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產相關文章 (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引用自: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326992228226EBF9

 

當準爸聽到胎兒有臍帶脫垂或臍帶繞頸的情形時,都會非常擔心!到底臍帶脫垂或繞頸時有多危險?要如何因應以立即解除危機呢?

 

 

 

臍帶構造與功能

 

臍帶是連接胎兒與母親胎盤間的養分與氧氣輸送帶,內含有兩條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臍動脈可將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謝物送回母體,而臍靜脈則將媽咪的氧氣和營養送到胎兒。兩條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旋轉束在一起呈螺旋狀排列,外有果凍狀的wharton jelly,而外層再由羊膜包裹成帶狀。臍帶直徑約0.8〜2公分,平均長度約55公分。
假如有臍帶異常、臍帶脫垂或臍帶繞頸等情形產生,導致臍靜脈的氧氣無法送達胎兒超過5分鐘以上,就會造成胎兒腦部缺氧,甚至胎死腹中。
 
什麼是臍帶脫垂、臍帶繞頸?
 
◎臍帶脫垂:
可分成「完全臍帶脫垂」和「不完全臍帶脫垂」:
(1)完全臍帶脫垂:是指羊膜破裂後羊水流出時,臍帶也跟著流出子宮頸口外到陰道,甚至掉到陰道口外,曾有產婦見狀,誤以為是自己的腸子掉了出來。
(2)不完全臍帶脫垂:羊膜破裂時,羊水流出,臍帶往下掉但未掉出子宮頸,但與胎兒的先露部(胎兒生產時最先露出的部位)並列於側邊。
 
◎臍帶繞頸:
很常見,大多數安全
臍帶纏繞在胎兒身上的現象,在臨床上很常見,如果纏繞在頸部,就稱為「臍帶繞頸」。約5個孕婦就有1個會有臍帶繞頸的現象,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臍帶繞頸的比例也會隨之增加。
以胎兒的體型來說,臍帶繞在胎兒頸部,很少會被頸部壓迫造成臍帶內臍血不通。但通常準媽咪一聽到臍帶繞頸,都會擔心臍帶會勒住胎兒的脖子而讓胎兒無法呼吸,事實上胎兒的氧氣主要是來自於與母親相連的臍帶供應。
 
發生原因
 
◎臍帶脫垂:
懷單胞胎且胎位正常、沒有早產跡象的孕婦,很少發生臍帶脫垂的情形。
(1)高危險群:臍帶脫垂多發生在胎位不正、多胞胎、雙胞胎、胎兒過小、胎兒生長遲緩、有早產情況的孕婦
(2)胎位不正是常見主因:會發生臍帶脫垂的個案,通常都有臍帶先露的情況,也就是臍帶比胎兒更靠近子宮頸,或是與胎兒最靠近子宮頸的部位並列或在側邊。而會發生臍帶先露的個案,表示孕婦骨盆與胎兒先露部位間有空隙可以容納臍帶,這大多發生在胎位不正(例如臀位、橫位、肩部先露、臉先露、額先露)的孕婦,而非枕骨先露的正常胎位的孕婦。
(3)孕婦骨盆狹小、胎兒不易進入骨盆腔:也容易有臍帶脫垂的情形。
會產生臍帶脫垂的情形,首先子宮頸口要有張開的現象,才能讓臍帶掉出,其次要羊膜破裂,臍帶才可能掉出來,因此通常產婦都有破水和陣痛的現象。
 
◎臍帶繞頸:
無法事先預防,很少在產前造成胎死腹中
臍帶繞頸常發生於胎兒活動之際,事先無法預防。臍帶繞頸產生的原因有臍帶過長、胎位不正、胎動過多等,但在產前很少會因此壓迫到臍動脈和臍靜脈而造成胎死腹中的情形。

~詳細全文請見嬰兒與母親 401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mother.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0B3030CCBC2C6727

 

 

 

 

 

對一個懷胎十月的媽咪而言,面臨生產的心情應該是喜悅居多的!然而面對未知的生產過程,即便是第二胎以上的媽咪,其焦慮與不安仍舊會造成不小的困擾!其中,對於是否會「急產」的擔心,只能說古今中外皆然,到底該如何防範與應對呢?

 

 

急產vs.早產 

    相信大家對於「急產」與「早產」的分別有一定的認知,不過,為了避免混淆,在此還是針對兩者的不同進行說明。 

◎早產:

    指的是懷孕不滿37週即生產的狀況。

◎急產:

(1)  一般較被接受的定義是指──產程少於3個小時的情況。

(2)  也有人對於第一胎的子宮頸擴張速度大於每小時5公分以上;或是第二胎以後,子宮頸擴張速度大於每小時10公分以上,定義為「較短產程」。

◎「早產」可能伴隨「急產」:

    其實,早產和急產有時是同時存在的問題!因為若寶寶是屬於早產的情況,因為週數較少,所以體重大多不如足月兒,理論上產程會縮短或是加快許多。因此,若有早產的跡象,急產的相對風險就增加。

 

「急產」很難提早預知

    說起來真是糗,說到急產這件事,筆者本身就經歷過驚險萬分的狀況,主角當然不會是我本人,而是筆者本人的太座,直到現在還是印象深刻!從陣痛到生產,不超過2個鐘頭,雖然寶寶體重不是挺重的(2800公克),但以第一胎、足月、太座並非高個子的狀況而言,只能直呼太快了!

    當然,最後還是來得及趕到醫院生產,也因此我能順利地幫自己的寶貝女兒接生。但換個角度想,筆者本人若不是婦產科醫師的話,我想是很有可能生在半路上!因為,不要說是一般民眾,就是換成其他專科的醫師,對於產科內診應該是一竅不通,所以一個產科急產的狀況是很難「提早」知悉的。

    其實,急產的發生是很難預知的,在筆者的專科醫師養成教育中,不乏碰過急產的產婦,一般在文獻的紀錄中,其發生率約2%左右。而急產的狀態可說是五花八門,像是生在路上、急診室、救護車、計程車、到生產檯的路上……,寶寶像砲彈似的飛出等等,你能想到的都可能發生。因此,急產若真的發生,能儘速到醫院已屬萬幸了!

 

哪些孕婦是急產的高危險群?

◎先了解影響生產的3項因素

    影響生產過程,大致有三個要素須注意:

(1)  產婦的狀況:也就是產道的狀態。若媽咪是屬於高個子,產道一般不會狹窄到哪裡去;若是個子較小的孕婦,產道自然就比較會是不寬的狀況。那麼是不是「屁股大就比較好生」呢?其實也不盡然,畢竟骨盆的大小不是光憑肉眼即可辨識的,因為軟組織(也就是脂肪)較多的狀況下,即便骨盆(骨頭構成的部份)狹小,外觀上也是看不出來的。

(2)  寶寶的狀況:試想,若媽咪懷的是巨嬰寶寶(一般是指4000公克以上),就算媽咪身材高挑,想要在短時間內生完產也屬不易!反過來說,若是寶寶不重,即便是小個子的媽咪,也是有可能急產的。因此可以試想,若是高挑的媽咪碰到不得已的早產,那麼急產的機會就增大許多。

(3)  子宮的收縮:子宮收縮若是密且強,生產的過程就會是快且有效率。當然,前述的產婦跟寶寶狀況也要「配合」才行;但是,除非是在醫院用比較客觀的儀器作測量,不然是很難量化給媽咪懂的。此外,用對於子宮收縮所造成的痛覺來判斷收縮的強弱,也不是好方法,畢竟每個人對於痛覺的感受差異頗大。常有產婦自覺子宮收縮不是很痛的情形下,其實偵測子宮收縮的機器卻已顯示出極高的強度,也因此這樣的產婦到醫院內診時,才赫然發現其實產程已經逼近最後階段,像這樣的孕婦急產的可能性就提升許多。

 

◎胎次的因素

    常有人問說:「是不是第二胎都會生得比較快?」答案是──可能性確實存!畢竟生過產,產道已經有「撐過」,這樣「準備」過的產道會有利於下一胎的生產;然而,若第二胎的寶寶體重明顯比上一胎多出許多,那麼生第二胎就未必會快上許多。另外,若是孕婦有過急產的狀況,並且下一胎寶寶的體重又跟上一胎差不多,就有很高的機會又會是急產了!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2024

 

 

 

 

 

 

 

 

安妮‧李琪萊◎著

減輕產痛方式的選擇絕對得事先評估,如果經過評估,分娩期間妳可能想試試看,重要的是應先了解減輕產痛的選擇性,以及它對於妳的分娩所造成的影響。保持開放的心,因為許多因子將會影響分娩,包括胎位、是否催生,甚至妳的骨盆形狀。

 

 

天然止痛法

生產是很自然的過程,除非有併發症,否則絕大多數婦女的身體都有能力生產,而不需要藉助醫療。除了使用藥物之外,處理陣痛有很多種方法。大多數技巧主要在應付恐懼以及子宮收縮的疼痛。恐懼對於分娩中的身體有負面影響,使收縮變慢、肌肉緊繃、疼痛加劇,而減輕疼痛的替代形式著重在以釋放腦內啡(身體的天然止痛劑)來放鬆自己。

 

藥物止痛法

即使妳原本只計劃使用天然的止痛法,仍然應該找出藥物止痛的各種選擇。因為也許直到開始分娩,妳才知道疼痛極限,而且這種疼痛可能遠遠超過妳能忍受的,如果妳選擇藥物止痛並不表示妳是失敗者,重要的是掌控分娩的感覺。

 

藥物止痛有很多種選擇,各有其利弊,吸入性麻醉劑(安桃樂)使某些婦女感到噁心或迷迷糊糊,配西汀和其他麻醉藥物卻會影響寶寶。如果從一開始妳就打算用藥物陣痛,那麼硬脊外腔麻醉(即無痛分娩)會是最有效的方式。

 

減輕產痛常見問題

Q:使用吸入性麻醉劑是什麼樣的感覺?

A:吸入性麻醉劑無法解除子宮收縮的疼痛,但可以使妳感覺稍微遠離疼痛。吸進氣體三十秒後會產生作用,所以在妳一開始感覺陣痛,就應立刻使用吸入性麻醉劑。這種氣體麻醉劑會令妳感覺迷迷糊糊和頭昏眼花來緩和疼痛,但仍然讓妳保持足夠的意識控制分娩。使用吸入性麻醉劑會令妳口乾舌燥,因此務必啜飲充分的液體。記住,使用吸入性麻醉劑會限制妳某個程度上的活動,因為妳得待在供應這種氣體的附近。

 

Q:如果我使用吸入性麻醉劑,還能進行硬脊膜外腔麻醉嗎?

A:許多婦女在等待硬脊膜外腔麻醉產生效果時,會先使用吸入性麻醉劑。如果硬脊膜外腔麻醉在接近寶寶生出來時消褪,妳可以使用吸入性麻醉劑,有助於妳更清楚感覺到自己的收縮。

 

Q:待產期間,什麼時候是施行硬脊膜外腔麻醉的最佳時機?

A:施行硬脊膜外腔麻醉之前,應該確定真正進入分娩階段。施行硬脊膜外腔麻醉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切入時間點:有些婦女即使子宮頸擴張到八公分,仍然適合進行麻醉,因為產程進展緩慢,寶寶可能還處在不恰當的位置上。如果妳進入分娩第二階段,這時候或許會建議施行脊髓麻醉。這種方式類似硬脊膜外腔麻醉,但是只給予單一劑量,大約六小時後麻醉效果會消失,硬脊膜外腔麻醉則會在一、兩小時內消失。

 

Q:在什麼情況下我無法使用硬脊膜外腔麻醉?

A:如果妳有血液疾病,出血或遭受感染的機會增加,那麼不建議妳作硬脊膜外腔麻醉。有些狀況,例如像脊柱側凸,要進行硬脊膜外腔麻醉較困難,或根本無法進行;懷孕期間由麻醉師為妳檢視身體狀況,有助於釐清這些事情。

新手父母出版 

《懷孕一定要關心的200則問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mother.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7E4F51645DABDBB9

「要不要再生一個?」相信這是許多已經擁有一個寶貝的爹地媽咪會反覆思考的問題。除了經濟負擔與對大環境不信任,什麼原因使你質疑要不要「生老二」?「手足關係」是所有親屬關係中,維繫時間最長久的。手足的意義是什麼?孩子有無手足在他的成長及未來人生路上,將會有什麼影響或優缺點呢?本文分別以孩子及父母的角度切入,希望藉由專家的意見協助你盡快找到答案,以免猶豫過久,錯過最佳生育年齡喔!

手足關係」是所有親屬關係中,維繫時間最長久的。手足的意義是什麼?孩子有無手足在他的成長及未來人生路上,將會有什麼影響或優缺點呢?本文分別以孩子及父母的角度切入,希望藉由專家的意見協助你盡快找到答案,以免猶豫過久,錯過最佳生育年齡喔!

