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673

 

自然產跟剖腹產到底如何選擇?這是很多媽咪最關心的問題。自然生產與剖腹生產各有其優缺點,只是就目前世界潮流而言,如果產檢時無特別狀況,孕婦接受自然生產會是一個較好的選擇。本篇文章提供給您一點建議。

 

自然生產比較少後遺症?

鄭志堅 醫師◎著

 

2006年的報紙上曾報導臺灣的剖腹產率達32%,高居世界第三位,引起了學術界及婦女團體熱烈討論,認為臺灣的高剖腹產率,產科醫師應該負起最大的責任!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於1985年即提出建議,任何地區的剖腹產率若高於10~15%,即屬不合理。我們先來看看世界各國的統計:2004年,美國的剖腹產率為24%,英國及法國等歐洲國家約在13~17%,亞洲的日本約15%,泰國為23%,香港為30%,在南美洲的巴西為33%。
 
2000年在美國內科醫學會期刊(JAMA)所發表的一篇關於自然生產與剖腹生產的比較結果,發現自然生產的合併症機率約1%,而剖腹生產為1.7%;子宮感染的機率在自然生產為0.3%,而剖腹生產為0.5%;傷口感染的機率在自然生產為0.01%,而剖腹生產為0.4%;嚴重出血的機率在自然生產為0.2%,而剖腹生產為0.3%;泌尿道感染機率在陰道生產為0.1%,而剖腹生產為0.2%。整體而言,自然生產的併發症絕對比剖腹生產來得少。
 
不過如果以尿失禁或骨盆腔損傷的角度來看,已有多位學者提出論文探討,認為剖腹生產的骨盆腔傷害會比自然生產來得少,因為這些研究顯示,接受剖腹生產在將來引起應力性尿失禁(就是俗稱的漏尿)的機會比自然生產少。另外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也發現,對於有原發性痛經的孕婦,若行自然生產,則約有七成機會可以在產後改善痛經症狀,若是行剖腹生產則只有四成的機會可以改善痛經。
 
所以,相較於剖腹產,自然產的子宮感染機率、傷口感染機率、嚴重出血機率、泌尿道感染機率皆較低,產後恢復快,產後改善痛經效果好。但是,剖腹產將來引起尿失禁、骨盆腔損傷的機率較低。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自然生產與剖腹生產各有其優缺點,只是就目前世界潮流而言,如果產檢時無特別狀況,孕婦接受自然生產會是一個較好的選擇。雖然在生產過程中,孕婦會經歷較多的煎熬與付出,但是等到胎兒娩出時,自然生產恢復較快,產後可以很快下床,和寶寶接觸的時間較多,更容易培養親子感情。相反的,接受剖腹生產的孕婦由於恢復較慢,且傷口較痛,約需兩到三天後才能下床。
 
因此我們在此呼籲,孕婦如果在產檢正常的情況下,應盡量選擇自然生產的方式,但是若有任何剖腹產的適應症或是您的醫師建議手術,請遵醫囑考慮以剖腹產方式生產。





新手父母
《孕媽咪生活100問》

(資料來源:新手父母出版 提供)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970

 

生產是婦女及其家庭中的重大事件!能不能溫柔一點?美妙一點呢?因為準父母所知覺的生產經驗對轉換為人父母而言,具有深遠影響喔!在婦女生產已經被醫療措施介入相當深的今日,最新的趨勢是希望提供另一個思考方向──醫療服務提供者是否可以提供更溫和、更親善的生產方式,讓準爸媽以家庭為中心而擁有更正面、更受尊重、更值得一再回味的全新生產體驗!

 

溫柔生產新趨勢

 

 

採訪╱張玉櫻
諮詢╱新莊惠欣婦幼醫院院長黃光大醫師
        東元綜合醫院產科主任曹健民醫師
 
 
傳統的「醫療化生產」
東元綜合醫院產科曹健民主任指出,醫療化的生產早被引起討論(Wagner,2001),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辦公室(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1985)年的文獻中,就將「醫療化生產」定義為「強迫婦女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到陌生的地方與陌生的人在一起;這些陌生人為了幫助她,以陌生的機器在她的身上做一些陌生的事情(與最自然的方式相比較)」。孕婦的精神與身體狀態都受到改變,她被賦予完成這一個私密行為的能力也被改變了,相同的,胎兒出生時的狀態也被改變了。這樣的情形,導致人們永遠無法了解在完全沒有人為干預下,自然生產是什麼樣子。
 
由於生產是一個由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過程,並非意識行為,故原則上有兩個協助生產的形式:(1)陪伴產婦,同時促進、激發其自然行為,亦即人性化生產;(2)忽視上天賦予孕婦生產的本能,而採用如藥物與手術等不必要的措施,就是醫療化生產(引自Wagner,2001)
 
