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產相關文章 (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090606/33/1ksf3.html?type=new&pg=1

 

懷孕之後,各種突如其來的身體變化都讓自己措手不已,心中更多了許多疑問,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是否讓妳難以啟齒?一起來看看這些冷問題吧!

 

 

我有嚴重的近視,但是我想在寶寶出生的第一時間就好好看清楚他,請問生產的時候能不能戴隱形眼鏡呢?

自然生產時的用力讓許多媽咪擔心改變眼壓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志堯表示,生產時雖需用力,但不至於會傷害眼睛,在生產時戴隱形眼鏡會造成傷害的因素反而是「配戴時間過長」。

從待產開始至生產的那一刻,往往超過一天,而這之中又伴隨著多次的陣痛,媽咪可能無暇更換隱形眼鏡,也容易因此感到眼睛乾澀,因此,生產時並非不能戴隱形眼鏡,也不會因為用力而導致眼壓變化傷害眼睛,而是必須留意配戴時間勿過長即鏡片的清潔,以免乾澀的眼睛在生產過程中引起另一項不適。

懷孕前,我就是一個「小腹婆」,已經養成把肚子好好藏起來的縮小腹習慣,在發現懷孕後,還是會習慣性的縮肚子,會不會影響胎兒?另外,便便時,肚子用力會不會壓到寶寶呢?

陳志堯醫師表示,在懷孕初期,孕婦習慣性縮小腹的力量並不會影響胎兒;一般正常的排便也不會影響宮縮,但若是嚴重便秘,肚子用力過猛才有可能引起宮縮,此時,醫師通常會視情況給予軟便劑。

一般會影響胎兒健康的多半是內外科疾病、全身系統的問題,如高血壓、糖尿病,或是其他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癌症等。其他像是胚胎著床位置不佳、胎盤位置不佳也會影響胎兒健康;而在日常生活中,處於壓力情境中導致腎上腺素、生長激素攀升,這些都會刺激宮縮,陳志堯醫師表示,上述的情況才可能影響子宮和胎兒,孕媽咪不需要太過擔心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以免為自己帶來太大壓力。

大家都說懷孕後,胸部罩杯會連升好幾級,但是,我目前已經懷孕六個月了,卻一點跡象也沒有,大概只大了半個到一個罩杯,這是為什麼呢?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嗎?會不會影響奶量呢?

為了因應產後哺乳,大多數女性的胸部都會「二次發育」,對女性來說,這的確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胸部升級的程度會依個人體質、種族和年齡而有不同,不論胸部升級的程度為何,都不影響哺餵母乳。

陳志堯醫師表示,哺餵母乳的關鍵在於「乳腺多寡」,並非「乳房大小」,若是乳房大,但裡面大多是脂肪,而非乳腺,也不會有特別多的乳汁;相反的,乳房小卻多是乳腺,反而會有較多的乳汁,因此,準媽咪們,無須因為乳房升級不明顯就擔心乳汁不足,而乳房升級的程度也是天生就已決定,準媽咪們就無需再擔心這個問題了!

坐月子時什麼事都不能做,但我想當個漂亮的媽咪,計畫每隔幾天就敷一次面膜,但是面膜都冰冰的,不知道能不能在做月子的時候敷面膜?會因此而著涼嗎?

「不能洗澡、洗頭、不能吹風」是傳統的坐月子習俗,但時至今日,因為各種家電用品的普及及生活品質的提升,這些禁忌也漸漸被破除,陳志堯醫師表示,這些傳統禁忌都是為了預防「著涼」,相信這位媽咪的困擾也是擔心「面膜冰冰的」會對身體復原有不好的影響,但其實只要全身做好保暖,面膜的冰涼絕不至於使媽咪感冒,可不用擔心!

自從懷孕後,就變得容易胡思亂想,前三個月的時候,老是擔心寶寶會不小心流掉;而到現在已經7個月後,卻又擔心生產不順利,像我這樣有事沒事就亂想的孕媽咪,會不會也影響胎兒的情緒,讓他容易得憂慮症呢?

懷孕後,受到荷爾蒙因素影響,孕婦的感覺會變得較為遲鈍、嗜睡且動作緩慢,但是這些影響並不是心情不好,而是自然的生理反應。另外,懷孕後的情緒易受動情激素影響而起伏,再加上愈來愈多的不適症狀,都會讓準媽咪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一下擔心不能給寶寶好的環境生長,另一方面又擔心產程不順利,更擔心肚子裡頭的寶寶是不是健康,這其實是大多數的孕媽咪都會有的疑問,陳志堯醫師表示,只要做好按時產檢,並且擁有好的生活習慣,幾乎都能順利生產,只要媽咪沒有被診斷出有精神疾病或是憂鬱症的傾向,也都不會影響胎兒安全和導致胎兒有憂鬱傾向。

懷孕後體溫會升高,那發燒的標準也會跟著往後升嗎?

懷孕後,孕婦的體溫約會升高0.2~0.3,但一般不會多於0.5,因此,發燒的標準和一般人相同,只要高於37.5就算是輕微發燒,38就確定為發燒。

我的小50是我的最佳拍檔,總是陪著我上山下海,我也不會開車,老公也忙著上班,不可能變成我的御用司機,請問,我還可以繼續騎車嗎?

進入懷孕階段後,若能避免騎車就需盡量避免,陳志堯醫師表示,機車晃動較大,振動頻率太高及車速快,都會提升危險性,再加上沒有其他的安全保護,成了大家口中的「肉包鐵」,因此,懷孕後,建議盡量不要騎乘摩托車,即使是坐在後座也要避免,因後座的人往往沒有反應能力,若有危急狀況反而不能第一時間做出防衛自己的動作而受傷。


~原文刊載於2009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閱覽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1&cid=792

 

鄭志堅 醫師◎著

 

★年齡的大小是否真的會影響受孕的機率?也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醫學上已經證實,女性的年紀越大,受的機率變得越小。也因此,一般建議女性的適孕年齡為20-30歲,主要是這個年齡的女性受的機率較高,生理調適功能也較好,生產後身體恢復得也較快,因此較適合生育子女。而女性到了40歲之後,生育能力急速地下降,受的能力越來越低。然而隨著社會型態的轉變,女性晚婚的比例變高,生產的年齡自然比以往提高,也就造成所謂「高齡產婦」一詞的出現。

 

 

女性的年齡一旦高於35歲,卵巢排卵的機會與品質會退步,除了造成授精機會下降,基因、染色體的異常比例也會升高。所以「高齡」除了影響卵子本身的品質,例如流產率上升、胚胎及子宮疾患等等問題,更容易造成懷孕不易。
 
各國對「高齡產婦」的定義不盡相同,而台灣醫學界認定年滿34歲受孕的準媽咪(不論是初產婦或經產婦)就算是高齡懷孕。雖然因為年齡的關係,高齡產婦在懷孕的過程可能會比較辛苦,容易出現懷孕併發症,胎兒有染色體異常的情況也較多,因此婦產科醫師多半建議在懷孕前和產前先做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問題與治療。衛生署也建議,高齡產婦需進行「羊膜穿刺」的檢測,以確定胎兒的染色體正常。
 
每對父母都希望懷孕生產過程能一切順利,因此只要遵照醫囑,做好產前的檢查與檢驗,懷孕期間小心照護好身體狀況,高齡懷孕影響寶寶健康的機會可以降到最低。
 

而最後提醒大家,有生育計畫的婦女,應當把握40歲以前的時間完成「做人」;若有任何受上的問題,應該儘早求助婦產科醫師。如果超過一年以上遲遲無法受成功,隨著年紀越大,可與醫師討論直接接受人工受的療程,以免錯失成功的機會。

新手父母
《孕媽咪生活100問》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superbaby.com.tw/knowledge_1.php?othertalk=125&newdata=1

 

寶寶出生媽媽要幫寶寶準備幾套棉紗布衣,如果衣服較不易乾,怕寶寶流汗或溢奶時常需更換,建議您可先買六套,若有不足再補即可,另外還需準備寶寶的大包巾x襪子x帽子x小手套x(如果您要幫寶寶準備連身衣時,有些寶寶在外衣袖口處都有特別設計可外翻當手套的,如果是準備這樣的衣服,手套就不需另外再加買了)。

 

 

搖籃床與嬰兒床則視媽媽的狀況決定,因為有些寶寶是不睡嬰兒床的,至於搖籃床則是因為過度震動怕對寶寶的腦部不好,奶瓶可選大概120180CC左右的就夠了,寶寶還小初期奶量不會那麼的多,另外奶嘴請買防脹氣的,可消除寶寶在喝奶時因與空氣接觸而造成寶寶肚子的不適,奶瓶因寶寶還小請先使用玻璃的,PC的則可於寶寶六個月大後再更換。

爽身粉若能少用就少用(盡量選無味的),記得買酵素幫寶寶洗澡,奶瓶消毒鍋對媽媽是方便點,因為從消毒到烘乾一次完成,如果媽媽想用滾水自己消毒也是可以的啦!(省下買消毒鍋的費用)這些是寶寶一定會用到的,至於推車等一些還小用不到可等寶寶大一點再買啦!比較不會浪費錢啦!(以後的花費還會很多,現在可省就省)

另外建議媽媽可以哺餵母乳,對寶寶的免疫系統比較好,寶寶的抵抗力也較強喔!我想這樣應該就夠了!至於媽媽待產時請先準備產墊,要記得買大片的與小片的,大片的時待產過程中直接墊於床鋪上使用的,小片的則是比衛生棉大,因為生完小孩後惡露的量還不少是您必須使用的+免洗內褲+一套乾淨寬鬆的衣服(這樣即可,初期奶汁分泌還不是很多,一般大概三天後才會逐漸增多,所以溢乳墊可不用帶至醫院)最後祝媽媽生產順利囉!

