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孕期相關知識 (4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引述: 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101110/33/2gwm4.html?type=new

冬天的腳步已悄然來到,每逢冬季好發的流行性感冒,對孕媽咪來說是一大威脅。由於孕婦本身免疫力較差,一旦感染到較為嚴重的病毒,就會併發重症影響腹中胎兒,所以準媽咪在懷孕期間感冒不可輕忽。

 

冬天是流感和感冒盛行的季節,柯瑞祥婦產科醫院主治醫師簡維新表示,由於懷孕期間免疫系統低下以及心肺功能的改變,孕婦本身是屬於免疫力較差的族群,一旦感染到致病力比較強的流感病毒,不但症狀比一般感冒嚴重,還可能會產生嚴重併發症,甚至進一步影響到腹中的寶寶,例如孕媽咪併發肺炎、甚至死亡的案例都是時有所聞。

流感與普通感冒初期症狀類似

 

一般感冒是由病毒所造成的,但絕大部分的感冒不會影響胎兒。只有特殊情況會引發重症和胎兒感染。就醫時,醫師會針對症狀判定孕媽咪的感冒,究竟是屬一般感冒或是流行性感冒。

 

【一般感冒】

 

常見的一般感冒比較不嚴重,季節性不強,主要由鼻病毒引起,由於初期症狀和季節性的流感很類似,容易混淆。一般感冒病情比較不嚴重,症狀是症狀是咳嗽、打噴涕、流鼻水等等。簡維新醫師表示,懷孕期間感冒若是出現嚴重緊急症狀,例如:會喘、胸痛、頭暈、影響思考、持續嘔吐、發燒未好轉、咳嗽愈來愈嚴重,就要提高警覺。

【流感】

 

症狀比較嚴重,會出現咳嗽、發燒、喉嚨痛、噁心或腹瀉,常見發高燒至38℃以上都有可能,造成肌肉酸痛,發冷發抖,極度疲倦(感冒出現極度疲倦的症都很有問題)。常見流感併發重症包括肺炎、脫水,甚至死亡,特別是本身就有內科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或其他內科疾病的孕媽咪。對此,孕媽咪要特別小心。

 

孕媽咪接種三合一 預防流感效果最好

 

簡維新醫師表示,今年十月起施打的A型H3N2、H1N1新流感及B型三合一流感疫苗,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建議準備懷孕或任何孕程之孕婦,均可考慮於流感季來臨前或流行期接種流感疫苗。疾管局和婦產科專家都建議,孕媽咪避免感冒最好的預防方法仍然是施打疫苗,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併發重症的風險。流感疫苗在任何懷孕階段不分孕期都可施打,它的成份不是活性的,所以不會導致畸胎。而保守一點則選擇懷孕過十二周後再來施打,這是由於孕期12周以前屬於胚胎著床與組織發育的階段,考慮到施打疫苗會對孕婦造成的心理壓力,因此等到懷孕第13周以後再來接種疫苗。

 

施打兩周後才會產生抗體

除了老人、小孩以外,孕婦以及產後兩周內的媽媽也屬於罹患流感併發重症的高風險特殊族群。流感好發時期是從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尤以農曆年前為高峰。施打疫苗兩周後才會產生抗體保護效果。簡維新醫師表示,建議孕媽咪連同產後兩周以內的媽媽,可經醫師評估諮詢後接種疫苗,這是在對蛋沒有過敏、以前施打疫苗無副作用、及呼吸道沒有感染症狀的狀況下。孕媽咪千萬不要對流感掉以輕心。

 

勤洗手、帶口罩 加強自我防護

 

孕媽咪若要增加抵抗力預防感冒的話,簡維新醫師建議以加強自我防護措施為主,例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到公眾場合、雙手避免碰觸口眼鼻等黏膜部位。而像是使用肥皂勤洗手就可以減少很多感染機會。此外也要注意睡眠充足、作息正常,減少工作壓力。

 

醫師處方用藥是安全的

 

一般來說,由於感冒病程固定,治療方式以減輕症狀為主,讓孕婦感覺身體比較舒服。而醫師針對孕婦所開立的感冒用藥是安全的。簡醫師表示事實上,感冒輕微的話是可以不用吃藥,也可避免造成孕媽咪心理壓力。一般可以藉由補充流質水分像是喝溫熱的雞湯、黑糖薑湯來緩解不適。孕媽咪常問到的維他命C本身並沒有預防感冒效果,也尚無證據證明可以治療或直接舒緩感冒症狀。但是若出現耳朵痛的症狀或耳朵鼻腔產生異常分泌物、診斷出有中耳炎或合併有細菌感染,還是要用藥物加以治療完全。

還有,萬一孕媽咪被診斷出罹患流感的話,經醫師評估需要時要吃克流感。這是為了減少併發重症如肺炎以及減低死亡率及縮短病程。務必要照醫囑服用並追蹤。

 

不建議自行買藥服用

 

一般安全的普拿疼有需要時可以先服用,但其他藥物為了安全考量不建議孕媽咪自己到藥房買普通成藥來吃。尤其像是抗生素這類用藥,醫師在一般感冒不會加以使用,只有在合併細菌感染時才考慮使用。簡維新醫師表示,孕媽咪只要是去看醫師,不論是婦產科、內科、耳鼻喉科,只要說明自己已懷孕,醫師所開的處方用藥都是安全的。很多孕媽咪會擔心藥物對小孩有影響,但事實上是可以安心使用的。

~原文刊載於2010年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閱覽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0BA082AB1A77AA3E

懷孕期間的飲食,對媽咪來說是很重要的課題,
一方面怕吃得不夠營養,影響胎兒發育,
另一方面,又怕吃得太多,產後瘦身不容易!
到底應該怎麼吃,才能讓母親、胎兒都健康,
又不會「胖錯對象」?
此外,坊間林林總總的孕期營養品,
裡面所含的成分,究竟是否對孕婦有幫助?
本文將一一為您揭曉。

 

 

 

孕期不同階段 營養攝取重點

懷孕期間的飲食基本原則──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均衡飲食」,因為其實大部分的營養素都能從一般的食物中攝取得到,只要不偏食,基本上可以不用太擔心營養不夠的問題。

當然,若是想要更精確地攝取「正確」、「適量」的營養,孕媽咪可以依據寶寶器官的發育狀況,特別加強某些營養素的補充。

知識補給站──胎兒的發育歷程

67週:心臟已開始跳動。

8週:眼、鼻、嘴巴開始發育成簡單的外形;四肢、手指及腳趾已開始成形;肺、腸胃、腎臟也開始發育。

12週:器官已大致有雛型,往後繼續發育成熟。

18週:耳朵發育完成。

2628週:開始對聲音有反應。

30週:眼睛可以張開,不過新生兒的視力也只有成人的四十分之一。

葉酸有助於胎兒神經系統和腦部的發育,可避免胎兒發生「神經管缺損」。若是攝取不足,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劉燕居營養師表示,除了影響胎兒的發育之外,母親也容易貧血和感到情緒低落。

由於胎兒的神經管發育約在懷孕6週時完成,但通常母親發現懷孕時已是懷孕5週左右,那時才攝取葉酸已失去幫助胎兒神經管發育的作用;因此醫師建議,若是計劃懷孕,女性最好在懷孕前一個月就能開始注意葉酸的攝取(尤其是家族中或上一胎曾有神經血管缺損的病史)。在往後的懷孕期間,孕婦仍要持續攝取葉酸,因為在懷孕中後期仍有助於胎兒的健康成長,幫助造血和維護神經系統正常運作。懷孕初期,胎兒快速的發育成長中,容易消耗孕媽咪體內的葉酸,別忘了每天要吃到 600 微克的建議

攝取來源 

植物性:菠菜、花椰菜、蘆筍、豆莢類。

動物性:鮭魚、肝臟、蛋。

*註:孕婦最好能每天攝取300g(約半斤)的綠色蔬菜;肝臟類一週攝取一次即可。

此階段胎兒身體逐漸長大,器官持續發育。

因為維生素B群中B1、B2、B6需要量和體內熱量代謝有關,因此一般而言,會隨熱量增加而增加需要量。維生素B群參與身體各種代謝作用,例如:能量代謝、胺基酸代謝及細胞合成等作用,因此可被用來當作提振精神時補充的營養素。

另外,其中的B12和紅血球合成有關,缺乏時會造成貧血、舌炎、神經炎等症狀;但因為只能從動物性來源攝取,因此建議吃素的孕媽咪最好能改成吃奶素或奶蛋素,才能夠攝取到足夠的營養喔。必要的話,醫師也可開B12劑當補充劑。

攝取來源 

植物性:全穀類、豆類、綠色青菜。

動物性:肝臟、肉類、奶類、蛋。

其他:堅果類、酵母粉。(註:酵母粉的來源主要是釀造啤酒後的酵母菌,經分離乾燥後取得,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多種維他命和礦物質,就像是個天然的綜合維他命。)

孕期多攝取鈣質可有助於胎兒的骨骼和牙齒發育,並補充母體的鈣質流失。攝取量約為每天1000毫克,孕婦可每天喝2~3杯的牛奶。(註:1杯牛奶約為240c.c.,鈣質含量等於2片起司,約260毫克)。

攝取來源 

植物性:莧菜、芥藍、藻類、豆腐(因為製作時添加的凝固劑含有鈣質)。

動物性:牛奶、奶製品、小魚乾、蝦米、骨髓。

 

嬰兒與母親 11月號 NO.409

採訪撰文/黃子恬
諮詢/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師兼組長 劉燕居
   萬芳醫院營養師 魏賓慧
亞東醫院婦產科主任 林顯明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妝品

孕婦化妝ok嗎?

國泰醫院皮膚科何美瑾醫師表示,媽咪懷孕後膚質變得較油,不容易上妝,尤其使用覆蓋性強的化妝品會更不舒服,所以能不化妝最好。

 

馬偕醫院皮膚科蔡逸姍醫師也表示,化妝品對孕婦的皮膚是一種負擔,不過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加上有些媽咪因上班或工作需求非上妝不可,這時候就要對化妝品多加了解,知道怎麼挑、怎麼用,才能將可能的傷害降到最少。

 

建議事項

1.唇膏、唇蜜:美國曾發生鉛含量過高問題,孕婦、胎兒對鉛比一般人敏感,所以要很小心,尤其容易吃進肚子的口紅,除非有重要場合,否則孕婦最好避免使用。

 

2.粉餅、粉底:這類化妝品並非絕對禁止,不過因懷孕後皮膚較敏感,因此建議:
(1)
使用步驟越少越好,且不要過度塗抹、層層堆疊。

(2)盡量以礦物性彩粧為主。

(3)選擇水溶性產品較不會阻塞毛細孔。

(4)如果不清楚皮膚敏感程度,最好先塗在耳後或手肘內側處,試過沒問題再塗於臉上。

(5)孕期盡量避免每天化妝,將皮膚承受的負擔降到最低。

 
3.
眼影:一樣也是塗在皮膚上,所以非得使用時,盡量少量,而且不要化得太複雜(如煙燻粧)。


4.
睫毛膏:要注意有些來路不明的睫毛膏可能含有mercury(汞)或thimerosal(局部抗菌劑),這些都要避免。

 

卸妝要徹底

卸妝過程要輕柔,濃妝最好用卸妝油,淡妝用卸妝乳,並記得卸完再用清水洗臉,以確保乾淨。在挑選化妝品時,應選擇有信譽、大廠牌產品較有保障,並注意標示要清楚,有產地、工廠地址,不使用來路不明的產品。何美瑾醫師則建議孕媽咪除了購買大廠牌的產品之外,像是口紅、睫毛膏等化妝品,挑選時盡量避免香味太濃的產品。

 

 哪裡可查詢到不合格的化妝品?

★化妝品便利資訊網:http://www.cosdna.com/cht/

★行政院衛生署全國化妝品不良品通報系統:http://210.64.16.152/TDRF_CUAS/Cuas/Home.aspx

★經濟部工業局化妝品產業資訊網:http://proj2.moeaidb.gov.tw/cosmetic/

★化妝品許可證查詢作業系統:http://203.65.100.151/DO8180.asp

 

染、燙髮

懷孕初期避免染、燙髮

何美瑾醫師表示,染髮劑的安全性有較多的爭議,目前雖然無絕對證據證實其危險性,不過孕婦還是能避免最好,或是等懷孕中期再使用;而且量和次數都要減少。

 

建議事項:

(1)蔡逸姍醫師指出,美國婦產科醫學會認為進行染燙髮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前提是懷孕初期3個月是胎兒重要的發育階段,此時應禁止染燙髮。

(2)在染燙髮過程中恐怕有吸入性問題,建議選擇通風良好的美容院。

(3)避免同時進行染、燙髮,以免傷害髮質,建議間隔2~3個月。

(4)盡量縮短染劑在頭髮停留時間。

(5)完成後要用清水徹底洗乾淨。

(6)在家DIY時要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觸染劑。

(7)半永久產品附著力比永久性產品弱,所以選用半永久性染髮劑較安全。

(8)植物性產品(例如Henna)是安全的,不過這類產品東南亞較多,國內很少見。

(9)眉毛、睫毛耐受性差,很容易過敏,所以不可進行漂染眉毛、睫毛。

(10)不要每天使用噴霧髮膠,經常且大量使用容易造成寶寶尿道下裂。(多為美髮從業人員)

 

指甲油

對於孕婦擦指甲油,何美瑾醫師表示並不建議,因為使用與卸除指甲油過程易聞到揮發成份,且易跟著食物一起進到肚子裡,所以指甲油或指甲彩繪皆非必要性,孕婦能不碰最好。

 

孕媽咪如果一定要擦指甲油、做指甲彩繪,蔡逸姍醫師建議避開含有methyl methacrylate以及acetonitrile成份的產品。

 


建議事項:

*使用過程應處於通風良好場所,避免待在密閉人多的沙龍。

*不要塗太多層。

*塗完不可用嘴巴吹乾,以免同時吸入化學物質。

*等指甲乾了要把手洗乾淨。

懷孕初期避免使用。

*不要貪便宜買來路不明的產品(如菜市場價錢特別低,或標示不清的產品)。

 


防曬、保養

選擇物理性產品做防曬

蔡逸姍醫師強調,媽咪懷孕後很容易出現肝斑,所以更要注重防曬,建議外出時每兩小時補擦一次,並且避免中午時間外出;產品選擇可挑物理性防曬產品,主要成分含氧化鋅(ZnO)或二氧化鈦(TiO2)。何美瑾醫師則建議挑選質地清爽的防曬產品,防曬功效以系數SPF>30,PA++以上為佳。

 

孕媽咪可以擦美白或去斑產品嗎?

主要要看美白產品有效成分,若是最常見的左旋C(L-Ascorbic Acid)或其衍生物(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Sodium Ascorbyl Phosphate、Ascorbyl glucoside)這類是可以,但要注意的是,很多宣稱抗老及去斑(例如三合一美白藥膏)的產品中,都含有高濃度的A酸或其衍生物,長期使用會有負面影響,尤其剛懷孕3個月前使用,容易造成胎兒畸形。

 

懷孕過程中因為荷爾蒙的關係,常會有一些色素斑的出現,建議媽咪做好防曬及保濕即可,不要急著使用退斑藥膏。

 


孕期擦痘痘藥安全嗎?