「溫柔生產」是新趨勢
新莊惠欣婦幼醫院院長黃光大醫師表示,生產方式不是只有一套「標準作業」流程。在充份了解生產相關情況之後,準爸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應主動與醫師溝通,採取適合自己的生產方式,以減少分娩時的痛苦與不佳的經驗。這種「溫柔生產」的概念,將在各國成為一種新趨勢(就如同母乳推廣一樣)
 
黃光大院長並指出,台灣約七成孕婦處於低風險狀態,是可以自然分娩的,應視產婦個別狀態,調整灌腸、會陰切開與持續性胎兒心跳監測等常規流程。溫柔生產的重點是孕婦、家屬與醫護人員經過充分溝通,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改變過去醫師上對下的主控模式。
 
曹健民主任進一步說明,溫柔生產(之前稱人性化生產,又稱親善生產)概念用在婦女的生產已有一段時間,早在1980年代初期就有學者討論到協助婦女生產的機構,如何以人性化的婦嬰服務措施,而能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照顧(McKayPhillips1984)
 
人性化(溫柔、親善)生產的概念,在200011月於巴西所舉行的「人性化生產的國際會議」,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WHO),共26個國家參與,獲得普遍的認同。
 
溫柔生產的意義
Wagner(2001)對溫柔生產的意義有進一步的說明,他認為溫柔生產的意義是在婦女生產時將產婦當作一個人,不是一個機器,也不是一個製造嬰兒的容器。另外一方面,尊重婦女是具有重要性的、是有價值的、是有決定權的人,確保產婦生產時的經驗是滿意的,它絕對是促使孕婦堅強,進而強健社會所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說,讓婦女有參與權和自主權,且避免不必要的醫療措施。
 
美國推動的母嬰親善生產「十大黃金指標」,包括不建議剃毛、灌腸、禁食、降低會陰切開比例、待產婦女可以自由走動等。
而母嬰親善生產的目標與期望是:
‧了解產婦。
‧與醫護人員詳盡說明、充分溝通。
‧讓產婦了解即將進行的醫療行為。
‧因人因時而異,採取最適合個人生產的方法。
 
溫柔生產的準則
曹健民主任以下列幾項準則來說明溫柔生產的進行方式:
1.分娩自行啟動:
在懷孕最後幾週內,媽咪的身體和胎兒都在為分娩而準備。通常在分娩前2週,胎兒已進入骨盆腔內,媽咪可能會感覺到不規則的子宮收縮,而且子宮頸也開始變軟。一旦胎兒已經做好到子宮外存活的準備,便會向媽咪釋放出極微量的荷爾蒙,發出信號以啟動分娩。
 
最好讓分娩自行啟動,避免催生。催生主要目的原本是避免胎兒過大或是妊娠週數過期,造成胎兒窘迫、產程遲滯、產道裂傷等等危險性。有醫學上的必要性才加以催生。而且重點在於對產婦詳盡說明,充分溝通,尊重產婦的決定才來採取催生。
2.待產過程可自由移動:
待產時,自由移動身體及藉由重力的原理,可以幫助胎兒下降,使子宮能更有效地收縮,並且讓骨盆的形狀及大小更適合胎兒通過。待產過程自由移動身體是疼痛處理很重要的環節之一,透過身體姿勢的改變,對於幫助胎兒旋轉並通過骨盆是有很效的方法。協助待產婦選擇舒適的姿勢,例如坐產球或側躺,不斷地傾聽自己身體發出的信息、放鬆心情,找到屬於自己分娩的節奏。
3.持續的待產支持:
在待產過程中接受持續的、一對一陪伴支持的待產婦,較少發生下列情況:剖腹產、生產時使用真空吸引器或產鉗、使用硬膜外麻醉及止痛藥物、較負向的生產經驗與感受。
 
很多待產的媽咪常會問:「到底要再等多久,我才能把小孩生出來?」「有誰能幫忙我應付產程進展時的不舒服?」建議您,在懷孕期就要事先安排好待產期間可以陪伴支持的人,當然您的先生是最佳人選。透過產前的生產教育課程與練習,可以學習到彼此正向的互動與溝通、促進身體舒適與情感支持的表達方式。待產期間能夠有人在旁邊持續陪伴與支持待產婦,是達到到母嬰親善生產的重要關鍵之一。
4.必要時才須禁食:
禁食是避免需要緊急剖腹生產時,空腹時間不足造成麻醉危險。但是禁止產婦喝水、進食,會造成生產過程疲累且產婦飢渴不舒服。所以建議在有明顯醫學上的危險時,才要求產婦禁食。
5.修正剃毛及灌腸:
剃毛及灌腸都是為了避免生產時污染。毛髮過長可稍加修剪;而灌腸依產婦本身的腸胃狀況,視需求而定,可用較溫和的口服藥物取代,以避免腹痛、腹瀉的不適。
6.哺餵母乳:
出生後立即讓新生兒趴在母親胸部,並嘗試吸吮乳頭,讓新生兒與媽咪有立即的肌膚接觸,可促進親子互動關係。哺餵母乳及24小時母嬰同室,主要是可以增進母子間關係,又能增強嬰兒抵抗力,而且可提早讓母親熟悉照顧新生兒的模式。
7.會陰切開非常規執行:
會陰切開是一種外科方式,剪開介於陰道至肛門之間的肌肉組織。目的在避免自然生產時嚴重不規則撕裂傷;但會導致會陰傷口疼痛不適,以及需局部麻醉等風險。傷口疼痛程度及恢復時間,依切開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在國際間,會陰切開並非常規執行。研究報告指出之內容,可知一些國家在生產時做會陰切開的比例,其中台灣高居第一。
 