思考1、孩子需要手足嗎?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你知道誰跟你關係最長久?雙親?另一伴?兒女?同學?同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陳富美說:「其實是兄弟姊妹喔!手足關係是所有親屬關係中,陪伴自己最久的一個,就連夫妻、親子都比不上。」
 
手足的影響
手足不但維持時間最久,在人格成長最重要的童年階段,更是親密到天天生活在一起,所以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社會能力」。

*同儕人際關係的搖籃
以前人不但兄弟姊妹多,在大家庭共處的生活模式之下,堂、表等兄弟姊妹甚至還同住一個屋簷下,有許許多多的同儕相處機會和情境供孩童學習。但現今不但以小家庭居多,而且還是獨生子女,陳富美副教授認為這對孩子的人格成長的確會有一些衝擊,最顯而易見的便是人際互動的學習機會減少。
她說:「當手足、同儕多時,孩子自然而然學會等待、分享、禮讓、秩序等,即使先天特質較為霸氣的孩子,他們也會慢慢發現用不適當的方法(例如搶奪、爭吵、哭鬧)也無濟於事,這些都是人際關係的磨練。」

*難以模仿的手足互動
孩子的認知能力方面,父母可以悉心教導,利用故事書或教具都是很好的培養方法,但社會能力需要有情境互動(例如搶玩具、爭吵),這是父母很難模擬給予的。
「父母很難扮演另一個小孩,去跟自己的小孩上演爭奪戲碼;父母也很難轉變成小孩,讓孩子跟你產生同儕的競爭、扶持、教導等。」陳富美副教授解釋道。
因為小朋友的認知發展是一套很複雜的系統,大人無法有那樣的同理思考模式。陳富美副教授說,以前我們總以為,小孩能教小孩的地方有限(尤其年齡較相近者),但事實上:小孩是可以教導小小孩的,他們就是有辦法用小孩的方法去調整用詞,去讓更小的小孩了解,這樣的互動模式是大人很難模仿的,而這些都是孩子日後領導他人和被他人領導(服從)時的重要經驗值。
所以,我們經常觀察到,排行在中間的孩子常有不錯的社會能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從小有很多對上對下的機會,知道如何與比自己大的兄長(或較權威者)相處,也知道如何去照顧並教導比自己小的弟妹。
 
手足的迷思

*迷思1:為了老大再生老二?
手足雖然有很多的正面功能,但陳富美副教授提醒天下父母不能單一以「添伴」做為再生老二的動機。她表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而唯一的孩子,手足間的情感好壞是由很多因素造成,有的孩子先天很會照顧人、有的孩子則喜歡獨來獨往,如果父母是因為怕老大孤單而生老二,或者因為老大看到別人有弟妹可以玩而跟你說他想要弟妹,那萬一弟妹出生後,兩人無法相親相愛,怎麼辦?這時父母很可能因為有錯誤的期待,而產生更多的挫折感。」

*迷思2:手足感情好壞由誰決定?
除了孩子先天個性較孤僻外,最主要影響手足感情的通常是父母。「我們從很多手足問題的個案來看,手足感情不睦通常是因為從小家裡給予手足間非常明顯的不公平對待以及比較。」陳富美副教授指出。
公平是一件很難達到的處事原則,即使父母自認公平了,但孩子可能還是會覺得不公平、偏心。陳富美副教授勉勵家長也不能因此而放棄公平,不但要把公平放在心理,時時檢視,還要加上不互相比較,打從心裡去面對每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讓孩子健康而喜歡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育兒生活 10月號 NO.233

採訪撰文/王心妏
諮詢/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陳富美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7671631BDC4913F6

 

 

 

 

 

糖尿病是現代人健康的一大殺手,全球糖尿病人口正快速增加當中,世界各國無不積極致力推動糖尿病防治,並將每年11月14日訂定為「世界糖尿病日」,每個人都需要對糖尿病有深入了解,而懷孕媽咪,同樣要注意妊娠糖尿病可能帶來的威脅。

 

 

什麼是妊娠糖尿病?
天主教聖保祿醫院醫療副院長、新陳代謝科醫師陳光文表示,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婦本身有糖尿病體質,平時血糖正常不會有任何症狀,只表現於懷孕期間,而在生產後大都會自然恢復。

為何會在懷孕期間發生?主要因為懷孕中胎盤會分泌荷爾蒙而使血糖升高,大部分孕婦能自我調節而產生更多胰島素加以因應,少數孕婦有糖尿病體質,無法維持正常血糖濃度,而產生妊娠糖尿病。
 
肥胖、家族史、高齡產婦是危險群
到底那些媽咪較容易有妊娠糖尿病?陳光文醫師表示,妊娠糖尿病發生率約在4%左右,種族、年齡不同會有差距。其中體型較胖、年紀大、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前一胎生的胎兒比較大等等,這些都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險因子。
 
妊娠糖尿病發生原因包括:
◎體質。媽咪本身胰島素作用或胰島素分泌較差,平時雖然夠用,但是懷孕後就不夠使用,而造成妊娠糖尿病。
◎飲食、運動。飲食習慣量多油膩以及缺乏運動,都會使體內血糖偏高,如果媽咪已經有糖尿病體質,懷孕後又無法建立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就更容易發生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篩檢的重要性
妊娠糖尿病和一般糖尿病一樣並沒有明顯症狀,媽咪也許有糖尿病體質,但是在懷孕後可能未及早發現並加以預防,而造成併發症,也因此,必須在懷孕24至28週期間進行篩檢,篩檢目的除了及早預防之外,一旦發現媽咪有妊娠糖尿病,將來寶寶也可能得到遺傳,媽咪在照顧過程中,可多加注意及建立自己及子女正確的飲食、運動及生活習慣,以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妊娠糖尿病的篩檢分2階段:
(一)第一階段先接受50g的耐糖試驗。也就是喝50g糖水,1小時後測血糖,如果血糖超過140mg/dL (也有以130 mg/dL為標準),就屬於異常,就需做第二階段100g耐糖試驗。

(二)第二階段100g耐糖測試。此測試需抽血四次,即喝100g糖水之前之後,1小時、2小時、3小時分別抽血,正常值應分別小於95mg/dL,180mg/dL,155mg/dL,140mg/dL,結果如果有2次異常,就能確認是妊娠糖尿病。

嬰兒與母親 11月號 NO.397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1880

 

 

 

 

 

 

採訪/林潔雨 諮詢/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黃閔照              亞東醫院產房護理長 李秋桂 攝影/Kiwi   一天天算日子,原以為寶寶會預產期前來報到,怎知過了預產期還不生?超過預產期生產,會不會有危險性?催生又是否有必要呢?   「已經過了預產期,寶寶一點動靜也沒有,該怎麼辦才好?」孕婦正常情況最慢應該在懷孕40週生產,如果超過42週,就算是過期妊娠;而超過預產期越久生產,胎兒窘迫、胎兒過大造成難產的機會越高,所以假如過了預產期還無任何產兆,孕媽咪應該隨時注意胎動,並配合醫師建議做必要的監測與評估,以確保胎兒的健康與安全。

 

「生產時間與預產期關係調查」問卷結果公佈 調查時間:98年5月 調查媒體: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 調查對象:產後媽媽 有效樣本:1000

 

根據BabyHome網站5月份針對已生產的1000位媽咪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在受訪的媽咪當中,有24.9%是超過預產期才生產,而預產期前三周生產,也就是足月分娩者佔68.7%,可見得大部份媽媽的生產時間,都在預產期預估的範圍內。

  而在將近二成五過預產期才生產的媽咪當中,有胎兒過大問題者佔2.0%,出現子宮胎盤功能退化者有1.8%,羊水過少的比例則較少見,只有0.5%。所以從這份問卷來看,雖然過期生產的孕婦不算少數,但值得慶幸的是,大部分過預產期生產的產婦其胎兒的狀況都算正常,佔20.6%。   懷孕超過42週就算過期妊娠 懷孕到生產,正常應該是280天,也就是40週,部分孕婦會超過預產期生產,通常延後一至二週都算正常,但是如果超過42週,在懷孕第43週第一天開始,就算是過期妊娠了。 如果懷的是雙胞胎,則胎兒在39週以後,體重就不會再增加,所以雙胞胎的過期妊娠是在懷孕第40週,有些甚至提早到38週。   超過預產期越久,風險越高 研究發現,超過預產期越久,胎兒死亡率就越高,懷孕40週出生約有千分之1.5的死亡率;而懷孕到44週才生產,胎兒死亡率就會達到千分之6.9。   雖然我們將過期妊娠定在懷孕第42週,不過因為超過41週,許多風險會明顯增加,所以為保險起見,大部分醫師會在孕婦懷孕第41週以後,就考慮進行催生。   多胞胎主要風險在早產 至於雙胞胎或多胞胎,就很少有過期妊娠的問題,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閔照表示,根據統計,平均有50%的單胞胎會在懷孕第37~39週生產;50%的雙胞胎在第36週左右生產;至於三胞胎則更早,有一半會在第32週就生產,胎數越多,生產時間會越早,所以就沒有過期妊娠的問題,而主要在於早產的風險。   由於現在試管嬰兒越來越普遍,三胞胎機率越來越高,如果在懷孕第24、25週早產,胎兒很難存活,因此,如果懷的是三胞胎,會在懷孕早期先做減胎,以降低早產的機會。   過期妊娠原因不明 懷孕過程中,到底什麼時候會出現子宮規則收縮等產兆?目前為止,有關生產機制究竟受哪些化學物質所影響,並無任何理論基礎可以解釋,同樣的,過期妊娠也是醫界沒辦法解釋的,當然也無法預先知道哪些孕婦比較容易有過期妊娠。   亞東醫院產房護理長李秋桂表示,醫界至今仍找不出過期妊娠的真正原因,但是有研究指出,過期妊娠可能與孕婦本身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或者有甲狀腺功能低下、新陳代謝異常等,過期妊娠機會也較高;也有說法指出與遺傳有關;此外,如果第一胎有過期妊娠,第二胎過期妊娠的機會會比一般孕婦高;而胎兒本身如果有發育異常,也可能導致過期妊娠。   是預產期算錯?還是過期妊娠? 有些孕婦並非過期妊娠,而是預產期預測錯誤。預產期是從孕婦最後一次月經開始計算,而這是針對月經規則的婦女,對於月經不規則的女性,會有一些誤差,而且有些孕婦產檢時已經忘記最後一次月經的日期。   因此,除了從最後一次月經、月經規則性來推測之外,醫師也會從初期超音波看胎兒大小,以便更精準算出預產期,所以經產檢矯正後,大多可確認出預產期,因此,即使只是懷孕初期,孕媽咪還是要按時接受產檢喔!   過期妊娠有哪些危險? 胎兒窘迫 懷孕末期胎盤慢慢鈣化,胎盤血流開始降低,功能逐漸衰退,胎兒攝取的養份也會減少,胎兒窘迫的機會便會升高。   過熟兒症候群 李秋桂護理長表示,胎盤功能不全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很可能導致「過熟兒症候群」。過熟兒是因胎盤老化、發育延遲所造成,寶寶出生後皮下脂肪和肌肉組織減少,所以皮膚顯得鬆弛而且有皺折,表皮或指甲有脫落現象,貌似小老人,寶寶出生後容易脫水、貧血或發生肺部感染等,這類新生兒罹病率和死亡率比一般新生兒高出許多。   羊水減少造成臍帶壓迫 懷孕期間,羊水提供孕育胎兒最佳的緩衝保護環境,羊水量會隨著妊娠週數增加而增加,一直到懷孕37週左右才開始慢慢減少,在懷孕42週之後,羊水減少情形會更加明顯,甚至因此造成臍帶壓迫,而出現胎兒窘迫情形,胎兒很可能因缺氧而胎死腹中。   吸入性胎便 一旦羊水量減少,胎便會變得濃厚黏稠,如果胎兒吸入胎便,將會影響到呼吸功能,增加新生兒缺氧及窒息的危險性,也可能會導致胎兒肺部積水、肺部感染、肺支氣管成形不良或心臟擴大等合併症。   剖腹產機率增加 羊水過少的孕婦,容易因胎兒窘迫而必須採取剖腹生產,因而增加手術或麻醉所帶來的危險性。   巨嬰造成難產 過期妊娠較容易產下巨嬰(通常指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使得產程遲滯,過大的胎兒在經過陰道生產的時候,可能造成產道嚴重裂傷或胎兒肩部難產、顱內出血、鎖骨骨折等意外。此外,胎兒過大也會使剖腹生產的機會增加,產後大出血的風險也會提高。   過期妊娠出生的寶寶,一出生後必須由新生兒科醫師做詳細檢查,如果有任何異常,要在加護病房接受觀察與治療,因此,過期妊娠的孕媽咪,應該慎重選擇醫療院所生產比較保險。   超過預產期,注意胎動變化! 孕媽咪過了預產期還沒有動靜,該怎麼辦?黃閔照醫師表示,醫師無法24小時監測胎兒狀況,所以孕媽咪必須自覺性注意胎動,由於過期妊娠很容易因為羊水量變少而使胎動趨緩,因此,孕婦若自覺胎動明顯減少,或12小時內胎動少於10次,就要特別注意。   ★出現以下情形,孕媽咪要立即就醫 出現產兆:包括規則性子宮收縮、破水、落紅等。 胎動明顯減少:胎兒會有睡眠週期,不過不可能一整天都不動,如果次數明顯減少,輕輕拍打肚子還是不太動,最好到醫院以心跳監視器觀察胎兒狀況,或使用超音波評估胎盤功能好不好、羊水中是否有雜質、是否有胎便,以及評估胎兒生長曲線是否異常。   過期妊娠~產檢要更密集 此外,李秋桂護理長特別提醒孕媽咪,到預產期或懷孕超過40週都還沒有任何產兆,媽咪必須每週到醫院接受1~2次的產檢,醫師會依個別狀況做評估,若有必要,可能需住院進行催生。孕婦只要接受醫護人員的衛教以及建議,按部就班,就能順利生產,不需特別擔心。   如何監測胎盤功能? ‧胎動頻率。胎動與胎盤功能有密切關聯,一旦胎盤功能減低,胎兒可能會因為缺氧而降低活動力。  ‧超音波檢查。檢查胎兒大小、羊水量多寡、胎盤鈣化程度、生理活動評估等,同時檢查胎盤狀況。  ‧胎兒心率及宮縮監測。胎動時有胎心加速變化即屬正常。   催生有危險嗎? 催生與生產一樣,都有一定的危險性,理論上在生產過程中,正常胎兒可忍受規則性收縮,但過期妊娠有可能因胎盤功能變差,以及催生時之子宮規則性收縮,造成少部分胎盤難以供應胎兒養份需要,而可能發生胎兒窘迫。不過其實大部分均能順利生產,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反而是因催生所需時間較久,造成媽媽及家屬等待的焦慮,而要求剖腹產。 此外,如果子宮頸成熟度不佳,催生成功機會就會降低,一旦產程延長或胎兒窘迫,就要改以剖腹生產。   超過41週可進行催生 孕婦超過預產期,比較保守的作法是在懷孕第41週以後,就可以進行催生。黃閔照醫師表示,過了預產期,評估胎兒在子宮內的風險比出生後還要高,而且過期妊娠越久,風險會加倍,此時就有必要進行催生。   催生的作法是使用藥物讓子宮頸開始軟化,再用催產素刺激子宮產生規則性收縮,使子宮頸慢慢張開,以順利生產,催生過程必須在醫院以及醫師監控下進行,以確保安全。   多運動能避免過期妊娠? 運動對生產確實有幫助,臨床發現有些平時有運動習慣的孕媽咪,產程會比不愛動的孕婦快許多,因此,醫師多會鼓勵孕婦從事適當的運動,尤其接近足月時,更要多多活動,包括走走路也能促進子宮假性收縮,幫助孕婦進入產程。   寶寶早到或遲到,都是媽咪擔心的問題,如果已超過預產期,孕媽咪不需太過緊張,只要配合醫師進行密集監控,掌握媽咪和胎兒的狀況,並做正確評估與判斷,都能夠很順利生下小寶貝。   BabyHome媽咪網友過期生產經驗談 ‧我生第一胎時,足足等到41周+3天終於落紅了,緊接著也出現陣痛,醫生才願意開催生藥給我吃。我的產檢醫生崇尚自然,他一直跟我說,沒產兆就不催生。但前提真的是我的胎盤狀況還OK啦!小孩子也都還OK,才可以這樣等待。   ‧我同學也是過了預產期還不生,她跟我說了一種方法:找一個堅固且平穩的支撐物(雙手可支撐),做青蛙蹲的動作,一天做幾下(看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然後爬爬樓梯,約莫2~3天她就有產兆了,且生的過程還蠻順利的,醫生還讚許她因為有運動,生產才能這麼順利喔!   ‧我後來是去醫院催生的,不過老實說催生真的很痛,護士還會隨時來察看產程,太慢時則會調整點滴。不過好險我開3~4公分後有打無痛分娩,要不然真不知如何渡過啊!   ‧我也是去催生的,醫生約中午時幫我在陰道裡塞藥,到傍晚6點多就生了。催生會不會很久?我想是看個人體質吧!我第一胎也是生超久的,但第二胎快到我都來不及反應。


