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孕期相關知識 (4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引用自:http://www.nolita.com/main.php

 

孕婦的藥物禁忌:

在西藥方面,下面這些藥物應特別注意:

 

 

1.        3個月內禁用藥:如氨甲喋呤、氮芥、敏克靜、苯妥英鈉、丙脒腙以及抗凝血藥等。消膽胺、速尿、優降寧、保泰松、心得安等一定禁月用。

2.        整個妊娠期禁用或慎用藥:口服降糖藥如甲黃丁脲、氯磺丙脲; 抗感染藥如鏈黴素、四環素;影響內分泌的藥物如丙酸睾丸素、已烯雌酚、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以及腎目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3.        妊娠後期至接近分娩時的禁用藥物:麥角新堿類峻瀉藥、奎寧、奎尼丁、巴比妥類及其它鎮靜催眠藥,氯黴素、磺胺類、嗎啡、利血平類藥物。另外,阿斯匹林類藥物對胎兒及孕婦有危險性,也應禁用或慎用。除此之外藥物的品種很多,尤其是各種新藥上市很快,孕婦在使用藥物前應向醫生諮詢後使用。

 

禁用的中藥大多是毒性較強或藥性峻烈的藥:

毒性藥:馬錢子、生南星、生半夏、生川烏、生草烏、天雄、水銀、巴豆、斑蝥、輕粉、地膽、砒石、鉛粉、硫磺、雄磺、蜈蚣。

破血藥:水蛭、蟒蟲、幹漆、蟹爪、三棱、莪術、蘇木、瞿麥、益母草等。

攻下逐水藥:番瀉葉、蘆薈 、甘逐、大 、芫花、牽牛子、商陸、巴豆、冬葵子、續隨子、藜蘆等。

通竅走竄藥:麝香、蟾蝓、山甲、皂角。

麻醉藥:鬧洋花、洋金花等。

此外,對於瀉下藥大黃、芒硝;活血去淤藥桃仁、紅花;行氣破滯藥枳實、枳殼、檳榔;辛熱藥如附子、幹薑、肉桂、制草烏、制川烏;沉降藥磁石、代赭石等,孕婦亦當慎用或不用。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amibaby.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B3F66245BD37DCD0

 

誰說懷孕、生產或育兒這一連串的人生重要歷程,都只是「女人家」的事?身為新世代的好老公和好爸爸請出列吧!本文邀請身兼人父及婦產科大夫的2位醫師,以及一同參與妻子孕育工作的經驗爸爸,提供孕、產、育3階段重要須知,讓正處於既喜又驚的準爸爸們有正確的方向可以遵循。

 

 

親愛的準爸爸:在家庭親情的教養路上,請別忽視了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喔!

孕期篇
雖然爸爸不會挺著大肚子,但部分準爸爸身體會跟著媽咪有些微「反應」,究竟在孕期280天裡,爸爸要做哪些事情來協助媽咪安度孕期呢?

狀況1‧爸爸害喜「擬娩症候群」
對於多數孕媽咪來說,「害喜」是孕期最先感受到的改變。但你知道嗎?也有部分準爸爸會跟著準媽咪害喜!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徐金源表示,相當於孕婦的妊娠孕吐,醫學上有所謂的「Couvade Syndrome」,翻譯成「擬娩症候群」或「產翁現象」。

症狀噁心、想吐、消化不良、頭痛、焦慮等。症狀通常輕微而不明顯,所以,不是每個爸爸都會發現。
對象第1胎、年輕準爸爸居多。國外有研究指出,大約11%的準爸爸會出現擬娩症候群;而且年齡層集中在21~27歲之間。
原因
不明。目前醫學上多數人認為是心理因素引起。徐金源醫師解釋,不論是計畫生產或者送子鳥提前報到,家裡有新生命降臨,先生和太太同樣會感受到驚喜、壓力和生活改變。
治療求診者不多,通常不藥而癒。徐金源醫師說,一般男人對於身體出現輕微的消化不良症狀,本來就容易忽略,加上極可能需要安撫太太的心理及身體變化,自己的緊張和不適往往會被置之不理,其實只要做好迎接孩子的準備後,症狀就會自然消失。

愛4則
1.避免壓迫到媽咪的肚子(留意姿勢,女上男下為宜)。
2.爸爸不要太深入,以免媽咪過度刺激。
3.爸爸最好戴保險套,以防子宮收縮和避免感染。
4.愛撫、手交、口交等都是性愛的方式,只要雙方溝通無礙,都能達到魚水之歡。

愛不愛
狀況1:媽咪有早期出血現象
懷孕原則上並不會影響男歡女愛,但有些媽咪在孕早期時容易出血。徐金源醫師叮嚀:「太太若有這類體質,爸爸必須等到媽咪出血狀況解除(通常3個月後恢復正常)才可進行。或者媽咪有流產經驗者,也需小心在孕早期避開。」

狀況2:媽咪足月進入待產階段
懷孕後期媽咪身體負擔加重,容易喘或子宮收縮頻繁者,爸爸也必須踩煞車,因為過度刺激,恐有早產疑慮。
狀況2‧準爸爸愛妻3守則
1‧陪孕媽咪去產檢
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蘇鴻文指出,「產檢」是孕婦最主要且重要的工作,爸爸最好能陪同。他說:「很多初產的孕婦來產檢都是懷著忐忑心情,必須等到醫師說胎兒一切正常,媽咪心上石頭才暫落,所以即便過程中,爸爸只是陪著等待和聊天,相信媽咪會比較安心。」

【忙爸爸看過來】
爸爸無法透過「大肚子」或「胎動」來感受新生命,蘇鴻文醫師認為,藉由超音波的電腦螢幕,胎兒心跳、姿勢變化等一目了然。對於無法每次陪同產檢者,建議在做超音波或有侵入性檢查(例如羊膜穿刺檢查)的週數產檢時,爸爸務必要到位。

2‧對孕媽咪表示關心
3月即將再次為人父的蘇鴻文醫師說,媽咪初期若害喜,爸爸可以多照顧一下飲食;中期較舒服可以安排踏青出遊;後期容易腰酸背痛不妨按摩減壓;哪怕只是語言上的一句關心,『今天還有不舒服嗎?』或『晚上有沒有特別想吃什麼?』…,相信媽咪原本不舒服的感覺都會一掃而空。

3‧訂準爸爸工作項目
每個孕媽咪的不適和狀況不同,需要爸爸協助的事項也不盡相同,蘇鴻文醫師提醒,心靈的支持和生活改變的體諒是孕婦最需要的,爸爸可以從這兩方面去規劃自己要分擔的部分。

 

(詳文請見2009年三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didimeme.com.tw/planet/view.article.php/5973/b#

 

「老公,我是不是變醜了?」這是不少準媽咪在懷孕期間,免不了要「銬問」另一半的問題!即使識相的先生總不免俗地回答「懷孕的女人最美」,但準媽咪還是難免擔憂自己的美胸不再、妊娠紋上身或雙腿浮腫如大象。其實孕婦在享受懷胎喜悅時,只要多花點功夫注意自我保健,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成為一個美麗、快樂孕媽咪。

 

 

半數以上準媽咪自認懷孕變醜了!
    根據一項2008年的網路調查七千多位孕婦的「好孕指數」,結果發現77%的準媽咪都表示,希望懷孕後仍維持昔日的光鮮亮麗;不過64%的準媽咪認為自己變醜了,包括「胸部不適及疼痛」、「腹臀部妊娠紋危機」、「腿部浮腫隱憂」等夢魘,讓即將為人母的準媽咪自覺不再美麗!
    懷孕期間由於體內荷爾蒙的變化,以及體積擴撐的物理現象,不少孕婦都會出現胸部脹痛、腹臀部妊娠紋、腿部浮腫等健康困擾;加上身材走樣,難免影響心情,對自己本身、肚子內的寶寶或身邊的親密愛人來說,都是隱憂。那麼該如何呵護肌膚,當個美麗、快樂孕媽咪呢?可參考以下守則。

守則A:按摩護理顧美胸,哺乳也不怕
1.乳房腫脹,產後忍痛餵奶!
   懷孕期間受到雌激素作用的影響,孕婦的乳房會有脹痛、甚至淤血變硬等狀況;等到產後餵哺母乳時,又可能因為餵奶姿勢錯誤而造成乳頭破皮、皮膚龜裂等強烈不適感,不少媽咪都嘗過一邊餵奶、一邊強忍疼痛的慘痛經驗。
2.您可以這樣做:
    這些胸部肌膚問題可透過適當清潔、正確按摩、調整餵奶姿勢、熱敷或使用護理產品等方式來改善。舉例來說:
孕婦在每天洗澡時,可利用無刺激性的清潔產品搭配溫熱水,適當輕柔地清潔胸部及乳頭,並以左手按摩右乳、右手按摩左乳的方式,由乳房下方往鎖骨方向按摩;生產後也可繼續按摩,以紓解胸部壓力。
◎ 選用含天然成分的乳頭護理產品,加強乳頭肌膚的耐受度,一般建議此類護理產品最好在開始哺乳時就使用,才能在乳頭尚未受損前有效預防。
3.寶寶會吸到媽咪乳頭上的保養品,怎麼辦?
    不過護理產品直接塗在乳房上,小寶寶吸乳時會直接接觸,讓不少媽咪擔憂內含化學成分可能影響小寶寶健康。其實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採用天然活性成分的產品,孕媽咪只要仔細挑選,就可達到修護及舒緩刺激、發炎與疼痛感的功效,又不必擔心會影響到寶寶。尤其當乳頭已產生破皮疼痛,塗抹乳汁也無法有效緩解時,建議可與醫師或專業護理人員討論是否選擇適合自己的護理產品。

守則B:美麗殺手「妊娠紋」不要來
1.「妊娠紋」是孕媽咪最害怕的美麗殺手!
    這是因為懷孕時皮下脂肪增大,破壞了與皮膚之間的平衡而產生妊娠紋。這種疤痕只要形成,幾乎就無法消失,因此一定要提早預防因應。
2.您可以這樣做:
a.控制適當體重、使用妊娠按摩霜:
    準媽咪可以在孕期以按摩油或乳霜做好肌膚保養,以防止這種擴張紋的形成;此外,注意控制體重、避免迅速增加體重,是預防妊娠紋非常重要的方法。
    以懷孕7個月的婦女來說,妊娠紋的發生率高達60%以上,大概每3位就有2位會發生。如果在懷孕早期就使用妊娠霜預防,則可降低至25% (4人中1人會發生);同時妊娠紋的嚴重程度,包括數目、長度、深度、寬度、顏色、凹凸等情形,也能獲得明顯改善。不過市面上號稱可以預防妊娠紋的產品相當多,如何選擇讓不少孕婦大傷腦筋,而經過醫學專業試驗認證的產品,也就成為準媽咪較佳的選擇。
b.按摩方法:
    一般妊娠紋多分布於腹部、乳房周圍、大腿內側和臀部,建議孕媽咪及早從開始懷孕時,就展開預防措施,針對這些部位加強按摩,平常看電視或休息時都是很好的按摩時機。建議的方法包括:
◎ 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點,順時鐘方向按摩。
◎ 胸部以左手按摩右乳、右手按摩左乳方式,由乳房下方往鎖骨方向按。
◎ 臀部則藉由手腕的力量由下往上、由內往外按摩。
c.把握產後補救時機:
    已經出現妊娠紋的媽咪也不必灰心,建議把握剛生產完的最佳時機,持續兩、三個月使用妊娠霜來按摩,否則一旦退白,療效就較不理想了!

