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孕期相關知識 (4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4828

胎兒在充滿羊水的子宮中慢慢發育,正常的羊水量可以提供胎兒一個安全的環境成長,但羊水量若是過多或者過少,有可能是媽媽本身或是胎兒發生異常狀況的訊號,此時需要依據不同的情況做處理。

正常羊水量為多少?
超音波是目前測量羊水量的方式,醫師會測量媽媽肚臍四周的四個象限數值,這四個象限的單一數值深度在2至8公分都屬於正常,四個象限相加的數值在7至21公分也是正常,但因為會有一些誤差值,所以若是數值接近上述這些數值,都還算是在誤差值的範圍內,但若四個象限相加的數值小於5甚至小於3,這就是羊水過少的警訊;四個數值相加大於26甚至27,就是羊水過多的警訊。

產檢過程何時會檢查羊水量?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靜儀指出,歐美國家例行性的超音波產檢約2至3次,正常孕婦第一次的超音波產檢時程約在懷孕16至24週,醫師會採用高層次超音波幫孕婦做詳細的檢查,此時若發現羊水過多或過少,就會告知孕婦

第二次超音波產檢的時程約在懷孕32至34週,此時也是另一個會告知孕婦羊水過多或過少的時間點。而有的孕婦會加做早期唐氏症篩檢,篩檢時機約在懷孕11至13週時施行,若孕婦加做這個超音波檢查,此時如有羊水問題也會被告知。但國內因為設備齊全,有很多孕媽咪會要求醫師在每一次產檢時都做超音波檢查,所以羊水問題多半很快就會被發現。

羊水過多的可能原因
羊水過多的可能原因很多,以下分媽媽與胎兒兩個部份做說明:

母體的原因
孕媽咪若本來就患有糖尿病或是出現妊娠糖尿病,就可能會讓羊水過多。林靜儀醫師表示,孕婦其實是要嚴格控制飲食與體重的,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快,容易造成妊娠糖尿病,也會連帶出現很多問題。建議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先以飲食調整與控制體重的方式來改善,並租一台測血糖機回家,每天三餐飯後各測1次,以此來檢視自己的飲食控制有沒有效果。

大部份的妊娠性糖尿病只要飲食控制即可,一旦妊娠糖尿病控制得宜,羊水的量就不會再一直增加,但羊水量並不一定會恢復到正常值。而除了糖尿病之外,還有少數的洗腎孕婦也會發生羊水過多的現象,但目前還是有一些孕媽咪發生羊水過多問題其原因是不明的。

‧處置方式:
通常一發現孕婦羊水過多,醫師會先幫孕婦做詳細的超音波檢查,先確定羊水過多的原因。一般來說,發現羊水過多的時間點若在懷孕24週之前,因為此時孕婦尚不會發生妊娠糖尿病問題,所以羊水過多與胎兒器官異常以及基因、染色體異常的關聯性較大,建議再做進一步羊膜穿刺檢查。若發生在懷孕24週之後,此時孕婦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引起,或是因細菌、寄生蟲感染傳給胎兒,務必先釐清狀況再做處置。

因母體本身原因所造成的羊水過多,不但會讓孕媽咪肚子撐很大不舒服外,嚴重時還可能讓孕婦發生肺水腫,壓迫呼吸道而無法好好呼吸(但這種狀況很少見),也會讓早產以及早期破水的機率增加。

如果羊水太多讓孕婦產生不舒服的壓迫感,是可以採用放羊水的方式將羊水放一點出來。作法是利用超音波引導到正確的位置,用一根長針刺入羊水部位,再將羊水導引出來,但由於這屬於侵入性的治療,國內較少孕婦願意施行。

但若決定不將過多的羊水導引出,孕婦就要承擔早期破水與早產的風險。不過,若是胎兒的位置正確,媽媽在生產時的危險性就比較低;若胎位不正,生產時風險增高,可能發生胎兒臍帶脫垂的狀況,造成寶寶缺氧缺血。所以當有羊水過多加上胎位不正的狀況,只要孕婦一破水就要立即送到醫院開刀生產。

胎兒的原因
除了母體本身的因素外,因胎兒導致的羊水過多原因非常多,詳述如下:
‧胎兒食道或腸胃道閉鎖:出現這種問題時會讓羊水進不到胎兒的體內,造成羊水過多,這種狀況導致的羊水過多,建議可以將羊水放一點掉,減少媽媽身體的負擔;如果媽媽不願意放羊水,羊水過多的問題就會一直持續到生產。而寶寶則可等到滿月後,至小兒外科解決食道或腸胃道閉鎖問題。

‧先天神經發育異常:由於胎兒神經管缺損、沒有吞嚥動作,使羊水進不到胎兒的體內,造成羊水過多。這種胎兒可能為無腦兒或有脊柱裂開的狀況,林靜儀醫師表示,這時通常需經過詳細檢查後,再經過產前遺傳諮商,將可能之預後與未來必須進行之治療,與個案夫妻討論,看是否要終止懷孕

‧基因、染色體異常以及重度甲型地中海型貧血症:胎兒基因、染色體異常也會造成羊水過多,這種狀況也和上述一樣會做詳細檢查後,再與家長討論是否要終止懷孕。而患有重度甲型地中海型貧血症的胎兒一樣會造成羊水過多,患有這種病症的胎兒就算生出來也無法救治,而且有可能危害到母體的安全,所以會以引產方式終止懷孕

‧病毒、寄生蟲感染:孕婦在懷孕期間受到病毒或寄生蟲感染,病毒或寄生蟲會透過胎盤讓胎兒受到感染,雖然發生的機率很低,但胎兒受到感染後容易讓腦部受損或是造成畸型,且生出來的寶寶也會有併發症,因此醫師會跟家長討論是否要終止懷孕。

‧雙胞胎間輸血症候群:多胞胎易造成羊水過多,所以容易造成早產,建議可以放一點羊水出來。

羊水過少的可能原因
當孕婦做完例行超音波檢查,發現四個象限相加的數值小於5,這就確定是羊水過少。羊水過少也分媽媽與胎兒兩個原因做說明:

母體的原因
跟上述羊水過多的原因一樣,孕媽咪有妊娠糖尿病也會造成羊水過少,這是因為妊娠糖尿病影響了胎盤的功能,而導致羊水過少,只要控制好妊娠糖尿病,羊水量就會慢慢恢復正常。

還有一種是暫時性的羊水量過少的問題,通常都是孕媽咪水喝得少,讓身體產生脫水現象,造成暫時性的羊水過少,這種狀況在測量四個象限相加的數值時,會落在5至7之間,數值並不會很低,只要孕媽咪多補充水分,羊水量就會恢復正常,所以提醒孕媽咪平日就要多補充水分,可避免因為水分補充不夠所產生的羊水過少問題。

另外有一種是因為破水所導致的羊水過少,破水狀況很多都是不明原因,也有可能因為做羊膜穿刺引起(但機率非常低)。破水造成的羊水過少可用羊水灌注的方式填補羊水,跟放羊水的原理相同,在超音波的導引下,將溫過的生理食鹽水利用長針灌入子宮中,以增加羊水的量。

胎兒的原因
因為胎兒所造成的羊水過少,胎兒發生異常的比例高,而且在羊水稀少的情況下,胎兒手腳容易扭曲變形,採用超音波檢查也很難檢查出胎兒到底是什麼問題,多數胎兒生出來後的併發症也很多,所以通常經過詳細檢查,再經過產前遺傳諮商後,由個案家長決定是否要終止懷孕。

會與家長討論是否要終止懷孕的原因如下:
‧梅乾症候群、多囊腎:這兩種都是胎兒雙腎臟發育不良引起羊水過少的病症,很難用超音波確實檢查出來。林靜儀醫師表示,曾有一個孕婦在14週產檢時發現羊水過少,但因羊水過少很難確實檢查出胎兒到底有什麼問題,這位孕婦想多給胎兒一個機會,於是在懷孕17週時做了羊水灌注,讓羊水變多後再做詳細的超音波檢查,結果檢查後發現胎兒有多重異常,包括雙腎都異常,最後才終止懷孕。

‧泌尿道阻塞:這個問題可以用超音波檢查出來,因為當胎兒發生泌尿道阻塞,使尿液無法順利流到羊水中,所以羊水會變少,膀胱與腎臟就會變大,利用超音波可清楚看出問題。

遇到上述問題時,國外較常用的方式是,用胎兒鏡放一根導管到胎兒的膀胱旁,將尿引導至羊水中,就可解決羊水過少問題,等寶寶出生後再做尿道重建手術即可。但國內家長較少能接受這樣的侵入性治療方式,多數選擇終止懷孕。
  
此外,胎兒受到病毒或寄生蟲感染,以及胎兒基因或染色體發生異常,也會造成羊水過少的情況。

羊膜穿刺會影響羊水量嗎?
羊膜穿刺算是安全性頗高的檢查,通常檢查的時間在懷孕16至20週,林靜儀醫師表示,這個時期媽媽肚子中的羊水量是充足的,羊膜穿刺大約抽取15至20cc的少量羊水,並不會影響羊水量,只要抽完羊水後多補充水分即可。

雖然羊膜穿刺的安全性高,但還是有風險存在,約千分之一的機會,可能造成孕婦早期破水而早產的情況,不過前面有提及遇到這種破水狀況時,可用羊水灌注的方式填補羊水,讓羊水維持在正常狀態。

羊水正常不代表一切正常
羊水過多與過少對母體與胎兒的影響很大,但羊水量正常也不代表一切都正常。林靜儀醫師表示,前面有提過妊娠糖尿病會造成羊水過多或過少的情況,但有些孕媽咪得了妊娠糖尿病,羊水仍維持在正常值,所以孕媽咪可不能憑藉羊水變化來判斷寶寶是否會發生問題。之前因為就有一個例子是媽媽有妊娠糖尿病,但自己不知道,且羊水量正常,可是媽媽的高血糖值,已造成胎兒低血糖、電解質不平衡以及缺氧等問題。因為妊娠糖尿病無法在懷孕早期檢測出,所以建議孕媽咪在懷孕24至28周左右,可以自費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以測量血糖的方式進一步得知自己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


《Mami Home媽咪窩》.

  2011年/5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4557

懷孕後在用藥方面必須非常小心,尤其懷孕初期是胎兒重要的發育階段,不當用藥可能造成畸胎等傷害,因此,即使是常見的皮膚用藥,最好都能經過醫師診斷再使用。
孕婦用藥怎麼分級?
只要有治療效果的藥物,不論是口服還是外用,都有它的副作用,尤其懷孕初期是胎兒重要的發育階段,孕媽咪如果使用不當,都可能讓肚子裡的寶寶受到傷害。臺安醫院皮膚科陳眉穎醫師表示,依照美國FDA的建議,將藥品依危害性程度做分類,共分為A、B、C、D、X五級,其中A、B級藥品較適合孕婦使用,至於C級藥品,如果評估患者用藥可得到的好處,遠超過可能造成未知的風險,這時候還是可考慮使用。主要分級如下:
A級─經過人體實驗後,對胎兒和媽咪都不具任何危害。
B級─經動物實驗證實不具危害,而在人體實驗部分缺乏嚴謹的研究,但是對人體不會產生不良作用。
C級─動物試驗顯示有致畸胎的結果,但沒有針對孕婦或動物有對照組的研究可證明其危險性。
D級─研究證實對動物和胎兒都有害,孕婦應避免使用。
X級─動物或人體的試驗中或使用經驗,發現對胎兒有害,而造成的傷害明顯大於可能的益處,所以是懷孕期間必須禁用的藥品。
 
查詢藥品等級,孕媽咪有哪些方法?
國泰醫院皮膚科詹融怡醫師表示,孕媽咪如果想知道自己使用的皮膚用藥屬於哪個等級,可上網輸入藥名搜尋到答案;有些民眾會購買藥典,也很方便自行查詢,了解該項藥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以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等等;此外,如果還在專利期的藥物,包裝內則會附上仿單,裡面會詳細註明藥物的等級、使用方法以及禁忌、副作用等等。
 
如果無法查詢到相關資料,最好還是請教醫師,同時也要避免自行買藥使用,特別是孕婦更要注意這一點。
 
孕媽咪用藥前,請教醫師最保險
陳眉穎醫師強調,媽咪懷孕後不同於一般人,在使用任何藥物,最好都要經由醫師處方,包括皮膚用藥也一樣,千萬不可自行購買處方藥、指示用藥,甚至成藥部分也要注意,因為皮膚用藥成份複雜,一般民眾無法從標示中判別,加上國內對藥品的管控不像美國嚴格,即使沒有處方箋,還是能夠在藥局買到處方藥、指示用藥。
 
因此,除了面速力達母、綠油精等大家熟知且安全性無虞的家庭常備用藥之外,其他用藥還是得請教皮膚科醫師比較保險。
 
常見皮膚科用藥有哪些?
常見皮膚用藥包括:類固醇、抗生素、抗黴菌藥、治青春痘藥以及生髮水等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外用類固醇藥膏,以治療皮膚過敏較常見,像是濕疹、乾癬等,都需要用到類固醇。
 
類固醇
懷孕期間可以用類固醇?
類固醇種類很多,可分為七種,其中最弱一級是孕婦可以安心使用的,不過如果孕婦有嚴重的妊娠蕁麻疹、濕疹等疾病,就必須請醫師評估,再開給藥效更強的處方藥。
 
‧塗抹範圍不要太大
在用量方面,每一個手掌的用量約佔體表面積的1%,由於類固醇屬於藥品分級中的C級,所以建議盡量少於體表的10%,即10個手掌的份量,因為小範圍面積的塗抹,進入全身血液循環的可能性不高,只要遵照醫師指示使用,孕媽咪不需太擔心。
 
‧使用時間不超過1星期
使用時不可抹的太厚,只需薄薄一層即可,且使用時間建議不要超過1星期,不過還是要依病情嚴重程度做評估。有些孕婦皮膚已呈現嚴重搔癢,這時候醫師會選擇安全性高的口服藥物給孕婦使用,例如口服抗組織胺,這類藥物多屬B、C等級,安全上不會有疑慮。
 
至於塗抹部位是否也有影響?陳眉穎醫師表示,孕媽咪使用外用藥,不會因為塗抹在肚子就影響到胎兒,一般來說,皮膚較薄的部位吸收較好,但身體除了手、腳掌吸收比較差之外,其他任何部位並無差別。
 
外用抗生素
詹融怡醫師指出,孕婦應避免使用口服抗生素,至於外用抗生素使用在小傷口的處理,比較沒有安全上的顧慮。而經常用在傷口消毒的優碘,對孕婦而言也是很安全的。
 
抗黴菌藥
媽咪懷孕期間很容易黴菌感染,例如陰道念珠菌,或是夏天常見的股癬,治療時一樣可使用外用藥,假如一再反覆發作,應考慮由醫師開給口服藥。
 
痘痘藥
孕婦治療青春痘一定要由醫師診斷再用藥,因為青春痘藥分很多種,一般人無法從藥品標示了解會有哪些副作用,和可能對孕婦造成什麼傷害,像是「痘膚潤」、「蕾婷A」等,懷孕媽咪千萬不可冒然使用。
 
防蚊液
‧孕婦最好避免DEET成份
防蚊液較常見含有香茅精油、DEET等成份。DEET是一種高效率的驅蚊成份,10%的濃度可維持兩小時的功效,不過專家警告,這類成份不可使用在嬰兒身上,而加拿大政府也建議媽咪在懷孕和哺乳期,應避免接觸到DEET成份,美國則未禁用。此成份是否對胎兒有害,目前仍有爭議,不過建議孕婦還是避免較為妥當。逼不得已使用時,最好噴在衣服上,不要直接接觸到皮膚。
 
蚊蟲藥膏也是經常被使用的,這類外用藥也有很多種類,如果只是單純含薄荷、抗組織胺成份,或使用面速力達母、綠油精等,都不會有問題,但假如藥膏成份複雜,還是應該詢問醫師。
 
灰指甲藥
治療香港腳藥物較多屬於B等級,而且以外擦藥膏居多,孕婦是否可以用,必須要看所含成份,如果有水楊酸就要禁止,同樣的,還是建議由皮膚專科醫師診斷再使用。
 
除了家中常備用藥之外,懷孕前無論使用哪一種皮膚藥,一旦懷孕,就要問過醫師,由醫師評估後,再決定是否能用。
 
★孕婦皮膚用藥的禁忌成份
包括外用A酸、高濃度(超過2%)外用水楊酸、免疫抑制劑等,孕媽咪都應該禁用。皮膚用藥對孕媽咪而言,很難自己做正確辨別,所以最好帶到門診給醫師看過後再做評估。以下幾種是孕媽咪必須禁用的常見皮膚用藥成份:
A酸:無論吃或擦,孕婦都應避免使用,以免增加致畸胎風險,而且有些妊娠霜可能含有A酸,孕媽咪選擇時要特別謹慎。
紅黴素:同樣不建議在孕期中使用,尤其懷孕初期3個月是胎兒生長發育期,更應避免使用這些可能對胎兒造成傷害的藥物。
水楊酸:多用在痘痘藥、香港腳藥當中。
四環黴素:有些痘痘藥會有此成份,孕婦使用可能影響胎兒牙齒、骨骼發育。
 
口服藥
‧口服皮膚藥應避免長期服用
治療皮膚疾病除了外用藥之外,口服藥也是有很多種類,而且成份很複雜,口服部分通常建議孕婦除非有必要,否則盡量別吃。但如果有嚴重的皮膚問題,例如妊娠蕁麻疹癢得很厲害時,醫師可能會依狀況給予口服抗組織胺,這類藥物通常要比大量擦止癢藥來得安全。
 
孕媽咪使用口服藥最好以1~2周短時間為主,而醫師開給孕婦的用藥,一定會選擇安全性高的藥物,且會盡量避免媽咪在懷孕初期3個月使用口服藥。所幸大部分妊娠皮膚問題多發生在懷孕後期(如蕁麻疹),因此比較不會有顧慮。
 
‧孕媽咪什麼時候會用到口服藥?
當然如果症狀嚴重,必須使用口服藥時,孕媽咪不可一味隱忍,以免使病情惡化,反而影響胎兒健康。像是皮膚搔癢得很厲害,會影響胎兒的穩定性,有些孕婦來門診時已相當嚴重,甚至必須直接打針才能讓症狀緩和。
 
詹融怡醫師也強調,假如癢的無法忍受,已影響生活作息時,就要考慮使用口服藥,例如使用B級的抗組織胺,再加點類固醇,約服用3天即可緩解不適症狀;又如孕媽咪感染水痘時,最擔心的是病毒可能對胎兒造成傷害,所以可考慮選擇B級或C級的口服抗病毒藥加以治療。
 
孕期如何做好保養,預防皮膚疾病?
孕媽咪會不會因為懷孕而產生皮膚方面的問題,要看本身體質,不過在保養上,都應該遵循以下幾點要項,讓肌膚維持在最佳狀態。
‧使用保養品以簡單為原則。孕期保養品主要強調保濕,例如使用成份單純的保濕乳液,或是凡士林、橄欖油等。
‧洗澡水不可太熱。太熱的洗澡水會讓使皮脂被破壞掉,而失去保護效果;且洗澡後記得要擦不含香料的潤膚乳液,以達到保濕效果,降低過敏機會。
‧穿棉質透氣衣物。直接和皮膚接觸的衣服以棉質、透氣為主,避免穿羊毛質料,以免搔癢更嚴重。此外,下半身穿太緊、太悶,會增加陰道受黴菌感染的機會,孕媽咪要多提防。
‧夏天維持涼爽,冬天注重保濕。夏天盡量維持皮膚的涼爽,避免因過度出汗而造成刺激;冬天則要注重保濕,最近氣候較寒冷,門診因為皮膚乾、癢而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加,孕媽咪應特別注意。
 
懷孕期間因荷爾蒙改變而影響皮膚健康,所以容易引起過敏、搔癢等現象,但這些都會在生產後逐漸消失,只要在懷孕期間注意皮膚的保濕以及穿著,有任何不適或需要用藥時,必須尋求醫師協助,才能讓肌膚健健康康度過整個孕期。

Mami Home媽咪窩》.
2011年/3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4858

哮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中國,近年來0~14歲兒童哮喘患病率處於上升趨勢。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1988到1990年,0到14歲兒童哮喘患病率為0.11%~2.03%;但到了2000年,患病率為0.25%~4.63%。患病率的上升幅度令人擔憂,而且70%以上的兒童,哮喘首發於3歲以內。
醫學證實哮喘與遺傳的關係極為密切。在日本,哮喘病人三代親屬中患病率平均為57.6%。遺傳學方面的研究已證實:雙親中有一人患有過敏性疾病,子女成為過敏兒的可能性為60%;雙親均為過敏性疾病患者,子女成為過敏兒的可能性上升為80%;與此相比,雙親均無過敏性疾病的,僅有19%的子女可能成為過敏兒。
 
但是在考慮哮喘遺傳因素的同時,不能忽視環境因素。從過敏性疾病的發病過程來看,總是由於外界的過敏原(如某些食物、花粉、塵蟎、藥物等)作用於人體引起支氣管痙攣、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發炎處細胞浸潤等一系列病理變化,從而導致支氣管哮喘等過敏性疾病。過敏原是外部因素,遺傳因素決定孩子的體質,決定孩子對某種疾病的易受汙染性。
 
假如缺乏過敏原這一環境因素,即使是過敏體質也不會發病。哮喘疾病就像一棵大樹,只有樹種子不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還需要適宜的土壤、氣候和溫度。任何疾病的發病都是有規律的,也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您的心中有孩子,有預防疾病的那根弦,就會減少哮喘對孩子的困擾。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醫學的發展,人類對哮喘有了更多的認識,認識到預防哮喘要從胎兒、嬰兒開始。
 
懷孕時如何降低過敏率
如果父母任何一方患有哮喘或者鼻炎,就要在懷孕前後注意防治過敏。那麼,如何防治呢?
1.治療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疾病很複雜,如果母親懷孕期間有過敏性疾病,某些過敏介質和抗體就會通過胎盤傳給胎兒,那麼孩子一出生就會遇到過敏的麻煩,比如鼻塞,濕疹等。所以,女性要選擇在身體狀況良好,沒有明顯過敏症狀的時候懷孕
 