《MamiHome媽咪窩》
2009/9月號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091007/33/1si7j.html?type=new&pg=1

 

 

 

 

 

剖腹產或自然產無痛分娩所需施行的麻醉,屬於侵入性醫療處置,雖有副作用與併發症的風險,但只要術前術後即時給予適當的醫療處置,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

 

 

施打麻醉劑有沒有可能發生意外?這件事一直令孕媽咪擔心。尤其日前報載高雄地區曾有兩名孕婦因剖腹產時施打局部麻醉劑後,不幸造成一死一植物人的新聞,雖然至今仍無法證明是否為麻醉藥劑對人體產生的作用,抑或是醫療疏失,但都足以令人膽顫心驚。不過,長庚醫院麻醉部婦幼麻醉科主任黃樹欽指出,發生麻藥過敏反應的機率並不高,反而令人擔心的則是使用時,因為劑量、用法與施打方式的不當,或術前術後緊急處理不足而引起的副作用及併發症。

局部麻醉劑的效果 

黃樹欽醫師表示,在產科中經常使用的麻醉方式,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採用半身麻醉,是利用注射局部麻醉劑的方式進入母親的脊椎或硬脊膜外。這與全身麻醉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局部麻醉劑是令產婦產生半身麻醉的效果。

脊椎是由內而外被一層軟膜、一層硬膜所包覆,最外面還有韌帶組織與骨頭的脊柱保護,他進一步解釋,在幫產婦進行脊椎麻醉時,是使用很細的脊椎針,直接穿入硬膜內,讓局部麻醉劑進入脊髓內產生作用,優點是藥物的作用很快,劑量的使用較少,但麻醉的效果卻容易達到。至於硬膜外麻醉則是針不進入硬膜,利用藥物的擴散作用,所以反應速度較慢,也因此需要的麻醉劑量較高,通常打進後,需要經過約十分鐘才會有所作用。

而全身麻醉則是將麻醉藥物,包括鎮靜安眠藥物、肌肉鬆弛劑等,由靜脈注入,等到產婦或手術病患睡著後再進行氣管內管?管,之後則以吸入性麻醉藥物為主,手術進行多久,吸入性麻醉藥物就施與多久;醒來後,就表示麻醉藥物已經代謝,但傷口的疼痛就會立即產生。但使用局部麻醉劑卻不會因為手術結束而失去麻醉效果,麻醉的效果通常取決於藥物的作用時間,一般來說大約兩個小時,之後才會慢慢退去,使傷口漸漸產生疼痛,在疼痛前,就可利用止痛藥來止痛。

局部麻醉劑的風險 

進行脊椎麻醉時,因為脊椎針會插入脊髓內,所以脊髓液易流出,再注射局部麻醉劑,麻醉作用很快,造成血壓快速下降等問題;雖然脊髓液會再生,但產婦約百分之一機率可能會造成術後頭痛;而硬膜外麻醉,如果硬膜針不小心穿刺入脊髓內,也會因為麻醉藥劑的藥量過大,造成脊椎麻痺而產生危險。

至於全身麻醉的危險性對孕婦而言則更高,因為是從靜脈中注射,麻醉藥物就有可能經由胎盤進入胎兒的體內,使胎兒跟產婦都被麻醉、睡著了;再加上全身麻醉需要進行氣管內管?管,如果插管失敗,就無法給予足夠的換氣,到時,胎兒與產婦都有缺氧的危險性。

此外,全身麻醉劑中的鎮靜安眠藥物,會使產婦失去某些保護機制,若嘔吐,很可能將嘔吐物吸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因此,黃樹欽醫師表示,無論進行哪種麻醉方式,麻醉醫師都會做好術前風險評估,降低風險。不過,無論如何,通常產婦會以半身麻醉為主要的麻醉方式,除非有特殊的緊急狀況,才可能進行全身麻醉,風險相對來說少了很多。

局部麻醉劑會有過敏反應嗎?

黃樹欽醫師表示,半身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劑造成的過敏情況機率相當低,在醫學文獻上,全身麻醉的過敏機率,只有大約在4,000分之一到11萬分之一間,但他強調,從事麻醉醫師25年來,從未發生過因局部麻醉劑而造成任何過敏反應。一般人誤以為施打局部麻醉劑會出現的心悸、喘不過氣、無法呼吸等現象,都只是副作用,黃樹欽醫師說明,使用局部麻醉劑確實會造成交感神經的阻斷,導致產婦血壓快速降低,這時在旁的麻醉醫師就格外重要,除了必須在手術前,就給予適當的輸液外,一旦在手術中發現產婦血壓下降,還需及時給予升壓藥物,與充足的氧氣,否則,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內給予醫療處置,產婦就可能出現休克、無法呼吸的現象,在三、五分鐘後就會成為植物人。

局部麻醉劑的副作用

由於產婦本身狀況,比一般人的危險性更高,也就更需要有經驗的麻醉醫師來施行半身麻醉,這也是孕媽咪選擇生產醫院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至於局部麻醉劑會產生的副作用,會因為個人而有所差異,通常會出現副作用與使用的劑量息息相關,可能是劑量過高或吸收過快、不小心注射到血管內、本身的特異體質或耐藥性消失等,都可能出現副作用。

黃樹欽醫師強調,副作用的出現與體質有關,最常發現在中樞神經方面有頭重腳輕、嘔吐、冷熱或麻木感、頭暈、緊張不安、抽搐、顫抖、嗜睡、痙攣、昏迷及呼吸抑制或停止等現象及低血壓、心血管虛脫導致心跳停止。

局部麻醉劑的過敏反應很容易與副作用做區隔,過敏的跡象會在兩三分鐘內就出現,且機率不高,一旦出現,就會產生如蕁痲疹、水腫、臉部漲紅、紅斑等激烈的皮膚反應。最大的特徵則是為低血壓、可能出現休克、心血管虛脫、甚至導致心跳停止。

須預防局部麻醉劑的副作用嗎?

黃樹欽醫師指出,如果產婦能預先知道自己對哪些藥劑會過敏,當然能事先預防,只不過經常是要到緊要關頭時,才有可能發現,畢竟對藥物的過敏反應,須視個人體質的特異性與敏感度,沒有理由把麻醉藥劑事前做測試。他表示,甚至即使做過測試,也不能擔保日後是否會對其他麻醉藥劑也有相同的效果。但是,如果曾經做過牙科手術,使用過某些局部麻醉劑有過敏現象,或許可以當做一個參考,可以了解自己對局部麻醉劑的副作用反應高低;此外,如果本身就有易過敏體質,或對某些食物曾有激烈的過敏反應時,可能會比其他人增加對麻藥的過敏機率,但卻非絕對。

~原文刊載於2009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091007/33/1si7q.html?type=new&pg=1

 

生產過後,很多媽媽會發現,怎麼第一次的月經週期跟流量,似乎跟生產前不太一樣,甚至可能被誤以為是惡露尚未乾淨!事實上,每個人體質都有差異,再加上產後荷爾蒙的恢復狀況不盡相同,會出現的狀況也因人而異。

 

 

何時報到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恆如指出,生產過後,惡露大約會在兩三個星期後逐漸消失,至於產後第一次月經的來潮時間,會與哺育母乳時間的長短有關。如果是全母乳媽咪,因為哺乳期間泌乳激素持續分泌,因此月經會受到影響延後出現;相對地,非全母乳媽咪月經來的時間會比較早。

一般來說,沒有哺乳的媽咪,平均會在生產過後約六至八週的時間,出現第一次月經。陳恆如醫師說,也有人出現得更早,甚至在產後四到五周內就出現第一次月經,這也是常常有媽咪誤以為「怎麼惡露一直停不了?」的主要緣故。只要沒有出現大量鮮血、出血時間超過一星期以上等特殊狀況,就沒有問題。

太久沒報到先懷疑是否懷孕

很多媽咪會誤以為「只要持續哺乳就不會有月經」,陳恆如醫師說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在月經還沒來時,並不見得就表示沒有排卵。全母乳哺喂通常大約產後4~6個月左右月經會來報到,但是,每個人的差異性很大。有些媽媽即使哺餵全母奶,也可能在產後2、3個月就出現月經,但也有人是在產後一年左右,才出現月經。總之,持續哺乳也有可能會有排卵,「餵母乳不等於避孕」,如果月經太久沒報到,又沒避孕時,或許應該先懷疑自己有沒有可能是懷孕了。

令媽咪頭疼的生理困擾

產後的第一次月經可能會與產前的狀況有些許不一樣,畢竟媽咪的身體歷經懷孕10個月的重大變化,子宮、卵巢的功能都需要時間慢慢調整,才能逐漸恢復到接近以往的水準。陳恆如醫師表示,即使不是因為生產問題造成的產後月經紊亂,也可能會因為媽咪的年齡、壓力、產後體重等種種因素,導致月經變得不正常。通常這種不正常現象會在月經的第三個週期過後逐漸改善。

來了第一次等不到第二次

有些媽咪會出現第一次月經很早就出現,但第二次月經卻遲遲等不到,甚至擔心是否可能懷孕了?陳恆如醫師指出,這是因為卵巢經過長期的休養過後,所出現的紊亂現象,不過通常慢慢恢復正常。如果仍遲遲等不到,當然也要高度懷疑是不是懷孕了。

月經流量多多少少怎麼回事

一般來說,月經的流量大約是3至7天,也有些人會拖到10天左右,但通常都是前兩天的量較多,之後逐漸量少最後才乾淨,陳恆如醫師說,月經的流量每個人的感受度都不同,但如果超過十天還沒結束,對生活作息造成困擾,就建議到婦產科做進一步的檢查,看看是否可能是子宮長腫瘤或有息肉、或者可能子宮頸出現問題等。至於若是月經的量少到可憐,最可能的原因則為子宮腔沾粘或荷爾蒙不正常等,不過這些都需要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斷才能確知。

鮮紅血量流不停好像血崩

陳恆如醫師說,如果在生產過後,月經的血量鮮紅,且一直持續不停時,就要高度懷疑是子宮收縮不佳,也可能是因為胎盤滯留,導致鮮血流不止。但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月子期間補過頭而出現的後遺症,這時只要檢查是否有留置性胎盤,給予藥物治療,很快就能解決。

以前不痛現在每次都痛

生產過後,有部分媽咪會出現輕微的子宮內膜異位,而出現以前所沒有的痛經現象。陳恆如醫師表示,如果懷孕時,胎盤吃的較深,子宮內膜組織就會跑到比較深層的部位,造成內膜異位的現象。但因為懷孕對媽咪來說是個大變化,生產過後體質改變,再加上子宮肌腺瘤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也會令月經出現不同的狀況。不過這些都需要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才能確知。由於每個人對經期疼痛的感受度都不同,她建議疼痛時可以喝些熱茶、或者用熱敷的方式稍稍止痛。

月經週期長長短短

正常的月經週期為23至35天左右,計算方式是從月經第一天開始算起直到下次月經開始的第一天為止。產後的月經週期可能會與哺育母乳而有所不同,但只要不是一個月來兩次,或者出現持續出血沒有停止時,大多沒有問題。

排卵期出現月經?