外用痘痘藥部分,可以使用屬於B級(藥物安全性)的藥膏,如常見的外用抗生素藥膏如clindamycin solution/gel ;其他C級(在動物是安全的),可斟酌使用;但是要注意避免使用的有:

(1)外用A酸或其衍生物的藥膏,例如痘膚潤Differin (adapelene),Retin-A and Renova (tretinoin),Retinol,Retinyl linoleate,Retinyl palmitate,Tazorac and Avage (Tazarotene)。

(2)高濃度的水楊酸(脂溶性)(>2%)Salicylic acid、Beta hydroxy acid,BHA。(注意:果酸是安全的)

 

臉上長痘痘的照護事項:

★不可過度洗臉,每天兩次即可,而且要輕拍,不能用力搓揉。

★洗後抹些清爽型保濕乳液。

★千萬別擠痘痘,否則下場會很慘。

★避免用化妝品,無法避免時應選擇不會長粉刺的配方(non-comedogenic)。

 

精油浴

孕媽咪點精油或洗精油浴時的建議:

*先稀釋過再使用,只要有點味道即可,而且用量不要太多,也不需天天用。

*比較能放鬆心情,適合孕婦的精油包括:佛手柑、洋甘菊、薰衣草、檀香等。

*應避免的有:大小茴香、當歸、白樺、杜松、西洋杉等。

*接近預產期前最好只泡腳,不可全身泡精油浴,以免增加早產機會。

懷孕期避免做SPA,有需要時溫度也不宜過高。

 

香水

至於香水的使用,最好味道不要太濃,使用時避免直接接觸皮膚,以減少過敏反應的機率。

 

雷射、脈衝光治療

孕婦做雷射、脈衝光等治療,學理上是安全的,但因為懷孕後皮膚受荷爾蒙影響,色素比較活躍,此時用雷射或脈衝光治療,較難達到預期效果。

 

何美瑾醫師認為孕婦因荷爾蒙關係,做雷射後容易加重反黑程度,而且過程中可能因疼痛和緊張而影響到胎兒。臨床常有孕婦要求做雷射,醫師會建議只要加強防曬,等產後身體恢復後再進行。

 

禁止做電磁波拉皮、打肉毒桿菌

此外,電磁波拉皮、打肉毒桿菌這兩項是絕對禁止的,蔡逸姍醫師指出,電磁波原理類似微波爐(radio frequency),對胎兒會有影響;肉毒桿菌雖是局部作用,但仍可能會不小心被身體吸收,有毒素危害的風險。


婦產科醫師的建議

雙和醫院婦產科陳建翰醫師表示,絕大多數媽咪懷孕後會為了胎兒健康著想,避開許多危險因子,包括化妝品、保養品的使用,只要有疑慮多會在門診中諮詢醫師。站在婦產科醫師的立場,當然希望孕婦盡量避免接觸這些化學物質,尤其成份、來路不明的產品更不要碰。

 

陳建翰醫師建議,由於化妝品是經皮膚接觸,比較不像口紅有吃進肚子裡造成鉛量過高的危險,不過任何產品的使用,前提都是要選擇大廠牌、有成份標示的產品較有保障;另外像是含A酸的美白產生也要避免;至於染、燙髮則應該禁止,孕媽咪們沒必要急著非得在懷孕期去做;而關於指甲油、指甲彩繪的危害,較少有相關研究,因此一樣建議能免則免;此外,雷射、脈衝光等手術,比較擔心的是過程中可能因疼痛與不適而造成子宮收縮,增加早產機會。

 

聽毒物專家怎麼說

★磷苯二甲酸~常存在化妝品中的毒物

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廠商為了讓化妝品、指甲油、髮膠等產品保持香味,並使品質穩定,會在製造過程中以磷苯二甲酸做定香劑,這類物質屬於環境荷爾蒙,醫學研究證實,孕婦尿中磷苯二甲酸濃度越高,出生的男嬰生殖器異常機率越大,症狀也越嚴重。

 

★香水~男性精子殺手

在國外被稱為「男性精子殺手」的香水,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孕婦經常使用,出生的男寶寶較容易有女性化趨勢,會增加將來不孕的機會。

 

★顏色艷、香味濃,危害機率高

味道越香、顏色越鮮艷,對健康造成毒害的機會就越高!站在毒物科專家立場,林杰樑主任特別呼籲愛美的孕媽咪們,為了寶寶健康著想,懷孕期間還是盡量忍一忍,其實自然散發孕味的媽咪最美麗,根本不需濃粧豔抹。

 

消費者無法單從產品包裝分辨該產品是否含有磷苯二甲酸,所以最保險作法就是盡量少用,而孕婦更應該禁止,如果真的非用不可,建議以無味道、淡淡的粧取代。

 

★鉛、汞的危害,孕媽咪要小心

習慣彩妝的女性,懷孕後要小心化妝品的另一個問題:重金屬。研究證實,每100c.c.血液中,鉛量如果達到5微克,生出低智商兒的機會比較高,而包括準備懷孕以及哺乳階段,都可能受到影響。

 

另一個是汞的疑慮,美國FDA已提出呼籲,希望懷孕、哺乳期媽咪避免食用鯊魚、鱈魚等大型魚,以免魚中含甲級汞會影響寶寶智商;同樣的,孕媽咪若不小心使用到含汞的美白產品,對寶寶腦部也會造成傷害。

 

★經常染髮,增加膀胱癌風險

國外研究也發現,經常染髮可能增加罹患膀胱癌風險,媽咪孕期中常染髮,寶寶也可能受到傷害,尤其棕黑、黑色等顏色較深的染劑,危險性比淡色染劑大,雖然市面上許多染劑標榜純天然,但是否屬實,消費者根本難分辨,所以還是少用為妙。

 

 


《MamiHome媽咪窩》.
2010/9月號


 

 

採訪/林潔雨

諮詢/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 林杰樑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蔡逸姍

             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何美瑾

             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建翰

攝影/小羅

協助拍攝/康和產後護理之家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3474

湯瑪士.維尼&潘美拉.威瑟◎著 顏慧琪◎譯

 

確實感覺肚子裡的寶寶在動----這種喜悅是不可言喻、無可取代的。

 

懷孕進入第六個月,胎兒用腳踢肚子,或翻轉身體、改變方向的動作都比以前強而有力。這是因為胎兒長得比較大,所以他的活動也更容易傳達到母體。從胎兒本身來說,即表示其觸覺及運動官能比以前更發達了。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慢慢體會觸覺並學習肌肉的活動。

 

從此以後,不但妳摸肚子時可以將訊息傳遞給寶寶,同時也能直接感受到寶寶的反應,完全進入雙向溝通的階段。撫摸肚子與胎兒溝通,可說是自有人類以來就形成的自然動作。然而,確實得到科學的證明,則是近年來的事。

 

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媽媽腹中曾接受溫柔愛撫的初生嬰兒,不僅具有精神上感受被愛的意義,同時對嬰兒的發育也有正面的影響。


世茂出版
《胎兒心理學家教妳做好胎教》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3653

「我懷孕了!」伴隨著幸福感而來的,可不只是肚子漸漸隆起而已,因為荷爾蒙的改變,身體會開始出現一些擋也擋不住的變化……。

當一個新生命開始在母體中孕育,孕媽咪的身體就會產生奇妙的變化。由於體內荷爾蒙的改變,孕媽咪可能從懷孕初期的孕吐,接著慢慢出現一些視力、皮膚、牙齒、胸部等等的變化;到了懷孕後期有些媽媽可能會有背痛、頻尿、便秘、靜脈曲張、水腫等症狀出現。這些因懷孕而產生的身體變化,依據個人體質的不同有些會出現、有些則不會出現,且輕重程度也因人而異,孕媽咪只要了解這些都是孕期可能會發生的變化,放鬆心情,就可以輕鬆度過這個孕育生命的奇妙過程。

 

孕吐~懷孕初期影響大

如果女性發現自己月經沒來、胃口不佳、嗜睡、胸脹,甚至有噁心想吐的感覺,恭喜妳,妳有可能已經懷孕了。林新醫院婦產科主任徐興國表示,上述的狀況都是剛懷孕的女性可能出現的症狀,其中對孕婦影響較大的是孕吐的問題,大約懷孕6週左右就會出現,約12至16週症狀會緩解。

 

孕吐依據個人體質輕重程度會有不同,不過孕媽咪如果孕前就有胃潰瘍等胃部問題,會讓孕吐更嚴重;此外,懷多胞胎的媽媽,因為人類絨毛促性腺激素(HCG)的分泌量會更多,所以孕吐的機率也比較高;另外,不正常的懷孕(葡萄胎)也會引起較嚴重的孕吐。

 

徐興國主任建議,孕媽咪可以用少量多餐、吃乾一點的食物、少喝湯湯水水、早上剛起床可以先吃點蘇打餅、食物中加點醋以及不要餓肚子等方式來緩解孕吐的發生。

 

若孕吐嚴重,可以到醫院照超音波了解胎兒的狀況,排除葡萄胎的可能性(懷葡萄胎需要中止懷孕),或是照胃鏡來了解是否有胃部問題,醫師會開一些止吐藥或制酸劑讓孕婦服用。

 

如果孕吐依然嚴重,出現劇烈嘔吐甚至連水都不能喝,喝了也會吐或是體重在一兩週內減輕過多,就需要就醫了,因為連水都不能喝的孕吐,會引起孕婦脫水、身體電解質不平衡以及營養素不足的問題,需要透過靜脈注射的方式來補充電解質。

 

視力~少戴隱形眼鏡

孕期荷爾蒙的改變與體重的增加,會使孕媽咪的視力產生變化,林新醫院護理部督導朱彥紅指出,孕婦眼角膜的厚度會慢慢增厚,懷孕至8、9個月時會比原先增厚約3%,此外,角膜的弧度也會變得比較凸出,已有近視的孕婦甚至會改變近視的度數,但眼角膜的敏感度會下降,導致角膜的反射能力與保護眼球的功能都減低,所以不建議孕婦戴隱形眼鏡,儘量戴一般眼鏡,若一定要戴隱形眼鏡,建議配戴的時間也要縮短,尤其晚上不可以戴著睡覺。

 

當孕媽咪戴隱型眼鏡出現不舒服的感覺,就要立刻去眼科看診。這種孕期的視力變化約產後6至8週就會恢復正常,維生素A與B群對眼睛有一定的助益,像是維生素B1可以緩解眼睛疲勞,B2可緩解角膜發炎,所以保健的方式可以多吃對眼睛有益、富含維生素A(例如紅蘿蔔、蕃茄、深海魚)與維生素B(例如大豆、鮮奶、芝麻、小麥胚芽)的食物。

 

徐興國主任表示,懷孕中期之前的視力變化會讓孕婦眼睛比較容易累,看東西比較吃力,這種狀況只要多休息、不要過於勞累就可以改善狀況。但如果到懷孕後期(27至40週)出現視力模糊合併頭痛與血壓高等症狀,就是一個警訊,有可能是子癲前症的徵兆,此時就必須就診讓醫師判斷狀況。

 

皮膚~輕重程度不一

皮膚的變化應該是孕媽咪感受最深的一個項目,在這個項目中又可細分3種不同的變化,分別是:痘痘、黑色素沉澱、乾癢。

 

痘痘

依據個人體質,有的會在懷孕早期就出現痘痘問題,有的則會到中後期才出現。徐興國主任表示,孕期長痘痘的原因,與荷爾蒙的變化以及黃體素增加,導致皮膚分泌物增加有關,除了臉部外,頭部的髮根與胸前、背部都有可能出現痘痘。

 

建議孕婦使用無刺激性、中性的洗面乳,保養保溼的面霜也需選用無油的清爽配方,可減低刺激,因為保養品過油會造成毛細孔阻塞,讓情況更嚴重。而頭髮則應經常清洗,尤其髮根部份要清潔乾淨,寢具枕頭套也需常更換清洗、保持乾淨。

 

孕媽咪平時可多攝取含維生素A的食物,例如紅蘿蔔、蛋、深海魚,但不建議吃維他命A錠劑,因為維他命A錠劑屬於油性不易被身體排出,對孕婦身體會有影響。

 

徐興國主任指出,孕媽咪長痘痘千萬不要擠,擠痘痘不但會留下疤痕,也有可能造成毛囊發炎。若痘痘長很多,可以請醫師開藥,醫師通常會開含有抗生素或紅黴素的口服藥讓孕婦服用(這些藥對胎兒不會有影響),媽咪千萬不可以自行去藥房購買成藥服用,因為一般治療痘痘常用的Roaccutane羅克坦(口服A酸藥),有造成畸胎的可能,而四環素則會造成寶寶牙齒黑色素沉澱;另外,也不可以使用含有A酸的保養品,這類保養品擦在皮膚上經由皮膚吸收到體內,其中的成分也有形成畸胎的可能。

 

黑色素沉澱

朱彥紅督導表示,大約九成的孕媽咪都會有黑色素沉澱的問題。黑色素沉澱發生的可能原因是,孕期中女性的荷爾蒙以及黃體素發生改變,刺激黑色素刺激素的增加而產生,從懷孕初期2、3個月開始就會慢慢出現。容易出現的部位包括:肚臍往下至陰部的中線變黑、乳暈變黑、腋下以及生殖器顏色變深、頸部與臉部出現斑點。

 

通常身體出現的黑色素沉澱會在產後6個月左右消失,但在臉部形成的黑色素沉澱(黑斑與肝斑,大部分出現在位置明顯的臉部顴骨部位),則會消退的比較慢,有的人甚至就不會消退。

 

曬太陽會讓黑色素沉澱的狀況更加惡化,容易出現黑色素沉澱的孕期,更不能輕忽防曬這項工作,除了可多利用陽傘、帽子來做物理性防曬外,擦防曬產品也是另一種重要的防曬方法,其次則可多吃富含維生素C與E的新鮮蔬菜水果。

 

乾癢

乾癢的問題大多出現在懷孕中後期,朱彥紅督導建議不要用過熱的水洗澡,洗澡時請選用中性(PH5.5)或弱酸性的天然成分沐浴乳,因為鹼性的肥皂會讓皮膚乾燥,若有乾癢問題則會更嚴重。

 

而媽咪洗完澡後也需在乾癢部位擦上保溼乳液,建議使用含有蘆薈或洋甘菊等天然成分的保溼產品較佳。有時癢得厲害孕婦會忍不住搔抓,此時建議能忍著不抓就儘量不抓,因為若不慎抓破皮,將使狀況更嚴重,而且必須馬上至皮膚科看診並擦藥治療。

 

徐興國主任指出,針對乾癢的問題,孕婦可以在癢的部位稍微冰敷止癢,也儘量不要穿太緊的衣服、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如果搔癢難耐可請醫師開藥,通常會開可止癢的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膏,讓孕婦擦在發癢的局部皮膚上。

 

牙齒~避免牙周病上身

身體潛在性的發炎都有可能引發早產,而孕期牙齦發炎引發的牙周病,就是一個潛在的危險,不得不注意。徐興國主任說,孕期荷爾蒙的變化會讓孕婦的牙齦產生充血的現象,再加上懷孕初期孕吐頻繁以及孕媽咪嗜吃酸性食物,都會讓原本就已經牙齦浮腫的口腔更容易發炎;此時媽咪的口腔若是長時間處於酸性的環境,就會讓牙齒的琺瑯質崩解、容易蛀牙,上述這種狀況如果沒有改善,已經發炎的牙齦就有可能演變成牙周病,嚴重的牙周病會伴隨骨頭的破壞而讓牙齒脫落。

 

所以,建議孕婦孕吐後一定要漱口,飲食過後一定要確實刷牙與用牙線清潔,也可使用沖牙器來協助清潔口腔;如果不方便漱口或刷牙,也可先用無糖的口香糖做初步的潔牙,出現發炎現象則不要拖延就醫,要立即找牙醫師檢查診治。朱彥紅督導也建議,計畫懷孕的女性在懷孕前半年應先做個全面的口腔檢查、洗洗牙將牙結石清理乾淨,發生問題的地方趕緊診治,讓口腔保持良好的狀態,可以減少懷孕時牙齒出問題的機會。

 

胸部~中期以後逐漸脹大

懷孕數週左右乳房就會開始腫脹(依據體質每個人腫脹程度不同),有的孕媽咪在懷孕第2個月之後乳房的體積就會增加,到了第3個月若去擠壓乳房,還會出現一些乳汁分泌(這些分泌物是正常的),大概到了懷孕中期乳房的體積就會比原先的大一些,所以孕媽咪穿孕前的內衣如果感覺有壓迫感,就必須換內衣了,如果不換內著持續讓乳房受到壓迫,不但會不舒服,乳房也容易變形,朱彥紅督導建議可以選購哺乳用的胸罩,一方面這種胸罩可調整鬆緊度,另一方面產後哺乳時也可接著使用,一舉數得。

 

而當乳房脹大不舒服時,孕媽咪可用稍微熱一點的毛巾熱敷10多分鐘,再用手在乳房部位做環形按摩,都可減輕不舒服感。不過若是乳房出現紅腫熱痛、皮膚潰瘍或是出現血絲般分泌物就必須就診。此外,徐興國主任提醒孕媽咪,懷孕期間不要過度刺激胸部(夫妻性生活不要過於劇烈),因為過度刺激胸部會造成子宮收縮,引發早產等問題。

 

妊娠紋~體重勿增加太快

妊娠紋大約在懷孕中後期才會出現,妊娠紋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真皮層中的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會在懷孕中減少或是斷裂,當肚子伸展撐大後,更會去拉扯這些彈性纖維,引起纖維斷裂,使得皮膚凹陷,在皮膚表面形成傷痕狀的條紋。這些纖維斷裂之後要恢復原狀是不可能的,只能透過不同方式讓出現的痕跡變淡變小,而除了腹部外,包括大腿內側、臀部、乳房上方也都有可能產生妊娠紋。

 