2.懷孕期要忌口
懷孕期間最容易過敏,因為胎兒就是最大的過敏原。很多以前不過敏的食物,在孕期卻容易引起過敏。最常見的過敏食物有雞蛋、牛奶、堅果等,孕婦吃後表現為噁心、嘔吐,甚至肚子痛、拉肚子。過敏反應經常和妊娠反應相混淆。妊娠反應一般在飯前、起床時發生,而過敏反應在飯後才出現。如果您突然不想吃某種食物,也許表示您對這種食物過敏或者不適應。對於高齡產婦,我建議懷孕前做一個食物過敏原測試,可以有效預防過敏。
 
3.遠離過敏原
過敏原可以分為吸入性和食入性的。吸入性過敏原主要有塵埃、塵蟎、真菌、黴菌、動物皮毛、羽毛、花粉、柳絮等。食入性過敏原主要有魚蝦、雞蛋、牛奶、麵粉、花生、黃豆等。尤其要注意寵物引發過敏,懷孕期間,家裡最好不要養寵物。
 
4.戒煙、自然分娩
在胎兒期,母親應戒煙並避免二手煙。因為孕婦吸煙會增加後代患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的機率,影響胎兒在母體內正常的生長發育。另外,分娩方式也會影響到孩子的體質,調查發現在相同遺傳條件下,自然娩出的新生兒日後患哮喘的機率要比剖腹產新生兒低。
 
小叮嚀
如果女性有過敏性疾病,最好在懷孕前就要治療,選擇在身體狀況良好,沒有明顯過敏症狀的時候懷孕。如果母親懷孕期間有過敏性疾病,有些過敏介質和抗體就會通過胎盤傳給胎兒,那麼孩子一出生就會遇到過敏的麻煩。對於過敏體質的女性,孕前最好做一個食物過敏原測試。在孕期當中不吃易引發過敏的食物。懷孕期間,家裡最好不要養寵物,孕婦也不要抽煙。

babyhome
許鵬飛◎著
方舟文化
《別急著跑醫院:爸媽是孩子最好的醫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4852

近日塑化劑問題使準媽媽們都憂心忡忡擔心胎兒是否也受到感染,在此要提醒準媽咪需注意的事項:

1.到處都有塑化劑:

*塑膠容器、塑膠袋有可能溶出塑化劑,所以應避免使用裝熱食的塑膠容器或使用它來加熱。
*孕期盡量避免使用化妝品、指甲油。
*避免喝到受汙染的飲用水,不喝來路不明的地下水。
*身體對塑化劑有自然代謝功能,非大量食用的準媽媽,只要停用,就能減少風險。
*避免加工食品:如:麵包、貢丸、香腸、火腿、臘肉等。
 
2.多喝白開水及實用富含維生素C、茄紅素、花青素的蔬菜水果,因為它們可以使身體的損傷恢復、排除有害自由基。

3.
如準媽媽習慣性每天一瓶,且長達一年以上攝取疑似遭塑化劑汙染的運動飲料、茶飲料、果汁等食品,建議抽血檢查荷爾蒙。

4.
若吃、喝受塑化劑污染的產品超過一年,且發現孩子生殖功能外觀異常,建議家長諮詢小兒內分泌科。

5.
男童驗睪固酮及檢查生殖器睪丸是否萎縮、甲狀腺功能,雄性素,尿道下裂及陰莖長度。

6.
女童檢查女性荷爾蒙是否有異常升高的情況,另觀察乳房發育是否提早、初經過早來潮等性早熟現象。

 

7.只要食品資訊未保證不含塑化劑的東西,請千萬別輕易嘗試,建議暫時不要吃,等有確切資訊時再食用。

文/仇思源醫師
 
(資料來源:轉載 BabyHome 編輯 )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36582BF0404C3CC8

很多媽咪懷孕期間常感覺視力變差或眼睛特別容易乾澀,看一下電腦就感到不適,這是因為懷孕使得角膜的弧度和近視度數有些改變,必須等生產後才會逐漸恢復,所以懷孕期間一直到生產後,都要特別注意眼睛的照護。

take care of the eyes
孕媽咪為什麼視力變模糊?
有些媽咪懷孕後覺得視力變模糊,亞東醫院眼科主任張淑雯表示,孕媽咪視力模糊有很多是因為近視度數改變所造成;也有因懷孕造成的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血糖及血壓控制不好所導致;部分病人在懷孕前就有糖尿病或高血壓這些疾病,懷孕後病情加重也會影響視力。如果原本就有青光眼,懷孕後使眼壓可能會改變,也應該要請醫師檢查再決定是否需要調整用藥。
更多孕媽咪的眼睛不適是因為懷孕造成角膜弧度改變,加上配戴隱形眼鏡,使弧度變大而引起眼睛乾澀、視力模糊;尤其是目前網路普遍,很多上班族孕媽咪必須長時間使用電腦,都會加重眼睛乾澀及視力模糊的程度。
 
眼睛不適要立刻就醫診斷
由於一般人很難自我判斷,因此,無論任何原因造成眼睛乾澀、視力模糊,孕媽咪都應該請眼科醫師診斷以找出原因,才是最保險的作法。
我們都知道戴隱形眼鏡容易引起乾眼症,而懷孕後荷爾蒙的改變,會改變角膜弧度而加重乾眼症的程度;如果只是單純乾眼症,治療後就不會有問題,通常生產後荷爾蒙會逐漸恢復正常,等到第一次月經來的時候,視力會恢復大部分,不過,產後媽咪若因為照顧寶寶睡眠不好,會使乾眼症更嚴重,因此孕媽咪更要注意自己的雙眼健康。
糖尿病患者也一樣,孕媽咪有可能會因懷孕使視力問題惡化,因此,建議只要有問題就要先看醫生,再依據醫師建議決定後續是否要再追蹤檢查,例如糖尿病患一年要檢查一次眼睛,但是糖尿病孕媽咪就醫次數可能要更頻繁。
 
孕期盡量遠離危險因子
懷孕荷爾蒙改變影響到視力,是無法事先做預防,不過建議孕媽咪可遠離一些危險因子,主要原則包括:
(1)減少配戴隱形眼鏡。隱形眼鏡容易使角膜弧度改變,是孕期中影響視力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
(2)少看電腦。電腦會加重近視、乾眼的程度,使孕婦感到不適。
(3)預防糖尿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壓容易使視力變差,尤其原本已有這些疾病,懷孕後更會影響到視力。所以應該定期由醫師診斷,並從飲食的調整,幫助達到血糖、血壓的控制。
孕媽咪視力的恢復多要等到產後第一次月經來的時候,不過也有少數人因疏於照顧而無法恢復到以往的視力,例如孕媽咪因為角膜弧度改變,又配戴隱形眼鏡,進而產生不適,這時候卻一再隱忍,最後出現角膜潰瘍,很可能導致視力方面永久性的傷害。
又如糖尿病控制不好,導致視網膜病變,甚至玻璃體出血,將使視力嚴重受影響;或高血壓未得到好的控制,也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這些都是臨床中曾發生的案例,所以對於眼睛的問題,孕媽咪千萬不可忽視或隱忍。
 
孕媽咪避免配戴隱形眼鏡
孕媽咪因眼睛乾澀或視力不佳而就醫,醫師會先測視力、量眼壓,再檢查視網膜,看是否可能有糖尿病、高血壓問題,以及有無視網膜出血或剝離情形,如果原本有青光眼,這時候醫師會幫忙監測,並評估是否在用藥方面要做些調整。
對於最常見的乾眼症,醫師先給予人工淚液,如果未見改善,建議孕媽咪避免戴隱形眼鏡,或減少配戴次數,至於是否要完全禁止配戴,或每天可戴多久時間,還是要由醫師給予專業的建議。
孕婦常因身體不適、睡眠不佳而特別容易疲累,這時候眼睛也比較乾,所以建議這段期間最好配戴一般眼鏡。
 
結語
眼睛淚水具殺菌以及沖刷髒污的功能,如果配戴隱形眼鏡使得眼睛乾澀,本身清潔功能就會降低,若再加上不當使用隱形眼鏡清潔用品,更容易讓眼睛受傷,因此,如果不是使用每日拋隱形眼鏡,一定要做好隱形眼鏡的清潔保養。而且孕媽咪如果戴了不舒服,可能擺放在清潔液中好幾天,萬一蛋白質未清潔乾淨,或浸泡的溶液不具抗菌功效,再配戴時很容易引發角膜潰瘍,裡頭已經滋生細菌而傷到眼睛。
因此,懷孕期間最好還是配戴一般眼鏡,或使用拋棄式隱形眼鏡,如果經濟不允許,記得配戴的隱形眼鏡要徹底的做好清潔,特別是懷孕期間到生產後,都不能輕忽眼睛的照護。
 
 
嬰兒與母親 6月號 NO.416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亞東醫院眼科主任 張淑雯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B7E9808CE58DB62A

準媽咪們到懷孕後期到底該怎麼吃最恰當?懷孕後期是胎兒體重快速增加的重要階段,懷孕初、中期體重增加較多的孕媽咪,可別在後期刻意節食,還是要注意均衡的營養攝取,尤其蛋白質、鈣、鐵等營養素必須足夠,才能讓胎兒健康成長。

倒數開始 做好準備
懷孕後期體重變化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課徐于淑營養師表示,懷孕後期細胞開始快速分化,胎兒各器官都已生長齊全,肺和腸胃也趨成熟,這時候只需快快長大就可以了,所以此階段是體重變化最大的時候,最後三個月孕婦體重約增加55.5公斤
胎兒的體重在七個月大時,醫師評估多不超過1000公克。但是後期開始,羊水、胎盤以及胎兒本身重量會明顯增加,此階段正常的胎兒體重出生時約在25003500公克。很多孕媽咪特別擔心體重增加太多,會影響產後身材的恢復,孕媽咪體重是否過重或過輕,必須先了解懷孕前的體位,再計算整個孕婦應增加的公斤數。
此外,產檢時醫師會評估胎兒大小是否與週數相符合,若只差12週,這樣的範圍是可接受的,但是如果差距太大,必須檢查是否胎盤功能有問題,例如有子癲前症的孕婦,再怎麼吃體重可能增加不多;又如孕婦有妊娠糖尿病,胎兒大小會比週數大很多。因此,先排除疾病問題,再做飲食方面的調整才具意義。
 
懷孕後期是胎兒長大的重要時刻。
 
體重增加太多或太少,該怎麼吃?
如果懷孕初期、中期體重上升太多,不能因此避免後期體重的增加,因為懷孕後期是胎兒長大的重要時刻,如果前兩期體重增加很多,後期也必須每一個月增加至0.51公斤,並且多多攝取蔬菜和高蛋白質的食物,並降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取,建議每餐麵食或飯以0.51碗為限,魚、肉則盡量以蒸、烤替代油煎方式。
假如產檢時被告知胎兒體重較小,後期的飲食應注重均衡的營養,並且可額外補充營養素,或早晚各喝一杯媽媽奶粉,也可以在點心時間飲用,加強營養的攝取。至於孕媽咪只會胖到自己,多半發生在懷孕初、中期,這兩階段胎兒用到的其實不多,所以媽咪拼命吃,當然會把脂肪堆積在自己身上。懷孕後期則是胎兒要迅速長大的階段,體重明顯增加是正常現象,媽咪反而不需太擔心。
 
懷孕後期重要營養素的攝取
1蛋白質──寶寶成長的重要營養
孕媽咪要攝取正確且重要的營養,才能因應胎兒生長的需求。尤其蛋白質是建構胎兒器官及細胞分化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對寶寶的成長影響很大。建議媽咪從懷孕中期就要加強蛋白質的攝取,每天要比一般人多300大卡的熱量和10公克的蛋白質。
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包括蛋、豆、魚、肉,如果孕媽咪害怕太胖,建議優先選擇脂肪較少的蛋白質,如:雞肉、瘦豬肉、海鮮魚、蝦、蟹等,很多媽咪擔心海鮮會引起寶寶過敏,所以不太敢吃。其實目前並無明確數字證實孕期吃海鮮,會增加將來寶寶過敏的機會,假如還是有疑慮,可從雞、豬、牛肉瘦肉攝取蛋白質。
 
2──幫助寶寶牙齒、骨骼生長
鈣質會影響寶寶牙齒、骨骼的生長,懷孕期間胎兒會主動從媽咪身上抓取鈣質,所以孕婦一旦鈣質攝取不足,比較要擔心的是本身可能有鈣質流失的問題,加上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使得牙床容易腫脹,甚至牙齒鬆動,所以才會有「生一個寶寶掉一顆牙」的說法。
整個懷孕過程並無限定哪個階段才要加強鈣的補充,衛生署對成人鈣的建議量為每天1000毫克,但是國人普遍平均只攝取500毫克,懷孕婦女一天的鈣攝取量最好和一般人一樣,維持在1000毫克。
 
3──供應媽咪生產和新生兒的需求
寶寶出生後六個月前只依賴母乳的營養,所以早在媽媽的肚子裡就要開始儲存鐵質,以備出生後吃副食品前這段時間鐵質的需求;而且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媽咪在生產過程中,一定會有血液的流失,因此,懷孕後期鐵的補充顯得相當重要。
懷孕後期開始每天應多攝取30毫克的鐵加原本應攝取的15毫克,每日需45毫克,不過一般人不大會計算鐵的攝取量,除非多吃高鐵食物比較有辦法達到建議量,假如無法足量攝取,可從維他命當中做補充例如新寶納多等綜合維他命
不過並非所有孕婦都要另外補充鐵,最好先評估飲食內容是否均衡,孕媽咪必須不挑食,而且有時間採取多樣的營養攝取才能達到建議量。上班族孕媽咪如果以外食為主,或食物選擇較受限,就可採取補充維他命的方式,或每天喝媽咪奶粉裡頭也會添加鐵質做補強。
 
過量牛奶會使蛋白質影響鈣的吸收
奶類是鈣質的重要來源。不過並不建議大量飲用,一天1000C.C.即可,日前有研究指出喝太多牛奶會使鈣質流失,主要在量的問題。該研究是以一天攝取2000C.C.做觀察,如果過量攝取,因為蛋白質量過多,反而會讓鈣質流失。
不敢喝牛奶的孕媽咪,可以從小魚乾、豆腐、豆干當中攝取鈣質,不過若要以豆漿替代牛奶,效果不是很好,因為一杯傳統豆漿所含的鈣,只有一杯牛奶的1/10,所以無法等量替代,建議孕媽咪可改喝高鈣豆漿豆漿加鈣粉,或多吃高鈣食物、額外補充營養素,就能彌補鈣的不足。
 
倒數開始做好準備
飯後吃水果,可促進鐵的吸收
鐵的來源可分動物性和植物性,動物性主要在「以形補形」,即多吃豬血、鴨血、豬肝等內臟,現在的人重養生,比較不吃這類食物,建議孕媽咪也可以吃些包括牛、羊、豬肉等紅肉,鐵質會比雞肉、海鮮來得高。
植物性來源則以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為主,不過植物性的吸收率比動物性差,建議孕婦用餐後,要吃些水果,讓維他命C幫助鐵的吸收,包括奇異果、橘子、芭樂等維他命C豐富的水果都有助益。
 
水份攝取要足夠
在水份攝取部分,除非孕婦有特別狀況會影響到腎臟功能,醫生特別警告限制水份攝取,否則每天應與常人一樣喝2000C.C.的水。水腫的孕婦限制水份攝取意義並不大,主要必須限制鹽的攝取量,減少口味重的食物,並加強護理。例如晚上躺在床上,將雙腳抬高,或用枕頭墊在腳下,也可能穿防靜脈曲張的襪子加以改善。
如果孕媽咪食慾不錯,選擇食材也很豐富多樣,每天可以有足夠時間吃到各類營養,並不需額外補充營養素,假如工作忙碌,每天只是讓自己吃飽,就要另外吃綜合維他命補充欠缺的營養。
 
後期飲食以少量多餐為原則
懷孕後期胎兒快速成長,子宮變大會壓迫媽咪的胃,造成胃食道逆流,心窩處比較不舒服,這時候胃容量會受影響而縮小,吃一點食物便覺得脹,不吃又容易餓,所以少量多餐在這個階段是必要的。主要作法是三餐之外,下午三、四點以及晚上睡覺前再吃一次點心,量不要太多,約正餐的1/3即可,以免影響晚餐食慾和晚上的睡眠品質。
此外,這個階段胎動會很明顯,主要是胎兒撞擊子宮壁產生震波,傳到媽咪的肚皮,讓媽咪感覺到胎動。由於胎兒體積變大,媽咪吃太多就容易擠壓到胎兒,胎兒會扭動,使得胎動更加明顯。
 
外食孕媽咪最怕營養攝取不均
外食孕媽咪常會有以下的飲食問題:蔬菜的量不夠:尤其外食吃便當,蔬菜比率普遍太少。缺乏水果:因為忙碌、不方便,加上受限於新鮮度,使得上班族孕媽咪水果吃的比較少,往往要在高級餐廳較有可能吃到新鮮水果。
 
給孕媽咪小建議
下班後多補充蔬果:白天蔬菜、水果吃的少,可在晚上回家後做補充,自己簡單煮個蔬菜湯即可;並且利用假日買些耐放的水果,如:奇異果、蘋果、橘子、柳丁等,平日早、晚餐可做補充。
選擇自助餐、涮涮鍋:外食簡餐菜色已設定好,不像自助餐有較多菜色,而且可自己選菜,所以外食孕媽咪可吃自助餐,挑多一些的蔬菜,以及取低油魚肉做搭配,較能得到均衡的營養。冬天可吃一人份的涮涮鍋,以補充足夠的蔬菜和肉類,肉的部分建議選擇牛、羊以補充鐵質,海鮮、雞肉可補充蛋白質,這也是很好的外食選擇。
 
孕期稍不注意,容易吃過量
懷孕後期建議孕婦每天多攝取300大卡的熱量和10公克的蛋白質。如果分配在六大類食物中,只需多加2份的主食,半份肉類及一份奶類。主食部分,只要半碗飯就能達到;也可以加在點心部分,如二個小餐包或46片蘇打餅;肉類部分則只要半兩的重量就夠了;奶類則以一杯240c.c.鮮奶或三湯匙奶粉沖泡牛奶飲用,孕婦最重要是必須了解孕期間並非可無限的吃到滿意為止,還是要有所節制!
 
大範圍偏食會影響營養攝取
孕媽咪若偏食比較擔心的是缺乏某一類營養素,尤其是對一大類食物完全排斥。例如茹素的孕媽咪已經不吃海鮮、肉類,假如又不喜歡豆類就很麻煩,因為提供蛋白質的蛋、豆、魚、肉類當中,素食者只能從豆類中攝取蛋白質,若整天只吃主食加上蔬菜、水果,蛋白質一旦缺乏,會影響胎兒生長。
因此,偏食若只針對幾種食物,像是不吃苦瓜、青椒,還是有其他食物可替代,就比較沒問題,如果一整類食物都欠缺就很糟糕,所以建議六大類食物不可偏廢任何一類。
 
懷孕後期有必須禁止的食物?
西醫對孕婦的飲食並無特別禁忌,只要以天然、新鮮為主,並減少加工製品就沒什麼大問題。至於中醫則將食物分冷、熱性,依媽咪體質做建議,而且中醫建議剛進入懷孕後期,最好減少薏仁、木瓜、麻油等比較會促進子宮收縮的食物,進入待產狀況就不需特別避開這些食物。
 
怎麼料理對孕媽咪最健康
徐于淑營養師表示,懷孕後期的孕媽咪如果自己煮三餐,一方面肚子大不適合久站,另一方面廚房油煙重,實在有些辛苦,如果家中有長輩幫忙當然最好不過,假如沒有,建議可以外買,自己再煮些簡單的菜餚,像是蔬菜湯或燙青菜,對孕婦比較沒有負擔。
有水腫的孕婦則要限制鹽份攝取,建議選用低鈉鹽,少量就能提鮮。孕媽咪也可以採取以下作法,讓自己吃的美味又無負擔:
1選擇較有味道的食材,例如:蕃茄、洋蔥、九層塔、蔥、薑、蒜等做提味。
2也可以採日式作法,將蝦米、乾香菇放調理機中打成粉末,烹煮時替代其他的調味料。
3用昆布、海帶、香菇一起熬煮,用蔬菜本身的香味達到調味效果。
 
懷孕後期的簡單食譜
孕媽咪可自己煮或到自助餐選菜,而懷孕後期孕媽咪的一天可以這樣吃:
早餐三明治或菜包1 + 1杯牛奶 + 1個水果
1水果可選擇蘋果、橘子或奇異果等,早餐只要1顆即可。
2夏天可選當季盛產的芒果、香蕉,加牛奶打成水果牛奶。
3也可以將牛奶加入玉米片以增加風味。
午餐1 + 青菜0.5-1 +蛋豆魚肉類2-3豆干、滷蛋,或是選擇黑白切,如:肝連、豬舌頭等
下午點心小籠包或便利商店的三角飯糰,或是蘇打餅;也可以泡1杯三合一麥片,鹹或甜的口味都可以。
晚餐1 + 蔬菜0.5-1+ 蛋豆魚肉類2-3+ 水果1
1夏天可挑絲瓜或綠色莧菜、青花菜等。
2蛋豆魚肉類部分可選擇青菜炒肉、海鮮或蝦仁,或空心菜炒牛肉都很不錯。
3若想吃魚,包括鱈魚、鮭魚都很適合,烹調以蒸或烤為佳。
睡前點心牛奶1 + 少許餅乾或土司1片或小籠包。
 

媽咪寶貝 6月號 NO.132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醫院營養課營養師徐于淑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4A63B9929DA00B45

32歲的小云在婚後多年一直跟老公期盼著寶寶的到來,但前一陣子寒流來襲讓小云患上了重感冒,等到病癒後小云才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這讓小云和先生對於寶寶的健康擔心不已,或許是心理壓力再加上胚胎不健康的自然淘汰,所以過沒多久寶寶就流掉了。雖然旁人都安慰小云:「妳還年輕,還有很多的機會可以生個白胖的娃娃。」,但這樣的疏忽卻讓小云自責不已,久久無法釋懷……
Take care
迎接寶寶來臨,妳做好準備了嗎……
懷孕婦女在整個懷孕期間,增加11到14公斤是屬於正常範圍值。
許多夫妻在婚後多年一直期待著小寶貝的到來,積極調養身體預備懷孕,但您可能不知道,除了身體狀況要照顧好之外,體重的控制更是不能缺少。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產科的球思源主任表示,一般懷孕婦女在整個懷孕期間增加11到14公斤是屬於正常範圍值,但如果女性懷孕前的BMI已經大於25了,那麼在懷孕的過程當中,可得避免體重增加超過7公斤喔!
 