守則C:舒緩腿部疲勞浮腫
守則D:慎選孕期肌膚保養品

 

(詳文請見2009年六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06/1/1mj1j.html

 

一名懷孕八個多月的婦女,出現血壓超高、心跳快、呼吸窘迫等危急現象,經澄清醫院緊急診斷,確認罹患「甲狀腺亢進」,緊急安排剖腹生產,救回母子兩個人,醫師呼籲孕婦懷孕後期如果出現異常「亢奮現象」,趕緊就醫大意不得。

 

 

根據醫學文獻統計,懷孕婦女罹患甲狀腺亢進的機率約只有 0.1%0.4%之間,機率並不高,常被一般婦產科醫師忽略,絕大部分婦女也沒有警覺性,但是萬一平常沒有注意,等病情突然發作,將產生所謂的「甲狀腺風暴」,因孕婦會因為血壓飆高、高達200,心跳加快,每分鐘多達180次,加上氣瑞、呼吸窘迫,都可能在短時間內危及孕婦與胎兒的生命。台中市澄清醫院加護病房主任吳整昌醫師表示,日前就受理一起類似緊急的孕婦懷孕已三十週才發病,經會診的婦產科醫師,確認是罹患「甲狀腺亢進」立即安排剖腹引產,術後兩天孕婦的血壓、心跳與肺水腫等危及現象才逐漸緩解。

 吳整昌醫師表示,孕婦罹患「甲狀腺亢進」會出現不安,心跳加速、冒汗、氣喘,容易造成流產,到懷孕後期更可能因心臟衰竭而危及母體與胎兒生命,在產檢時就要提醒醫師協助篩檢,並接受適當治療,以免危害母子兩人的生命。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didimeme.com.tw/planet/view.article.php/5933/b#

 

若解尿疼痛,尿個不停,大概就是尿路感染,得就醫了。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在症狀發生前,細菌已經潛伏在泌尿道內,稱為沒有症狀的尿路感染。

 

 

據估計,約2至5%孕婦有無症狀尿路感染,若沒有發現,在懷孕過程中,三分之一的人會發作,變成膀胱炎甚至腎臟炎。

懷孕婦女受荷爾蒙影響,輸尿管蠕動變慢,再加上子宮變大壓迫輸尿管及膀胱,尿液排出速度變慢,在體內滯留的時間拉長,這給細菌繁殖增生的機會,孕婦比一般婦女更容易泌尿道感染。

很多孕婦平常就會頻尿、急尿、夜尿等,有點類似尿路感染症狀,但大部分是子宮壓迫膀胱造成,未必是真的尿路感染。但解尿疼痛,尿液混濁有異味,甚至尿中帶血,就可能是泌尿道發炎。

如果細菌一直往上,可能造成腎臟發炎。腎臟位於人體側腰,肋骨下後方,如果有按壓疼痛現象,就要特別小心。很多孕婦因為長期腰痠背痛,遇到腎臟發炎,也以為只是一般的腰痛,容易被忽略而延遲治療。

如果細菌侵入體內,孕婦會有全身性感染症狀,包括發燒、怕泠、疲累、惡心等。身體發炎反應將誘發子宮收縮,嚴重者甚至會早產。

部分孕婦因早產傾向,住院安胎,後來查出來是腎臟發炎引起。

尿液檢查有助於找出無症狀的尿路感染。如果孕婦尿液檢查的結果也正常,就不用擔心。萬一檢查發現確有感染,口服抗生素即可,治療效果好,也不會對胎兒有不良的影響。

由於荷爾蒙影響,孕婦特別容易有陰道分泌物,如果留尿液檢查時,混入一小滴白帶,也會使檢查結果呈發炎反應,醫師在判讀報告時要很小心。孕婦在做尿液檢查前,可以先擦拭乾淨尿道口,前面三分之一的尿液不要,只留取中後段尿液做檢查,以避免誤判。

當然,孕婦平常不要憋尿、水份補充夠,下半身避免太緊悶,都可以有效預防尿路感染。

【2009/07/02 聯合報】@ http://udn.com/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amibaby.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424F5C58DC0B0CE3

 

文/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婦產科主任 石光興
輯/張玉櫻

懷孕時可以餵母乳嗎?」這是還在餵寶寶母乳就又懷孕的媽咪的常見問題。大家都知道,母乳是寶寶最健康的食物,雖然媽咪又懷孕了,但只要孕媽咪沒有健康上及早產的問題,營養攝取也足夠,當然可以哺餵母乳!

 

 

餵母乳無法百分百避孕!若再懷孕可以繼續餵母乳!
   懷孕時,若沒有任何身體健康上的考量與不適宜原因,當然可以哺餵母乳!其實,臨床上常有媽咪在生產後,因為哺餵母乳,就以為不會懷孕,加上第一次月經一直沒有出現,當發覺不對勁,到婦產科門診檢查時,有時都已懷孕3、4個月了!

   一般而言,產婦產後6個月內,若百分之百哺餵母乳,其避孕效果可高達95?98%;但如果哺餵頻率少者,其避孕效果就比較差。此外,要提醒產婦的是,沒有經血來,並不表示就沒有排卵功能。

懷孕時哺餵母乳,應注意5種情況
   如果孕媽咪決定繼續在懷孕期間哺餵母乳,應該注意下列幾點:
1. 如果之前曾有早產的病史,應該詢問婦產科醫師,在現階段是否適合哺餵母乳。
2. 由於哺餵母乳可能會耗費體力,因此哺餵母乳的孕婦需要更多的休息;餵奶的姿勢也必須調整,讓身體以最舒適的角度來哺餵母乳,或者使用擠奶器擠出再加以餵食。
3. 孕期中,孕婦需要營養以供給腹中的胎兒,如果再加上要同時哺餵母乳,孕婦則必須額外補充營養,才能兼顧腹中胎兒及喝母乳的寶寶。
4. 通常在懷孕4個月後,乳汁製造的量便會漸漸減少,此時哺乳中的寶寶可能會有吃不飽的感覺,因此有可能因為營養不夠,而造成體重下降,此時寶寶便需要額外加上其他的副食品,才能有助於身體的正常成長。
5. 懷孕的媽咪應多加注意,哺餵母乳時有無異常的出血等症狀,才能避免早產、流產等遺憾。

維持舒適的哺乳姿勢
   其實孕婦只要維持足夠的營養,且沒有身體上的不舒適,就可以持續哺餵母乳。但由於肚子凸起,孕婦在哺餵母乳時較容易感到勞累,所以在姿勢上,需以孕婦可以完全地放鬆自己的舒服姿勢,坐著或躺著都可以。哺餵母乳時,可以多運用抱枕或被子,來支撐自己及寶寶;或是可以用擠乳器將母乳排出,再用奶瓶哺餵,但這樣的方式容易使得乳汁變少。

結語
    哺餵母乳的好處真的很多,除有醫學上的考量外,只要媽咪有哺餵母乳的意願,都是可以繼續哺餵母乳的。母乳是上帝給予寶寶的最珍貴禮物,除非寶寶自己不願意喝,或媽咪自己有離乳的考量,否則在哺餵母乳的過程中,除了可以提供母奶的營養價值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母子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當然,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此時媽咪必須攝取足夠的營養,才能同時兼顧腹中胎兒與新生的寶寶喔!

 

(詳文請見2009年三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ama123.com/e/ea/ea0906/ea090604.php3

 

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 林姿吟
輯╱張玉櫻

「老公,我是不是變醜了?」這是不少準媽咪在懷孕期間,免不了要「銬問」另一半的問題!即使識相的先生總不免俗地回答「懷孕的女人最美」,但準媽咪還是難免擔憂自己的美胸不再、妊娠紋上身或雙腿浮腫如大象。其實孕婦在享受懷胎喜悅時,只要多花點功夫注意自我保健,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成為一個美麗、快樂孕媽咪

 

半數以上準媽咪自認懷孕變醜了!
根據一項2008年的網路調查七千多位孕婦的「好孕指數」,結果發現77%的準媽咪都表示,希望懷孕後仍維持昔日的光鮮亮麗;不過64%的準媽咪認為自己變醜了,包括「胸部不適及疼痛」、「腹臀部妊娠紋危機」、「腿部浮腫隱憂」等夢魘,讓即將為人母的準媽咪自覺不再美麗!
懷孕期間由於體內荷爾蒙的變化,以及體積擴撐的物理現象,不少孕婦都會出現胸部脹痛、腹臀部妊娠紋、腿部浮腫等健康困擾;加上身材走樣,難免影響心情,對自己本身、肚子內的寶寶或身邊的親密愛人來說,都是隱憂。那麼該如何呵護肌膚,當個美麗、快樂孕媽咪呢?可參考以下守則。

守則A:按摩護理顧美胸,哺乳也不怕
1.乳房腫脹,產後忍痛餵奶!
懷孕期間受到雌激素作用的影響,孕婦的乳房會有脹痛、甚至淤血變硬等狀況;等到產後餵哺母乳時,又可能因為餵奶姿勢錯誤而造成乳頭破皮、皮膚龜裂等強烈不適感,不少媽咪都嘗過一邊餵奶、一邊強忍疼痛的慘痛經驗。
2.您可以這樣做:
這些胸部肌膚問題可透過適當清潔、正確按摩、調整餵奶姿勢、熱敷或使用護理產品等方式來改善。舉例來說:
孕婦在每天洗澡時,可利用無刺激性的清潔產品搭配溫熱水,適當輕柔地清潔胸部及乳頭,並以左手按摩右乳、右手按摩左乳的方式,由乳房下方往鎖骨方向按摩;生產後也可繼續按摩,以紓解胸部壓力。
◎ 選用含天然成分的乳頭護理產品,加強乳頭肌膚的耐受度,一般建議此類護理產品最好在開始哺乳時就使用,才能在乳頭尚未受損前有效預防。
3.寶寶會吸到媽咪乳頭上的保養品,怎麼辦?
不過護理產品直接塗在乳房上,小寶寶吸乳時會直接接觸,讓不少媽咪擔憂內含化學成分可能影響小寶寶健康。其實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採用天然活性成分的產品,孕媽咪只要仔細挑選,就可達到修護及舒緩刺激、發炎與疼痛感的功效,又不必擔心會影響到寶寶。尤其當乳頭已產生破皮疼痛,塗抹乳汁也無法有效緩解時,建議可與醫師或專業護理人員討論是否選擇適合自己的護理產品。

守則B:美麗殺手「妊娠紋」不要來
1.「妊娠紋」是孕媽咪最害怕的美麗殺手!
這是因為懷孕時皮下脂肪增大,破壞了與皮膚之間的平衡而產生妊娠紋。這種疤痕只要形成,幾乎就無法消失,因此一定要提早預防因應。
2.您可以這樣做:
a.控制適當體重、使用妊娠按摩霜:
準媽咪可以在孕期以按摩油或乳霜做好肌膚保養,以防止這種擴張紋的形成;此外,注意控制體重、避免迅速增加體重,是預防妊娠紋非常重要的方法。
懷孕7個月的婦女來說,妊娠紋的發生率高達60%以上,大概每3位就有2位會發生。如果在懷孕早期就使用妊娠霜預防,則可降低至25% (4人中1人會發生);同時妊娠紋的嚴重程度,包括數目、長度、深度、寬度、顏色、凹凸等情形,也能獲得明顯改善。不過市面上號稱可以預防妊娠紋的產品相當多,如何選擇讓不少孕婦大傷腦筋,而經過醫學專業試驗認證的產品,也就成為準媽咪較佳的選擇。
b.按摩方法:
一般妊娠紋多分布於腹部、乳房周圍、大腿內側和臀部,建議孕媽咪及早從開始懷孕時,就展開預防措施,針對這些部位加強按摩,平常看電視或休息時都是很好的按摩時機。建議的方法包括:
◎ 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點,順時鐘方向按摩。
◎ 胸部以左手按摩右乳、右手按摩左乳方式,由乳房下方往鎖骨方向按。
◎ 臀部則藉由手腕的力量由下往上、由內往外按摩。
c.把握產後補救時機:
已經出現妊娠紋的媽咪也不必灰心,建議把握剛生產完的最佳時機,持續兩、三個月使用妊娠霜來按摩,否則一旦退白,療效就較不理想了!

守則C:舒緩腿部疲勞浮腫
守則D:慎選孕期肌膚保養品

(詳文請見2009年六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didimeme.com.tw/planet/view.article.php/5884/b

 

先看到吳淡如(45歲)高齡懷孕、早產,其間遭受諸多磨難;3日又見求孕33年的57歲婦女生龍鳳胎。她們展現為母則強的勇氣,感慨良多。

高齡懷孕需母體夠強壯,氣血足,且肝腎不虧;否則一個瀕臨更年期的女人,本身已處於虧耗不足,如何有餘力再孕育一個新生命?

 

 

中醫認為,人賴肺氣輸布、脾胃運化精微的營養物質,藏血於肝,而女子以血為主,經水調為受孕的基礎;腎為生殖之本,主藏精,稟受於父母,為構成胚胎的原始物質,女性的成長、發育、妊娠及衰老,腎居主導地位。故受孕有賴肝腎精血同調的協合作用。

人稟賦條件不同,若先天具足、後天營養吸收內容及功能,豐沛且正常,高齡自然受孕並不足為奇;若條件不足,卻又失於調護,高齡懷孕可就是體能與心力的一大挑戰了。

其次,不論是否高齡,充分休息都是受孕與養胎的基本條件。現代為母者須內外兼顧,普通受薪家庭,沒有兩份薪水,很難生養小孩。

高齡者一般是計畫性受孕,心智成熟度及經濟能力較年輕者為佳,惟先天體能已走下坡;此時,就應運用前者優勢,來彌補後者不足。

為了迎接健康的下一代、為了顧護母體,減工或全面停工一年,至少半年,並不為過。

第三、孕前養身、孕後養胎、產前安胎、產後調護,是女性轉母則強的重要關鍵期。

孕前養身是奠基工程,原本健壯者,僅須稍加補強即可;若體弱者,則須全方位著眼,整體調理,改變體質,轉弱為強,才能締造受孕的最佳環境。

孕後養胎、產前安胎,更是重要,此際一人吃兩人補,母子同體,母體若氣血失養,常會出現諸多妊娠所致之症候,這是孕婦的難關。

有體弱初產婦,懷孕時汗皰疹舊疾發劇,自謂「癢到想把手剁掉」。若是高齡孕婦,務必著意加強肝腎調理,以免生下腦髓發育不足(如發育遲緩,中醫歸屬腎氣、髓海不足)的小孩。

曾有40餘歲的同道產婦,順產後年餘,始發現孩子有腦疾。我曾問起,為何懷孕時不吃一些調理肝腎的養胎中藥?緣懷孕伊始,深信西醫的夫婿即反對其服中藥。但此時母體氣血已衰,僅憑己力,如何攀越高峰?