朱彥紅督導表示,妊娠紋的產生與個人體質以及懷孕時體重增加的速度有關,有的孕婦原本皮膚就屬於較緊實的類型,當體重增加,皮膚纖維就比較容易被拉扯、斷裂、變形;懷多胞胎的孕婦出現妊娠紋的時間也會比較早;而孕期體重增加的速度過快,不但會讓妊娠紋提早出現,且嚴重度會加深,所以整個孕期要调整饮食习惯,要保证均衡、营养的膳食,避免过多摄入和过剩的热量,导致体重增长过快,控制糖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少吃色素含量高的食物。調整飲食習慣,保持輕淡均衡的膳食,避免攝入過多的熱量與脂肪類,導致體重增長過快。

 

一般建議,整個孕期體重最好增加約12至15公斤,不要增加過多;此外,多運動可讓皮膚彈性纖維強壯不容易斷裂,所以可在孕前就開始培養運動健身的習慣,像騎單車、走路等等都是不錯的運動,孕期中也可以多走路、多爬樓梯(但漏尿孕婦不宜),在家做一些適度的抬腿伸展運動;飲食方面可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至於按摩霜與除紋霜的使用效果因人而異,可在妊娠紋尚未出現前,在容易出現的腹部、大腿、臀部、乳房上方等部位於沐浴後塗抹,增進局部區域皮膚的血液循環、降低真皮層中的膠原纖維斷裂的機會。

 

妊娠中線~幸福的印記

有些孕婦大約在懷孕第3個月開始,就會陸續出現妊娠中線,到了懷孕中後期情況會更嚴重,徐興國主任表示,妊娠中線是因為荷爾蒙改變所引起,無法預防,但多數孕婦在產後妊娠中線會逐漸消失或是顏色變淡。

 

腰痠背痛~保持良好姿勢

隨著準媽媽的肚子日漸變大、子宮擴大,身體的重心自然會往前移,但身體會靠下背部的腰力自主的將身體往後拉來保持平衡,腰背部在長期的拉扯之下就容易造成酸痛。腰痠背痛的症狀發生的時間點大約在懷孕5個月開始,懷孕愈後期情況會愈嚴重。不正當的姿勢也會加重孕婦的腰酸背痛,像是翹腿、拿高處的東西、直接彎腰撿東西、提重物、穿高跟鞋、久坐、久站等。

 

徐興國主任表示,多休息、保持良好的姿勢、不久站久坐,都是解決腰酸背痛的最好方法,其他像是坐在椅子上的時候不要讓背部懸空,可在腰間擺個靠枕支撐來舒緩壓力。

 

懷孕後期肚子負擔過重時,可使用托腹帶幫助支撐肚子,而睡覺的床墊不要太軟,要注意枕頭的高度。懷孕後期睡覺時建議盡量不要平躺,平躺不但容易腰痠背痛,也容易喘不過氣來,儘量採左側躺的姿勢,並在腰部與腳部墊個枕頭增加舒適度;到游泳池泡水也可以減緩背痛,因為水中的浮力可減輕孕婦背部的壓力,但是到泳池要小心不要被別人踢到肚子。

 

若背痛嚴重可以用冰敷與熱敷交替進行的方式減緩疼痛,可先冰敷20至30分鐘再換熱敷,也可吃溫和的止痛藥像是普拿疼來緩解;但若持續疼痛或是痛得很嚴重,也有可能是坐骨神經痛甚或是腎水腫、尿路結石所引起,這時就要請醫師診治。

 

頻尿~正常現象勿刻意限水

頻尿出現的時間點有兩個,一個在懷孕初期,另一個在後期。徐興國主任指出,懷孕初期(3個月以前)子宮仍在骨盆腔內,隨著胎兒的成長子宮會慢慢變大,而子宮的前面就是膀胱,因膀胱受到壓迫就常會出現想尿尿的感覺;到了懷孕中期,子宮長出骨盆腔,頻尿的狀況就會改善;但到了懷孕後期(8、9個月),胎兒的頭部下降又進入骨盆腔,再度壓迫到膀胱,頻尿狀況便又出現。

 

一般來說,上述的狀況都是正常的,只不過孕媽咪要多跑幾次廁所,只要將尿液排出就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但有的孕媽咪為了不讓自己頻頻上廁所,會有少喝水以及憋尿的行為,這樣反而有可能引發泌尿道感染的問題,所以懷孕期間媽咪的水分還是要正常攝取,頻尿狀況是正常的,不需要刻意改變這種狀況。不過,若是孕媽咪除了頻尿外,還發現排尿時有灼熱、疼痛的感覺,或是已出現血尿,就得趕緊就醫檢查是否有感染。

 

便秘~從飲食與運動下手

孕期便秘也與荷爾蒙改變有關,因為荷爾蒙的改變使得腸道的平滑肌鬆弛、蠕動減少,導致大腸對水分的吸收增加,糞便變硬而容易出現便秘,所以大約懷孕5週開始就有孕婦會發生便秘的問題;到了懷孕後期,子宮變大壓迫直腸,加上孕婦此時運動量又減少,也容易引起便秘。

 

要緩解便秘的不適,朱彥紅督導提供幾個方法:

1.首先要補充足夠的水分。

2.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一有便意就要趕快去如廁,因為一旦便意消失,就會增加排便的困難。

3.平常多走路運動或是做一些柔軟體操,增加腸道的蠕動。

4.飲食習慣也是影響便秘的重要原因。建議多食用像是燕麥、麥片、蔬菜等高纖維的食物;也可補充一些優格或優酪乳(因為怕孕媽咪攝取過多糖份,建議選購無糖的產品);若還是沒辦法改善,也可食用一些益生菌、綠藻、螺旋藻等健康食品,對排便會有幫助。

5.如果症狀嚴重,也可以在產檢時請醫師開軟便劑來緩解便秘問題。孕媽咪如果在懷孕前就已經有便秘甚至痔瘡等問題,孕期便秘問題會更嚴重,此時就需要在飲食與運動方面加強。

 

靜脈曲張~沒事盡量將腳抬高

靜脈曲張會在懷孕中後期出現,原因是肚子愈來愈大壓迫到下肢靜脈,靜脈的血液回流受阻,使得體內的鈉與水分滯留所引起,血管像蜘蛛網般浮出,通常會出現在小腿和會陰部。

 

久站久坐都會讓靜脈曲張更嚴重,最佳解決方法就是有時間就把腳抬高(腳的高度最好高過心臟效果會比較好,若無法達到,只要能抬高腳也比什麼都不做好)。朱彥紅督導建議睡前先將腳抬高10分鐘,讓血液回流順暢再睡,睡覺時也儘量採左側躺的姿勢,因為子宮偏右壓迫到下腔靜脈,向左側躺可以舒緩壓迫感,讓血液循環與血液供氧量正常。

 

此外,也可穿彈性襪來緩解靜脈曲張問題。穿彈性襪也有技巧,建議在早上起床前先將腳抬高一陣子再穿,會比下床吃完早餐活動後再穿效果好,一般家庭主婦可以穿到小腿長度的彈性襪;若是需要久站工作的上班族婦女,建議穿褲襪型的彈性襪。

 

腳腫(腳變大)、水腫~不吃過鹹的食物

水腫與靜脈曲張一樣也是在懷孕中後期出現,徐興國主任表示,水腫是皮下水份聚集所造成,發生水腫的部位以小腿以下腳踝為多,當手壓腳踝部位放掉後,皮膚產生凹陷,就表示有水腫症狀。

 

保健的方式是要讓腳部多休息,不要穿高跟鞋,應儘量穿好穿的平底鞋;飲食不要吃過鹹的食物,跟靜脈曲張一樣抬腳是很重要的,有時間就讓腳抬高,可以緩解水腫的狀況。有些孕婦會想用利尿劑來緩解水腫的狀況,不過利尿劑會影響胎盤的血流量,所以不建議使用。

 

正常的水腫只要適度的保養就可改善狀況,不過徐興國主任提醒,若是孕婦本身有高血壓問題,再發生嚴重水腫、頭痛、視力模糊、尿蛋白等症狀,就有可能是子癇前症,孕婦若有抽筋現象就更加危險,這種狀況都要做立即的處理。

 

★放鬆心情,必要時求助

人類的懷孕期是相當長的,從初期、中期到後期各有不同的身體變化,朱彥紅督導表示,這些身體上的變化多數是正常的,孕媽咪不需要過度擔心憂慮,也不需要將注意力太過集中在這些變化上,例如像孕吐這個常見的症狀,根據臨床的案例,通常有上班的孕媽咪因為有工作分散注意力,症狀會比較和緩,而專心在家待產的孕媽咪,會一直擔心自己何時會再孕吐,反而讓孕吐更加劇烈。

 

所以,建議所有的孕媽咪應心情放輕鬆來度過整個孕期,身體上的變化與不適除了可以請教醫師外,醫院都有針對孕媽咪開設的諮詢電話,也可多加利用,專業的衛教師會幫孕媽咪解答孕期中的任何問題。


《MamiHome媽咪窩》.
2010/9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3470

湯瑪士.維尼&潘美拉.威瑟◎著 顏慧琪◎譯

 

胎兒有良好的聽、看能力

關於胎兒如何在媽媽腹中發育的問題----醫學及心理學研究的大幅進步,實際上是近二十年來的事。此後這方面的研究有許多驚人的發現,並且在國際性的研討會中被承認。這一類的研究,我們稱為「出生前心理學」及「週產期心理學」,大部分致力於胎兒感覺能力的研究上。

我們現在已經確知受胎後四個月的胎兒,具有相當敏銳的觸覺及味覺。胎兒的嘴唇一受到刺激,就會做出吸吮的動作;若是在羊水中注入苦的液體(如碘),胎兒便會皺起眉頭,停止喝羊水。此外,受胎後四個月的胎兒也能感受到照在媽媽腹部上的光,光線太強的話,他甚至會用手去遮眼睛。到了第五個月,對於外在聲音的刺激,也會摀住耳朵。

 

在近十年來最尖端的研究當中,北卡羅萊納州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安東尼‧德卡斯巴,更證實八個月大的胎兒即具有記憶能力。他在報告中指出,胎兒在子宮內已經能夠聽見人們的談話,並具有辨別聲音的能力。

 

腹中胎兒也有人格

除了上述令人驚異的感覺能力之外,神經學家更認為,胎兒可能具有「意識」的初步型態。

紐約市愛因斯坦醫科大學的神經學家布米尼克‧芭芭拉,以最新的顯微鏡技術來研究胎兒的大腦,得到上述的結論。確定受胎後二十八週到三十七週的胎兒大腦皮質,已經發達至足以思考的能力,其神經組織與新生兒幾乎沒有兩樣。

 

其他的研究學者更指出,經由胎兒腦波的測定,顯示胎兒的睡眠與成人做夢時的生理測定值一致。

 

所以,生物學家、心理學家、神經學家們都把胎兒定位於「具有感官能力及初步學習能力的個體」。心理學家們更進一步表示,胎兒在媽媽的子宮內逐漸形成人格,成為具有情感及知覺的人。而胎兒的人格是透過和父母,特別是和媽媽密切的溝通形成的。

 

胎兒與媽媽共憂喜

媽媽與胎兒生理上的交流,是母子之間溝通的第一步。媽媽的飲食會透過血液傳達到胎兒體內,所以懷孕期間必須避免抽煙、喝酒或服用藥物。

 

另外,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媽媽與胎兒的交流不只是生理上的,媽媽的心理狀態也會對胎兒造成重大的影響。所以,懷孕中的婦女若承受嚴重的心理壓力時,體內就會產生緊張、焦慮的荷爾蒙(腎上腺素等),然後透過血液,將緊張的訊息傳達給胎兒,使胎兒也承受和媽媽一樣的壓力。

 

根據調查顯示,在戰爭期間所孕育出來的嬰兒,其不充分成熟的機率較高,體重較一般標準為低,過於敏感而不沈穩,容易焦慮、脾氣不好。有的嬰兒由於過度吸吮拇指,造成拇指的發育不完全;有的嬰兒才出生幾天,就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瘍的情形。這些當然都是極端的例子,通常媽媽的緊張壓力並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傷害,故不必過分憂慮。

 

母子行為上的雙向溝通

媽媽與胎兒溝通的下一階段要靠的是行動。

 

這種形式的溝通,必須透過媽媽的活動來進行。媽媽很慈祥地撫摸肚子,對著胎兒唱歌、說話或跳舞(由爸爸或其他的家人來進行也可以),胎兒都能實際感受到媽媽的存在,胎兒有時會以踢肚子來回應媽媽。就像媽媽聽到嬰兒的哭聲,就能馬上分辨出是「肚子餓」或「該換尿布」一樣,懷孕中的婦女也能在胎兒踢肚子的時候,感覺到他是在表達喜悅或憤怒。

 

這種行為上一來一往的交互作用,同時也在精神上造成影響。胎兒能夠感覺到媽媽情感或思想上的變化,而有所回應的能力,我們稱之為「精神溝通能力」。

 

胎兒對於語言或行動上的溝通都有感覺能力,並且有敏銳的反應。當媽媽輕輕撫摸腹部,並充滿感情地說:「你好,親愛的寶寶」,胎兒就能感受到自己被愛。

想想看,我們成年人不也是依靠愛、讚賞及尊重而生存的嗎?胎兒當然不能在沒有愛的情況下成長。

 

平靜的妊娠生活是胎兒最大的保障

心理學家們發現,只要媽媽的心裡一想到抽煙這件事,即使只是嘴巴叼根煙,根本沒有點火,胎兒的精神就會呈現出緊張的狀態,造成心跳的不規則。

 

所以,懷孕期間的婦女,絕對不可以有不利胎兒成長環境的行為或想法。相反地,努力去經營平穩健朗的心情,才是胎兒成長的最大保障。

 

出生的環境或周遭人的反應,新生兒都有相當程度的感知能力。所以,醫院分娩室的強烈燈光、機械發出來的聲音,以及嚴肅、緊張的人為氣氛等等,都會給胎兒留下深刻的印象。

 

研究證實,的確有人可以正確記憶自己從媽媽體內出來的情形。透過專業醫師的催眠術,追溯自己如何扭曲身體、如何通過產道,甚至連分娩室的佈置、醫生的模樣和當時的對話,都能清楚地描述出來。


世茂出版
《胎兒心理學家教妳做好胎教》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期間的生理變化及姿勢,是造成孕期靜脈曲張的主因,不過孕媽咪若能配合穿著彈性襪及適當運動,想要有效預防及加速復原並不難喔!

媽咪窩雜誌
採訪/洪憶文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心血管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醫師 黃日新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賴宗炫
             臺安醫院一般外科暨靜脈曲張門診主治醫師 張亞衡

 

 

 

孕期靜脈曲張常見原因
正常情況下,血液循環至下肢時,須從腳底對抗地心引力回到心臟,而要完成這個任務,倚賴的便是靜脈瓣膜來避免靜脈血液逆流到小腿,所以當血液循環受到壓力阻礙,或血管組織本身彈性異常或瓣膜異常,使得血液蓄積下肢,進而導致靜脈壓過高,便很容易形成靜脈曲張,即俗稱「浮腳筋」的情形。

至於孕婦之所以普遍有靜脈曲張的困擾,主要原因包括:

  • 荷爾蒙改變
    亞東紀念醫院心血管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黃日新表示,女性懷孕時,體內的荷爾蒙亦跟著改變,而女性荷爾蒙包括雌激素、黃體激素,特別黃體激素會造成血管擴張、組織水腫,及血管組織比較鬆散,失去平時的彈性,因此血液容易堆積在下肢,導致靜脈曲張和水腫的發生。有些女性在生理期時之所以覺得腳比較浮腫,或者原本就有靜脈曲張的女性生理期時特別嚴重,這也和荷爾蒙的改變有關。
     
  • 腹部壓力增大
    隨著胎兒一天天成長,子宮對骨盆腔及下肢靜脈血液回流的壓迫日深。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賴宗炫表示,懷孕週數越大,壓迫的情形越嚴重,靜脈回流的壓力增高、回流不暢的結果,導致許多孕婦不僅有下肢靜脈曲張、水腫的問題,連其他部位如會陰部等也會出現靜脈曲張,而痔瘡亦是靜脈曲張的一種。
     
  • 不當姿勢活動
    臺安醫院一般外科暨靜脈曲張門診主治醫師張亞衡表示,除了胎兒成長對腹部造成的壓力外,許多孕媽咪因工作因素需久坐、久站、拿重物,或者進行某些會造成腹肌壓力的運動,均易阻礙下肢血液回流,形成靜脈曲張,而阻礙越大,血管曲張的程度自然越大。
     
  • 全身血量增加
    懷孕時,孕媽咪因負擔胎兒血液的流量,全身血量會增加,特別是到懷孕末期可能比未懷孕時增加約百分之五十左右,大幅增加心臟血管的負荷,導致水腫、靜脈曲張的情形產生。
     
  • 其他
    包括孕期體重過重、先天性血管的缺陷或血壓問題、家族遺傳等。
     
  • 出現時間點
    懷孕中期,隨著孕媽咪體重增加、腹部日漸隆起,「浮腳筋」的情形會越來越明顯,而痔瘡、會陰部靜脈曲張亦然。通常自24週起,特別是30週後就可清楚看到,不過每個孕婦出現的時間點可能都不太一樣。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8748BE8CAB9D95D6

 

 

 

 

 

許多孕期女性好不容易捱過害喜階段,卻在每次如廁後戰戰兢兢,生怕不正常的出血悄悄找上自己!究竟什麼樣的出血該提高警覺?什麼樣的狀況又該儘快就診?產前出血會否影響胎兒健康?產後出血可以預防嗎?