補充:一般買奶瓶時上面所附的奶嘴皆是圓的,防脹氣奶嘴的開口是十字的(請另外加買),寶寶喝奶用的奶嘴最好是用十字的,喝水的則可用原奶瓶上所附的圓孔奶嘴喝就可以了,不用再多買。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25/78/1gnbw.html

 

產婦在分娩陣痛期間不能吃東西?英國最新研究指出,產婦陣痛時吃東西不再是禁忌。這份發表於24日出刊的英國醫學期刊研究顯示,子宮收縮之際進食不會影響分娩時間、助產需要及剖腹產比率。

顛覆傳統認知

 

長久以來,婦產科醫師都不鼓勵準媽媽在生產時吃東西,擔心萬一緊急進行剖腹產時,在全身麻醉情況下,食物可能有被吸入肺部的危險。不過這樣的意外近年大幅下降,主因在於普遍應用局部麻醉。

 

另一方面,部分醫師主張,分娩時禁食恐大幅延長生產時間,對產婦與寶寶都不好。

 

自然產、剖腹產沒差別

 

由於該議題迄今未有定論,因此倫敦國王學院教授薛南就陣痛時進食對分娩的影響展開調查。研究團隊將2426位首次臨盆的健康產婦分成兩組,第一組依照一般規定僅允許她們喝水,第二組產婦則被鼓勵可時常吃麵包、餅乾、水果、低脂優格或喝些果汁。

 

結果顯示,兩組在自然產、分娩時間與剖腹產比例上幾乎沒有差別,甚至嘔吐的比率都一樣,約35%。同時,陣痛時產婦大口嚼食或不吃東西,對她們的寶寶毫無影響。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04/61/10jub.html

 

自很早很早以前開始,人類後代的繁衍即由男女雙方合作來完成。但懷胎、生產的過程,卻由女性獨立來承擔,真是含辛茹苦!不論膚色、不論種族的女性,一旦懷胎、生產都得面對小孩出生時那種錐心刺骨的娩痛。

 

 

為了降低這些痛楚,人們不斷的研究找尋各種降低娩痛的方法,於是出現過藥學、按摩乃至儀式等各種方法。目前以硬脊膜上加藥止痛法、脊髓液內加藥止痛法等效果較確實、安全。

 

台東基督教醫院麻醉科醫師 阮志仕表示,產痛對生理的不好影響為心臟工作負荷增加、耗氧增加、血壓升高、消化功能降低、泌尿功能降低、快速換氣導致呼吸性鹼中毒,影響胎盤血液供應,造成胎兒不良影響等;對心理的影響為因害怕而恐懼生產、排拒性生活等。所以在生產的適當時機,在醫療團隊適時的介入下,給予正確的評估及有效的處置,當可大大地減低生產的不適及恐懼,以及適度的改善生產品質。

 

有些病人往往將產後的腰酸背痛,歸罪為減痛分娩的結果,其實不然。在很多沒做減痛分娩的病人,產後腰酸背痛依然存在。故此狀況應是不好的懷孕體態、過重的身體負荷所導致的結果。但臨床上確實有一些不適合做減痛分娩的病人,分別為無法合作的病人、不正常的凝血機轉、血壓過低或休克、注射部位感染、顱內壓升高等。

 

因為適時適度的減痛,所以病人可有較好的休息狀況。能將體力保持在較好的狀態,所以在此同時可減低家屬的照護壓力,以及減輕醫療人員照護的負擔,可說是一舉數得。當孕婦具有這種認知時,可以鼓勵她們多參加一些減痛分娩的課程,以便多了解操作的情形及狀況,排除因不了解及疑惑所產生不必要的恐懼。以便在有需要的時候,可尋求醫療團隊的協助,在適時的情形下給予減痛,以達到安全改善生產品質的目的。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563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090306/33/1fla8.html?type=new

 

陣痛是生產的產兆之一,也是媽咪觀察是否需要入院待產的重要指標,但是陣痛卻又分為真性陣痛與假性陣痛,當假性陣痛發生時,似乎只能繼續等待,但也開啟了緊張焦慮的情緒──「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轉為真性陣痛呢?這段時間又該做什麼呢?」

 

 

催產素引發假性陣痛

 

懷孕至37~38週左右時便會出現讓孕媽咪聞之色變的「假性陣痛」,既然名為假性陣痛,台北署立醫院副院長兼婦產科主治醫師王炯琅也開玩笑地說「就是白痛了」!引起假性陣痛的主要原因是催產素的分泌,即將生產時,體內會開始分泌催產素,催產素一方面會誘發乳汁分泌,也會引起子宮收縮,而子宮收縮便會引起陣痛感,許多媽咪想知道「當假性陣痛出現後,何時會轉為真性陣痛?」王炯琅醫師表示,初產婦時間可能長約2~3個禮拜,經產婦也可能短至一兩天,沒有一定的數值,媽咪只能耐心觀察等待。

 

 

假性陣痛和真性陣痛最大的差異在於痛的頻率、部位,以及持續的時間,一般而言,初產婦的陣痛必須每5分鐘痛一次,每次持續約50~60秒,才算是真性陣痛,若不達到這個數值,都屬假性陣痛;而經產婦的假性陣痛出現時間會較晚,王炯琅醫師表示,經產婦的陣痛就通常會是真性陣痛了。

按摩法

 

有時假性陣痛除了痛之外,還會引起腰痠,王炯琅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副交感神經控制著整個骨盆和薦椎部位的神經所致,一旦骨盆肌肉呈現緊繃狀況,也會連帶引起腰痠。可請先生幫忙按摩腰背,在特別疼痛或痠的部位進行按壓式的按摩。

 

留意胎動

 

當子宮收縮時,胎兒會相對進入較缺氧和窘迫的情況,收縮過後,孕媽咪可留意是否出現胎動。一般而言,當胎兒處於睡眠或靜止狀態時,會受到子宮收縮的影響而醒來或驚嚇,通常會活動身體,因此,雖然到了後期,因活動空間減少,胎兒會減少胎動,但受到外在影響仍會有活動的現象,為確保胎兒的生命跡象,建議媽咪在此時多留意胎動。

 

按時解尿

 

假性陣痛時的不適容易讓孕婦忘了解尿,因尿意會被陣痛感分散,且骨盆周邊的肌肉正承受更大的疼痛,膀胱的神經容易被忽略。王炯琅醫師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去上個廁所,以免膀胱越脹越大,也麻痺了膀胱的肌肉,此種神經性的麻痺,必須在產後多天才會恢復知覺,因此,有不少產婦在產後有解尿困難的情況。

 

確認胎頭是否進入骨盆腔

 

許多初產婦在假性陣痛發生時會先到醫院就醫,以確認為真性或假性陣痛,王炯琅醫師表示,此時不論真假性陣痛,皆可和醫師確認「胎頭是否已卡進骨盆腔?」若是胎頭已順利進入骨盆腔,代表日後產程進展可能較為順利;但若是胎頭尚未卡進骨盆腔,可能是胎兒頭太大或骨盆太小,也有可能是沒有轉到特定的角度,當胎頭尚未卡進骨盆腔時,應和醫師討論生產的方式和可能發生的情況。


~原文刊載於2009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599

 

井尾裕子 醫學博士◎編著/王煦淳◎譯

 

Q該如何判斷要開始生寶寶了呢?
A有人說發生不規則的陣痛或是羊水破了,就表示要生了,不過,其實還是因人而異,妳可以好好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

快要生時,身體會出現什麼預兆?

 
快要生了時,妳身體很多地方都會出現預兆。
 
【肚子漲漲的】一開始感覺到不規則的撐脹感,不久變成規則的陣痛。
【恥骨疼痛】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恥骨結合部位變得鬆弛。
【胃部附近覺得比較輕鬆】子宮下降,胃部的壓迫感消失。
【腰痛】胎兒的頭往下壓迫到腰部。
【分泌物增加】因為子宮頸要開了。
【頻尿】可能是膀胱受到壓迫,有時可能會有殘尿感。
 
如果感覺到這些變化,就表示快要生了。怎麼開始則是因人而異,有人說一般是先開始「微量出血」或開始有「不規則的陣痛」就表示快要生了,其實快生的徵兆並不只是這些而已。 
如果是羊水破了,或是感到規則性的陣痛,請馬上打電話並盡速前往醫院。尤其是羊水破了的情況,雖然胎兒的頭會先擋住羊水的流出,可是卻可能會發生細菌由陰道進入而導致胎兒遭到感染,所以要特別小心。
 
生產流程表
【微量出血】分泌物中混有血液,顏色為紅或粉紅色,有時則為月經要結束時的褐色。出現微量出血後,幾天後就會開始陣痛。
【頻繁地覺得肚子漲漲的】有人沒有出現微量出血的現象,而是直接出現常常腹漲的現象。
【不規則陣痛】一個小時數次不規則覺得腹漲的情況。真正的產前陣痛很快就要開始。
【規則陣痛】開始規則性地陣痛。不過,寶寶可不是那麼簡單就生出來的,先別慌張。
【確認東西都帶了沒】孕婦健康手冊、健保卡等都和其他住院行李放在一起了嗎?
【記下陣痛間隔時間】記下陣痛時間、間隔、疼痛的持續時間,這樣在跟院方表達妳陣痛經過時比較方便。
【打電話給爸爸和家人】通知爸爸快要生了。確認爸爸要去醫院的方法或時間等。
【吃點東西】分娩需要體力,能吃的時候先吃一點。
【淋浴】醫院診所大部分都沒有提供讓即將分娩的媽媽淋浴的設備,所以可以趁陣痛較不痛時淋個浴,將身體洗乾淨。
【深呼吸以減輕疼痛】陣痛愈來愈痛時,可採盤腿等較輕鬆的姿勢,並將精神集中在呼吸上。
【打電話給婦產科醫院】懷第一胎的話等陣痛間隔十分鐘、否則等陣痛間隔為十五分鐘時打電話給醫院。醫院會問妳陣痛開始時間、間隔及持續多久等問題。
【住院】
院方的指示下來後就馬上去醫院。陣痛開始後開車是很危險的,請搭計程車。
 