BMI是什麼?
BMI就是「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BMI指數在23以上為過重,在25以上即為肥胖,可以依此做為檢視身體健康的依據,不分男女都適用於此一計算方式,你也來了解一下吧!
舉例來說,如果一位身高155公分的女性,在懷孕前體重是65公斤,那麼計算出的BMI已經高達27.1,建議在整個孕期中體重增加不得超過7公斤──也就是最高體重72公斤,否則母體易罹患妊娠疾病,也會因為體型肥胖不易生產,所以必須採取的剖腹方式。
 

 

照過來!BMI=體重(kg)/身高(m2
無論男女,如果BMI值小於18.5屬於體重過輕,但若介於18.5到24之間,恭喜你,你的身材可是標準的建美體態!成人的BMI值只要超過以下數據,就屬於體位異常,為了健康著想,快帶著家人或孩子一起動一動吧!
(1)過重:24<=BMI<27(2)輕度肥胖:27 <= BMI < 30(3)中度肥胖:30 <= BMI < 35(4)重度肥胖:BMI >= 35

 

 
Ready?營養補充預備!
預備懷孕除了前文提到的BMI值不應超標之外,其實在懷孕早期醫生都會建議媽媽補充的「葉酸」──在準備懷孕時就可以開始高劑量的補充,適當攝取葉酸的好處在於可以防止胎兒腦血管的病變與神經缺損,對寶寶的發育極為重要呢!
以下是孕期女性應該要額外補充的營養列表:

 

懷孕早期
葉酸、維他命B群
葉酸防止神經、血管病變;B6緩解孕吐不適。
懷孕中期
鐵劑或含鐵維他命
懷孕中期易出現生理性貧血可酌量補充鐵質,糞便若出現深黑色屬正常現象不需擔心。
懷孕後期
綜合維他命
除了均衡的飲食外,綜合維他命可以補足身體所需。

 

提到了維他命,有的媽媽會有個疑惑:「為什麼懷孕12週以後才需要吃維他命呢?懷孕初期的劇烈孕吐不會讓寶寶得不到養分嗎?」關於這點仇思源主任說,因為寶寶在懷孕的初期會以卵黃囊供給的養分為主逐漸長大,直到12週以後胎盤形成,才會需要從媽媽這邊供應更多的營養。
 
懷孕的徵兆
在電視劇當中,女性總是因為孕期的反胃嘔吐才察覺懷孕。事實上,女性在懷孕的初期可能出現的徵兆不少,最準確的就是經期不來報到──若女性平常經期都很準時但這次卻遲到了,可以在來潮的日期遲到2到3天後使用驗孕棒測試,準確度已能達到很高的程度。
 
「嗜睡」也是女性的懷孕徵兆,懷孕初期的婦女基礎新陳代謝增加、體內熱量消耗快血糖不足,都是孕期嗜睡的原因。「反胃想吐」亦是女性懷孕的徵兆之一,但在初期因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尚未升高,所以反胃嘔吐的症狀並不會那麼明顯,孕期噁心的症狀通常約在懷孕12週左右後會逐漸改善。
 
孕期用藥不可不慎
甲狀腺機能異常,孕前停看聽
(1)甲狀腺功能低下:女性若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問題,孕期間的流產機率比一般人大,寶寶先天神經系統異常的比例也較高。
(2)甲狀腺機能亢進:母體易產生併發症,可能造成流產、早產,或合併患有子癇前症與心臟衰竭的危險性。
有不少女性深受甲狀腺機能異常的疾病困擾,如果女性在孕前本來就有這方面的疾病,建議在預備懷孕時就應該要告知醫生,讓醫生依據妳的身體狀況給予建議,並且調整用藥內容。
 
A酸竟是畸胎元兇
高劑量的維他命A和其衍生物A酸,有著極高的致畸胎危機。
妳也曾經使用過A酸調理皮膚嗎?A酸的作用在於調理肌膚角質,幫助肌膚表皮細胞的代謝與重組,但對於懷孕的女性而言,A酸卻是非常危險的用藥,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高劑量的維他命A和其衍生物A酸,有著極高的致畸胎危機,也大大提升媽咪的早產、流產機率!
仇思源主任建議,若女性開始計劃要懷孕了,就必須停止A酸產品的使用,若發現懷孕前仍有使用,請在就醫的時候務必告知醫師,讓醫師替您診斷並做適當的處置。
 

 

天啊!孕期皮膚有狀況!
女性在孕期因為荷爾蒙的變化,所以會有皮膚搔癢、膚色暗沉的狀況,針對皮膚搔癢的部分,可以使用孕婦專用的保養產品照顧自己的肌膚,而皮膚暗沉也是正常現象,媽咪無需特別擔心,黑色素的沉澱會在產後3個月左右逐漸消褪,假以時日一樣可以恢復往日均勻漂亮的膚色!

 

 
萬靈丹類固醇要注意
類固醇的學名為腎上腺皮質類固醇(adrenocorticosteroids),其主要作用在於治療發炎、過敏性疾病以及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比方說過敏性氣喘、紅斑性狼瘡、皮膚過敏等病症,治療效果很好因此有「美國萬靈丹」之稱。
低劑量的類固醇雖不至於造成危害,但是若媽咪預備要懷孕或者已經懷孕,一樣建議要告知醫師你目前使用何種藥物,比方說有的媽媽患有「紅斑性狼瘡」這種免疫系統的疾病,醫師就會替媽媽改用安全性較高的類固醇。此外,外用類固醇不一定比口服類固醇安全,當然還是依醫師的專業來判斷會最恰當囉!
 
孕期感冒藥不藥?
市面上販售許多的成藥,標榜著藥性溫和又快速有效,但成藥是複方藥物,小小一顆卻可以治療許多症狀,不容易確認究竟對媽媽身體會不會產生其他影響。仇思源主任仍建議孕媽咪到醫療院所就診不要自行服藥,畢竟,媽媽必須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孕育健康的下一代,所以孕期的感冒不適也不應該忍耐,對於用藥的疑慮當然還是讓醫師替妳做處置會最為適當。
說到了感冒,前一陣子大流行的流感也是孕媽咪的大敵,流感使用的藥物「克流感」是屬於C級藥物,C級藥物的定義是「動物實驗已證明對胎兒有不良反應(畸胎性或胚胎致死),但並未進行孕婦對照試驗,或者此藥物無孕婦及動物實驗對胎兒影響之研究結果。該藥物只有在治療效益大於潛在危險時才可使用。」雖然字面上看起來會讓媽咪們對於使用「克流感」感到卻步,事實上,若不使用克流感卻極可能導致媽媽得到肺炎或呼吸道症狀,嚴重時甚至母子會一同缺氧,必須住院治療。
 
女性孕期用藥分級
孕婦用藥可以分A、B、C、D、X一共5級,大部分的孕婦用藥屬於A、B兩級可安心使用,前文提過的A酸則屬於最危險的X級,仇思源主任提醒各位媽咪,在就診時要將自己的內科疾病、有無服用其他藥物、身體狀況等等都詳細告訴醫師,若需使用A、B級以外的藥物,醫師在用藥時會仔細考量使用這個藥品對母嬰本身以及媽媽的疾病是否利大於弊,做出合適的判斷。
 
拒絕菸酒的危害
香菸中的化合物會經由胎盤直接傷害胎兒的心血管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如果媽媽在懷孕期間喝酒,因為酒精在寶寶體內和羊水中的濃度會與媽媽相同,所以酒精對寶寶的影響甚至會比媽媽還大,還可能造成寶寶酒精中毒的問題。順道一提,酒精也會影響葉酸的吸收、影響寶寶的發育,所以孕媽咪還是少碰酒精為妙。
懷孕期間吸菸也是腹中胎兒的大敵,胎兒的體重通常會過輕甚至有生長遲滯的現象,因為香菸中的化合物會經由胎盤直接傷害胎兒的心血管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足部按摩行不行?
媽咪在懷孕期間,足部會時常感覺到又腫又酸的,一定很想來個足部按摩放鬆一下吧?有的人會說,孕婦不可以做按摩,否則子宮收縮會造成流產或早產。但是,坊間卻有這麼多孕婦專屬的按摩課程,究竟孕期按摩可行不可行呢?仇思源主任表示,其實按摩的疑慮就在於若過度用力會造成媽媽的疼痛,疼痛會刺激前列腺素分泌更近一步造成子宮的收縮,所以才會有孕期不得按摩的說法。可是只要媽媽覺得按摩很放鬆、很舒服,倒是不需要特別顧忌孕婦按摩的疑慮。
 

 

孕育生命的印記──妊娠紋:
女性在懷孕後期,由於寶寶快速成長撐大了媽媽的皮下組織,所以媽媽的腹部才會出現一條一條銀白色的紋路──「妊娠紋」。醫師建議女性在懷孕後就應該要擦孕婦專用的產品按摩腹部,保護皮膚免於因皮下組織快速增生而帶來的乾燥搔癢,也可以防止妊娠紋的滋生喔!

 

 
媽咪寶貝 5月號 NO.131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 仇思源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7564B108681E41C0

孕期引起的腹痛問題 有時與疾病因素相關,有時可能是隨著子宮變大、圓韌帶拉扯的疼痛抑或者是產前子宮收縮的緊繃感,無論真正原因是什麼媽咪都不能輕忽它,因為腹痛引起的併發症嚴重更可能對胎兒和媽咪造成生命脅,關心您的肚子保護您的胎兒。
8疾病+3孕期
腹部是位於腹骨溝和肋骨支架之間的區域,若這個區域有疼痛感,則可稱為腹痛。我們常說,牙痛不是痛,痛起來要人命,然而腹痛的原因卻也一樣令人捉摸不定,必須由醫師協助釐清真正原因,了解是否有伴隨其他異常疾病。特別是懷孕期間,腹痛可說是一種警訊,可能潛藏著引發劇烈疼痛危機,甚至導致流產、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的可能。此外,除了生理痛之外,有一部分的人可能是因心理引發的腸胃不適狀況,如果媽咪在孕期間時常感到焦慮,又有腸胃較為敏感的症狀,在胃酸分泌過多、消化不良的狀況下,也可能引發腹痛。因為疾病因素,或者是懷孕後的身體狀況改變,而引起的腹痛症狀不盡相同,媽咪可從本文中了解造成腹痛的可能因素,但若突然發生不明原因的腹痛,務必立即求助醫師診斷。
 
8大疾病 孕期腹痛的可能因素
1.腸胃炎
腸胃炎的主要症狀為嘔吐、腹瀉、腹痛、腸胃痙攣,有時會發燒及身體痠痛,甚至脫水、全身無力,這是因為吃下了受病毒/細菌(或分泌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手、食具不潔而引起。其實孕婦得到腸胃炎,與一般人的症狀並沒有很大的差異,不過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靜玉指出,因為孕婦懷有胎兒,因此在不舒服的狀況下容易引發宮縮,擔心會引發早產的可能,如狀況嚴重除了針對腸胃炎做支持性的治療外,也需安胎。也因為腸胃炎屬於病從口入,因此預防絕對大於治療,特別是快進入夏天,媽咪在飲食上務必注意衛生,也不要吃生食,並留意飲食環境是否安全。感染腸胃炎,吐或瀉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細菌在腸道內也需要藉由拉肚子讓它排出,若強力止瀉反而讓壞細菌停留在腸道內。因此,耕莘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文郁則建議,媽咪得到腸胃炎後可先空腹1~2餐,飲食清淡,像是白吐司、稀飯等等,並補充一些電解質液,如嚴重才能在醫師建議處方下吃些藥物,或者打點滴補充水分。
 
2.急性盲腸炎
引起急性盲腸炎的主要原因,是闌尾出口受到糞石、末消化完全的食物殘渣、種子或其他異物,甚至寄生蟲阻塞而引起發炎,或者闌本身周圍淋巴增生腫大,而使出口受到阻塞。其症狀一開始是上腹部悶痛,接著會出現嘔吐、食慾不振的狀況,腹痛的位置轉至肚臍周圍,甚至在右下腹部發現有壓痛。周靜玉醫師表示,盲腸炎發生在一般人身上較為輕微,但發生在孕婦身上,死亡率和罹病率提高,因此要特別小心。此外,因為子宮內有胎兒,會將盲腸的位置推到更上方,因此痛點偏右中腹。黃文郁醫師進一步表示,由於孕婦盲腸炎痛的位置不典型,若不手術的話反而危險,而這類的手術危險性也不高,會採用半身脊椎麻醉,手術過程由外科醫師執行。
 
3.子宮肌瘤
發生於子宮內平滑肌的腫瘤,引起原因不明,有可能與個人體質或遺傳相關,通常需要照超音波才能確認,所以往往是產檢時才順道發現。周靜玉醫師指出,若有子宮肌瘤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感到疼痛,但若肌瘤的生長速度太快,引起退行性變化,則會引發劇烈的疼痛、發燒,最容易發生在第一孕期。黃文郁醫師指出,若胎盤的位置接近或覆蓋於子宮肌瘤上,在懷孕初期肌瘤可能會引發流產、早產、胎盤早期剝離,而較大的肌瘤到中期則會導致胎位不正,後期則可能造成產前出血。主要因為子宮會隨著週數不斷變大,引發變性疼痛,若痛點在肌瘤位置,則它也會跟著變大,壓迫腸、肛門、腹腔等等,因此肌瘤長得位置有很大的影響,若是在黏膜層外,則可能引發卵巢扭轉或破裂,都必須要留意。不過,在懷孕期間則不能進行肌瘤手術,一開始必須先觀察它的變化,接著使用支持性的治療,像是給予藥物止痛、補充水分,若有發炎則給予些許抗生素。
 
4.卵巢腫瘤
可分為良性和惡性,必須照超音波觀察,若腫瘤不斷變大,最常見的併發症包括腫瘤扭轉、腫瘤破裂,必須使用腹腔鏡手術,接著進行安胎。黃文郁醫師指出,若為良性腫瘤,像是巧克力囊腫、黃體瘤等等,可待產後再處理,但若有壓迫性的疼痛,硬得壓迫子宮,則有扭轉、破裂(內出血)的可能,才考慮手術。若為惡性腫瘤,則必須直接考慮開刀,在不影響治療的狀況下,保留孩子。
 
5.便祕
便祕是孕期常見的擾人症狀,若您三天以上沒解便,或者解便很硬、疼痛就可稱為便秘,造成孕期便祕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荷爾蒙的作用,讓腸胃蠕動變慢,其他像是子宮變大壓迫到直腸的空間,以及怕頻尿因此水分攝取變少、纖維質攝取不足、懷孕後運動量變少,這都是使孕媽咪便祕的可能原因。便秘除了造成主觀的不舒服外,還可能讓人變得失去食慾,胃脹、腸絞痛、腹痛等問題,不過要改善便祕,周靜玉醫師建議必須從日常生活著手,除了讓自己的作息正常,還必須多吃高纖食物,保持運動的習慣,若三天以上沒有解便,則可請醫師開一些軟便劑,但媽咪需留意,最好不要使用浣腸,因為太刺激會引起宮縮。
 
6.葡萄胎
人體共有23對染色體,一套來自於爸爸,一套來自於媽媽,但若胚胎的染色體都來自於爸爸,會形成完全性葡萄胎,若又再多加上媽媽的,則形成部分性葡萄胎。這是一種不正常的懷孕,滋養層細胞異常增生,造成胎盤發育的太快,絨毛細胞水腫,因此形成像葡萄粒一樣充滿在子宮內,可藉由超音波觀察得知,其主要症狀為出血,少部分的人可能會嚴重害喜。周靜玉醫師也指出,葡萄胎的媽咪腹部會比同週數的還要大,且可能會有腹痛的症狀,不過在第一孕期即會被發現,因此即會進行刮除。
 
7.泌尿道發炎
頻尿、尿急、尿中帶血、解尿疼痛,都可能是泌尿道發炎的徵兆,嚴重可能會導致敗血病,引發子宮不正常的收縮,甚至早產,且任何孕期都可能發生。由於懷孕期間黃體素升高,讓尿道、輸尿管變得鬆弛,尿液經過的路徑關閉不緊,容易導致發炎。再加上懷孕後子宮會變大,因而壓迫膀胱、輸尿管,容易造成阻塞,使尿液流動速度變慢,因而讓細菌孳長。此外,有妊娠尿糖的媽咪也較容易引發膀胱炎,因為糖分就是讓細菌孳長的最佳養分。如果有泌尿道發炎症狀,務必尋求醫師協助用藥治療,此外,媽咪務必要保持喝水的習慣,不要因為怕頻尿就減少喝水量,盡量少穿牛仔褲,並注意如廁的衛生清潔習慣。
 
8.尿道結石
結石會引發腹部疼痛感,不過常常會伴隨著嘔心與嘔吐,黃文郁醫師表示,若在孕期發生,常常被誤以為是消化系統的疾病,像是腸胃炎等等。平日生活務必要多喝水,並記得如廁,才是預防尿道結石的方法。
 
懷孕三階段 引起腹痛原因
l   初期
1.      子宮脹大,韌帶拉扯
隨著胎兒逐漸成長,子宮也會慢慢擴張,會有頻尿的狀況,還有因為圓韌帶拉扯的關係,甚至出現下腹部、腰部不舒服,會出現一點疼痛感。周靜玉醫師表示,這種現象在第一胎時會比較明顯,圓韌帶拉扯的同時,會產生左腹或者右腹稍微的刺痛感或者撕裂感,但不會持續很久,不超過10分鐘為原則,且會因為變換姿勢而讓疼痛感消失。而黃文郁醫師也舉例說明,這種情況就像是媽咪本身的韌帶跟不上胎兒的成長速度,如同騎腳踏車要追著車子跑一樣。
 
2.      流產腹痛
若有流產、胎死腹中的狀況,都需要依賴超音波診斷,黃文郁醫師表示,流產有60~70%的機率為染色體問題,若下腹痛持續較久,且伴隨子宮收縮,像月經一樣大量出血,則為流產徵兆,必須立即就醫,以下舉出幾項不同流產的狀況,媽咪務必留意:
l   先兆性流產:雖然有流產的前兆,不過胎兒仍在子宮內,主要症狀會有出血、肚子痛,其治療方式為服用安胎藥。
 
l   不完全流產:雖然流產,但仍有胚胎組織在子宮內,可使用藥物增加子宮收縮,或者直接進行人工手術流產。
 
l   過期流產:懷孕20週以內發生胎死腹中,已經可以看到胚囊、胚胎,但無心跳,必須以手術方式將其取出。
 
l   無法避免的流產:代表胚囊、胚胎卡在子宮頸,子宮頸已開,大量出血,持續疼痛宮縮,甚至羊膜破水,必須要以手術取出。
 
l   習慣性流產:連續三次以上的流產才算是習慣性流產,務必請醫師詳盡檢查是否有內分泌、子宮異常的狀況。
 
3.      子宮外孕
代表胚胎著床的位置不在子宮內,像是輸卵管、子宮頸、腹腔內都有可能,大約在8~9週時即可藉由超音波發現。周靜玉醫師指出,子宮外孕造成的疼痛感,必須看其著床位置而有差異,那一部位會產生劇烈疼痛,嚴重會有大出血、血壓降低、心跳過快、休克狀況。黃文郁醫師則說明,子宮外孕的評估可藉由抽血檢查,如果β-hCG沒有每兩天到達兩倍的話則可能為子宮外孕,而對於子宮外孕的處理方式,會依照懷孕的週數而定,如果週數小,那麼可用藥物排出;如果週數已大,胚胎在非子宮內著床處漸漸長大,會承受不住而破裂,造成腹腔出血,嚴重會危及媽咪生命安全,必須開腹腔鏡手術。
 
l   中期
1.      胎動
隨著週數增加,胎兒逐漸長大,媽咪的肚子開始明顯凸起,子宮底到達肚臍附近,因為隆起的腹部使得背部的壓力點加劇,還有荷爾蒙使得關節變鬆,加上坐姿不良,因此這時腰酸背痛的感覺也隨之而來。周靜玉醫師表示,每個媽咪感覺胎動的時機點不太一樣,如果較為敏感,甚或是經產婦的媽咪,可能就會提早感受胎動,主要是經驗問題。一般而言晚上的胎動會比較明顯,像是胎兒在轉身、翻身,或者局部被頂到(背頂出來、腳跟凸出),甚或是胎位不正,頭在上方會頂到肋骨,都會讓媽咪較為不舒服。
 
2.      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代表胃酸與食物逆流向上,強酸的胃液進入食道,造成「火燒心」等胸口灼熱、胸骨後疼痛症狀。特別是懷孕後因為子宮脹大,因此胃和食道的角度會改變,黃文郁醫師表示,特別是腸胃蠕動差的人,再加上子宮拉扯,導致胃往橫隔膜頂,讓胃酸不斷逆流,因此會感到很不舒服。此時應採取少量多餐,可吃一點蘇打餅乾緩解,如必要時可由醫師處方吃一些制酸劑。周靜玉醫師也提醒,睡前盡量減少飲食,日常生活飲食也不要吃過度油膩,以及含有咖啡因、刺激性的食物。
 