 

 

別讓健康亮「紅」燈 

產前小心!胎盤異常易引發出血 

妊娠期間無論出血量多寡,一旦發生,便是不容小覷的警訊,更是懷孕不正常的重要指標,準媽咪千萬不能大意。但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有可能危及母子健康的產前出血?根據醫學上的定義,所謂產前出血指的是「懷孕2832周至分娩前的陰道出血」,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曾朝陽表示,雖然產前出血可能是由 子宮感染或病變造成,但一般均指胎盤出血,其主要原因有二: 
 

原因1 前置胎盤 

一般情況下,胎盤位於子宮的上方,但有些胎盤會移動到子宮口的位置,即堵住子宮口,這種狀況就稱為前置胎盤,主要症狀為無誘因、無痛性的反覆陰道流血,如長時間不止,對母體及胎兒來說都可能造成危險。至於那些原因,容易造成前置胎盤?曾朝陽醫師提醒,如果產婦頭胎施行剖腹產,則將提高第二胎前置胎盤的機率。此外,高齡、之前子宮曾動過包含流產手術、子宮內膜搔刮手術等手術、多胞胎、多產次以及有吸菸習慣的女性,也是高危險群。再者若上一胎曾發生過前置胎盤,則下一胎再發生機會也會較一般孕婦高。

無痛性出血 更需小心留意 
前置胎盤最常見的臨床表徵是無痛性出血,通常在懷孕28週後發生,容易伴隨早產、胎位不正及貧血,若貧血較嚴重,胎兒容易發育不良,甚至胎死腹中,生產時對母體也比較危險。此外,因前置胎盤引發的出血量第一次通常不多,較容易被忽略,但越到懷孕晚期,胎盤越大,出血量也會越多,可能造成嚴重貧血及凝血功能異常,曾朝陽醫師指出,有些孕婦甚至人在醫院安胎、平穩躺在床上,也會突然大量出血──出血量甚至高達1000c.c.。這種情形的發生,在臨床上迄今無法找出原因,而定期、完整的產前檢查,是預防前置胎盤危及母子健康的重要功課,準媽媽們切計千萬不可以偷懶!

胎兒體重到達標準 即可提早剖腹

一般孕婦在進行產檢時,若發現有前製胎盤問題,醫師皆會特別註明。若在即將臨盆前,胎盤仍附著在子宮頸內口前面,便無法以自然產分娩;曾朝陽醫師強調,也有部份前置胎盤的孕婦,由於子宮被胎兒撐大、胎盤隨子宮伸展往上拉,致使分娩前盤胎離開子宮頸內口前端,遇到這樣的狀況,仍可嘗試自然產。但孕婦若確定是完全性或部份性胎盤前置,則只能選擇剖腹產,以免腹中胎兒因缺氧或養份不夠而窘迫。透過先進的超音波檢查,醫師可先評估胎兒體重,只要超過2500公克便可提早進行剖腹產、而不必等到預產期,對孕婦的健康將更有保障。

 

胎盤異常外的其他出血原因 

除了胎盤異常外,在懷孕初期還有可能因為流產、子宮外孕、葡萄胎、子宮頸閉鎖不全以及生殖道的發炎、感染、瘜肉、腫瘤等原因導致出血。建議就診進行詳細的檢查,配合處方安胎,必要時應住院治療。

原因2 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在生產前與子宮壁脫離即為胎盤早期剝離。一般來說,胎盤如同胎兒自母體獲取營養與氧氣的基地,而胎盤早期剝離的情況就如同把胎兒的氧氣罩拿掉,進而阻斷與母體之間的聯繫,對胎兒的心跳也會受到影響(如:胎兒窘迫等);至於母體部分,胎盤早期剝離造成的子宮內出血,有可能對孕婦的生命造成威脅,更是不可不慎重。

 

血壓高+水腫+蛋白尿 3症狀切勿大意 

曾朝陽醫師表示,孕婦若有妊娠高血壓症狀,當血管壁壓力太大時,血管會產生病變、痙攣,血流不順暢或血液流量無法完整供應養份、氧氣的情形,便有可能導致胎盤剝離。除妊娠高血壓外,高齡產婦、抽煙、飲酒和多胎次生產、受到強烈碰撞以及少數臍帶較短的狀況,也都是胎盤早期剝離的危險因子,準媽媽應避免煙酒並定期產檢。

在症狀部分,胎盤早期剝離經常伴隨嚴重的腹部疼痛和出血,此時出血會浸潤子宮並穿透子宮壁,導致子宮充血、變得堅硬,併由正常的顏色轉為深紫。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從陰道流出的血液無法反應真正的失血量,因為血液有可能隱藏在子宮裡,危及到胎兒和母體的健康。

原來如此!臍帶長短學問大 

臍帶是由一大兩小、共三條血管組成,週邊包裹著柔軟的膠質及薄膜,外觀看來就像是3根繩子旋轉束在一起。曾朝陽醫師提到,正常的臍帶長度約5090公分不等,但有些因為太短,缺乏彈性空間,可能造成過度拉扯而導致胎盤早期剝離、臍帶內出血或分娩後子宮外翻。

 

產後留意!早期出血危險性較高 

產後出血廣義來說是指胎兒娩出後的(非惡露性質)出血。但究竟多少的出血量,才算超過正常範圍?根據標準,產後24小時內總出血量自然產大於500c.c.、剖腹產大於1000c.c.,都算是產後出血。即使如此,曾朝陽醫師補充道,根據臨床經驗,有些孕婦在生產過程中做會陰切開,導致出血量提高,此屬正常現象,毋須擔心。

產後出血會根據發生的時間分為「早期」(PrimaryEarly)和「後期」(SecondaryLate)兩種:前者胎兒出生後24小時內發生的;後者為分娩後24小時後到六週內發生的。早期的產後出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危險性也較高,必須立刻作適當的處理。

 

引發早期產後出血的常見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不良、胎盤殘留、產道損傷、植入性

胎盤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幾種,其中以子宮收縮不良為主要原因。另外,

妊娠合併子宮肌瘤也會使子宮收縮無力,多產次孕婦由於子宮肌肉有纖維化現

象,產後子宮收縮不良的機會也增多。曾朝陽醫師提醒,頭胎發生過產後出血情

況的女性,在第二胎產後尤須特別小心觀察。


原因1子宮收縮不良

所謂子宮收縮不良,意即產婦子宮無法有效收縮,導致胎盤娩出後,胎盤附著部

位的子宮壁內血管竇不能關閉,而引發致持續大量出血,常見於子宮無力、多胎

懷孕、羊水過多、巨嬰、應用大量鎮靜劑或者產程中麻醉止痛、產程過長或過短、

施打摧產素等狀況。

若產婦子宮收縮不良,可透過血管注射,或直接將收縮劑注射在肚皮上,穿過肚皮進入子宮。子宮收縮劑是為一種前列腺素,會讓產婦在分娩過後幾天,哺餵母乳時感覺肚子痛痛的、硬硬的,這是正常的情形,因為子宮正在收縮。哺餵母乳除了能幫助子宮收縮,還提供寶寶至少兩個月、來自媽媽的滿分養份,十分值得鼓勵。

 

原因2產道損傷

曾朝陽醫師表示,產婦在分娩後至少應觀察兩個小時,若子宮收縮良好卻持續出血,即有可能是產道損傷。例如巨嬰,寶寶的頭太大、肩膀太寬會造成媽媽的產道撕裂傷,會陰、陰道壁、子宮頸也會裂開,須馬上縫合。只要縫合平整,就不會出血了。


原因3胎盤殘留

還有一種情形是胎盤殘留。通常在產婦生產後半小時內,胎盤也會一併娩出,但有些醫師會在產婦生產後十分鐘,開始按摩子宮,待子宮一收縮,便順著臍帶慢慢把胎盤拉出,然後將其切開,檢查是否完整。若有缺少或殘留的胎盤組織附著在子宮壁內,也會造成產後出血。


原因4植入性胎盤

較為罕見的植入性胎盤,意指胎盤在產婦生產後無法自子宮剝離,直接附著在子宮肌肉層上,會造成持續大量出血。在無法控制出血的情況下,若產婦未來沒有再生育的計畫,必要醫師會建議切除子宮,以確保母體的健康。


罕見的子宮內翻

子宮內翻是非常少見的例子,但也會造成產後的大量出血。由於胎盤娩出後連同子宮一起拉出來,造成子宮無法收縮而持續出血,此時醫生會順著產道進行手工操作復位。若仍無法恢復就要進行手術。


原因5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死胎、羊水栓塞及嚴重的胎盤早期剝離等原因,會造成凝血功能不足,產生凝血問題。一般血液大約在半小時後,會凝結成類似果凍的形態,但如果血流時間過長,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足,即便再久仍呈液狀,這就是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essiminated inti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應立即補充體液、血液和凝血因子。曾朝陽醫師表示,產婦持續出血或輸血太慢才會發生以上狀況,若醫護人員能在第一時間注意到產婦生產過後的狀況,就能避免。

小標:羊水栓塞 最危急!

在產台上最危急的情形之一莫過於羊水栓塞,死亡率高達80%曾朝陽醫師表示,羊水栓塞有可能肇因於生產過程的壓迫,使羊水進入肺部堵塞血管,但目前仍無從預防。當羊水栓塞發生,產婦會覺得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並伴隨臉色發黑、血壓下降、大量出血以及血液不凝固等情形,好發於產前、產後5分鐘左右。大約20%的產婦在急救後可保住生命,但卻可能留下後遺症。由於大量出血,血液帶氧量不夠致使腦部缺氧,腦下垂體的前葉因缺氧而受損,引起神經方面損壞,例如記憶力變差或是無尿症、無月經症。

無尿症:產後大量出血,持續血壓低於80mmHg可能引發產婦的腎小管損壞,成為無尿症。

‧無月經症:腦下垂體因缺氧而受損,造成日後的內分泌失調和無月經症。

‧奶水缺乏:由於產後大量出血造成產婦缺少奶水,但因為缺乏母乳哺餵,少了對子宮的反射刺激,使得子宮更加收縮不良。

當產後出血狀況發生,需仰賴醫師專業判斷做處理,因為無論瞬間的大量出血或長時間的少量、持續出血,都會造成產婦休克,特別當出血量超過1000c.c.,患者會出現頭暈、冒冷汗、心跳加快、臉色蒼白,視力模糊、想睡覺、血壓下降的狀況。曾朝陽醫師表示,此時除止血外,透過點滴和靜脈注射維持正常的循環血量也是重要的處理目標。

坐月子補品 越補越大洞?

台灣婦女生產後坐月子的聖品「生化湯」,主要功能是去活血化瘀,不適合產後直接服用,反而會造成出血。曾朝陽醫師建議,產婦使用生化湯前應先經過中醫師診斷,徵詢其意見以確保體質適合服用。但如果按照西醫的說法,則不一定需要服用生化湯,如果子宮收縮良好,只要多休息、攝取均衡的營養即可。

 

媽咪寶貝 9月號 NO.123

採訪撰文/林蘭芬
諮詢/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曾朝陽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669DA2F8562CB28B

 

 

 

 

 

生完第一胎,到底要等多久再生第二胎比較好呢?是集中火力,早點生完好?還是休息幾年,等老大長大一點再生比較好?專業醫師建議,女性一定要把握35歲之前的黃金生育年齡時期,否則當心想生二寶時,遲遲不來報到喔!

 

 

把握35歲前黃金生育年齡

下一胎隔多久生比較好? 

生完第一胎,到底是緊鑼密鼓接著生第二胎好?還是等老大大一點再生第二胎好呢?以上選擇,見仁見智,有些夫妻因新手爸媽上路,有很多養育問題需要克服;有些則是經濟條件不太許可,想多等幾年再生下一胎;有的夫妻則想集中火力,早點生完,大寶、二寶一起帶大,教養路上有兄弟姐妹相伴。 

無論您如何考量,生安婦產小兒科醫院院長張旭陽醫師建議,生完第一胎與懷第二胎之間,至少要間隔半年,最理想的是一年以上。這是因為懷孕的時候,胎兒吸收母體很多營養,例如:骨質、鈣質、脂肪,還有肌肉鬆弛等問題,子宮也需要休息,加上鼓勵餵母奶,等寶寶6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時,再懷下一胎是較佳的時間點;但考量到讓媽咪身心恢復到最佳狀況,如果能間隔一年較為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兩胎之間的孕期如果過於逼近,第二胎胎兒的體重會比較小。

兩胎之間的受孕時間,最長可以多久?

這倒沒有特別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媽咪本身的條件。張旭陽醫師建議,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不孕症者、子宮內膜異位症者,兩胎之間的間隔時間不要太久,生完一胎約一年左右,就可準備再懷下一胎,把握生育的黃金時間和機會。

 

為何遲遲無法懷第二胎?

很多人認為,都已經生過一胎了,生育能力應該沒有問題,但為何生不出第二胎呢?張旭陽醫師表示,只要符合不孕症的定義,就是不孕症。也就是說,一對男女,有正常而且規律的性生活,經過一年以上,沒有避孕卻無懷孕的情形,就是不孕症了,可以考慮就診接受諮詢與治療。

實際案例:

太太和陳先生婚後在沒有特別計畫之下,很快地懷孕,生下一名千金,轉眼間,女兒要上小學了,太太的肚子卻遲遲未再有好消息傳出,眼見自己已快年近40歲,不由得緊張起來!四處求註生娘娘、送子觀音,努力做人,不禁大嘆「想生二寶有那麼難嗎」?

 

無法懷第二胎的人和從來沒有懷孕過的不孕症原因都是一樣的,10%是找不到原因。另外找得到不孕原因中的30〜40%是男性因素,例如精蟲的問題;40〜60%是女性因素,可能是排卵、輸卵管、子宮內膜異位症或骨盆腔沾黏、子宮等問題;還有10%是男女雙方都有問題。因此,醫師針對不孕夫妻,無論是從未懷孕過,或懷過一胎但卻許久不孕者,所進行的檢查項目和流程都是一樣的。

能懷第一胎,不代表生育能力沒問題
臨床上常遇見的情況是,男人臉皮比較薄,通常覺得自己有「種」生下一兒半女了,精蟲一定沒有問題,何需做檢查?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張旭陽醫師表示,第一胎可以懷孕不代表精蟲是正常的,有可能是運氣比較好!或懷第一胎時就不正常,只是沒那麼嚴重;也可能懷第一胎時是正常的,但隨著時間、生活環境變化、壓力變大、年紀老化等,現在已不正常了!所以如有不孕問題,男士還是要做精蟲的檢查才對。

 

不利懷孕的現代生活型態

除了生理結構方面的問題之外,張旭陽醫師表示,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容易過度疲勞和氧化,造成壓力太大,導致荷爾蒙失調,特別是指「泌乳激素」,此激素會影響排卵的品質。此外,生活習慣不好的人,例如抽菸、喝酒,或是肥胖,也都會造成精子和卵子過度氧化和老化;或是夫妻因經濟問題或教養小孩等生活壓力過大而很少行房,這些都是許多夫妻生不出第二胎的可能原因。

 

如何幫助懷第二胎?