產後調護,更是老祖宗的智慧,調理氣血及謹防風寒是產婦照護的兩大法門。只是生活裡諸多細節,無法一一交代,重點是一定要抓對方向。有患子宮肌腺瘤患者自訴,產後推出產房那一刻,口渴難當(失血之故),先生遞來的第一杯壓腹飲料竟是冰牛奶!最近一位新產婦,竟罹風頭痛,原來是使用辛涼發散的精油,並不適合。

高齡產婦如果產後調理得當,對於推遲、安度更年期,大有俾益。產育雖對母體造成極大的耗損,但此際也是身體氣血交泰的大好時機,使用多年的肉身,趁此整修,除舊布新,補不足、瀉有餘,啟動人體自我修復的本能,等於為將來的老年期打下良好的基樁。

【2009/06/26 聯合報】@ http://udn.com/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4,31&id=6629
文/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
 

  近年來醫學界已經瞭解了遺傳性過敏病基本上乃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反應。此炎症反應會因受到各種誘發因素的激發造成臨床上的過敏發作,而其發作的部位則與其所遺傳到的各別器官異常有密切的關係。當此炎症反應發生於支氣管時我們稱之為氣喘病,發生於鼻腔、眼結膜時稱之為過敏性鼻結膜炎,發生於胃腸時稱之為過敏性胃腸炎,而當其發生於皮膚時我們稱之為異位性皮膚炎。

 

遺傳性過敏病曾造成多位知名人士死亡,其中又以發作時有駭人的臨床嚴重度的氣喘病最受人重視。

氣喘盛行率

  氣喘病長久以來即為各國所重視的國民健康問題,其罹病率與死亡率於全球大多數的地區亦有逐年增加的傾向。近年來兩次的大台北地區學童氣喘病罹病率的問卷調查(民國87年與91年)其比例更是快速增加到高達16%與19%。

  民國96年台北市衛生局相關委託調查統計也顯示氣喘在台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約有20.34%的盛行率。

  至於民國91年與92年衛生署委託的大台北地區與大台中地區國小學童過敏性鼻炎罹病率調查更是已經增加到約百分之五十。氣喘的死亡率在民國91年以前一直都位居於台灣地區每年十大死亡原因之一。

  目前每年約有1200位氣喘病人因氣喘發作而死亡。而氣喘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對有氣喘病和異位性體質家族史的嬰兒,如果可以避免接觸二手菸、塵蟎、蟑螂、黴菌、貓、狗等過敏原,即可減少發生氣喘病。

  成人則可避免接觸工作場所的吸入性化學性刺激物。由於異位性體質乃是一種遺傳性的過敏發炎體質,而所有遺傳性體質皆須受到環境因素的不良作用才會造成發病。

懷孕期做起

  目前我們已經了解兒童過敏病的發病與否,可以於懷孕的第二產期(即第四個月)及新生兒出生後的六到九個月內,事先加以預防,就可以大幅減少過敏兒的產生。

  即使是對於已產生過敏症狀的兒童而言,藉由儘快改善會使其生病的過敏環境,並早期適當使用抗過敏性發炎的藥物(尤其是吸入性類固醇),則其過敏病亦將有獲得完全控制的可能。

拒絕過敏源

  首先我們必須教導已有一個或以上過敏病人的高過敏家庭中的懷孕婦女,能從懷孕的第二產期(即第四個月)以前就開始避免接觸家族內過敏的過敏原(必須經由過敏免疫學專科醫師加以證實),包括母親應禁食家族中過敏的食物;減少塵蟎、蟑螂、黴菌、貓狗等有毛寵物,與空氣污染物或香菸的接觸。

  另外孕婦如果能於懷孕期間多食用低過敏奶粉、益生菌與魚油,則更可進一步降低新生寶寶一出生就產生過敏體質的機率。

  本文將進一步說明產前預防過敏病產生的策略如下:

  保持無菸環境

  居家環境過敏原與空氣污染物濃度會影響小寶寶過敏的機率:懷孕期間接觸多量室內過敏原,則新生兒體質被致敏化的機率上升。若家裡養貓,那麼嬰兒體內產生貓過敏抗體的機會也會相對增加。子宮內胚胎時期或嬰兒時期即暴露於塵蟎的環境中,體質會被致敏化。

  家庭中有人抽菸,尤其是準媽媽抽菸,或屋內空氣污濁(如燒香等),也都會造就更多的過敏兒。嬰兒或是媽媽懷孕時,居家環境儘可能保持於低污染之無菸環境,可減少過敏兒產生的機會。

  低過敏飲食

  低過敏食物(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給予懷孕或哺乳期間的婦女(尤其是牛奶蛋白過敏家族的成員)低過敏性的適度水解蛋白奶粉,可預防嬰兒異位性體質的發展。

  益生菌

  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任何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的物質或微生物。益生菌可改善腸內微生物的相互平衡且有益於宿主的活菌,可以調節腸道的菌叢,可重新調節並增強腸內的整體免疫機制,進而達到:對已過敏的人可以減緩其過敏發炎的反應;而對尚未過敏的人,則可以預防過敏病的發生。

  益生菌多為乳酸菌屬,如乳酸桿菌、比菲德氏菌等,但並非所有菌種都有相同的特徵及效果。

  喝母乳的嬰兒其腸道中含較多的比菲德氏菌和乳酸桿菌,而餵食一般配方奶的嬰兒其腸道中含較多的Bacteroids、Clostridia和 Enterobacteriaceae菌。

  有異位性體質的小孩與正常小孩比較,其腸道中含有較多的梭狀桿菌(Clostridia),而含有較少量的比菲德氏菌。

  目前有些國內外研究顯示,產婦產前四週服用某些菌株的乳酸菌,新生兒生下後六個月同樣服用這些菌株的乳酸菌,嬰兒濕疹發生率的顯著降低可持續甚至到七歲大。

  魚油與過敏

  深海魚油含有大量的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ω-3 PUFA)可以抑制cyclooxygenase活性,降低前列腺素PGE2,進而驅使T淋巴球反應偏向第一型幫助型T細胞免疫反應。ω-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花生烯酸(arachidonic acid)之前驅物,而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與ω-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競爭使用相同的代謝酵素,如此就會減少花生烯酸的產生,進一步會減少前列腺素PGE2與白三烯素的形成,會造成過敏氣喘免疫反應與過敏性發炎反應燃料的減少,對過敏氣喘病的發生有降低的效果。

  懷孕母親之飲食中增加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預防十八個月前之喘鳴。國際文獻顯示母親從懷孕20週開始,每天補充魚油(ω-3 PUFA)可轉變新生兒的免疫反應。換句話說,母親在懷孕其間補充魚油,可調控新生兒免疫反應,而有預防過敏性疾病的效果。

  最近有一些研究的結論指出,飲食添加魚油或富含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不論是孩童或成人,對於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皆有不同程度的保護效果。在氣喘病患的肺功能方面有明顯的改善。於氣喘病童身上,其氣喘症狀嚴重度亦有減少,甚至可以降低孩童發展成氣喘的危險性。食物中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魚油的來源最好取自小型深海魚類,以減少因攝食大型深海魚類所造成人體內汞含量偏高的危機。

  高過敏孕婦因應之道

  高過敏家庭中的懷孕婦女,若能於其新生兒出生後,易造成過敏體質發病的前六個月,執行下列的建議事項,則在目前醫學界已經證實可進一步地降低其過敏病發作的機會和嚴重度。

  1. 餵食母乳時,母親應禁食其家族中已被證實會造成過敏的食物 (較常見者為乳製品、蛋、魚、豆奶或花生)。

  2. 當不能餵食母奶時,須使用適度水解蛋白嬰兒奶粉餵食。

  3. 延遲至六至九個月以上再添加副食品。

  4. 減少塵蟎、蟑螂、黴菌、貓狗等有毛動物及香菸的接觸。

  由於母乳內含有很多可以促進新生兒正常免疫力的多種成份,且其所含的人

  類蛋白與較多量的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易造成過敏新生兒致敏化的產生,再加上餵食母乳的新生兒腸道內會產生大量的益生菌,所以我們認為餵食母乳為預防新生兒產生臨床過敏病的最佳選擇。

結論

  若家中已有過敏病兒(尤其是已有一個或以上過敏病患的高過敏家族)的家屬能隨時與其熟悉的過敏免疫學專科醫師密切配合,對其已發病的過敏病兒儘早給予適當的環境改善、抗過敏性發炎的局部或噴霧治療、以及完善的居家照顧,並做到下列事項:

  1. 均衡的飲食;

  2. 適度的運動,每天持續三十分鐘以上;

  3. 居家環境須光照充足,通風良好;

  4. 居家環境常打掃;

  5. 充足的休息與睡眠;

  6. 保持愉快的心情;

  7. 多與大自然接近;

  8. 感染流行期間須配戴口罩,勤洗手,少到公共場所。

與專科醫師密切合作

  過敏病兒亦有機會杜絕其過敏病的一再發作,過著與正常兒童一樣的日常生活。若家中已有過敏病人的懷孕婦女,若能與小兒過敏免疫學專科醫師密切配合,針對其子宮內懷孕的胎兒以及出生後六到九個月內的新生寶寶儘早給予適當的過敏防治,對其將要懷孕出生的新生寶寶,亦可將其日後再產生遺傳性過敏病的機會降到最低。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090618/40/1li3o.html?type=new&pg=1

 

「腳怎麼腫腫的!」「腰怎麼這麼酸阿!」肚子裡有小寶貝的孕媽咪們是否覺得這些情境很熟悉呢?這期的媽咪報報,小編為孕媽咪們整理出10大孕期常見的
症狀,並咨詢專業的醫師找出破解的辦法,現在就請孕媽咪們一起看下去吧。

 

 

水腫 常見狀況

大部分的媽咪們在懷孕後都會有下肢浮腫的感覺,此主要原因為身體靜脈組織回流較差的關係,萬芳醫學中心婦產科主治醫師蘇鴻文表示,孕媽咪們的子宮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特別是懷孕後期,因以子宮脹大,壓迫到骨盆腔的靜脈,造成血液回流較差,進而導致孕媽咪水腫的情形;此外,血管中的蛋白減少,血管滲透壓亦減少, 水滲透至身體組織內,也是造成水腫的另一項原因。

破解辦法

孕媽咪們要解決水腫的狀況,就要盡量避免維持同一個姿勢過久,無論是站或坐都應在一段時間後改變姿勢與走動一下,蘇鴻文醫師也建議孕媽咪們,可依個人體能與不同孕期從事適度的運動,或以熱水泡腳,都是改善的好方法;此外,攝取食物方面,也應避免食用醃漬類或罐頭食品等鹽份較高的食物,可減緩水腫的情形。

小叮嚀

雖然少數孕媽咪在睡醒時會有手部水腫的狀況,但孕期水腫還是以下肢較為常見,所以,若是孕媽咪們發現自己有全身性水腫的現象(如:上肢、臉部、眼皮、眼瞼等),甚至已有麻的感覺時,都要特別留意,因為此一現象可能為妊娠毒血症所引起;此外,若水腫合併有頭痛、血壓高、視力模糊、與四肢不正常抽動的現象時,一般也建議孕媽咪們盡速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看看是否有其他潛在水腫的原因(如:慢性高血壓、腎臟病)。

頻尿 常見狀況

蘇鴻文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孕媽咪頻尿的情形以前期與後期較為頻繁,而要解釋孕期頻尿與其周期性的原因,應以生理的解剖位置來看;由於女性的膀胱位於子宮後方,一般未懷孕的婦女,若無其他特殊因素(如:肌瘤)則其子宮並不會壓迫到此儲尿的器官;一旦懷孕後,子宮開始逐漸脹大,且對膀胱產生壓迫,導致其儲尿功能下降,造成孕媽咪們頻尿的情形,但至懷孕中期左右,此情況便會隨著子宮越發地脹大,離開骨盆將向上移動後,而逐漸趨緩;直至懷孕9個月左右時,又會因胎兒頭部轉下後,而開始產生頻尿的情形。

破解辦法

由於生理結構的因素是造成孕媽咪們頻尿原因的關鍵,要完全解決與改善較為困難,但孕媽咪們仍在懷孕後期時,穿著簡易的托腹帶,將肚子向上拉提,達到減少膀胱壓迫,進而改善頻尿的狀況。

小叮嚀

蘇鴻文醫師提醒道,頻尿除了讓孕媽咪們感到較為不便外,並不會造成生理上的影響,但由於臨床上常有孕媽咪憋尿,造成泌尿道感染的情形,所以若是孕媽咪們在排尿時會痛,有灼熱感,或是發燒的情形就要立即就醫,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若為膀胱、泌尿道發炎的症狀,則會給予口服藥物進行治療,以免感染情形擴散至腹腔,導致子宮收縮、早產的不利狀況。

便秘、痔瘡 常見狀況

蘇鴻文醫師表示,孕媽咪懷孕後,體內的黃體激素便會上升,而黃體激素的作用主要是讓全身的平滑肌放鬆,特別是腸胃道平滑肌的放鬆,會減緩腸道蠕動的次數,增加食物置留於腸道的時間,以利孕媽咪吸收養分,進一步供給給胎兒,但相對的,此過程也會拉長腸胃中食物水分的吸收時間,造成糞便乾硬、不易排解的便秘症狀的;此外,孕媽咪便秘的定義應與孕前排便習慣作比較,以及解便是否困難為判別標準(如:孕媽咪們在孕前為2天解便一次,孕後無天天排則不算在便秘的範圍內)。蘇鴻文醫師表示,痔瘡本身即為靜脈曲張的一種表現,由於靜脈壁較薄,排便時擠壓便容易導致脹痛與出血的情形,導致孕媽咪們生活上的困擾。