3.    圓韌帶疼痛
這時候媽咪子宮明顯變大,腹部逐漸膨脹,加上胎兒、羊水、胎盤的重量,腰酸背痛的狀況會加劇,有時會感覺下腹兩側到恥骨的位置有一點疼痛,這都是因為圓韌帶受到拉扯的影響,不過改變姿勢可獲得改善,媽咪也務必不要久站或久坐。
 
l   後期
1.      子宮收縮
越接近預產期,媽咪都要留意子宮收縮的情形,因為這可能是產兆。一般而言子宮收縮的感覺會有點下腹悶痛緊縮,且恥骨上方疼痛、腰痠,周靜玉醫師表示,媽咪必須學會區別真陣痛和假陣痛。假性陣痛通常是不規律的,時間間隔不一定,也不會越來越強,會有局部(下腹)疼痛,且改變姿勢可獲得改善;反之,真陣痛的頻率則很規律,且越來越強、密集,會從腰背到肚子延伸疼痛,也不會因為休息或改變姿勢而停止,並持續半小時以上。因此媽咪不可忽視宮縮,如果時常站著、常做一些勞動工作,那麼可能會引發早產。
 
2.      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早期剝離就是胎兒還沒出生,但是胎盤就開始剝離,胎盤和子宮分開,導致無法順利提供養份、氧氣給胎兒,甚至可能造成胎死腹中、生長遲滯、孕婦分娩性出血症候群。子癇前症、子宮肌瘤、妊娠高血壓的媽咪,就是胎盤早期剝離的高危險族群,還有不小心受到嚴重撞擊子宮的媽咪,也可能造成剝離。面對胎盤早期剝離,周靜玉醫師提醒,發生有時後並沒有前兆,出血量也不一定會很多,但是肚子會劇烈的疼痛,子宮變得非常硬,並產生子宮僵直性的收縮,這樣的緊縮會持續很久都無法放鬆,因此一旦發生狀況都很緊急危險。黃文郁醫師也進一步指出,胎盤早期剝離可能會引起子宮中風(所謂的藍子宮),血積在胎盤後壁,而其方式須依照媽咪和胎兒的狀況而定,如果緊急需以剖腹產方式,若還算穩定可先給予安胎藥,減緩子宮收縮。
 
3.    子宮下垂壓迫
後期可能會有恥骨疼痛的感覺,主要是因為荷爾蒙使得骨頭關節鬆動,還有胎兒的頭進入骨盆中快要生產,因此產前可多做凱格爾運動增加肌力,或做膝胸臥式並減少久站。這段時間可能時常都有不規則的腹脹疼痛感,如果是規則性的疼痛,伴隨下墜感和收縮,則需留意是否為早產跡象,若因為子宮下垂而造成的壓迫感,平時則可使用托腹帶減輕負擔,並尋求自己舒服的姿勢休息。

嬰兒與母親 5月號 NO.415

採訪撰文/翁昭鈺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 周靜玉
   新店耕莘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黃文郁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0FD0D28F3707CCBA

不管是現在腹中正在孕育新生命、或是懷中已抱著安穩入睡的小寶貝,挺著大大肚子的日子一定是各位媽咪最甜蜜的負荷、最美好的記憶。九個多月的時間不算短,在這段期間內每個媽媽多少身體上都一定曾經歷過一些不舒服,舉凡長痘痘、頻尿、水腫……各種不適與不便通通到齊,究竟有沒有好辦法可以緩解孕媽咪的身體不適,讓孕期的生活品質向上提升呢?

解析5密碼+13症狀 解析身體密碼 女性在懷孕之後,為了提供新生命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無論在生理、心理都會引起不小變化,調整好狀態讓寶寶可以在媽咪的腹中平安成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的陳震宇主治醫師表示,讓女性在孕期感到不適的主因有兩個,一是荷爾蒙變化帶來的不適,二是因寶寶逐漸長大而日益增加的壓迫,以下我們就和女性孕期相關的幾種荷爾蒙來解析懷孕期間身體究竟會產生哪些變化:   1 黃體素(Progesterone 黃體素的分泌讓子宮內膜的狀況穩定,替寶寶在媽咪腹中構築良好的成長溫床,在懷孕初期黃體素是由黃體供應,直至受孕89週漸漸後改由胎盤供應。黃體素的增加會導致腸胃的蠕動速度減緩,這也難怪孕媽咪總是常出現便秘、腹脹的問題。   2 雌激素(Oestrogen 雌激素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動情素,女性在青春期的時候會開始大量分泌雌激素,促使第二性徵明顯的發育。當女性懷孕時黃體素和雌激素會持續維持著高濃度,保護子宮內膜並促進子宮頸腺體的分泌,也因此造成陰道分泌物增加。   3 鬆弛素(relaxin 女性在懷孕期間會逐漸開始分泌些許的鬆弛素,鬆弛素最主要的作用是在女性生產過程中促使會陰部位的恥骨聯合開啟,讓寶寶順利從母親的產道娩出。   4 泌乳激素(Prolactin 為了日後能充足的供應寶寶營養的母乳,女性懷孕後腦下垂體會刺激泌乳激素大量的分泌高達孕前的1020倍之多,在產後有繼續哺餵母乳的媽媽,泌乳激素會維持著高濃度,但若產後沒有哺餵母乳,泌乳激素則會在23週以後下降至跟一般成年女性一樣的濃度。   5 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提到女性在孕期出現的孕吐不適,常會將它歸因於懷孕後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量上升,事實上,女性孕期嘔吐不適的原因很多,不一定僅是單一荷爾蒙變化造成的喔!  

 

懷男生比較會長痘痘? 資訊傳播發達,網路上也充斥著各種女性孕期長痘痘的說法,有人說:「男寶寶的荷爾蒙和媽媽相斥,所以比較會長痘痘啦!」、也有人說:「媽咪懷孕時內分泌起了變化,所以痘痘才會一直不斷冒出。」還有人說…… 關於眾說紛紜的各式觀點,陳震宇醫師表示,這些說法大部分是媽咪們的個人經驗分享,但缺乏研究文獻的支持,孕期長痘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黃體素增加、油脂分泌旺盛,卻並未證實跟腹中胎兒的性別會有絕對的關聯性喔!

 

  透視孕期不適 孕媽咪在孕育新生命這段期間裡,因為體內荷爾蒙及代謝循環的改變,造成身體與情緒上都容易感到不適,也會因為不習慣身體上的變化而感到疲憊又氣餒。   1 噁心、孕吐 症狀成因 如同前面提及的,懷孕後女性的荷爾蒙產生劇烈變化,且女性在這段期間因為代謝快速身體易感覺到疲倦以及腸胃蠕動變得較差較緩慢,都讓孕媽咪不時會覺得噁心又想吐。 如何改善 大部分孕媽咪的孕吐問題在懷孕12週之後會逐漸改善,只有少部分的孕吐會持續整個孕期。因為懷孕期間對於氣味比較敏感,所以要避免接觸強烈、油膩的味道,在起床後可以吃一點蘇打餅乾、吐司等乾性的食物中和胃酸,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安排清淡的飲食內容。   2 頭暈目眩 症狀成因 孕媽咪的感覺較一般人敏銳,在空氣流通不良、溫度高、擁擠的公共場所容易引起頭暈目眩的症狀。再加上懷孕後血量的改變,且空腹時血糖較低、又有直立性低血壓(又稱為體位性低血壓)的影響,所以孕媽咪在變換姿勢──臥姿、坐姿轉為站姿的時候容易感覺到眼前發黑、頭暈目眩。 如何改善 建議睡前可以將腿部墊高,維持頭低腳高的姿勢有助血液的回流。 被頭暈目眩困擾著的孕媽咪們,應避免長時間站立與長時間曝曬在強烈陽光下,在更換姿勢的時候動作要輕柔和緩,如果覺得暈眩發作眼前漆黑,可以暫時蹲下來待症狀解除後再緩慢站起。因為多數孕媽咪的頭暈問題與血液回流不佳有關,建議睡前可以將腿部墊高,維持頭低腳高的姿勢有助血液的回流。採取少量多餐和高蛋白的飲食方式,以防血糖降低的發生。   3 牙齦腫痛出血 症狀成因 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影響唾液的酸鹼度,所以孕媽咪有時會有牙齦腫痛、牙齦出血的困擾。 如何改善 注重口腔清潔是很重要的,在進食後可以使用牙線棒或清水漱口來清潔口腔,刷牙也可以改採軟毛牙刷和抗敏感牙膏,減輕牙齦出血的症狀。   4 胃食道逆流 症狀成因 懷孕初期孕媽咪難免心情焦慮又緊張,而體內黃體素的變化使腸胃的蠕動速度減緩,增加食物在胃部滯留的時間,加上賁門括約肌鬆弛使胃液逆流到食道,這些都會引起灼熱感。隨著週數增加,懷孕末期胃部被長大的子宮壓迫,也會引發胃食道逆流的產生。 如何改善 胃食道逆流的現象只要多加注意生活和飲食習慣就可以改善,孕媽咪應避免吃甜食與高脂肪的食物,在飯前可以喝一小杯牛奶減緩不適,並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在飯後也不要立刻躺下以免胃液更容易逆流。如果胃食道逆流的問題依舊,可在醫師的建議下服用制酸的胃乳劑中和胃酸,但切忌服用可能會導致水腫的含鈉胃藥。   5 腿部痙攣 症狀成因 一般我們認為孕婦抽筋是由於體內缺乏鈣,事實上,礦物質(鈣、鎂、磷、鉀等)的比例不平衡都有可能因此引起腿部痙攣!當然,女性孕期腹部增大對神經的壓迫也會增加;走路時因為身體的變化讓足部的施力點改變,導致肌肉和筋膜之間過度的牽扯,這些都是女性孕期容易發生腿部痙攣的原因之一。 如何改善 陳震宇醫師建議,抽筋時可以將腿伸直,手由足底部向小腿的部位平推按摩或是熱敷,以減少抽筋後的疼痛感。在得知懷孕之後,女性要避免長時間讓足部呈現「墊腳走路」的狀態──也就是要避免穿著高跟鞋,讓雙腿得到適當的休息。平時也可以多喝牛奶和多吃小魚乾補充鈣質,有效減少抽筋發生的機率。  

 

為什麼懷孕膚色會變得黯沉? 懷孕期間黑色素刺激素的增加,和雌性素造成黑色素的沉澱,讓孕媽咪的外陰部膚色變得黯沉,腹部也可能出現一道黑色的中線。但孕媽咪可以不必太過在意膚色黯沉的問題,因為在生產完一段時間後荷爾蒙分泌會逐漸恢復正常,假以時日不均勻的膚色便會日漸消褪!

 

  6 腰酸背痛 症狀成因 隨著肚子一天天增大,媽咪們的腰、腹、臀承受到越來越多的重量,且子宮為了容納寶貝而逐漸擴大,使得孕媽咪在站立時不自覺會將重心向後移,導致腰薦椎的曲度增加,再加上孕期間類固醇荷爾蒙的分泌使骨盆關節鬆弛軟化,這些都讓孕媽咪感覺腰痠背痛的現象日益明顯。 如何改善 陳震宇醫師提供了以下幾種緩解腰背部痠痛的方法給各位孕媽咪參考: 1懷孕後應避免穿著高跟鞋,不要讓腿部肌肉長時間維持緊繃的狀態。 2)保持正確的坐姿與站姿,坐時重心應在臀部腰部內縮,站時重心應在大腿。 3)俯拾東西勿彎曲背部,背部直挺使用小腿的力量緩緩蹲下拾取。 4)適度的抬臀運動或打坐。 5)溫和按摩腰背部,促進血液循環。 6)使用托腹帶支托腹部,減輕背部過度用力。   7 靜脈曲張 症狀成因 懷孕後隨著寶寶的成長,媽咪腹部的負荷也會日益增大而壓迫到下腔靜脈,阻礙到媽咪下肢血液的回流,其實不少女性可能因為工作久站的緣故,在懷孕前本來就有輕微的靜脈曲張現象,因為未加以保養而在懷孕後血管擴張的情形更為嚴重。 如何改善 陳震宇醫師表示,因懷孕而產生的外陰部靜脈曲張在生產後會漸漸改善,但大腿部的靜脈曲張則比較難恢復了。靜脈曲張會讓腿部看來有些嚇人,但這並非是無法預防的喔!孕媽咪在孕期間體重的增加不能太快也不要超過建議的標準值,否則容易因為壓迫而出現靜脈曲張,也儘量不要穿著會妨礙血液循環的衣物可以改穿預防專用的彈性襪,並在休息、睡覺時抬高下肢或採左側臥姿幫助血液回流。   8 水腫 需要長時間站立或坐著的時候,可以做足背屈曲運動伸展一下。 症狀成因 懷孕後受荷爾蒙影響體內的鈉濃度攀升,腎臟對水分和鈉的吸收增加導致孕媽咪出現水腫的狀況,常感小腿肌肉緊繃又不適。當孕期進入後期,因為腹上的重擔壓迫到下腔靜脈進而阻礙下肢血液回流,還有久站與久坐也是下肢水腫的主因。 如何改善 孕婦一天可攝取約46公克左右的鹽份,也就是大概一茶匙(5c.c.)的容量,飲食清淡避免吃得太鹹會增加身體的負擔。需要長時間站立或坐著的時候,可以做足背屈曲運動伸展一下。睡覺時稍微抬高下肢,讓血液循環順暢。   9 陰道分泌物增加 症狀成因 受雌激素(動情素)分泌的影響,陰道黏膜增生、子宮頸腺體分泌黏液使得陰道分泌物增加,這屬於常見的生理現象孕媽咪可以不用過度擔心。但因為陰道酸度的降低會使細菌易孳生發生感染,如果分泌物顏色改變、出現異味、陰部搔癢,建議還是要儘快就醫讓醫師替妳診斷治療喔! 如何改善 清潔外陰部時勿使用消毒水、肥皂等刺激物清洗,並以淋浴取代盆浴,避免浸泡可能帶來的感染。在如廁後「由前往後」的使用衛生紙擦拭並以溫水洗淨,平時應穿著透氣的棉質內褲,必要時可使用衛生護墊,但宜經常更換。盡量減少穿著會讓會陰部熱氣消散不良的褲襪或長褲。   10 頻尿 症狀成因 頻尿的現象在妊娠前3個月及最後1個月特別明顯,是因為子宮增大壓迫膀胱所致,且女性在懷孕後身心都變得敏感,也更容易感覺頻尿,三不五時就需要頻繁的進出廁所。 如何改善 隨著胎兒的增大而擠壓到膀胱的空間,其實頻尿屬於正常的現象並無特殊的改善方法,建議孕媽咪還是在有尿意或尿急的時候就前去排尿,或者在白天可以增加液體的攝入量,但到了晚餐後就減少液體的攝取,降低夜間排尿的次數。   11 便秘 症狀成因 因為貧血而額外補充鐵劑、子宮增大壓迫到直腸等等,這些都是常見的孕婦便秘原因。且懷孕時黃體素急遽增加以維持子宮穩定,避免子宮收縮影響到腹中寶寶,但因子宮與腸胃道的肌肉性質皆屬於平滑肌,所以子宮不易收縮腸胃道也就不易蠕動,導致脹氣與便秘的產生。 如何改善 要解決便秘的困擾可以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孕媽咪每天都應喝2000c.c.以上的白開水,或者酌量飲用一點有軟便作用的蜂蜜水都是很不錯的選擇。此外,儘量多吃高纖的全穀類、蔬菜、水果,再搭配適當的運動多半就可以改善便秘的情況,如果依舊有便秘困擾,必要時應依照醫師的指示服用軟便劑。   12 痔瘡 症狀成因 寶寶在媽咪腹中穩定、快速的成長,子宮也持續的增大壓迫到靜脈,阻礙血液的循環。且孕期直腸的蠕動也會受到影響,所以便秘、腹瀉的用力過度讓肛門口附近的靜脈叢充血、局部組織膨大脫出。 如何改善 養成定時的排便習慣是很重要的,在醫師的建議下可以服用一點輕瀉劑與軟便劑幫助孕媽咪順暢排便,洗澡可以採取溫水坐浴的方式,疼痛厲害時也可以使用冰袋局部冰敷止痛,若痔瘡突出太厲害,可手塗潤滑劑採側臥姿勢將痔瘡推回。  

 

痔瘡,可以在生產時順便處理嗎? 有的媽咪或許會有個疑惑:「痔瘡不能在生產的同時順便處理嗎?」陳震宇醫師解釋,一方面由於生產時血管充血怒張,此時處理易造成不必要的失血,另一方面生產時只採取局部會陰的麻醉,麻醉的部位並不相同喔!基於以上原因醫師不會在生產的同時替媽媽處理痔瘡,事實上,痔瘡的問題大多數在坐完月子後會減少一些,媽咪並不用急於治療!

 

  13 睡眠品質不良 症狀成因 綜合以上多種孕期的不適症狀,懷孕期間的睡眠品質下降並不少見,特別是到了孕期後期,腹部沉重的負擔更讓孕媽咪在夜裡總是翻來覆去難以成眠。 如何改善 不管是大人或小朋友,規律的生活作息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很重要,孕媽咪平日應養成適度的運動習慣,也應盡量安排自己在固定的時間起床及就寢,這樣當時間一到,生理時鐘便會自動催促我們進入夢鄉! 此外,平時在睡前可酌量飲用一杯熱牛奶幫助入眠、或是用溫熱的水泡腳放鬆一下都是不錯的選擇。孕媽咪在懷孕期間沒有出血、子宮收縮,若感覺自己在睡前行房會比較容易入睡,也可以在睡前進行。如果真的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起身活動活動或看看書,等到有睡意了再去休息也可以。 孕期進入後期肚子會開始快速增大,陳震宇醫師建議可以左側躺睡,讓體內的養分和血液流向腹中寶貝,且腹部貼著床面也比較有安全感,若腿部常有浮腫問題,可在腿下墊個小枕頭促進血液循環。陳震宇醫師也強調,只要孕媽咪覺得某種睡姿是最舒服的才是最重要,不左側躺臥也沒有關係,不必遷就某種睡姿而影響睡眠品質。  

九個多月的時間不能算短,在懷孕期間有許多身心不適的狀況,需要爸比給予孕媽咪更多的心理支持,多一些陪伴、關懷和體諒,和太太一起牽手迎接生命裡最甜蜜的負擔!

 

媽咪寶貝 5月號 NO.131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陳震宇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前接種疫苗,可以保護媽咪自己及胎兒,也可讓寶寶在出生後產生被動免疫力喔!所以有必要在懷孕前接受適當的疫苗接種,包括B肝、水痘、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流感、子宮頸癌等疫苗。

孕前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疫苗,不管是在一般人或是準備懷孕的女性,都是一種預防疾病最好的方式。接受過疫苗保護的準媽咪們,不僅可以在孕期避免自己及胎兒遭受到疾病的攻擊,也可以在寶寶出生後給予寶寶一些被動免疫力。所以在懷孕前就接受適當的疫苗接種,有其重要性。
    也因此,為了避免孕婦生下缺陷兒,台北市、新北市衛生局都有補助婚後及孕前的健康檢查,包含一般的尿液檢查、血液常規,還包括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德國麻疹抗體篩檢、水痘抗體篩檢、甲狀腺刺激素及紅斑性狼瘡。
 
B型肝炎
傳染途徑
    B型肝炎是一種經由血液或性行為傳染的疾病,血液可以是經由輸血或感染的傷口而感染,醫護人員更可以經由針扎事件而造成感染。台灣原本是B型肝炎普遍感染的國家,自從1984年兒童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後,感染率逐年下降。
會垂直傳染給胎兒
    B型肝炎急性感染的孕婦可以傳染給胎兒,從第一孕期的10%,到第三孕期會高達90%。若孕婦是慢性感染,造成新生兒感染的機率是10〜20%;但若是表面抗原及e抗原皆呈陽性的慢性感染,孕婦造成胎兒感染的機率會高達90%。
施打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B型肝炎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產前檢查中包含B型肝炎的抗原檢查,針對已感染的孕婦,為了避免垂直感染給胎兒,在嬰兒出生時施打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保護出生的嬰兒;若是胎兒在子宮內遭受急性感染,則容易產生體重過輕或早產的現象。
施打疫苗之後才發現懷孕,可繼續打完
    然而婦女偶爾發生已經注射了疫苗,才發現自己懷孕的狀況,不過因為B型肝炎疫苗是死菌疫苗,不會造成胎兒感染,所以懷孕期間仍可放心繼續將剩餘的劑量注射完畢。
 
水痘
症狀可輕可重
    水痘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疾病。它的症狀通常輕微,但是在成人中可以是很嚴重的,甚至在新生兒中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以是致命的。
會垂直傳染給胎兒
    若是孕婦在第一孕期或第二孕期的早期發生水痘的感染,胎兒容易併發四肢萎縮、皮膚變化、中樞神經病變以及眼睛的問題。在第一孕期及第二孕期,因為周產期造成垂直感染而得到先天水痘的機率大概有0.4〜2%,越到懷孕後期,危險性越大,孕婦也可能造成嚴重的感染,如肺炎。
建議孕前施打疫苗,一個月後再懷孕
    因為水痘疫苗的普及度,所以先天的水痘症候群也越來越少了!若是婦女在懷孕前未曾得過水痘,則建議施打水痘疫苗,不過,因為水痘疫苗是屬於一種活的減毒疫苗,所以若是已懷孕的婦女,則不應該施打。若是施打了,也希望至少一個月後再懷孕
    目前關於水痘疫苗對胎兒的影響並不清楚,若是施打了疫苗才發現懷孕,則建議詳細詢問專業婦產科醫師,及早處理。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
建議施打疫苗3個月後再懷孕
    麻疹、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是屬於一種三合一的疫苗。接受疫苗後建議3個月之後再懷孕,若在不知懷孕的情況下施打了疫苗,建議詳細詢問專業婦產科醫師,評估是否有其他的危險因子。目前一些較大型的研究都未發現因施打此疫苗造成胎兒的先天缺陷。
 
