並無絕對標準,因個人家庭計畫及各國人口政策不同而異。但以產科觀點來看,至少一年半至兩年是必要的。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吧,我承認我敗家,有3台推車,4條嬰兒背帶,不過我有兩個小孩,所以我都盡量有用夠本。在這裡提供一些使用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減輕我的罪孽囉!

 

 

 
我的第一條背帶:台灣 拉孚兒6合一背帶
這條是朋友送的,我覺得這種多種背法的背帶,因為扣子太多,機關重重,用起來不是那麼方便,常常手忙腳亂,需要別人幫忙才扣的起來。
 
我的第二條背帶:美國 New Native
優點:
1. 沒有多餘的零件會刮傷BABY,不需好幾道扣環的手續才能把BABY背起來
2. 輕便,折起來就像手帕一樣,帶出去一點也不佔空間
 
缺點:
1. 它的布不夠細緻,BABY的臉有時後都會被磨的紅紅的
2. 長度不能調整,不能跟爸爸一起共用
不知為何當初老大到了3個多月後,每次放進去都唉唉叫,我只好另謀出路。
 
 
我的第三條背帶:瑞典 baby bjorn
這是我用的最多的背帶,雖然他有多種背法,但把BABY背上時很方便、很快速,不必扣好多扣環。
而且我買這個背帶時,寶寶脖子已經硬了,以面向媽咪的方式背,他可以聽媽咪心跳沈沈睡去,以面向世界的方式背,他更是開心的手舞足蹈,小腳踢ㄚ踢的。
缺點是,夏天在沒有冷氣的地方背,寶寶跟媽媽都滿頭大汗,還是略嫌厚了點。
 
我的第四條背帶:媽媽餵背巾
當初逛到這個網站,被他們詳細做的DM吸引,那時又是夏天,覺得我的baby bjorn真的很熱,就想說買來用用看。但是,我真的不習慣胸前垂一大塊布在身上,不過也有人說有垂布的餵奶比較隱密,不易走光。但我都去哺乳室餵奶,所以不需要垂布。所以,就被冰起來了。
 
關於各種品牌手推車的比較,請進來參觀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了2個小孩,用過3台嬰兒手推車,我想我在這裡可以貢獻一點手推車的使用心得,提供給媽咪們做參考:

 

 

我的第一台推車:美國Graco Travel System,就是嬰兒提籃跟手推車2合一的

 

優點

1.      輪子很大,很穩,在台灣這麼顛頗的路面也很穩

2.      BABY還小時,把他放在提籃中,可當安全座椅,能夠從車內一路睡到目的地;到了之後,直接把提籃掛到推車上,完全不會吵醒他,有時可以一路睡超過5個小時。

3.      置物籃超大,去市場買菜,裝一個星期份的菜的都綽綽有餘

4.      座椅寬,小孩坐得很舒服

缺點:

1.      很重,8.5公斤(因為重所以才穩),弱小媽咪很難自己一人抬進後車廂

2.      很大,車子太小的家庭不適用

 

我的第二台推車:韓國Capella

因為第一台推車真的有點重,有時只有我一人帶小孩出門,碰到沒有電梯的地方,真是搬的我唉唉叫,所以決定再買一台輕便型的。(每次我出門都會先想,去的地方有沒有電梯,沒有電梯就帶輕便型的推車)

基於經濟的考量(因為已經有一台了,第二台推車就不敢買太貴的),所以選擇功能跟輕巧度與Combi差不多的Capella(Aprica 接近2萬元,Combi也要萬把塊,Capella只要5000不到)

優點

1.      輕,3公斤多,有時可以一手抱BABY一手拿推車也沒問題(媽咪的虎背熊腰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2.      便宜

缺點

1.      感覺支架好像不是那麼耐用,推在人行道上都覺得扣落扣落的,好像快解體

2.      輪子小且窄,避震效果不佳

3.      座位較狹窄,BABY睡在裡面時,毯子都塞不進座位。

4.      因為車體輕,有時掛東西在把手上,小孩抱起來時整個推車會往後倒,不理想。

 

P.S.我當初沒有選雙向的,因為雙向的當調整成BABY面對媽媽的時候,可轉動的輪子是在後方,變的很不好推。

 

P.S 當初我姐買COMBI,我買Capella,同一時間買的,但她的推車也是用起來扣落扣落的,並沒有比我的Capella勇多少,呵呵~~

 

 

第三台推車:義大利Peg-Perego pliko lite

這台好像停產了。現在網路上看到的都是舊款的。我覺得歐規的推車融合了美規跟日系的優點,重量介於兩者之間(約5-6公斤),避震性也很棒。座位跟日系的比起來也算寬敞,輪子沒有GRACO的那麼大,但不窄,輪子也很好推,前後各有四輪。

有時我叫老大(4歲)把老二(1歲半 )抱在大腿上一起坐這台推車,也很好推,車子也不會有扣落扣落的感覺,真的是很耐用。

 

唯二的缺點就是parent cup holder太小,而且是外掛式的,很容易斷掉。還有就是不能單手收,但就其他功能都算是很讚的。

 

未來的第四台推車

如果還有機會再買一台推車的話,我會買Bugaboo,它也是歐規的,荷蘭品牌,我看美國很多明星都在用,去紐約中央公園繞一圈,10台大概有8台都是這個牌子的,真的很想要。我回台灣看到信義誠品5樓有個專櫃也在賣。

請按 Ctrl + 滾輪

 

 

 

 

關於各種品牌嬰兒背帶/背巾的比較,請進來參觀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