破解辦法

除了多多攝取水分與蔬菜水果等纖維類食物是減緩便秘的不二法門外,蘇鴻文醫師也提醒媽咪們,由於便意感是會疲乏的,若長期憋便,則便秘的情形就會日益嚴重,所以,養成固定排便與一有便意立刻排便的習慣也是減緩便秘的另一種方法。至於,已經有便秘或痔瘡症狀的孕媽咪來說,可以使用溫水坐浴的方式(時間約15~30分鐘)促進血液回流,舒緩腫脹的不適感,或服用適量的益生菌,促進腸胃蠕動,減緩便秘的症狀。

心悸、暈眩 常見狀況

造成暈眩、心悸的主要原因為身體循環量的改變,一般來說,懷孕後的循環會比孕前多1.5倍左右,所以,無論是心臟或是整體循環都比孕前的負荷來得多;以心臟為例,若負荷較大,有時會搏動的較快,造成孕媽咪們心悸的狀況,而此情形會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而日益嚴重;至於暈眩的原因則以血糖低、貧血與需氧量不足3種為主。

破解辦法

要減緩此類的狀況,孕媽咪們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式,讓血糖與維持在一定的水平,或補充高鐵質的牛肉、櫻桃或鐵劑等食品,並減少出入空氣不流通的場合,減緩發生的機率;至於,在暈眩的急性期時,孕媽咪應先坐下或蹲下,避免不必要的跌倒或碰撞,以免傷及腹中胎兒。

小叮嚀

若媽咪們的心悸與暈眩情形在實行上述方法後,仍無法獲得有效的改善,發生的頻率依舊過高(一天連續3次以上)或影響日常生活活動(如:行走會喘),就需懷疑有其他疾病的可能(如:心臟二尖瓣脫垂、心律不整等),需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手麻腳麻 常見狀況

蘇鴻文醫師表示,造成孕媽咪手腳麻的原因主要與水腫相關;由於人體末梢神經的血管分布於手、腳等處,而人體皮膚的體積是固定不變的,當孕媽咪水腫時,便會間接壓迫到神經與血管,造成血液回流困難,手麻腳麻的情形。

破解辦法

一般來說,孕期體重增加過多、過胖,或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症的孕媽咪較容易出現手麻腳麻的情形,可藉多攝取高蛋白的食物,減少鈉含量的攝取,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並控制孕期體重來改善。

小叮嚀

由於水腫與手麻腳麻通常會合併出現,當孕媽咪發現此症狀已導致關節疼痛、活動困難的情形時,就要考慮是否有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風濕免疫)或子癲癇症、紅斑性狼瘡等病症的因素,建議孕媽咪們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皮膚搔癢 常見狀況

財團法人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文郁表示,導致孕期皮膚搔癢的原因很多(如:蕁麻疹、妊娠癢疹、肝膽功能異常等),但主要的症狀皆以皮膚的「紅疹」與「癢」作為表現,但真正影響孕期搔癢的關鍵,則與個人體質有相當大的關係。另就傳統醫學的觀點來看,由於孕期屬於較為燥熱的階段,容易造成孕媽咪們的皮膚乾、熱,而導致搔癢的情形。

破解辦法

改善搔癢的情形首重潤滑與保濕,孕媽咪們可塗抹嬰兒油、孕婦專用痱子膏等,消炎止癢,避免孕媽咪們反覆搔抓,導致破皮、發炎等感染危機。若為蕁麻疹的症狀,則需請醫師開立抗組織胺的藥物服用,才得以緩解改善;飲食上,孕媽咪們應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避免加劇皮膚乾燥與搔癢的情形。

小叮嚀

孕媽咪們在感到皮膚搔癢時,可先檢視家中成員是否有相同的症狀,排除可能的原因(如:環境空氣、飼養動物等),若成員有類似的皮膚症狀,則可初步判定致病原因;若無,則有較大的機率為孕媽咪本身,因懷孕的因素而導致的搔癢情形,此時,孕媽咪就需做完善的保濕肌膚動作,若仍無法獲得改善,甚至有水泡、癢疹的情形,就必須就醫治療。

陰道分泌物增加 常見狀況

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加的原因可分成病理性與生理性兩種,就生理性的因素來看,孕後荷爾蒙的改變、黃體素分泌增加,會導致子宮頸充血與子宮頸腺體分泌過多的分泌物,此為正常現象;至於病理性的因素則為下體充血、悶熱為分泌物增多的主因,無論是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因素,懷孕中後的分泌物現象都會較初期明顯且來得多。

破解辦法

黃文郁醫師表示,要解決分泌物的症狀需先釐清致病的原因,若為悶熱潮濕所造成黴菌、或其他如細菌、滴蟲引起的病理性原因,多會給予塞劑、軟膏等進行治療;若為生理性的因素則為正常現象,且由於此分泌物對孕嗎咪們無害,所以一般建議孕媽咪們勤於更換內褲,避免不必要的感染即可。

小叮嚀

由於一般生理性分泌物的外觀多為淡白色且不濃稠,與白帶較為相似,而病理性的分泌物則多呈現黃色、濃稠、或成塊如豆腐渣狀的外觀,通常伴隨陰道搔癢的病症,若孕媽咪們發現分泌物有上述特徵時,就須就醫檢查真正的成因,以利改善與治療。

害喜 常見狀況

導致孕期害喜的主要原因為荷爾蒙改變,如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CG)增加的緣故,以及胃腸系統、自律神經的顯著改變所致。 而此絨毛膜激素的濃度隨著懷孕而逐漸升高,直至12週左右逐漸下降,所以孕媽咪們的孕吐情形,也通常會於中期獲得改善。

破解辦法

要改善害喜的症狀,一般可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行食物的攝取,減少食用較為油膩、辛辣或油炸類等食物,且在用餐完畢2小時內不要呈現躺姿,減少食物淤積,逆流造成的不適感,進而導致嘔吐的情形。生活上,則應盡量避免長時間處於密閉的空間中,並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都可減緩孕吐的症狀。

小叮嚀

一般孕媽咪在進入懷孕中期(4~6個月)以後,孕吐的情形多會因絨毛膜激素的濃度下降而略有改善,若孕媽咪們發現在懷孕初期即有嚴重、持續的嘔吐導致無法進食,甚至尿液檢查出現酮酸反應,就應擔心罹患「妊娠劇吐症」;或於懷孕中期以後仍持續有嚴重嘔吐、腸胃不適等症狀,也要考慮是否有其他腸胃道疾病,孕媽咪們不得過於大意。

腰酸背痛 常見狀況

造成孕期腰酸背痛的原因一般可分成以下兩種。

【重心改變,維持身體平衡】

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肚子也越來越大,孕媽咪們為了平衡日益前傾的重心,就會使用腰部與脊椎的力量,來維持身體的平衡,久而久之,便會導致腰酸背痛的情形。

【平滑肌放鬆,減少支撐能力】

當孕媽咪懷孕後,荷爾蒙的改變會導致平滑肌的放鬆,造成韌帶與骨盆鬆弛,支撐能力下降,加上為了維持身體平衡的力量,孕媽咪們便容易有腰酸的感受。

破解辦法

除了適當的運動與充分的休息外,黃文郁醫師建議,孕媽咪們可在懷孕中後期使用托腹帶,減少腰部為了平衡重心所施的力量,減緩腰痠的症狀,並保護腰椎不受傷害。

小叮嚀

黃文郁醫師表示,孕期腰酸背痛的症狀其實是以「酸」為主,因為此為肌肉疲勞的生理性現象,可藉由適當的方法獲得舒緩與改善,但倘若孕媽咪們發現在適度的運動與休息後,仍無法減緩症狀,且合併有「痛」感或行動不便、走路困難等現象時,孕媽咪們就該立即就醫診斷原因,以免不必要的後遺症產生。

抽筋 常見狀況

抽筋在學理上稱之為「肌肉痙攣」,指得是肌肉突然且不自主的收縮現象,通常會導致肌肉僵硬、疼痛等症狀。孕媽咪常見的抽筋部位主要以小腿(腓腸肌)為主,常見的原因有血液循環差、水腫、電解質如鈣磷的不平衡等,好發時間多以晚上為主。

破解辦法

孕媽咪們要預防與減緩抽筋的頻率,可於平日做以放鬆肌肉為主的淺層按摩,或以溫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生活上,則須避免過度疲勞,少穿跟鞋,避免站立過久,並多攝取含有鈣質磷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小魚乾等),皆有舒緩的效果;在抽筋的急性期,孕媽咪們可將腳板往自己身體方向向下壓,讓小腿呈現伸張拉直的狀態,有助於改善抽筋的症狀,

小叮嚀

一但孕媽咪們發現抽筋次數過於頻繁,或有異常性的全身性痙攣情形,就必須考慮是否有其他潛在病因(如:姙娠毒血),需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黃文郁
現職:財團法人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專長:一般婦產科 、婦科癌症、內視鏡手術、高危險妊娠

現職:萬芳醫學中心婦產科主治醫師 
專長:超音波產前胎兒畸形檢查、懷孕初期唐氏症超音波篩檢、高危險妊娠、微創手術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1595

 

女人有子宮疾病的不在少數,不過如果發生在懷孕期間,那問題又會更複雜。此時的子宮疾病是否會影響到胎兒?以及該選擇哪一種治療方式呢?

 

 

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的變化,不僅可能為孕婦帶來些許身體不適,也可能會造成一些子宮疾病;還好因為孕期產檢的緣故,一些過去沒有被發現的子宮疾病,便可能在懷孕期間被診斷出來。
 
究竟哪些子宮疾病常在懷孕期間被發現?這些疾病有哪些症狀?孕期發現時又該如何處理?別擔心,我們找來專家為妳一一解析,減少妳懷孕期的擔憂。
 
1.子宮頸糜爛
「子宮頸糜爛」聽來可怕,事實上,這是因為荷爾蒙的變化,使子宮頸的扁平麟狀上皮細胞被柱狀上皮細胞取代,造成子宮頸的上皮細胞外翻,看起來凹凸不平,並因充血而呈現泛紅的顏色,看來有點像是瘀血,因而稱為子宮頸糜爛。需要留意的是,子宮頸糜爛也可能是子宮頸炎或子宮頸癌的警訊。
 
症狀:
子宮頸糜爛會使陰道分泌物變多,並且有充血現象,接觸時容易出血。如果是子宮頸炎,則會有更多的黃色濃稠分泌物,甚至會伴隨異味,或出現搔癢、疼痛情形。
 
怎麼辦?
單純的子宮頸糜爛並不需要採取特殊治療,只要檢查後確定並非子宮頸炎,並且無腫瘤細胞,多數子宮頸糜爛的情形會在產後好轉。
 
2.子宮頸瘜肉
同樣因為荷爾蒙變化而造成的子宮頸瘜肉,是生長在子宮頸的肉粒。懷孕期間子宮頸瘜肉從無到有,或者從小變大都有可能,但子宮頸瘜肉多為良性,很少引發癌症。
 
症狀:
子宮頸瘜肉鮮少造成身體的不舒適感,只會有不規則的出血現象。
 
怎麼辦?
除非瘜肉太大跑出陰道外,或者出血情形很嚴重,則瘜肉可經由簡單的割除手術去除。但若出血情況不嚴重,則傾向生產後觀察情況再處理。
 
3.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多年來一直佔據國內婦女癌症第一名,但由於子宮頸癌的演變時間相當的長,從癌症前期病變的CIN 1演變到CIN 3,至少需要6~7年的時間,而變成癌症的機率CIN 1只有1%、CIN 2有5%、CIN 3則有15%,這也正是所有醫師強烈建議婦女每年一定要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原因,因為子宮頸癌的癌症前期病變治癒率相當高,在癌症前期病變時期發現,只要切除病變區域,治癒率幾乎接近100%。
 
症狀:
和其他子宮疾病類似,包括性交後出血、陰道異常出血或分泌物增多,都是子宮頸癌的症狀,但子宮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只有透過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才是最快發現病變細胞的方式。當癌細胞侵犯到臨近組織或是骨盆腔壁時,則會發生下腹疼痛、坐骨神經痛或是尿路阻塞等情形。
 
怎麼辦?
萬芳醫院婦產部主任許淳森醫師強烈建議,女性最好在有懷孕準備或是懷孕初期,就要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懷孕期間若發現子宮頸病變,在CIN 1與CIN 2階段,傾向持續的追蹤觀察、但不積極處理,因為有70~80%在產後會變好,也不會影響胎兒的生長。
 
4.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由於子宮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纖維的異常增生所形成的,造成子宮肌瘤的原因至今不明,有可能與荷爾蒙分泌有關。許淳森醫師表示,30~40歲之後,有30%以上的女性都會有子宮肌瘤,僅只是大小不一、有無症狀的差異。
 
子宮肌瘤的生長位置不同,有可能影響懷孕機率,如果肌瘤位置在子宮的肌肉層裡,容易使子宮腔變形、降低懷孕機率;若肌瘤位置在子宮黏膜下則容易有出血症狀,生理期的經血也會比較多。
 
由於子宮肌瘤對女性最大的影響在於有可能造成不孕,若懷孕則容易會有早產危險。而有子宮肌瘤的女性一旦懷孕,要注意的是肌瘤的位置是否會使受精卵不易著床而容易流產,尤其是生長位置在黏膜下及較大的肌瘤。
 
此外,因為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也可能使肌瘤隨著孕期而變大,有可能會壓迫到嬰兒造成早產,也需要在每次產檢時觀察肌瘤情形。
 