陳恆如醫師提出,有時會在排卵期間出現斷斷續續、深咖啡色且兩三天就結束的月經現象,就是所謂的「排卵性月經」,這是因為體內雌激素升降,而讓子宮內膜出現不穩定的狀況所導致。

產後別忽略調養

陳恆如醫師提醒,有時月經出現狀況,與生活作息相關,新手媽咪可能因為產後身體還未調適,又必須同時照顧寶寶,壓力加上疲憊,確實會影響月經。此外,如果產後體重仍舊高居不下、或者使用過於激烈的瘦身方式,都有可能讓月經不順。

由於月經是婦女一直以來自我診斷的方式之一,產後調養確實重要,而月子期間正是媽咪讓子宮回復的重要關鍵,她建議,平日可以多做一些產後運動,且儘量不要受到感染並且正確使用束腹帶等,都是讓子宮快速復原的基本方法。


~原文刊載於2009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1826

 

 

 

 

 

孩子出生了


新生兒第一階段的護理
臍帶剪斷之後,專業的醫護人員會立即為新生兒進行清潔:將嘴巴、鼻子、耳朵內外的黏膜和血液全部清除乾淨,並在新生兒身上殘根的臍帶進行止血、消毒、紗布覆蓋包紮等護理。新生兒身上會有一層油脂,這是一種具有保護作用的油脂,出生後幾天自然會由皮膚吸收而消失,所以醫護人員不會將它擦掉。

 

 

新生兒第一階段的食物
嬰兒一出生最好的食物絕對是母奶,只有在特殊狀況下,才會讓剛出生的嬰兒喝葡萄糖水。從心理上來看,餵母奶可以讓嬰兒與母親得到充分的接觸;從生理上來看,可以讓孩子獲得充足的抵抗力。
 
新生兒早期黃疸的處理
出生後兩、三天,許多孩子會出現輕微的黃疸現象,因為此時孩子的肝臟尚未能迅速分解膽紅素。若是黃疸情況較嚴重,可以透過光照療法處理。孩子出生後幾天返回家中,必須特別注意他有沒有出現任何嚴重黃疸的徵兆,例如:孩子的眼白部分有沒有漸漸變黃,或者孩子不願喝奶,甚至孩子的身體狀況顯得異常虛弱等,假使有上述的現象發生,應該立刻帶孩子到醫院做檢查。
 
有關產後的母體恢復
會陰切開處的癒合
一般而言,產婦會陰切開的部分大約需要約七天的時間才能完全癒合。切開會陰主要的目的是方便生產,但如果你不願意,也不一定要施行。
 
惡露和子宮的恢復
子宮排出惡露的時間大約是會持續二到六週,剛開始是血紅色,漸漸變為褐色,最後再轉變成白色。通常六週之內(有時藉由按摩的輔助可能更快)子宮就會恢復成原來的大小。這一連串的身體變化,對體內所有的器官都是莫大的負擔,因此產後的第一天開始必須要好好靜心休養。
 
產後的例行安全檢查
產後的第六到第八週應該要進行一次產後檢查。檢查時應該請教醫師,自己的身體有沒有任何不適合性生活的問題。至於何時可以再開始性生活,基本上完全由你和你的另一半來決定─重要的是順從自己的身體反應。
 
產婦要小心感染
坐月子的婦女通常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所以應該避免任何可能的感染機會。產後的惡露中也存有許多的細菌,所以應該特別注重個人的生理清潔。此外,乳房的護理也是極為重要的環節,所有預防乳房發炎的工作都應確實做好。
 
避免飲食不當
如果你在懷孕九個月中沒有飲食過量的話,產後應該很快就能恢復懷孕前的體重。若要使腹部恢復平坦的狀態,可以多做產後運動。如果你是親自餵母奶,應注意飲食均衡,千萬不要隨意節食減肥。至於菸、酒、咖啡(尤其是大量飲用)應該盡量避免,以免影響母乳品質。
 
新生兒早產及晚產的狀況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做的說明,早產是指胎兒在母體懷孕未滿三十七週即出生者;過期妊娠則是指懷孕過程超過四十二週者。若介於三十七週至四十二週之間出生,都算是正常、足月的胎兒。
 
早產兒的照顧
早產兒的體重通常少於兩千五百公克,目前只要懷孕時間超過二十三至二十五週,一般而言胎兒都能在醫院的新生兒醫護中心得到良好照護。(編按:根據台灣的統計資料二OO六到二OO七年二十三到二十五週的存活率由11%到61%;29週以下整體為59.1%;29週以上為九成;一千公克以下早產兒的存活率約為68.3%,一公斤以上為九成以上。)但如果母親在懷孕過程中本身罹患有疾病,這樣的早產兒則比較容易發生危險,例如:懷孕期間母親有性器官方面的疾病、懷的是多胞胎、生活承受了極大的壓力,或者母親的菸癮很大。
 
一般會將早產兒先放置在保溫箱中照顧,另外也會視情況施以呼吸器、點滴治療,並持續監視其心跳頻率。為了促進母親與嬰兒的關係,有時醫院會讓媽媽將早產寶寶抱在雙乳之間(媽媽必須脫掉上衣),母子間的親近對於早產兒的發育有很大的正面影響(編按:即袋鼠式護理)。
 
★容易導致胎兒早產的原因,以下是常見的原因:
孕婦受到外在、長期的壓力,例如:粗重的工作讓身體難以負荷。
孕婦有酒癮、菸癮或吸毒,本身抵抗力較弱。
□陰道受疾病感染。
孕婦的年齡太輕或太老。
□以前有過早產的紀錄。
□懷的是多胞胎。
 
如何避免早產
心理上的壓力,例如:對於生產的恐懼,或者害怕就此喪失好身材等等,這些心理問題都可以有效排除(例如:透過和醫師或心理治療師專業的談話,使孕婦獲得紓解,自我放鬆;視情況還可以讓孕婦接受按摩治療)。
 
此外,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降低胎兒早產的重要方法(編按:進一步資料請洽詢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電話:(02)2511-1608或0800-00-3595(生我救我)。
 
過期妊娠的處理
懷孕週數若超過四十二週,胎兒在母體中停留的時間就算太長;有些胎兒確實比一般胎兒,更渴望長時間享受母體內極具安全感的生活。如果預產期已經超過幾天,就應該讓醫師為你做詳細檢查。醫師應該要檢查胎兒的心音、羊水,並且用超音波觀察胎兒的狀況。如果已經超過預產期兩星期,還未見孩子出生,醫師通常會建議人工催生或是剖腹生產。
新手父母出版
《1歲寶寶輕鬆教養寶典 吃得好,睡得飽》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1825

 

 

 

 

 

鄔里希‧戴克邁醫師◎著

 

如果這是你第一次生產,那麼就有必要對整個分娩的過程有初淺的了解,以化解緊張的情緒。
 
預產期的推算
如果你的月經週期都很規律,大約二十八天一次,那麼預產期是哪一天,你自己就可以推算出來。從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起算,加上九個月又七天,就是預產期(例如,第一天→十二月九日;往回推算三個月→九月九日;再加上一年又七天→九月十六日→預產期)。如果你的月經週期比較短,就必須根據週期多算幾天。三分之二的新生兒都是在預產期前後約十天內出生的,所以預產期不能做得太精確。醫師那兒也有推算預產期的圖表。

 

 

認識生產的前兆
如果這是你第一次生產,那麼對於即將到來的這件大事,難免抱著既緊張又煩躁的心情;若再加上預產期無法真正計算出到底是哪一天,通常會更加緊張不安。前期陣痛加上等待的緊張情緒,常會讓孕婦誤以為自己要生了,結果只是白跑一趟醫院而已。醫護人員會設法讓你安靜下來,不要緊張,然後再請你回家等。 只有當下列各症狀出現時,才真的是分娩開始的信號,不過每位產婦親身體驗的生產前兆卻也不盡相同:
‧規律陣痛:規律的陣痛發生,而且不斷重複,但陣痛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每次陣痛的時間卻持續越來越久,強度也越來越強。
 
‧落紅:覆蓋於子宮口的血塊黏膜開始剝落並流出。
 
‧破水:羊膜破裂,羊水慢慢的或是快速的由陰道湧出。
 
陣痛開始的時候,只會感覺到一陣陣間歇式的輕微疼痛,子宮感到有股壓力,很像平常月經來時的不舒服感,此刻最好躺下休息,並計算疼痛有沒有規律性的間隔。有時在預產期的前幾週就會出現這種類似的疼痛情形,不過一下子就又恢復正常、完全不痛了。這種現象即所謂假性陣痛或非正式陣痛,代表子宮正進入準備生產的階段。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把這種情形告訴醫師,因為它也有可能是早產將發生的預警。如果持續一小時都感覺到疼痛,而且疼痛發生的間隔只有十分鐘或十五分鐘,這就是分娩即將發生的較可靠徵兆了。疼痛之間,停歇不疼的時間會越來越短;血塊黏膜開始剝落,羊水也由陰道流出。如果在陣痛開始之前,羊膜忽然破裂,羊水大量湧出,請立刻躺下並送醫。
 
胎位的種類
透過觸摸或是超音波檢查,都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胎兒在整個懷孕過程,或即將出生前的胎位
狀態。大部分的胎兒在出生前,就自己轉動至正確出生胎位,但也有少數例外的情況,此時你也可以利用「膝胸臥式 」來加以矯正,做法是:趴在地上,臉貼在地板上,將膝蓋貼近胸部,提高臀部。
 
正常胎位
胎兒的頭朝下,屁股和腿朝上,並且腿是蜷曲起來的;臉向前,背部朝左或朝右。
 
臀位
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類似坐著,頭朝上,屁股在下,這種胎位很可能得進行剖腹生產;如果以屁股先出來的方式自然生產,胎兒會有發生呼吸困難的危險。
 
橫式胎位
孩子橫躺於子宮內,這樣的胎位通常就必須剖腹生產了。不過橫躺的胎位一般較少見。
 
頭位不正
不論是頭部在前、在後、額頭向下或臉部朝下,都是頭位不正的狀況。頭位不正會延長生產的時間,有時甚至需要借助剖腹方式,才能順利完成生產
 
分娩時,爸爸要不要進產房?
這個問題或許你和另一半已經思考很久了,到底生產時爸爸要不要在場呢?不論如何決定,都可以先幫爸爸作心裡建設。育兒雜誌、書籍、錄影帶和產前教育課程,都提供爸爸做好心理準備的機會,教導新手爸爸如何在生產時扮演好初為人父的角色。不論爸爸是否只是在旁邊握著媽媽的手,或是幫她按摩,陪她呼吸或者坐在她的背後支持她……大部分的產婦認為爸爸在場有很大的幫助;對爸爸而言,參與生產也是他一生中最難忘且了不起的經驗。
 
分娩的整體過程
從陣痛開始到真正的分娩,一般還要好幾個小時(比較例外的情況下,有人陣痛時間少於兩小時,也有人超過四十個小時)。子宮頸張開的過程,如果是生頭一胎,通常需要八到十八個小時;如果已經生過孩子,則需要六至九個小時。若羊膜尚未破裂,最遲會在子宮頸張開的最後階段破裂,然後子宮會出現收縮,進入胎兒產出階段。當疼痛和收縮出現時,孕婦要跟著用力,你的身體和醫護人員會在各個不同的階段,給予你必要的訊息和指示,讓你知道該怎麼做。最後,在陰道口會漸漸看到孩子的頭。當孩子經過產道出現在陰道口後,生產過程中最艱難的階段就算過去了;之後,孩子的身體通過陰道的過程,就不會再那麼痛了。
 


醫護人員的臨床經驗,永遠是產婦在生產過程中,能夠順利生產最根本的因素。產婦對於醫護人員以及他們採用方法的信賴感,可有效減輕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困難。嬰兒一出生,護士會立刻幫新生兒清理呼吸道中沾黏的黏膜和血液,然後將孩子交給母親的懷抱中,(編按:台灣經認證的母嬰親善醫院,在產後會讓媽媽和寶寶在一起至少二十至三十分鐘,這個時候你和先生可以仔細觀看這個神奇而不可思議的小生命,摸摸他、撫觸他、好好的認識他,讓他感受到爸爸及媽媽的關愛。)
 
剪斷臍帶後,會為孩子進行清潔,然後做檢查,進行各種測量,最後會在他的手腕掛上寫有母親名字的吊牌,以防混淆或弄錯。
 
大約在孩子產出後半小時,胎衣(也就是胎盤和胎膜)會藉由輕微的陣痛和收縮被排出體外。目前已很少發生新生兒在生產過程中受到傷害的問題。即使嬰兒還在母體中,醫師也能藉由羊水(例如:羊水聞起來氣味不對,或呈綠色、有雜質),得知孩子是否有危險,或者是不是需要進行緊急分娩。生產過程會以胎心音顯示器監視孩子心臟脈動的狀況,如果心音或心跳頻率出現異常就代表孩子有危險。這樣的情況下,就要盡快讓產程結束,有時候甚至要立即開刀。造成嬰兒在產程中發生危險的原因很多,例如:胎盤位置不對、在子宮前方或者生產中胎盤過早脫落(或引起出血現象)等。
 
長時間經歷分娩的陣痛並不是每位產婦必經的過程,你可以選擇施行無痛分娩(施用硬膜外麻醉),這種無痛分娩生產對台灣的醫師而言,己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技術,可以充分減輕產婦的疼痛及壓力。
 
無痛分娩是一種區域性的麻醉,其用藥成分與一般手術用的麻醉藥不相同,它可阻斷神經的傳導減輕痛覺,而且可讓產婦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清醒且理性的合作,順利完成整個生產過程,這種紓緩疼痛的無痛分娩藥物必須自費,費用大約是六千元左右。
 
如果在整個懷孕過程中,你都有按時接受產檢,並且分娩時選擇了一家值得信賴的醫院,那麼幾乎所有可能發生的異常狀況,都能被及時發現與處理。所以《孕婦健康手冊》中建議你做的各項檢查,應務必按時做好!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superbaby.com.tw/knowledge_1.php?othertalk=84&newdata=1

 

有生過孩子的媽媽大概都很清楚什麼就做產兆,不過對於第一次即將臨盆的準媽媽而言,產兆似乎是模糊的,但是又必須要謹記在心的,因為一旦有產兆出現,救代表著孩子即將要出生了,提高警覺可以確保母子生產平安,所以大意不得喔!

