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http://www.baby-mother.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9915A4AD32BBC926

 

 

 

 

 

看著寶寶一天天成長茁壯,只喝ㄋㄟㄋㄟ似乎已經無法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為了讓寶寶習慣成人的飲食模式,也必須開始訓練寶寶的口腔肌肉,在這個過度階段,副食品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照顧者更是讓寶寶接受成人飲食模式的重要推手,添加副食品的箇中技巧你知道了嗎?

 

 

媽咪與寶貝的全方位守護 

「周產期?」「妊娠期?」「預產期?」懷孕期間的名詞不僅多又複雜,即便問了醫師都還是一頭霧水。周產期是什麼?周產期是一個科別嗎?周產期又能幫助懷孕婦女什麼?其實在早些年的產科沒有特別細分科別;使得產科與小兒或是新生兒等專業都歸類在產科裡,複雜又混亂。然而現今的環境變遷與高齡人口結構之下,高危險族群的孕婦在懷孕期間該如何求診,還是只能單一的尋求產科或是婦產科的幫忙,才能達到放心又安心的醫療?反觀歐美國家,產科不僅細分期科別,從周產期科再到母胎醫學科等,均結合各科別的專業並會診討論外,完善的醫療服務都讓民眾更放心。從歐美國家的例子來看,台灣也在努力推廣周產期知識,孕婦不再是弱勢團體或是人球,未來將會得到更多的幫助與照護,已達到全民醫療的概念。就讓我們一同來了解周產期醫學的概念,守護媽咪和寶貝的全方位知識。 

 

周產期Peri-natal=懷孕間的完整照顧

早些年的醫療制度並不完善,產科如同大水缸一樣什麼都包,不僅婦兒不分,當時的產婦眾多,新生兒的出生率也居高不下。但由於現今少子化的因素下,雖然新生兒減少了,但同時婦產科醫師的數量也因眾多問題而向下驟減。雖然生產的人數減少了,但是生產年齡的老化與社會環境的改變下,高危險族群的孕婦佔台灣一大比例,為求提供更完善的服務給懷孕婦女與胎兒,更精細的專科則逐漸成形。長庚紀念醫院高雄院區婦產部主治醫師兼副部長許德耀醫師表示,「周產期」的由來基本上是循序漸進,從1950年左右(民國39年左右),當時的台灣只有助產士,醫院的科別也尚未有產科或是兒科的細分,基本上就如同一個大濾網般,什麼都涵蓋其中;到了1960年(民國50年左右)才開始有產科、小兒科、小兒加護病房等概念出現,大約在1970年(民國60年左右)醫界則希望將產科與小兒納入合作,提供完整的醫療服務,才開始有「周產期」一詞出現。其實周產期廣義的來說就是包含了懷孕前、過程與產後的母親與嬰兒的照護。到了1980年代開始(民國70年左右),科學與醫學的雙重發展下,基因學、染色體與產前檢查等概念開始蓬勃發展,此時新的名詞出現-孕母胎兒醫學(Maternal Fetal Medicine)更著重在母體與胎兒的健康情形,從產檢的概念、羊膜穿刺再到絨毛取樣等,不僅照顧到胎兒,更將重點放在高危險妊娠的產婦身上。因此,在台灣,周產期醫學跟母胎兒醫學都屬產科底下的細分次專科,而目前也有專業的周產期醫學專科醫師提供相關服務。

 

高危險妊娠別輕忽!

許德耀醫師表示,只要懷孕期間產生對母體或是胎兒不利的狀況下,都可稱之為高危險妊娠。像是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產後大出血、胎盤問題、胎兒早產、基因等問題,都將包含在孕母胎醫學裡。其實周產期的概念與母胎醫學非常相近,差別在於其精細程度的不同。而醫界更是集結各專科的專家相互討論,從小兒科醫師、內科、外科、新生兒科的交互合作下,擺脫傳統都將照護責任由產科醫師負責的概念, 共同提供更專業的醫療態度與照護。舉例來說,在產前就發現胎兒有腸外露的現象,產科則可以與小兒外科或小兒腸胃科一同會診討論,並深層的提供家長在懷孕期間與產後的照顧與建議。