「生產計畫書」讓生產更順利!
新莊惠欣婦幼醫院院長黃光大醫師表示,為了可以在優質的環境及照護品質下,達成擁有愉快的生產經驗期望,您應該替自己及寶寶訂定「生產計畫書」。這是溫柔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因為準媽咪在面對生產時,心理難免忐忑不安,如果提早先有心理準備,或者已經規劃好生產過程了,那麼就可減輕待產時的緊張、擔憂及焦慮,且可以更有心理準備的面對一切。
 
「生產計畫書」是希望準媽咪能主動了解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知道和面對哪些狀況,並思考自己希望怎麼做,以及排除不想要的情形。準媽咪把這些想法更具體地整理出來後,再與醫護人員做詳細且友善的溝通,雙方達到共識後,彼此努力讓生產過程達到最美好的體驗。以下就是黃光大院長建議可以思考的生產計畫方向(資料提供╱新莊惠欣婦幼醫院)
★計畫一:問問自己想要怎樣的生產?
‧寶寶的生產方式?
‧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儘量減少陰道檢查的次數嗎?
‧我的先生可以親自為寶寶斷臍嗎?
‧在產程中,若有任何的變化,需要修正我原本的計劃時,可以先跟我解釋,讓我更理解、免於擔心害怕嗎?
‧接生的醫生是誰?
‧什麼時候要去生產地點?
‧我的陪產人員是誰?
‧產房的護理人員是否和我面談過?待產時看到她可以更有安全感嗎?
‧我必須做哪些預備工作?
‧分娩時,如何做胎兒的心跳監測?
‧待產時,我可以自由、隨意地移動、行走和改變姿勢嗎?
‧生產時,我可以用什麼樣的姿勢來用力推擠胎兒呢?
‧我該如何用力推擠?
‧我想要使用會陰切開術或剃毛、灌腸嗎?
‧生產時可以攝影嗎?
‧我可以在產房哺育母乳嗎?
‧什麼時候可以從醫院回家?
黃光大院長建議,孕婦應該在生產前即多加了解生產相關的知識,以及在產程中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以便列在生產計畫中,才能更容易與醫護人員溝通。
★計畫二:問問自己希望的感覺?
‧準媽咪和陪產人員(可能是先生、婆婆媽媽、姊妹,或專業陪產人員)共同討論哪些事情感覺很重要?例如以「收縮」代替「痛」這個有暗示性的字眼。
‧彼此的感覺和期待是否達成協議?
★計畫三:優先的考量順序
初步列出優先考量的選項。例如:
‧我最在意的是老公必須陪產,但醫院並不允許?
★計畫四:評估自己的狀況
針對自己所列出的選項:
‧是否實際可行的?
‧大部分選項是否會獲得生產醫護團隊的支持?
‧如果答案是沒有,那我可以接受嗎?或者是妥協?或者是再評估是否更換產檢醫院?
★計畫五:與接生醫師及助產照護小組溝通
‧簡單地列出妳的選項,在每次產檢時,與接生醫師、妳的專屬照護小組醫療團隊討論,並且強調這是在正常標準的生產情況下所設立的方案。
‧如果生產時發生危急的狀況,助產團隊將會如何面對和處理?
★計畫六:積極面對、溫和而理性的溝通
‧以溫和的口氣,表達妳所希望的生產計畫;而不是用強硬的語氣指示和命令醫護人員必須怎麼做。
‧在和諧的氣氛中互動,可以讓醫護團隊及產婦更有信心並且相互了解,而且也有助於達到期望中的生產經驗。
                                 
★計畫七:計畫是有彈性的
‧一個愉快的生產經驗是很重要的,但是產婦也要有確切的心理準備,了解這份生產計畫書的內容,是有彈性且可變通的。
‧若生產過程發生未預期的危險狀況時,必須依照胎兒或產婦當時的情況,接受必要的醫療措施;此時,胎兒或母體的安全狀況維持為第一優先,而無法顧及生產計畫中的內容及需求(例如產檯哺餵母乳等等)
‧醫師會盡力達成孕婦的期望,但無法達成時,孕婦也會被告知為何計畫改變了?
 
