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784

 

抵達婦產科醫院後,會進行很多檢查或醫療處理,可能會讓產婦覺得不舒服。多了解進行這些醫療處理的目的和效果,妳才可以決定到底要不要作。

 

快要生之前要做哪些醫療處理?

 

 

 
了解生產前醫療處理的意義
 
抵達婦產科醫院後,會進行很多檢查或醫療處理。最近由於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呼籲,日本也開始標榜「讓媽媽快樂舒適地生產」的口號,為了讓媽媽更安全,有個愉快舒適的生產經驗,現在開始有了很多新的做法。
 
有的婦產科醫院在做生產計畫的時候,就會問妳對於醫療處置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在生產的時候,也會盡力減輕妳的壓力與負擔。
 
醫療處理的意義和效果
 
健康的妳要進行的醫療處置有CTG(胎兒監視器)、剃毛、灌腸、打點滴、導尿這五項,不過,有的媽媽會要求不要做剃毛或是灌腸。其實每個醫療處理都是有其意義和效果,妳可以多了解後再做選擇。
 
‧CTG(胎兒監視器)
將裝有端子的帶子綁在肚子上檢查陣痛的情況和胎兒的狀態。檢查一次要四十分鐘,所以住院時做完檢查後就會一直戴著這個CTG裝置以掌握情況。
‧剃毛
事先剃掉外陰部到陰道口的毛。這是為了到時候如果要切開會陰,或是出現傷口時容易進行處理。
‧灌腸
腸子就在產道旁,將腸子裡面清乾淨,胎兒也會比較容易通過產道。而且有時也會由於對腸子的刺激,導致陣痛更嚴重。另外一個目的則是可以避免胎兒受到感染。
‧打點滴
為了避免分娩時出血太多,或是出現什麼問題時可以馬上處理,都會讓妳裝上點滴導管打點滴。打的點滴一般都是葡萄糖、電解質液等。另外,正在生產的時候無法進食,打點滴也可以為妳補充水分。
‧導尿
尿道裡裝上導管以排尿。膀胱有尿的話,寶寶會很難下來,而且陣痛有時也會變弱。另外,陣痛變強以後就沒有辦法去上廁所了,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透過導管排尿。
 
 
住院後的檢查與生產的準備
 
1.            尿液檢查。
2.            血壓、脈搏、體溫檢查。
3.            拿下隱形眼鏡和戒指等:怕弄丟、價值不斐的東西盡量在家裡就先拿下來。
4.            卸妝:醫生要看妳的臉色是否有異狀,所以生產的時候不要化妝。
5.            穿上醫院指定的產服:洋裝、內衣褲、腹帶都脫下來,穿上專用的產服和前面有開口的產褲。
6.            長頭髮要綁起來:妳要在床上躺很久,長頭髮的人可以綁成兩邊比較不麻煩。
7.            剪指甲:寶寶生下來後,醫護人員馬上就會抱來讓妳抱抱並吸奶。指甲太長可能會讓剛生下來的寶寶受傷。
8.            墊較大塊一點的產墊:以備破水或出血之用。之後再看陣痛的情況如何。
9.            內診:看子宮口開的情況、位置、柔軟度、胎兒下降的情況。
 
聽胎兒的心跳聲音:確認胎兒的健康狀況。生產對妳而言很辛苦,對胎兒來說也是。妳可以鼓勵寶寶,兩個人一起突破生產的這一關。







新手父母出版
《懷孕‧生產圖文小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