麻疹
症狀可輕可重
    感染麻疹後可以只是紅疹或腹瀉,也可能併發成中耳炎、肺炎,但1/1000的機會會因為腦炎而造成永久的不良於行,而1〜2/1000的機會會發生死亡。
孕期感染麻疹的後遺症
   懷孕中感染麻疹會造成自然流產、早產、胎兒體重過低,但並不會造成胎兒的缺陷。
 
腮腺炎
症狀
    腮腺炎的感染會造成頭痛、肌肉酸痛、疲累及食慾不振,但是約只有1/3會有上述的症狀,約1/5是沒有症狀的,而其餘的只會出現無特定的呼吸症狀。較嚴重的併發症如腦膜炎,較常發生在成年人上。
第一孕期感染,可能會流產
    若在第一孕期感染腮腺炎,較常發生自然流產,其他一些較專一的先天性症狀則較少發生。
 
德國麻疹
孕前建議檢查抗體效價
    雖然國內衛生署會統一替國中女生注射德國麻疹疫苗,但是若免疫效期消失或抗體不足,則需要補打一劑,所以在懷孕前再次檢查抗體效價是有必要的。
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
    若是在懷孕中感染德國麻疹,尤其是初期16週,容易造成自然流產、胎死腹中,以及先天的德國麻疹症候群,如智能不足、視障、聽障、先天性心臟病等。自從1969年德國麻疹疫苗的全面使用,德國麻疹的發生率已下降許多。
 
流行性感冒
孕期感染,可能造成流產或早產
    流行性感冒常在秋冬季節造成大流行,美國疾病管制局統計平均每年因此發生20萬人次的住院以及3萬6千人的死亡。發生併發症或死亡的,通常是小於2歲的嬰幼兒、大於65歲的老人家,或者是免疫力低下及患有內科疾病的弱勢族群。當然孕婦也是發病率較高的一群,尤其是在第二及三孕期時,可能會增加流產或早產的機會,甚至是複雜化呼吸道的問題,或發生較嚴重的併發症。
懷孕時可施打疫苗
    通常會建議孕婦在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期施打疫苗,以降低併發症的發生,並給予新生兒經母體所產生的被動免疫力。
安全性
    流感疫苗大致上是安全的,它的再活化機率小於5%。常見的副作用有輕微的發燒及全身性症狀,美國一項大型(多於2000名孕婦)的研究發現,對於孕婦施打流感疫苗並沒有發生胎兒的不良反應,但是因為疫苗佐劑的不同,建議孕婦在施打前應先行詢問專業的婦產科醫師。
 
人類乳突病毒
可能造成子宮頸癌
    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染疾病之一,女性的平均盛行率大約是16〜84%。研究發現某些高危險群的型別感染,較易發生子宮頸病變甚至是子宮頸癌。因為孕婦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而造成新生兒乳突狀瘤病的機率是很低的,所以並不需要因此而行剖腹生產。
建議孕前施打疫苗,懷孕時不打,產後再打
    對抗人類乳突病毒的子宮頸癌疫苗,目前是建議9〜26歲的女性施打,但是大於26歲的女性,若是在婦產科醫師評估過後仍是可以施打的。子宮頸癌疫苗並不含有活的病毒,並且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是被歸類於B級用藥(孕婦可用),但是仍然不建議在懷孕時使用。若是在不知懷孕的情況下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婦產科醫師評估後仍可繼續完成懷孕過程,在生產過後再完成疫苗的接種即可。疫苗的接種不僅可以保護媽咪,更是可以保護寶寶。
 
結語
    為了讓自己免於受到疾病威脅,也為了生下健康的下一代,孕前接種疫苗是需要的!並請詢問婦產科醫師接種後多久才可以懷孕。此外,產後接種疫苗並不影響哺餵母乳喔!
 
嬰兒與母親 5月號 NO.415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婦癌科主治醫師饒玫珊
企劃編輯張玉櫻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0B8AB43801DBF09E

大部分胎兒的解便發生在出生後,若提早在子宮內或生產時解便,可能是胎兒已成熟的表現,或是發生胎兒窘迫!胎兒在含胎便的羊水中會有不良影響嗎?羊水內有胎便時該怎麼辦?萬一造成「胎便吸入症候群」有危險嗎?如何因應?
 
羊水中有胎便,危險嗎?
胎便的形成
隨著胎兒在子宮內成長,腸胃道內的分泌物、掉落的表皮細胞、膽色素等,在腸道逐漸累積,形成胎兒的大便。胎兒的膽色素要4個月大以後,才開始製造,有了膽色素,才形成胎便的特殊顏色──墨綠色。隨著胎兒腸胃道的成熟,胎便會逐漸往下移到結腸和直腸,當胎兒足月時,胎便已非常靠近胎兒肛門。
胎便的形成是胎兒成熟的表現,32週以前的胎兒,很少會在子宮內解胎便;98%羊水有胎便都發生在妊娠37週以後的胎兒;而過期妊娠的胎兒,高達30%會發現有胎便解在羊水中。
「胎便吸入症候群」(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顧名思義是指胎兒在子宮內解出大便於羊水中,而胎兒將含胎便的羊水吸到肺部,引起肺部的發炎及破壞。
 
提早在子宮內解胎便的原因
大部分胎兒的解便發生在出生後,絕大多數健康的胎兒會在出生2天內解大便。而會造成胎兒提早在子宮內解便的原因有二:一是成熟表現(maturation),二是胎兒窘迫(distress)。
正常解便
當胎兒越成熟,胎便量越大,越靠近肛門口,神經內分泌發育越成熟,因此有越高的機率會有排便動作,而將胎便解在羊水中。
不正常「疶屎」
當胎兒在子宮內不舒服,可能會引發胎兒解便,同時降低胎兒吞噬羊水、清除胎便的能力,造成羊水中含濃稠的胎便。
 
造成提早解胎便的危險因素
孕婦或胎兒有表一的情況時,較易引起胎兒於子宮內解胎便,也就是造成胎兒解胎便於羊水中的危險因子。
 
造成胎兒解胎便於羊水中的危險因子
1.    過期妊娠(Post-term pregnancy)
2.    胎盤功能不足(Placental insufficiency)
3.    孕婦高血壓或子癲前症(Maternal hypertension and pre-eclampsia)
4.    孕婦糖尿病(Maternal diabetes)
5.    胎心音異常(Fetal heart rate abnormalities)
6.    胎兒生長遲滯(IUGR)
7.    胎兒生理評估異常(Poor biophysical profile)
8.    孕婦抽煙(Smoking)
9.    羊水過少(Oligohydramnios)
10.  藥物濫用(Cocaine abuse)
 
羊水中含胎便,有哪些不良影響?
胎兒浸泡在含胎便的羊水中,是否會造成不良影響?取決於胎便的濃度、浸泡時間的長短,以及是否同時存在有胎兒窘迫或子宮內感染等因子。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包括:
    含胎便的羊水,可能會造成臍帶血管收縮,影響胎兒血液循環。
    羊水中含胎便,會降低羊水的抗菌能力,因此較容易有絨毛膜羊膜炎。
    最嚴重的,不外乎若胎兒在子宮內缺氧,會產生喘氣(gasping),將胎便吸入肺部,造成出生後「胎便吸入症候群」。
 
羊水中有胎便!3種應對方法
然而,仍有25%含有胎便的羊水,與胎兒窘迫無關,純粹是成熟健康胎兒的表現。如何區別出胎兒窘迫造成的解胎便,以便盡早處理,防止更嚴重的胎兒併發症產生,是產科醫師的職責。
為此,英國NICE機構(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對待產中發現羊水中有胎便的孕婦,提供下列建議:
   1. 有較濃稠胎便的羊水,必須持續監測胎心音狀況。
   2. 有較輕微胎便的羊水,視情況,如產次及產程等,評估使用持續胎心音監測。
   3. 當胎心音監測出現胎兒窘迫時,應評估是否有胎兒缺氧酸中毒,必要時緊急剖腹生產
 
「胎便吸入症候群」的危險性
在所有有胎便羊水的新生兒中,約有5%會有「胎便吸入症候群」,而這些新生兒中,有3〜5%會因此死亡。胎便吸到肺部會經由下列管道來傷害肺功能:(1)呼吸道阻塞、(2)引起發炎反應、(3)抑制肺泡擴張。依胎兒吸入胎便的多寡、濃度及時間長短,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常見症狀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缺氧、輕微發紺、胸凹、活力差等,輕則幾天就痊癒,不會有後遺症;嚴重者則可能引起氣胸、肺炎、肺動脈高壓等併發症。
 
子宮內、生產中、出生後都可能吸入胎便!
早期認為胎便吸入發生在胎兒出生後的前幾下呼吸,然而後來研究發現,有些胎便吸入症候群的嬰兒是在子宮內或是在產道內就已經吸入了胎便,因此胎兒吸入胎便可發生在待產前、生產中或出生後。
 
避免吸入胎便&因應對策
當羊膜破,羊水流出,發現羊水中有胎便,是否有任何作法來避免胎兒吸入胎便?依胎便吸入的時間,可有下列作法:
待產前或安胎中
可選擇將「生理食鹽水灌注入羊膜腔」,藉由稀釋胎便濃度來減低或避免胎便吸入症候群的發生。然而,根據Fraser發表的文章指出,使用生理食鹽水灌注於濃稠胎便的羊水腔中,並無法減少胎便吸入症候群或新生兒死亡的發生。
生產中胎頭娩出時
在胎頭生出的第一瞬間,立即進行「口鼻咽的胎便抽吸」,避免之後嬰兒自己將胎便吸入肺部。然而,根據Vain的研究顯示,幫因濃稠胎便併胎心音窘迫接受剖腹生產的胎兒作口鼻咽的胎便抽吸,結果同樣無法減少胎便吸入症候群或新生兒死亡的發生。NICE機構亦反對此作法。
出生後
 利用氣管插管技術,將「氣管內的胎便抽吸掉」,避免胎便被吸入肺泡。然而,有2/3氣管內有胎便的新生兒並無任何症狀。因此,對於活動力好且呼吸順暢的新生兒,不要作氣管抽吸;對於活動力不好或喘的新生兒,應立即執行氣管抽吸。至於將「胃液內的胎便吸出」,防止因嘔吐再吸入肺部,目前並無證據證明它是有效的。
針對有濃稠胎便的新生兒,若出生後活動力好、心跳正常且呼吸順暢,最需要做的是出生後的前12小時,密切觀察,因為大部分的胎便吸入症候群都在出生後12小時內發生。如果新生兒有胎便吸入症候群,就必須請新生兒科醫師做加護照顧,避免死亡或長期併發症產生。
 
結語
當發現羊水內有胎便,尤其是濃稠的胎便,可能會增加新生兒的致病致死率!此時的作法有:
(1)應緊密持續監測胎兒心跳變化
(2)當有胎心音不確定時,必要時應立即執行剖腹生產
(3)若新生兒活動力良好且呼吸順暢,出生後12小時內,應密切監測。
預防吸入方法,如生產前的生理食鹽水羊膜腔灌注、生產中胎頭娩出時的口鼻咽胎便抽吸、出生後的胃液內的胎便吸出等作法,目前都無證據證明它們可有效減少胎便吸入症候群的發生!而出生後的氣管內胎便抽吸僅建議使用於活動力不好或喘的新生兒。
最後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的胎便吸入都可以避免,因為有些個案早在子宮內就已經發生了!
 
若胎兒吸入胎便出現窘迫且有缺氧酸中毒,必要時須緊急剖腹產。
 
嬰兒與母親 4月號 NO.414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協同主任吳信宏
張玉櫻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FCB5EFF4D4631A06

你有聽過溫柔生產嗎?你知道所謂的溫柔生產是什麼嗎?還有還有,你是否也聽過水中生產,你知道水中生產的感覺與需要注意什麼事項。本刊不僅問到專業醫師來解答,更請到親身力行過水中生產的兩位媽咪來與讀者做親身分享。

女人的天賦能力 溫柔生產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在臺灣因為受到生產醫療化的結果,產婦在面臨生產時可能必須歷經一連串的醫療介入,如人工破水、加催產素、真空吸引和剖腹產等,都是醫療上最常用的方式。在此,我們必須明白婦女生產並非等同於疾病。目前有許多人士倡導溫柔生產,那所謂溫柔生產的定義與宗旨是什麼,溫柔生產是ㄧ種生產方式嗎?推動的過程與目的,需要理解的優點與風險在哪裡,也都在本刊中來為您來解答。   多元的選擇 溫柔的生產 常聽到許多人都會談論,現代醫療雖然不斷進步,其環境與設備水準堪稱一流,但生產的過程似乎也被帶往越來越醫療化的模式中,但生產應該不能被視之為疾病化的一種方式。或許生產的過程有潛在性的風險,必須及時地透過醫療輔助來做緊急與適當的處置,但在處理程序中,是否有讓產婦的身心免於恐懼與慌亂的感受呢?產婦是否能在被尊重與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明白醫療所要進行的一切行為呢?   視母體為中心 隨著醫療環境的水準提高,無痛分娩的技術進步,對於孕媽咪而言,生產的選擇方式較以往增加,但溫柔生產所要倡導的理念是,女性可以經過與醫療人員做最完善的溝通後,將生產的知識、判斷力與選擇權掌握在自我的身上,並且決定使用何種生產方式。不是醫療單方面的控制女性生產的方式,讓女性很少質疑醫療人員處理分娩或是懷疑生產的步驟,最後變成生產醫療化的結果。 以一位正常的女性來說,生產應該是一件自然且正常的過程,而溫柔生產並非只談一種生產的方式,而是一種生產的過程與方法。讓女性在生產過程中感受到尊重與明白生產是一種充滿力量的體悟,雖然過程中也許會疼痛、也會掙扎……新莊惠欣婦幼院長黃光大表示,我們可以了解到溫柔生產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狹隘,也並非完全不使用醫療生產的模式,重點在於使孕婦了解生產的過程。黃光大院長說道:「像是有產婦選擇剖腹產的生產方式,若是在麻醉與生產時能夠溫柔地對待產婦,讓她不再害怕生產,以人性化且多種角度來替女性思考,也可視為溫柔生產。」因此,除非需要醫療的及時介入,或是孕媽咪在一連串的思考和與醫療人員做過詳盡的溝通後,最後希望選擇剖腹產,我們都應該尊重產婦本身的決定,並且也將此視之為溫柔的生產。   備受尊重的生產過程 溫柔生產想要推行與強調的觀念與目的,首先便是能夠重視產婦的感受,考慮她的身體情況,也照顧她的情感需求。黃光大院長指出,溫柔生產的宗旨是希望女性從懷孕開始到生產後,都能明白與了解且熟悉整個懷孕與生產的過程,並與醫療人員有過最佳的雙向溝通,回到女性本身的需求之下,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生產,也就是視母親為生產的主中心。 此外,黃光大院長指出,許多孕婦在產檢過程中,只知道腹中胎兒的生長狀況,而溫柔生產需要讓孕婦更了解她將歷經的生產方式,當孕婦有什麼樣的需求需要被滿足時,可以得到尊重與配合。但必要時必須介入醫療措施,能夠在產前讓她了解分娩過程中可能會感受到的狀況。如此一來,女性在產後也能降低憂鬱症的發生機率。例如:儘管臺灣鼓勵陰道生產,但若是母親極度排斥這種做法,也必須尊重母親的意願,並且設身處地為母親思考,盡量滿足她的需求,解決她的擔心與害怕,才是溫柔生產的真正訴求。   水中生產 起源目的 在古老時候,女性即知道利用水來緩和生產過程中的不適,而人類天生離不開水,人體有百分之七十也由水組成,八個月大的嬰兒更有百分之八十一的成分為水。而水,據說在女性分娩之際,更能減緩分娩的疼痛……黃光大院長表示,目前的生產方式有許多種選擇,不管是在產檯自然產、剖腹產、或是樂得兒產房等,可提供女性多樣化的選擇,水中生產便是其一。 黃光大院長進一步說明,相對來說,水中生產對女性的好處可以減緩分娩的不適,她的自主性也會提高,前提之下是孕婦本身能夠清楚與了解水中生產所有的優點與風險,醫師必須做到詳盡告知的義務,最後讓產婦選擇希望的生產方式。但這無法直接說明水中生產就等於溫柔生產喔,假使一位產婦在極度怕水的情況下,要求她進行水中生產,這就不能被稱為溫柔生產;但假使產婦希望能在水中生產,而生產方式無法給予,也是不能滿足她的需求,也不能便稱為溫柔生產。   實行方式 水中生產是利用水作為媒介,幫助準媽咪們在較無負擔及減輕痛苦的狀態之下,順利產下健康的寶寶。水中生產的方式可分為產前、與生產的過程的準備,臺灣溫柔生產推廣協會秘書長黃資裡分別說明程序的執行: 1產前 與產婦和家庭做最完善的準備與溝通;注意水質與生產環境的乾淨;水溫控制在37度間,水位不要超過腋下;設有防滑措施;準備大毛毯以利產婦在離開水面時給予保暖;監控醫療設備的準備。 2生產中 黃資裡秘書長表示,當產婦的子宮頸口開到四公分時,或是當她感覺有要生產時,此時可以考慮進入水中待產。待產中隨時注意產婦與胎兒的狀況,胎兒未娩出前,應有特殊防水的杜普勒檢測儀來監測孩子的狀況,適時測量胎兒的心跳;若產婦在水中浸泡超過90分鐘時,適時請她出來走走活動,護理人員於此時可做換水或調節水溫(溫度計擺在水中觀察溫度),並以胎兒監測器觀察胎兒狀況。醫師在媽咪將胎兒娩出頭後,幫助胎兒肩的娩出,而且在嬰兒出生後,抱給媽咪做第一次的親子肌膚接觸。   模擬生產計畫 生產計畫書讓女性將生產過程模擬成一本劇情故事,不斷與醫療人員做雙向的評估與溝通後,在可掌握的情況下,讓生產的過程依循產婦的意願來進行。生產計畫書在七個月時可以開始設計,八個月時跟醫護人員討論,34-36周前確定想要的生產方式與需求。   4優點與4風險 任何的生產方式都有其優點與風險,因此我們也必須了解水中生產可能引發的優點與風險在哪裡。經由黃光大院長的說明,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認識:   4優點 1降低恐懼 黃光大院長表示,目前有一些研究指出當產婦進入水中時,她會感覺較為舒服,催產素也會提高,促進產程的進展,並且降低她的恐懼感。 2選擇適合的生產姿勢 最大的好處是在水中生產時,準媽咪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生產姿勢,讓女性在生產過程中較為自在與舒適。 3減輕分娩不適 水中的浮力會改變女性對於疼痛的感受度,促使體內製造止痛的腦內啡,減輕生產的陣痛感。也讓會陰變得更為鬆軟,撕裂的疼痛感也會減輕。 4促進親子關係 黃資裡秘書長表示,通常經由水中生產的媽媽與寶寶在親子關係上顯得更加緊密,媽媽融入在親子關係的層面上也更為喜悅與歡愉。   4風險 1胎兒嗆水意外 這是許多人最擔心的頭號問題與疑懼,黃光大院長說明,國外的研究指出,胎兒在出生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的機制去讓嬰兒在離開水時才開始呼吸,理論上,嬰兒被嗆到的機率不大。目前其從事約8年水中生產還未發生水中生產讓新生兒發生嗆到的意外,但若新生兒狀況不好且出生後未立即抱離水面(國外水中生產後有時會讓嬰兒繼續於水中)則水中生產仍是存在嗆水的可能。 2水質乾淨度 大家也會顧慮目前臺灣的水質是否能夠進行水中生產,黃光大院長表示,臺灣進行水中生產的水質必須經過特殊淨透的處理,來預防水中感染的可能性風險。 3產婦引起的感染 黃資裡秘書長指出,女性分娩時,集中於陰道內部與附近的細菌,會藉由水而稀釋與沖淡,降低病菌感染的可能性。此外,醫院會進行嚴格的感染控制,在每次使用前、後徹底清潔產池,便能有效預防準媽媽或寶寶發生產後感染。 4緊急意外狀況 整個生產過程都會被謹慎監控,倘若發生緊急狀況,立即當下評估與採取最適當的措施,例如請產婦離開產池,或是讓她改變生產姿勢(如發現寶寶心跳率下降時可先採取的措施),醫療人員將根據個人判斷與經驗指引產婦做緊急的處理。   高危險妊娠適用水中生產嗎 此外,我們也詢問了黃光大院長,高危險妊娠的孕媽咪,是否就沒有水中生產的權利了呢?黃光大院長說明,我們首先要了解何謂高危險妊娠,若是被醫師告知建議剖腹產,則需要醫療的輔助分娩。但如果被告知是高危險妊娠的產婦,若是可以自然產,且不怕水,水中生產的方式也是其一選擇。這與產婦的感受和個人生產的喜好有絕大的關係,透過徹底的了解,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醫療人員的角色與定位 1適當的衛教:讓孕婦了解生產的過程會有甚麼樣的情況發生,會有什麼樣的醫療設備與醫療處置。 2與產婦的溝通:黃光大院長表示,醫療人員最重要的是扮演好守門員的角色,詳盡責任告知可能會發生的風險問題。 3以女性為中心:同時以家庭為中心,降低她們對於分娩的恐懼感。 4生產過程引導:水中生產時,醫療人員會在一旁以引導的方式協助產撫順利生產,過程中隨時注意緊急的狀況。 溫柔生產不只是回到女性跟醫療間有最佳的溝通與討論,打破醫療單向介入女性生產的過程,讓女性有接受與準備的調適,且更有機會去了解自己的生產需求與得到最佳的生產滿意度。黃光大院長指出,有百分之八十的女性擁有自然生產的能力,但有一小部分會適時的透過醫療單位協助生產。通常在沒有特殊的狀況下,希望依循孕婦的選擇決定生產方式。黃光大院長比喻溫柔生產就像參加救國團的活動一樣,過程雖然辛苦,但產後的回憶卻是美好的,也可能讓產後憂鬱症的比例降低,對孩子的成長無非是ㄧ個幫助。   媽咪分享水中生產   采蓁媽咪的親身分享 不要冷冰冰的產檯 「我在懷孕32週時才決定使用水中生產。」采蓁媽咪回憶地說著。她說一開始她是認識什麼為溫柔生產,進而才選擇水中生產。因為水中生產是實現溫柔生產的一部份。采蓁媽咪過往所聽到的生產經驗都不太美好,讓她希望在產前能做足身心上的準備,就在懷孕30週時,她接觸了孕婦瑜珈,當時的老師便是溫柔生產的提倡者,讓采蓁媽咪了解生產是女人的本能,也重建她對於生產的信心。之後在產檢的過程中不斷與醫師討論,才作出水中生產的決定。 采蓁媽咪回憶道,生產計畫門診讓她透過自己與先生所擬定的初步生產計畫,先與護士討論,建立基本觀念,了解更多的生產細節,甚至當有狀況發生時,醫護人員會最怎麼樣的處理,之後再和醫師討論,最後決定了不灌腸、不剃毛、不禁食、不剪會陰、不打無痛分娩、降低內診次數、自然破水、水中生產等,符合自己意願也適合自己的生產方式。 這是采蓁媽咪的第一胎,也是第一次使用水中生產。她說生產的當天,到醫院時子宮頸已經開8公分,必須安排到產檯上生產,但采蓁媽咪心想為了溫柔生產已經做足準備的功夫,她笑說當時她跟護士堅持:「我不要在產檯上生,那冷冰冰的!」請護士立即做水中生產的準備,在配合護理人員的引導下,調整宮縮時的使力方式,經過幾次吸吐氣便順利將寶寶生出來,采蓁媽咪形容:「宮縮來的時後用力,宮縮暫停時便休息聊天與按摩,整個生產氣氛相當溫和自在。」   人性化的生產方式 采蓁媽咪跟小編分享,水中生產的過程,只有ㄧ次因為如廁而起身走動,其他時間都待在水中,採取她喜歡的姿勢,並且是有助於胎頭往下的姿勢。過程中,采蓁媽咪的先生陪同她一起進入浴缸助產,讓她可以坐在先生的身上,由先生撐住給予力量的輔助,也讓先生在生產的過程中得到別於產檯生產的參與感。 「水中生產時雖然有醫療人員在一旁協助,但是他們沒有多做什麼,而這就是我想要的,一種被附予信任、沒有過多醫療介入的生產方式。」這是溫柔生產倡導的溫柔原則之一,女人擁有自然生產的能力,醫療人員僅扮演引導與緊急處理的角色。因為體驗了溫柔生產的美好,采蓁媽咪對生產深具信心,讓她生完後直呼可以再生第二胎! 采蓁媽咪跟我們分享,雖然現在的女生都很有主見,也很有想法,但對於生產這一件事,似乎不是很多人會仔細的去思考:「我可以怎麼生!」采蓁媽咪說:「溫柔生產讓她的第一胎生的又快又愉悅,而之後帶養寶寶的輕鬆愉快似乎是溫柔生產的延續。溫柔生產,萬歲!」於是,這不斷讓我們想到,生產不該疾病化,若是在母子均安的條件下,女人的生產絕對是生命的自然過程。   小瑩媽咪的親身分享 找尋喜悅的生產經驗 水中生產的方式是小瑩媽媽懷有第二胎時所做的決定。「當時生完第一胎後,想說生產過程是否能讓我得到更好的尊重,而且能以媽媽為中心,生產過程中可以用更輕鬆且自然的方式生產。在看了《溫柔生產》這本書之後,慢慢認識水中生產,便開始找尋這方面的資訊……」這是她接觸水中生產時一開始的想法。 其實本來小瑩媽媽在生完第一胎後的想法即是就此打住,不再懷第二胎。她說因為第一胎的生產經驗,讓她擁有許多不好的回憶。小瑩媽咪回憶第一胎時從待產、生產到恢復室的過程中,媽咪必須不斷轉換地方。此外,待產時的姿勢讓她覺得不甚舒服,讓整個產程拖很久,也不太能夠自由的走動,直到將孩子生產下來後,幾乎耗盡所有的氣力,無法與孩子做最親密的接觸。 然而就在意外懷有第二胎後,她開始思考是否能讓自己得到更好的生產方式,只是當要選擇水中生產時,最先遇到的問題便是如何與家人做良好的溝通。小瑩媽媽說,一開始先生也會有所顧慮,擔心水中生產的安全度,寶寶出生後會不會有嗆水的意外,水中生產會不會有感染的狀況發生等……她則與先生分享書中各式狀況的發生與預防。但是在與先生溝通完後,發現與長輩、朋友也都需要溝通,一些人還會問她:「水中生產是什麼?為什麼妳跟其他人不一樣。那裡安全嗎?那是什麼樣的噱頭……」有許多人都會擔心小瑩媽媽的選擇。   聆聽身體的聲音 小瑩媽媽認為水中生產可以適時減少醫療的介入,更加符合女性的生產過程,不將媽媽當成病人來看待,小瑩媽媽說:「生產本來就是ㄧ個很神聖的事,而不是一個例行公事。」讓她覺得水中生產是值得推廣的生產方式。 小瑩媽媽談到水中生產的方式讓孕媽咪感受到無比的放鬆,在一開始時會與醫療人員做詳盡的溝通,希望醫療人員能給予她所需要的協助,讓小瑩媽咪備受尊重。小瑩媽咪說到在待產陣痛時,利用生產環境提供的產球來紓緩痛楚,當下可以清楚聆聽到自己身體的聲音,並且告訴旁人希望現在能夠給予的協助是什麼。小瑩媽咪描述水中生產的過程,一開始是因為不斷地陣痛,請護士協助將浴缸的水放滿,讓小瑩媽咪自由活動,同時間不斷觀察她的子宮頸的變化。 「越靠近生產的時間,我會開始模擬生產的過程,並跟先生討論如果發生什麼事情,可以給予什麼協助。」這是小瑩媽咪事前對於生產過程的觀察與想像,這樣的生產方式讓女性擁有自我掌握的能力。聊到小瑩媽咪是否有與先生一起進入浴缸協助她生產?小瑩媽咪笑說:「他有協助我!當我陣痛時,自然地就會想要抓住浴缸旁的扶手,身體不知不覺間也想變成半蹲的方式。當陣痛過去後,身體自然會往先生的身上靠,讓他來協助我!」 小瑩媽咪最後跟我們聊到,水中生產讓她覺得產後更為愉悅,最重要的是體力恢復得也很快。而當小寶寶一出生時,馬上就抱到她的胸前,享受親子間的歡愉喜悅,幾乎不離開媽咪的視線,小瑩媽咪說:「這是ㄧ種很興奮的感覺,與先生一起迎接寶寶的出生,就好像是兩個人一起將寶寶生出來,先生和寶寶的感情也特別好。」  