 

 

所謂的產兆,就是生產的前兆,因此如果準媽媽有下列三種情形中的任一種的話,建議就要立刻到醫院檢查,準備待產。

Ø           落紅:落紅指的是陰道出血,因為即將生產前,子宮頸會開始擴張,因此會有少量的鮮血流出,有時會合併陰道分泌物,所以看起來是粉紅色、或是暗紅色。但不論是何種顏色,只要有不尋常的出血情形,一定要立刻就醫。

Ø           破水:如果有大量、不停止的水不停的流出,此時表示羊膜已經破裂了,所以羊水不斷的從陰道流出來,如果有這種情形發生,就算還沒有陣痛現象,也要立刻到醫院去待產,否則容易產生感染的併發症。

Ø           陣痛:陣痛也是產兆的一種,如果是規則性的陣痛,如七八分鐘,或是五分鐘一次的話,就要趕緊到醫院檢查,此時醫師會檢查子宮頸擴張的情形,來確定進入產房的時機。

人類自古以來,可以一代傳一代,綿延不息,乃得力於多數的產婦都能不借助外力而自然分娩。

在接近分娩前(預產期前後二週),多數的初產婦及一些經產婦,會感覺到胎兒的先露部開始下降進入骨盆腔,減輕子宮底在足月妊娠之際對橫膈膜的壓迫,呼吸會變得較為順暢,使得腹部頗有如釋重負的感覺,但胎兒的先露部反過來對骨盆的壓力會增加而出現下腹酸痛的症狀。

不久子宮頸也會因為子宮的不規則收縮、賀爾蒙的作用,日趨成熟而變軟、變薄,接著聚集封閉於子宮頸管的分泌物,夾雜著少量的血液會因子宮頸的少許擴張而流出來,此種暗紅色的分泌物稱為「見紅」,是接近分娩的一個徵象,通常分娩將於2448小時開始。

分娩的開始源自真正陣痛的出現,真陣痛有下列幾個特徵:

(1)        間歇性規則的子宮收縮

(2)        收縮的間隔會愈來愈密集,而且每次收縮的持續時間及強度會愈來愈增加,使得子宮頸口逐漸變薄並持續擴張

(3)        此種陣痛由背部開始,然後反射到到腹部周圍,不受休息或走動的影響。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674

 

決定生產的方式,總是令孕媽咪左右為難,不論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醫師們都會提供孕媽咪最專業的建議與諮商,其實,除了這兩種較傳統的生產方式外,在國外已風行多年的「水中生產」,也是孕媽咪們不錯的選擇

 

 

認識篇
「水中生產」,顧名思義就是在水中讓小寶貝自然產出,乍聽之下,總會令孕媽咪與準爸比望之怯步,深怕小寶貝一出生就會被水嗆到。其實,只要仔細和醫師討論水中生產的注意事項,孕媽咪和準爸比所擔心的種種問題,就會一掃而空了。
 
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黃資裡表示,水中生產是在1960年俄國生理學家艾格‧柴可夫斯基(Igor Charkovsky)開始大量研究後所發表的,他在研究中發現水的浮力可減緩新生兒剛出生時重力對腦部組織的撞擊力。目前,全世界水中生產比率較高的地區就是美國的奧瑞岡州。
8項絕對禁忌
黃資裡執行長表示,適合水中生產的孕媽咪,必須沒有產科合併症,像是:患有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多胞胎等症狀的孕媽咪,就不建議進行水中生產。
 
除此之外,黃資裡執行長也建議,孕媽咪在決定水中生產之前,須先與醫師討論和評估以下8種水中生產的絕對禁忌症,在「不」符合下列條件的情形時,才是適合水中生產的孕媽咪。
★8項絕對禁忌症
‧早產。
‧過度的陰道出血。
‧母親發燒超過攝氏38度,或懷疑孕媽咪有感染任何疾病。
‧需要連續監控胎兒心率時。
‧尚未治療的血液或皮膚感染。
‧有使用鎮靜或者硬膜外麻醉的孕媽咪。
‧水中生產過程,會引起陪產人擔心與害怕者。
‧患有產科合併症,卻仍固執己見要進行水中生產的孕媽咪。
Good for You11項優點
孕媽咪在水中活動較容易,且生產用力時,能採用任何舒適的姿勢。
‧加速孕媽咪分娩的過程。
‧降低血壓。
‧讓孕媽咪有更多自我控制的主權。
‧水的浮力,使疼痛能明顯的緩解。
‧在水中,孕媽咪更能放鬆降低壓力與恐懼。
‧可以保存孕媽咪的體力。
‧降低藥物與其他過度醫療化的侵入。
孕媽咪與準爸比有更多私人的空間及安全感。
‧降低會陰部因生產所造成的撕裂傷。
‧降低剖腹產手術的比例。
 
黃資裡執行長認為,除了上述11項水中生產的優點外,曾經有水中生產經驗的媽咪們,下一胎也會考慮水中生產,因為在水中待產,各種姿勢的任意變換與水的浮力,會讓孕媽咪感受到無比的舒適與放鬆。
水池的標準
黃資裡執行長指出,適合水中生產的水溫,是攝氏37度,主要是幫助孕媽咪37度的水溫中待產時,體內能自然分泌出催產素(Oxytocin),在進入水中的4590分鐘間,催產素會分泌到最高點,不斷自然地刺激子宮的收縮,以達到讓孕媽咪順產的目的。
 
同時,黃資裡執行長也表示,池中水的高度,應該是孕媽咪坐在水裡時,水能夠完全覆蓋住她的肚子,且水高達到胸部水平約腋下的高度,才是最正確的水位。如此一來,孕媽咪才算是完全浸入水中,並產生浮力效果,加速孕媽咪體內荷爾蒙的變化。
 
過程篇
水中生產包括了在水中待產與分娩兩個階段,通常會比一般生產耗費較短的時間,而且在生產的過程中,對孕媽咪來說,更是一種溫和與舒適的享受。

水中待產
黃資裡執行長指出,水中生產的房間可分為兩個區塊,一個是一般生產的產台,可以讓醫師進行內診與緊急狀況時使用,另一個部份就是寬敞的浴缸。同時,水中生產的房間,與一般冷冰冰的醫院病房或手術室不同,反而更像是家中的臥房或是高級飯店的套房,護理人員會點上香精蠟燭和播放舒緩的音樂,讓身處其中的孕媽咪與準爸比,身心自然放鬆,降低對生產的恐懼與壓力。
 
黃資裡執行長表示,醫師會先確定孕媽咪的子宮頸已開至4公分,才會准許孕媽咪進入水中待產,在浸入水中以後,會因為水的浮力影響,較不會感受到待產時的疼痛感,且在池中,孕媽咪可以隨意變換自己感到舒服的姿勢,像是:側趴或是跪臥在池邊等,大約過了90時分鐘後,孕媽咪體內的荷爾蒙和催產素會達到高峰,然後再非常緩慢地下降,此時,護理人員會幫助孕媽咪從水中起身,回到床上休息,並請醫師檢查胎兒的心跳與孕媽咪子宮頸的開口是否有擴大,大約經過30分鐘後,孕媽咪可再回到水中待產,而此時荷爾蒙與催產素會再一次的增高,加速孕媽咪生產的速度,整個生產過程是運用身體自然的生理現象,來促進產程進展。

水中生產
黃資裡執行長指出,在水中待產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每隔90分鐘離開水面請醫師內診並測試胎兒心率外,在每個產程中,護理人員也會用水中專用監測胎兒心跳的儀器,替在水中待產的孕媽咪測量,一般胎兒在羊水中的心跳數是每分鐘120160下。
 
黃資裡執行長認為,一般在產台上,就是躺著生產;然而,孕媽咪在水中可採用各種舒服的方式生產,例如:側臥、蹲姿、坐姿或半坐姿等,這些姿勢是採腰部以上直立的方式,符合胎兒從產道自然分娩的姿勢。同時,再加上水的阻力,能降低胎兒出生時的衝擊力道,使小寶貝緩慢地從媽咪的產道滑出,進而減少媽咪會陰部的撕裂傷,再加上池中水的溫度與胎兒在羊水中的溫度相似,因此,當小寶貝出生時,不會立即接觸自然空氣中的溫度(2426),而是先感覺水溫再適應媽咪體外的溫度(37),所以,受到外界的刺激較小。
醫學小常識:
新生兒會被水嗆到嗎?
醫學報告顯示,臉上靠近鼻子和嘴巴周圍的三叉神經感受器是啟動小寶貝自行呼吸的關鍵之一,因此,新生兒從媽咪產道進入水中時,還尚未呼吸,直到離水,感覺器官感受到溫度變化時(37度轉為26),才開始啟動小寶貝的第一口呼吸。
 
最後,當小寶貝被抱離水中,感受到外在刺激時,護理人員還未將臍帶剪掉,因此,小寶貝仍持續獲得養分的供給,而助產人員也可依當時的情況,幫小寶貝剪掉臍帶,並將新生兒抱到媽咪的懷中,讓媽咪開始哺餵母乳,使小寶貝更有安全感。
 
好書介紹‧溫柔生產
此次小編也想特別介紹一本與水中生產有關的書籍,是由新自然主義所出版、芭芭拉.哈波所著的《溫柔生產》一書,接下來,就請孕媽咪跟著小編一同感受溫柔生產的世界。
 
回歸自然的溫柔生產
「我本人在醫院產下第一胎時,感到相當地憤怒失望。我之所以感到心情沮喪,那不只是因為我的生產是由醫師和護士所掌控,同時也因為我的寶寶被帶離我的身邊,送到育嬰室裡觀察12個小時。這絕非我所預期發生的事。對我而言,溫柔生產最重要的原則便是在產後立刻保護母親與寶寶的相處空間,不讓任何事物打擾母親與寶寶間的聯繫。這段微妙細膩的時間不容他者所替代,是孩子塑造信任感的開端。 
 
到目前為止,我的足跡已遍佈30多個國家,四處尋找溫柔生產,尤其是探聽助產師和值得信賴的助產師傳統。我第一個參訪的國家是法國,那時是1984年。我參觀了一個相當特別的婦產科,那裡是由幾位助產師和1位相當特別的婦產科醫師所經營,這位醫師的名字是麥可‧歐登。在那裡,我看到1個年輕的法國女人爬出1個大型的圓池,裝滿水的圓池就安置在產房邊。在先生的攙扶下,她蹲坐在一旁,一陣呻吟後,她尖叫一聲,生下寶寶,一旁等待的助產師接住寶寶,再將寶寶放在已舖好布的地板上。這個媽媽坐下,開始輕輕拍著寶寶的背,這時臍帶還與寶寶連著呢!新生寶寶濕漉漉地閃閃發光,當媽媽輕輕抱起寶寶時,寶寶小小聲地哭了。這個媽媽看著寶寶時,那副神采熠熠的神情,將永遠烙印在我腦海裡。這個媽媽完全掌控自己的生產,助產師並未指點媽媽該怎麼做,也沒人從旁插手干預,只是在旁觀看她生產,這就是溫柔的生產,「母親是產房裡最重要的人」。當下我便希望採用同樣的方式生第2胎。
          
記得在生我兒子時,我精神飽滿活力十足,身體每個部位都可感到能量的波動。我察覺到兒子的移動,事實上,我可以感到我的子宮頸在擴張。當我進入水中時,一波波的能量又更加強了,但是這種感覺更容易忍受。我的身體正在產下我的兒子,而我就只是順其自然地讓它發生。產下山姆這段經歷賦予我更多力量,改變了我的一生。(本文摘錄於《溫柔生產》中文版序)
 
黃資裡
現任: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新莊惠欣婦幼護理主任。
經歷:著有第一次餵母乳、國際母乳哺育指導員、國健局母乳哺育種子教師、北美陪產員訓練合格、國立臺北護理助產研究所。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970

 

生產是婦女及其家庭中的重大事件!能不能溫柔一點?美妙一點呢?因為準父母所知覺的生產經驗對轉換為人父母而言,具有深遠影響喔!在婦女生產已經被醫療措施介入相當深的今日,最新的趨勢是希望提供另一個思考方向──醫療服務提供者是否可以提供更溫和、更親善的生產方式,讓準爸媽以家庭為中心而擁有更正面、更受尊重、更值得一再回味的全新生產體驗!