生不出第二胎的夫妻,求助醫師時,男女雙方都須接受不孕症檢查,男方只做一項精蟲檢查,女方的檢查項目較多,包括排卵、輸卵管、子宮內膜異位、骨盆腔等,以確知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醫師也會傾聽夫妻的性生活狀況,做通盤的了解。

量基礎體溫、抽血檢查荷爾蒙

張旭陽醫師表示,在排卵方面,建議女方先量一至兩個月的基礎體溫,醫師會根據月經週期算出容易受孕的時間,並建議行房後將屁股壂高一小時,讓精蟲有時間往子宮腔游。同時也要做基本的荷爾蒙檢查,驗泌乳激素、甲狀腺刺激素等。

輸卵管攝影or口服排卵藥

接著是檢查輸卵管,以輸卵管攝影做為第一線的檢查。如果女性不想一開始就進行此項侵入性檢查,張旭陽醫師表示,可以先試試口服排卵藥這種價格便宜又簡單的方式,但建議不超過6次,採隔月服用,因此,嘗試口服排卵藥助孕的方式,最長不會超過一年。由於口服排卵藥會使子宮內膜變薄,張旭陽醫師提醒女性,不要傻傻地吃,服用期間記得要檢查子宮內膜。採用此法唯一的缺點是懷孕成功率不高,一個月只有5%。

那麼哪些女性可以先嘗試口服排卵藥?哪些女性建議直接做輸卵管檢查?張旭陽醫師表示,會依病患的年紀、病史和詢問之後,綜合多方專業考量,提出不孕症治療的建議和步驟。通常會建議病人先吃排卵藥試試看,若是性生活較為複雜的病人,則會建議直接進行輸卵管攝影,檢查看看是否有輸卵管阻塞的情形,以便對症治療,效果較佳。


檢查輸卵管或子宮有無問題,再進行人工生殖

但如果最保守的口服排卵藥方式無效,有考慮接受人工授精或做試管嬰兒之前,就應該要做子宮、輸卵管攝影,因為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費用高,約2、3萬到12萬元不等,如果輸卵管或子宮有問題卻不查,而做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成功率會大受影響,因此通常會先做完詳細檢查再進行。


以腹腔鏡檢查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做完輸卵管攝影及各項基本的檢查後,若仍找不到原因,張旭陽醫師表示,通常七成的人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問題,可考慮接受腹腔鏡檢查,雖然此項檢查很安全,但因為要開刀麻醉,有些人會怯步;加上即使檢查出子宮內膜異位症,並進行腹腔鏡電燒治療,懷孕率也只從原本不孕症時的不到5%提升至7%,升幅不高,效果僅維持半年。因此,醫療上有時也會跳過腹腔鏡檢查,直接進行人工授精,此時懷孕率可以提升至15〜25%。至於會採何種方式,醫師通常會在告知兩種方式的優點和缺點後,尊重病人的選擇。

女性年齡是最重要關鍵,想懷孕要趁早!
人生要即早規畫,懷孕一定要趁早!
張旭陽醫師表示,很多人都是年輕時不想懷孕生子,一直到年近40歲才覺得家庭需要兒女才會圓滿,才積極展開求子之路,這是不容易的!因為懷孕成功與否,女性的年齡是關鍵中的關鍵,30歲之後懷孕率便開始下降;倘若年至40,不論是要自然受孕或接受人工生殖,都是難度很高的事了!

 

嬰兒與母親 9月號 NO.407

諮詢╱生安婦產小兒科醫院院長 張旭陽
企劃編輯╱張玉櫻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facebook.com/notes/vk-mom/shen-me-shibaby-shower/158673174148778

 

 

 

 

 

在西方國家,通常會替即將出生的嬰兒舉辦baby shower的派對,最初的用意是讓新手父母跟親朋好友相聚,藉機學習養兒育女的心得與經驗交流。所以通常只替家裡的第一個小孩舉辦baby shower。

 

Tyra Banks在她的節目中替Jessica Alba舉辦的baby shower

baby shower的主辦人可不是孕婦自己,習俗上通常是由孕婦的結婚時的伴娘來主辦。如同婚禮會有送禮清單,孕婦也會開出baby shower的禮物清單,如寶寶的衣服、嬰兒用品、推車之類的,賓客們藉著送禮來表達對媽咪及新生兒的祝福,所以派對的重頭戲就是拆禮物,一件一件的拆,然後賓客們配合對禮物發出「哇,好可愛!」的讚嘆聲。

babyshower的小點心,yummy! (圖片來自lushpushbaby.wordpress.com)

不過現在的baby shower有時也會等寶寶出生後才舉辦(有點像台灣的滿月酒),此時派對的主角就從媽咪變成寶寶了。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didimeme.com.tw/planet/view.article.php/9662/b#

 

 

 

 

 

中時健康╱【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懷孕是人生大事,充滿喜悅及期待,每個父母都希望寶寶白白胖胖、健健康康。對母親而言寶寶要健康,有先天及後天因素,先天的基因無可改變,但後天的調養卻是一切的根本。尤其是牙齒保健對於懷孕前後的女性來說,更是重要,唯有母體保持牙齒健康,也才有本錢生下健康的寶寶。

 

 

孕婦懷孕之前,就應該注重口腔健康,因為臨床有一件胎兒被母親的牙周病細菌殺死的案例,原來是這一名孕婦在懷孕即有牙周病,卻未加以治療,結果懷孕足月的時候,竟然產下了一個死胎。醫生在胎兒的血液、肺部和胃部都發現了引發牙周病的牙齦菌,所以懷孕前應該先治療好牙周病,以免影響胎兒。中華民國植牙醫學會專審會主委程國慶表示,至於原先就想要植牙,避免傷害其他牙齒,則應該在懷孕前植好牙,這樣懷孕時就不用打針吃藥,又可以正常進食,得到均衡營養。

 

牙床在拔牙之後一年,有可能萎縮百分之四十的寬度,而懷孕又有九到十個月,若可以先植好牙,既可以避免牙床萎縮,以後要補骨頭,又可以有健康的牙齒,正常進食得到良好均衡的營養。懷孕期間不宜植牙,主要也因植牙手術會打麻醉、動刀屬於侵入性的醫療行為,容易造成緊張及骨質再生平衡,均會影響孕婦,對胎兒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牙齒保健的確關係著胎兒的營養及健康,程國慶表示,婦女的荷爾蒙會因為懷孕而改變,身體也產生若干變化,以牙齒為例,隨著懷孕後飲食習慣的改變,孕媽咪的牙齒,有可能會在懷孕後,產生齲齒、牙齦發炎或牙齒敏感等症狀。因荷爾蒙變化、口腔厭氧菌激增,約5成以上孕婦易罹患「妊娠型牙齦炎」,初期牙齦紅腫,平常有一點食物的粉末沒清乾淨,刷牙馬虎一點也沒事,可是懷孕之後就變得會流血,若是不明就裡,可能會害怕擔心,其實只要清乾淨就好,而大部分症狀生下寶寶之後就消失了。

 

因為擔心藥物對胎兒發育的影響,大多數的孕婦及醫生,都不希望懷孕期間吃藥打針,如果真的有必要處置,會在懷孕三到五個月時處理,減少影響可能。所以我們會希望,懷孕前有所準備。牙醫師吳飛鵬提醒,為了避免有損胎兒健康,口腔內的問題應該先治療,蛀牙、牙周、缺牙都應先處置,甚至植牙也應該在懷孕前先進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ibabyhood.com/G_School/G3_2_1_index.asp?sn=385&unit=1

 

 

 

 

 

文 / 耕莘醫院 牙科部 胡尹藍醫師

  懷孕了!隨著賀爾蒙的改變,牙齦對於牙菌斑的反應特別明顯,很容易紅腫出血,加上蛀牙狀況,孕媽咪該如何好好保護牙齒呢?

 

 

懷孕期間,由於孕媽咪會較平日補充更多食物,牙齒長時間被牙菌斑堆積附著造成牙齒破壞。加上有些孕媽咪會孕吐,口內殘餘的噁吐物酸性很強,牙齒會因此產生酸蝕,造成牙齒酸軟狀況。

清潔為護牙之本
  為了平安快樂度過孕期,建議孕媽咪從決定懷孕起,即至牙科求診,把牙齒的問題通通解決,避免懷孕期間牙齒找麻煩。此外,每天睡前一定要正確刷牙,徹底清潔口中堆積的牙菌斑,除了一般牙刷外,還要加上牙線或是牙間刷,把牙縫裡的食物殘渣也刷乾淨,並建議使用含氟牙膏以及含氟漱口水,可以增加牙釉質抵抗酸蝕的能力,減少蛀牙的發生。如果刷牙時有牙齦出血,且持續超過七天,建議到牙科做進一步的檢查,及早治療,對胎兒有利。

  孕媽咪在懷孕初期如果有孕吐的現象,儘管吐完之後,體力會比較差,還是要記得漱口刷牙,口中殘餘的噁吐物酸性很強,會傷害牙齒,讓牙齒的蛀牙速度加快。此外建議孕媽咪懷孕期間若一直想要吃東西,要盡量一次吃完,然後把牙齒刷乾淨,別讓嘴巴隨時都有食物存在,很容易會蛀牙。此外,飲食要均衡,多吃富含纖維的青菜水果,味道太甜、比較會黏牙齒的食物要盡量減少。

哪些牙痛情況不能拖?
  孕媽們面對牙疼問題不可大意,懷孕初期(第1~3個月)是胎兒大部分器官形成發育的重要時期,盡量減少外在刺激,以免影響發育;懷孕末期(7個月後)孕婦則容易因強大的外在刺激,過度緊張造成早產。因此除非以下的緊急狀況,治療建議盡量安排在懷孕中期(第4~6個月)。

牙齦出血
  懷孕期間,由於賀爾蒙的改變,牙齦對於牙菌斑的反應特別明顯,牙齦很容易會紅腫出血,建議接受專業洗牙,減少牙菌斑堆積,避免過度發炎反應影響胎兒發育。

牙痛難耐
  如果蛀牙傷及牙神經,牙髓發炎會讓孕媽咪痛得受不了,影響正常飲食睡眠,長期下來會對胎兒有不良的影響,建議盡快就診。
臉部腫脹
  牙髓壞死後或是牙周病引起的細菌性發炎,若發炎擴散有可能造成蜂窩組織炎,臉部外觀會有明顯腫脹,甚至會發燒,如果發炎持續擴散,壓迫到呼吸道,最嚴重有可能危及生命,千萬不可大意。

牙齒外傷
   牙齒意外撞傷、發生移位或斷裂,及早治療可避免傷害繼續擴大,增加日後治療的複雜度。

懷孕可以麻藥注射嗎?
  牙科最常使用的麻醉用藥是Lidocaine,並不會影響胎兒。根據報告,牙科麻醉中有血管收縮劑的成分,會稍微引起孕媽咪心跳加速,但影響時間只有1~2分鐘,一般不會影響胎兒的發育。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治療牙齒時沒有足夠的麻藥,讓孕媽咪感覺相當不適,疼痛的感覺和緊張的情緒反而會影響胎兒,由於孕媽咪的不適,並會拉長牙科治療時間,更不利胎兒的成長。因此孕媽咪治療牙齒時,若有注射麻藥的必要,還是建議施打、不必害怕。

X光片會影響寶寶嗎?
  根據美國放射線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報告,單張牙科X光片的放射線並不會對發育中的胎兒造成任何影響。但為求保險起見,除非相當緊急,還是建議熬過懷孕初期前12周,等到滿12週後,寶寶大部分器官都已發育完成再照X光片。照X光片時,一定要穿專用的鉛衣,而且最好能蓋住腹部,做好最完善的保護措施。

治療牙齒可以服用藥物嗎?
  牙科常用的藥物包括止痛藥、抗生素(penicillin、amoxicillin、clindamycin),都被歸類為懷孕安全用藥,短期的服用對胎兒沒有明顯的影響。如果孕媽咪真的有發炎感染,醫師認為有必要服用時,孕媽咪可以放心服用,讓發炎感染趕快受到控制。

懷孕治療牙齒不可不知
1. 特別口頭告知牙醫師懷孕一事,以及確切的懷孕週數,不要以為牙醫師一定都看得出來,牙醫師常常都只專注在病患的口腔問題。
2. 看診時避免躺在牙科診療椅上固定姿勢過久,尤其是懷孕後期,隆起的大肚子會造成壓迫,影響腿部的血液循環,如果孕媽咪感覺不適,記得提醒牙醫師中斷一下治療,讓孕媽咪可以伸個懶腰,變換姿勢休息一下。
3. 孕媽咪如果有腰酸背痛的困擾,建議看診時可以帶個小枕頭,躺在診療椅上時,用來墊在腰部的地方會較舒服。
4. 整個懷孕期間保持定期6個月看牙的習慣,讓牙科醫師適時檢視牙齒健康狀況。

  好心情、少食、多餐、勤刷牙,再加上定期回診,就是孕媽咪的全壘打微笑不二法門,快樂度過孕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3102

 

 

 

 

 

孕媽咪除了身體產生變化外,情緒也容易有明顯起伏,嚴重憂鬱傾向可能影響胎兒生長。如何讓自己隨時保持愉悅心情,是孕媽咪和家人必須了解的課題。

 

 

孕婦心情好壞,影響胎兒生長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宜釗表示,孕媽咪長期心情不佳,會進一步影響胃口及自律神經,對胎兒發育一定也有負面影響,例如情緒容易激動的孕婦,生出的孩子脾氣也容易像媽媽。而研究顯示,產後憂鬱症的媽咪,和孩子在情感上會比較疏離,孩子將來也較無法與他人有好的互動。

 

哪些因素影響孕媽咪心情?

角色轉換

對初次懷孕的媽咪而言,角色衝突特別大,尤其最擔心的是無法扮演好媽媽的角色,心理準備若做得不夠,情緒多少會受影響,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致遠表示,媽咪若久久無法適應角色的變換,很容易出現憂鬱,此時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化解妙方:先生、家人給予支持

劉宜釗醫師指出,媽咪可借重朋友或家人的經驗,思考如何扮演媽媽的角色,此外,小時候與媽媽之間的關係,也會反應在自己身上,這也是需要思考的部分;而先生的參與也很重要,例如媽咪可以和先生討論寶寶出生後,如何調整居住環境及人力分配,必要時尋求家人支援;而遇到困難時,家人也應該提供自身經驗供孕媽咪參考。藉由另一半及家人的參與,應可消除媽咪對未來的擔憂。

 

擔心寶寶不健康、生產不順利

幾乎所有媽咪或多或少會擔心胎兒是否健康、生產是否順利,特別是懷第一胎的媽咪。劉宜釗醫師表示,媽咪可從報章雜誌、書籍或醫院衛教、媽媽手冊等得到知識和資訊,對懷孕及生產過程有正確認知,以避免不必要的擔心,當然最好還是有先生一起參與。

 

化解妙方:想太多,只會自己嚇自己

張致遠醫師則強調,基本且正確的知識取得,可降低對生產的恐懼,但是媽咪如果過度投入,每天蒐集閱讀一大堆太過專業或非完全經過證實的新聞或相關訊息,只會讓自己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而且恐怕會造成反效果。

 

例如:新聞報導有媽咪產檢正常,卻生出四肢殘缺的寶寶,有些孕婦就因此心生恐懼、胡思亂想、自己嚇自己,醫師解釋也不見得接受。生產雖然無法百分之百保證無風險,但是絕大部分的生產都是平順的,所以奉勸孕媽咪們相信醫師的專業,不要想太多,以免讓整個孕期都在焦慮中度過。

 

孕期身體不適

懷孕後因荷爾蒙改變,容易造成腰酸背痛、腹脹、水腫、疲憊等生理上的不適,進而影響懷孕心情。

 

化解妙方1:建立良好作息以減少不適

建議媽咪從生活中做調整,以降低身體不適,包括建立良好生活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以及充分休息,並戒除不好的習慣,如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懷孕後期因肚子越來越大,容易睡不好,整個情緒也將大受影響,此時建議媽咪可使用抱枕做支撐,增加舒適度以幫助入睡。

 

化解妙方2:勿一味以胎兒為考量

如果因疾病造成身體不適,應該就醫治療,張致遠醫師表示,有些生病的孕婦因為擔心用藥影響胎兒健康,便採取隱忍方式,假如一切都以胎兒為主,自己一再忍辱負重,最後不但本身受罪,寶寶還是會受傷害,因此,媽咪們要秉持著自己健康,胎兒才會健康的正確觀念。

 

正確抒壓,當個快樂孕媽咪

散步

散步是最適合孕婦從事的戶外活動,每天由先生或家人陪伴,散步半小時,能夠快速抒解一天的壓力,達到放鬆心情的效果。

 

曬太陽

 適度曬太陽,可以讓自己像太陽一樣活力充沛,提高心情指數。

 

運動

運動也有助於抒壓,但是要避免爬山、球類等較激烈項目,建議以游泳、散步為主,而運動過程不可勉強自己挑戰難度高的動作。

 

旅遊

旅遊可使心情放鬆,但是要依自己身體狀況做適當安排,避免長程旅遊,行程不可太緊湊,以免給自己更多壓力。

 

聽音樂

聽聽自己喜愛的音樂,一整天的心情會不一樣,不過孕媽咪們不要以做胎教為出發點,若有任何勉強或有目的性,都不會有很好的抒壓效果喔!