症狀:
約三成有子宮肌瘤的患者會有子宮異常出血的情形,如生理期前的不規則出血、或是生理期出血量較大,另外,腹部也會有下墜感,如果肌瘤位置壓迫到周圍組織,則有頻尿、便秘或腹痛等情況。
 
怎麼辦?
只要確定子宮肌瘤並非癌症,對於孕婦或胎兒不太會造成影響,則在懷孕期間傾向觀察而不積極治療處理,只要正常產檢並觀察肌瘤是否有異常變化即可,因為若進行手術,可能造成大量出血,甚至引發休克,對孕婦與胎兒反而更不好。
 
5.子宮肌腺瘤
不同於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是子宮肌層的肌肉增生所形成;而子宮肌腺瘤則是子宮的內膜組織,不正常的滲透到子宮的肌肉層當中,這些內膜組織在子宮肌肉層中再衍生新的內膜組織,隨著生理期變化也會充血腫脹,但卻無法順著陰道剝落流出,所以會在生理期形成經痛。
 
子宮肌腺瘤也是很常見的良性腫瘤,但是由於子宮肌腺瘤的位置是在子宮肌肉層中,治療難度較高,除非程度嚴重,一旦手術多半會切除整個子宮,因為局部切除的復發率仍然很高。子宮肌腺瘤發生原因目前仍不確定,但有報告顯示,流產手術也可能會造成子宮肌腺瘤。
 
症狀:
有痛經的不適感,甚至在生理期前兩天就有腹痛現象,另外還有經血較多、性交疼痛等症狀。
 
怎麼辦?
即便是未懷孕的女性,子宮肌腺瘤通常傾向觀察而不積極手術治療,對孕期女性而言,只要在產檢持續觀察,並不會影響到胎兒或孕婦
 
6.子宮畸形
先天性的子宮畸形顧名思義就是子宮形狀與正常不同,包括單角子宮、雙角子宮、雙子宮等等。通常子宮畸形容易有不孕的問題,懷孕之後則容易有流產、早產的危險。
 
子宮畸形也容易造成經血逆流,引起內膜異位,或子宮積血、卵管積血,自然也影響受孕率,懷孕後因為畸形子宮的空間較小,所以易流產、早產。
 
症狀:
子宮畸形易有經血逆流、痛經等現象。
 
怎麼辦?
子宮畸形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容易引發早產,因此孕婦在懷孕期間除了一般的產檢觀察之外,還要注意不要太累、多休息,就能避免早產。
 
7.前置胎盤
正常受精卵的著床位置在子宮上方三分之二位置,當著床位置較低,位於子宮下段,就會形成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的成因不明,推斷可能與子宮內膜不健全,像是曾經做過多次流產手術,或者是胎盤面積太大等有關。前置胎盤有三種類型:
‧完全性前置胎盤是子宮頸完全被胎盤組織覆蓋。
‧部分性前置胎盤則是子宮頸有一部分被胎盤組織覆蓋。
‧低位性前置胎盤則是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但沒有超過子宮頸口。
 
前置胎盤對於孕婦的危險,便是容易因為子宮下段肌肉組織的收縮力較差,著床在此處的胎盤容易剝離而造成大量出血。與其他子宮疾病的出血不同的是,因前置胎盤造成的出血顏色鮮紅、出血量大,在懷孕後期也有早產的風險。
 
症狀:
部分有前置胎盤的孕婦是毫無症狀的,只有在超音波檢查中才發現;有的則會在懷孕30~34週出現無痛出血的症狀。前置胎盤造成的出血血色鮮紅,且出血量大,若沒有適時發現,胎兒甚至可能因為孕婦的大量出血或缺氧而發生休克情形。
 
怎麼辦?
避免大量出血是有前置胎盤情形的孕婦最需要注意的,一旦發現有前置胎盤情形,應盡可能臥床休息、減少活動,住院或在家休息以安住胎兒。孕婦不管出入任何地方,包括如廁、洗澡,最好都不要上鎖,一旦有出血情形時才容易求救。
 
★給女性的子宮保健建議
‧均衡營養,勿減肥過當。
‧非必要不要常做流產手術,流產手術容易造成子宮內膜受傷,會影響受精卵著床,變成習慣性流產。
‧痛經不代表子宮異常,有10~12%的女性有痛經情形,只要調整生活作息、保持心情穩定,痛經情況即可改善。
‧適時參考中醫師的建議調整身體亦可。
 
孕媽咪健康小叮嚀
懷孕過程中身體若有不適,應該先向婦產科醫師求診諮詢,以科學儀器如超音波等檢查,找出不適原因,再以各種醫療方法作為輔助。
懷孕期間多休息,沒有比休息更好的藥。
‧補充大量的維生素B6,可以抑制噁心與緩解嘔吐情形。另外以輕柔的指壓按摩,或喝熱薑湯,都可以減少懷孕期間的不舒服。
‧飲食營養要均衡。
‧葉酸可以從準備懷孕時就開始補充,而非在懷孕之後或者中期才開始補充。鐵質協助紅血球製造,鈣質可預防抽筋,都是孕期中重要的營養素。




《MamiHome媽咪窩》
2009/5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life.com.tw/mamibaby.com.tw/2009/06/link-3.htm

 

採訪撰文/陳琦穎
諮詢/萬芳醫學中心牙醫科主任 施永勳


俗話說:「生一次孩子,掉一次牙!」生小孩真得會讓媽咪們牙齒直直落嗎?究竟孕媽咪該如何保養自己的一口潔牙?冷光美白、拔牙、矯正或植牙可以在期間進行嗎?讓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Part1
Change‧4生理改變→產生齲齒、牙齦炎、牙齒敏感與其他牙疾

萬芳醫學中心牙醫科主任施永勳表示,生小孩與牙齒的健康,雖然沒有一定的關連性;不過,隨著懷孕後飲食習慣的改變,孕媽咪的牙齒,有可能會在懷孕後,產生齲齒、牙齦發炎或牙齒敏感等徵狀,以下4種改變,是影響孕期牙齒健康的重要關鍵。

改變1‧荷爾蒙孕媽咪因受到荷爾蒙的影響,使得牙齦溝中的牙齦血清改變,導致齒齦充血變軟,對細菌及異物的刺激較敏感。
改變2‧飲食習慣許多孕媽咪會在懷孕後改變原有的飲食口味習慣,可能變得愛吃重口味食品,或是在正餐與正餐中間,又吃下許多零食,因此,使口腔內無時不殘留食物,進而造成齲齒發生。
改變3‧孕吐懷孕初期(1~3個月),有些孕媽咪都會有孕吐的現象發生,所以,容易將胃部的食物再帶回口腔中,如此一來,如果孕媽咪在嘔吐完後沒有刷牙,時間久了,牙齒容易就脫鈣、變軟。、敏感。
改變4‧行動不變隨著懷孕的週數增加,孕媽咪的肚子會越來越大,以致於行動變得較不方便,如果孕媽咪懷孕以前有飯後刷牙的好習慣,很可能會因為行動較為慵懶,而中斷了原有的好習慣,故而引發牙疾。

Part2
Therapy‧4侵入性治療→影響孕期健康

施永勳主任建議,即使孕嗎咪為了愛美,也不鼓勵在懷孕時,進行下列4種齒類治療。

治療1‧牙齒矯正假使孕媽咪懷孕以前,就已經在進行牙齒矯正的療程,那懷孕期間,只建議保持原來的矯正狀態,而不要再進一步調整牙齒的位置,以免造成孕媽咪不適;此外,若孕媽咪想在懷孕期間開始牙齒矯正,則應儘量避免,因牙齒之移動,必須牽涉牙周骨頭之吸收與再生,懷孕會影響平衡因而造成牙周問題。
治療2‧植牙由於植牙手術會打麻醉、動刀等侵入性的醫療行為造成緊張及骨質再生平衡均會影響孕婦,因此,孕媽咪懷孕期間應暫停植牙工作。而第二階段假牙製作則不受影響。
治療3‧照X光孕媽咪若照射X光時沒有適當防護,容易導致胎兒畸形。
治療4‧抽神經若孕媽咪懷孕期間有牙痛的問題,施永勳主任提醒,可以先請牙醫師以牙洞填補的動作來暫緩牙疾的惡化,但若是需進一步的根管治療或是抽神經,則應先作初步清理,防止感染後暫時封填,產後再進行徹底治療為佳。

Part3
Tools‧3工具→孕媽咪牙齒白淨淨

施永勳主任表示,懷孕期間,孕媽咪只要利用以下牙齒健康管理的3工具,就能擁有潔白乾淨的牙齒,告別「生一次小孩,掉一顆牙」的窘境。
工具1‧刷牙方法:首先,先將牙刷刷毛以45度角輕輕地貼在牙齒與牙肉的接縫上,再以每2顆牙為一次刷牙單位,做15次的短距離來回橫刷後,再換下2顆,就像是在幫牙齒按摩般。功效:能有效去除牙肉旁的牙菌斑,也可預防牙周病與蛀牙。次數:三餐飯後、起床與睡前。

工具2‧牙線步驟:
1. 使用一段長約30~40公分的牙線。2. 兩端分別捲在兩手的中指上,讓左右中指間的牙線距離維持在3~4公分左右。3. 然後,將牙線拉緊,若要清除上顎齒縫時,用兩手拇指頂著牙線,,一手在口內、一手在口外。4. 反之,若要清除下顎齒縫時,則以食指頂著牙線,,一手在口內、一手在口外。方法:使用牙線時,要小心沿著牙面以緩慢拉鋸的方式,通過兩牙中間,然後進入牙縫,再直至牙齦溝的根部,接著,讓牙線緊貼著牙面,朝牙冠的方向往返幾次之後,再以同樣的方法,清潔下一個牙縫。功效:能徹底清潔牙縫的髒污。次數:三餐飯後,並在每次清潔後,即時漱口。

工具3‧洗牙方法:施永勳主任解釋,其實洗牙就是深度潔牙。功效:利用洗牙機,來刮除附著於牙頸與牙齦溝之間的牙垢與牙菌。次數:目前健保有給付1年2次的免費洗牙;不過,施永勳主任建議,孕媽咪懷孕期間,除了使用健保的免費洗牙外,再自付1次洗牙的費用,前往醫院或診所洗牙及檢查,以確保牙齒的健康。

 (2009年六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1593

 

很多孕媽咪都曾遇上小腿抽筋的情況,有人認為和循環不良及缺鈣、缺鎂有關係,真的是這樣嗎?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這個惱人的困擾呢?

 

 

孕期發生腿抽筋的原因

雖然經常聽到抽筋這兩個字,不過,只有親身體驗之後,才知道腿抽筋時,痛起來的感覺真是讓人刻骨銘心。桃園醫院婦產科主任黃建勳、主治醫師董宇紅及忠孝醫師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表示,懷孕中、後期孕婦容易出現小腿抽筋的問題,可能因素包括:
 
1.腿部負擔加重:因為孕期體重增加的關係,使得媽媽的小腿負擔加重,尤其是需要站立工作的孕婦,或是體重過重的媽媽,腿部更容易疲勞,因此便容易發生抽筋。
2.循環不良:因為子宮增大後,會壓迫到下肢的循環,再加上有的孕媽咪可能經常久站、久坐、習慣翹腳等,使得循環更差,就容易出現腿抽筋的情況。
3.睡眠姿勢影響:有時候媽媽睡太沈或是肚子太大不好翻身,因為身體睡姿固定太久,加上腿部循環不良,就可能造成抽筋。
4.缺鎂、缺鈣造成:孕婦為了因應胎兒的需求,需要攝取更多的鈣、鎂元素,但如果攝取不足缺少了鎂、鈣,會使肌肉產生收縮、神經傳導不良的現象,進而可能引起抽筋。
5.靜脈曲張的影響:因為增大的胎兒壓迫骨盆腔靜脈和下肢靜脈,使得下肢血液不易回流至腹腔,此時靜脈壁及瓣膜因無法承受壓力而逐漸擴張並使瓣膜無法緊閉,就會出現靜脈曲張的問題。而因為罹患靜脈曲張,就會有抽筋症狀產生。
6.環境溫度太低:晚上媽媽睡覺時,如果冷氣太冷,又沒有做好腿部保暖,肌肉遇冷產生收縮,也會發生抽筋。
 
為什麼老是半夜或清晨腳抽筋?
黃建勳主任表示,因為白天時,媽媽活動量多,腿部的循環會比較好,所以,白天抽筋的頻率比較少,但到了半夜或清晨時因肢體活動少,腿部循環變差,就容易發生抽筋現象。另外,有些媽媽清晨準備起床時,因為突然伸懶腰拉扯到腿部肌肉,也可能使得睡了一晚有些僵硬的小腿,產生抽筋反應。
 
常抽筋會不會影響胎兒健康?
孕媽咪肚子逐漸增大之後,身體循環多少會受到影響,如果抽筋次數很少,例如一個月發生一、兩次,通常只要飲食及營養方面多加注意,抽筋現象就能減少;不過,如果孕婦是經常性的抽筋,就要尋求醫師的幫助,找出媽媽腿部抽筋的可能原因,針對原因做治療,效果才會更好。
 
如果媽媽腿抽筋是缺鈣、缺鎂等營養素缺乏所引起,透過適當的營養素補充,就可以有效解除媽媽的痛苦,更有利於胎兒的成長發育;再者突發的腿抽筋會增加媽媽跌倒受傷的機會,半夜經常性抽筋也會干擾媽媽的睡眠,這對媽媽本身或胎兒的健康都是有影響的。
 