 

台灣vs.國外的周產期

世界衛生組織婦幼衛生專家委員訂定的工作目標,是希望每一位的孕婦均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學習養育子女的技能與藝術,並且順利的分娩,並期望產生健康下一代的目標。在行政院的國民健康局網站裡婦幼及生育保健組的主題裡提到:建構完整之婦幼衛生、母子保健服務體系,並照顧罕見病患等弱勢團體;使孕產婦保持良好的健康,每個嬰兒出生後均能健康的發育成長;尊重女性生命價值與尊嚴,提供婦女親善生產就醫環境。既然政府都已經有良好的建言,醫界更是馬不停蹄的與各國交流,透過相互學習的經驗裡,將台灣產科提高完善的服務才是最終目的。當然台灣的周產期學會除了鼓勵各醫師入會,並期許在各醫師的專業領域內互相激勵出不同的研究火花。許德耀醫師表示,雖然台灣的婦產科界對於周產期有一定的認知與概念,但台灣目前的科別分工尚未達到如此的精細,更需要政府與醫界雙方的支持才能讓台灣的醫療體制落實得更完善。就以美國、日本為例,各家醫學中心都有周產期科或是母胎醫學科,如:美國的Morgan Stanly哥倫比亞兒童醫院(Columbia Children’s Hospital)屬美國百大的頂尖醫院之一,周產期科均在婦產科的分支下,即便服務量大、生產數高、新生兒數多,醫院對於高危險性孕婦皆由專科醫師負責,並由專科護理師針對特殊個案做追蹤管理,病房則分為一般極高危險性孕產婦病房,產前與產後的病房都是分開的,醫療團隊除了提供專業化的照護外,依病患的同質性高照顧起來更為仔細並不受干擾。此外,也會依照高危險孕婦的需求而有不同的醫師提供各專業來照護。

 

台灣更需要將周產期分科 並落實

在台灣有許多的醫療資源與管道是許多民眾不熟悉的,即便台灣的醫療制度對消費者而言已經十分完善而方便,使民眾而在懷孕期間,除了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或是婦產科診所的資源之外,相關的衛教資訊像是媽媽教室更是提供媽媽們更多元的學習管道,但是當發生緊急因素時,若醫院有周產期的照護體系,孕婦在分娩期間不僅減少轉診的時間,更能應付緊急事件的發生。就以南部的轉診來說,高雄長庚醫院與其他重度級醫學中心接受南部六縣市的高危險妊娠轉診,除了與其他次專科(如:小兒心臟科、小兒外科、內科、新生兒科等)有良好的結合互動,一但有緊急的患者進入,高危險妊娠團隊的機制則會立即啟動,而長庚婦產部與小兒部的每個月會定期針對一些例子做討論並累積更好的經驗。未來台灣更應將此概念傳達給全民,讓醫療制度更達完善。

 

周產期資源分配不均?

雖然台灣的醫療資源就以北部來說最為密集且豐富,就以周產期醫師來說,北部就佔了1/2,而中南部地區共佔了1/2,但許德耀醫師認為,全省的醫護人員(婦產科醫師、小兒醫師、護理人員)均有獲得周產期的專業概念並組織化,周產期的資源共享基本上來說是不具地區性的限制。

 

孕婦更需要了解

周產期的照護包含產前諮詢、並關注生產前後的變化,屬於兼顧母親與胎兒的全方位照護醫學。產前的診斷包含了超音波影像、染色體分析、基因診斷等,此外產前的照顧還包含高危險懷孕、生產急救等相關領域。而羊水栓塞、產後大出血和產後感染都是造成產婦死亡的重大急症,所以若是懷孕前到懷孕期間都可以有一個整體性的照護,都能使產後更能安心休養。當然目標群還是針對高危險妊娠的孕婦為主。其實即便是剖腹產或是自然產,專科醫師若能「對症下藥」,並選擇最好的方式給母親與胎兒,而非開刀數的多寡,都可稱為未來的發展重點,就如同美國產科權威威醫師(Dr.J Whitridge William)曾說:評估一位產科醫師是否卓越,不在於他開過多少刀,而是在於它能否使某些邊緣性剖腹產的案件最後成功使用自然產,並讓母嬰均安。