 

媽媽講座、媽媽教室

專家主講的講座或醫院安排的媽媽教室,都能讓孕媽咪得到正確的資訊,而且可以與其他媽咪分享與交流,減少孕期負面的情緒。

 

跟親友傾訴

懷孕心情鬱悶,不妨找親朋好友吐吐苦水,做適度的宣洩,或許親友不一定能幫忙解決問題,但只要有人用心傾聽,相信媽咪心情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求助專家

若試過許多方法仍無法擺脫低氣壓的心情,甚至已有憂鬱傾向,出現負面想法或嚴重影響睡眠,都可以求助專家,尤其媽咪已有想不開的念頭,家人一定要有所警覺,盡快找精神科醫師協助。

 

此外,什麼方式能讓自己真正放鬆,會因人而異,孕婦也不例外,而最重要是必須依自己喜好做選擇,不可有任何勉強,以免造成反效果。

 

懷孕不是媽咪一個人的事

從懷孕到生產,先生必須全程參與,和媽咪一起努力,互相扶持。

建議:

(1)隨時關心太太的身心變化。

(2)面對太太懷孕後情緒起伏時,給予更多的體貼與協助。

(3)生活中多給予幫助,如家事分擔。

(4)先生本身也需要調適,例如有些新手爸爸也會和懷孕的太太一起出現害喜現象。


吃對食物,為心情指數加分!

 除了上述許多方法之外,選對食物,也能為孕媽咪的心情指數加分,臺安醫院營養師余依晏特別舉出幾項有助於改善媽咪情緒的飲食,讓孕媽咪們參考:

 

1.色胺酸:色胺酸是一種必須胺基酸,有安定情緒的作用,而且對孕婦睡眠也有幫助,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色胺酸,必須從食物中獲得。

→富含色胺酸的食物:乳酪、香蕉、馬鈴薯、豆腐、杏仁、南瓜子等。

 


2.
維生素B群:可安定神經系統,消除心中的焦慮與不安,尤其懷第一胎的準媽咪們,壓力特別大,維生素B群的消耗也較多,所以建議多攝取維生素B群,以降低焦慮,減少疲累。

→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雜糧麵包、五穀雜糧饅頭、胚芽米、深綠色蔬菜、瘦肉等。

 


3.
鈣、鎂:能安撫過度興奮的神經,舒緩緊繃的肌肉,讓孕媽咪保有愉悅的心情。

→富含鈣的食物:牛奶、低脂起司、優格、鮮奶酪、深綠色蔬菜、豆類、黑芝麻、海帶、昆布等。

→富含鎂的食物:胚芽米、毛豆、堅果(如:杏仁、腰果)、葵花油、可可粉等。 

注意!

孕婦攝取堅果類食物時,如果選擇花生要特別注意可能引起過敏問題,小兒科建議孕婦還是盡量避免吃花生。

 

4.抗氧化營養素:包括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都含有高抗氧化營養素,可提高抗壓能力,改善孕媽咪的情緒。

→富含抗氧化營養素的食物:甜椒、芒果、蕃茄、芭樂、奇異果、木瓜、南瓜、西瓜、百香果等蔬果。

 

5.ω-3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所含的ω-3脂肪酸,對改善心情有正面幫助,所以懷孕期間可適度攝取。

→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鯖魚、鮭魚、秋刀魚等。

 

注意!

深海魚有汞污染疑慮,烹煮魚時,應將內臟去除,且不建議大量攝取,建議每星期攝取2次,每次約一掌心量即可,盡量吃鯖魚、秋刀魚、四破魚、花飛魚、竹夾魚等小型魚,少量攝取鮭魚、鮪魚、馬頭魚等大型魚類。國內「水產食品重金屬汞調查」發現,鮪魚、旗魚、鯊魚(魚翅)含汞量最高,懷孕哺乳期間請避免食用。

 

油炸食物讓心情更糟!

很多人偏愛油炸食物,剛開始吃感覺心情不錯,但很快就會變得燥熱、焦躁、不安,加上這類食物容易讓孕媽咪快速發胖,更會影響心情。此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也要少吃,像是冰淇淋、餅乾、甜點(如:泡芙、慕斯蛋糕)、洋芋片、爆米花等,這些食物攝取過多,孕媽咪也會因為發胖而間接影響孕期心情。

 

咖啡、茶、巧克力、可樂等含咖啡因食物,如果過量攝取,容易讓孕媽咪神經過敏,感到不安,並且影響睡眠,胎兒也會受到影響而變得過動,所以建議每天咖啡因攝取不超過200毫克(150c.c.咖啡約等於150毫克),且盡量不要在下午三點以後喝,哺乳媽咪一樣不能過量攝取,以免影響寶寶的睡眠。

如果孕媽咪晚上總是睡不好,可適量攝取蛋白質,如雞肉、魚肉、低脂奶類等,達到改善睡眠品質的目的。

 

吃甜食要適量

另一方面,很多人覺得吃甜食心情會變好,剛吃甜食確實令人開心,但是吃太多反而會導致情緒波動,所以必須適可而止。建議每天糖份攝取不超過總熱量的10%,例如孕婦每天建議攝取1800卡的熱量,其中糖份不要超過180大卡(約45克),大概一小塊蛋糕就差不多,若改成飲料,約500㏄含糖飲料就會超過。

 

哪些烹調能增加好心情?

(1)加點香味的涼拌菜。酸酸甜甜的涼拌菜能促進媽咪食慾,建議媽咪在涼拌菜中加入迷迭香、橄欖油、柑橘類、水果醋以增加香味,並盡量選擇新鮮、天然食材。例如涼拌青木瓜加百香果,是很受歡迎的口味。

(2)清蒸或烤魚時,可擠些檸檬增加風味。

(3)炒菜時盡量減少用油量。

(4)煮湯、燉食物時,可加點紅蘿蔔,增加湯的甜味,對心情也有幫助。

 

 

採訪/林潔雨

諮詢/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劉宜釗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張致遠

臺安醫院營養師 余依晏


《MamiHome媽咪窩》.
2010/7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3103

 

 

 

 

 

楊曉萍◎著&繪圖

 

懷孕中間三個月比較適合旅遊,原則上長途能免則免,國內短程的比較合宜。早期除擔心出血,媽媽的暈車也會比較厲害,但不宜吃暈車藥。請婦產科醫師為妳準備常用安全的口服備用藥(感冒、頭痛、腹瀉、便秘等),與外用消毒藥水。該服的維他命不要忘記攜帶。腹瀉時應多補充水分、並臥床休息。

 

 

長期坐車坐飛機的行程,每1~2小時應起來活動10~15分鐘、以免靜脈曲張或發炎,也不可憋尿;安全帶綁在子宮與大腿間約恥骨上的高度。上飛機前應知會空中小姐,一旦胸悶、喘,應立即使用氧氣罩。腹痛時搖平座椅平躺休息。事先確認沿途與目的地有備用產檢或急診的醫院,並且把產檢手冊帶在身上,包括血型(ABO、Rh)、B型肝炎等資料。

 

不應騎機車、腳踏車、單獨長程開車。穿著寬鬆、鞋底平而止滑,視週數穿戴托腹帶。勿久站、久曬。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勿吃生食或路邊冰品。隨身攜帶手機並儲存緊急救護車與醫院號碼。一旦腹痛、出血等,務必停止旅遊,馬上就醫。就醫時應在車後座側臥到院,比較安全方便。

 

視不同航空公司會要求你提出中文或英文「醫生證明」,表示合適旅遊。預產期前一個月,許多航空公司會拒載。幾乎所有醫療險都不包括「早產性安胎」,除非母親有流血等危險,也是必須知道的,因為國外醫療很可能全需自費。

 

不適合旅遊的地區 

海拔高(氣壓低,增加孕婦心臟負擔)、傳染病流行區(許多疫苗或治療藥物懷孕時均不適用)、婦兒科醫療落後地區、人跡罕至的地區(離島、山谷)。不適合旅遊的種類:劇烈運動如遊樂場、大量行走爬山的旅遊、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泡溫泉(早期擔心高溫大於38℃致畸,中期後擔心孕婦容易暈倒)。

 

不適合旅遊的孕婦

1.曾經自然流產、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外孕、早產、早期破水、發子癇症或子癇前症、高血壓、糖尿病、原本不孕。

2.本胎是高齡初產或是小於15歲的青少年初產。

3.多胞胎、曾經任何胎盤異常(出血與否)。

4.本胎有先兆性流產、陰道出血,孕婦本身另患有心臟病、血管栓塞、任何原因之嚴重貧血、慢性器官功能異常(肝、腎等)。

晨星出版
《健康女性醫學全事典--最新修訂版》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3E3C6B92AD8186CE

 

 

 

 

 

孕婦使用顛癇藥物風險高

對於孕婦的用藥標準和條件應提高,像是英國對於類似高血壓的癲癇藥物就有嚴格的標準,因為在懷孕期間使用癲癇藥物引發併發症的風險會提高。

在挪威3,62,302位孕婦研究分析中發現,有2805位曾經服用過癲癇藥物的孕婦,占全體34℅,比較起沒有這種情形的孕婦,結果顯示,孕婦使用這些癲癇藥物有增加輕度先兆子癇的風險,和無癲癇妊娠婦女相比,妊娠晚期會出現陰道出血的問題。據估計,在英國超過 450,000人患有癲癇症。癲癇患者懷孕被認為是引發併發症的高危險群,因為在懷孕的這段長時間裡,必需要服用癲癇藥物,避免症狀發作,但是服用這些藥物對於媽媽和寶寶都是危險的。癲癇藥物研究中發現,最常用的三大藥物是卡馬西平(46℅),拉莫三嗪(25℅)和丙戊酸鈉(22℅)。

癲癇孕婦應適當控制藥物劑量,避免引發併發症,否則會造成更多的用藥負擔,甚至是危害到自己和寶寶的生命安全。

 

 

小嬰兒也可以帶動經濟發展?

根據美國全國衛生統計中心( NCHS )顯示,去年超過 430萬嬰兒在美國出生,是數量最大且最多的一年。雖然比2006年增加不到兩位數的百分比,但人口學家把他是為一個真正的嬰兒潮,因為這提供了一個不斷增長的客戶基地、生產商和商家。坎農協會的肯哈理斯(Ken Harris)說,「公司的既得利益將會有利於嬰兒。」他又說:「家長往往不吝惜對他們的孩子,即使在經濟困難時期,家長也會降低在其他領域的需求來疼愛孩子。」定制投資集團的分析師保羅希基預計從新生兒的湧入,追踪公司的盈利會上升,尤其是那些集中於服裝,教育和醫療保健的兒童。 

他喜歡購買的股票包括新生兒和嬰幼兒醫療診斷設備公司納圖斯,它是通過幾個小規模的收購增長,以及馬泰克生物科學,該專利業主的積極成分是嬰兒配方奶。馬泰克也擴大到嬰兒食品和懷孕的營養補充品。跳跳蛙教育玩具公司,也是另一個最喜歡的兒童相關的股票。他們將在假日季節推出一個新系列的產品,包括鋼筆工具,可以幫助孩子閱讀。

希基說不只是因為推出新產品的公司可受惠於嬰兒出生的經濟增長,但有成長跡象的公司也有受到影響。嬰兒潮也可能造成新的對抗。為了擴大他們的專利權,金佰利克拉克──紙尿片的製造商,和寶僑(P&G)──幫寶適尿布的生產商在幾年前介紹了嬰幼兒的護膚品和化妝品。強生公司已取得了這些以嬰兒護理類為的主產品部分股份。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比爾佩科列洛表示,如果金佰利公司和寶僑公司期望進一步發展這些產品領域,他也不會感到驚訝。

 

Relax!新手爸爸別緊張

爸爸這個角色對男人而言是一個很刺激也很具挑戰性的經驗,尤其是對新手爸爸來說,更代表他進入了人生的新階段!然而,新手爸爸不需要過於緊張,只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慢慢去體會當爸爸的苦與樂並調適好自己的心情去接受家裡的新成員其實就能把爸爸這個角色扮演得很棒。

要怎麼去適應爸爸這個角色呢?首先,新手爸爸要認識壓力從哪來。照顧嬰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新手爸爸可能會擔心很多事,例如:爸爸平常都要上班,覺得抽不出時間陪伴孩子;要改變原本的生活方式,不能凡事都以夫妻兩人為考量因為兩人中間還夾了個孩子;新手爸爸對於照顧幼兒總是手忙腳亂,也常常需要中斷睡眠來看顧孩子。很多未知的狀況都會讓新手爸爸充滿壓力,所以我們建議爸爸可以在媽媽懷孕的時候就先做好初步的準備。例如在懷孕期間和媽媽一起分享寶寶長大的點點滴滴,一同討論將來的家庭規畫或是家務分工等等的話題,寶寶出生後才不會太過焦慮。

一旦寶寶出生後,新手爸爸面臨的挑戰就更多了。要如何經營家庭以及媽媽一起教養孩子呢?我們建議父母輪流負擔照顧幼兒的工作,一方面體驗照顧孩子的辛苦和成就一方面也可以增進夫妻間的互動,讓彼此凝聚力更大,情感更深厚。如果新手爸爸沒辦法順利駕馭這個角色也可以試著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新手爸爸是一個改變生命的經驗,爸爸們請輕鬆的去面對這些壓力並且和家人保持良好的交流,不要給自己過多的壓力,盡情享受新家庭帶來的挑戰吧。

 

孕媽咪出血要注意 胚胎問題知多少

沒有懷孕的女人,每個月卵子都會釋放一次雌性激素,讓子宮內膜變得更厚,若卵子沒有受精時,使得激素水平會下降,在循環周期的的最後幾天,子宮內膜就會破裂,也就是女人的經期。當一個女人懷孕,荷爾蒙就不會周期性的報到,激素水平也就會增加,刺激子宮,給予發育胎兒營養補給,也就是說,懷孕期間子宮內膜是不會脫落的。

然而在女性懷孕的期間,對於某些孕婦,激素水平若不夠高時,就無沒讓子宮內模增厚,使得胎盤無法連接,所以導致有些女性會無法懷孕,甚至是在懷孕的前期出現流產、大量出血的情況。在妊娠期間出血的原因也有很多種,例如,輸卵管受精、子宮頸上長息肉。總之,在懷孕期間出血通常皆是不正常的情形,若非常擔心,建議尋求醫生的協助、諮詢。

懷孕期間出血,也有可能是胚胎有問題的一個警訊。懷孕時如果出現出血的情形,也需要特別對孩子的生長不斷進行評估,稍有落後即要提高警覺做治療,千萬不要被以為孩子只是發育不良而延誤就醫。也要提醒一般女性,在平常經期期間之外,若有出現大量出血的情形時,也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懷孕前檢測。

 

家庭教育打造資優寶寶! 

哇!他真是一個天才兒童」,我們常常聽到「天才、資優」這些詞,但什麼是資優呢?資優的定義是指他的表現優於同年齡的一般孩子,資優的孩子擁有較好的潛力去發展他的能力,並且能表現出超過實際年齡的行為。這些有天賦的孩子通常表現的比一般孩子更好,常常會聽到別人對他們的誇讚,但資優是由「天賦」和「才華」組成的,兩者有些不同。有天賦的孩子在學科(例如:英文,數學)上會表現得很突出;有才華的孩子在音樂,體育等特殊技能上會表現得非常優秀。

媽媽要怎麼知道自己有一個資優寶寶呢?這就要靠媽媽敏銳的觀察力來發現了。資優寶寶通常會表現出超越一般兒童的好奇感,他們會問大量的問題。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對於不熟悉的東西能夠一下就學會。資優寶寶很會拼拼圖,並享受解決問題和推理的過程。他們閱讀發生的時期比較早,也因此語言的能力和字彙的使用比普通發展的幼兒還要優秀。如果您認為您的孩子具有特別的天賦,但不確定他是否為資優寶寶時,可以和老師或專業人員討論和評估。 

資優寶寶往往需要家長更多的支持,不一定把學習安排的太規律或緊湊,因為資優寶寶在學習上有自己的節奏,有時候讓他們適性發展也是好的教育,不要給資優寶寶太大的壓力。家長該如何幫助資優寶寶學習呢?首先,家長要和學校密切配合。父母為孩子選擇的學校要能提供資優寶寶所需的資源,課程上也要有挑戰性,進而激發資優寶寶的思考,使他們能夠保持優異的表現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擁有資優的學習。家長和老師應該要建立一個網絡系統,了解自己的孩子適合怎麼樣的課程才能讓寶寶的資優得以發展。

 

Let’s fighting!夫妻感情增溫妙招

根據一個新的研究顯示,喜歡壓抑自己的人容易早一步步入死亡;透過和伴侶的爭吵反而對健康是有益的。研究人員在17年間追蹤了192名情侶之後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及心理系(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its Psychology Department) 發表初步調查結果。這些夫婦被分成好幾類,

有一類的夫妻在遇到他們覺得不公平的攻擊時,雙方都傾向表達自身的憤怒;另一類夫妻的形式是太太壓抑起自己的情緒但先生卻持續攻擊。

選擇隱忍或許可以避免正面衝突,但是這些愛好和平者的壽命,卻比那些成天吵來吵去的配偶還要短!數據顯示有一半的人因為不懂得吵出生活的樂趣而死亡,夫妻吵架不只是溝通的方式,更是一種壓力的宣洩。雖然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好笑,但是不會吵架的人的確很難生存。「夫妻生活在一起,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調解衝突」哈爾堡說。然而並沒有一堂課會教夫妻如何解決紛爭,那麼夫妻如何能夠吵得有意義,活得更久呢?

