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http://www.baby-mother.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0D0C120E8D64F9D6

 

 

 

 

 

寶寶的第一次胎動,喚起了孕媽咪最真實的感動,也代表了寶寶健康的重要指標。每日感受自己的胎動,不僅可了解寶寶的生長情形,還可讓媽咪與寶寶之間的互動更為親密,記錄胎動 是媽咪最幸福的時刻。

 

 

記錄3大方法&5大指標 

胎動 寶寶健康發育的象徵

時而滾動的肚皮,好像寶寶在媽咪肚子裡頭跳舞一般,凸起的小手小腳,更是為爸媽帶來萬分驚喜,當媽咪感受到寶寶在活動的時刻,內心更是充滿了踏實的幸福感。財團法人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洪思齊表示,其實胎動就是孕媽咪感受寶寶存在的重要徵兆,並可以感覺寶寶是自主性的在肚子內運動,而媽咪可感受到寶寶的身軀或四肢滾動,且越到後期越顯而易見。當然胎動的感受可分為主動與被動,主動的胎動是媽咪自己可記錄的,且可明顯體會到的,像是腳突然踢了媽咪肚皮一下;被動的胎動像是受到母親大動脈搏動或母親咳嗽、呼吸等等影響所造成的胎動。至於胎兒的手掌張開後合起來等動作,則需依賴超音波等儀器進行觀察。無論主被動的胎動,都可做為胎兒活動力是否良好的依據。且每位媽咪主觀感受胎動的強弱及頻率,也會受到孕媽咪的健康因素、睡眠、飲食等等因素影響。 

 

至於媽咪主觀感受到胎動的週數其實不一定,因為16週之前胎兒體重還太輕,因此這時媽咪可能尚無法感受到。因此亞東醫院婦產部部主任蕭聖謀說明,如果是懷第一胎的孕媽咪,大約在20週以上才可感受胎動,若是第二胎以上的孕媽咪,甚至在16~18週就可感受,主要是經驗問題。不過,洪思齊醫師也認為,與媽咪的體型也有些許相關性,若胖一點的媽咪可能會晚點感受到胎動雖然感受胎動的時間點不一,但若超過週數仍未感受胎動,也需隨時留意喔!

 

感受胎動的時刻 好甜蜜

大約在20週後媽咪都可感受到寶寶主動性的運動,也代表了一種生命的徵象,洪思齊醫師表示,每位媽咪感受胎動的時機點可能都不太一樣,有些人白天就可感受,有些人在夜晚感受胎動特別強烈,不過事實上寶寶在子宮內是隨時都在動,只是媽咪可能白天在工作較沒有注意到,因此媽咪晚上休息時,寶寶胎動較易感受到,一般而言胎動在夜晚仍是較為明顯。而寶寶的睡眠週期約為90分鐘,雖然胎兒整體的睡眠時間長,但都屬於片段式的睡眠,因此當媽咪感覺到寶寶開始動了,若想做一些胎教,像是和他講話、撫摸他,或許也可以趁胎動明顯時做。胎兒在5個月後聽覺感官也發育較為成熟,因此可感受到外界的聲音。

 

至於媽咪主觀感受胎動的感覺,有可能像是翻滾、腸胃蠕動等等,有時肚皮不停滾動,或者肚皮某個地方凸起來,都是胎動的象徵。除了依據寶寶的睡眠周期感受胎動有所差異外,洪思齊醫師表示,如果寶寶越大,那麼動的情況也會越明顯,一般而言寶寶20週時體重約700~800公克,到了35周時體重有2700~2800公克,因此到後期可明顯感受到一個小寶寶在裡面翻滾呢!在胎動的時候,有時肚皮可能會縮成一團或凸起,這都是正常的暫時性現象,且代表寶寶活動力良好。但蕭聖謀醫師提醒,若孕媽咪因為孕期失眠有服用安眠藥的話,或者孕媽咪有高血壓,甚或胎兒有窘迫等異常現象,可能胎動的次數會減少。

 

記錄胎動的3大方法

記錄胎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胎兒的健康狀況,因此媽咪需要隨時留意。一般而言,胎動最明顯的階段是28週以後,所謂NST (non-stress test,無壓力性胎動測試),也是28週以後才會呈現出來以下說明記錄胎動的3大方法,媽咪可做為參考,但記錄胎動對高危險妊娠的孕媽咪來說,是絕對必要的。

 

方法1:胎兒運動記錄(daily fetal movement recording ,DFMR )

DFMR是一種孕媽咪的自我紀錄表格,產生於1970年代,洪思齊醫師表示,此方法需要孕媽咪一天分三個時段記錄,像是早上、中午、晚上各測一小時的胎動,測量方法是讓自己舒服的平躺記錄,最後將3次的胎動記錄加起來的總數再乘以4,可幫助孕媽咪更精確的測量胎動,自行測量後的表格可交由專業醫師評估。若每小時小於三次,則須延長其測定時間至每日6~12小時。但此方法對於白天不用工作的孕媽咪來說是較為方便的。

 

方法2:時間或次數胎動記錄法

如果您沒有太多的時間可記錄的話,蕭聖謀醫師建議可每天吃完飯後抽出一些時間,讓自己舒服的側躺且手部撫摸著腹部記錄,記錄前10次胎動花了多久的時間,如果兩小時內根本感覺不到任何胎動或是連續二日2小時內胎動不到10次,那麼需早點求助醫師。不過這樣的胎動記錄不一定完美,有些媽咪較為敏感則可能感受較強烈。一般胎動於吃完飯或食物後測量,更容易觀察。媽咪可參閱以下的胎動記錄表,清楚記錄每月每日的胎動記錄次數,並可交由婦產科醫師評估。

 

 

方法3:不加壓試驗(NST)

若是胎動減少到了懷孕28周之後可請醫師使用胎兒監視器監測寶寶的健康狀況蕭聖謀醫師表示,特別是有妊娠高血壓、重大內科疾病、有高危險妊娠史的孕媽咪,視需要可偵測胎心音。洪思齊醫師則補充表示,NST檢查是利用一台胎心監視器儀器,綁兩條帶子在孕媽咪的肚子上,偵測子宮收縮及胎兒心跳的變化,觀察收縮的頻率以及與心跳的關係,藉此判斷胎兒的健康狀況。若變異性好,就表示胎兒與胎盤功能良好。而測量方式會請孕媽咪躺約30~40分鐘,懷孕28周之後的媽咪30分鐘內應該有3次合併心跳加速的胎動。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結果:

 

小資訊:VAST胎兒刺激器

監測胎兒胎動都沒有很明顯的反應時,洪思齊醫師表示目前有一種外在刺激的機器稱為VAST,會發出一種聲波,約只有80低分貝,放在胎兒的胎頭附近約5秒,胎兒可能就會醒過來。

 

嬰兒與母親 5月號 NO.403

採訪撰文/翁昭鈺
諮詢/
財團法人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洪思齊
亞東醫院婦產部部主任 蕭聖謀
攝影/張明偉
梳化/TOMOKO
模特兒/漂亮孕媽咪簡如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lita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