 

提高胎兒存活率

據相關報導指出,國內新生兒的主要死因為「源於周產期之病態」,其次為先天性畸形與事故傷害,若胎兒出生後有特殊情形,不建議等到生完後才轉診,而是應該生產前就到能夠提供胎兒足夠醫療照護的醫院待產,待生產後由醫院的完善設備與專業各科醫師進行更深層的照護與建議,若確定為高危險的新生兒,在不具醫療完善的院所生產,最後再轉送至大醫院裡,會增加期風險,以早產兒來說,若轉診過程中產生體溫或是水分的缺失,或是轉診期間的突發狀況,都會直接影響到新生兒的健康。此外,就以許德耀醫師的經驗來說,若胎兒未出生前就診斷出有兔唇或額裂的現象,都需要做更詳盡的檢查,要確定是否有合併染色體的異常,進而透過高層次超音波檢查,並聯繫各科醫師(如:整形外科)給予家長建議與支持,做好產前諮詢,並提供產後的特別照護(如:餵奶時的特別照護與教導),避免家長的不了解而放棄嬰兒生存的機會。

中標:高危險妊娠轉診照護3原則

在先進國家的母胎轉診或是周產期轉診制度已將相當具有組織化,台灣更需要有高危險妊娠的轉診原則,若發生緊急狀況需要立即治療時,在產前就可以先安排進入醫療設備與專業人員訓練足夠的醫療院所做診療,不僅保護孕婦也保護胎兒,漸漸地有高危險妊娠轉診照護的原則出現。

1.初級周產期照護

初期的周產期照護以基本的懷孕前、懷孕期間與產後的照護,並具由婦產科專科醫師資格執照的產科診所負責。

小標:2.中級周產期照護

中級的周產期照護上以初次評估經的輕度高危險妊娠的孕產婦為照護目標,除了接受周產期專科執業的產科醫院或是地區教學醫院負責照護之外,相關的周產期專科醫師、新生兒專科醫師、小兒專科醫師及經周產期經驗的護理人員皆屬照護人員。

3.高級周產期照護

高級周產期照護以高危險孕產婦為主,除了接受區域醫院急醫學中心成立的第三級周產期照護中心的照顧外,照護的醫療團隊包含周產期專科醫師、新生兒專科醫師、小兒專科醫師、內外科次專科醫師、社工人員及周產期高危險妊娠照護護理師,醫院的規格也必須能從事周產期照護的加護病房為主。若孕婦患有妊娠相關疾病(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子癲症、妊娠合併心臟病、妊娠合併紅斑性狼瘡、妊娠合併前置胎盤剝離、早產等相關疾病)與胎兒發生較困難處理的疾病,需小兒外科手術的治療(心臟病、橫膈疝氣等)都建議前往具有高級周產期照護的責任醫院就醫。

 

台灣還需要更多空間來進步

未來台灣的周產期發展除了對各地區的醫護人員再教育,各大醫療院所也能獲得更多的資源與經驗來進行高妊娠孕婦的轉診機制,進行更專業的醫療診治。此外,在衛教諮詢上期許能更能有效推廣,提供產婦正確的知識與認知,減少嚴重的情況發生。未來若能將次專科(周產期科、孕母醫學科等)邁向專業化,將更能完善的照顧到產婦與胎兒。當然,我們在期許台灣的醫界更為專業的同時,是否又可做到醫生與病人間的相互尊重,才能如同兩人三腳的比賽中培養友誼,讓醫病之間多體諒支持而非浪費醫療資源,建立雙贏的新局面。

媽咪寶貝 7月號 NO.121

採訪撰文/黃方君
諮詢/長庚紀念醫院高雄院區婦產部主治醫師兼副部長 許德耀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litanewyork 的頭像
    nolitanewyork

    VENETIA KOLE紐約孕婦裝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