【1.破水】包覆羊水的卵膜破了就叫做破水,如果是在陣痛開始前發生,就稱為「早期破水」。
【2 .打電話給婦產科醫院】用乾淨的衛生棉等墊著,馬上通知醫院。這時絕對不可洗澡或淋浴。
【3.住院】破水放著不管,可能會導致細菌感染,所以要馬上就醫。
 
也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一個人外出時突然快要生了
感覺遽痛或異常時,要馬上跟醫院聯絡。醫院可能會請妳緊急時去最近的婦產科醫院。滿十個月時,出門請記得帶孕婦健康手冊、健保卡還有媽媽用衛生棉。
「出血」、「遽痛」、「胎位不正的破水」
馬上通知醫院。如判斷有必要時可叫救護車。
產檢時,醫生突然要求住院
在妳不自覺時,子宮口已開,或是破水的情況。這時直接住院,以準備開始生產
過了預產期還沒有要生的樣子

未滿四十至四十二週時要等待陣痛發生。過了四十二週時,胎盤功能可能會降低,可以和醫生談談是否要調整生產方式。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3&cid=472

 

生了小孩後才知道生命誠可貴(因為一個新生命是多麼的難以創造!身為爸媽的人是多麼的辛苦!以後不敢再有輕生的念頭!),坐月子後才知道產後的痛苦才是慢性折磨的開始,連先生都鼓勵我把自己的經驗寫出來分享,才不會讓更多即將臨盆的媽媽們帶著想像卻得到無比落差~

 

 

1.拉梅茲呼吸法不會減痛,但可以讓產婦不會因為過痛而慌亂,保留所有的力氣到真正要生產的那一刻。

2.
生產時的用力,記得嘴巴要閉緊,腮幫子不要鼓起來而分散了下半身的力氣...全心全力生,才可以快些解脫。


3.
經濟許可的話儘量選擇單人病房;能在醫院多住一天算一天。為了省錢我選擇雙人病房,沒想到隔壁床全家來睡,也有小小孩要安撫,再加上她的baby哭鬧與家人同事的探訪,我幾乎不得休息。當然隔壁床也是會被我吵到,因為我也有家人,還忙著擠奶,我的baby哭得更兇...所以兩方都不得休息。想當初還笑我朋友說幹嘛花錢選擇住單人房?以為多個電視冰箱而已,完全忘了醫院又不是旅館還選設備咧,應該是以能夠安靜休息為主。由於自然產只能住3天,我娘特別""醫院多挪一天讓我住(找理由請醫生寬容,然後自費),希望我這個產婦能多休息,我原本也不以為意,沒想到體力多一天就真的有差,晚一天出院就比較走得動,腰也比較直。


4.
母嬰同室:如果有家人全天候陪產婦媽媽住院照顧,就不需要母嬰同室,因嬰兒室會自動叫媽媽把嬰兒帶走餵奶,那媽媽的家人就可以負責往返嬰兒室抱嬰兒(產後子宮還沒歸位,千萬不要抱重物,40歲之後會有後遺症)。母嬰同室的目的主要是幫助媽媽泌乳更順利,因為嬰兒就在旁邊,漲奶就可以隨時抱起嬰兒吸奶,嬰兒吸吮愈多次才會有乳汁,泌乳才會更順利(這也是每位母乳媽媽哺育成功的最大關鍵,不要不相信);但母嬰同室的副作用,像是乳房不暢通的我,造成baby餓壞,母嬰同室就完全無法休息,baby動不動就哭,讓我幾乎崩潰;且原本我也登記想要母嬰同室,但說也奇怪,嬰兒室前三天都沒讓我母嬰同室;直到後來嬰兒室發現我的baby一直都沒吃到奶水所以吃不飽一直哭,第四天就把嬰兒推給我,"強迫"我母嬰同室了!
另外,如果不是住單人病房,母嬰同室更慘,因為baby好不容易睡著了(就算吸不到奶水也會因為吸累而睡著,但因為沒吃飽奶所以隔一個鐘頭就哭),自己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但隔壁床的又很吵,又把baby吵醒,最後變成24小時都睡不到覺...

5.
盡量自行備齊待產用品:其實家人陪產也很辛苦,爸爸們通常還要幫忙填寫醫院的各種表格跑來跑去,及接送家人、應付探望的客人也很累,如果還要爸爸幫忙媽媽們買女性用品,往往更焦慮還會買錯...(我是沒有這個問題,但隔壁床臨時早產的產婦就遇到這樣的狀況)

6.
住院期間的飲食可以簡單,訂醫院餐是首選(第一週也是無法進補週,月子餐可以過了這幾天再訂,較具效益),也是減輕家人負擔的一種方法。基本上生完之後不太有食慾,只想休息,多休息才會有奶水。讓家人幫忙三餐以外的事情。

7.
坐月子:產婦最需要有人幫忙照應的部分是"baby的照顧""三餐",不能只讓一位家人幫忙這兩大部分,會累壞。像我的朋友有住在娘家,然後訂月子餐送到家,娘家只幫忙照顧baby就好(半夜baby會醒很多次,白天也會大哭,誰照顧都會累的)。也有朋友是婆婆照顧baby,娘家照顧三餐;或者直接住進坐月子中心,這對母乳媽媽來說也是最好的(因為baby洗澡和換尿布都是月子中心的事情,只有吃奶是媽媽的事),家人輕鬆最多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Art_ID=31439090&IssueID=20090304

 

2009年03月04日蘋果日報

【邱俊吉╱台北報導】許多女性患有子宮肌瘤,當要生產時,醫生常建議剖腹產同時把子宮摘掉,或等產後再開刀切除肌瘤,不是須失去子宮,就是得再挨一次刀。但國內醫師已發展出新手術,讓子宮肌瘤媽媽生產時切下肌瘤,不必再動第二次刀。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說,以往剖腹產要同時進行子宮肌瘤切除是禁忌,「因懷孕時子宮充血,切肌瘤可能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所以醫師常建議生產後再摘肌瘤。而他則是在患者生產時,一併進行子宮動脈結紮,這可降低手術中失血,讓剖腹產與肌瘤切除一次完成。

「能一次解決真好」
劉偉民指出,他針對三十六名接受此改良手術婦女,與相同人數、只剖腹產而未切子宮肌瘤者做比較,發現前者產後無人復發肌瘤,後者有十一人再次開刀摘肌瘤。研究成果已刊於《婦產科醫學研究》醫學期刊。
日前接受此手術的曾小姐昨說,曾在他院就診,他院醫師指生產完後才能拿掉肌瘤,現能一次解決真好。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家彥說,估計有四成婦女患子宮肌瘤,但不是人人都可在剖腹產時同時切除肌瘤,須經謹慎評估才可實施。

子宮肌瘤防治 注意事項
˙患者攝取植物性或動物性荷爾蒙均須謹慎,否則有可能刺激肌瘤生長。醫師所開荷爾蒙補充劑屬動物性荷爾蒙,而最常見植物性荷爾蒙則為大豆異黃酮,坊間易購得各種錠劑,患者使用得注意
˙99.5%的子宮肌瘤為良性,但仍有少數會惡化為子宮肌肉癌,若有不明出血應盡速就醫
˙發現子宮肌瘤後,建議每4到6個月追蹤1次,病情穩定再改為1年追蹤1次,直至停經為止
˙治療:可開刀切除肌瘤或全子宮,或服用荷爾蒙抑制劑,但服藥效果往往不如手術
資料來源:劉偉民醫師、黃家彥醫師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obsgyn.net/info/general_obs_fetalhead.htm

 

懷孕期間要擔心的問題真的很多,其中胎兒頭部的發育特別讓人關心,吃這個頭會過大,吃那個腦部的發育會比較好,許多似是而非的經驗談在準媽媽間流傳著,如果在門診時醫生說寶寶胎頭較大或是較小,馬上就會引起一陣緊張,頻頻詢問醫師有沒有關係,頭太大怕不好生、頭太小怕有問題,其實胎頭狀況常與父母頭的大小有一定的相關性,我也常發現在超音波底下看到胎兒頭圍很大,轉頭一看發現爸爸也是個大頭,到底胎頭大小怎麼樣才算正常,要注意那些狀況,底下就為妳細說分明。

 

 

在懷孕早期如果沒有重大畸型,每個胎兒頭的大小應該差異不大,不過到了懷孕中期,就可能開始有差別,所以在懷孕前三個月,就應該要確定胎頭的大小,並且比對實際的懷孕週數,以免造成日後計算大小的誤差。營養狀況雖然可能影響胎兒的發育,不過影響的多是整體的發育,如果胎盤正常,一個營養不足的孕婦,胎兒腹圍所受到的影響比頭圍還要來得大,目前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食物或是營養素可以增加或是減少胎頭的大小,保持均衡的營養,並且針對可能缺乏的營養成份加以補充,還是最理想的方式。