關於「生產計畫書」的常見疑問
寫生產計畫書的目的?
黃光大院長表示,現今婦女的生產經驗可能只有12次,實在應該好好的計畫!生產計畫是孕婦對於待產和生產的想法。孕婦擬訂生產計畫書可以讓照顧的人、醫師和助產人員,了解她對於生產過程的期望和觀念,也會更有安全感;不過,這不是命令別人一定要怎麼做,而是表達孕婦的期望。
 
黃光大院長進一步說明,孕婦擬生產計畫書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計畫歸計畫,但是當生產發生危急狀況,必須有醫療的介入時,孕婦應了解計畫必須有所更改,以醫療為優先,以媽咪和寶寶的安全為重,但期望醫師可以也了解當時產婦擔心害怕的心情,能多加以解釋,並且安撫情緒。
寫生產計畫時的事先準備?
孕婦及另一半應了解生產的過程及一般程序,有充分的資訊後,兩人一起討論並寫下簡短扼要的項目,然後再與醫護人員溝通後,確定計畫書內容。
 
如果孕婦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生產計畫項目,也可和生產醫院的醫護人員討論項目,或者參考已有的生產計畫書表格內容,以表達出屬於自己的生產計畫。
生產計畫書要和誰討論?
以目前國內醫療環境來看,大多數的醫師都沒有充裕的時間來和您討論生產計畫書,因此生產計畫書能表達重點即可。以新莊惠欣婦幼醫院來說,另有「陪產員」的制度服務,所以您也可以和專屬的陪產員討論您所希望的生產計畫內容,及內容的可行性,例如有關灌腸、胎兒監視器等。
 
此外,在懷孕過程中,大約會有1012次的產前檢查,孕婦亦可藉此機會和醫師溝通內容。一般而言,在您進入產房待產時,您只需將生產計畫書交由待產室之護理人員,醫護人員會在母嬰均正常的情況之下,依照您所期待,完成您的生產計畫!
醫師是否會認為我在質疑他的專業?
大多數的醫護人員會對於孕婦的投入感到高興!花時間在生產計畫上是正確的,同時也幫助彼此的溝通,證明了這位孕婦有教育自己的熱忱,並主動參與懷孕與生產過程。您應以誠懇及溫和的口氣,和醫師討論您所希望的生產過程及內容,大部分的醫師會接受您的需求。
和醫護人員討論生產計畫的注意事項?
生產計畫書是孕婦表達對理想生產的期待,以下注意事項可幫助您的計畫能順利進行:
讓醫護人員了解妳是有彈性的,在緊急狀況時需要他們為妳做些決定,也相信醫護團隊會讓妳和寶寶健康和安全!
 
記住!不是所有的事都會跟著妳的生產計畫進行的。
 
生產計畫是一個喜好的說明,不是一個合約,如果孕婦的想法改變或有新的想法出現,例如:麻醉的需要、陪產人員變更、母嬰同室或哺乳等,這些希望都應該會被尊重,所以還是可以依當時的情況而有所改變。
生產計畫因人而異?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習慣,因此「生產計畫書」沒有固定模式,可根據個人的喜好加以修改,但一切以「母嬰均安」為最高原則。黃光大院長舉例說明,以產房環境來說,有人喜歡昏暗的燈光、居家的感覺,因為這樣能讓她感到自在、放鬆;但有人喜歡明亮、機器完備的感覺,因為這種高科技感讓她到放心,若強要她接受前者的環境,說不定她會沒安全感而覺得有壓力呢!此外,有人喜歡醫院有專業陪產員陪伴她度過產程;有人則認為不需要陪產員,因為不喜歡旁邊有人不斷叮嚀,尤其以有經驗的經產婦較常見。
 
所以生產計畫當然是因人而異,除非是安全考量,否則不要強迫產婦接受她不想要的方式,因此事先做好完善的溝通並取得共識是很重要的。
結語
「生產是正常、自然、健康的過程」!懷孕生產時,對女人來講是一生中很重要的階段,未來也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幸福及小孩的養育等工作。相信並肯定自己身為女性的本能,事先做好充足準備(例如上媽媽教室、多閱讀孕產相關知識),充分地發揮您內在的智慧,就能做個聰明又有自信的媽咪!
 
黃光大院長表示,要採取溫柔生產的方式,必須取得多方的共識才有利推行,包括醫護人員、產婦、準爸爸及其他有影響力的家屬,以免產婦與家人立場不同而爭吵,那就不妙了!最後黃院長舉個妙比喻說,希望讓生產像上戰鬥營,過程雖然很辛苦,但事後回味無窮!所以啊,只要媽咪們談到生產過程,就說也說不完呢!