媽咪寶貝 4月號 NO.130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新莊惠欣婦幼院長黃光大
臺灣溫柔生產推廣協會秘書長黃資裡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6B8287311C2B7A86

生產過程 對媽咪的身體而言好像經歷了一場大變動 不僅身體變得更為虛弱 還必須適應有寶寶的新生活 因此無論是站在西醫或中醫觀點 皆主張媽咪至少需坐月子調養一個月 除了可恢復、修補之前所流失的營養 還能幫助調整體質 讓身體比從前更健康

補充精、氣、神 幫助補充營養回復元氣 女人生產的過程,彷彿經歷了一場身體的變動,骨盆、子宮頸必須擴張成可以通過一個胎兒的管道,體內荷爾蒙不斷改變,連帶著全身筋骨及器官、五臟六腑也受影響,變得異常鬆散、脆弱,容易受傷或扭傷,更嚴重的是,容易被四周環境之中的風、寒、濕邪所侵襲,產生關節炎、筋骨酸痛、寒痛等感覺。除此之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總醫師吳建東指出,就中醫的觀點來說,生產之後,是女人調理身體相當重要的一段時間,因為懷孕的過程中,媽咪將大部分的身體營養透過臍帶提供給胎兒,自己也會流失許多養分,不僅氣血耗損,還有可能導致頭暈腦脹的狀況,因此產後的媽咪一定要坐好月子,其最大的好處就是幫助身體恢復元氣、調整體質,讓身體變得比生產之前更好,再者還能幫助產後的傷口迅速回復,特別是剖腹產的媽咪   坐月子必須掌握的四大要點 產後最常發生的狀況像是頭暈、肌肉僵硬、便秘等等,吳建東醫師表示,以中醫的觀點,坐月子要把握的重點大概有以下四項,雖然說現代的環境設備已比從前進步許多,不過遵循過去古老的智慧,適時加入現代觀點,仍有其益處: 1. 慎寒溫 隨著室內濕度、溫度變化,媽咪穿著的服裝與室內所使用的電器設備應做適當的調整,讓室內溫度保持在25~26之間,溼度約50~60﹪,穿著長袖、長褲、襪子,做好保暖工作,避免著涼、感冒,或者使關節受到風、寒、濕的入侵。
2. 適勞逸 剛生產完的媽咪會感到虛弱、頭暈、乏力,因此起床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不過等體力逐漸恢復就可以將時間稍稍拉長些,時間還是以1 2小時為限,並且避免長時間的站立,以免出現腰酸背痛、腿膝踝關節疼痛等症狀。等到身體恢復狀況更好時,可開始進行適度的運動和休息,對惡露排出、筋骨和身材的復舊有所助益。 3. 勤清潔 頭髮、身體要清洗,以保持乾淨,避免頭皮毛囊發炎。不過這與我們過去所認定「坐月子期間不能洗頭洗澡」的觀點大不同,事實上古代環境簡陋,生活條件差,又沒有電器設備,因此孕婦容易受到風寒而感冒,不過現在室內都有電暖器,因此產後第二天如果頭不暈,且身體狀況良好,就可以開始洗澡,產後57天可以洗頭,不過記得洗完頭後要馬上吹乾,以免日後偏頭痛找上門。
4.
調飲食 坐月子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重,不吃冰冷生冷食物,避免食物不潔造成腸胃不適,並根據個人先天體質的虛實寒熱,請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來設計菜單比較妥當。如果產後哺乳不順,惡露排出狀況不佳,或者有感冒、頭痛、口苦、口破、皮膚癢、胃痛、失眠、盜汗...等狀況發生,必須請教醫師改變飲食或藥物。  

 

坐月子應忌口的食物和應增加的營養 吳建東醫師表示,坐月子期間最重要的是攝取足夠的營養,而非吃到過量,採取三餐定量或者少量多餐的方式為佳,吃太多其實並無所助益,他則提出一些應忌口的食物和應增加的飲食營養原則: No   寒涼:溫度過低、食材屬性偏寒則不要吃,像是白蘿蔔、瓜果類。    辛辣:大家最喜歡用來進補的麻油雞,烹調過程中酒精要完全揮發,否則會太辛燥,反而讓傷口不容易復原。還有像是麻辣鍋也絕對不能吃。     油膩:像是豬油、三層肉、內臟的脂肪都過多,會讓身材難以回復。還有像是糯米也會讓媽咪感覺難消化而脹氣。 Yes    蛋白質:像是蛋、奶、肉、魚、豆類等優質蛋白質,可幫助傷口修復。     纖維質:必須增加高纖維質的攝取,多吃新鮮蔬果,也可喝一些蜂蜜水、優酪乳、鮮奶。此外,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腸胃蠕動。    鐵:懷孕期間幫助胎兒造血,以及生產會大量失血,因此要多補充鐵質,像是紅肉、豬肝等等。     鈣:有一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是因為胎兒發展骨骼、指甲等都會吸取媽咪的鈣,因此可多喝牛奶,吃一些小魚乾補充鈣質。     水分:從湯品中攝取為佳,採取溫補,還可幫助發奶。

 

  發奶品、生化湯 喝對方式和時機   關於發奶,是每個媽咪都很關心的問題,看著自己擠不出乳汁,不只擔心寶寶無法喝到珍貴的母乳,也擔心乳腺發炎問題。吳建東醫師表示如果想要發奶,則有以下三個要素:       1. 脾胃健全:脾胃吸收的養分是奶水產生的來源。       2. 肝氣順暢:因為肝的經絡正好通過乳房。       3. 乳腺暢通:如此才能讓乳汁順利排出。   基本上可以發奶的食物都富有蛋白質、熱量、水分,才能達到此效果,因此媽咪們產後若想發奶可多吃這類食物,在蔬果方面可補充葛根、高麗菜、蕃茄、紅蘿蔔、青江菜、山藥、豆類、花生、糙米、胚芽米,肉類方面可吃雞、魚、瘦肉、蛋等等,因此常聽到的花生豬腳湯就成為最佳的發奶湯品,但是它的熱量比較高,因此最好一天喝一次就好。   此外,惡露的排出狀況也是產後媽咪必須留意的,惡露大部份都是血液成份,前三天是鮮紅色的,慢慢會變成暗褐色,最後會變成白色透明,此時子宮內膜已經開始恢復、增生,上面有一些表皮細胞會掉出來,惡露排出的時間從1星期~1個月不等,媽咪必須時時觀察惡露的情形。以中醫的觀點而言,喝生化湯可以幫助排出惡露,不過您知道喝生化湯正確的方法嗎?吳建東醫師表示,生化湯是由當歸、川芎、甘草、桃仁、炮薑五味組成,屬於比較燥熱的藥材,具有幫助產後血虛、補血去瘀的效果,並可推動血液循環順暢,避免惡露滯留,簡而言之就是「生」新血、「化」舊瘀,因此用處極大。一般而言,自然產的媽咪產後大約喝7~14帖,剖腹產的媽咪則需約喝5~7帖,喝的時機方面,吳建東醫師表示產後第一天其實就可以開始喝,但若喝到惡露和血塊都已經停止排出,那麼就可不用服用。更重要的是,生化湯也並非人人都能喝,如果您是屬於天生體質較為燥熱的人,那麼就不可喝太多生化湯,否則會產生口乾舌燥、流鼻血、盜汗、發熱等火攻心的狀況。因此媽咪若不知道該喝多少量的生化湯,建議可先由中醫師把脈確認,再聽從建議服用。   結論 媽咪懷孕、生產的過程,荷爾蒙的改變讓全身的關節與骨盆都會變鬆,造成關節、韌帶鬆弛,並持續到產後3~5個月,加上懷孕期間內臟的擠壓,以及在生產的過程中,肌肉與韌帶難免會拉傷,或者是剖腹產後傷口的壓迫,都會造成肌肉與韌帶鬆弛,因此除了關節保暖、勿碰冷水、多臥床,戴護腕、護膝等可以改善。此外,也建議媽咪多做凱格爾運動來改善,因為凱格爾運動具有很好的提肛功能。   嬰兒與母親 4月號 NO.414

採訪撰文/翁昭鈺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總醫師 吳建東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4490

依據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資料顯示,臺北市99年出生嬰兒計18,530人、生育率僅0.93‰,即平均每對夫妻的生育子女數只有1.07人,相較全國平均數1.1人低。而在生得少、又要生得好的時代,加上高齡生產與小家庭比例偏高,有愈來愈多的準媽媽選擇產後在護理之家坐月子(約佔67成)。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產後婦女及嬰幼兒照護品質與健康權益,從89年起積極輔導未立案坐月子中心轉型為合法立案的產後護理機構,截至100年2月止,共計40家。除每年依護理人員法聘請專家進行督導考核,提升本市產後護理機構的品質外,並責成轄內產後護理機構依據政院衛生署與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99年10月6日修正公告「產後護理機構及坐月子中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與「產後護理機構及坐月子中心定型化契約範本」規範訂定契約書。
 
衛生局呼籲準媽媽們,為確保自己的權益,入住前至少5日為契約審閱期,記得要細看清楚合約的內容;目前常見的契約爭議有進住日之前解除契約、機構未依規定退還定金、入住後因其他因素提前離開,機構未退回未住滿日數的餘款,且最多以餘款的10%做為賠償金等不合理狀況。
 
衛生局也特別提供幾個「小撇步」,教準媽媽們挑選產後護理機構時,可特別留意的地方:
1.為衛生單位合法立案之產後護理機構。
2.機構24小時均應有護理人員值班。
3.為顧及產婦與嬰兒之安全與休息,不得有推銷人員進入推銷物品。
4.有簽訂產後護理機構定型化契約並符合公告範本。
5.應有緊急情況之處理機制。
6.價格符合臺北市產後護理機構收費基準之規定範圍內。
7.參考衛生局網站公告之每年督考評等情形。
 
衛生局提醒準媽媽們,為了自身權益及保障自己及寶寶的安全起見,應慎選優質且合法立案之產後護理機構,或衛生局網站查詢,網路路徑:
1.產後護理之家名單: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主題服務區>資訊公告>婦女服務>臺北市立案產後護理機構一覽表。
2.產後護理機構及坐月子中心定型化契約範本: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主題服務區>資訊公告>婦女服務>產後護理機構及坐月子中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產後護理機構及坐月子中心定型化契約範本。
3.產後護理之家特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http://www.health.gov.tw/)>主題服務區>主題專區>產後護理之家。
4.若民眾有消費爭議相關問題,可以洽衛生局承辦人陳小姐(聯絡電話:市民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 轉7083)。


資料來源:babyhome (資料來源:uho優活健康網 提供)
 

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保健網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E397D1AFAC8F518B

許多準媽咪可能都聽過「生產球」這個名詞,
但是對於應該怎麼用,或是有些什麼功效,
卻不是那麼清楚。
本刊邀請專業護理人員及孕媽咪為您示範,
讓您即使在家,也可以嘗試運用來放鬆身體,
讓未來的生產過程更加順利喔!

讓生產更順利

生產球的好處
生產球通常是在產婦待產時,為了轉移其注意力、減輕子宮收縮的疼痛感,同時訓練身體的肌肉,以幫助生產過程順利而有的輔助運動。由於生產球材質柔軟,可幫助孕婦身體放鬆,因此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趙詩瑾老師表示,除了在待產時可以做生產球運動之外,平時在家孕媽咪也可以使用生產球來放鬆身體、調節呼吸,當然也可以用來訓練肌肉,來幫助之後的生產喔!
 
開始前的小叮嚀:
有的廠商所製造的生產球,會另附一個「固底圈」(見下面圖),讓生產球使用時更加安全穩定。不過,即使沒有「固底圈」,只要孕婦重心放低坐穩,或一手扶住床沿等把手,一樣可以放心使用喔!
 
生產球使用 五種示範動作
一、調節呼吸:一手扶住床沿,坐在生產球上,然後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慢慢地吸氣、吐氣,找出讓自己感到最放鬆的呼吸頻率。
 
二、背部放鬆:將圓球靠牆,然後坐在地上,雙腿放鬆伸直、背靠圓球,這樣有助於全身放鬆,亦可藉由背部施力於球,達到背部肌肉的訓練。
 
三、俯臥放鬆:雙膝高跪,身體放鬆趴在圓球上(找到讓自己感到最舒服的姿勢即可),這樣做除了讓身體舒緩之外,重力原理亦有助胎頭朝下,幫助生產。
 
四、圓周運動:一手扶住床沿,坐在生產球上;然後其中一腿彎曲,另一腿伸直。彎曲的那隻腿開始做膝蓋旋轉動作,可活絡肢體,有利循環;伸直的那隻腿則是可以舒展到大腿內側及骨盆底部的肌肉,有助生產。30秒後(可視個人狀況調整時間),再兩腿互換交替做。 
 
五、訓練肌肉:將圓球放在背部與牆壁之間(可請家人幫忙),姿勢調穩之後,就慢慢地往下半蹲,再慢慢地往上移動、恢復站姿。這個動作可以訓練背肌,以及臀部、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可有助於生產過程的使力。趙詩瑾老師提醒,孕媽咪不需要蹲太低,適可而止,不要太勉強或是讓自己感到不適。
 
注意事項:在做生產球運動時,最重要的就是要「穩」,注意安全。因此建議孕媽咪在使用生產球時,重心要放在下半部,以維持平衡喔!
 

採訪撰文/黃子恬
諮詢/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講師 趙詩瑾
嬰兒與母親 4月號 NO.414

 

趙詩瑾

 

學歷: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
現任: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講師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8E913418808569FD

有許多的孕媽咪在產檢時,一定很期待透過超音波看到肚子裡胎兒的可愛模樣,不論是伸伸手指頭、動動腳趾頭等各種肢體動作,都會讓孕媽咪們雀躍萬分。妳想知道小寶貝在母體內長達10個月與妳共同的成長日記嗎?就讓我們一同來窺視胎兒的成長奧秘吧!

生命原來如此!