    首先我們先來討論胎頭過小的情形,小頭症發生的機率大約是1.6/1000,基因或是環境因素都可能造成這樣的狀況,1987年學者Cowie的研究發現遺傳因素可能佔了1/3,其它像是酗酒、放射線、藥物(像是精神科用藥phenytoin,A酸)也都有可能造成影響,不過要找到明確的原因相當困難。到底頭多小才算不正常呢,目前的診斷標準並不確定,再加上有的胎兒可能是生長遲緩或是算錯日期,所以即使用胎頭的圓周或是與腹圍、腳長的比例來做診斷也有相當高的錯誤率,不過一般認為如果頭的圓周小於平均值的三個標準差以上,以週數來說大約是相差四週以上,比較可能有問題。影響智力最重要的是前腦,所以現在也有人計算前腦的容量及角度來減少誤差,此外,也有人利用都卜勒超音波來檢查胎兒腦部的血流有無異常,以做為診斷的輔助,儘管如此,許多小腦症的胎兒還是一直要等到懷孕後期才能發現。

    醫生在發現胎頭較小時,會注意腦中有沒有病變,例如腦室、裂頭畸型、腦部實質病變等等,同時也會注意其它的器官有沒有問題,媽媽有沒有感染、喝酒、或藥物使用,除了超音波檢查之外,醫師也常建議做羊膜穿刺檢查胎兒基因。小腦症的胎兒最怕有智能的問題,但是以往所做的研究結果差異很大,發生的機率從百分之十幾到百分之八、九十都有人報告過,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頭愈小,不正常的機會愈高。在孕期中發現胎頭過小,目前並沒有特別的治療方式,只能等到胎兒出生後再詳細檢查,如果家族成員都正常、沒有發現其它的器官病變,胎兒基因檢查也正常,實際上大多數的寶寶都是沒有問題的。

    這一胎頭比較小,那下一胎還會不會有相同的狀況呢,小頭症再發生的機會要看上一胎造成的原因而定,如果是不明原因的小頭症,近年來的一些研究顯示再發機率約為6至20%之間 。

    頭太小固然讓人擔心,不過胎頭過大也很令人煩惱,寶寶有無問題,會不會生不出來都是準爸媽常有的疑慮,頭過大發生的機率沒有明確的統計數字,不過與小頭症不同的是胎頭過大如果沒有合併水腦的問題,絕大多數都是正常的,學者羅伯曾經追蹤過109個胎頭過大的小孩,發現80%在出生後的前四個月頭部生長速度比別的小孩快,可是絕大多數的小孩智力都是正常的。大約有50%的胎頭過大是因為家族遺傳,其中大多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男生大頭的機會比女生多四倍。雖然大頭的問題不大,不過仍然有些比較少見的疾病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的智力及發育,這些狀況也有賴醫師及早診斷處理。另外一種特殊的情況是單側的腦部增大,這種病例相當少見,在新生兒期會有嚴重的痙攣現象,寶寶預後通常也比較不好。

    在懷孕期間如果醫師發現胎兒頭比較大,會仔細檢查看看有無水腦、腦腫瘤的狀況,並且了解妳家族成員的狀況,準父母頭部的大小、有沒有遺傳疾病等等,如果沒有其它器官的問題,目前並不認為需要做羊膜穿刺,只要之後密切注意胎頭增大的速度就可以了。附帶一提的是有水腦的胎兒胎頭不一定會比較大,診斷水腦一般我們是量側腦室房(Atrium)的寬度,如果大於1.5公分多半是有問題的,也就是水腦症,如果在1至1.5公分之間,雖然大部份到了懷孕後期都會自已慢慢恢復正常,但也有少部份的胎兒出生後有問題,特別是神經上的問題。

    常有孕婦詢問胎頭過大,是不是要直接剖腹產,其實不管是直接剖腹產或是提早生產都是不盡合理的。頭圍較大,生產的時候要通過骨盆腔的困難度雖然會比較高一些的,不過骨盆腔也會因為子宮的收縮力及胎頭經過而擴張,再加上胎頭在生產的過程中會變尖變長,所以頭大不一定生不出來,也因為骨盆腔及胎頭在產程中都會有變化,所以事先照X光以判斷能不能生出來是不準的。在生產過程中一般都有用胎兒監視器觀察胎兒及子宮收縮的狀況,如果產程進展或是胎兒狀況產生變化,醫師就會及早決定要不要開刀,讓產婦所受的痛苦盡量減少,並且保障寶寶的安全。在產前考慮要不要剖腹產還是要以胎兒的估計體重為準,沒有糖尿病的孕婦,胎兒超過4500公克或是孕婦有糖尿病者超過4000克是可以考慮直接剖腹產的,因為這些狀況發生肩難產的機會比較大。

    每一位準媽媽準爸爸都希望自己的寶寶「頭好壯壯」,以前曾聽過一個笑話,說的是一位家長在兒子考了三次聯考都名落孫山之後,竟反過頭來找以前為他接生的婦產科醫師,質疑是不是在接生的時候,傷到了寶寶的頭,所以才造成他學業不佳,雖然這是茶餘笑談,不過也反應了父母的期待與婦產科醫師的壓力,我總覺得,多充實一些孕婦知識,多了解一些醫師檢查處理的方式,一定可以在產檢的過程中與醫師有良性的互動,也能夠進一步掌握胎兒的狀態,相信妳一定能擁有快樂健康的優生寶寶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uho.com.tw/sex.asp?aid=4865

 

眾所皆知,生產方式可分為剖腹(開刀)生產或是自然(經陰道)生產,到底哪種比較好呢?其實,自然生產與剖腹產各自有其優缺點。

相對於自然生產,剖腹生產是一種手術,因此,出血比較大量、還有麻醉的風險及術後感染等併發症。此外,依照台北馬偕醫院最近的問卷調查發現,百分之三十七的產婦選擇剖腹生產後,出現傷口痛、子宮沾黏和肚子痛;相較之下,選擇自然產的產婦中,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都感覺產後很滿意。然而長久以來,台灣的剖腹產比率仍維持在三成三左右,高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智利及巴西,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百分之十五,高出一倍餘之多。

 

 

剖腹生產其實原是在緊急、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而實施的外科手術。由於醫病觀念轉變,醫療糾紛時起,加上生產胎數減少,婦女為免去冗長生產過程的痛苦,並且希望生個完美的寶寶的想法興盛,於是相對地費時較短、風險較少(與其他剖腹手術相比)的剖腹生產也就大行其道。 經研究發現,臺灣因『胎位不正』而採剖腹生產比例,比起某些國家高三到四倍,再加上「一旦剖腹終生剖腹」的錯誤觀念深植人心,以及一些非醫療因素,如挑選吉時良辰生產、剖腹生產比自然產的商業保險給付較高、自然生產會造成陰道鬆弛等因素,使得台灣婦女剖腹生產的比例異常偏高。

因此最正確的觀念應該是,陰道分娩無法達成,或經陰道分娩可能對產婦或新生兒(胎兒)有危險時,就需要剖腹生產。在那些情況下,孕婦需要接受剖腹生產,母兒才會有滿意的結果?

這些特別的情況,就是所謂的的剖腹生產適應症。剖腹生產適應症的分類方法很多,以下是常見不得不剖腹生產的情況:

  • 胎位不正:臀位、橫位
  • 胎兒窘迫:從胎兒電子監聽器中所繪出圖形顯示胎兒有窘迫情形
  • 極低體重兒(小於一千五百公克),剖腹產較安全
  • 子宮頸未全開而有臍帶脫出時
  • 產程延長 :表示產道過於狹窄,或是胎兒過大
  • 產前出血:如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子宮破裂、前置血管等出血
  • 孕婦骨盆狹窄:如小兒痲痺病患、有骨盆骨折病史、身材過於嬌小,甚至是侏儒症患者
  • 多胞胎 :三胞胎或更多胎的懷孕(雙胞胎,並非絕對之適應症)
  • 孕婦正感染疹性病毒,怕陰道分娩會傳染給新生兒
  • 胎兒先天性畸型:如水腦症、裂腹畸型、部長畸胎瘤,連體嬰等
  • 產道或骨盆腔長腫瘤而有阻塞生產的現象
  • 孕婦外傷:如腹部外傷、槍傷,車禍意外傷害,皆可能傷及胎兒,需緊急剖腹產來搶救胎兒
  • 母體有重大疾病,不適合陰道生產者
  • 孕婦罹患婦癌如子宮頸侵襲性癌、陰道癌,怕經陰道分娩會使癌細胞擴散
  • 以前曾做過子宮的手術如剖腹產、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子宮切開術或子宮成形術,則自然分娩時,陣痛偶而會使子宮刀疤處裂開,造成母兒的生命危險

在現代麻醉技術改良、外科手術進步的情況下,產婦因為剖腹產而死亡的機率幾乎近於零。但是,剖腹生產雖然具有陰道不易受到影響(避免陰道鬆弛、骨盆腔子宮膀胱脫垂的後遺症)、也可避免自然生產過程中的突發狀況、可以選擇嬰兒出生時間等優點,但是也有出血量較多、併發症較多,包括傷口感染、粘連、麻醉併發症與後遺症、產後恢復較慢、住院時間較長,且會在腹部留下一道疤痕等更多的風險及缺點。

另一方面,根據二○○○年到二○○二年的健保統計顯示,產婦若是一開始就採取剖腹生產,則新生兒發生肺炎、感染、氣促等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比例,比足月自然生產的新生兒多十倍。如果產婦分娩半途改採剖腹產,則新生兒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比例,也比自然生產的嬰兒多四到倍。除了有礙日後肺部發育,也比較容易發生腸胃炎或氣喘。這是因為,剖腹生產的孩子未經過產道擠壓的生產過程,生出來的寶寶常會會有暫時性呼吸困難的機會。因此,相較之下,剖腹生產對母親及嬰兒而言都是弊多於利。