嬰兒與母親
2008/7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784

 

抵達婦產科醫院後,會進行很多檢查或醫療處理,可能會讓產婦覺得不舒服。多了解進行這些醫療處理的目的和效果,妳才可以決定到底要不要作。

 

快要生之前要做哪些醫療處理?

 

 

 
了解生產前醫療處理的意義
 
抵達婦產科醫院後,會進行很多檢查或醫療處理。最近由於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呼籲,日本也開始標榜「讓媽媽快樂舒適地生產」的口號,為了讓媽媽更安全,有個愉快舒適的生產經驗,現在開始有了很多新的做法。
 
有的婦產科醫院在做生產計畫的時候,就會問妳對於醫療處置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在生產的時候,也會盡力減輕妳的壓力與負擔。
 
醫療處理的意義和效果
 
健康的妳要進行的醫療處置有CTG(胎兒監視器)、剃毛、灌腸、打點滴、導尿這五項,不過,有的媽媽會要求不要做剃毛或是灌腸。其實每個醫療處理都是有其意義和效果,妳可以多了解後再做選擇。
 
‧CTG(胎兒監視器)
將裝有端子的帶子綁在肚子上檢查陣痛的情況和胎兒的狀態。檢查一次要四十分鐘,所以住院時做完檢查後就會一直戴著這個CTG裝置以掌握情況。
‧剃毛
事先剃掉外陰部到陰道口的毛。這是為了到時候如果要切開會陰,或是出現傷口時容易進行處理。
‧灌腸
腸子就在產道旁,將腸子裡面清乾淨,胎兒也會比較容易通過產道。而且有時也會由於對腸子的刺激,導致陣痛更嚴重。另外一個目的則是可以避免胎兒受到感染。
‧打點滴
為了避免分娩時出血太多,或是出現什麼問題時可以馬上處理,都會讓妳裝上點滴導管打點滴。打的點滴一般都是葡萄糖、電解質液等。另外,正在生產的時候無法進食,打點滴也可以為妳補充水分。
‧導尿
尿道裡裝上導管以排尿。膀胱有尿的話,寶寶會很難下來,而且陣痛有時也會變弱。另外,陣痛變強以後就沒有辦法去上廁所了,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透過導管排尿。
 
 
住院後的檢查與生產的準備
 
1.            尿液檢查。
2.            血壓、脈搏、體溫檢查。
3.            拿下隱形眼鏡和戒指等:怕弄丟、價值不斐的東西盡量在家裡就先拿下來。
4.            卸妝:醫生要看妳的臉色是否有異狀,所以生產的時候不要化妝。
5.            穿上醫院指定的產服:洋裝、內衣褲、腹帶都脫下來,穿上專用的產服和前面有開口的產褲。
6.            長頭髮要綁起來:妳要在床上躺很久,長頭髮的人可以綁成兩邊比較不麻煩。
7.            剪指甲:寶寶生下來後,醫護人員馬上就會抱來讓妳抱抱並吸奶。指甲太長可能會讓剛生下來的寶寶受傷。
8.            墊較大塊一點的產墊:以備破水或出血之用。之後再看陣痛的情況如何。
9.            內診:看子宮口開的情況、位置、柔軟度、胎兒下降的情況。
 
聽胎兒的心跳聲音:確認胎兒的健康狀況。生產對妳而言很辛苦,對胎兒來說也是。妳可以鼓勵寶寶,兩個人一起突破生產的這一關。







新手父母出版
《懷孕‧生產圖文小百科》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571

 

孕期體重若能有效控制,除了可幫助生時更為順利,同時也能因為適當地補充孕期所需之營養素,使得藉由胎盤來吸收營養的胎兒更加健康,讓胎兒在孕媽咪的腹中,便已擁有健康的身體。而且,孕媽咪也別忘了雖然孕期食量會大好,但也應挑選對身體有益的食物,才能真正對於母體及胎兒有正面幫助喔。

 

 

採訪撰文╱薇潔

諮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部病房主任 仇思源
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科主治醫師 林姿吟
新竹安慎診所營養師 卓宜


從掌握孕期體重變化開始
健康孕媽咪 給寶寶健康人生第一
 
★一人吃兩人補的正確方法
孕期體重增加的範圍應控制在總體重增加10~12公斤之間,且避免超過15公斤。
第1~4個月,約增加3公斤。
第5~7個月,約增加5公斤。(平均月增加1.5~2公斤)
第8個月~生,約增加5公斤(平均週增加0.5公斤
仇思源醫師表示,若要預防胎兒將來可能有腦神經管發育異常的情形,在懷孕的前三個月便可開始補充葉酸,如深綠色蔬菜、豆類、蘆筍或肝臟類食物…等等。成效雖並非對,但建議孕媽咪能為了胎兒的健康,還是提早做預防的動作。欲補充維生素、營養素,建議從食物中攝取是最為理想,因為人體所需之營養,通常只需從食物中攝取便可充分獲得,除非您的飲食攝取的況非常不均衡,才需要藉由營養錠、片來補充,但效果仍會不及由正常飲食中攝取的效果來得好。
 