 

 

傳統的「醫療化生產」

東元綜合醫院產科曹健民主任指出,醫療化的生產早被引起討論(Wagner,2001),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辦公室(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1985)年的文獻中,就將「醫療化生產」定義為「強迫婦女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到陌生的地方與陌生的人在一起;這些陌生人為了幫助她,以陌生的機器在她的身上做一些陌生的事情(與最自然的方式相比較)」。孕婦的精神與身體狀態都受到改變,她被賦予完成這一個私密行為的能力也被改變了,相同的,胎兒出生時的狀態也被改變了。這樣的情形,導致人們永遠無法了解在完全沒有人為干預下,自然生產是什麼樣子。
 
由於生產是一個由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過程,並非意識行為,故原則上有兩個協助生產的形式:(1)陪伴產婦,同時促進、激發其自然行為,亦即人性化生產;(2)忽視上天賦予孕婦生產的本能,而採用如藥物與手術等不必要的措施,就是醫療化生產(引自Wagner,2001)
 
「溫柔生產」是新趨勢
新莊惠欣婦幼醫院院長黃光大醫師表示,生產方式不是只有一套「標準作業」流程。在充份了解生產相關情況之後,準爸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應主動與醫師溝通,採取適合自己的生產方式,以減少分娩時的痛苦與不佳的經驗。這種「溫柔生產」的概念,將在各國成為一種新趨勢(就如同母乳推廣一樣)
 
黃光大院長並指出,台灣約七成孕婦處於低風險狀態,是可以自然分娩的,應視產婦個別狀態,調整灌腸、會陰切開與持續性胎兒心跳監測等常規流程。溫柔生產的重點是孕婦、家屬與醫護人員經過充分溝通,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改變過去醫師上對下的主控模式。
 
曹健民主任進一步說明,溫柔生產(之前稱人性化生產,又稱親善生產)概念用在婦女的生產已有一段時間,早在1980年代初期就有學者討論到協助婦女生產的機構,如何以人性化的婦嬰服務措施,而能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照顧(McKayPhillips1984)
 
人性化(溫柔、親善)生產的概念,在200011月於巴西所舉行的「人性化生產的國際會議」,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WHO),共26個國家參與,獲得普遍的認同。
 
溫柔生產的意義
Wagner(2001)對溫柔生產的意義有進一步的說明,他認為溫柔生產的意義是在婦女生產時將產婦當作一個人,不是一個機器,也不是一個製造嬰兒的容器。另外一方面,尊重婦女是具有重要性的、是有價值的、是有決定權的人,確保產婦生產時的經驗是滿意的,它絕對是促使孕婦堅強,進而強健社會所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說,讓婦女有參與權和自主權,且避免不必要的醫療措施。
 
美國推動的母嬰親善生產「十大黃金指標」,包括不建議剃毛、灌腸、禁食、降低會陰切開比例、待產婦女可以自由走動等。
而母嬰親善生產的目標與期望是:
‧了解產婦。
‧與醫護人員詳盡說明、充分溝通。
‧讓產婦了解即將進行的醫療行為。
‧因人因時而異,採取最適合個人生產的方法。
 
溫柔生產的準則
曹健民主任以下列幾項準則來說明溫柔生產的進行方式:
1.分娩自行啟動:
在懷孕最後幾週內,媽咪的身體和胎兒都在為分娩而準備。通常在分娩前2週,胎兒已進入骨盆腔內,媽咪可能會感覺到不規則的子宮收縮,而且子宮頸也開始變軟。一旦胎兒已經做好到子宮外存活的準備,便會向媽咪釋放出極微量的荷爾蒙,發出信號以啟動分娩。
 
最好讓分娩自行啟動,避免催生。催生主要目的原本是避免胎兒過大或是妊娠週數過期,造成胎兒窘迫、產程遲滯、產道裂傷等等危險性。有醫學上的必要性才加以催生。而且重點在於對產婦詳盡說明,充分溝通,尊重產婦的決定才來採取催生。
2.待產過程可自由移動:
待產時,自由移動身體及藉由重力的原理,可以幫助胎兒下降,使子宮能更有效地收縮,並且讓骨盆的形狀及大小更適合胎兒通過。待產過程自由移動身體是疼痛處理很重要的環節之一,透過身體姿勢的改變,對於幫助胎兒旋轉並通過骨盆是有很效的方法。協助待產婦選擇舒適的姿勢,例如坐產球或側躺,不斷地傾聽自己身體發出的信息、放鬆心情,找到屬於自己分娩的節奏。
3.持續的待產支持:
在待產過程中接受持續的、一對一陪伴支持的待產婦,較少發生下列情況:剖腹產、生產時使用真空吸引器或產鉗、使用硬膜外麻醉及止痛藥物、較負向的生產經驗與感受。
 
很多待產的媽咪常會問:「到底要再等多久,我才能把小孩生出來?」「有誰能幫忙我應付產程進展時的不舒服?」建議您,在懷孕期就要事先安排好待產期間可以陪伴支持的人,當然您的先生是最佳人選。透過產前的生產教育課程與練習,可以學習到彼此正向的互動與溝通、促進身體舒適與情感支持的表達方式。待產期間能夠有人在旁邊持續陪伴與支持待產婦,是達到到母嬰親善生產的重要關鍵之一。
4.必要時才須禁食:
禁食是避免需要緊急剖腹生產時,空腹時間不足造成麻醉危險。但是禁止產婦喝水、進食,會造成生產過程疲累且產婦飢渴不舒服。所以建議在有明顯醫學上的危險時,才要求產婦禁食。
5.修正剃毛及灌腸:
剃毛及灌腸都是為了避免生產時污染。毛髮過長可稍加修剪;而灌腸依產婦本身的腸胃狀況,視需求而定,可用較溫和的口服藥物取代,以避免腹痛、腹瀉的不適。
6.哺餵母乳:
出生後立即讓新生兒趴在母親胸部,並嘗試吸吮乳頭,讓新生兒與媽咪有立即的肌膚接觸,可促進親子互動關係。哺餵母乳及24小時母嬰同室,主要是可以增進母子間關係,又能增強嬰兒抵抗力,而且可提早讓母親熟悉照顧新生兒的模式。
7.會陰切開非常規執行:
會陰切開是一種外科方式,剪開介於陰道至肛門之間的肌肉組織。目的在避免自然生產時嚴重不規則撕裂傷;但會導致會陰傷口疼痛不適,以及需局部麻醉等風險。傷口疼痛程度及恢復時間,依切開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在國際間,會陰切開並非常規執行。研究報告指出之內容,可知一些國家在生產時做會陰切開的比例,其中台灣高居第一。
 
「生產計畫書」讓生產更順利!
新莊惠欣婦幼醫院院長黃光大醫師表示,為了可以在優質的環境及照護品質下,達成擁有愉快的生產經驗期望,您應該替自己及寶寶訂定「生產計畫書」。這是溫柔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因為準媽咪在面對生產時,心理難免忐忑不安,如果提早先有心理準備,或者已經規劃好生產過程了,那麼就可減輕待產時的緊張、擔憂及焦慮,且可以更有心理準備的面對一切。
 
「生產計畫書」是希望準媽咪能主動了解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知道和面對哪些狀況,並思考自己希望怎麼做,以及排除不想要的情形。準媽咪把這些想法更具體地整理出來後,再與醫護人員做詳細且友善的溝通,雙方達到共識後,彼此努力讓生產過程達到最美好的體驗。以下就是黃光大院長建議可以思考的生產計畫方向(資料提供╱新莊惠欣婦幼醫院)
★計畫一:問問自己想要怎樣的生產?
‧寶寶的生產方式?
‧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儘量減少陰道檢查的次數嗎?
‧我的先生可以親自為寶寶斷臍嗎?
‧在產程中,若有任何的變化,需要修正我原本的計劃時,可以先跟我解釋,讓我更理解、免於擔心害怕嗎?
‧接生的醫生是誰?
‧什麼時候要去生產地點?
‧我的陪產人員是誰?
‧產房的護理人員是否和我面談過?待產時看到她可以更有安全感嗎?
‧我必須做哪些預備工作?
‧分娩時,如何做胎兒的心跳監測?
‧待產時,我可以自由、隨意地移動、行走和改變姿勢嗎?
‧生產時,我可以用什麼樣的姿勢來用力推擠胎兒呢?
‧我該如何用力推擠?
‧我想要使用會陰切開術或剃毛、灌腸嗎?
‧生產時可以攝影嗎?
‧我可以在產房哺育母乳嗎?
‧什麼時候可以從醫院回家?
黃光大院長建議,孕婦應該在生產前即多加了解生產相關的知識,以及在產程中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以便列在生產計畫中,才能更容易與醫護人員溝通。
★計畫二:問問自己希望的感覺?
準媽咪和陪產人員(可能是先生、婆婆媽媽、姊妹,或專業陪產人員)共同討論哪些事情感覺很重要?例如以「收縮」代替「痛」這個有暗示性的字眼。
‧彼此的感覺和期待是否達成協議?
★計畫三:優先的考量順序
初步列出優先考量的選項。例如:
‧我最在意的是老公必須陪產,但醫院並不允許?
★計畫四:評估自己的狀況
針對自己所列出的選項:
‧是否實際可行的?
‧大部分選項是否會獲得生產醫護團隊的支持?
‧如果答案是沒有,那我可以接受嗎?或者是妥協?或者是再評估是否更換產檢醫院?
★計畫五:與接生醫師及助產照護小組溝通
‧簡單地列出妳的選項,在每次產檢時,與接生醫師、妳的專屬照護小組醫療團隊討論,並且強調這是在正常標準的生產情況下所設立的方案。
‧如果生產時發生危急的狀況,助產團隊將會如何面對和處理?
★計畫六:積極面對、溫和而理性的溝通
‧以溫和的口氣,表達妳所希望的生產計畫;而不是用強硬的語氣指示和命令醫護人員必須怎麼做。
‧在和諧的氣氛中互動,可以讓醫護團隊及產婦更有信心並且相互了解,而且也有助於達到期望中的生產經驗。
                                 
★計畫七:計畫是有彈性的
‧一個愉快的生產經驗是很重要的,但是產婦也要有確切的心理準備,了解這份生產計畫書的內容,是有彈性且可變通的。
‧若生產過程發生未預期的危險狀況時,必須依照胎兒或產婦當時的情況,接受必要的醫療措施;此時,胎兒或母體的安全狀況維持為第一優先,而無法顧及生產計畫中的內容及需求(例如產檯哺餵母乳等等)
‧醫師會盡力達成孕婦的期望,但無法達成時,孕婦也會被告知為何計畫改變了?
 
關於「生產計畫書」的常見疑問
寫生產計畫書的目的?
黃光大院長表示,現今婦女的生產經驗可能只有12次,實在應該好好的計畫!生產計畫是孕婦對於待產和生產的想法。孕婦擬訂生產計畫書可以讓照顧的人、醫師和助產人員,了解她對於生產過程的期望和觀念,也會更有安全感;不過,這不是命令別人一定要怎麼做,而是表達孕婦的期望。
 
黃光大院長進一步說明,孕婦擬生產計畫書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計畫歸計畫,但是當生產發生危急狀況,必須有醫療的介入時,孕婦應了解計畫必須有所更改,以醫療為優先,以媽咪和寶寶的安全為重,但期望醫師可以也了解當時產婦擔心害怕的心情,能多加以解釋,並且安撫情緒。
寫生產計畫時的事先準備?
孕婦及另一半應了解生產的過程及一般程序,有充分的資訊後,兩人一起討論並寫下簡短扼要的項目,然後再與醫護人員溝通後,確定計畫書內容。
 
如果孕婦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生產計畫項目,也可和生產醫院的醫護人員討論項目,或者參考已有的生產計畫書表格內容,以表達出屬於自己的生產計畫。
生產計畫書要和誰討論?
以目前國內醫療環境來看,大多數的醫師都沒有充裕的時間來和您討論生產計畫書,因此生產計畫書能表達重點即可。以新莊惠欣婦幼醫院來說,另有「陪產員」的制度服務,所以您也可以和專屬的陪產員討論您所希望的生產計畫內容,及內容的可行性,例如有關灌腸、胎兒監視器等。
 
此外,在懷孕過程中,大約會有1012次的產前檢查,孕婦亦可藉此機會和醫師溝通內容。一般而言,在您進入產房待產時,您只需將生產計畫書交由待產室之護理人員,醫護人員會在母嬰均正常的情況之下,依照您所期待,完成您的生產計畫!
醫師是否會認為我在質疑他的專業?
大多數的醫護人員會對於孕婦的投入感到高興!花時間在生產計畫上是正確的,同時也幫助彼此的溝通,證明了這位孕婦有教育自己的熱忱,並主動參與懷孕與生產過程。您應以誠懇及溫和的口氣,和醫師討論您所希望的生產過程及內容,大部分的醫師會接受您的需求。
和醫護人員討論生產計畫的注意事項?
生產計畫書是孕婦表達對理想生產的期待,以下注意事項可幫助您的計畫能順利進行:
讓醫護人員了解妳是有彈性的,在緊急狀況時需要他們為妳做些決定,也相信醫護團隊會讓妳和寶寶健康和安全!
 
記住!不是所有的事都會跟著妳的生產計畫進行的。
 
生產計畫是一個喜好的說明,不是一個合約,如果孕婦的想法改變或有新的想法出現,例如:麻醉的需要、陪產人員變更、母嬰同室或哺乳等,這些希望都應該會被尊重,所以還是可以依當時的情況而有所改變。
生產計畫因人而異?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習慣,因此「生產計畫書」沒有固定模式,可根據個人的喜好加以修改,但一切以「母嬰均安」為最高原則。黃光大院長舉例說明,以產房環境來說,有人喜歡昏暗的燈光、居家的感覺,因為這樣能讓她感到自在、放鬆;但有人喜歡明亮、機器完備的感覺,因為這種高科技感讓她到放心,若強要她接受前者的環境,說不定她會沒安全感而覺得有壓力呢!此外,有人喜歡醫院有專業陪產員陪伴她度過產程;有人則認為不需要陪產員,因為不喜歡旁邊有人不斷叮嚀,尤其以有經驗的經產婦較常見。
 
所以生產計畫當然是因人而異,除非是安全考量,否則不要強迫產婦接受她不想要的方式,因此事先做好完善的溝通並取得共識是很重要的。
結語
「生產是正常、自然、健康的過程」!懷孕生產時,對女人來講是一生中很重要的階段,未來也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幸福及小孩的養育等工作。相信並肯定自己身為女性的本能,事先做好充足準備(例如上媽媽教室、多閱讀孕產相關知識),充分地發揮您內在的智慧,就能做個聰明又有自信的媽咪!
 