媽媽們懷胎十月,身體相當勞累的辛苦。到了生產前,都會面臨剖腹生產或是自然生產的抉擇。自然生產與剖腹產有其各自的優缺點,必須視個人需求、身體狀況而定;產婦應該與主治醫師充分溝通及吸取相關資訊,在嬰兒與母親健康之間尋求最佳的平衡點。 然而,自然生產應該是所有媽媽們的優先選擇,因為自然生產是依循自然法則且只需局部麻醉,相較於產婦剖腹分娩後,容易出現大量出血、術後感染等併發症及麻醉等風險,並且自然生產住院時間短、成本也較低;順利生產後,僅須要經過1~2天的調養,便可開始為小寶寶忙碌,享受作媽媽的樂趣了。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uho.com.tw/sex.asp?aid=4563

 

自很早很早以前開始,人類後代的繁衍即由男女雙方合作來完成。但懷胎、生產的過程,卻由女性獨立來承擔,真是含辛茹苦!不論膚色、不論種族的女性,一旦懷胎生產都得面對小孩出生時那種錐心刺骨的娩痛。

 

 

減痛分娩的方式

為了降低這些痛楚,人們不斷的研究找尋各種降低娩痛的方法,於是出現過藥學、按摩乃至儀式等各種方法。時至今日,更演繹出現了五花八門的醫學方法,有麻醉氣體吸入法、精神撫慰法、催眠、電神經刺激、肌肉注射止痛藥、針灸、神經阻斷術、病人自控止痛、硬脊膜上加藥止痛法、尾椎止痛術、脊髓液內加藥止痛法等。目前以硬脊膜上加藥止痛法、脊髓液內加藥止痛法等效果較確實、安全。

產痛的影響

產痛對生理的不好影響為心臟工作負荷增加、耗氧增加、血壓升高、消化功能降低、泌尿功能降低、快速換氣導致呼吸性鹼中毒,影響胎盤血液供應,造成胎兒不良影響等;對心理的影響為因害怕而恐懼生產、排拒性生活等。所以在生產的適當時機,在醫療團隊適時的介入下,給予正確的評估及有效的處置,當可大大地減低生產的不適及恐懼,以及適度的改善生產品質。

哪些婦女不適合做減痛分娩?

有些病人往往將產後的腰酸背痛,歸罪為減痛分娩的結果,其實不然。在很多沒做減痛分娩的病人,產後腰酸背痛依然存在。故此狀況應是不好的懷孕體態、過重的身體負荷所導致的結果。但臨床上確實有一些不適合做減痛分娩的病人,分別為無法合作的病人、不正常的凝血機轉、血壓過低或休克、注射部位感染、顱內壓升高等。

減痛分娩的優點

因為適時適度的減痛,所以病人可有較好的休息狀況。能將體力保持在較好的狀態,所以在此同時可減低家屬的照護壓力,以及減輕醫療人員照護的負擔,可說是一舉數得。當孕婦具有這種認知時,可以鼓勵她們多參加一些減痛分娩的課程,以便多了解操作的情形及狀況,排除因不了解及疑惑所產生不必要的恐懼。以便在有需要的時候,可尋求醫療團隊的協助,在適時的情形下給予減痛,以達到安全改善生產品質的目的。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拿大)最新醫學研究發現,若果曾剖腹分娩(C-Section)的婦女,再準備以同一方法生產,應該待胎兒長大至39週後才剖腹。

一份刊登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醫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發現,由曾經剖腹分娩婦女再次剖腹所生的嬰兒,如果孩子少於39週,患上多種身體毛病的風險較高。

此報告將39週出生跟37週或38週出生的嬰兒比較,後者出現呼吸困難、血糖問題及受感染的情況較多,他們需被送到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的情況也較常見。

報告指出,尤其是37週生的嬰兒,出現上述毛病的數字,是39週出生而有同樣情況嬰兒的4倍;而38週生的嬰兒出現這些問題的數字是39週生嬰兒的2倍。

研究調查了超過1萬3000名需要再用剖腹分娩的婦女,她們進行這形式的原因是她們曾經剖腹分娩,並不是因為其他健康問題。

此項研究的作者,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婦產科索恩普(John Thorp)醫生表示,在39週與40週之間,有一個很細小的“時窗”,而它對嬰兒成長有很重要的影響,而在39週之前還是之後出生所造成的誤差令風險增加;在39週之前出生的嬰孩,在哺乳和呼吸有較多問題,亦較常需要醫療輔助,例如使用呼吸機、氧氣機或用喉管喂哺。

他說:“在沒有自然陣痛的情況下,要再度進行剖腹分娩,好像是有一個關鍵的時窗。”他建議,要剖腹分娩,最早也要選擇在預產期前7天之內;預產期是成孕後40週。

進行這項重要的研究是因為在美國剖腹分娩的比率持續上升,在1996年這比率只有21%,而10年後,已跳升至31%。

在加拿大方面,根據去年夏季發表的統計數字,剖腹分娩的比率由1993年的17.6%升至2006年的26.3%。

研究報告的另一位作者斯龐(Catherine Spong)表示,在37至39週之間,雖然只有14天,但婦女未必會感受到它對胎兒的影響有多嚴重;一般人認為是一個很小的風險,即使只是一、兩天之差,其實也很重要。她指出,若果懷孕期間一直沒有問題,婦女既沒有出現分娩陣痛,又沒有其他原因要提早生產,她們都應該等待。(溫哥華明報)
 

引用自:http://health.sinchew-i.com/node/1010?tid=4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年03月10日蘋果日報

 

 
 
陳柏因╱台北報導】最新研究顯示,自行要求剖腹產的健康產婦,產後中風風險是自然產產婦的一點六七倍。醫師提醒,剖腹產有術後血栓風險增高、傷口感染、麻醉可能傷害神經系統等問題,孕婦除非有須剖腹產適應症,否則不宜動輒要求剖腹產。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林神佑,分析一九九八年至二○○三年、九十八萬七千多名生單胞胎的產婦健保資料,其中三十二萬多人剖腹產,排除具胎位不正、產程延滯等剖腹產適應症者後,發現自行要求剖腹產的健康產婦,產後三個月、六個月及十二個月內,中風風險分別是自然產產婦的一點六七倍、一點六一倍及一點四九倍。此研究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期刊》。
林神佑說,這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剖腹產中風風險研究,顯示健康產婦剖腹產後中風風險較高。他分析原因可能是剖腹產須半身麻醉,造成腦橋靜脈較易破裂;開刀會使血液C反應蛋白增加,影響凝血功能、增加發生血栓機率;麻醉時血管會急速收縮,血壓劇烈變化也會增加腦缺血風險。

麻醉傷神經系統
長庚醫院產科主任徐振傑說,無適應症而自行要求剖腹產者,雖須自費二萬一千元以上差價,台灣剖腹產率仍高達百分之三十三,約百分之五剖腹產產婦是自行要求剖腹產。
徐振傑強調,醫界已知術後有血栓風險增高、傷口感染、麻醉可能傷害神經系統等問題,產婦不應忽略剖腹產的風險。

產後中風風險比較
產後時間/中風風險
.3個月內:剖腹產是自然產的1.67倍
.6個月內:剖腹產是自然產的1.61倍
.12個月內:剖腹產是自然產的1.49倍
資料來源:林神佑、徐振傑醫師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好準備,生產免驚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張正坤

大家都知道,小孩是母親懷胎十月後生下來的。但為什麼懷胎十月會引發生產呢?真正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而醫學研究顯示,當胎兒成熟時會發出訊號,進而引起母體內動情素與黃體素比例的改變;而當動情素活性增加,黃體素活性降低時,會使子宮肌層不穩定,且肌層催產素接受器增加。此時,母體內的前列腺素也會上升,使得子宮頸下段變薄變軟,進而慢慢張開,這個時候的子宮收縮增強、頻率增快,孕婦也從剛開始的腰酸和不規則的下腹酸痛,變成腹部規則的陣痛,這表示孕婦快要臨盆了!

 

 

生產前五大徵兆

  1. 落紅


    懷孕時子宮頸頭由子宮頸黏液栓塞著,以避免感染;當子宮開始收縮,子宮頸頭的黏液栓塞

    會和著血液掉下來,這時孕婦會發現陰道排出類似果凍狀的紅褐色膠狀黏液,大小約十元硬

    幣,這也就是俗稱的落紅。

  2. 破水


    胎兒在子宮內由充滿著羊水的羊膜腔包圍保護著,使其不容易受傷和感染。當孕婦發現陰道

    有無色無味的水樣液體流出時,就要懷疑是不是破水了,有這種現象出現後,就應立刻到醫

    院待產。如果羊膜腔破裂超過24小時,將會增加胎兒感染的機會。

  3. 陣痛


    懷孕36週後,胎頭開始下降,產婦就經常會感覺子宮收縮,可能5~10分鐘感覺一次收縮,但

    收縮頻率不規則,強度也不強,大都發生在下腹部。而進入真正陣痛時,子宮收縮會變得有

    規律,且整個子宮都會感到收縮痛,而非僅止於下腹部。此時收縮的頻率會越來越快,強度

    越來越強,收縮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收縮的間隔則會越來越短,這樣的陣痛並不會因為躺

    下來稍作休息而減緩。

    若是初產婦,等到規則的收縮陣痛約5分鐘一次,就可到醫院待產。若是經產婦,則只要是規

    則收縮開始,就應到醫院待產,尤其是曾有急產病史的孕婦更應提高警覺。

  4. 腰酸


    產婦陣痛時常會感覺腰酸,那是因子宮收縮時壓迫到腰部及背部;有些經產婦可能沒感覺陣

    痛,只是覺得腰酸就已經快生了!

  5. 便意或腹瀉


    當胎頭下降壓迫到直腸,此時產婦會有便意感,甚至腹瀉,通常這時子宮頸口已開7~8公

    分,大約一小時內就可生下胎兒。

該到醫院待產囉!