在懷孕初期的0~12週時,孕媽咪可能會出現如孕吐、食慾不振等不適現象,此時的孕媽咪可實施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即便只能吃一點點也沒有關係。許多孕媽咪會擔心此時的胎兒正在發展重要器官,會不會因為吃得太少而影響胎兒發育,對此仇思源醫師表示,胎兒在此時的營養來源是卵囊(約在12週消失),在卵囊消失後才會開始形成胎盤,因此即使在這個階段進行食補,也只是補到孕媽咪的身上。
12週之後,孕媽咪的不適症通常已經稍稍減緩,能攝取的食物的量也會比較多,但別認為因為前陣子孕期嘔吐,而認為現在食慾已好轉可以開始大肆的進食,如此暴飲暴食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只要孕媽咪秉持著一週增加0.5公斤的原則,便可有效控管孕期體重了。
 
★孕期必備營養素
卓宜營養師表示,孕期較易缺乏營養素包括以下4種:
*鈣-孕媽咪飲食中的鈣磷與維生素D的含量,將能決定胎兒骨骼的鈣化情形。孕媽咪攝取的鈣除了將影響影響胎兒的骨骼外,同時也會對母體本身的健康造成影響,造成高血壓及子癲癇症等疾病。行政院衛生署建議婦女日鈣建議攝取量為800~1000mg。
<營養來源>牛奶是補充鈣質的最佳來源,另外蝦皮、魚鬆、小魚乾、骨頭湯、蛋、豆、海帶等食物也都富含鈣質。
 
*鐵-懷孕第三期應將鐵的攝取量增加至45mg,除了能幫助胎兒體保存較多鐵以供出生後使用外,同時也能預防孕媽咪發生貧血。但若單單從飲食中攝取鐵,較難達成孕媽咪日應攝取的量,因此再吃富含鐵質的食物外,仍需依個人情況詢問醫師是否需另行補充鐵劑。
<營養來源>食物中瘦肉、深綠色蔬菜、肝臟、蛋、全穀類、乾果、貝類均富含鐵質。
 
*葉酸-葉酸能幫助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與活化。若葉酸攝取不足除了易使孕媽咪本身會出現疲倦、貧血、暈眩等症,還可能會導致胎兒神經管缺陷。
<營養來源>綠色蔬菜、乾果、肝臟、全穀類食物。
 
*必須脂肪酸(含DHA)-懷孕後期,胎兒需大量的必須脂肪酸以幫助神經和血管系統的發展,但人體卻無法自行合成。
<營養來源>鮪魚、秋刀魚、鮭魚、鰹魚、蔬菜種子油等。
 
仇思源醫師也表示,建議孕媽咪在孕期多多攝取B群,其中B6會對於妊娠嘔吐發生少部份的治療效果。至於部份過瘦的孕媽咪可能會因為懷孕中、後期,胎兒也需要鈣質因此造成孕媽咪出現骨質疏鬆的情形,因此建議孕媽咪可在懷孕中期開始便補充富含鈣質的食物。
 
仇思源醫師建議孕媽咪,有孕吐的況時,可將用餐次數調整為五到六次。此時冷飲或涼拌的食物可能是較能接受的,吃東西時速度放慢,飯後休息一下可能也有些幫助。另外,孕期的飲食習慣與容可注意下列4點:
1.        避免生食肉類、生魚片、蛋,否則自己及胎兒將容易受到細菌感染的危險。
2.        孕媽咪若吃素,容易缺乏維生素B12、鈣、鋅、維生素D、鐵質。建議補充額外的維生素B12口服藥或能攝取牛奶和雞蛋。鈣可經由豆腐、豆漿攝取。鋅則可食用果實核仁、豆類來補充。維生素D須靠曬太陽,使皮膚下的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同時也可食用維他命C 和富含鐵質的蔬菜水果。
3.        避免食用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物。
4.        避免咖啡、茶、可樂。
 
【孕期理想體重】
卓宜營養師表示,孕期體重增加的多寡,需依孕前體重的不同來分階段:
1.BMI< 18.5:12.5~18公斤
2.BMI18.5~24:12~16公斤
3.BMI>24:7~11.5公斤
 