黃光大院長表示,要採取溫柔生產的方式,必須取得多方的共識才有利推行,包括醫護人員、產婦、準爸爸及其他有影響力的家屬,以免產婦與家人立場不同而爭吵,那就不妙了!最後黃院長舉個妙比喻說,希望讓生產像上戰鬥營,過程雖然很辛苦,但事後回味無窮!所以啊,只要媽咪們談到生產過程,就說也說不完呢!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39228A8CFF3B18A8

 

 

 

 

 

在9個月的孕期中,孕媽咪除了會感受身體的眾多變化,也會花費許多心力在了解孕期、生產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狀況,例如生產方式的選擇。但不論選擇自然產或是剖腹產的孕媽咪,大多都得經過止痛或麻醉這道手續,才能使得生產過程更為順利。本篇針對5項較常見的產科麻醉做介紹,幫助孕媽咪對於產科麻醉的施打方式、效果與風險能有初步了解。

 

 

孕媽咪必知

局部麻醉
Local Anesthesia

施打方法
將局部麻醉劑局部注射於手術部位的皮下組織,通常在自然產時,為避免陰道創口發生不規則裂傷,因此產科醫師會在陰道部位進行區域麻醉,以利手術切割與縫合。
效果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麻醉科勞萱之醫師表示,局部麻醉劑會在注射部位產生約30~40分鐘的麻醉效果,麻醉效用發生後產婦的意識保持清醒,有可能感受到觸壓感但對痛覺遲鈍
風險
一般而言,局部麻醉劑可能有神經毒性或心臟毒性,而風險的多寡與使用藥量成正比,特殊體質及家族史也需要高度注意

醫師小叮嚀
麻醉效果各人感受度大不同!
有些產婦即使麻醉劑亮打得很多,但卻還是「很有感覺」!這是因為麻醉重點在於阻斷痛覺而非感覺,因此即使仍有感覺,也不代表麻醉得不夠徹底。勞萱之醫師表示,麻醉藥物使用在每個人的身上會有特異性,因此會有感受度不同的情形發生,無感、重壓感與尖銳感都有可能出現;醫師會針對不同的情形去調整藥量,產婦不用太過緊張

鎮靜麻醉
Conscious Sedation
施打方法
以點滴注射方式將麻醉劑注入體內,多用於寶寶8週以後發現無胎心音、流產、子宮內膜刮除手術…等情形。勞萱之醫師表示,通常鎮靜麻醉較適合懷孕週數小、腹壓小或是術程在15分鐘以內的小手術。
效果
鎮靜麻醉很少應用在超過30分鐘以上的手術,尤其是對於腹壓與日俱增的孕媽咪,且由於此種麻醉方式會提高胃腸液逆流的風險,因此不適用於懷孕超過20週後的生產。若施打的藥量較少,通常會使人陷入淺淺的睡眠狀態,可減輕身體或手術的不適感;若藥量較多,則會令人對於疼痛或外在刺激完全沒有感覺。在停止給藥後,約5至30分鐘內可恢復意識。
風險
麻醉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因為藥物的關係使得呼吸抑止,嚴重時可能會發生缺氧的情形,因此須小心藥物使用。

半身麻醉
Spinal Anesthesia
施打方法
從腰椎第四到五節之間處,以細針進針的方式將麻醉劑送入脊髓液中,讓麻醉劑流動至預期適合的位置,也就是麻醉下半身的脊椎神經。此麻醉方式會較硬膜上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方式更為深入,適合剖腹產或懷孕期間得到闌尾炎等下腹部或下肢手術使用。
效果
由於只有下半身被麻醉,因此上半身仍能保持清楚意識及活動,通常麻醉效果能達到2~3小時,術後約2~6小時之內,麻的感覺會逐漸消退,但多半被要求在床上休養半天,即使需要下床也一定得有人在旁協助。
風險
勞萱之醫師指出,半身麻醉有可能會出現暫時性頭痛,低血壓等風險。但是半身麻醉的藥量都集中在母親下半身,不易通過臍帶影響胎兒,因此相較於全身麻醉,半身麻醉對新生兒呼吸及活力的影響很少,通常是一般剖腹產的首選麻醉方式。但若您會對於意識清楚地接受手術感到害怕,可儘早提出並與醫師溝通,尋求更適合您的麻醉方式。

孕媽咪的4點貼心叮嚀
手術前的準備工作不可少,許多孕媽咪重視的是寶寶的出生時間,有些則是在意生產方式。不論孕媽咪妳在意的哪個部份,都別忘了勞萱之醫師的小小叮嚀喔!
叮嚀1.
對寶寶而言,剖腹產的風險大於自然產,因此除非孕媽咪本身有特別的疾病、手術、或是前次剖腹產,否則仍建議以自然產為主要生產方式。
叮嚀2.
看時辰選擇寶寶出生的
「最佳時機」是很多父母親的期待,但其實順其自然,會是對寶寶與孕媽咪都好的選擇。
叮嚀3.
術前與麻醉醫師仔細地諮詢與討論手術方式、過程和風險,以緩和生產時可能發生的不安心
情。
叮嚀4.
參加醫院或團體舉辦的講座,藉由專業人士的講解,讓孕媽咪與家人都能對手術、麻醉有更進一步的認知。

全身麻醉
General Anesthesia
施打方法
全身麻醉是以靜脈注射為主,口鼻吸入方式為輔的麻醉方式,讓麻醉藥物直接在腦部發揮阻斷痛覺的作用,適合緊急手術如產婦突然出血、胎兒的胎心音發生不可逆的下降情形,或者是術程較長的手術。
效果
麻醉效用可隨著手術時間長短靈活控制,術後10~15分鐘以內麻醉效果便會逐漸消退。
風險
此種麻醉方式通常會影響自主呼吸能力,因此手術時必須準備呼吸器與急救器材,以備不時之需;且全身麻醉劑易通過臍帶至胎兒循環系統,可能會使得新生兒發生暫時性的呼吸窘迫及活力下降。

硬膜上麻醉/止痛
Epidural AnesthesiaAnalgesia
施打方法
硬膜上麻醉/止痛大多應用在剖腹生產或自然產止痛(俗稱減痛分娩)。應用在剖腹產麻醉的原理有點類似前文提及的半身麻醉,只是施打的位置淺一些,麻醉藥的用量會較多,而術後可提早下床活動。對於自然產止痛,其做法是當產婦的子宮頸擴張至約兩指(3~4公分)時,便可藉由針管將止痛劑持續地注入硬脊膜外腔。
效果
施打麻醉劑後,可阻絕疼痛感但仍可能會感受到觸壓感,與半身麻醉相當類似。在整個產程,可以依照產程進展調整藥量,對於自然產的疼痛通常可以減輕七、八成以上。
風險
勞萱之醫師指出,半身麻醉所提及的風險都有可能發生。而由於使用的局部麻醉劑較多,所以對於產婦而言,麻醉劑的一些過敏反應及藥物反應可能比半身麻醉還多一些。

嬰兒與母親 4月號 NO.402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1&cid=2527

 

 

 

 

 

陳美玲◎著

莉莉結婚1年多,最近與老公計畫生小孩,但夫妻兩人工作都非常忙碌,時常加班熬夜,飲食也無法三餐正常,莉莉常覺得自己身體狀況並不良好,擔心是否會影響懷孕或是小寶寶的健康。每一對想孕育下一代的夫妻,一定都希望能夠順利地懷孕,平安產下健康的寶寶,但面對忙碌的生活,你們是否已經做好最佳的生理及心理準備,而哪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影響懷孕或對胎兒產生不良的影響,計畫為人父母的夫妻應該要調整自己的身心,做好最佳的準備。

 

 

懷孕前的心理準備 

夫妻雙方最好先確定是否已做好懷孕的準備?有寶寶之後,孩子的照顧與教養,都是夫妻雙方即將面臨的問題,原本兩人世界的生活將會發生極大的變化,孩子不只是上天給予的禮物,更是父母雙方的責任。懷孕前就該做好心理、經濟等各方面的準備,夫妻倆於事前應該有良好的溝通,調整好態度共同面對,避免突如其來的變化,造成雙方沉重的壓力。此外,懷孕時逐漸增胖的情形,是女人最害怕的問題,飲食生活習慣發生變化,情緒較不穩定,沒有安全感,對丈夫的倚賴也會增加,這些都可能造成夫妻雙方心理上的壓力,因此準爸爸的支持、包容、耐心及傾聽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正常生活作息

夫妻雙方應該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避免過度勞累熬夜、生活緊張焦慮。長期情緒緊繃或壓力過大,會造成內分泌失調,受機率降低;所以,晚上儘量在11點前就寢,將生理機能調整到最佳狀態,提升受機率。

 

飲食注意營養均衡

計劃懷孕,要特別注意營養均衡,五大類營養均衡攝取,避免過食高糖、高油脂的食物,預防妊娠糖尿病的發生, 避免冰品、冷飲,容易造成氣血阻滯,影響子宮血液循環。多攝取葉酸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綠色菜蔬、五穀類、麥片、豆類、木瓜、柑橘類等,能幫助胎兒神經管的發育。

 

性生活要適度

有些夫妻誤認為性生活越頻繁越容易受孕,其實不然。想懷孕一定要注意性生活是否適度?但合適的性生活頻率則根據每人的身體、工作、作息時間等諸多方面而有所不同,但時間最好能與女方排卵的時間配合,才能提升受孕的可能。

 

測量基礎體溫

基礎體溫的測量可以了解自己的排卵狀況,更可進一步預測排卵時間。受孕率最高的時間,是在女性體溫升高的前後三天,可藉由基礎體溫的測量掌握住最容易受孕的時間。

 

避免處於有害環境

孕婦長期處於有害物質的環境, 受精卵的品質將會受到影響,導致胎兒發育產生缺陷,甚至流產。想要懷孕的女性,無論懷孕前後,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應當避免的事項︰

1.茶及咖啡的攝取

研究指出,喝咖啡過量會增加胎兒畸形、流產的機率,以及出生嬰兒體重過輕等現象。同時咖啡的興奮作用,也容易造成胎兒心律不整、孕婦心跳加快、排尿增加。習慣喝咖啡的準媽咪們,最好選擇無咖啡因的咖啡或飲料。而茶葉中的單寧酸會降低人體對鐵質的正常吸收,最好一天不要喝超過2杯以上的濃茶。

 

2.藥物使用

依據藥物對胎兒的影響程度分為五個等級,AB級不會有不良影響,若是CDX級則要儘量避免,即使是感冒藥,其中的成分各不相同,抗組織胺也有A級與X級之分。所以從準備懷孕開始,用藥應詢問醫師後才可使用,建議孕婦切勿自行使用成藥,有不舒服時應立刻求診,在醫師處方下用藥,才能避免藥物傷害胎兒,或造成畸形。

 

3.香菸、酒精

研究顯示抽菸會使受孕的機率降低,所以計劃懷孕時就應該要戒菸。抽菸的婦女在懷孕期不同階段,會造成不同影響。早期流產及新生兒死亡的機率會增加,嬰兒出生的體重會較輕,也比較容易造成嬰兒畸形,另外會增加胎盤早期剝離的機率。

 

酒精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酗酒的婦女約有30~40%所懷的胎兒會產生「酒精中毒症狀」,包括︰生長發育遲緩、智力發育不足、頭圍過小、顏面畸形、學習障礙、記憶障礙和過動等不同症狀,而且會合併心臟、腦部發育畸形,懷孕最後三個月是影響最嚴重的時期,懷孕全程最好都不要喝酒,避免影響胎兒。

 

4.冰涼飲食

應避免吃冰品、冰的飲料,因為較易阻礙氣血暢通,造成經血排出不順暢,而引發痛經,嚴重者還會影響生育能力。

 

5.X光照射

懷孕早期若非必要儘可能不要做腹部X光攝影,因為X光暴露過量會引起胎兒畸形。一般在受孕兩個星期之後才能驗得出,所以準備要懷孕而未避孕的準媽咪,就醫時若需要照射X光,請務必要告知醫護人員懷孕的可能。

 

6.不當的化學藥劑或物理環境

孕婦應儘量不燙髮、染髮,因為其中的化學成分會通過皮膚吸收,有可能造成對寶寶不良影響。同時孕婦要避免高溫,懷孕期間最好不要泡溫泉做三溫暖。另外要注意電磁波的影響,儘量縮短看電視、電腦的時間,與螢光幕及電腦主機保持一定的距離。另外建議懷孕前三個月不要使用微波爐,之後若需使用,請儘量避免近距離接觸。

晨星出版《健康女人 健康子宮》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didimeme.com.tw/planet/view.article.php/6169/b#

 

(中央社巴黎4日法新電)今天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罹患會引發高血壓疾患的孕婦,宜在懷孕達37周時催生。

 

 

 

這些毛病嚴重時可能致命,唯一減輕症狀辦法是生產。

 

約7%孕婦會併發高血壓毛病,包括子癲前症在內,可能會影響到懷孕期間的健康。但在持續高血壓情況下,究竟是進行催生抑或持續懷孕直到自然分娩,對母體福祉最有利,一直沒有定論。

 

荷蘭格羅寧根(Groningen)醫學中心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懷孕超過36周、有輕微高血壓或子癲前症的756名婦女展開臨床實驗,把她們隨機分為兩組,一組進行催生,另一組則監視到懷孕最後階段。

 

研究結果刊登在英國醫學雜誌刺胳針(Lancet)。

研究指出,第一組中,出現「不良母體結果」如子癲症、嚴重高血壓或肺部積水問題的婦女少了近30%。

 

一名研究人員在「刺胳針」中評論指出,有妊娠高血壓和子癲前症的孕婦,於懷孕至少達37周時進行催生,似乎能改善生產結果。此作法應納入臨床應用上。(譯者:中央社羅苑韶)980804

 

此新建議尤其適用於有輕微子癲前症的孕婦,此病症會引發孕婦高血壓、腫脹和體重急速增加。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4,31&id=6737
【文/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有利】
 