待產前應有的準備和注意事項

  • 事先了解住院流程、醫生能否親自接生

  • 事先準備待產所需用品

避免急產的叮嚀

在此,要提醒前胎曾急產的產婦,尤其要特別注意待產的時間,最好能提早到醫院待產。事實上,

每個產婦的產程都不盡相同,第一胎就急產的產婦也大有人在,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要確實定期產

檢,跟妳的婦產科醫師好好配合,讓妳的產檢醫師知道妳胎兒的大小及骨盆的狀況,使妳在醫師的

評估和建議下能在最恰當的時機到院待產,順利的生下妳的小寶貝。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採訪/高木蘭
諮詢/台北長庚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 徐振傑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魏琦峰

俗語說:「生得過是雞酒香,生不過是四塊板」,在古代醫療環境仍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生產其實是有相當的危險性。而現在的醫療環境進步,醫師表示:「一般孕婦自然順產的機率高達95%以上,實際上生產時的危險病例約有2~3%。」但是當孕婦從媒體上聽到羊水栓塞、臍帶繞頸等生產的危險狀況,還是會擔心害怕自己及胎兒是否會發生這樣的狀況。本文將帶您進一步了解生產時的八大危險狀況,孕婦發生率?發生時該如何處置?有哪些後遺症?哪些人是高危險群?讓您對生產有進一步的了解,並積極和婦產科醫師配合,順利生下健康可愛的寶寶

 

 

 一、難產

指在待產過程中,因為產婦的子宮收縮機能不健全、骨盆肌肉彈性不夠,及胎兒胎位不正、胎兒太大、胎頭骨盆不對稱等狀況,產婦在進行陰道生產的過程,無法順利將胎兒娩出。

發生原因及症狀

母體因素:a.產婦的子宮收縮機能不健全,包括:子宮無力收縮或收縮力太強,都會導致子宮頸無法張開,造成產程遲滯的狀況,產婦發生率5%。b.產婦的體力弱,可能有骨盆肌肉彈性不佳﹔c.母親體重過重,易造成胎兒過大,都有難產的可能性。

胎兒因素:a.正常的胎位是頭位的枕前位(胎兒的下巴貼著胸部),枕後位(胎兒呈仰天長嘯的狀況)及顏面位等胎位不正的狀況,都可能發生難產,發生比例2~3%。

其他因素:a.骨盆腔狹窄:一般而言,胎兒在2500~3000公克左右較易生出,而媽媽骨盆太小,或大於3500公克的胎兒都不易生出,所以醫師必須依據子宮頸開的速度,進一步評估胎頭和骨盆腔的相對大小,當確定產程遲滯後,則必須施行剖腹產﹔b.肩難產:是難以預防的,一般寶寶是頭圍較身體大,所以有「頭過身就過」的說法,而肩難產時寶寶的肩膀寬度較頭部大,母親的骨盆相對較小,難產狀況因此發生。

處置方法

母體因素——產婦子宮收縮機能不強,在評估胎兒心跳正常後,可先給予子宮收縮劑,之後再評估子宮收縮狀況﹔若子宮收縮機能太強,則視狀況給予肌肉鬆弛劑或進行無痛分娩,減緩產婦劇烈的疼痛和身心緊張。體力差的產婦,在產前1~2個月,應做產前運動,幫助順產﹔體重過重的孕婦,應有效控制飲食,避免胎兒過大。

胎兒因素——懷孕晚期的產檢時發現胎位不正,98%都會施行剖腹產﹔4000公克以上的巨嬰,多會以剖腹產。

其他因素——生產之前,先評估胎兒的體重、母親的骨盆大小,因為肩難產發生時,寶寶的脖子被夾住就有窒息的可能。

高危險群
多(雙)胞胎、羊水過多、胎兒過大、孕婦體質敏感(抗壓性較低)、骨盆較小的產婦都是高危險群,應小心注意身體狀況,定期產檢。

 

二、羊水栓塞

這是一種進展迅速且無法避免的產科病症,就像無形殺手一般,也是所有婦產科醫師的夢魘,發生率約為1/20000~1/22000。若發生此一病症,產婦的死亡率為60%,胎兒死亡率也有25%,90%的新生兒可能發生神經方面的後遺症。

發生原因及症狀
孕婦生產時血流壓力大,在子宮收縮過度頻繁下,母體及胎兒血流出現交流,且羊膜有裂縫,羊水進入母親的血液中,母親的大靜脈中有血塊,及胎兒的毛髮、胎脂,母親因此全身出現過敏現象(又稱羊水過敏症候群),且造成肺部血管阻塞的嚴重症狀。病症發生時,產婦會出現缺氧的症狀,臉部會呈現藍紫色,且併發身體抽慉、心肺衰竭,有窒息的危險性,也可能併發大出血(這是因為全身凝血因子被消耗掉所導致)。發生時間為生產時及產後,且無法事先預知。
羊水栓塞的發生和羊水量並無關係,初步認為是母親體質對羊水有反應所造成,不過大部分的母親並不會發生羊水栓塞的狀況。

處置方法
立即給予產婦呼吸器,以免發生窒息死亡,並緊急進行輸血,以解決大失血的問題。若是症狀輕微,且能立即發現、處理得當,在栓塞溶解後,自行恢復的能力佳,但仍會有後遺症,如:腎衰竭﹔若是症狀嚴重的話,產婦可能因為缺氧、心臟衰竭變成植物人或是死亡。若發生時間胎兒未出生,醫師多會考慮進行剖腹產,不過剖腹產可能會引發大出血,因此對母體和胎兒的危險性也很高,常常在短時間內就失去生命跡象。

高危險群
懷多胞胎、羊水過多、肥胖、長期有靜脈炎、有煙癮者都是羊水栓塞的高危險群,最好能避免這些情況。

 

三、 胎兒窘迫


四、臍帶脫垂


五、早期破水合併感染


六、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


七、產程、產後大出血


八、子癇前症、子癇症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震宇

「醫生,我的預產期快到了,肚子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如果過了預產期還不生,會不會對胎兒不好?我要到醫院催生嗎?」這是門診的時候,很多到了預產期或是過了預產期還沒有產兆的孕婦,她們最常擔心的問題,本文在此為您一一解說。 

 

 

如何算出正確預產期?
◆37~42週生產都算足月 ◆眾多因素影響預產期的準確性


什麼是過期妊娠?


◆單胞胎及多胞胎的定義不同

談到過期妊娠的定義,雙胞胎、三胞胎或以上,對於過期妊娠的定義則必須修正。一般而言,單胞胎平均出生的週數是39週,雙胞胎是36週,三胞胎是33週,四胞胎是31週。當然週數愈早,相對而言寶寶出生後的早產症狀可能更明顯。但以雙胞胎而言,通常在39週以後,體重就不再增加,所以有些文獻將雙胞胎的過期妊娠定義在懷孕38週以後。

◆發生率及發生因素
過期妊娠的發生率約10%,其發生機轉不明,可能和以下因素有關:
1. 胎兒腎上腺皮質刺激素不足及胎盤硫酸酵素缺乏。
2. 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缺損(如:無腦兒)也較容易過期妊娠。
3. 有些研究發現,過期妊娠和體質有關,若第一胎是過期妊娠,下一胎也是過期妊娠的機率從10%增加到27%;若前兩胎都是過期妊娠,那麼第三胎也是過期妊娠的機率會增加到39%。 外國文獻中,過期妊娠最久的報告是懷孕滿一年又24天,出生的嬰兒是一個活產的無腦兒;中國歷史故事裡,封神榜中李靖的夫人懷胎3年6個月才生下三太子,則是一個傳說的過期妊娠例子。

過期妊娠會有哪些併發症?

過期妊娠的胎兒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會明顯增加,且周產期死亡率及罹病率隨著過期妊娠週數的增加而上升。
文獻中曾記載,懷孕40週出生的胎兒,其周產期死亡率為千分之2.3;懷孕41週為千分之2.4;懷孕42週為千分之3;懷孕43週為千分之4。
過期妊娠胎兒的併發症有:
1. 42週後羊水減少造成臍帶壓迫
2. 子宮胎盤功能不良造成「過熟兒症候群」
3. 胎兒過大 大於4000公克的胎兒稱為巨嬰,經常會造成孕婦的產程延遲、產道裂傷、剖腹生產及產後大出血的機率上升;寶寶也比較容易在生產過程中發生肩難產、胎兒窘迫、顱內出血、鎖骨骨折、臂神經叢受傷等合併症。

過了預產期該怎麼辦?
◆孕婦自己要注意胎動次數

◆在醫院評估胎兒的狀況

過期寶寶什麼時候生才好?
準媽媽最擔心的是到底何時才是將寶寶生出來的最佳時機?原則上過了預產期之後,視孕婦情況必須每週安排1~2次的產檢,評估母親和寶寶的狀況:
1. 產檢時若發現有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窘迫、胎兒過大的現象,則建議立即準備生產,不須等到41、42週。
2. 如果產檢一切正常,一般而言,醫師並不會把胎兒放到42週以後,大概到41週還沒產兆就建議要住院生產了。

需要催生或剖腹產嗎?
至於生產的方式是陰道生產好還是剖腹生產好,則必須由專業的婦產科醫師決定。如果沒有必須剖腹生產的適應症(如:前置胎盤、胎位不正、胎兒過大等),可以先考慮經由陰道催生。
有經驗的婦產科醫師,內診時如發現子宮頸口已漸漸張開、變薄和變軟,則催生成功的機會較高。
如果催生的過程中發現產程遲滯、胎兒窘迫、胎心音嚴重變慢等情形,則必須改採剖腹生產的方式。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莊其穆
該自然產還是剖腹產?這是讓許多準爸媽頭痛的問題!當醫界不斷呼籲,在正常情況下,自然生產是最佳的方式時,為何台灣的剖腹產率依舊居高不下?