或許,就像嬰幼兒會模仿大人以便能順利生存,一對夫妻若是有另一對楷模-自己的父母親,當作榜樣來模仿學習,那麼吵架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件難事了;然而大多數的情況都不是這樣,夫妻對於吵架的藝術顯得很無知。夫妻間的不良互動,所導致的後果到底是什麼呢?哈爾堡表示:怨恨是真正的威脅,日積月累的憤怒和不滿,終究會變成兩人一觸即發的導火線。小病不醫會變成大病,平常該吵架的時候就要用力吵,如果總是有一方壓抑覺得自己太委屈,那麼這將很容易影響健康甚至生病。

 

爸爸也有產後憂鬱 你知道嗎?

不只有媽媽會患產後憂鬱症,許多新任爸爸曾經患產後憂鬱症,但大多數的案件不被發現也沒被治療。專家警告,十個新任爸爸有一個可能患產後憂鬱症。雖然新任爸爸患憂鬱症的比率低於新任媽媽,但美國醫學會研究,新任爸爸通常會觸發產後憂鬱症,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缺乏睡眠以及有新的責任。

美國東部的維吉尼亞醫學院(Virginia Hospital)發現,涉及16個不同國家43項研究有28,004個父母,新任爸爸最幸福的時刻是在嬰兒出生後的第1週,產後憂鬱症通常發生嬰兒出生後3~6個月,至少有10%~25%有產後抑鬱症。

和憂鬱症相同,如果他們的伴侶有產後抑鬱症,但其實男性更容易產生憂鬱症。透過博士詹姆士龐伸(James Paulson)和沙內兒班西摩(Sharnail Bazemore)的研究發現,新手爸爸憂鬱症早期可能有大量的情感,行為和對兒童發育的影響。

憂鬱症應及時關注對方,預防和干預工作憂鬱症的父母可能把重點放在對夫妻和家庭而不是個人。成為父母是其中一個最大的變化,無論男性和女性可以通過,但仍然有很少了解它如何影響心理健康,這也是不可忽略的問題。

 

中國新生兒梅毒疫情加劇

研究人員指出,在中國大陸每一小時就有一個新生兒患梅毒,這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流行疾病。這種易於固化細菌感染,在中國50年前是不存在的,但是卻是上海目前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昨天發表一篇文章,妓女傳播流行病的對象大都是同性戀者、雙性戀男子,其中包括很多人都已婚有家庭的。

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梅毒和其他性傳播疾病都非常罕見。新病例的數目迅速上升,北卡羅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教堂山(Chapel Hill)的傳染病專家約瑟夫塔克(Joseph Tucker)在路透社接受採訪時表示,梅毒寶寶在中國是不被接受的。約瑟夫塔克說,由於中國沒有對孕婦強制性的例行檢查,2003~2008之間每10萬個新生兒活產裡,有5~57例都是由母親傳染給子女。
不像其他性病(如淋病或衣原體),梅毒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最後會造成精神傷害和死亡。雖然治療梅毒的A shot of penicillin is a cheap cure, but many people never experience specific symptoms and the disease remains undiagnosed.
青黴素很便宜,但很多人從來沒有具體症狀的經驗,而這種疾病至今仍然不能確診。在中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男性和同性發生性關係,同時也已經結婚了。如何避免把沒毒傳染給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目前世界各地在社會結構上,梅毒和其他的性病還是會受到社會的譴責,也相關著恥辱,像是中國,就是非常重視存在這社會中的尊嚴和面子。對付這種流行病,政府計畫幫助和奠定基礎。也必須要承認,這種是一個有關公共衛生的問題,且需要把梅毒控制住。

 

媽咪寶貝 8月號 NO.122

編譯:謝宜靜、鄭琬蓉、莊景涵、黃紫卿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A2B91EBEFD98B168

 

 

 

 

 

生命的延續是個非常神奇的過程,從精子與卵子結合,到足月胎兒誕生,其間變化是非常複雜的。認識腹中胎兒,孕育健康baby,以下關於胎兒發育的重要知識,您不可不知!

 

 

孕育健康baby 
懷孕週數的算法
 

多數的婦女一次月經週期是二十八天。從月經出血第一日開始算起,大約是在第十五日左右排卵。至於懷孕週數的算法,傳統上都是從最後一次月經之起始日開始計算,經過十次月經週期(即所謂懷胎十月),約280天,胎兒就會發育成熟娩出。若以西洋曆來算大約是九個月又一週。「懷胎十月」變成只有九個月。所以當您發現月經週期過期了,驗孕發現有喜,此時的懷孕週數就超過4週了。

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對於胚胎在子宮內的發育已有深刻了解,但懷孕週數的算法仍是延續傳統方式。胎兒發育是從精子與卵子結合開始算起,與懷孕週數(由最後一次月經之第一日開始算)相差約二星期。

當卵巢排卵後,卵子被輸卵管抓取進入輸卵管。卵子在輸卵管內,24小時內受精成為受精卵,頭三天大約24小時分裂一次,之後分裂較快。受精卵慢慢被輸卵管推向子宮,大約需五日才通過輸卵管,到子宮著床時已是第六天。

 

胚胎形狀的變化  

受精卵的細胞分裂是一分為二、二分為四,一直到五十個細胞時,胚胎仍是互相緊靠的一團細胞,隨後在此細胞團中出現一液體空間,胚胎變成像個水球。後來此細胞團中出現另一液體空間,這二液體空間之間的內部細胞層,就是後來發育成胎兒身體之源頭;而在水球外層的細胞後來發育成胎盤及胎膜。

著床時的胚胎像個水球,在往後4週內,胚胎要長出胎盤、胎膜(胎衣)、羊水及形成胎兒之基本雛型(卵子受精後5週,可經由超音波檢查看出胎兒外觀頭及身體形狀,也可藉機器聽到胎兒心跳聲)。這段期間,胚胎變化錯綜複雜,不容許絲毫出錯;任何錯誤的分化,都可能讓胚胎出現嚴重的先天異常,甚至胚胎停止發育,或夭折死胎。

 

胎兒器官形成及發育

胎兒在子宮內發育的進程,可簡單的分為三階段。懷孕前三個月是身體成形及器官分化形成階段,中三個月是身體長大及器官發育階段,後三個月是器官功能發育成熟階段。胎兒所有的發育都是靠胎兒本身基因的控制,母體只供應養分及穩定的環境;然而器官分化及發育可能會因為母體生病、感染某些病毒,或使用某些藥物而使基因運作受到干擾,造成發育錯誤或胎兒本身感染。若發生在前三個月,甚至會胎兒死亡。

胎兒器官形成及發育之進展,略述如下:

5:神經管(中樞神經)、甲狀腺、心臟開始發育。

6:心臟開始跳動,眼、耳開始發育,四肢芽體出現,頭臀長0.4公分

7:鼻、嘴開始發育,手掌腳掌出現,頭比身體大,頭臀長0.81.0公分

8:口腔、鼻腔、上顎、嘴唇形成,耳廓出現,手指開始發育,頭臀長1.3 1.6公分

9:眼瞼出現,腳指開始發育,鼻頭出現,軀幹伸長及變直,頭臀長1.82.3公分

10:肛門形成,睪丸或卵巢形成,四肢延長且手肘彎曲,外生殖器開始分化,所有主要內臟及外部構造出現,頭臀長34公分

11:胎兒期開始,外生殖器仍分化中,頭臀長45公分

12:人臉型完成發育,男女外生殖器特徵可見但仍發育中,頭臀長5.36.6公分

13週~第40:身體長大及器官發育成熟。 

    懷孕前五個月內,胎兒的成長速度大多都差不多,不會因母體害喜吃不下飯而發育不良,也不會因為準媽媽多吃一些而長快一點。但懷孕六個月後,胎兒體重增加較快,大約每週增加100150,準媽媽應避免吃過量甜食,以防胎兒過大。

 

聽覺和視覺發展

胎兒在懷孕第四至第五個月時,已開始有聽覺,母親的胃腸轆轆及心跳聲是主要的聲音,母親說話聲及某些音樂都能影響胎兒。至於視覺,因為光線進入子宮不多,胎兒幾乎在子宮內看不到東西;但發育中的眼睛怕光,不要用強光照射肚子,也不要對初生嬰兒用閃光燈照相。

胚胎很早就開始活動,利用超音波來觀察,大約在懷孕67週即可看到胚胎身體扭動,即使手腳還未發育完成。胎兒雖然常常活動,但因為身體還小、力量太弱,即使踢打到子宮壁,孕婦幾乎感覺不到胎動。懷第一胎的準媽媽,大多可在第2022週感覺到胎動;而懷第二胎時,有些在第1820週即可感覺到胎動。少數孕婦,因為胎盤蓋住腹面子宮壁,她們較不易感受到胎動。孕婦最好每日感覺胎動,可確認胎兒是否正常活動。

 

羊水、胎盤、臍帶、胎位

羊水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它提供胎兒在其中漂浮及運動,並給予防震之功能;另一方面,它提供胎兒一些生長激素以促進肺部及腸道發育。

胎盤,接收母體提供的養分氧氣,並藉由臍帶輸送給胎兒;胎盤也接收胎兒代謝廢棄物經由母體排出。胎兒在子宮內不靠肺呼吸,也不排胎便。胎盤或臍帶若有異常或受影響,將會影響胎兒。

胎位,是指即將分娩時,胎兒身體靠近母親產道的部位。自然生產,胎位幾乎都是以頭位為主,其他胎位較會難產。懷孕七個月之前,胎兒在子宮內仍有較大的活動空間,胎兒活動沒有固定方向,故無固定胎位。懷孕七個月後,因為胎兒已經較大,子宮內空間有限,胎兒不易隨意轉動,醫生在此時會確認胎位,並指導孕婦利用「膝胸臥姿」來矯正胎位。

 

超音波檢查胎兒是否正常

我們在產檢時,都希望能看出胎兒是否正常,但超音波解析度受胎兒本身姿勢、母體脂肪及胎盤影響很大。很多人認為胎兒愈大,超音波看得愈清楚,其實不然,胎兒愈大,受限於子宮內空間有限,只能盡量蜷縮擺出最舒服的姿勢,通常是側躺或俯趴。懷孕八個月後,超音波常無法完全檢查胎兒,當然也不能知道胎兒是否有異常。

適合超音波檢查的時間是懷孕三到六個月,其中以四到五個月最佳。因胎兒占子宮內空間不會太大,可檢查全身肢體,也可檢查重要內臟之結構,早期發現是否有重大結構缺陷。在懷孕五個月時,若胎兒四肢及內臟正常,通常到足月時也多是正常,只有少數胎兒內臟疾病會在懷孕後期才出現。所以,要利用超音波檢查胎兒是否正常,還是最好在懷孕五個月左右執行。

 

結語

日常活動中,有些情況會引起早產,須注意活動不宜過量,不宜提重物(懷第二胎時,也不宜常抱孩子),熬夜或超過體力負荷都可能引發早產。早期的早產徵狀是腹部脹且緊的感覺;若出現腹痛、出血甚至破水,就是嚴重的情況。多休息及放慢生活步調,不刻意勞動(尤其是懷孕八個月前),可避免早產兒的報到。

 

吳俊興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

經歷:長庚醫院婦產部婦科及不孕症科專科主治醫師

現任:宋俊宏婦幼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嬰兒與母親 8月號 NO.406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mother.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DD9164EC2D27FB8B

 

 

 

 

 

蕁麻疹、氣喘、流鼻水等常見的過敏症狀,對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似乎成為一種揮之不去的困擾,因此 許多過敏體質的孕媽咪正想著,為什麼我的過敏症狀在孕期變嚴重呢?我的寶寶會不會以後也深受過敏之苦?究竟有沒有預防或改善過敏的方法呢?本文給您正確對抗過敏的觀念積極治療與改善,而非逃避它

 

 

正確對抗過敏的4大觀念 

 

  

 


過敏 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
過敏似乎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每個人的身上好像都帶有一點過敏的基因,在季節交替或吃到特定食物時,都會出現所謂的過敏現象,而過敏的表現會依各部位有所差異,最常見的像是呼吸道、皮膚方面的過敏,更困擾著現代人,不過令個體過敏的真正原因,似乎又很難確診,因此過敏時常在第一時間沒有治療好後,就可能逐漸轉變成一種慢性疾病。過敏原這麼多,而您知道過敏的運轉機制是如何產生的嗎?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家駿表示,過敏的發生與遺傳和後天環境有非常大的關係,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受到外來過敏原刺激而產生過度反應的狀況,所以當身體受到過敏原的刺激時會產生特異性IgE抗體,並刺激免疫細胞活化,釋放發炎物質,造成組織的傷害。簡單說就是原本正常的免疫系統因為受到刺激後反應太強烈,過敏也因而產生。

 

 

荷爾蒙改變 誘發孕期過敏
懷孕是否會成為過敏發生的一種原因,臨床上是曾發生的,懷孕後因為荷爾蒙的變化,黃體素造成體質改變,加上有些人的過敏症狀可能在懷孕之前都沒產生,但懷孕後因為食物和吸入性過敏原引發過敏,確實讓人感到措手不及。對此
陳家駿醫師解釋:「懷孕時,免疫系統會產生變化,主要是因為胎兒對母體來說是外來物,而母體希望不要排斥這個外來物,所以免疫系統必須要受到調節;但另一方面懷孕時,女性荷爾蒙的反應也會變得更強烈」。這也就顯示孕婦自己身體內部在做相互抵抗的時候,免疫系統反而會引起更大的歇斯底里反應。而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致遠也舉出一些常見的孕期過敏症狀。

1.妊娠蕁麻疹:目前的致病機轉尚未明瞭,較為大家所接受的解釋可能是因為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而肚子變大,肚皮受到張力刺激後,產生由肚皮擴散至四肢,甚至使得全身搔癢起紅疹的過敏症狀。

2.對食物的敏感性增加因為懷孕過程中荷爾蒙變化的影響導致胃腸蠕動變慢,容易產生便祕、脹氣,或者腸胃道習慣的改變,造成像是消化道敏感而拉肚子的狀況。

 

懷孕生理狀況改變 使過敏更嚴重

至於原本就有過敏症狀的媽咪,是否會因為懷孕而讓原有的過敏變得更嚴重呢?陳家駿醫師表示這是一種機率問題,也就是1/3的人會因此而減緩,1/3會維持正常,1/3卻可能會變得更嚴重,因此孕期荷爾蒙及免疫系統的改變使得過敏狀況變得難以捉摸。陳家駿醫師也提醒,若孕婦出現一些疑似過敏症狀,如症狀超過一星期或會反覆的發作,都需要透過醫師的專業判斷,像是皮膚搔癢起疹子,到底是單純的皮膚乾燥、妊娠搔癢或屬於皮膚過敏,如此才能對症下藥

 

影響部位

症狀

鼻子

打噴嚏、鼻子癢、流鼻水、鼻塞

夜咳、喘鳴、氣喘

眼睛

眼睛癢、易流淚

皮膚

蕁麻疹、異位性濕疹

消化道

腹瀉、血便(黏膜受傷)

 

除了機率的問題外,孕媽咪本身的生理狀況,原有疾病的影響,也可能都是讓孕期過敏變得更嚴重的主因,張致遠醫師舉出以下兩種可能狀況。

1.藥物有效劑量降低:像是本身有氣喘的媽咪,原本有使用藥物進行控制,但懷孕後體重、體脂肪增加,可能造成藥物劑量有效性下降。因此建議有氣喘的媽咪需時常檢查追蹤,也最好在懷孕之前就加以穩定病情。至於最常用於治療氣喘的藥物對孕媽咪來說是否適用?張致遠醫師解釋,基本上孕期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治療氣喘是沒有關係的,如果因為擔心而不使用藥物治療或穩定病情,對媽咪本身而言可能誘發氣喘的發作,而氣喘反覆發作會使母體處於缺氧的狀態,進而也使寶寶處於缺氧的環境,因此醫師若有開立治療藥物切記勿自行停用。

2.心肺負擔加重:因為懷孕後體重增加,體型改變,新陳代謝增加,無論是走路或運動都會讓心肺負擔加重,故常常會感覺呼吸短促吃力,也可能因此誘發原有的氣喘狀況。

 

不要孩子受過敏之苦 所以忌口?