  所謂的預產期是以妊娠四十週來計算,但並不表示胎兒一定會在預產期當天誕生。一般而言,從預產期前三週到後兩週(妊娠三十七週到四十二週)都算正常的生產期,對妊娠婦女而言,隨著預產期的接近,產婦的心情既期待又緊張,許多基本但惱人的問題,常常困擾妊娠婦女。接近生產徵兆包括:

 

輕鬆的感覺

  隨著預產期的接近,胎兒的頭部下降至骨盆腔內,而有輕鬆的感覺,此時產婦感覺呼吸較順暢,胃口也會比較好,但易有頻尿、下腹部或陰部沈重等感覺。

落紅或現紅

  在子宮開始收縮前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有些產婦會有混雜些許黏稠液的血絲狀分泌物由陰道流出,顏色呈粉紅色或暗紅色。這雖是即將分娩的徵兆,但並不代表立刻生產,若現血的量不多尚不需入院。

假痛

  生產前幾週或幾天,下腹部會有不規則的子宮收縮。子宮收縮時腹部會硬起來,下腹部感覺無痛或輕微酸痛,通常可藉由按摩、走動、休息使症狀減輕。這種子宮收縮並不會造成子宮頸擴張,也並非分娩的真正陣痛,又稱為假痛。此時,您可在家中休息尚不需入院。

陣痛或腰酸

  伴隨子宮收縮而產生,會造成子宮頸變薄及擴張,陣痛時腹部整個變硬,不痛時漸漸變軟,陣痛由開始的不規則漸漸變得規則,起初可能是每十五分鐘收縮一次,持續十五至三十秒,隨著產程進展,收縮愈來愈密,持續時間和強度逐漸增加,且不會因為按摩走動而減輕。

破水

  破水是因為包圍著胎兒及羊水的羊膜破裂所致,孕婦會感覺羊水像尿液般不自主的從陰道流出。破水本身也是正常的產兆之一,但因破水後增加感染的風險,且少數病患也可能發生臍帶脫出的情形,因此需減少走動且儘快就醫。

便意感

  肛門不自主想用力,有排便的感覺,尤其在陣痛時更加強烈。此時應儘速就醫,並且深呼吸或作哈氣動作,不要用力。

何時該到產房待產呢?

  1. 若預產期已接近且預定自然生產,當出現落紅、假痛等情形,表示可能即將生產了。此時,應在家等候入院並注意下列事項:

    (1) 備妥住院用物,待在離醫院近的住所,勿遠行。
    (2) 最好有人陪伴或有任何狀況可立即趕到。
    (3) 可做家事、散步、蹲下等運動,但不宜太累,並避免爬樓梯以防跌倒。
    (4) 有時假痛會影響睡眠,但仍應把握時間休息以儲備體力。
    (5) 仍需進食,且以少量多餐易消化的食物為宜。

  2. 若預產期己接近且預定自然生產,當有下列任何一種情形時,則需要到產房檢查。

    (1) 破水或懷疑破水。
    (2) 初產婦每隔五分鐘規則收縮;經產婦開始有規則子宮收縮。
    (3) 有便意感或不自主想用力。
    (4) 胎動減少、陰道出血量多、鮮紅或任何異常狀況。
    (5) 產檢時醫師視產婦狀況特別交代囑咐須住院的狀況。

  3. 若是預定剖腹生產,於預定開刀日之前就有落紅、破水、規則子宮收縮、有便意感或不自主想用力、胎動減少或其他任何異常狀況,則應先禁食任何食物和水,立刻到產房檢查。

    待產過程中會裝胎兒心跳及子宮收縮監測器,以了解寶寶的健康,避免發生胎兒窘迫或子宮過度收縮等不利於胎兒的狀況發生。此外,也會因產婦的個別狀況而打點滴、通腸......等,產婦或其家屬若對這些措施有疑問,皆可請醫護人員解釋,至於生產時是否須作會陰切開,醫師亦會根據每個產婦的個別狀況來決定,使生產的傷害降至最低。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didimeme.com.tw/planet/view.article.php/6067/b#

孕婦早產有前兆,只要簡單驗一下唾液,就可預知早產風險?最新一期「英國婦產科期刊」(BritishJournalofObstetricsandGynaecology)研究指出,孕婦懷孕34周前早產,唾液中的黃體素濃度會異常下降。若能早期診斷,就可以儘早治療,幫助促進腹中寶寶肺臟生長,避免新生兒殘障、死亡。

 

在台灣,根據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馬偕醫院資料顯示,早產兒發生率約占所有懷孕的5-10%,但早產卻占周產期死亡率、罹病率的80%。根據內政部2008年人口統計數據,台灣一年約有20萬新生兒,若以10%計算,台灣一年約有2萬名早產兒。在英國,一年有超過5萬的早產兒。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發現,孕婦出現早產跡象時,唾液中的黃體素會減少。婦產科專家懷疑女性荷爾蒙黃體素在懷孕產程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有研究指出,懷孕時補充一點黃體素,可以幫助孕婦降低早產風險。

英國研究人員分析92位孕婦資料,這些孕婦的早產風險都比較高,研究發現,和懷孕37周後生產的孕婦相比,34周前早產的孕婦,其唾液裡的黃體素濃度比較低。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因為黃體素當中含有抗發炎物質,而孕婦黃體素濃度過低,容易引起細菌感染,進而導致早產機率上升。

研究人員認為,唾液中的黃體素濃度可作為一項指標,或可幫助醫療人員精準評估早產風險。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amibaby.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D017E5AA849C9604

 

什麼樣的狀況是即將生產的前兆?準媽咪應該有先行了解的必要,才能在真正面對生產時,以安定的心情準備待產,且能以無懼的心情迎接新生兒的來臨。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房副護理長簡心穎表示,一般來說,在媽咪懷孕滿37週以後,胎兒在這時候出生已經算是足月,因此,媽咪在孕期到了9個月時,就必須要有生產的準備,通常身體會先發出2大訊號給準媽咪知道。

2訊號‧生產Stand by
訊號1‧黃體酮減少黃體酮在準媽咪懷孕時,會大量分泌,主要是為了預防早產的情形發生,而當胎兒足月即將誕生的時候,黃體酮就會減少。
訊號2‧雌激素荷爾蒙增加雌激素增加時,會引起子宮的收縮,而使準媽咪有陣痛的感覺。

3前兆生產Let’s go
簡心穎副護理長指出,以下介紹的4項生產前兆,會隨著預產期的時間逼近,逐一出現,此時,也就代表準媽咪們準備進醫院待產囉!

前兆1‧輕微的便意
時間大多發生在孕期的最後1個月,但不是每位準媽咪都會有「便意」的感覺。
狀況通常準媽咪會有這樣的感覺,主要是因為胎頭下降進入產道內,使胎頭位置逐漸降低,所以會有便意與頻尿,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準媽咪不需特別緊張。

前兆2‧陰道出血
時間別稱為落紅。通常發生在子宮開始收縮前的24~48小時內。
狀況準媽咪會發現,陰道突然排出像是月經第2~3天那樣經血流量的黏稠狀分泌物(顏色像混雜著血紅色或竭色)。此時,準媽咪只需要保持外陰部清潔即可,切勿自己做陰道灌洗的動作。

前兆3‧宮縮
時間宮縮會產生陣痛感,在真正陣痛敢發生前的1~2週內,準媽咪會感受到假性陣痛,也就是宮縮不規則,此時,準媽咪無需太過擔心。
狀況若有宮縮的感覺,準媽咪可以先自己測量看看(躺著測量,較為準確),若宮縮與陣痛還不規則或在休息後便改善,就還不需要到醫院;反之,若有規則收縮,每3~5鐘宮縮1次,且連續1~2個小時,就要準備到醫院待產囉!

醫學小常識
陣痛的成因
簡心穎副護理長解釋,會引起準媽咪陣痛的原因有3要素。
1. 為幫助胎兒出生時的強力宮縮,陣痛感就會越來越明顯。
2. 當胎兒逐漸降至產道時,腰部、臀部與大腿根部的神經和骨骼被壓迫,使準媽咪感到疼痛。
3. 當胎兒出生時,從子宮口、產道到會陰,一路下來,將各肌肉的柔軟度伸展到一個極限時,準媽咪就會感到異常疼痛。
    

2產兆生產Will be
簡心穎副護理長強調,到醫院待產時,當出現強烈且規律的陣痛與破水時,就表示胎兒即將出生了。
產兆1‧破水當包裹胎兒的羊膜一旦破裂,羊水便會瞬間流出,此狀況就是「破水」,一般在子宮頸全開,準媽咪將要生產時,才會產生破水;大部分的人,在破水後就會出現規則陣痛,並在24內完成生產。

醫學小常識
高位破水
簡心穎副護理長解釋,所謂的高位破水就是破口的位置較高,若還未到預產期,準媽咪感覺有少量的羊水流出,就應立即到院,給產檢的醫師做檢查,以防止胎兒感染或其他的危險(如:臍帶脫垂)。產兆2‧規則陣痛準媽咪若是初產婦每隔5分鐘痛1次或是經產婦每8~10分鐘痛1次就建議到院檢查但是實際入院待產的狀況還是因人而異。

醫學小常識
醫療減痛vs.非醫療減痛
醫療減痛
簡心穎副護理長強調,醫療減痛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減痛分娩」,若想要確實達到減痛的效果,必須在子宮頸剛開3公分時,就立即施打,並在產程中持續施打。假使,子宮頸已開到7~8公分,再施打減痛分娩,效果就不會很明顯了。

非醫療減痛2方法
方法1‧產球簡心穎副護理長提醒,產球的使用也許無法完全減去準媽咪的疼痛感,但能讓產道放鬆,讓產程進展得更為順利。
方法2‧冰(熱)敷簡心穎副護理長建議,體貼太太的準爸比,可以在尾椎處以冰(熱)敷的方式,減輕準媽咪的疼痛感,或以精油在尾椎處輕輕按摩,也有減緩疼痛的效果。


(詳文請見2009年四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4,31&id=6737
【文/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有利】 2009.06.25
 

  所謂的預產期是以妊娠四十週來計算,但並不表示胎兒一定會在預產期當天誕生。一般而言,從預產期前三週到後兩週(妊娠三十七週到四十二週)都算正常的生產期,對妊娠婦女而言,隨著預產期的接近,產婦的心情既期待又緊張,許多基本但惱人的問題,常常困擾妊娠婦女。接近生產徵兆包括:

 

輕鬆的感覺

  隨著預產期的接近,胎兒的頭部下降至骨盆腔內,而有輕鬆的感覺,此時產婦感覺呼吸較順暢,胃口也會比較好,但易有頻尿、下腹部或陰部沈重等感覺。

落紅或現紅

  在子宮開始收縮前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有些產婦會有混雜些許黏稠液的血絲狀分泌物由陰道流出,顏色呈粉紅色或暗紅色。這雖是即將分娩的徵兆,但並不代表立刻生產,若現血的量不多尚不需入院。

假痛

  生產前幾週或幾天,下腹部會有不規則的子宮收縮。子宮收縮時腹部會硬起來,下腹部感覺無痛或輕微酸痛,通常可藉由按摩、走動、休息使症狀減輕。這種子宮收縮並不會造成子宮頸擴張,也並非分娩的真正陣痛,又稱為假痛。此時,您可在家中休息尚不需入院。

陣痛或腰酸

  伴隨子宮收縮而產生,會造成子宮頸變薄及擴張,陣痛時腹部整個變硬,不痛時漸漸變軟,陣痛由開始的不規則漸漸變得規則,起初可能是每十五分鐘收縮一次,持續十五至三十秒,隨著產程進展,收縮愈來愈密,持續時間和強度逐漸增加,且不會因為按摩走動而減輕。

破水

  破水是因為包圍著胎兒及羊水的羊膜破裂所致,孕婦會感覺羊水像尿液般不自主的從陰道流出。破水本身也是正常的產兆之一,但因破水後增加感染的風險,且少數病患也可能發生臍帶脫出的情形,因此需減少走動且儘快就醫。

便意感

  肛門不自主想用力,有排便的感覺,尤其在陣痛時更加強烈。此時應儘速就醫,並且深呼吸或作哈氣動作,不要用力。

何時該到產房待產呢?

  1. 若預產期已接近且預定自然生產,當出現落紅、假痛等情形,表示可能即將生產了。此時,應在家等候入院並注意下列事項:

    (1) 備妥住院用物,待在離醫院近的住所,勿遠行。
    (2) 最好有人陪伴或有任何狀況可立即趕到。
    (3) 可做家事、散步、蹲下等運動,但不宜太累,並避免爬樓梯以防跌倒。
    (4) 有時假痛會影響睡眠,但仍應把握時間休息以儲備體力。
    (5) 仍需進食,且以少量多餐易消化的食物為宜。

  2. 若預產期己接近且預定自然生產,當有下列任何一種情形時,則需要到產房檢查。

    (1) 破水或懷疑破水。
    (2) 初產婦每隔五分鐘規則收縮;經產婦開始有規則子宮收縮。
    (3) 有便意感或不自主想用力。
    (4) 胎動減少、陰道出血量多、鮮紅或任何異常狀況。
    (5) 產檢時醫師視產婦狀況特別交代囑咐須住院的狀況。

  3. 若是預定剖腹生產,於預定開刀日之前就有落紅、破水、規則子宮收縮、有便意感或不自主想用力、胎動減少或其他任何異常狀況,則應先禁食任何食物和水,立刻到產房檢查。

    待產過程中會裝胎兒心跳及子宮收縮監測器,以了解寶寶的健康,避免發生胎兒窘迫或子宮過度收縮等不利於胎兒的狀況發生。此外,也會因產婦的個別狀況而打點滴、通腸......等,產婦或其家屬若對這些措施有疑問,皆可請醫護人員解釋,至於生產時是否須作會陰切開,醫師亦會根據每個產婦的個別狀況來決定,使生產的傷害降至最低。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