前一陣子在報紙上曾提出台灣的剖腹產率達到32﹪,高居世界第三位,引起了學術界及婦女團體熱烈討論,認為台灣的高剖腹產率,產科醫師應該負起最大的責任!

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於1985年即提出建議,任何地區的剖腹產率若高於10~15﹪,即屬不合理。我們先來看看世界各國的統計:2004年,美國的剖腹產率為24﹪,英國及法國等歐洲國家約在13~17﹪,南太平洋的紐西蘭為11﹪,亞洲的日本約10﹪,泰國為23﹪,香港為25﹪,在南美洲的巴西為32﹪,而目前最高的國家是中國大陸,已經接近40﹪。

 

 

哪些情況應該接受剖腹生產?
包括:

1)前置胎盤,以避免自然生產時引起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

2)待產時胎兒臍帶脫垂

3)頭胎臀位懷孕的胎位不正。

針對以上情況,目前的世界趨勢是直接行剖腹生產,不過如果孕婦有強烈意願希望進行自然生產時,可以在和產科醫師充分討論後,如果條件許可,還是有機會自然生產的。例如,非第一胎的臀位在條件允許下,是可以試行自然生產的。

此外還有多胎懷孕,如果是雙胞胎懷孕,當兩個胎兒都是頭位時,則可以考慮自然生產;若較接近產道的胎兒是頭位,而另一胎兒是臀位時,仍然可以考慮自然生產;至於其他種類的胎位呈現,則以直接剖腹生產為主流;若是三胞胎以上,則一般建議直接剖腹生產。

至於孕婦在待產過程若出現胎兒窘迫現象,則產科醫生會視情況的嚴重性,建議再繼續觀察或直接剖腹生產。

有一些情況是屬於選擇性剖腹產的條件,例如母親有視網膜剝離、腦出血、骨盆腔受傷致使結構變形、脊椎椎間盤突出,或是胎兒預估體重過重(大於4000公克以上),則可以和產科醫師討論過後,決定是否須進行剖腹生產


自然產及剖腹產會有哪些合併症?
我們引用2000年在美國內科醫學會期刊(JAMA)所發表的一篇關於自然生產與剖腹生產的比較結果,發現自然生產的合併症機率約1﹪,而剖腹生產為1.7﹪;子宮感染的機率在陰道生產為0.3﹪,而剖腹生產為0.5﹪;傷口感染機率在自然生產為0.01﹪,而剖腹生產為0.4﹪;嚴重出血的機率在陰道生產為0.2﹪,而剖腹生產為0.3﹪;泌尿道感染機率在陰道生產為0.1﹪,而剖腹生產為0.2﹪。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就整體而言,自然生產的併發症絕對比剖腹生產來得少。不過如果以尿失禁或骨盆腔損傷的角度來看,已有多位學者提出論文探討,認為剖腹生產的骨盆腔傷害會比自然生產來得少,因為這些研究顯示,行剖腹生產將來引起應力性尿失禁的機會比自然生產少。另外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也發現,對於有原發性痛經的孕婦,若行自然生產,則約有七成機會可以在產後改善痛經症狀,若是行剖腹生產則只有四成的機會可以改善痛經。

自然產vs.剖腹產優缺點比一比


自然產:

相較於剖腹產,自然產的子宮感染機率、傷口感染機率、嚴重出血機率、泌尿道感染機率皆較低,產後恢復快,產後改善痛經效果好。

剖腹產:
相較於自然產,剖腹產將來引起尿失禁、骨盆腔損傷的機率低。


結語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自然生產與剖腹生產各有其優缺點,只是就目前世界潮流而言,如果產檢時無特別狀況,孕婦接受自然生產會是一個較好的選擇。雖然在生產過程中,孕婦會經歷較多的煎熬與付出,但是等到胎兒娩出時,內心的喜悅是無法形容的,並且自然生產恢復較快,產後可以很快下床,和寶寶接觸的時間較多,更容易培養親子感情。相反的,接受剖腹生產的孕婦由於恢復較慢,且傷口較痛,約需23天後才能下床。

因此我們在此呼籲,孕婦如果在產檢正常的情況下,應盡量選擇自然生產的方式。

(詳文請見2005.9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萬芳醫院婦產科醫師張君堯

緊張、焦慮、不安、同時拌雜著期待的複雜心情,會隨著孕程的進展而漸漸的築高。這個時期最常問的問題就是;我什麼時候會生呢?我怎麼知道我要生了呢?在什麼情況下我要到醫院呢?
人類為陣痛和分娩的準備是需要經過大約280天(40週)孕期的累積。為什麼會陣痛和什麼時候會陣痛,目前還沒有任何的學說可以全盤的解釋和分析。
早期人們認為,引發陣痛和分娩是因為腹中的胎兒認為子宮外的環境比子宮內要好,所以急著要出來。後來嘗試從各個角度:如胎盤的因素、母體的因素、免疫的因素、和母體、胎兒之間內分泌的因素等,來探討誘發生產陣痛的奧祕,但是還是無法提出一個很圓滿的學說。
同樣的,在臨床上也尚無法預知從何時產前不規則的偶發性子宮收縮會轉變成密集規律性的陣痛。所以現階段對於「陣痛」的定義是指:一連串的協調性和有效率的非自主性的子宮收縮,其結果是使子宮頸持續的變薄和擴張,最終導致懷孕的產物被排出。

 

 

產兆症狀有哪些?
理論歸理論,跟孕婦們比較有切身關係的事項是:我要注意些什麼?
1.運動:
到了懷孕後期,由於增大的子宮會限制活動的範圍和靈敏度,所以不宜參與過度激烈的運動。若平常就有規律的運動習慣還是可以繼續的,只是不宜加劇或是新增項目。
到了36週以後就會建議暫時停止,最好是改以步行或走動的方式來取代。
媽媽輩的則會建議,爬樓梯也是很好的提議,只是最好是走上樓,而下樓時改採搭電梯的方式。因為下樓是運動不同組合的肌群,同時又須兼顧平衡,對於膝蓋的壓力也大。
2.注意胎動:
懷孕後期因為胎兒成長迅速,羊水減少,胎兒可以活動的空間相對的減少了,所以胎動也會明顯的減少了。胎動的次數多少算是安全呢?其實目前尚無定論,因為胎動的次數因人而異,而且每個母親的主觀感受也不同。
研究顯示,平均每日要花上2.7個小時才會感受到10次的胎動。因此就有專家提議,只要在2個小時內有感受到10次的胎動,就可以放寬心。或是每天固定一個時段數1個小時,如果胎動次數都在平均值內就可以放心。反之如果胎動的次數明顯的增加或是減少50%以上,應速就醫診察。
3.輕鬆感:
上腹部的壓迫減輕了,這是因為胎兒頭部降入骨盆腔的關係,所以感覺呼吸變得順暢了,同時飲食的不適也改善了。多數的初產婦(第一胎)會在36~38週之間感受到這個變化,而經產婦(非第一胎)則不一定。此時可以開始注意落紅,破水或是陣痛的到來。
4.落紅或現血:
這是子宮頸變薄、變軟而有的黏液的血性分泌物,呈粉紅或暗紅色,若現血量少,尚不需入院,繼續觀察即可。根據統計落紅後的一週內都會開始陣痛。
5.破水:
這是包圍胎兒及羊水的胎膜破裂所致,羊水是無色、清澈、帶有腥味的液體,會持續且不自主的自陰道流出。尿液則是清澈,淡褐色,具騷味的液體,這是兩者之間的差異。若發現破水應儘速就醫,此時會建議入院待產,然後視子宮收縮的情況給予適度的處置。
6.陣痛:
其實並非每次都可以很容易的區別假性陣痛和真實的陣痛。「痛」是因為子宮強力的收縮,造成暫時性的缺氧而引發疼痛因子的釋放,通常產婦的感受是腹痛,腰酸或是背痛。
陣痛時整個腹部變得很硬,不痛時則很軟。真正的陣痛是規律性的而且是越來越密集的,起初可能是每10分鐘會收縮一次,每次持續10~30秒。但是隨著產程的進展,收縮變成每3~4分鐘就會收縮一次,每次持續30~60秒。
收縮的強度和持續的時間不會因按摩、走動、臥床、或藥物的影響而減輕。最重要的是子宮頸會變薄而且有效的擴張。
假性陣痛就剛好與上述相反;子宮為收縮不規則(間隔10~30分鐘不等),下腹部輕微的酸痛不適,經按摩、走動或休息可以緩解,對子宮頸的擴張毫無助益。此時醫師通常會先內診評估子宮頸的狀況,若還是很厚且未擴張則會建議產婦回家等待,持續注意胎動,再視陣痛的情況,若有破水或是出血量增加時再返診。
7.便意感:
肛門不自主的想用力,有排便的感覺。對於經產婦這是很重要的徵兆,因為經產婦的子宮頸在平常時已有稍許的擴張(因為被前胎撐開過),所以當明顯陣痛時,子宮頸擴張的速度迅速,此時應深呼吸哈氣,不要用力儘速到醫院。
住院的時機需要經過醫師審慎的評估,而這是對臨床醫師在專業上和經驗上的一項考驗。臨床上的評估依據是綜合內診的發現,胎兒監測器上的顯示數據,和產婦的主觀意識。
內診主要是評估子宮頸擴張的程度,子宮頸的長度及厚度,胎位,胎頭的位置(是否有下降)和是否有破水。
胎兒監測器主要是記錄胎兒心搏的變化和子宮收縮的頻率以及壓力。經產婦的主觀意識是她對於子宮收縮的忍受度和便意感。曾經有過案例經產婦的主觀意識比臨床判斷還準確,產婦雖然只覺得腰酸但是有強烈的便意感,在醫師還未來得及評估前,產婦就先告訴你她要生了。