仇思源醫師表示,孕期體重的增加,希望是增加胎兒的體重而非孕媽咪的體重,因此若為正常體重的孕媽咪則建議多食用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紅肉、牛肉…等,同時應少吃容易胖到孕媽咪的肥肉、澱粉、甜食、糖水等食物。以檢時的體重為標準,若體重增加速度太快,則應開始改變飲食容;若體重增加速度太慢或甚至減少,除了改善飲食容外也應視情況增加食物的量,如此逐地進行飲食的增加或減少,將孕期體重調整到理想的範圍。因為胎兒攝取能量的主要來原是母體,因此希望無論如何,次的檢都能看到孕媽咪的體重些微上升。
 
★適合孕媽咪的運動
除了飲食控制外,適當地運動也是孕媽咪幫助控制體重的好方法,在維持體重之外並能強身健體。
 
仇思源醫師表示,建議孕媽咪可選擇如游泳這樣子的無重力運動,但建議水須調節在約28°~32°之間。平時多散踏原地踏車,或是孕婦瑜珈等都是非常不錯的運動,但並非所有孕媽咪都能做孕婦瑜珈,因為瑜珈含許多伸展的動作,建議詢問您的婦科醫師意見後決定。且前陣子流行的「熱瑜珈」就是一種非常不適合孕媽咪進行的瑜珈活動,因為長時間處於40°以上的高環境中,對於孕媽咪及胎兒就如同是處於發燒的況,可能會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也應避免須過於使力或是搬重物等活動。在接近臨盆時,建議孕媽咪可以做一些增加骨盆彈性的運動,如手握扶手(或桌沿),緩慢且持續地做蹲下、起立的動作。
 
再者,現在也有許多提供SPA、蒸汽浴或按摩的場所,孕媽咪也應避免,因為強大的水柱、高的環境還有某些不適合被按壓的部位,可能會造成子宮收縮的情形,20週以前甚至會有流的風險,因此在選擇運動及運動的方式都應更加小心謹慎。
 
★結語
孕期體重若能有效控制,除了可幫助生時更為順利,同時也能因為適當地補充孕期所需之營養素,使得藉由胎盤來吸收營養的胎兒更加健康,讓胎兒在孕媽咪的腹中,便已擁有健康的身體。而且,孕媽咪也別忘了雖然孕期食量會大好,但也應挑選對身體有益的食物,才能真正對於母體及胎兒有正面幫助喔。





嬰兒與母親‧
2008/3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569

 

孕媽咪體的血液、養分都必須倚靠胎盤與臍帶傳送至胎兒體,是讓胎兒一日日成長的重要關鍵。孕媽咪該如何透過飲食的選擇、進食的時機、方法,達到體重控制管理,進而提供胎兒最優質的營養與塑造其未來的健康呢?且聽三位專業醫師、營養師為您仔細分明!

 

 

 

採訪撰文╱薇潔
諮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部病房主任 仇思源
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科主治醫師 林姿吟
新竹安慎診所營養師 卓宜

從掌握孕期體重變化開始

健康孕媽咪 給寶寶健康人生第一

孕媽咪所攝取的飲食都能對胎兒構成眾多影響,也因此孕期體重控制是孕媽咪能自行掌握的部份,藉由月、週甚至日的體重觀察,孕媽咪可自行了解孕期的體重變化,並視實際況調整飲食容,避免孕期吃了過多對身體無益甚至有害的食物,藉以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孕媽咪在孕期的飲食應該是「吃得多、吃得好,不如吃得巧」,在三位專業醫師、營養師的指導下除了教導孕媽咪有效地控制孕期體重,還需靠位孕媽咪落實生活中的「均衡飲食」才行喔。

 
★為何要控制孕期體重?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科仇思源醫師與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科林姿吟醫師皆表示,控制孕期體重最主要是引為考量體重過輕或過重,對胎兒及母體的身體況皆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不論是過瘦或過胖的孕媽咪,都可能會因為體重及健康況不在理想範圍,使得孕媽咪除本身身體況不佳外,進而影響到腹中胎兒,更可能造成生困難 胎兒缺氧、難 或早及胎兒生長遲滯等問題,而孕媽咪也可能因為生而造成廔管、傷口疼痛不易恢復等問題,這些併發症都對於孕媽咪及胎兒存在著相當大的影響。
 新竹安慎診所卓宜營養師表示,孕期體重的增加應是緩慢、漸進的。因懷孕初期體重的增加主要是為儲存脂肪於孕媽咪本身的子宮、乳房以及增加少量的血液,若是在此時體重增加,對於胎兒的健康與營養並不助益,反而容易形成孕媽咪身上的贅肉。孕媽咪的體重會在懷孕的中、後期開始對胎兒的影響漸增,應該以平均週增加約0.35~0.5公斤的速度開始直線上升。尤其懷孕後期是胎兒增加重量重點時期,該時期中所攝取的營養也將影響胎兒出生後的健康情形。孕媽咪懷孕前期不需特別增加食物的量以及熱量的攝取,但當進入懷孕中、後期後,則建議日增加約300大卡的熱量,但孕媽咪也需在增加熱量攝取時注意到,食物品質的提高會比食物量的增加來的更為重要。
 