所以,董宇紅醫師提醒媽咪,雖然抽筋可能是很普遍的孕期現象,但不代表媽媽就可以不管它,而是應該針對形成的原因加以處理。通常生產完之後,大多數孕媽咪的抽筋問題就可以獲得改善,不過,腿抽筋並不是孕期媽媽的專利,如果產後媽媽依舊缺乏鈣、鎂,那麼抽筋問題還是可能會再發生。
 
抽筋發作時的解救法
狀況A:身旁有人可以幫忙時
1.站立紓解
‧步驟一:如果媽咪睡到一半發現腳抽筋了,可以趕快叫醒睡在旁邊的爸爸,幫忙媽媽從床上扶下來站到地板上。
‧步驟二:媽媽自己趕快把膝蓋伸直,然後站立在地板上,讓腳底板和小腿成九十度。接下來也可以再將腳尖上翹,讓小腿後側肌肉拉長。
‧步驟三:爸爸此時可以用手輕輕拍打媽媽的小腿肚,鬆弛小腿的肌肉。
2.扳腳底板
步驟:如果媽媽不方便立即下床,也可以由爸爸將媽媽的腳掌推向媽媽身體的方向,此時記得整隻腿都要打直,這樣才能將小腿的肌肉拉直、拉長,當肌肉被拉直、拉長一會兒後,大腦就會釋放放鬆的訊息,抽筋就會解除,站立地板也是相同的道理。
 
狀況B:只有媽媽自己一人時
1.站立紓解
‧步驟一:媽媽可拉著床頭櫃或床邊的書桌站起來,如果床邊沒有可抓的固定物,最好是睡前就搬一張穩固的椅子靠在床邊,方便媽媽隨時站起來時可以抓握,以免睡得迷迷糊糊,不小心摔倒。
‧步驟二:在確定抓好固定物後,媽媽需趕快把腳伸直站好,讓小腿肌肉可以伸展拉直,抽筋就會緩解。
2.腳跟推牆
步驟:如果媽媽不方便馬上站立,也可以將腿伸直,然後用腳跟去推牆壁,盡量讓腳尖折向自己身體的方向,也可以舒展小腿緊繃的肌肉。
3.坐立扳腳
‧步驟一:媽媽也可以坐在床上,將沒抽筋的那隻腿彎靠身體,使身體更平衡。
‧步驟二:然後將抽筋的腿伸直,再用同一側的手去扳拉腳尖,不過,前提是媽媽肚子沒有太大,或是媽媽平時有運動習慣可能才拉得到腳尖。當然也可以利用長毛巾將腳板扳直,這樣媽媽就不用挺著肚子卻要彎腰拉腳板。
 
消除抽筋過後的肌肉疼痛
如果抽筋的時間太久,媽媽通常隔天就會痛上一整天,這是因為肌肉痙攣過後,產生肌肉疼痛的現象,市面上雖然有很多針對肌肉止痛、消炎的外用藥膏或是藥布,但這些多半都是為一般人所設計,甚至有些坊間的藥膏成份標示不明確,因此懷孕期間用藥需特別小心,不建議自行購買藥膏或藥布來使用。
 
董宇紅醫師表示,如果經常發生抽筋問題,媽媽可以請教醫師使用合適的藥膏,通常普拿疼藥膏或是孕期專用有安全認證之軟膏,孕媽咪皆可使用,不過,仍要注意過敏及用藥過量的問題。董醫師也提醒媽媽,有抽筋問題,應該是針對形成抽筋的原因加以治療,而不是自行塗抹藥膏,而忽略掉抽筋的原因。
 
此外,抽筋過後,可以拍打、揉搓腿部肌肉,但是力量不要過大,以免引起肌肉不適;另外,抽筋後媽媽可以用熱敷或泡熱水澡的方式,來放鬆小腿肌肉,對於減輕腿部肌肉的疼痛也會有效果。通常經過一、兩天肌肉舒緩後,疼痛的感覺就會消失了。
 
如何改善或預防抽筋發生?
生活篇
1.保持運動的習慣:很多孕婦肚子一天天大起來,也跟著越來越不想動,結果易造成體重增加過多、腿部循環變差,這樣反而會增加孕期問題。所以,只要是健康的孕婦都應該養成適當運動的好習慣,讓身體保持活力,也使腿部循環更好,減少抽筋問題的發生。
2.睡前進行伸展運動:媽媽可以在每天睡前適度做腿部伸展運動,例如抬腿、按摩腿部肌肉、拉筋運動等,增加腿部循環。
3.做好保暖動作:睡覺時冷氣不要開太強,如果容易踢被的媽媽,可以穿上保暖長褲,以避免腿部太冷而抽筋。
4.穿著彈性襪:如果有靜脈曲張的孕婦或是經常需要站立工作者,可以穿著孕婦專用彈性襪,來改善靜脈曲張的症狀,也能適度支撐腿部。另外,每天晚上可以多抬腿,以舒緩腿部疲勞。
5.起床時勿過度伸展:早上準備起床時,伸展肢體的動作不要太急躁,最好先小範圍活動一下,可避免因為伸懶腰而抽筋。
 
營養篇
1.增加高鈣食物攝取:洪若樸主任表示,鈣質對於孕婦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有沒有抽筋的問題,孕婦都應該注意鈣的補充,如果已經發生抽筋,那麼更要多攝取高鈣的食物,例如牛奶、菠菜、芥藍菜、豆漿、起司、小魚乾、髮菜等等都是很適合媽媽的食物。如果是素食媽媽除了深綠色蔬菜類之外,可多吃一些芝麻、豆類、藻類食品來幫助補鈣。
2.多補充含鎂的食物:很多人都會忽略鎂這項營養素,其實,鎂對於肌肉鬆弛,也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孕媽咪可以多吃一些堅果類食物,例如核桃、杏仁、松子、瓜子等,以及全穀類、豆類、綠葉蔬菜等,都含有鎂的成份。
3.也可以補充含鈣、鎂的營養品:鈣、鎂最佳的比例是2:1,如果媽媽本身是外食族,比較沒有辦法從天然食物中攝取適當比例的鈣、鎂元素,此時,可以請教婦產科醫師或營養師,選擇同時含有鈣、鎂的營養品,也能幫助補充身體需要的營養。
4.預防鈣磷不平衡:鈣與磷較為適當的比例應該是1:1,但如果出現鈣太低磷太高時,就可能會引起抽筋,所以,補充足夠的鈣質對孕婦是很重要的。
5.均衡、多樣化飲食很重要:很多孕婦都認為孕期應該要多吃、多補,事實上,孕婦應該將體重控制在10~13公斤左右,所以,多吃反而會造成過胖的問題,孕婦真正需要的是均衡的營養以及多樣化的食物,只要把握這個原則,身體就不易缺乏某些營養素,各種孕期問題包括貧血、抽筋、便秘,就不容易發生。
6.有問題要找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很多孕婦習慣有問題時,就是四處問問身旁的孕婦或上網看別人的經驗,不過,孕婦腳抽筋的原因有很多,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所以,洪若樸主任建議,如果媽媽經常發生抽筋,還是要經過醫師或營養師的評估找出真正的原因,而不是自行買補品吃,否則可能效果不大,或是延誤了某些疾病的治療。
 
★BabyHome媽咪網友抽筋經驗談
‧因為我很怕熱,所以夏天睡覺時都會開冷氣。但是為了預防夜裡因為腿太冷造成抽筋,我就去買那種寬鬆的泡泡長襪來穿,這樣腿既不會產生抽筋,而我也可以依舊開冷氣睡覺。
‧我建議孕媽咪想要伸懶腰的時候,動作千萬不要太急、太快,慢慢舒展筋骨,這樣比較不會引起腳抽筋。
‧我每次抽筋時,都會趕快叫老公起來,要他幫我把腳掌往上扳,現在他已經很有經驗了,所以,每次只要晚上我大叫、拍他,他就知道我又腳抽筋了。
‧發生抽筋時,我都是趕快站起來把腿伸直,通常幾秒就會結束了,如果動作太慢讓它抽筋太久,隔天小腿一定會很痛,走路就會跛腳啦!
‧醫師建議我吃鈣片,吃了一陣子後,好像抽筋就很少發生了。
‧睡覺時我習慣是側睡然後彎著腿,盡量不要把腳伸太直,如果覺得快抽筋時,我就會輕拍小腿肚,不要太過緊張,一下子就有放鬆的感覺了。




《MamiHome媽咪窩》
2009/5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uho.com.tw/sex.asp?aid=5075

 

由於社會變遷和經濟的壓力,台灣“少子化”的現象愈來愈普遍,因此對胎兒的健康與品質,就更加講究與要求。而隨著醫療儀器與醫學知識的進步,以前許多孕婦與胎兒的異常,現在多能早期的診斷出來,並加以預防與治療。

 

 

目前產檢的健保給付只有10次,基本上在32週以前,每隔4星期作一次產檢;自32週至36週,每隔2星期作一次產檢;自36週以後,則每1星期作一次產檢。例行的產檢,在第一次檢查時,會作詳細的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和實驗室檢驗。

接下來的產檢,則有尿糖、尿蛋白的測試,子宮底高度測量、體重、血壓及胎兒心跳的測定。另外健保局亦在第20週左右,提供一個超音波檢查的服務,來了解胎兒是否有先天上的異常。

健保所提供的10次產檢項目,並無法涵蓋相關特殊疾病的篩檢或診斷,因此在例行的檢查項目之外,亦可參考其他特殊檢查,爲胎兒的健康把關。

◎ 在染色體異常的檢查方面:分為母血篩檢及羊水檢測兩部份。年齡大於34足歲的婦女,於妊娠第16-18週做羊膜腔穿刺,確認胎兒是否有神經管缺陷疾病或染色體異常,準確度幾近100%。而年齡不足34歲之孕婦,則以母血檢測配合超音波之檢查來篩檢出染色體異常之高危險群,進而接受羊膜腔穿刺之確認,此種篩檢方式又分為兩種。

  • 第一種是在妊娠第11-14週抽取母血,再配合超音波測量胎兒頸後透明帶寬度來計算寶寶染色體異常之機率,準確度可達85-90%。
  • 另一種方法則是在妊娠第15-20週時抽取母血,再配合母體年齡,計算寶寶染色體異常之機率,準確度約有60%。

◎ 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另一個產前診斷胎兒是否有先天異常的利器。透過高解析度之超音波,依序先做胎兒全面評估,再進行生物測量檢查,及器官內臟各項構造之細部檢查,之後再佐以3D、4D超音波作胎兒外觀之判斷。

◎ 葡萄糖耐受之篩檢:可以檢驗母體是否有妊娠糖尿病,進而加以飲食控制或藥物治療,以減少併發症之發生,其施行之週數為24週至28週。  B群鏈球菌之篩檢則為最近熱門之話題,一般是在孕婦35週至37週時在門診以棉棒於陰道下1/3及肛門口採檢體以特殊培養皿培養,所需時間約需3天。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則是一種會致命的遺傳病,大概每25-30個人中就有一位為帶原者,當夫妻双方都是帶原者時,胎兒即有 1/4的機率,遺傳到父母的致病基因而發病。目前此基因帶原者的檢測,只需在妊娠早期先作母血檢查,約3星期即可得知結果,若孕婦為帶原者則再進行先生之篩檢;夫妻兩人均為帶原者,則需經由羊膜腔穿刺或胎兒臍帶血抽取,直接取得胎兒檢體進行基因分析。

完善的產前檢查,是孕育健康寶寶的不二法門,做好不同時期的檢查,才能給孕婦及胎兒最好的保護,減少生產時之風險。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uho.com.tw/sex.asp?aid=4082

 

妊娠紋出現的原因,是由於懷孕媽媽飲食所攝取的營養成分轉化為脂肪囤積在皮下組織,而隨著懷孕子宮的擴大、胎兒的生長、和羊水的增加,媽媽的腹部會快速膨脹,此時表皮和真皮這兩層組織能夠配合延展的速度,而皮下組織就無法跟得上腹部膨大的速度,以至於皮下組織所富含的膠原蛋白纖維、甚至於彈性纖維經不起擴張而斷裂。整體表現在身體外觀,就是線狀、凹陷、成紅色的妊娠紋。

 

 

大約有七至九成的孕婦於首次懷孕時,會出現妊娠紋;當然,如果懷孕未達一定程度(超過四、五月以上),就不會形成。有些人是往往七、八個月,甚至九月,才生成妊娠紋。妊娠紋形成的部分,是以腹部為最多,因為腹圍在妊娠期間,膨脹的比率最大,其他較常見的地方,包括有乳房周圍、大腿內側、及臀部。

這些地方,乃因組織伸張程度較大而造成妊娠紋。妊娠紋的範圍,有大有小,大到上是以肚臍為中心,形成多環形分佈。小則只有腹部外側或大腿幾條而已,大則整個腹部即下胸皆有。懷孕後,真皮層中的交員及多糖粘膠原增加,並提高此處吸水的能力,一旦吸收水分後,加上肚皮的伸張度,造成纖維的斷裂,而導致妊娠紋,而皮下脂肪及皮下水腫的對比,使得紋跡更加明顯。