懷胎十月,給許多媽咪帶來無數的期待與喜悅,但也有可能擁有許多的不安,常常隔著肚皮端想著寶貝現在生長的如何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嶄新的經驗,而生命發生的那一瞬間可不是在寶貝出生時才開始喔,早在受精的那一刻,他便與你開始有了連結,在接下來280天的日子裡將與你一起創造生命中的喜悅呢。
 
生命的起源
當精子遇上卵子
精子與卵子的相遇為生命創造了一個新的初始,並在子宮內發育成人體的組織與器官,如此奧妙的細胞分化到底是如何形成,這要從女性與男性的卵子與精子開始說起......
卵子
許博智醫師表示,女性每個月的卵子只成熟一個,其實當女性剛出生時,卵巢內已有數萬個原始卵細胞。直到女孩青春期開始,腦下垂體開始分泌激素刺激卵巢產生動情激素,此時,腦下垂體另外分泌一種激素作用於卵泡上,數顆卵泡趨於成熟,但每個月通常只會排出一個成熟的卵子。
精子
男性的精子由睪丸製造,每個精子包含一個頭部(並藏有許多遺傳物質),有個短短的頸部、中間體與尾巴,在男性射精後短短幾天精子藉著游動去尋找卵子。成年男性每天可製造出上億個精子,存於精囊中,未射出的精子會自行分解並被人體吸收。
什麼是著床性出血?
許博智副院長指出,以前的人將著床性出血視為報喜的象徵,此原因乃為受精卵移入到子宮內膜的時候,胎盤正在形成,會侵入子宮內膜,將一些本來就剝落的內膜排掉,約有八九成的人會出現出血的現象,且量不會太多,約持續一個星期,婦女若出現此種狀況只要多休息即可。
 
受精
當卵子進入輸卵管後,如果沒有受精將會和子宮內膜一起脫落,形成月經。但若是排卵時,精子與卵子正巧相遇合而為一,一旦成功受精後將會形成受精卵,進行胚胎分裂,變成胚胎。協和婦女醫院醫療副院長許博智指出,從受孕到子宮著床約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但受精卵若是卡在輸卵管沒有移動到子宮中,就會形成外孕的情形發生。
同卵與異卵雙胞胎
許博智副院長指出,一般雙胞胎分同卵與異卵,同卵指的在受精後同一個卵子,不知道什麼原因分裂成兩個胚胎。異卵為女性同時排出兩顆卵子,分別受精,可能就會形成異卵雙胞胎,最常見目前排卵藥或是人工生殖,因此造成多胞胎的機率也特別高。
 
280天胚胎成長記事
1~4周(第1個月)
胎兒記事:心臟成形。
胎兒成長:懷孕滿1個月時,寶貝的體長約0.4公分,體重還不到1公克呢。
5~8周(第2個月)
胎兒記事:懷孕到了第8周時,這時候他的許多器官也正開始發育了喔,那小小的心臟,還會噗通噗通跳著
胎兒成長:寶貝的體長約有2.5公分,體重約3公克。
9~12周(第3個月)
胎兒記事:寶貝的五官四肢可經由超音波的觀察看到了,內臟也更加發達,四周充滿了羊水。當滿3個月時,寶貝原來有一個小尾巴會在此時消失。
胎兒成長:此時的寶貝約6.5公分,體重約20公克,
13~16周(第4個月)
胎兒記事:此時的寶貝已經完全成人的外型囉,他的皮膚呈現透明帶的粉紅色,並開始長出胎毛,可區分是男是女,且寶貝已經開始會活動了。
胎兒成長:這時的他身長約15~18公分,體重約100~115公克。
 
胎兒身長如何測量?
許博智醫師指出,胎兒在母體內成蜷曲狀,因此2~3個月內量身長,但之後因為胎兒的腳呈彎曲狀,以致無法測量,因此透過坐高推估(這是幾十年下來累積的平均值),而體重可以用量腹圍的方式測量出來。
 
17~20周(第5個月)
胎兒記事:此時的寶貝頭部約佔總體長的1/3,骨骼快速發育,手臂與腳成比例,且開始製造胎便。孕媽咪已經較為明顯感受到寶貝的胎動了,包括伸展、抓握以鍛鍊小肌肉,通常經產婦的胎動感覺會來的比較早一點。
胎兒成長:他的身長約25公分,體重約225~300公克。
21~24周(第6個月)
胎兒記事:目前的寶貝仍是紅紅瘦瘦的,由於皮下脂肪尚不足,因此他的皺紋還很多。但這時寶貝的肺部尚未成熟,但肺泡的數目會逐漸增加,他的鼻孔會打開並開始練習呼吸,他也會聽聲音了,孕媽咪可以跟他說說喔。
胎兒成長:寶貝的身長這時約30~32公分,體重約600~750公克。
25~28周(第7個月)
胎兒記事:寶貝的皮膚仍是呈現紅色皺褶,皮下脂肪開始沉積,有睡眠與活動交替現象,對外界聲音有反應,其腦細胞和神經間已完成聯繫。不過若在此時生產,因身體發育尚未完全成熟,故不容易照料。
胎兒成長:寶貝身長約36~40公分,體重約1000~1200公克。
29~32周(第8個月)
胎兒紀事:寶貝的皮膚已經較少有皺摺,且長出指甲,眼瞼可張開,寶貝的活動力更強。8個月大的寶寶手較更有力,時常在媽媽的肚子裡拳打腳踢。此外,寶貝大致已是頭部朝下的姿勢。
胎兒成長:寶貝身長約42公分,體重約1800~200公克。
33~36周(第9個月)
胎兒記事:體重逐漸增加速率大於身長,身上的胎毛會逐漸脫落,但他的頭髮相當濃密,指甲長至指尖,皮膚呈現光滑圓潤,圓滾滾的非常可愛。他的循環、呼吸、消化等器官也發育成熟囉。
胎兒成長:寶寶身長約45~50公分,體重約2400~3200公克。
37~40周(第10個月)
胎兒紀事:寶貝的皮膚光滑圓潤,沒有皺紋,顱骨堅硬,手指腳趾有指甲且發育完成,胎毛幾乎完全脫落。10個月大的寶貝已經變大,因此子宮內的空間會越來越小,胎動會減少,寶寶的頭朝下,膝蓋將緊挨著鼻子,大腿貼著身體,準備要出世與大家見面囉。
胎兒成長:胎兒身長約50公分,體重約2900~3400公克。
 
孕媽咪懷孕日記
懷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當一個小生命逐漸在母體中發育、成長,母體也會隨之發生大小不一的變化,有的人會經歷害喜或是其他身體上不適感,像是水腫、便秘、腰痠背痛等……但也有可能有媽咪孕期間沒有出現太多擾人的症狀,無論如何,這些都是您與寶貝的共同成長記憶,當他在子宮內發育成長時,妳知道妳的身體也會出現什麼變化?
 
婦女懷孕紀事
懷孕前期1~3個月
一般來說,女性在懷孕的第一個月較無明顯的感受,到了第二個月時,開始出現疲勞、想睡覺。也因為受到荷爾蒙變化的影響,懷孕前期會有孕吐的狀況發生,也有可能改變飲食的喜好,此時逐漸變大的子宮將會壓迫到膀胱或是腸道,將有頻尿或便秘的現象發生。
懷孕前3個月 應特別注意
許博智副院長指出,一般來說,前三個月胎兒的器官大致「成形」,三個月後胎兒開始「成長」,因此前三個月孕媽咪不能隨便服用藥物,或是接受放射線檢查,比較不容易造成胎兒畸形的問題!
 
懷孕中期4~6個月
懷孕中期時,胎盤結構在第4個月時已發育完成(但仍會繼續發育),肚子可能開始微微隆起,子宮也許會壓迫到神經,並造成腰痠背痛的不適感。第5個月時,乳腺發達有些婦女也許會分泌少量乳汁了喔。到了第6個月,體重將會因為胎兒快速成長的關係,母體的體重也會快速增加。
懷孕後期7~10個月
到了懷孕後期的7個月時,子宮的高度約為21~24公分,變大的子宮也許會壓迫到下肢靜脈與神經,影響血液循環或是因為大肚子影響背痛。到第8個月後子宮高度約為25~28公分,越到後期由於子宮往上擠壓的原因會導致胃不舒服,有些婦女也會呼吸不順,建議多休息。直到快要生產前,胎頭會下降至骨盆腔內,使子宮位置變低,上腹部情況將會改善,但其頻尿與便秘的情況卻可能更加嚴重,隨時注意腹部的陣痛,迎接寶貝的誕生囉。
 
體重增加多少才OK
許博智副院長表示,婦女在懷孕期間的體重增加以12公斤上下最為標準。母體在前三個月大約1到2公斤,通常在孕期6個月其體重會快速增加,此時代表胎兒也正在發育期。因為胎兒吸收快時,相對媽媽也會吸收地多,到5個月後體重開始明顯增加,建議孕媽咪後期體重的增加數約控制在每個月以2公斤持續增加。
 
孕期生理現象
害喜
許博智醫師指出,害喜是常見懷孕初期的狀況,因為賀爾蒙、代謝或是情緒因素等影響,約到了12周左右時會漸漸改善,胃口也會變好。重點是依女性體質不同的影響,少數婦女害喜的情況到生產前仍舊存在,若因為孕吐到營養不良,會輔以點滴補充營養。
水腫
女性懷孕時因為體重增加多,大部分都會有水腫的困擾,許博智副院長說明,胎兒約3公斤,加上胎盤與羊水約5公斤。因此大部分的體重都增加在媽媽身上,一方面因為血液循環工作的問題,建議孕媽咪適當控制體重,若是在懷孕後期造成的水腫,建議改善飲食,但若是因為妊娠毒血引起的水腫,則需要臨床上的治療。
便秘、痔瘡
因為懷孕時子宮壓迫造成腸子蠕動不順,注意日常生活上的飲食中來改善,多吸收高纖維的食物,或便秘太嚴重請醫師開立軟便藥物,痔瘡的發生也與便秘有直接的關係喔。
抽筋
若是婦女在懷孕期間特別容易抽筋,許博智醫師指出,大部份因為鈣的缺乏導致,或是因為5個月後胎兒快速成長需要大量的鈣,7個月後需要鈣含量為平常的3倍,正常人一天約需800毫克,到最後一天量可能約需1500百毫克左右,在正常飲食的補充下都不甚足夠,建議補充鈣片。也因為胎兒在成長時會將媽媽身上的鈣質吸收掉,因此孕婦常會有抽筋的狀況發生。
頻尿
頻尿的原因是因為逐漸增大的子宮壓住膀胱,早期子宮在骨盆腔裡面,膀胱直接壓迫因此懷孕早期比較容易會頻尿,但懷孕中後期因為子宮往上擠壓將會改善,到最後快生產之前的階段,下墜感更明顯後,又會壓到開始頻尿,此時千萬不要輕易憋尿喔。
預產期如何推測
許博智醫師指出,預產期一般適以月分加9,日數加7,例如1/1來的月經,預產期就10月8號。這樣恰巧是胚胎成長的280天喔。不過前提是要月經周期準確的人才適用。若是月經沒有規則的女性,通常需要透過超音波來推測預產期,基本上以第一次產檢估算為準,超音波以胎兒的大小去推估預產期,例如胎兒長到2公分大約為8~9周,這是一般人類胚胎發育的標準。但因為胎兒生長快慢不同,通常會有誤差值,預產期前後兩周都是算正常。
 
胚胎圖 以下從小到大
1~2個月(1~8周)
胚胎成型,五官發育,軀幹上出現小突起,以後會發育成手和腿,臉部的輪廓開始形成。
3個月(9~12周)
四周充滿了羊水,長出手指和腳趾,也出現了耳朵、足踝和手腕。
4~5個月(13~20周)
此時的胎兒已經完全成人的外型,皮膚呈現透明帶的粉紅色,頭部約佔總體長的1/3,吸吮手指頭。
6個月(21~24周)
子宮中的胎兒仍是紅紅瘦瘦的,皺紋還很多。會四肢伸展、拳打腳踢。
7~8個月(25~32周)
長出指甲,眼瞼可張開,大致已是頭部朝下的姿勢。
9~10個月(33~40周)
皮膚呈現光滑圓潤,圓滾滾的非常可愛,寶寶的頭朝下,膝蓋將緊挨著鼻子,   大腿貼著身體。

媽咪寶貝 3月號 NO.129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協和婦女醫院醫療副院長許博智
參考資料/孕婦健康手冊(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編印)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C69FBCD99B0F7B35

許多女性在懷孕初期常會伴隨著噁心、嘔吐的現象,尤其一陣孕吐之後,最常發生食欲不振,一方面擔心胎兒營養攝取不足,一方面又要應付惱人的孕吐……害喜期間的生理現象加上心理的憂慮,是否可以有效獲得改善呢?害喜期間要如何補充營養?以下帶各位孕媽咪一同來了解。

食不下嚥 體重直直落 懷孕對女性來說,身體正逐漸發生重大變化,大多女性會經歷害喜的過程,雖然發生的真正原因尚未清楚,但這種不舒服的症狀總是讓許多孕媽咪擔心營養攝取是否會有不足的疑慮產生,我們希望孕媽咪們能充分瞭解害喜不適的原因,那麼即使出現所謂的孕吐不適,相信自己也能做到足夠的營養補充。   認識孕期害喜 為什麼會害喜 為什麼有些女性在懷孕期間會出現害喜的現象呢?萬芳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仇思源指出,一般說來女性在懷孕初期都會歷經害喜的過程,害喜發生的原因有許多層面在影響,但目前醫學上主要認為受到女性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導致,尤其是女性在懷孕之後,人類絨毛促性腺激素(HCG)急速上升導致荷爾蒙發生變化產生不舒服伴隨著嘔心、嘔吐的感覺。 正常來說,害喜的過程,一般出現在懷孕6週到12週之間,但大部分的害喜現象到懷孕的前期(前3個月)結束時就會慢慢消失。但少數女性會持續到生產前都有害喜的現象。仇思源主任解釋,女性早期的害喜通常因為荷爾蒙的影響所致,到了懷孕中期(12周~28周)受到絨毛促性腺激素指數引起還是會有害喜的感覺,而若是懷孕後期仍是出現害喜的現象,可能是因為子宮變大壓迫到胃部,引發胃酸逆流的所造成的不適症狀,若是害喜現象持續嚴重,建議到診間由醫師做詳細的評估與檢查。   心理因素讓害喜更嚴重 是否會有害喜的現象發生,常因為不同女性的體質而有所異。不過除了生理因素引發害喜外,孕婦的心理層面對於害喜的不適感影響也很大。萬芳醫院營養師李盈靜指出,若是孕媽咪因為懷孕害喜壓力大,假使又過度擔心胎兒是否會營養吸收不足,一旁的家人若未給予適當的支持,害喜可能會變得更嚴重。這是因為分泌荷爾蒙的中樞和自律神經在腦部相鄰所致,使精神性的壓力影響荷爾蒙的分泌,讓情緒的反應過大造成害喜的情況溢加嚴重。   害喜的症狀 害喜表現的明顯症狀有噁心、嘔吐、反胃,另外也會有頭暈、疲倦和耳鳴等現象。有些害喜在孕媽咪低血糖、飢餓或者聞到某些味道,如油煙味時反應將會特別明顯,且特別最常發生在孕媽咪早上起床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沒有食慾、對特殊氣味敏感、心情低落、無謂地分泌唾液等。但是,少數女性若出現嚴重的孕吐,一旦維持太久且太嚴重,有可能會危及母子健康,醫學上稱為「妊娠劇吐」,仇思源主任指出,若出現妊娠劇吐,導致孕婦有脫水、體重減輕或是身體電解質不平衡的現象,一定要到醫院接受醫師的檢查與治療,若是影響到母體與胎兒的營養吸收,臨床上將需要積極治療,並提供點滴補給,減少電解質的流失,並且緩解不適的狀況。   害喜會讓胎兒營養不足? 害喜的發生總是會讓懷孕的媽咪非常困擾,同時也讓身旁的家人擔心,憂慮胎兒會不會因為孕媽咪孕吐過於嚴重而吸收不到該有的營養,而不是擔心母體本身的身體健康。仇思源主任指出,女性在懷孕前期,若是因為害喜有食慾不振的的現象發生,毋須過於擔心,仇思源主任說明,在懷孕初始,胎兒尚未與媽咪有著臍帶相連接,因此胎兒的營養來源主要經由卵黃囊吸收,並未從媽咪提供的營養中攝取,但是胚胎仍是會發育與成長,待有了臍帶輸送養份之後胎兒會漸漸吸收母體提供的營養來源,只要維持正常的飲食,一般來說害喜的狀況也會慢慢地獲得改善,然而,懷孕前三個月要特別注意是否會不小心吃進有害物質或是藥物,反而容易造成胎兒的畸形。     擺脫惱人的害喜症狀 體重不增反減不憂慮 嚴重害喜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是許多孕媽咪在懷孕初期體重不增反減的主要原因,而許多媽咪常因為體重沒有正常增加,也會擔心嬰幼兒的吸收不良,而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健康。然而整個孕期體重總計需要增加約12公斤左右,如果懷孕初期嘔吐很嚴重,體重增加大致為1公斤,懷孕中期為5公斤,到後期為6公斤,都屬正常範圍。 因此,懷孕初期因害喜吃不下東西,造成體重減輕的現象,初期影響不大,因為此階段的胎兒還小,所需要的營養量其實並不多。且孕吐的狀況一般在懷孕中期後將會獲得改善,孕媽咪很快地就能恢復正常地進食,並對寶貝輸出足夠的營養。但是害喜孕吐的情況一直延續到懷孕中、後期仍未見改善,常有嚴重的嘔吐發生,則要考慮是否母體本身的體質問題,遇到此狀況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仇思源主任指出,害喜是懷孕過程的一種生理現象,如果想要獲得改善,少量多餐讓胃部不要太脹,適量補充電解質,以防止不斷嘔吐造成的營養流失,或是脫水的現象。此外,醫療研究也顯示高劑量的維他命B6對於早期的害喜症狀有適度改善的效果。另外,一些中藥若是可以紓解孕吐的不適,也可以經由醫師開立處方來服用,詢問臨床醫師達到有效減暖孕吐的不舒服。   14招教妳害喜期間怎麼吃 李盈靜營養師指出,為減緩女性在懷孕期間出現的害喜孕吐的現象,在飲食與營養充上有幾點建議提供如下: 1.少量多餐:建議孕媽咪們在懷孕初期的營養與平常的飲食原則相同,但因為害喜所引起的嘔吐與灼熱上的問題,在飲食上可採取少量多餐方式,避免讓孕婦處於空腹的感覺,並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例如蘇打餅乾,吐司,及蛋白質的食物為佳。 2.乾糧為主:食物盡量選擇乾的食物,如餅乾、吐司、饅頭等。 3.液體與固體的食物分開:最好先吃完屬於正餐的固體食物,其湯汁或是液體的食物,在飯後1~2小時以上再飲用,可以緩解孕吐的症狀發生。 4.足夠水分補充:在害喜期間因為嘔吐容易造成水分或是電解質不平衡,適時補充水分,但要避免喝太冷的飲料。但若是害喜嘔吐的情況過於嚴重,建議到臨床間請醫師做評估與診斷,是否需要服用B6或是止吐藥等,嚴重的電解質不平衡則需要靜脈營養與水分的補充。 5.一些食物應避免:避免攝取過於油膩、油炸、辛辣甚至是難以消化或是味道太濃烈的食物,以防止嘔心的狀況發生,並少喝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性的飲料。 6.清淡食物為原則:建議食用清淡、無刺激性的食物,可利用微波或是川燙的方式烹煮。 7.空腹時容易反胃作噁:因此隨身攜帶乾糧,如蘇打餅乾、吐司…等,覺得不舒服時補充,也是對付害喜的方法之一喔。 8.晨起時吃點乾糧:早晨起床時人體若是有輕微的噁心和嘔吐的現象,建議可先吃少量、乾的含醣類或是澱粉類的食物,例如:蘇打餅乾(乾的餅乾)、吐司、饅頭等,且食用完不要立刻就起身下床,在床鋪上休息約10分鐘,儘量緩慢地離開床舖,避免姿勢性的改變過大而增加不適。 9.用完餐後避免立即平躺:應保持半坐臥或是直立的姿勢一段時間,以防止胃酸逆流或是灼熱造成的噁心感,此外,睡前不要吃太多食物也容易造成胃的不舒服喔。 10.有些女性懷孕後特別喜歡吃一些特定的食物,例如酸梅等,李盈靜營養師指出,酸梅或是加工類或是醃漬類的食物建議不要吃過多,考慮食品中鈉含量過高的問題,因此適當食用即可。 11.儘量遠離廚房的油煙味:甚至有些孕媽咪的嗅覺比較敏感,在廚房煮菜時要打開窗戶,或使用排油煙機、抽風機來將油煙排除;也可用微波爐、烤箱或是川燙的方式,以減少油煙的產生。 12.若是為了胎兒的營養,而強迫勉強進食一些原本就不喜歡的食物,不建議勉強吃不喜歡的食物而讓情緒壓力過大導致害喜更嚴重,但也不能過度偏食與不均衡喔,故可針對食物的喜好及可耐受的情況,來選擇自己適合的飲食。 13.放鬆情緒:媽咪不用過於緊張,有一些孕吐可能是情緒過於緊張所引起的。 14.尋求醫師評估:最後如果懷孕初期害喜很嚴重,則必須求助於婦產科醫師,醫師透過檢查後再決定是否需要開立止吐藥或是維他命B6來加以改善;若嚴重到引起低血糖、脫水及肝功能異常,就必須住院治療,檢查孕婦是否有妊娠異常或其他內科疾病,讓孕婦接受妥善的照顧,以確保寶寶的健康。   孕期營養小知識 李盈靜營養師表示,女性懷孕初期期間的營養攝取和平常一樣即可,此時是胚胎準備期,飲食的攝取和平常一樣,只是在害喜期間所導致的食欲不振,造成體重的減輕,因此在飲食上,要先減緩嘔心嘔吐的不適感。但仍是要維持6大類食物的汲取(五榖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 此外,女性在懷孕期間要攝取多少熱量才足夠,李盈靜營養師指出,一般來說一天的總熱量攝取,看一個人的體位,正常來說一個人的體位若是正常,每公斤的正常需求為30大卡/公斤,若是60公斤的女性一天正常的熱量攝取為1800大卡,害喜期間通常發生在初期,營養不用刻意補充或是增加,但若是體重過輕的女性,建議藉由懷孕體重的調整,讓體重增加一些,孕期間正常為10~12公斤,體重較輕者可再增加2~3公斤,並採取分段式的體重增加。   不過,為了配合胎兒的成長與母體所需,在份量上的需求會略顯不同,其中熱量的攝取在懷孕的前期(1~3個月)無需增加熱量,中期(4~6個月)及後期每日熱量的攝取需增加300大卡,以下由李盈靜營養師提供與參考行政院衛生署提供準媽媽們孕期中的營養需求建議。 1.蛋白質:懷孕前期,中期及後期的蛋白質攝取的最佳份量各別是增加2公克、6公克、與12公克。李盈靜營養師指出,每天可從1~2杯的牛奶做補充,1杯低脂奶約240C.C.可提供120大卡,蛋白質有8公克。其他例如:蛋、奶、肉類、魚類等,植物性蛋白質可增加豆漿、豆腐等黃豆製品的食物也都是蛋白質的來源。 2.鈣質:女性懷孕期間要獲取足夠的的鈣質,以滿足胎兒的生長發育,與母體本身所需要的營養健康,可由牛奶、小魚乾、黃豆製品等獲得。 3.鐵質:懷孕後期一直到生產,每天另以鐵鹽供給30~50毫克的鐵質,補充懷孕與分娩失血的損失,鐵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如:蛋黃、肝、肉等。 4.鈉:懷孕期間若是出現高血壓或水腫的情況,應該要限制鈉的攝取,含鈉較高的食物如鹽漬類、滷製類、與罐裝食品等。 5.維生素:懷孕時維生素的需要量需要增加,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食物,如番石榴、柑橘類、木瓜等。維生素A含量較高的食物如:深綠色或是深黃色的蔬菜水果等。 6.纖維質及水:若是女性本身有便祕的問題,可能要考慮在懷孕期間是否會因為便秘的關係造成胃腸不舒服,有嘔心嘔吐的狀況發生,因此建議孕婦也要多攝取適量的纖維質與水分,以避免便秘的情況或是引起嘔心嘔吐的現象發生,纖維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如:芹菜、竹筍等蔬菜與水果。   媽咪寶貝 3月號 NO.129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萬芳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 仇思源
   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李盈靜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ACEBB048295DC41C

懷孕後期的準媽咪感覺下腹疼痛時,最常見的問題便是「這是真的陣痛還是假的陣痛?」、「我是不是快要生了?」、「現在到底要不要馬上去醫院待產?」,這些問題讓準爸媽很擔心與困擾,因為不知道是否該入院待產?