仇思源醫師補充表示,控制孕期的飲食、體重,除了能掌握胎兒吸收的營養外,對於孕媽咪本身的體力也相當重要,若是孕媽咪長期營養不良,將可能造成長期的貧血。另外,維生素與礦物質的攝取不穩定、不均衡,也有可能造成更為嚴重的貧血,以致孕媽咪不論是平時走路都會感到頭暈、食慾不振、無精打采甚至連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
 
【控制孕期體重的重點】
卓宜營養師指出,理想體重×40大卡+300大卡,為孕媽咪日須攝取的卡路里,同時也建議孕媽咪依照實際個人體重及健康況向您的家醫科醫師或婦科醫師進行諮詢,逐調整孕期用餐的時間、數量與品質,便可有效獲得控制體重的良好成果。
林姿吟醫師與仇思源醫師皆表示,孕媽咪在整個孕期應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如此一來除了可以降低懷孕初期可能因孕吐造成的不適感,身體吸收熱量的速度也不至於過快,將有助於孕媽咪後身材的恢復。另外,若是對自己孕期的身材不甚滿意,也不建議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實施節食,這對母體與胎兒的影響都極大,只要孕媽咪在飲食容及食用的速度上稍作調整,並在後搭配飲食、運動,後身材便能迅速恢復。
 
★孕媽咪「過瘦」的對自身及胎兒影響
目前多數過瘦的孕媽咪是因為本身體質關係,而非孕期缺乏營養素之攝取,但即便擁有不易胖體質,過瘦的孕媽咪雖不必為了胎兒硬要吃胖(孕期急速增胖反而會對孕媽咪及胎兒造成負面影響),但為了讓程更為順利,胎兒更加健康,正確與適量地補充營養素,便是孕媽咪必做的功課之一了。
卓宜營養師指出,體重過輕的孕媽咪會因體脂肪比率過低,導致流下早兒之可能性較大,控制孕期理想體重也能將胎兒出生前後的死亡率降到最低,故在懷孕期間應多補充各類營養素使體重,以期望在均衡的速度下增加體重至正常範圍
 
仇思源醫師並指出,過瘦孕媽咪對胎兒最明顯的影響就是胎兒體重過輕,若是孕媽咪在孕前便已有營養不良的現象,可能是因為其他先天性異常或腸胃道的疾病(如短腸症候群,便可能對食物營養的吸收造成影響),須做其他檢確定病因並對症下藥。另外,人體段腸子所欲吸收的維生素與營養皆有所不同,因此必須好好維護自身的腸胃功能,使得吃進體種營養素、維生素都能被吸收。
林姿吟醫師也表示,孕媽咪若在孕期沒有適時、適量地補充營養素,除了會因為營養不足胎兒吸收,出現生長遲滯、營養不良甚至影響寶寶智力發展等情形 同時可能造成寶寶早 出生後需要留在保維持生命及觀察。孕媽咪也可能因為營養不良而造成後傷口復原情形不佳與其他感染問題。
 
★孕媽咪「過胖」對自身及胎兒的影響
仇思源醫師也表示,近期的門診發現許多孕媽咪的孕期體重不僅超過理想的孕期體重增加範圍10~12公斤,甚至會增加至20公斤。過胖的孕媽咪除了會造成在做超音波檢時醫師較難觀察胎兒的情形,也可能將造成孕媽咪的脂肪過多,使得在胎兒在經過道時,造成道受壓而有難的情形,而且過胖的孕媽咪若是罹患妊娠糖尿病,還有可能會下巨嬰(懷有巨嬰時常會發生難情形)。
 
舊時的想法總認為,下胖嘟嘟的寶寶很有福氣,一定很好帶,但是胖寶寶背後卻隱藏著許多危險疾病。仇思源醫師指出,首先須懷疑胖寶寶是否正處於高血糖的環境下,因為這可能會令他的胰島素分泌較不穩定,導致於出生時會出現如不哭、低血糖等生理現象將進而造成缺氧的情況。
林姿吟醫師與卓宜營養師皆表示,孕媽咪若是體重過胖或在孕期增加過多體重,容易併發高血壓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程遲滯或是胎兒過大甚至是下巨嬰(寶寶出生超過4000公克),使得剖腹率倍增及後併發症等問題。同時也須注意,新生兒可能在生過程中發生艱難而導致腦部缺氧的問題 而對其生命或將來的智力發展造成永久性的傷害。若為體重原本就過重的孕媽咪,不僅會有不易受孕之體質,如果合併有糖尿病時在懷孕期間血糖控制不佳時 其下先天性缺陷的寶寶機率也會較體重正常的孕媽咪高出一倍。





嬰兒與母親‧
2008/3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