為什麼妊娠紋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

妊娠紋並非每一位孕婦都會有,也並不是每一位孕婦都一樣,分部的範圍也因人而異。主要視懷孕中的體態的改變,是大是小,雖然同樣是生下三千公克的寶寶,可是孕婦的體態,卻不見得一樣。另外還得看懷孕前的身材而定。台灣地區由於潮濕炎熱,這些妊娠紋往往會造成一些症狀,諸如皮膚發癢、皮膚出疹等等,有時候還須借助皮膚的藥膏來減輕症狀,偶爾用冰敷,也可以減少不舒服。

妊娠紋的預防治療:

其等到妊娠紋出現了,再來傷腦筋、懊惱不已,不如在懷孕初期就立定決心、防範於未然。在懷孕初期就應該在尚未出現妊娠紋之前,採取預防的步驟。專用的妊娠除紋霜不但可以預防出現妊娠紋,也可以改善皮膚發癢、皮膚出疹等孕期常見不適症狀,妊娠紋一旦形成,就會留下痕跡,只是顏色變淡了;頭一次形成的妊娠紋,為紫紅色或葡萄紅色,生產後,就會變成銀白色,不仔細瞧瞧,還不見得看的出來。

  1. 體重控制:媽媽在懷孕期間的體重控制,原本就有其必要性,因為體重無節制地增加除了會加媽媽罹患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產程進展不順、甚至難產等等危險之外,還可能造成胎兒生長的阻礙,或是巨嬰症的發生,危及生命安全。無奈乎絕大多數的關愛,都是鼓勵媽媽吃、吃、用力再吃!毋怪乎過多隻防的囤積,會在短時間內蹦出妊娠紋來!
  2. 按摩運動:媽媽應該空出個時間對自己"揾揉"一下,特別是針對容易堆積脂肪的部位,例如下腹部、甚至整個腹部,臀部下側,腰臀之際、大腿內外測、乳房、和腋下等部位,都應該溫柔地搓揉、輕推,輕捏一番,以增加皮膚和肌肉的彈性、以及血流的暢通。
  3. 勤勞加油:懷孕初期就可以選用適合體質的乳液,可以在做重點部位按摩時,加油添"乳",目的就在於濕潤、油滑肌膚,增加肌膚的柔軟度與彈性,使得整體皮膚組織在脂肪堆積擴張時,能夠更加適應。使用乳液的另一項好處,是可以減輕妊娠紋處皮膚變薄時產生的搔癢感。
  4. 均衡營養素的攝取:皮膚科醫師都同意,肌膚保養的基本在於營養素的攝取,除了足量的蛋白質、脂肪、和醣類,一些特定的維生素,礦物質與肌膚的健康更息息相關。
  5. 外用藥物/保養品早期形成之妊娠紋可使用0.1%外用A酸製劑,但由於口服A酸有致畸胎性,因此懷孕期間也建議避免接觸此類藥品,包含其外用製劑,產後可使用外用A酸配合果酸、左旋C可達到淡化效果。
  6. 飛梭雷射使用波長1550nm的雷射在有妊娠紋的皮膚上製造許多細小的加熱區域,在每1平方公分的皮膚上打2000個小洞,而雷射能量穿透至400~700nm的皮膚深度,達到膠原蛋白增生及皮膚自我修復,深層置換缺陷受損的肌膚。
  7. 電波拉皮(緊膚):對於妊娠紋並非明顯,但卻是鬆弛下垂的生產後肚皮,利用無線電波穿透鬆垮的皮膚,在真皮下層以及皮下組織中產生能量,使膠原蛋白收縮重組,並製造新的膠原蛋白,產生緊致提拉的作用。
  8. 腹部整型:對一些極嚴重的妊娠紋婦女,利用手術將下腹部或肚臍周圍的妊娠紋婦女,利用手術將下腹部或肚臍周圍的妊娠紋切除,即一般人所熟知的腹部拉皮。對一些腹部鬆弛程度大於第三級以上的婦女,需合併進行腹外斜肌筋膜整型及肚臍重建整型手術,或局部抽脂手術。手術後會有20~30公分的疤痕,須長期進行疤痕護理及腹部按摩治療。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uho.com.tw/sex.asp?aid=6186

 

診斷懷孕說來容易,但有時候會因病理上的變化或藥物的影響,導致其生理出現異常,乍看像似懷孕的樣子。最容易發生懷孕被誤診的時期,其實多在妊娠三個月內,那時子宮尚小,若婦女本身堅信沒有懷孕的可能,因而陰錯陽差的事就會發生,至於足月妊娠發生誤診,如果不是太匆忙沒詳問病史,就是沒有仔細又完整的檢查病人,誤把懷孕當腹部腫瘤來看待。

 

 

到底有那些徵候及檢查可以臆測,確定妳已身懷六甲呢?
用來臆測懷孕的主觀或客觀的徵候包括:

  • 害喜(噁心、嘔吐):於懷孕6週時開始出現,12週以後逐漸消失。
  • 頻尿:懷孕三個月內因子宮在骨盆腔內日漸增大而壓迫膀胱所致,以後日漸減少,要等到足月胎頭逐漸下降時,才會再度出現。
  • 容易倦怠,於妊娠16到20週開始感覺有胎動,月經過期10天以上沒來、乳房分泌乳汁(初乳)、陰道粘膜或子宮頸變色(褐色)、腹部出現妊娠紋。

意味著可能懷孕的徵候包括:

  • 腹部增大,妊娠12週以後懷孕的子宮日漸突出於腹部。
  • 骨盆腔內診時,發現子宮的大小、形狀會增大而且變軟。
  • 感覺子宮的收縮
  • 驗孕:檢查尿液或血液中之絨毛生殖腺素(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的存在,目前也有居家驗孕卡驗孕可以「DIY」,以目前的驗孕雖然準確率高,但並非百分之百,尤其是居家驗孕卡,值得使用者謹慎小心,最好再看婦產科醫師比較保險。

可以確定是懷孕的徵候包括:

  • 利用胎兒聽診器、都卜勒、超音波確認胎心跳的存在。
  • 檢查者可以感覺出胎動的情形。
  • 利用超音波檢查,在妊娠6週時就可以確定胎囊存在於子宮內來證實懷孕的存在了。也可用來幫助診斷子宮外孕、病萎胚胎、葡萄胎或絨毛疾病。往後胎兒於子宮內發育的監測更少不了超音波。

有些情況如絨毛疾病、支氣管癌、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可以驗出HCG的存在而被誤判為懷孕;腦下垂體長瘤、泌乳素增加、假性妊娠都會使月經過期不來而被誤認為懷孕,是值得鑑別診斷的毛病。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130

 

最近的研究發現肥胖是不症的一個重要原因,生育能力不但會受到身體脂肪比率的影響,脂肪的分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中廣的蘋果型身材對於生育能力的負面影響尤其大。肥胖影響婦女排卵和受能力的真正原因至今尚未明瞭,但是可能和男性荷爾蒙的濃度增加以及胰島素不耐性(糖尿病體質)有關。婦產科臨床上有一個所謂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除了會有肥胖、月經稀少(排卵不正常)以及不的症狀以外,部分也會出現青春痘、多毛以及掉髪等等男性荷爾蒙過高的的症狀。

 

 

肥胖除了會導致不症以外,不孕症的治療上也較正常體質重的不孕症患者更為困難,需要使用比較重的排卵藥,因此用藥的副作用也會較大,成功懷孕的比率較低,也會有較高的流產率。懷孕以後,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機率會比一般的孕婦來的高,常常因為難產而必須要剖腹生產,剖腹產以後傷口受到細菌感染的機會也會增加。孕婦如果體重過重,也會對寶寶造成不良的影響;美國疾病管理和預防中心最近的一個統計發現,肥胖的不孕症婦女,懷孕以後,寶寶患有先天性腎臟疾病的機會會比正常體重孕婦的寶寶增加將近8倍。

臺安醫院婦產科 周輝政醫師指出,體重過重又打算要懷孕的婦女,先減重再懷孕可能是一個良好的選擇,減重的方式包括:

◎ 生活型態的改變:包括飲食的控制以及運動,研究發現減重10-15%,可以使自然懷孕的機會達到30%,再利用排卵藥物又可以增加40-50%的懷孕率。但是飲食的控制最好在醫師和營養師的指導之下進行,利用激烈的減重的方式(例如斷食減重、吃肉減重、巫婆湯等等),容易造成營養失調,有可能讓受孕能力更為惡化,一旦懷孕也可能因為缺少必要的營養素,影響寶寶的健康。利用改變生活型態來減重,不但最為健康,復胖的比率也最低。

◎ 減重的藥物:目前常用的合法減重藥物包括洛美婷以及羅氏纖,都可以有效的減輕體重,懷孕以後,則避免使用。許多人為了追求快速減重,使用了包括甲狀線素或是糖尿病藥物等等加速體重下降的藥物,這些藥物對寶寶產生影響的機率較高,並不建議使用,也不是合法的減重藥物。門診常遇到許多孕婦使用這些藥物,甚至是含有安非他命的泰國減肥藥之後才發現懷孕,孕婦心理的負擔就會很大。使用減重藥物有可能會影響維生素的吸收,必須根據醫師的指示,補充適量的綜合維生素。

◎ 胰島素活化劑(insulin-sensitizing agent):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使得身體對於胰島素的作用鈍化,產生胰島素不耐性。為了維持生理的需求,身體就會分泌過多的胰島素,結果導致血清的三酸甘油脂以及膽固醇的濃度過高、雄性素濃度增加、體重增加、排卵不正常導致月經不規則或是不容易受孕,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對於已經有胰島素不耐性的婦女來說,胰島素活化劑的適應症雖然不是用在減肥,但是可以改善多囊性卵巢的相關症狀,例如:使體重降低、促進排卵、降低血脂肪以及膽固醇的濃度。尤其和排卵藥clomiphene合在一起使用,可以使得正常排卵的機會高達90%,增加受孕的機會。然而相關的研究仍然有限,使用上必須很小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腹瀉、嘔吐以及腹部脹氣。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090406/33/1hcdk.html?type=old&pg=1

 

懷孕期間,孕婦應注意陰道分泌物的狀況,若有問題,應告知醫師評估是否應以藥物治療,避免細菌經陰道上行至子宮內,引起羊膜炎,造成早產。

 

 

身懷第一胎的明芝懷孕32週,原本產檢一切正常,正高興等著迎接新生命的來到。但她卻有發燒的感覺,更令她擔心的是,腹部一陣一陣的痛意,上過媽媽教室的明芝心想,這大概是子宮收縮,不久,她覺得陰道有大量的水樣分泌物流出,緊張的明芝立刻在先生的陪伴下,直奔醫院。

兩條感染途徑

馬偕醫院淡水院區資深主治醫師翁仕賢指出,子宮因細菌感染引起絨毛膜羊膜炎,簡稱「羊膜炎」。由於細菌感染引起發炎反應,誘發子宮收縮,而造成早期破水與早產。他說,羊膜炎在孕期任何階段都可能發生,發生機率不算高,卻也不罕見,臨床上估計大約40%的早產正是感染羊膜炎所致。

 

 

由於孕婦多因早期破水送至醫院,醫師判斷的指標主要是「發燒與否(38℃)」,因為孕婦的白血球數本來就比正常人來得高,較難由此判斷是否有發炎問題;而陰道細菌培養又需要時間,有時還因病患已在服用抗生素而無法順利培養出細菌,所以,臨床上,醫師都會先開立抗生素以阻斷細菌感染途徑。

而在胎兒部分,則因母體發燒體溫升高,讓胎兒的心跳跟著加速,這也是輔助判斷指標之一。

未足月發生問題較嚴重

由於完整的羊膜有如保護胎兒的外衣,可阻斷細菌入侵,若羊膜破了,就擔心易有感染問題。翁仕賢醫師指出,因為有的孕婦早期破水時,並未在羊水、羊膜發現有細菌感染現象,使得醫界目前對「先破水而引起感染」或「因感染引起發炎反應而造成破水」仍存有爭議。

先有感染而造成的早期破水,如果發生在胎兒未足月時,情況顯得較為嚴重,因為此時的子宮有如「細菌窩」,已不適合胎兒居住,在無法繼續安胎的情況下被迫提早出世,而早產的寶寶除了原有體重輕、器官還未成熟的先天問題,若因感染而有菌血症、腦膜炎、肺炎及傷害神經系統等狀況,預後情形最差,因容易有發展遲緩與腦性麻痺等後遺症。

 

 

新生兒腦麻與羊膜炎有關

腦性麻痺多發生於嬰兒時期,患病者因為大腦受損,其運動機能、語言能力和記憶力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喪失。美國研究指出,在新生兒腦性痲痺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是足月或近足月兒。儘管引起腦麻的危險因素迄今仍不甚明瞭,但近期研究表明,這可能與絨毛膜羊膜炎有關。所以,對於足月兒來說,預防絨毛膜羊膜炎成了預防腦麻的關鍵。

美國研究人員曾調查了23萬名出生時為足月兒的新生兒,從中隨機抽取了218名新生兒,與109名被診斷患有腦性痲痺的新生兒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有14%的腦麻兒被診斷患有絨毛膜羊膜炎,而218名正常新生兒中,只有4%的孩子患有絨毛膜羊膜炎。此外,進一步研究顯示,孕婦在妊娠期間出現問題,是新生兒腦麻的明顯徵兆,這使新生兒腦麻的發生幾率增為4倍。根據研究人員估計,約有11%的新生兒腦麻與絨毛膜羊膜炎有關。