快生了vs.羊來了

案例A:假陣痛
◎狀況
    張太太已經懷孕37週。一個星期以前,她開始偶爾會出現頻率不規則、強度不固定的下腹部一陣陣地繃繃、緊緊、硬硬、痛痛、痠痠的感覺,別人告訴她這是子宮收縮的跡象。但是收縮的現象大多在晚上發生,往往在睡了一覺之後,到了早晨就又慢慢消失。
    有時強度會增強,也可能有規則性的10〜15分鐘之中出現一次次收縮,會造成她非常疼痛不適、無法休息。但是持續一陣子,或是稍微走動、歇息後,疼痛的強度及頻率又會改善,這常常使她因為不確定是否即將生產而感到困擾、焦慮,而且也不知道何時應該入院待產,因此所有的心神都耗費在這種不明確的疼痛上。
◎如何處理?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假陣痛」。假性陣痛時,子宮頸的厚度不會改變,而且子宮頸沒有持續擴張的跡象。所以這種情形只要先待在家中休息並觀察陣痛的發展即可,並不需要馬上到醫院求診。
 
案例B:真陣痛
◎狀況
  陳太太距離預產期只剩不到幾天。前些日子她感覺到子宮的位置好像變低,呼吸因此更順暢、胃部較不易發脹、感覺比較輕鬆,再加上肚子都不曾繃緊,使得她對於即將生產所面臨的恐懼因而減輕不少。
    但是昨天下午,肚子開始突然出現疼痛的現象,她本來以為是腸胃不適,但是上完洗手間後,症狀並沒有改善。她想到大概是她參加媽咪教室時醫師所提到的假性陣痛,所以也不以為意;可是當每5〜10分鐘出現規律性收縮的時候,她開始覺得不對勁。正要準備拿待產的行李的時候,突然一陣水狀液體無法控制地由陰道流出,另外還有量少、紅色粘稠狀的分泌物參雜少量血液的黏液狀白帶出現。她警覺到其實她已經有產兆了,才匆匆忙忙地通知先生趕快送她到醫院!
◎如何處理?
    「真陣痛時,規則的子宮收縮會使子宮頸厚度變,而且會持續擴張,因而進入產程。所以這種情形當然必須要立即到醫院求診,以免延誤就醫。
 
為何引發陣痛?
    就如同瓜熟蒂落一般,陣痛生產是一件相當奧妙的自然現象。但是人類經過數十年的研究,仍然無法解釋生產的啟始機轉,只知道可能與母體、胎兒及胎盤之間的動情素、黃體素、前列腺素、催產素,及其他荷爾蒙與其接受器之間的交互關係和消長作用所觸發有關。但是由於精確的代謝及內分泌途徑仍然不清楚,因此造成足月以後的孕婦子宮開始收縮的真正原因,尚無定論。
    無獨有偶地,子宮收縮引發陣痛的原因也並不明確,一般而言可能是下列各種可能性:(1)因為子宮肌肉層收縮所造成的缺氧;(2)子宮下段和子宮頸的神經結受壓迫;(3)子宮頸口擴張時子宮頸的伸展;(4)覆蓋在子宮頂的腹膜拉緊。
但是無論如何,生產(自然生產)必須先經過陣痛這一關是無庸置疑的。
 
該不該入院待產?
    當準媽咪開始感覺下腹疼痛時,最常見的問題便是「這是真的陣痛還是假的陣痛?」、「我是不是快要生了?」、「現在到底要不要馬上去醫院待產?」,其實這些令人困擾的問題不僅讓孕婦擔心,也常常讓醫護人員傷透腦筋,因為不知道是否該讓準媽入院待產。所以如何掌握產兆、了解陣痛以及正確判斷入院待產時機,其實相當重要,必須隨時謹記在心。
    所謂「產兆就是即將生產的預兆,如果有產兆的話,表示需要準備入院待產。常見之產兆有陣痛、落紅、破水等。這些都是準媽咪觀察是否需要入院待產的重要指標。其中陣痛是指一天內可感覺子宮規律地收縮、再放鬆,達6次以上,這表示開始陣痛。規則的陣痛約5〜10分鐘一次。初次生產的孕婦每10分鐘陣痛一次時,或有生產經驗的孕婦每15〜20分鐘陣痛一次時,即可準備入院待產。
 
如何區別真假陣痛?
  但是誠如前文所說的,陣痛有所謂的「真陣痛」與「假陣痛」。假陣痛,說穿了,就是痛假的,好像防空演習一樣,過了就沒事了;但是真陣痛則表示即將進入產程,如果疏忽了,甚至有可能生在不該生的地方。兩種情形的後續處理大不相同,因此區別「真陣痛」與「假陣痛」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區別兩者的差異呢?以下提供一些準則:
 
「真陣痛」vs.「假陣痛」

 

 

區別重點
假性陣痛
真性陣痛
發生時機
生產前3〜4星期開始發生。
進入產程後開始發生。
規則性
間隔與強度無規則性。
間隔與強度有規則性。
疼痛改善
會因為走動、休息而改善疼痛的感覺。
疼痛感強烈,無法因走動或休息而改善。
疼痛部位
疼痛發生部位限下腹及腹股溝,很少伸展至背部周圍。
疼痛部位在腹部、背部、尾椎骨處,整個子宮收縮且結成硬塊。
子宮頸變化
子宮頸沒有擴張和變薄。
子宮頸因子宮收縮而漸擴張與變薄。
胎頭
胎頭浮動且不會下降。
胎頭固定並持續下降。
其他產兆
沒有合併其他產兆。
可能會合併其他產兆。

 

 

 
真假陣痛的應對措施
◎假陣痛的應對
  雖然假性陣痛會自然緩,但是當痛起來的時候還是會令人坐立難安。因此準媽咪除了放鬆心情,注意觀察疼痛是否為真性陣痛,以便及早準備待產之外,也可以用下列方式來減輕假性陣痛所引起的不適:
(1) 改變姿勢,試著走動或坐著、躺著休息。
(2) 利用產前運動所練習的拉梅茲呼吸法,有時候也能得到不錯的效果。
(3) 嘗試在特別疼痛或痠的部位進行按摩。
 
◎真性陣痛的應對
  至於真性陣痛,因為是進入產程後的子宮收縮,所以要緩解比較不容易。但還是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改善產痛:
(1) 周遭的親人或醫護人員給予心理上的支持,以減輕孕婦的情緒壓力,以免疼痛程度加劇。
(2) 使用拉梅茲生產法,藉由呼吸來分散注意力,並且調整肌肉的緊張度來減低疼痛感。
(3) 藉由無痛分娩,在待產過程中適當地給予止痛藥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子宮收縮所引起難以承受的疼痛。
 
結語
    假性陣痛在懷孕末期相當常見,特徵是不規則的子宮短暫收縮引發下腹疼痛或腰背痠痛。間隔、頻率及強度不一致,因此不會導致子宮頸的變化。假性陣痛除了是造成孕婦焦慮和提早住院的常見原因之外,通常沒有意義。
    但是真性陣痛,規則的子宮收縮、間隔變短、頻率變快及強度變大,伴隨著子宮頸的擴張和變薄,卻是表示進入產程的開始。
    了解陣痛,知道如何應對,才能從容不迫的面對生產過程,勇敢、喜悅地迎接新生命的誕生!
 

嬰兒與母親 3月號 NO.413

文╱林克臻婦產科診所院長 林克臻
輯╱張玉櫻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4261

隨著女性學識的不斷提高,以及對知識、修養的追求,有愈來愈多的高學歷女性成為高齡產婦。為了能保證高齡媽媽生產過程的安全,並且生出聰明的孩子,應該要了解一下孕期該怎樣保養,才比較能夠順利生產。

高齡產婦,一般是指第一胎的懷孕年齡在35歲以上的產婦。因為高齡產婦的胎兒在子宮內的發育可能比較遲緩,早產的可能性也較大,所以高齡產婦比較容易發生難產或是產程延長的情況。 

懷孕對女人的身材、容貌是巨大的考驗,尤其是年齡偏大的女性,所以女人懷孕期間也不能過於「隨興」,體重應該保持穩定的緩慢增加。另外,孕時可經常在腹部塗抹橄欖油,輕輕按摩,以預防妊娠紋的產生。

 
孕前注意事項
要進行全身健康檢查,並且經由醫生指導下,在準備懷孕的前一個月服用葉酸。葉酸能夠避免神經系統發生疾病,如果孕前沒有補充足夠的葉酸,懷孕後要繼續補充至懷孕12週。此外,孕期保健尤其應該注意,確實定期做產前檢查。
 
懷孕期注意事項
高齡產婦懷孕16~20週時,需要進行唐氏症篩檢。這項檢查是透過抽取孕婦的血液,來檢測血液中所含的各種物質的濃度和量,藉以判斷胎兒可能會出現的一些病症。
 
‧高齡產婦懷孕20週以後需要做羊膜穿刺。正常的年輕孕婦不需要做這項檢查。依據醫學研究顯示,孕婦年齡愈大,生出先天畸形兒和智障兒的機率就愈高。這是由於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女性的卵巢也會逐漸衰老,產生的卵子也自然老化,因而發生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就會增多。透過這項檢查,可以直接得知染色體的狀況,依據檢查結果了解胎兒是否有異常。不過羊膜穿刺會有流產的風險,機率約0.5%。
 
要隨時注意血壓、血糖等指標。高齡產婦容易罹患妊娠高血壓(又稱子癇前症)、妊娠期心臟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為孕婦體內的血液量增加,會加重心臟的負擔。懷孕前就患有心臟病的孕婦,很可能會因為無法承受而必須提前終止妊娠。
 
分娩時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高齡產婦自然分娩的難度比較大,需要提前做好自然產或剖腹產的選擇,通常會有90%的高齡產婦選擇剖腹產。因為高齡產婦的骨盆相對來說比較堅硬,軟產道組織和韌帶彈性較小,子宮的收縮力也相應減弱,所以容易導致產程延長,甚至出現難產、胎兒產傷以及窒息等情況。
 
千金方保養祕訣
36歲的劉岩畢業於大學金融系碩士,是一位新手媽媽。因為年紀因素,經常為自己的寶寶是否健康感到憂慮。因此每次都聽醫生的建議定期做產檢,積極補充身體所需的元素,保持愉悅的心情,了解懷孕期間的保養原則。只要學習正確的知識,高齡產婦一樣能擁有健康又聰明的寶寶。

藍潔◎著
 
野人文化
《千年醫典千金方》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4287

當媽咪確定懷孕後,婦產科醫師緊接著便會推算出孕媽咪的預產期。但確定預產期,可不是要讓媽咪知道自己大概什麼時候生產,更重要的是要讓醫師隨時掌握胎兒生長狀況。

預產期,評估胎兒成長的重要依據

當孕媽咪通知親朋好友自己懷孕了,大家總會關心地詢問預產期,似乎預產期的功用只在確定何時生產。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洪泰和醫師表示,預估預產期必須及早,就像賽跑一樣,先決定好終點線,才知道選手(胎兒)是否跑得太快(生長過大)或跑得太慢(生長過小)。
 
懷孕過程也一樣,初期就要推算出預產期,預產期是孕期中很關鍵的一項依據和標準,對胎兒的生長評估相當重要,知道預產期,才能評估胎兒生長過快或過慢,依此判斷是否有健康方面的問題,以便做出正確的診斷和處置,通常第一次產檢就要估算出預產期,而且盡可能不做更改,如果有需要,更改次數最好以一次為限。
 
馬偕醫院婦產科陳宜雍醫師指出,推估預產期目的不在告訴孕婦哪一天會生產,那是比較不具意義的,因為即便算出預產期,也不能百分百確定一定在那一天生產。估算預產期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做為追蹤及判定胎兒大小的一個重要依據,讓醫師知道胎兒的成長是否正常。
 
預產期怎麼算?
1.依據日子推估
估算預產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日子推算,以孕媽咪最後一次月經來的日期第1天開始計算,月份部分加9或減3(加9若超過12,就改以減3計算),日期則一律加7。
 
例如最後一次月經日是在2月15日,月份以2加9,日期為15加7,算出的預產期是在同年的11月22日;假如最後一次月經是在9月1日,則以9月減3,1日加7,算出的預產期在隔年的6月8日。
 
洪泰和醫師特別強調,要以日子做推算,必須有前提,即月經週期在28天,而且要很規則。有些孕媽咪雖然不確定自己最後一次月經來的日期,但卻記得行房的日子,那麼以行房日一樣可以做推算,只是因為排卵日要比月經期晚,所以日期部分必須再加2週。
 
2.超音波檢查
如果月經週期不規則,例如週期為35天,對於預產期的計算方式應有所調整,可改以超音波檢查做判定。懷孕13週以前可以超音波量出胎兒頭臀徑;懷孕13週以後則測量頭圍、腹圍以及大腿骨長度,依據這些數據做推算,再預估出預產期。
 
第一次產檢時,婦產科醫師一定會問孕婦最後一次月經日以及行房日,兩個日子都不確定時,會再進一步詢問什麼時候驗尿發現自己懷孕。而無論孕婦記不記得這些重要日子,醫師往往會在懷孕初期時安排超音波檢查,推定出預產期。
 
第一次超音波檢查很重要
因此,媽咪一旦發現已經懷孕,一定要按時接受產檢。醫師們多半建議在懷孕第10週做第一次產檢,包括抽血檢查梅毒、德國麻疹、地中海型貧血篩檢等,以及藉由超音波檢查胎兒心跳、確定胎兒有發育。此外,對月經不規則或不確定最後一次月經日期的孕婦而言,第一次超音波檢查即可確認胎兒大小是否符合週數。
 
雖然越早做產檢,不代表預產期的推估就越準,不過洪泰和醫師表示,孕媽咪若太晚才做超音波檢查,確實會帶來許多困擾。一般建議在懷孕第13-14週前做一次超音波檢查,等20-24週再做一次,醫師可以從這兩個時間點,評估了解胎兒的成長狀況是否正常。如果發現胎兒生長明顯遲緩,要小心染色體或構造異常的可能性,必須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拿筆記錄重要日子
有些媽咪記性差,又沒有做記錄的習慣,醫師詢問時,什麼都記不得,建議女性們最好將每一次月經來的日期做記錄,並且要知道自己的月經週期,甚至行房日子,或什麼時候驗尿發現懷孕,如果有做基礎體溫紀錄表,也可以提供給醫師參考,越多且越正確的訊息,對醫師推估預產期有很大的幫助。
 
預產期算不準有影響嗎?
陳宜雍醫師表示,要精準算出預產期,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從受孕日開始計算,不過多半只有做試管嬰兒才能得知受孕日,除非月經週期非常規則,一定是28天。
 
有些孕媽咪會擔心預產期算不準會不會有問題?陳宜雍醫師指出,醫師在孕婦初期產檢時就會以最後月經日及月經周期配合超音波估算出預產期。這樣推估出來的預產期誤差其實很小,多在3~5天左右。懷孕中期開始胎兒生長有快有慢,如果這時候再做推估,誤差就會比較大。
 
實際上生產日期其實都與預產期相差不遠,單胞胎平均生產週數多在39週左右;而雙胞胎較早,平均生產週數約在36週。
 
洪泰和醫師表示,一般孕婦分娩時間多在預產期前3週或後2週,這期間都算是足月妊娠,如果在懷孕37週以前生產屬於早產,懷孕42週以後生產就是過期妊娠。
 
預產期算不準會有什麼影響?洪泰和醫師指出,推算預產期如果與事實差距很大,可能使醫師懷疑胎兒生長過快或過慢,因而造成一些困擾。例如月經不規則的媽咪,如果月經週期超過28天,單單以日子推算預產期,會比實際生產日期早,產檢時醫師可能誤以為胎兒太小,一旦認定胎兒過小,可能會誤判子宮內不適合胎兒生長,進一步施行不必要的檢查,同時也讓孕媽咪過度擔憂,承受許多壓力。
 
胎兒太大或太小的標準
當利用超音波檢查估算胎兒大小,結果如果胎兒相對於預產期週數大於2週,就是生長過大,小於應有週數2週,屬於生長過小;體重超過4000公克屬胎兒過大,若相對於同週數胎兒的百分比10%以下,就是過小。
 
陳宜雍醫師進一步說明,胎兒成長是否正常,必須持續追蹤,從生長曲線做判斷,例如第一次檢查,胎兒的生長落後2週,第二次落後3週,第三次落後1個月,就要特別注意;假如每次都是小於2週,生長曲線是正常的,則胎兒有問題的機會較小。
 
胎兒太大可能原因
假如預產期的預估沒有誤差,孕婦的肚子看起來比相對應週數大,可能的原因有:
1.媽咪本身身材比較高大或肥胖,則容易造成胎兒體重過重。
2.羊水太多,導致肚子看起來比一般孕婦來得大。
3.胎兒本身太大。如果進一步以超音波檢查看到胎兒確實太大,應懷疑有妊娠糖尿病的可能,孕婦在懷孕24~28週都必須接受妊娠糖尿病篩檢。
 
胎兒太小可能原因
胎兒相對應懷孕週數如果小於2週以上,代表胎兒過小,主要原因有:
1.媽咪體型較嬌小,尤其東方女性較西方女性常見,極少因營養不足而造成。
2.胎盤功能受到影響。孕婦如果有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或內科疾病(如腎臟病、免疫系統問題)等等,往往也會影響到胎盤功能,進而導致胎兒過小。
3.染色體異常也會導致生長遲緩,尤其到懷孕中、後期會更嚴重,且容易合併羊水量的異常。
 
陳宜雍醫師表示,一旦懷疑胎兒染色體異常,建議媽咪接受羊膜穿刺加以確認。胎兒太大或太小,都必須持續追蹤,但只要構造上沒有異常且胎兒生理評估正常,媽咪沒有合併其他問題,也不需要過度擔心。
 
剖腹產日以預產期做推算
洪泰和醫師表示,無論是醫療上的需求(如胎位不正、前置胎盤),或自行要求剖腹產,最好都能在懷孕38週以後再進行剖腹產,好讓胎兒長得更成熟些,所以預產期若估算錯誤,可能導致提早在38周前剖腹;而決定剖腹的日子如果太接近預產期,產兆提早出現的機會又會跟著提高,這點是比較會有影響的。
 
孕媽咪應盡量提供醫師正確訊息
了解預產期的主要用意,女性們必須提醒自己記錄每次「好朋友」來的日子,並知道自己的月經週期,以便在懷孕後接受產檢時,能提供給醫師正確的訊息,精算出預產期。
 
而萬一真的記不得,也不要過度緊張,醫師並不會單以日子做為預產期的推估依據,一定會配合超音波檢查,所以預產期的準確性其實都很高,誤差多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極少會因為預產期估算不準而影響胎兒的健康,這是所有孕媽咪可以放心的。
 
BabyHome網站會員媽媽心得分享
‧我懷孕時看了3個婦產科醫師,結果得到不同的預產期,前後大約差1個禮拜到10天,不過醫師說其實預產期只是預估,真正在預產期當天生的人很少,所以正負兩週生寶寶都是正常的。
 
‧我剛懷孕時,醫師給我推估的預產期是9月5日,可是照了高層次超音波之後,又變成9月15日。
 
醫生告訴我等懷孕8個月後,再來推斷生產時間,那時候也會比較準確些,因為預產期一般都是以最後一次月經來推算,可是有時候會因為受孕時間較晚而有誤差。
 
所以懷孕後期醫師依照寶寶大小來推算預產期,會比初期來的準確些(不過也只能當作參考)。像我寶寶一直小於本身的週數,之前差兩週,後來變成只差1周,但醫生都說這是正常的。
 
小孩在肚子裡有正常發育的話,等出生後再把他養的白白胖胖也不錯啊!
‧我懷老大時,本以為過了預產期就要趕快去醫院催生,不過醫師後來每次產檢時都有檢測我的胎盤功能,雖然我已超過預產期,但醫師評估我的胎盤功能還可以,應可以再等等看是否有產兆出現,後來一等就是10天,不過老大生出來還蠻健康的,所以預產期只是一個參考,醫師會隨時做正確的判斷,媽媽不用擔心!
 
‧我懷孕當時,醫師推估的預產期跟我自己算的日子有些許差距,不過反正進入最後1個月,媽媽就要有隨時會生的準備,提前或延後都是有可能的,只要滿37週後生產,就不是早產,寶寶也比較不會有問題。

採訪/林潔雨
諮詢/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洪泰和
             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宜雍
 
《MamiHome媽咪窩》.
2011/1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