許多父母因為深受過敏之苦,因此不希望寶寶出生後也有過敏症狀,事實上若父母都有過敏症狀的話,寶寶恐怕也難逃遺傳到過敏體質。陳家駿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若父母親只有一個人有過敏體質的遺傳機率約為30%,若父母都有過敏但症狀不同,那麼寶寶的過敏機率則為66%,若父母都有相同的過敏症狀,那麼寶寶過敏體質的機率則提升至75%」。此外懷孕期間因為媽咪與胎兒的臍帶相連,須依賴媽咪輸送養分進入,因此胎兒受到媽咪吃的食物或呼吸道吸入的過敏原刺激而產生過敏的可能性還是有。不過,張致遠醫師認為,即使寶寶遺傳了過敏體質,通常在新生兒時期不一定會展現過敏症狀,一方面是因為出生後接觸的食物單純,比較不會接觸誘發物,但長大後則因為環境的刺激和食物的多元化,反而誘發過敏。

 

在此,應建議過敏孕媽咪的正確飲食觀念,許多孕媽咪因為怕吃了致敏的食物,而變得過度小心,但張致遠醫師認為,如果您已確定會對某樣食物過敏,那麼就避開它,但其他被認為可能產生過敏的食物,基本上只要衛生乾淨,您依舊可以攝取,況且許多被認為可能致敏的食物其實十分營養,像是奶、蛋、魚、堅果、奇異果。因此,勿怕過敏而偏食,甚至矯枉過正,反而造成營養不均。張致遠醫師更提出以下的概念,孕媽咪別因為怕過敏而過度緊張。

 

觀念1 應逐步讓寶寶適應

媽咪若一直防著「您所認為的」過敏原,其實對寶寶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事,也就是說媽咪讓寶寶稍為認識您認為的過敏原並非壞事,也許寶寶本身並不會對這些食物過敏,提早一些時間讓身體的免疫機制「認識」它們,並不一定會被當作過敏原,否則日後等到他們真正較大量的接觸時,反而可能誘發較嚴重的反應,因此早點「適當」的接觸「暖身」,過敏也未必發生。而張致遠醫師也以一篇期刊文獻作說明,根據菲律賓的研究認為,城市中的寶寶比鄉村的寶寶過敏機率高;這也讓人體認到,或許城市中的小孩被過度保護,什麼都刻意不讓他碰,因此在無適當「宣洩」抵抗力的情況下就容易將一般的外來物當成過敏原。此外,張致遠醫師也指出,1918年曾經發生世界性的流行性感冒,當時的死亡人數驚人,在回溯分析一些資料發現,第一波於春夏之交染上流感的人,在秋天更嚴重的一波流感中幾乎都倖存,也就是說他們已建立了「正確的」免疫功能。

觀念2:胎兒不太有過敏反應

媽咪懷孕期間深怕食物導致胎兒過敏,因此飲食變得格外小心,但事實上透過胎盤影響寶寶的抗原不多,在媽咪肚子內的胎兒基本上還沒有抵抗力,因此也不會有所謂的過敏反應。

觀念3:兼顧營養才最重要

千萬別認為媽咪懷孕期間不吃什麼,寶寶日後就不會對那樣食物過敏,這是錯誤的觀念,因此孕媽咪兼顧營養比較重要。

觀念4:沒有確切的預防或降低方法

媽咪或許認為,一定有確切的方法可以預防或降低遺傳過敏體質給寶寶,但事實上過敏的發生也就是一種機率,有時候不被誘發或許都不會產生,但也可能一被誘發就變得很嚴重,因此後天環境的影響事實上很重要。

 

抗敏大作戰!飲食、環境雙管齊下

夏天到了,許多人喜歡來上一杯清涼的飲料解渴,但您應注意夏天因為溫度高,細菌滋生速度更快,有許多飲料冰品店被驗出大腸桿菌數過多,可能讓人腹瀉身體不適,因此夏季飲食衛生必須十分注重。除此之外,也有些夏季特別應注意的過敏症狀,陳家駿醫師則指出以下3種常見的夏季過敏,媽咪們應留意。

1.冰冷的食物:有60%的過敏患者,都會對冰冷的水或飲料產生咳嗽等狀況,而冰飲料的殺傷力又大於冰淇淋,因此對於冷飲敏感易咳嗽的孕婦應減少攝取。

2.冷氣:因為冷氣房屬於密閉空間,空氣特別乾燥,甚或是濾網很髒充滿黴菌,都會引發呼吸道過敏。

3.流汗:汗水中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刺激皮膚發癢,所以要注意清潔與保濕。

 

因此媽咪若怕過敏變得更嚴重,應在日常生活逐步改善,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部分先前已提到,若您已確認對某樣食物過敏,則千萬別再吃,其他則都可適量食用。有些孕媽咪則因無法確認自己對哪樣食物過敏,因此想抽血檢驗過敏原,對此陳家駿醫師則認為,抽血是間接的檢查方式,但卻不一定可直接證實您對某樣食物過敏,因此不一定要去做。造成過敏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像是灰塵、黴菌,因此應隨時留意居家環境的整潔,像蟑螂的屍體和糞便,也都會引起過敏,因此建議把家中的家具換成較為簡易整理清潔的材質,像是百葉窗、木板、磁磚,盡量不要使用地毯、厚重的窗簾等容易積灰塵的材質,如此便可讓有過敏症狀的媽咪在一個較為舒適的環境下生活。以下為居家防範3大措施:

 

1.寵物:狗毛或貓毛有引起過敏的可能性,主要是因為動物的毛髮上會沾附微生物和塵螨,因此最好與寵物保持適當距離。

2.除濕機、空氣清淨機:與其排泄物等產生的活性蛋白酶是過敏主因,在台灣引起過敏的第一大殺手是塵蟎,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適合生長的溫度為22-26、濕度為70-80%,因此使用除濕機將濕度調降至55%有助於不讓塵螨繁殖。

3.避免二手煙:雖然二手菸不是主動直接吸菸,但是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郤不會因為是被動吸入而減少,這些二手菸的有毒物質會殘留在人的身上,更可能會飄散於空中。且根據醫學研究顯示,一些有呼吸系統障礙的寶寶中,與孕媽咪懷孕時持續吸煙有關,進而影響到胎兒的肺部生長發育及氣管的過度敏感。目前也證實香菸中的有毒物質是許多癌症的頭號致癌因子,對孕媽咪本身的健康具有侵入性的傷害。

 

急性過敏症發作 仍需用藥控制

一般認為孕期用藥需格外小心,且有許多孕媽咪因為擔心藥物會影響到胎兒的生長發育,因此會避免服藥。但若有過敏症狀的孕媽咪,則應對用藥建立正確的觀念。張致遠醫師表示,一般1516週以前孕媽咪使用藥物要留意,因為不當使用藥物最嚴重可能導致畸胎,因此若您有過敏症狀,最好的作法則是在準備懷孕前就先控制好病情,但若孕期不慎發作,則仍須以藥物控制的方式讓病情穩定,像治療氣喘的吸入型類固醇、塗抹於皮膚的止癢藥膏、抗組織胺藥品,在醫師處方用藥下,都屬於孕媽咪安全使用的等級,且媽咪們不應因為不用藥而影響自己的生活品質。陳家駿醫師則強調,媽咪千萬不要為了怕使用藥物而自行停藥,如果因此使過敏症狀變嚴重,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併發症。

 

諮詢站:

據說吃益生菌可以改善過敏症狀,甚至可預防寶寶出生後過敏?

陳家駿醫師表示,媽咪們不應把益生菌視為萬靈丹,因為益生菌是屬於健康食品,而非醫療用藥物,因此療效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身上。但確實有研究顯示,6~7成的過敏患者在食用益生菌後,過敏症狀有得到改善。且產前3~4個月服用益生菌可減緩媽咪過敏,也減少日後胎兒出生後產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而產後哺乳的媽咪或者直接給初生寶寶吃,可減少過敏的發生機率,不過這些都不能保證寶寶吃了益生菌後,一生都不會過敏,有些只是減緩嚴重度或是延遲過敏反應的產生而已,因此從改變日常生活的方式,以及注重居家環境的整潔才是治本的方式。

 

嬰兒與母親 8月號 NO.406

採訪撰文/翁昭鈺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張致遠
亞東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陳家駿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uho.com.tw/sex.asp?aid=8951

 

 

 

 

 

胎動記錄屬於需長時間進行的動作,因此最常見的問題是孕婦無法持之以恆的記錄,或是孕婦為了一定要記錄到胎動遲遲不敢睡覺而影響睡眠,台安醫院護理部主任陳碧鳳表示,雖然記錄胎動有其重要性,但也不能讓孕婦過於焦慮,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對媽媽與胎兒都不是一件好事,建議孕婦們放鬆心情,每天選一段自己優閒的時間來測量即可。

 

 

其次,孕婦也經常遇到當胎兒頻繁連續的胎動時,到底要算幾次的問題?陳碧鳳表示,胎兒有時在做大翻身時會出現連續性的胎動,這時只能算是1次胎動,因為胎動與胎動之間要間隔約5分鐘以上才能算1次,頻繁連續的胎動都只能算1次。

另外,胎動記錄表格有很多不同的樣式,有些媽媽也會擔心自己到底該用哪一種表格比較好,事實上胎動記錄表格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格式,也沒有用哪一種比較好的定論,只要不要偏離測量胎動的大原則,孕婦可以依照自己的方便選擇記錄的方式。

胎動異常是胎兒告訴媽媽我有狀況的警訊,所以孕婦要知道何謂異常胎動。張烜儒醫師表示,異常胎動有下列幾點可以判定:

  1. 胎動減少:12小時內胎動少於3次。
  2. 完全沒有胎動:孕婦都感覺不到胎動。
  3. 與前一天比減少一半次數以上胎動。
  4. 突然短時間內胎動的很劇烈,之後就幾乎沒有胎動。

孕婦發現異常胎動時,建議可以立刻就醫,並在到醫院的診間檢查室時,要先告知護士自己異常胎動的狀況,護士可以安排孕婦盡速看診。但若孕婦一時有事走不開,張烜儒醫師建議孕婦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觀察胎兒約20分鐘,並喝一點含糖的飲料、輕輕拍拍搖搖肚子,有時候在這種處置下就會感覺到胎動,若還是沒動靜,就要盡快就醫。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4,31&id=11070

 

 

 

 

 

中國時報 諶悠文/綜合廿一日外電報導】

孕婦不必改掉每天早上喝一杯咖啡的習慣了。「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檢視過相關研究後表示,懷孕婦女攝取適量的咖啡因,應不至於增加流產或早產的風險。

 

 

針對適度攝取咖啡因是否會引發妊娠併發症,研究人員一直意見分歧。有鑒於此,美國婦產科學會的「產科委員會」就最近發表的兩項研究所呈現的證據進行檢視。

  該委員會表示,每天攝取兩百毫克咖啡因,相當於一杯十二盎司(三百五十五毫升)的咖啡,並不會明顯增加流產或早產的危險。

  「攝取適量咖啡因」的定義,也包括一天喝下約四杯八盎司(二百卅七毫升)的茶,或十二盎斯的汽水喝超過五罐,或吃下六、七條黑巧克力棒。

  美國婦產科學會所檢視的兩項研究,各自追蹤逾一千名孕婦的狀況。其中由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薩維茲醫師(David Savitz)

  主持的研究發現,女性在懷孕不同階段攝取大量、中量或少量的咖啡因,並不會增加流產機率。

  加州奧克蘭市「Kaiser Permanente醫療中心」研究人員所做的另一項研究則顯示,每天攝取超過兩百毫克咖啡因的孕婦,流產機率較高,如果攝取量低於兩百毫克,則不會增加風險。

中時健康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1&cid=3073

 

 

 

 

 

一貓一菩提◎著

懷孕前半年就應該開始活動你的小蠻腰、骨盆;

早一點運動,就能早一點遠離痛經的苦惱,

產後也最快恢復好身材。

 

 

二十三歲那年開始苦練瑜伽和游泳時,我開玩笑說是為了生孩子不會痛、不會變老而做的投資,現在看來,報酬率挺好的。我並不打算去做產後美體,因為產後再美體就有點晚了,應該從產前至少半年就開始進行。

 

打算生育的人,要早一點做好準備:第一是強化腰胯部的柔軟度練習;第二就是無論懷孕前或懷孕後都要保持體重的穩定。

 

我現在懷孕八個半月了,很有自信體型在產後不會有什麼改變。以前總是有人嚇我,說我的肚子生完之後一定會變成西瓜皮,然而現在我的肚子上什麼東西也沒有,因為我的肚子一直以均勻的速度變大,直到臨盆前手腳仍然一樣纖細,可以毫不費力地蹲下和彎腰,就算肚子前面像個大西瓜,後腰背、腳踝依然一絲肥肉都沒有,我甚至還能穿懷孕前的低腰迷你短褲呢!

 

生育是女人體態不再的危險期

我一直覺得生育對女人的傷害很大,我媽媽是婦科醫生,所以我從小就見慣生育之後為各種症狀所困擾的女人。人類的骨盆是所有雌性哺乳動物中最嬌小、最緊致的,只要去看看生育期的母老虎或母牛屁股就知道了。

 

人類從四足行走進化為直立行走,太沉重的骨盆會造成重心不穩、活動不便,所以進化成嬌小的骨盆,導致女人的盆腔非常容易氣血不通產生各種炎症;同時人類的生育也因此成為所有動物之中最痛苦、傷害也最大的活動,你看母牛很少有難產的,產後更不需要坐月子。

 

女人懷胎十月,不斷經受身體各方面的劇變之苦,我的同齡朋友,生育前都是水靈靈的小女人,然而產後恢復到少女狀態的幾乎沒有。

 

很多女人為了保持體態而選擇剖腹產或產後不哺乳,這個做法其實於事無補,因為我們身體的變化是從孕期就開始的。骨盆鬆弛之後,如果不能重新變得緊致,像痛經這樣的毛病雖然會好一點,但是整個身體的體態就很難回到少女時代了。

 

懷孕期間,體重增長得太快會在肚子上造成難看的妊娠紋,更因拉斷了腹部的纖維而使小腹再也縮不回去;肚子長得太大還會造成胸部下垂,因為增大的肚子會把整個胸腹部的皮膚往下、往外拉(這是我在按摩時發現的,我試圖向上按摩,卻發現胸部下面的皮膚不夠用)。

 

平時多動動小蠻腰,產後恢復體型快

如果你的腰圍要從一.八尺長到三尺,事先又沒經過運動折磨,沒什麼柔韌度的話,就會一下子變成西瓜皮了,從此和漂亮的比基尼絕緣。所以,懷孕前半年就應該開始活動你的小蠻腰。早一點運動,就能早一點遠離痛經的苦惱。

 

這些運動剛開始很辛苦,慢慢就變成和老公的遊戲了。如果他攬著我的腰說親一下,我就向後下腰,說如果你能跟著我彎下來,就親到了。結果我每次下腰快到他腳面,他就是彎不下去。

 

還有一個需要折磨的地方是骨盆。這兩個地方不用分開鍛鍊,我認為很有效的鍛鍊方法就是模仿四足動物(特別是貓科動物)的行為方式,因為貓科動物的腰和骨盆都非常靈活強壯。中國氣功裡也有模仿動物的功法,但是我只會瑜伽,這裡便推薦我覺得很有用的瑜伽姿勢給大家:貓伸展式(註1)、虎式、駱駝式、蛇式、風吹樹式、坐角式(註2)、神猴哈努曼式(註3)、三角式。

 

這些運動的效果真的很驚人,很多孕婦到了後期骨盆變寬,恥骨分離,會遭受難以忍受的疼痛,連行動都變得笨拙。至於我,因為在此之前就痠痛過了,懷孕時則完全沒有感覺。畢竟,有彈性的橡皮筋比起老化的橡皮筋更容易復原。

 

蛇式

 

駱駝式

 

註1:見本書P.142

註2:見本書P.144

註3:見本書P.145

野人文化
《全天然。純淨美肌聖經》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