注意陰道分泌物

避免羊膜炎的發生,最重要的就是孕期時特別注意陰道分泌物,正常的分泌物應是透明、稍微黏稠、無味的物質,若分泌物過多,且有異色及異味時,應主動告知醫師以進行治療。翁仕賢醫師說,每回為孕婦產檢時,他總會主動詢問「是否有分泌物異常的問題」,但是孕婦總不好意思說「沒有」,不然就是擔心懷孕吃藥會影響胎兒。

 

 

孕期藥物分五級

一般而言,孕期用藥可分為五級,包括A、B、C、D與X級:
◎ A級可以安全服用。
◎ B級也多半毋須擔心。
◎ C級藥物的安全性目前無法確定,但是如果衡量病情需要時還是可以用,孕期使用的藥物很多屬於這一級。
◎ D級藥物確實有造成胎兒異常的可能,但是在某些病情的特殊需要下,就算是孕期使用仍然可能利大於弊。
◎ X級的藥物基本上不適合使用於孕期。


~原文刊載於2009年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superbaby.com.tw/knowledge_1.php?othertalk=127&newdata=1

 

準媽媽的你是否都有注意到,每次產檢時,其中有幾個檢查項目每次必做不可,那就是「血壓測量」與「小便檢驗」;你知道嗎?醫護人員之所以如此費心不厭其煩地檢查,就是擔心懷孕的媽媽血壓會上升,甚至有蛋白尿的情形出現,藉此期望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本文將針對懷孕時期高血壓的類型與常見的原因,和其所可能造成的傷害,以及因應防治之道,加以闡釋敘述,讓每位患有高血壓的媽媽都能明白這疾病,平復擔憂心情,進而遵照醫師指示,為順利懷孕,平安生產作準備。

 

 

特徵1—常見的孕期疾病

「妊娠高血壓」?最常見且會嚴重影響母親與胎兒健康的懷孕疾病。若能在?前檢查時及早發現、處理,則可減少因妊娠高血壓所導致危害孕?婦與胎兒的併發症,甚至降低母親或胎兒的死亡率。

一般而言,妊娠高血壓發生率約略佔38%,意指100位孕婦就可能有38位是有高血壓的症狀,甚至一些種族的懷孕媽媽,其發生率更可高達16%。

‧何謂高血壓

懷孕時期血壓多高才稱作高血壓?妊娠高血壓指的是血壓的收縮壓大於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大於90毫米汞柱,另外,若懷孕後期的血壓要比懷孕早期收縮壓高出3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高於15毫米汞柱,且至少出現兩次以上,每次中間須間隔6小時以上。

而蛋白尿,意指24小時的尿液中蛋白質超過300毫克,或是間隔六小時以上的兩次尿液試紙檢驗發現尿蛋白1+以上。

妊娠高血壓的四大類型
依據美國國家高血壓教育課程(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NHBPEP 2001)工作組所明定規範有關懷孕時期的高血壓,可區分為四個類型:
1.
媽媽本身就是慢性高血壓的患者,於懷孕時期血壓仍高,但無蛋白尿或是水腫的現象。
2.
懷孕前就有高血壓的現象,懷孕後血壓更高,且有蛋白尿或水腫的現象。
3.
懷孕造成的血壓升高,而且是在妊娠20週之後才發生,並無合併有蛋白尿、水腫等現象,
12週之內血壓就回復正常的,稱為妊娠高血壓(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4.
而若懷孕的媽媽除了上述第3項血壓高之外,還合併尿蛋白或水腫的話,稱為子癇前症(Preeclampsia);倘若合併痙攣抽搐甚至昏迷則稱為子癇症(Eclampsia)。

特徵2—初產婦是高危險群

1.妊娠高血壓有一半發生在第一胎,大都發生在年齡太輕的或高齡的初產婦。
2.
糖尿病、慢性高血壓的家族病史、或懷孕媽媽本身患有糖尿病、腎臟疾病、自體免疫疾病、內分泌疾病,或是上一胎有妊娠高血壓的媽媽也都容易罹患妊娠高血壓。
3.
多胞胎懷孕及葡萄胎的孕婦,也都是妊娠高血壓的高危險群。
4.
營養不良的媽媽或是體型肥胖的媽媽(指body mass indexBMI值(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大於24以上),也較容易罹患妊娠高血壓。

特徵3症狀—頭痛、水腫、蛋白尿

妊娠高血壓的媽媽初期通常不會有什麼不適,頂多合併輕微的下肢水腫,及偶發性頭痛。若血壓隨著懷孕週數持續增加,尤其是舒張壓不斷上升,使得蛋白質在腎絲球的濾過增加,「蛋白尿」便會開始出現。由於血壓升高加上血管壁通透性改變,讓過多的水分滯留在組織中,造成「全身性水腫」。

‧水腫
水腫多由腳踝開始,漸延伸至小腿、大腿、外陰部、腹部,按壓後會呈現凹陷的現象,因此又稱為「凹陷性水腫」。再加上懷孕期間也因下肢血液回流受阻,而讓下肢水腫變得更加嚴重(猶如象腿)。由於妊娠高血壓所併發的水腫大都是全身性,下肢水腫也比較不會因抬腿而消失。

‧血壓居高不下
病情漸進發展,嚴重時血壓居高不下,往往大於160110毫米汞柱,全身水腫加劇,併發頭痛、噁心、嘔吐、頸部僵硬的現象,甚至出現視力模糊,視網膜剝離、失明等症狀。另外腎功能惡化,小便量減少、尿液中蛋白大量流失(一天流失的量可超過5公克以上)。肝細胞缺血壞死、肝臟週邊水腫,造成持續性上腹疼痛,肝功能指數上升。且因血管緊縮,造成血小板活動凝集,血小板數目下降、凝血因子耗損。

‧顱內病變
如果顱內病變進一步發展,則可造成腦部水腫、顱內出血。甚至發生抽搐痙攣,患者先是全身四肢肌肉強直,接著發生強烈抽動,伴隨失去意識,嚴重者陷入昏迷。在發作過程中容易合併意外創傷,如咬傷舌唇、跌倒摔傷甚至骨折,昏迷時嘔吐容易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此時抽搐痙攣的發作則為「子癇症」的表現。

子癇症
子癇症常發生在懷孕晚期或生前;少數發生於分娩過程中,有時於產後24小時內仍可能發生。對胎兒的影響則是,因持續血壓過高,會破壞胎盤末稍血管,甚至發生局部壞死的現象,胎盤血流灌注量因而減少,氧與養分輸送降低,使胎兒營養不良,發育遲緩,體重過輕。嚴重時可能發生胎兒急性窘迫、胎盤早期剝離、胎死腹中。

特徵4—併發症多

妊娠高血壓的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心臟病、腦血管病變(腦溢血、血栓和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水腫)、HELLP?候群、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急性腎衰竭、肺水腫等。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症狀,迄今仍沒有無法有最好的解釋,但從其最主要的病理變化,血管痙攣,及凝血功能異常活化,水分的滯留等現象來看,妊娠高血壓的致病原因,雖說眾說紛紜,但不外下列幾種說法,異常子宮血管侵犯、母體與胎兒間免疫不相容,懷孕母體血管病變與異常發炎反應、母體的血管張力素增加、飲食中缺乏部分營養素、基因遺傳等。

HELLP症候群
HELLP
症候群,是指子癇前症的一種嚴重併發症,是指包括溶血(hemolysis)、肝酵素上升(elevated liver enzymes)、和低血小板(low platelets)等現象。

預防1

治療—注射硫酸鎂、控制飲食
對於血壓稍高而無其他症狀的懷孕媽媽建議多臥床休息,另外可用「降血壓藥物」來控制血壓,並於門診繼續追蹤觀察。一旦血壓有持續上升或有嚴重子癇前症的症狀出現時,則需要立即住院處理。住院後,需詳細監測病患臨床症狀及各項血液指數的變化,並定時評估胎盤功能與胎兒生長狀況。

‧注射硫酸鎂
嚴重的子癇前症和子癇症的病人,需使用靜脈或肌肉注射硫酸鎂來預防或是控制抽搐發作。且當下需進一步評估適當臨盆生產時機。

‧飲食與體重需要嚴格控制
鹽分攝取不宜偏多、偏少,三餐多攝食高蛋白、低脂肪及低澱粉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預防2

必要時終止妊娠
平心面對妊娠高血壓,在母體與胎兒症狀不惡化的情況下,耐心等待胎兒成長發育,直至成熟。但有時因病變程度日趨嚴重,此病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終止妊娠」,讓寶寶出生。至於生產方式,若媽媽狀況許可穩定,可先採用催生方式自然生產,除非一些不利因素,如胎兒過大、胎頭骨盆不對稱或多次前胎剖腹生產,產程遲滯以及胎兒急性窘迫,甚至母體症狀嚴重危急,才須剖腹生產。以目前的醫療水準,拿捏何時是最佳生產時機與生產方式,已相當成熟,還請媽媽聽從醫師建議,不用擔心。

持續監控最重要
有妊娠高血壓的準媽媽,在產後仍需繼續監控血壓,若超過12週仍血壓偏高,疑似患有慢性高血壓,應至心臟內科檢查治療。

遵守醫師指示

如何預防妊娠高血壓,目前並無絕對有效的方法,但孕婦應儘量做到醫師所建議指示的原則,以期降低發病機會與減緩疾病進程—

1.定期接受產檢,因每一次產前檢查都會測量血壓及檢驗尿蛋白,以期提早發現,及早控制處理。
2.
日常飲食均衡與控制體重,低脂、低鹽,低醣,少吃加工食品。
3.
懷孕時期常保穩定愉快的心情,減少生活壓力與工作辛勞。
4.
培養適度的運動習慣與擁有充分的休息。

媽媽寶寶均平安

雖然有新的文獻指出,目前仍未有明確的藥品(如阿斯匹靈)或營養品(如鈣片、魚油)能有效地預防妊娠高血壓的發生。不過,若一旦發病,千萬勿相信坊間偏方,隨意服用,而輕忽妊娠高血壓所可能造成的危害。

每一位媽媽於在懷孕期間都需定時接受產前檢查,注意母體與胎兒的狀況,且充實正確的產前資訊與知識,若有疑慮可詢問相關醫護人員,獲得解答與處理。如此一來能讓懷孕期間的疾病所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求得媽媽與寶寶皆能平安健康。

醫師資料

醫名:陳炳傑
醫歷:現任/奇美醫學中心柳營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提供:【 媽媽寶寶雜誌2008年1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life.com.tw/baby-mother.com.tw/2009/05/link-3.htm

 

懷孕後,肚子老是脹得圓滾滾!
吃不下,心情又差,怎麼辦呢?

懷孕初中後期 引發原因各不同
Part1:孕期脹氣最常見的原因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有利表示,孕期脹氣幾乎是每位孕婦都會面臨的不適症狀,不過造成的原因會隨著孕期不同而有差異。

 

 

懷孕初期:
懷孕初期時,受到黃體素的影響,會使胃腸道的平滑肌鬆弛、蠕動無力,容易讓酸性的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下方,再加上胃排空的時間延長,當食物滯留腸道的時間延長,在細菌作用下發生腐敗與發酵,此時就會產生大量氣體,讓孕媽咪產生脹氣。

懷孕中期:
隨著子宮內胎兒的成長,逐漸增大的子宮漸漸地壓迫到胃腸道。王有利醫師表示,逐漸變大的子宮導致胃部受到擠壓上移,腸道則被推擠到上方或兩側,原先腸胃的蠕動空間,受到子宮擠壓而變小,一段時間下來,腸胃無法順利正常運作,便開始產生脹氣了!

懷孕後期:
至於懷孕後期所產生的脹氣,其原因又是為何?王有利醫師解釋,孕媽咪到了懷孕後期,胎兒迅速發育,整個肚圍已經相當明顯,這時候孕媽咪的活動量又會更少,加上子宮壓迫胃腸造成的蠕動減弱,假使又沒有攝取足夠的纖維質,腸道裡面的糞便更容易滯留、無法順利排出,此時脹氣、便秘的惱人狀況就會接踵而來!

保持運動習慣 讓您定期消氣
Part2:如何消除孕期脹氣?
多散步,盡量保持運動習慣

王有利醫師表示,散步是孕媽咪最適合的運動。在婦產科醫師的核可下,假使孕媽咪沒有早產或需避免走動的狀況,建議在用餐後半小時~1小時之後,散步約20~30分鐘,假使上班族孕媽咪的時間比較不好控制,散步10~15分鐘也是可以的。假使遇到下雨,或是懶得出門,孕媽咪於飯後一小時之後,在家裡作家事、或稍微走動,也可以幫助腸胃消化,幫助排氣和預防便秘。

除了散步之外,孕期瑜伽也是不錯的運動。透過呼吸和緩和伸展,也能幫助腸胃蠕動,並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假使媽咪在懷孕前已有練習瑜伽的習慣,懷孕後在婦產科醫師的同意下,還是能繼續練習瑜伽,只要將瑜伽的強度減弱,或是由專業老師在旁指導,孕媽咪仍舊可繼續保持運動的好習慣。

每餐吃七~八分飽即可
假使孕媽咪已經有脹氣的情形,或是您覺得最近排便次數便少,那麼最近幾天的飲食上,請暫時減少食量,或是多吃高纖蔬菜(譬如綠花椰菜、空心菜、波菜、菇類)、少吃肉類、豆製品(豆腐、豆漿、豆皮、豆類)、醃製品(酸菜、泡菜、醬菜、豆腐乳、芭樂乾、芒果乾等),避免胃部負荷大又脹得更厲害!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