住院時機
住院的時機為何重要,因為太早入院待產,無形中會讓產婦及其家屬產生產程過長的錯覺,進而要求剖腹生產。但是如果太晚入院則會造成醫護人員手忙腳亂,在沒有妥善的處置下就生了,在匆忙中有時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項而增加產婦及胎兒的風險。
第一胎的產程通常會比較長,痛個三兩天才生是司空見慣的。如果醫師評估沒有很快就會生的話(沒有破水,子宮頸擴張未達3‘4公分),一般會建議產婦回家等待,這時就要注意前面提及的七項產兆。
幾乎所有的醫療院所應都具備了生產需知的衛教單,建議近臨盆的孕婦們詳細的看一看,甚至留一份在身邊。多一分的準備就有多一分的安全感,和減少一分的焦慮及不安。

資料來源:媽媽寶寶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http://www.mombaby.com.tw/pregnancy.php?serialno=0505100001

 

國內的剖腹產比例高達33%,也就是說,三個孕婦就有一個人採取剖腹生產,這樣的剖腹產率高達全世界第三位,僅次於智利和巴西。衛生署的研究發現,國內的孕婦為了挑選吉時良辰生產、怕痛、剖腹產比自然產的商業保險給付較高、自然生產會造成陰道鬆弛等因素,因此採用剖腹生產。事實上,並非全部是基於醫學上的需求而進行剖腹生產。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江其鑫指出,剖腹生產應該是在母體或胎兒有異常時,所採用的方法,例如孕婦骨盆腔狹窄、胎兒過大、胎兒胎位不正,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妊娠毒血症、急性胎兒窘迫等,不應該被用於選時辰或是避免疼痛。

 

 

文˙執行/韋麗文;採訪諮詢/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江其鑫

三個孕婦 一個剖腹
國內的剖腹產比例高達33%,也就是說,三個孕婦就有一個人採取剖腹生產,這樣的剖腹產率高達全世界第三位,僅次於智利和巴西。衛生署的研究發現,國內的孕婦為了挑選吉時良辰生產、怕痛、剖腹產比自然產的商業保險給付較高、自然生產會造成陰道鬆弛等因素,因此採用剖腹生產。事實上,並非全部是基於醫學上的需求而進行剖腹生產。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江其鑫指出,剖腹生產應該是在母體或胎兒有異常時,所採用的方法,例如孕婦骨盆腔狹窄、胎兒過大、胎兒胎位不正,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妊娠毒血症、急性胎兒窘迫等,不應該被用於選時辰或是避免疼痛。

自然產對寶寶的好處
對寶寶而言,經過陰道的自然生產,與剖腹產的最大差別,在於經過產道的擠壓,對於寶寶肺部的發展大不同。胎兒在生產過程經由產道的擠壓及摩擦,可刺激胎兒的身體及神經,促進呼吸道內羊水的排除與吸收,使胎兒肺部順利鼓脹起來,肺部迅速擁有良好的換氣功能。自然產的新生兒其免疫系統的活性較高,同時腸道障壁的保護也較好,剖腹產的嬰兒其腸道菌落則容易失調,引發腸道疾病。此外,如果剖腹產時胎兒的成熟度不夠,特別是剖腹產的週數過早,更容易有呼吸窘迫症候群的問題。衛生署指出,若孕婦在37週以下剖腹,其新生兒罹患肺部疾病是自然產嬰兒的10倍;即使足月剖腹,新生兒罹肺病的機率也是自然產的4倍!

自然產對媽媽的好處
對於產婦而言,自然產必須經過6到10小時的陣痛,但是產後除了會陰傷口之外,隔天就可以下床活動。剖腹生產雖然沒有經過陣痛,但是開刀深入肌肉層,因此產後的傷口疼痛較厲害,並且會留下一道約十公分的傷口。此外,剖腹時腹腔會被打開,腸道相關位置可能受到影響,日後可能發生腹腔內的沾黏,沾黏的部位可能在子宮壁、腹壁、膀胱、腸子等部位。自然產則不會有沾黏的情況發生。

避免催生或引產
「一次剖腹產,以後的生產皆需要剖腹」的觀念,是在1916年被提出來,部分醫生認為曾經剖腹的產婦,自然產時可能發生「子宮破裂」的併發症,生產過程中,曾經被縫合的子宮傷口,會無法承受子宮劇烈收縮的壓力而破裂,可能會導致母親與胎兒的危險,甚至引發醫療糾紛,這樣的論調提出後就不斷的被爭論著。而且這樣的觀念被提出後,曾經剖腹產的女性當然不願意再嘗試自然產,導致剖腹產逐年升高。不過,隨著醫療技術也日益發達,各種新的研究數據證實,醫界又提出VBAC不應該與子宮破裂畫上等號的證據。各項大型的研究結果建議,VBAC需要謹慎的選擇產婦,而且不要試著去催生,讓產痛的過程自然發生,如果過了預產期還沒有生產的徵兆,即使產婦試著想要生產,也不建議催生或引產,以免增加生產的風險。

子宮破裂與剖腹傷口厚薄有關
江其鑫認為,曾經剖腹產的產婦,之後還是可以接受自然生產。VBAC發生的機會是0.6%~1.4%,江其鑫指出,剖腹生產後,醫生會在子宮肌肉層進行兩層的縫合,子宮破裂可能與前一次生產剖腹傷口縫合的厚薄有關。江其鑫說,臨床經驗發現,有些縫得較薄的子宮肌肉層,在二度生產,進行剖腹產時,可以看見子宮被胎兒撐大,縫合的傷口處已經薄如塑膠袋一般,而縫得較厚的剖腹傷口,發生子宮破裂的機會則較低。

子宮破裂的危險
江其鑫指出,子宮破裂就是子宮的組織裂開,裂開的程度不一,完全子宮裂開是子宮與腹腔相通,或是還隔著子宮或子宮韌帶的不完全裂開。胎兒可能會從子宮破裂處伸出手腳,或是完全進入腹腔。子宮裂開的嚴重程度不一,可能在生產過程或是產後出血,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大量出血、休克、死亡。胎兒在胎心音會有不規則的變化,即使補充點滴、給予氧氣、產婦採左側臥都無法改善胎兒的胎心音。

骨盆狹窄應避免自然生產
有鑑於自然生產對於寶寶的好處,衛生署一再鼓勵自然產,希望能將國內初產的剖腹率降至22%,但是並非所有的產婦都可以進行自然生產,江其鑫特別指出,部分產婦,包括胎兒太大、孕婦骨盆腔狹窄、曾經有產程遲滯等孕婦應該避免VBAC。如果前一胎是因為胎位不正、胎兒過大、前置胎盤而進行剖腹生產,那麼這一胎的胎兒只要胎位正確、體重適中、沒有胎盤前置,就可以與醫生商量,是否改採經陰道的自然生產。

催產藥
《新英格蘭期刊》曾經刊載一篇論文,以華盛頓州婦女為統計對象,收集十年間,超過二萬名第一胎剖腹產,第二胎單胞胎的產婦,她們在第二胎生產時分別選擇,繼續剖腹產、自然產痛生產、使用催生藥(Prostaglandin)、不催生等四種方法生產。經過陰道生產的子宮破裂確實比較高,尤其是催生可能會導致子宮破裂的危險增加,使用Prostaglandin的產婦則最為明顯。

引產
另外一份發表在《美國婦產科期刊》的報告則指出,剖腹產後自然產的子宮破裂比率達到1.6%,絕大部分發生在產程中曾經使用引產的產婦。研究結論建議,VBAC的產婦本身要是橫切的手術切口,而且要選擇能提供足夠應變設備的醫院進行生產。其他的建議還包括,最好在第一次剖腹產前有過成功的自然產經驗,生產過程施行無痛分娩,裝置胎兒監視器,不要引產,以及很好的事前諮詢和同意書簽署。

必須剖腹產的情況
胎兒因素: 胎位不正、胎兒窘迫、極低體重兒(小於1500公克)、臍帶脫出。
母親因素: 子宮手術、心臟病、骨盆腔狹窄、產道阻塞(骨折、腫瘤等)。
母親及胎兒因素: 產程遲滯、產前出血、多胞胎懷孕、嚴重子癇前症或子癇症、引產失敗。

剖腹產的施行方法
 劃開皮膚,打開筋膜層與肌肉,進入腹腔,打開腹腔後,在子宮下段做橫切口,將寶寶從切口中取出。 自然產與剖腹產
自然產
*優點:產後恢復快、產後可立即進食、只有會陰部位傷口、併發症少。
*缺點:產前陣痛、生產過程的突發狀況、陰道鬆弛、骨盆腔子宮膀胱脫垂後遺症。

剖腹產
*優點:時間較容易安排、無陣痛、陰道無鬆弛。
*缺點:復原時間慢、留下疤痕、產後須禁食、寶寶的呼吸道疾病較多

~原文刊載於2005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自然產對產婦與寶寶有許多好處,孕婦自然產的意願的逐漸提高,不過,國內剖腹率高達世界第三名,初產婦因為非醫學理由而剖腹,第二次生產又卻陷入了「一次剖腹產,終生剖腹產」的迷思中。究竟剖腹產後可以陰道生產(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簡稱VBAC)嗎? 這個問題還在醫界爭論不休,主要是擔心剖腹產的縫合傷口,會在生產過程中破裂,導致母親與寶寶的傷害。不過子宮破裂的比例並不高,因此仍有許多醫生鼓勵孕婦應該嘗試VBAC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